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及裁判规则

合集下载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该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是必须基于合同关系所进行的诈骗行为。

二、构成要件
1.双方基本信息:包括甲方和乙方的名称、地址、营业执
照号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

2.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明确甲方和乙方的身份,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双方的履行方式、期限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3.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中的条款需符合中国
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了中国法律法规,该条款无效。

4.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甲方和乙方的权
力和义务。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商品;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费用。

5.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合同应是符合法律要求、具
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且可执行。

6.其他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还可添加一些特殊条款,如
保密协议、违约金、争议解决等。

以上是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作为律师拟定该合同时,应注意合同中的条款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有违反,可能会被视为无效行为或违法行为。

此外,律师应在拟定合同时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力求合同的清晰明了,以避免双方的纠纷和争议。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合同诈骗案件越来越多。

为了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公正和正义,各地公安机关和法院制定了一系列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类标准的相关内容。

合同诈骗的定义合同诈骗是指借助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以及其他欺骗手段,骗取被害人签订或履行合同,达到非法占有财物或者侵占他人财产的目的的行为。

一般来说,合同诈骗案例涉及合同法、刑法和民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例如,虚假合同或由非法手段达成的合同,都可能涉嫌合同诈骗行为。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公安机关和法院常常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案件立案和调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诈骗立案标准:1.诈骗手段必须是诈骗结果的直接原因,如果诈骗手段不是诈骗结果的直接原因,那么不能认定为诈骗。

2.诈骗客体必须是财物或者权益,如果诈骗客体不是财物或者权益,那么不能认定为诈骗。

3.必须有明显的虚假、误导或者隐瞒行为,如果行为并非虚假、误导或者隐瞒,那么不能认定为诈骗。

4.被害人被骗取的财产或者权益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果骗取的财产或者权益不足以构成犯罪,则不能认定为诈骗。

合同诈骗量刑标准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对于犯罪人的刑期和罚金,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进行衡量判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诈骗量刑标准:1.情节严重,同时涉及财物返还、暴力胁迫等加重情节时,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罚金。

2.情节较轻,但仍造成被害人重大损失或群体性影响时,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拘役或者罚款。

3.情节较轻,但能够及时认罪悔过并赔偿被害人损失的,可以考虑缓刑、减轻处罚或者免责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地方法律进行判别。

同时,公安机关和法院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还需要结合现行法律、考虑社会舆论和案情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定。

结语合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它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不能被忽视。

合同诈骗罪犯罪金额认定依据

合同诈骗罪犯罪金额认定依据

合同诈骗罪犯罪金额认定依据
一、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刑法中的违法行为,涉及签署合同并双方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后,一方以欺诈手段获取异常利益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之规定,虚假认定或者其他欺诈手段使他人受到财产损失的,数额较大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依法移送起诉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犯罪金额的认定,要根据犯罪手段、犯罪对象及犯罪成果来进行确定;
(二)犯罪金额的认定,取决于犯罪行为所受到的实际后果,以及犯罪者所针对的目标;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之规定,若合同被篡改,或采取
其他欺诈手段,实际造成的损失数额较低的,应当根据以上规定确定犯罪金额;
(五)犯罪金额,还可以考虑犯罪者赔偿财产损失等方面,综合把握实际情况,来确
定犯罪金额。

三、总结:
合同诈骗罪是一类严重的犯罪行为,犯罪金额的认定要以实际的犯罪情形和犯罪成果
为依据,综合考虑犯罪手段、犯罪对象、受害人或公司所受财产损失等因素,以确定犯罪
金额,对有重大法律效力的合同具有特殊保护,重申了以合同为基础的经济往来和法制社
会的稳定性。

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法律⽅⾯是如何进⾏规定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为⽅式的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是指在签订、履⾏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当事⼈的财物,数额较⼤的⾏为。

具体包括以下⼏种: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他⼈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当事⼈财物的⾏为。

它是指⾏为⼈向对⽅作出签订合同的要约表⽰时,不是以真实单位或以⾃⼰名义作出,⽽是以虚构的根本不存在的单位和他⼈的名义,使对⽅信以为真,从⽽与⾏为⼈签订合同,对⽅“⾃愿”地履⾏合同规定的义务,⾏为⼈从中获取不法利益。

第⼆,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以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诱骗对⽅当事⼈与其签订合同、履⾏合同,从⽽骗取财物的⾏为。

此种⾏为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票。

伪造是指⾏为⼈假冒他⼈名义在票据上作假的⾏为,既包括票据的伪造⼜包括在票据上签名的伪造。

变造的票据是指⽆权⽽擅⾃变更签名以外的票据上记载的内容的⾏为,变造的⽅法多种多样:有的是涂改票据数额,将⼩⾯值票据变为⼤⾯值票据;有的是采⽤拼凑⽅法,将⼩⾯值票据变为⼤⾯值票据;有的是将原有的记载除去,改写新的记载,或者直接在原有的记载上添加字句。

其他虚假产权证明是指伪造或通过其他⾮法途径获得证明其对某项不享有权利的财产享有权利的证明⽂件,如虚假的房屋产权证、⼟地使⽤权证、银⾏存单等。

这种⾏为是指⾏为⼈为了使对⽅相信⾃⼰有能⼒履⾏合同,将伪造、变造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交给对⽅作担保使对⽅信以为真,签订合同,并“⾃愿”履⾏合同的义务,达到骗取对⽅当事⼈财务的⽬的。

第三,没有实际履⾏能⼒,以先履⾏⼩额合同或者部分履⾏合同的⽅法,诱骗对⽅当事⼈继续签订和履⾏合同的⾏为。

此种⾏为是指⾏为⼈在并⽆实际履⾏能⼒的情况下以骗取对⽅当事⼈信任的⽅式,以⼩利获⼤利。

第四,收受对⽅当事⼈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为。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是怎样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是怎样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是怎样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基于合同的诈骗犯罪,而且涉及到的数额一般都是很大的。

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是与诈骗的数额挂钩的,但在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来对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进行认定呢?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分析。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较大,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即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所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其行为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巨大、特别巨大,则是对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判处较重刑罚的必要条件之一。

对合同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刑法未作明确规定,目前也没有明确司法解释。

各地在审理合同诈骗案件中,常遇到定罪量刑数额或者具体犯罪情节如何掌握的问题。

目前我省公、检、法会同有关部门,经调查研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针对合同诈骗的犯罪数额、情节,提出如下意见:合同诈骗罪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为1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数额巨大”为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50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较大”为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数额巨大”为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200万元以上。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主体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这个规定的意见是否与形势发展的客观现实相符合?因此,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应对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尽快作出明确、具体的司法解释。

浙江省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浙江省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浙江省诈骗罪量刑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6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 构成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2.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诈骗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诈骗数额较大的,每增加六千元,增加二个月刑期;电信网络诈骗的,每增加二千元,增加二个月刑期;(2)诈骗数额巨大的,每增加一万元,增加二个月刑期;(3)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每增加六万元,增加六个月刑期;(4)其他可以增加刑罚量的情形。

3. 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以既遂确定基准刑的,可以综合考虑未遂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未遂原因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以未遂确定基准刑的,可以综合考虑既遂行为造成损害的大小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40%以下。

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2)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3)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4)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5)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6)挥霍诈骗所得财物,致使无法返还的;(7)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5. 电信网络诈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

贷款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最新

贷款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最新

贷款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最新简介近年来,贷款合同诈骗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这类案件的打击也越来越重。

同时,新的刑法中也对贷款合同诈骗罪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包括定罪量刑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贷款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以及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

贷款合同诈骗罪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贷款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规定,贷款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贷款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贷款的犯罪行为。

当贷款金额较大且情节严重时,将被认定为贷款合同诈骗罪,需要接受法律惩罚。

立案标准对于贷款合同诈骗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在案件侦查和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非法占有的目的贷款合同诈骗罪属于盈利性犯罪,必须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被告人进行行为时,必须存在盈利性的动机,否则无法成立贷款合同诈骗罪。

2.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对于贷款合同诈骗罪案件的立案,还需要考虑被告人是否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即使事实没有完全虚构或隐瞒,只要部分虚构或者隐瞒,也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3.贷款数额的大小对于贷款合同诈骗罪案件的立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贷款数额的大小。

根据刑法规定,贷款金额较大且情节严重时,将被认定为贷款合同诈骗罪,需要接受法律惩罚。

根据以上的立案标准,可以判断是否会被认定为贷款合同诈骗罪。

当案件达到以上标准时,将会因为涉嫌贷款合同诈骗罪而接受法律制裁。

定罪量刑根据《刑法》规定,在定罪量刑方面,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机关必须鉴定被骗金额贷款合同诈骗罪案件的被骗金额需要有机关进行鉴定,通常情况下,机关鉴定的被骗金额会小于实际金额。

基于此,法官根据被骗金额和鉴定金额的差距进行量刑。

合同欺诈的认定和处理规定

合同欺诈的认定和处理规定

合同欺诈的认定和处理规定合同欺诈的认定和处理规定一、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企业/个人)名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地址乙方:(企业/个人)名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地址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甲方身份:(请注明甲方的法人代表/委托人/代理人身份)甲方权利:甲方拥有在本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收取乙方支付的费用、享有乙方履行义务的权利等。

甲方义务: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提供服务,甲方确保所提供的服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甲方履行方式: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进行服务,确保服务质量和时间的履行。

甲方期限:本合同自甲方与乙方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天/月/年。

甲方违约责任:若甲方未能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提供服务,甲方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乙方身份:(请注明乙方的法人代表/委托人/代理人身份)乙方权利:乙方拥有在本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接收甲方提供的服务、要求甲方履行其义务等。

乙方义务: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支付服务费用,并配合甲方完成提供的服务事项。

乙方履行方式: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支付服务费用,并在接到甲方的服务通知后按时提供必要的配合。

乙方期限:本合同自甲方与乙方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天/月/年。

乙方违约责任:若乙方未能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支付服务费用或提供必要的配合,乙方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合同涉及的事项和行为,均应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项和行为,本合同应视为无效。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本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约定,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合同经甲方、乙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双方应认真履行本合同的各项约定,一旦产生争议应及时协商解决。

六、其他本合同自两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和乙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

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3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新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也重申: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从《民法通则》颁布至今,我国关于民事欺诈的规定也见于许多单行法规,如《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企
业破产法》、《保险法》等,这些无疑是对我国民事欺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合同诈骗罪量刑金额是怎么规定的

合同诈骗罪量刑金额是怎么规定的

一、合同诈骗罪量刑金额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者都产生于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都以合同形式出现;第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第三,合同诈骗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第四,两者都是非法占有特定物。

尽管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

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三、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193条

刑法第193条

刑法第193条刑法第193条解读:合同诈骗罪引言:合同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法律行为,合同诈骗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对合同的公正性与信任产生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围绕刑法第193条的合同诈骗罪进行详尽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罪行的构成要件、主体特征、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按照刑法第193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 欺骗手段:犯罪主体通过欺骗、隐瞒事实或者其他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欺骗手段的使用是合同诈骗罪的核心要素之一。

2. 损失所得:犯罪主体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产生损失,自己却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利益。

这里的损失所得可以是物品或者财产。

3. 构成行为:犯罪主体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规定的合同的要件,即具有合同中的订立、履行、修改等各个阶段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主体特征:根据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只要符合上述构成要件,都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此外,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都可以判定为犯罪。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巧言令色:犯罪主体通常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用巧妙的言辞和外表来欺骗他人。

2. 缺乏诚信: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通常缺乏诚信,以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3. 精心策划:犯罪主体通常会事先精心策划合同诈骗,以确保计划的成功性。

三、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合同诈骗罪的刑期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刑期可达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刑期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的量刑标准还需要结合相关的具体案情、犯罪事实、犯罪动机等因素进行判断。

同时,对于有配合侦查、自首和取得赔偿的被告人,法院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诈骗罪,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1. 案例一:甲以虚假合同为噱头,让乙交付一万元定金,以购买一辆二手车。

合同诈骗罪界别认定

合同诈骗罪界别认定

合同诈骗罪界别认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的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签订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进行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行为。

因此,对于合同诈骗罪,需要进行界别认定。

下面将对合同诈骗罪的界别认定进行分析。

罪名界别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合同诈骗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在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骗取数额在刑事界别的认定中,骗取数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骗取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属于轻罪;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属于普通罪;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重罪。

因此,在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需要考虑被诈骗人的损失金额。

2. 合同的内容在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还需要考虑合同的内容。

如果诈骗行为只是对合同的某些条款作出虚假陈述或隐瞒了某些情况,那么属于合同纠纷。

但如果虚假的陈述或隐瞒情况涉及到合同的核心内容,使对方在签订合同时产生了重大误解,进而产生财务损失,那么就涉及到合同诈骗罪。

3. 恶意程度在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还需要考虑骗取人的恶意程度。

被告人是否存在对被害人有恶意的故意犯罪行为,如是否存在串谋、胁迫等恶意手段,是判定罪名界别的重要因素。

具体案例以下是两个合同诈骗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认定。

案例一某公司在签订一份合同时,对合同的某项条款作了虚假陈述,致使对方在签订合同时产生了误解,随后又未能履行合同规定,导致对方产生了20万的经济损失。

对于这个案例,可以判定为“普通的合同诈骗罪”。

因为骗取数额在20万以下,但是虚假陈述涉及到了合同的关键内容,导致对方产生了经济损失,属于合同诈骗罪。

案例二某公司为了获得技术合作,采用虚假陈述的方式,骗取了对方公司的信任,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随后,该公司却违反合同协议,使对方公司遭到了500万的损失。

对于这个案例,可以判定为“重大的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一、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假手段获取或者试图获取不法利益,在金融、商业、民事等社会经
济活动中行使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各种份子或双方合同的行为,容易使另一方在未知
的情况下被欺骗,构成此类犯罪。

二、量刑标准
(一)对于合同诈骗未达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罪的,可以处以罚金或者行政拘留;
(二)若合同诈骗数额达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罪,但数额不大,情节较轻,可以从省判,处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三)若合同诈骗数额明显较大,情节恶劣的,可以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无期徒刑;
(五)对于因合同诈骗受害者损失,应当予以赔偿。

三、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不同的情况,量刑将不同,从罚金、行政
拘留,到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表明对合同诈骗的认定严格。

在社
会负责任正义原则的指导下,应加大对合同诈骗的惩治力度,以此惩戒之,有利于改善社
会的法制秩序。

合同诈骗罪裁判规则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0613

合同诈骗罪裁判规则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0613

合同诈骗罪裁判规则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合同诈骗罪裁判规则1.在数额犯中,犯罪既遂与未遂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从重处罚——指导案例62号:王新明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在数额犯中,犯罪既遂部分与未遂部分分别对应不同法定刑幅度的,应当先决定对未遂部分是否减轻处罚,确定未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再与既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进行比较,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并酌情从重处罚;二者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从重处罚。

案号:(2013)一中刑终字第4134号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第13批指导性案例.第62号2.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得第三人借款,既欺骗卖房人又欺骗抵押权人的,应当认定原房主为被害人——周有文、陈巧芳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得第三人借款的,既有欺骗卖房人的行为,又有欺骗抵押权人的行为,应当认定原房主为被害人。

因为被告人根本不是为了买房,被害人损失的房屋余款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追回,而抵押权人的债权因为有经房产部门登记过的房屋抵押手续,该抵押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故其债权的实现是有保障的。

案号:(2011)宁刑二初字第25号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93辑(2013.4)3.商业合作中,一方收取货款后挪作其他投资并造成亏损,合作方发现后催讨时,隐匿、转移货款故意不还付的,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再审被告人栾秋辉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商业合作中,一方收取货款后不及时支付给合作方,违背协议约定,隐瞒合作方,将货款用于己方其他投资并造成亏损,合作方发现后催讨债务时,隐匿、转移部分货款故意不还付给合作方的,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案号:(2010)刑提字第1号来源:审判监督指导.总第36辑(2011.2)4.伪造购销合同获取银行资金用于偿还其他个人债务,因无力还款致使反担保人遭受巨额财产损失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曹戈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伪造购销合同,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承兑合同,将获取的银行资金用于偿还其他个人债务,后因合同到期无力偿还银行债务而逃匿,致使反担保人遭受巨额财产损失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欺骗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欺骗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欺骗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欺骗罪是指以欺骗手段订立、变更、解除合同,情节严重的行为,侵害他
人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行为。

合同欺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合同欺骗行为构成犯罪,需要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下面将从合同欺骗罪的构成要件、证据要求、立案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合同欺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订立、变更、解除合同;二是以欺骗
手段进行;三是情节严重。

对于合同欺骗行为,必须具备以上三个要件,缺一不可。

订立、变更、解除合同是合同欺骗罪的客观要件,欺骗手段是主观要件,情节严重是合同欺骗罪的特定要件。

只有当这三个要件齐备时,合同欺骗行为才构成犯罪。

其次,合同欺骗罪的证据要求,对于合同欺骗罪,需要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
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证据可以包括书面合同、录音、视频、证人证言等。

在立案过程中,需要对证据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审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只有有力的证据支持,才能确保合同欺骗罪的定性和定罪。

最后,合同欺骗罪的立案标准,在审查合同欺骗罪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
人的主观恶意、欺骗手段的严重程度、被害人的损失情况等因素。

只有在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才能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要根据法律规定,对合同欺骗罪的构成要件和证据要求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

综上所述,合同欺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在充分考虑合同欺骗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证
据要求的基础上,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定罪。

只有严格依法审查,确保证据充分、客观、真实,才能有效打击合同欺骗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罪定性依据规定

合同诈骗罪定性依据规定

合同诈骗罪定性依据规定合同诈骗罪定性依据规定一、双方基本信息甲方: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地址:联系方式: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甲方身份:____________________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履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身份:____________________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履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签署双方在签订本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中国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甲方权力(1)拥有根据合法手续获得的全部合法权益。

(2)得到乙方的履行义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2.甲方义务(1)提供真实、准确的合同内容和签署信息。

(2)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并按期履行。

3.乙方权力(1)根据合同约定获得相应的报酬。

(2)获得甲方提供的相关信息。

4.乙方义务(1)按期按质完成合同内容。

(2)对履行不当出现的一切问题承担责任。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合同是双方自愿缔结,对各方均具有合法、有效的约束力。

任何一方如违反合同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其他1. 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及争议解决均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处理。

2.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履行完毕。

若双方需终止合同,应经过书面协商并签署终止协议。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什么是单位合同诈骗罪?单位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单位的业务活动中,通过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财物的行为。

如果单位的代表人员、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负有主要责任,则应追究其个人刑事责任。

执行该罪行的主体是谁?单位合同诈骗罪执行主体包括以法人身份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商业、经济活动的工作人员。

如何认定单位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活动中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诈骗对方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应该以单位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而言,诈骗行为必须包括虚构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

例如,在合同签订前假借某个公司的名义虚构资产情况,隐瞒产权等详细信息,达到骗取对方签署合同并支付款项,从而实现诈骗借贷等行为。

还需要骗取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该罪行。

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诈骗数额达到50000元以上或达到某个具体合同总值的比例,即构成“数额较大”。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判罚标准单位合同诈骗罪属于刑法中的财产犯罪,其判罚标准主要取决于诈骗数额大小。

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诈骗数额巨大,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以下几个判决条款:•未骗得财物或者骗得财物的情节较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及时查证,给付被骗赔偿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预防措施和防范方法要防范单位合同诈骗罪,公司、机关、团体等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例如,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详细了解对方情况(如资产情况、产权所有人、商业信誉等),并且确定各项责任和义务。

另外,还需要加强财务审计和风险控制。

如果恶意行为被及时发现并且严肃打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合同诈骗罪的发生。

总结单位合同诈骗罪是通过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财物的行为。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标准的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标准的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标准的一、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1.虚构事实:诈骗方通过虚构工程项目、资质证书等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

2.隐瞒真相:诈骗方故意隐瞒与合同履行有关的重要事实,使对方在误解的基础上签订合同。

3.利用虚假手段:诈骗方利用伪造、变造、盗用他人名义等手段,签订或变更合同。

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方签订合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

二、工程合同诈骗的典型案例1.案例一:某建筑公司与一家所谓的“大型国企”签订了一份价值数亿元的工程合同。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该“大型国企”提供了虚假的资质证书和项目批文。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筑公司发现项目根本不存在,遂报警。

经调查,该“大型国企”实为一家空壳公司,其负责人已被警方抓获。

2.案例二:某施工单位与一家设计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程设计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设计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交付设计成果。

最终,施工单位发现设计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设计工作,而是将部分工作转包给了其他公司。

经调查,设计公司的资质证书也是伪造的。

三、如何防范工程合同诈骗1.严格审查合作方的资质: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2.谨慎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如有疑问,可请教专业律师。

3.加强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合作方的监督,确保合同得到切实履行。

4.及时报警:一旦发现合同诈骗行为,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尽快挽回损失。

合同诈骗多少钱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多少钱立案标准

一.合同诈骗多少钱立案标准合同诈骗立案金额是5000元。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

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七)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八)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九)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犯罪数额4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一)个人合同诈骗,数额10万元,并具有上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二)个人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犯罪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一)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刑;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二)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三)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及裁判规则一、基本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

本罪侵害的客体为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权利。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1、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国家对合同的管理秩序,属于复杂客体。

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

2、客观方面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实行了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且骗取财物的数额较大。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要素:首先,诈骗行为须发生在合同的签订或者履行过程中,这也是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对于合同的的形式,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其次,行为人实施了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主要为以下五种情形:(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最后,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

即骗取财物行为构成犯罪,必须达到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3、主体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以单位的名义,为了单位的利益,利用签订、履行合同进行的诈骗犯罪活动。

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合同的概念根据《合同法》规定,所谓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认定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

(2)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3)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4)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5)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的;(6)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3、不能构成本罪的特殊情形构成合同诈骗罪须同时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诈骗手段以及骗取数额较大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均不能构成本罪。

比如虽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但合同签订后认真履行合同,没有非法占有故意的,一般不宜构成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诈骗手段骗取了他人财物,但是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诈骗数额较大标准的,虽然属于违法行为,也不能以本罪进行定罪处罚等等。

三、容易混淆的主要罪名1、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这两种罪都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诈骗方法骗取财物的相同点。

其主要区别为,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权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权;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比如四川省南充市“郑某合同诈骗案”,被告人郑某明知某工程合同已经失效,却伪造该工程的虚假建筑承包合同,骗取了被害人李某的信任,与其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将虚假建筑合同中的部分劳务转包给李某,再以缴纳工程质量安全保证金的名义,骗取李某30万元。

郑某因此被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而诈骗罪客观方面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整箱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需要指出,本罪的合同一般仅指经济合同,即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合同,故被诈骗对方一般为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

不能单凭以所谓合同形式实施的诈骗的行为均简单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比如某甲对某乙声称投资一年可以得到50%的高额回报,双方草拟一份投资协议,某甲拿到30万元所谓投资款后逃匿。

对某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应当认定为诈骗罪为宜。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系特殊法条与一般法条的关系,二者同属诈骗犯罪,符合诈骗罪犯罪构成,且利用了合同的,成立合同诈骗罪。

但作为特殊法条,合同诈骗罪在构成要件的相关要素上,具有几点特殊的要求。

对于同时符合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按照特殊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不再认定为诈骗罪。

两罪具体区别如下:(1).侵犯的客体不同。

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物所有权和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对合同的管理秩序,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不尽相同。

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必须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采取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通常与合同行为有关联,诈骗罪无此要求,行为的实施手段、领域更加广泛。

(3).犯罪主体有所不同。

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2、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对于客观上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应认定为诈骗罪,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应认定为经济合同纠纷,以民事规范调整权利义务关系。

而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从以下几点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1)行为人是否具有签订相关合同的主体资格,主体身份是否具有真实性。

通常情况下,不具有签订相关合同的主体资格,而虚构身份或者冒用他人身份与合同相对方签订合同的,可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以本人或本单位真实的身份,签订相关合同的,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的履行能力。

通过在案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具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只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或在经营活动中遇有困难,导致难以履行合同义务的,一般应认定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即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对于合同的履行不具有可期待性,应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3)行为人是否积极履行合同,及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以积极的行为履行合同的义务,一般能够反映行为人是希望通过正常的合同行为取得合法利益,但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的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如遇有经营困难难以履行的,可以证明未履行合同义务是违背行为人主观意愿的,即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以经济合同纠纷认定,不涉及合同诈骗罪。

3、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界定金融诈骗罪是指刑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8种犯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它们与合同诈骗罪的相同之处在于,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有诈骗的故意;客观上都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

金融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为:(1).侵犯的客体不同。

金融诈骗罪侵犯的客体包括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合同的管理秩序;(2).客观方面不同。

金融诈骗罪发生于集资、贷款、票据、保险等相关领域的活动过程中;合同诈骗罪发生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

金融诈骗罪往往也是通过合同来实施行为,因此金融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应按照特别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原则,以金融诈骗罪中的具体罪名认定;对于不需要通过合同的形式实施的金融诈骗犯罪,则不会出现与合同诈骗罪竞合的情况,直接认定为具体的犯罪。

四、处罚1、本罪的追诉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关追诉标准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诉: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千元至2万元以上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贵单位所有的,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2、本罪的处罚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五、裁判规则1.在数额犯中,犯罪既遂与未遂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从重处罚——指导案例62号:王新明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在数额犯中,犯罪既遂部分与未遂部分分别对应不同法定刑幅度的,应当先决定对未遂部分是否减轻处罚,确定未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再与既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进行比较,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并酌情从重处罚;二者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从重处罚。

2.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得第三人借款,既欺骗卖房人又欺骗抵押权人的,应当认定原房主为被害人——周有文、陈巧芳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得第三人借款的,既有欺骗卖房人的行为,又有欺骗抵押权人的行为,应当认定原房主为被害人。

因为被告人根本不是为了买房,被害人损失的房屋余款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追回,而抵押权人的债权因为有经房产部门登记过的房屋抵押手续,该抵押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故其债权的实现是有保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