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附素
❖ 粘附素:是位于细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质或类似荚 膜物质。
❖ 常见有:如链球菌的微荚膜、M-蛋白质;沙门 菌的Vi抗原和大肠菌的K抗原等。
❖ 作用:能阻止吞噬,抵抗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 其他粘附因子: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革兰氏
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荚膜
❖ 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 肺炎球菌、A族和C族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
临床表现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
成类毒素
素
外毒素
机体产生抗毒素
体内或体外
类毒素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关系
外毒素
❖ 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A亚单位+B亚单位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殊受体结合的部位
表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 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 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二)构成毒力的因素
▪ 1.侵袭力
荚膜 粘附素 侵袭性酶
▪ 2.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1.侵袭力
❖ 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 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
❖ 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侵袭酶、 荚膜及粘附素。
❖ 意义:通过隐性感染,机体仍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在防止同种病原菌感染上有重要意义。如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等大多由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
显性感染
❖ 概念: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
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 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 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 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 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 所谓传染病。
诊断 病原学确诊 病原体定位、定量、定性分析
治疗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调整菌群,用药敏实验指导用药
预防 疫苗等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调理
医院内感染
▪ 概念:是指住院病人、陪护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期
间发生的显性感染。
▪ 根据传染来源分类:
➢ 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 引起的感染。
显性感染
❖ 分期:显性感染的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 复期。
❖ 分类: 显性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分为: 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的部位分为: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 外毒素的分类: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内毒素的检测
❖ 应用:1.患者是否发生内毒素血症?
2.注射用品是否有内毒素污染?
❖ 方法:鲎试验。
❖ 鲎试剂:鲎变形细胞溶解物。
❖ 原理: 凝固酶原
内毒凝素固酶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 (凝胶状态)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 侵入数量:
1. 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 起机体发病。 2.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 染,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 阴性菌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 崩解后释放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min被破 坏
160 ℃,2-4h才被破坏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
毒性作用 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性
➢ 致病菌或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细菌。 ➢ 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
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
➢ 致病性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 细菌的感染或传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
➢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 起的感染。
➢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 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二).感染的类型
❖ 隐性感染 ❖ 显性感染 ❖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隐性感染
❖ 概念:当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或入侵的病原菌数 量不多,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 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
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 菌的感染或传染。
细菌的致病机制
荚膜
侵袭力 粘附素
❖ 细菌的毒力物质
毒素
侵袭性酶 外毒素
❖ 细菌侵入的数量 ❖ 细菌侵入的部位
内毒素
一、细菌的毒力
➢ (一)概念
➢ 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2.毒素
❖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两大类: ❖ (1) 外毒素: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并
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的细菌毒素。 ❖ (2) 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
成份。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 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 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
❖
三.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 侵入门户:即病原菌的侵入部位。多数病原
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部位 定居繁殖,才能造成感染。
感染途径
➢ 呼吸道感染 ➢ 消化道感染 ➢ 接触感染 ➢ 创伤感染 ➢ 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 多途径感染
四.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 (一).感染的来源 ❖ (二).感染的类型
鼠疫杆菌、肺炎杆菌及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荚膜 是很重要的毒力因素。
侵袭性酶
❖ 细菌的侵袭性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 中有一定作用。
❖ 常见的有: (1)血浆凝固酶
(2)链激酶 (3)透明质酶酶 (4)胶原酶 (5)神经氨酸酶 (6)脱氧核糖核酸酶
细菌的侵袭过程
❖ (1)粘附与穿入 ❖ (2)繁殖与扩散 ❖ (3)对吞噬细胞的抵抗和杀伤作用
感染 来源
(一).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
内源性感染: 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
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的区别
特征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来源
外界
自身
病原体 多为病原微生物
多为条件致病菌
Fra Baidu bibliotek
免疫力 正常
低下
临床表现 多有特殊表现 常无特殊表现与感染部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