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地球运动专题
高考第二轮复习 地球运动导学案
高考第二轮复习地球运动导学案注意:结合以下问题,思考分析,如能对该问题准确作答,说明此知识点的掌握基本到位;如不能准确清晰作答,说明掌握理解存在问题,需回归课本及资料,弥补遗漏,并进行针对性训练!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分布规律)?2.什么是晨昏线?如何判断晨昏线?什么是日界线,有什么特点?3.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是什么?4.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什么?5.什么是黄赤交角?他的变化会引起哪些变化?6.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间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什么?7.判断季节的依据有哪些?8.判断维度高低的依据有哪些?9.如何确定太阳的直射点经纬度?10.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考虑哪些因素?一、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总结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冬季(北半球) 夏季(北半球)地球自转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少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多地球公转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晨昏线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昏线西移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正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12月22日左右,6月22日左右,午太阳高度南北两侧递减,且等距离南北对称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球,哪个半球昼就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日出方位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东南出,西南落。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甲 30°W 5:00
乙 75°E 1?2:00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A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103°W 5月23日12:00
120°E 5月2?4日2:52
(103+120)/15=14余13°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 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2.日期变更
(1)图示日期变更
165°W
120°E
180°
昨天 今天 3月18日0:00
3月18日9:00
今天 昨天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思维导图
核心点1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地方时与区时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已知甲地(30°W)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E)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①按格式写出已知条件 ②求出两地经度差 ③求出两地时间差 ④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所求时间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D
A.1/4
B.1/3
C.1/2
D.3/4
6月22日12:00+14=6月23日2:00
90°E
120°E 6月23日
6月23日0:00 6月23日2:00
180°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6:00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知识结构】旋转中心: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地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球自转周以遥远恒星为参考点:1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运期以太阳为参考点:1个太阳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动速角速度:两极点为0,其余各地均为15度/小时的度线速度:赤道最大,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小,两极点为0一旋转中心:太阳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特公转周期:一个回归年,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点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速度:随日地距离而变化,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昼夜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地球昼夜现象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自转交替昼夜交替昼夜半球分界线:晨昏圈地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球成因: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自地方时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时刻早(来到)转变化规律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与经度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时时差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差区时区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日界线日期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应减去一天变更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应加上一天地球自转与地球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黄道平面度数23026’之间作周期性回归移动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春分—秋分(北半球夏半年):昼夜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长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变化冬至日北半球昼最最短秋分—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地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球正午由北纬23026’向南北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公太阳夏至日北纬23026’及其以北地区度由直射纬度向其南达一年中最大值南纬23026’及其以南地区转高度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与变化由南纬23026’向南北递减同一地点:直射点离当地季冬至日南纬23026’及其以南地区越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越大节北纬23026’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四季的形成: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太阳辐射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四季天文四季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划分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北温带)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我国传统四季划分: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要点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①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②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自转速度: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
2.难点: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PPT、教学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地理图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观察地球运动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
2.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等。
2.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形状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等。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台风、海浪、气候变化等。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运动模拟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地球运动与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详细讲解(一)重点讲解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同学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运动,这个运动产生了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交替。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球和地球运动》教案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球和地球运动》教案【专题要点】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2、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3、把握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间的关系。
4、认准三条线:晨昏线;日界线;0时经线。
5、掌握两种计算: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
6、运用四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经线的交点、与某纬线的切点。
【考纲要求】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知识网络】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位置地球的内部结构:(自己绘图)公转周期规律划分依据、软流层位置地球公转概况:方向公转自转方向地球上有生命的原因周期、速度、近远日点太阳系太阳地球地球运动太阳活动:在太阳外部的位置地球自转(自己绘图)、周期、影响①概况:方向、周期、速度②意义:昼夜更替-晨昏线的知识、作用地方时--计算方法地转偏向力①时、空变化规律②昼长的几种计算方法③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基本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会绘图会绘图①时、空变化规律如何划分?②计算公式及其用途③等太阳高度图的判读【教法指引】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区域定位、比例尺及距离的计算。
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有关地方时、区时、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考查昼夜长短、日出与日落时间的计算。
结合热点考查宇宙的探测和宇宙资源的开发,结合重要的天文现象考查各类天体的特征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典例精析】例1(2008年上海卷)17、“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9分)(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 地球与地球运动 教学案(教师版)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 地球与地球运动教学案(教师版)【解读考纲】【把脉高考】【真题剖析定位】(2012浙江卷)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
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A.21.5°至68.5°B.11.5°至68.5°C.21.5°至78.5°D.11.5°至45°(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 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2012江苏卷)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2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4.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云雾 B.流星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2012海南卷)图7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19~20题。
19. 图中甲地时间为A. 5日5时20分B. 6日6时20分C. 6日5时20分D. 5日6时20分20.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 悉尼B. 上海C. 雅加达D. 莫斯科(2012广东卷)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死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12全国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1地球的运动规律教学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高考复习中注意: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地球运动的意义进行复习,特别是应学会“两计算一变更”“两大规律”和“一类图示”。
两计算一变更:地方时、区时计算及日期变更。
两大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运用。
一类图示: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网络构建】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特别提醒】(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二、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 1.方向的判断 2.纬度高低的判定【特别提醒】(1)方向是指以某一地理事物为中心,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中心事物的空间方位;纬度高低指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过渡]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教师讲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运动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地理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 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
2. 讲解地球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讲解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如交通、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和地理意义。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 结合地理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课件 地球运动(太阳视运动问题)
B.38.5°
C.51.5° D.62.B5°2.该城市可能
是( ) A.南非开普敦
B.澳大利亚悉尼 C.埃
及开罗
D D.英国伦敦3.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
中光照条件最好的季节
(不考虑天气、周边建筑遮挡等因素)( ) A.巴西高原草
木茂盛
B.印度半岛高温少雨 C.江C 淮地区梅雨绵绵
D.华北平原小麦播种
生的原因却是地球自转。
注:天顶无方向,偏离天 顶的天空任一点投射到地 面就可以确定方向。如图 中A点的方向。
图夏中至女日孩,面太向阳正在南天,空春转秋过分的 E
从二分二至日观察到的太
日角,度太超阳过正18东0°升,(正左午手太边阳)高,
正(度情午右达况转手一相向边年反正)中(N南,最对,呈大比日圆值光落弧。照正状冬图西(至中顺日正A’
难点突破系列2
真题链接: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 的节气为( D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B )
A.琼 C.苏
B.新 D.赣
难点突破系列2
1. 定义:
2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即2
2. 轨迹投影: 三点定位法
日出、日落、正午太阳位置
时间
直射点以北
地区
直射点以南
二分日
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
难点突破系列2
2. 轨迹投影: 三点定位法
日出、日落、正午太阳位置
时间
直射点以北
地区
直射点以南
北半球 夏至日
东北-正东-正南-正西-西北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和产生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3.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除以赤道半径。
4.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和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 讲解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速度和产生的现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周期、速度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 地球自转示意图:展示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和产生的现象。
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和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八、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的定义和类型。
2. 地球自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如计算不同地区的区时差。
第三章:地球公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如预测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如气候、生态环境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地球的公转(一)
第6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地球公转1.绕转中心:。
2.方向:。
3.公转轨道及速度: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
【特别提醒】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4.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1)定义:黄道面与面之间的夹角。
(2)角度关系①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66.5°,目前的黄赤交角约。
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特别提醒】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之间的往返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
【高效速记】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 (1)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向北移。
(2)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向南移。
(3)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向南移。
(4)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南半球、向北移。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 。
(2)北半球(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 。
【特别提醒】(1)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相对于赤道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C、B与D、A与D、B与C):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点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①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地球运动+
最大 夏至日 夏至日 直射时 直射时 冬至日 冬至日
年内变化规律 最小
直射南纬(90°-ϕ) 冬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夏至日
直射北纬(90°-ϕ)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北极点H年变化
HH
太阳系示意图
彗星
a+ 地球
土木星
水星 金星 火星 b+
天王星
木土星
海王星
小行星带
启明凌星日,,是是指指天亮地前球,上人的们观有测时会者在可东看方到地一平上小看黑到圆一点颗在特明日亮面的缓“慢晨移星”动。 长庚的星现,象是。指黄昏时,人们有时会在西侧空中看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
其实,它们都是同一颗行星——金星。
40°N
判定A地三个时刻的太阳方位,并求算H。 H=50°
在A地,可见太阳在空中“走”过一条轨迹,画出该轨迹。
正午太阳方位的确定
太阳高度日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A地的三个时刻
A
40°N
东北
A 正南
40°N
西北
A
40°N
判定A地三个时刻的太阳方位,并求算H。 H=73.5°
在A地,可见太阳在空中“走”过一条轨迹,画出该轨迹。
ΔHAB= HB- HA = 90°-(φB-δ)-90°+(φA-δ) =φA-φB
左图反映: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两地纬度之差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δ HC φC C φD
HD
D
HC =90°-(δ-φC) HD =90°-(φD+δ)
ΔHCD= HC- HD = 90°-(δ-φC)-90°+(φD+δ) =φC+φD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动态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地球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天),引导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3. 讲解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年),引导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4.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讲解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五带等现象。
5. 巩固知识: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运动的意义。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七、评价与评估本节课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对地球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解释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归 据此完成下题。
纳 总 结
图11
返回目录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
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
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考
C.14:00—15:00 D.17:00—18:00
结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返回目录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1)B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
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高,说明是正午,地
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大约是16时12分,刚好夕阳西斜,
故B项正确;泰山约是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故A项错
考 误;纽约大约是凌晨2时,故C项错误;开普敦大约是早上
专 题 体 系 构 建
考 点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归
纳
总
结
高 考 图 形 突 破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专
题 ■ 搭建体系
体 系 构 建
返回目录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专
题
■ 核心提炼
体
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
构 建
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把握地方时、区时、
A.4∶9 B.1∶3 C.2∶1 D.3∶4
结
返回目录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A [解析] 根据材料,当东八区区时为3月23日3时18 分时,0时经线为70.5°E,自70.5°E向东到180°(大致) 为新的一天的范围,约占109.5°,因此旧的一天约占 250.5°,地球上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地球运动专题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答案:D 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 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A 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
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
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14分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
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11时40分-16分=11时14分。
例题4: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P地位于T地的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答案:A 点拨:30°N纬线圈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所以右图中的P点右侧为北极点。
P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度,72.5°E经线上,综合起来,P地位于T地的东北方向。
(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
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答案:B 点拨:飞机从F(赤道,72.5°E)出发时,F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点,此时T地地方时为0:30分,正值黑夜。
根据左图中的白昼经度,计算出白昼时间为11小时,日出时间为6:30分。
注意一天中晨昏线位置不变,只是地球上的地点不断运动,各条经线顺序经过晨昏线。
飞机出发时位置和各地时间见下图。
飞机一方面向西北方向飞行,另一方面,飞机和T地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飞行中,飞机始终在晨线以西,当飞机到达T地时,T地正好到达晨线位置,该时间段为从0:30分—6:30分,时间为6小时。
飞机到达T地后,随着T地进入白昼,不能再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了。
二、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太阳,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大圆上自东向西运动,即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例题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全称)。
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2)0;南(3)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点拨:(1)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都是距离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
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干季节。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等,差值为0。
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短12小时。
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例题2: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这一天是A.7月1日 B.1月1日 C. 10月1日 D.4月1日答案:C点拨: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幅度相同,移动23°26′用三个月,即90天,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23°26′,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用时间约90天*1/10=9天,日期为9月23日+9天,为10月2日,故C对。
例题3: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 B.b C.c D.d答案:C点拨:a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直射点逆自转方向运动,从a到b,b 为春分,d为夏至日6月22日,直射点从d到c运动,所以c为秋分日。
(2)当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悉尼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我国冬季风活动频繁 D.我国北方河流进入汛期答案:D 点拨: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为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向赤道方向运动。
此时期我国位于冬季,北方河流为枯水期。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0。
随着地球自转和直射点运动,晨昏线位置不断变化。
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也就不断变化,最大夹角为23°26′,为夏至和冬至时,最小为0,为春分和秋分时。
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纬度之和为90度。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纬度等于90度-直射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例题1: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 点拨:飞机飞越晨昏线时地方时为19点,位于正午12点之后,应该为昏线,19点日落,当地昼长夜短,为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昏线向右倾斜,晨线向左倾斜,故正确答案为图②。
例题2: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区域的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弧是晨昏线的一部分,其中AB弧属于_______线。
(2)图示时刻比较可信的现象是()A.台湾东侧的洋面有一台风即将登陆B.扬州迎来了新一天的曙光C.黄河的含沙量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D.南极中山站的队员们正在紧张地工作(3)此时,从波斯湾驶往新加坡的一艘油轮为_______风_______流航行。
答案:(1)晨(2)D (3)逆;逆点拨:根据大陆轮廓判断出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再根据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该图为12月22日的日照图。
南半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因此AB弧是晨线,CB弧是昏线。
图中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据此可对第(2)题各选项作出判断。
此时我国的扬州处于白天。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并推动海水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所以轮船从波斯湾驶往新加坡应为逆风逆流。
例题3:如太阳直射20°N,那么A.70°N以北为极夜区B.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C.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D.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答案:B 点拨:太阳直射20°N,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