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识图常识

合集下载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详解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详解


正平

线



水平

线
线
侧平 线

正垂

线



铅垂

线
线
侧垂 线
一般位置线
轴测图
三视图
特点 BIEL
在V面上的投影是一条反映实 长的斜线;而其余两个投影是 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长度小 于实长。
在H面上的投影是一条反映实 长的斜线;而其余两个投影是 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长度小 于实长。
在W面上的投影是一条反映实 长的斜线;而其余两个投影是 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但长度 小于实长。
由投射中心(光源)发出的投射线通过物体,在选定的投影面 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根据投影法获得的图形叫投影。 得到图形的面叫投影面。光源叫做投射中心。由投射中心通过物 体的直线叫投射线。
9
二、投影的分类
BIEL
根据投射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投影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的位置关系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具体图所示。
22
二、读组合体视图
1、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的基本方 法,把视图中的封闭线框对应起 来,然后想像出各自的形状和位 置,综合起来像出整体形状。
步骤: (1)抓住形体特征,分出组合形体。 (2)根据投影对应的线框,联系起 来,即可想象出该形体的形状,如图 (b)、(c)、(d)、(e)所示。 (3)通过想象出的形体,利用组合 体的组合形式综合来想整体。
台体侧面投影得到的类似形。
19
三、旋转体三视图与的旋转体三视图识读 图例
BIEL
说明

圆柱体的三视图是由一个体现

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

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

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视觉的基本概念机械视觉,又称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综合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的交叉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让计算机系统具有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的能力,即能够通过摄像传感器获取外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识别。

机械视觉的基本概念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

图像采集是指通过摄像传感器获取外界环境的图像信息,其关键技术包括图像传感器、光学成像系统、图像采集卡等。

图像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去噪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图像识别和分析。

图像识别是机械视觉的核心技术,其主要目标是根据图像信息识别出图像中的目标物体,通常包括物体检测、目标跟踪、目标分类等内容。

二、机械视觉的工作原理机械视觉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三个方面。

首先是图像采集,通过摄像传感器获取外界环境的图像信息,通常采用CCD或CMOS传感器进行图像采集。

然后是图像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去噪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图像识别和分析。

最后是图像识别,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出图像中的目标物体,包括物体检测、目标跟踪、目标分类等内容。

机械视觉的图像识别基于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目标分类和模式识别。

特征提取是指从图像中提取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如边缘、纹理、颜色等特征。

特征匹配是指将提取出的特征与已知的目标特征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属性。

目标分类是指将匹配到的目标特征进行分类,判断目标物体属于哪一类别。

模式识别是指根据目标的特征和分类结果进行模式识别,以确定目标物体的具体属性和形态。

三、机械视觉技术的发展机械视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技术、特征提取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等。

图像处理技术是机械视觉技术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应用于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去噪等领域,为后续的图像识别提供了基础。

特征提取技术是机械视觉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为后续的目标识别和分类提供了重要基础。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什么是机械识图机械识图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的技术。

通过机械识图技术,计算机可以自动识别和理解图片中的内容,实现图像的分析、检测和识别等功能。

机械识图的应用领域机械识图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机械识图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线监控、零件分类等。

通过对产品图片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交通领域交通领域是机械识图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识别交通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以实现车辆违章检测、交通流量分析、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机械识图可以用于医学图像分析、疾病诊断等方面。

通过对医学图像如X光片、MRI等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安防领域机械识图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方面。

通过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人员的身份识别、异常行为检测等功能,提高安防的效果和反应速度。

机械识图的基本原理机械识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然后与已知的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识别。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机械识图过程中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图像的采集、预处理、增强等。

通过对图像进行采集和预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打下基础。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机械识图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主要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区分性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角点检测、纹理分析等。

提取出的特征可以用于后续的识别和分类。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机械识图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主要是将提取出的特征与已知的特征进行匹配。

匹配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模板匹配、关键点匹配等。

通过特征匹配,可以确定图像中的物体或内容。

分类识别分类识别是机械识图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匹配结果进行分类,可以确定图像中的物体或内容。

机械常识识图

机械常识识图

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一、机械图纸的概念(1)工程图纸: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方法并遵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成的用于工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图纸,简称图纸(也叫图样)。

◆工程图纸可分为:机械图纸、建筑图纸、水利工程图纸等。

(2)机械图纸:是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是设计、制造、检验、装配产品的依据;是进行科技交流的工程技术语言。

它的主要内容为一组用正投影法绘制成的机件视图,还有加工制造所需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二、投影(1)投影的基本概念◆用灯光或日光照射物体,在地面或墙面上就会产生影子,这种现象就叫投影。

◆正投影:当投射线互相平行,并与投影面垂直时,物体在投影面上所得的投影叫正投影。

(2)三面视图:指物体在正投影面所得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所得的俯视图、在侧投影面所得左视图的总称。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三个视图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

主视图表明物体的高和长;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其投影规律归纳为: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这是画图和看图的主要依据。

◆主视图:表示从物体的前方向后看的形状和长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左右、上下方向的位置。

◆俯视图:表示从物体上方向下俯视的形状和长度、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左右、前后方向的位置。

◆左视图:表示从物体左方向右看的形状和宽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前后、上下方向的位置。

三、图纸视角(1)视角定义图纸的画法:两种形式:“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ISO国际标准规定:在表达机件结构中,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法同等有效。

中国、英国、德国等侧重第一角画法,美国、日本及港资台资企业侧重第三角画法。

◆视角定义第一视角:是按人(观察者)--物(机件)--面(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作正投影所得的图形的方法。

第三视角:是按人--面--物的相对位置关系,作正投影所得的图形的方法。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机械识图是指通过绘制或阅读机械工程图纸来理解和传达机械设计的一种方法。

机械识图的基础知识对于机械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需要理解和解释设计意图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一、机械识图的分类机械识图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分类:投影图、剖视图和详图。

投影图是机械工程图纸的基本形式,通过将物体投射到垂直于图纸平面的视图上来表示物体的外形和尺寸。

剖视图是为了更好地显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细节而采用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

详图是用于表示物体的局部区域或细节,以便更详细地描述尺寸和配合关系。

二、视图的表示方法机械图纸根据视图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几类,包括正投影、斜视图和等轴测图。

正投影是将物体在不同的视角上投射到图纸上,通过这些视角的组合表示物体的全貌。

斜视图是将物体在一个斜向视图上表示,以获得物体的外形和尺寸。

等轴测图是通过坐标轴的等分画出物体的外形和尺寸。

三、尺寸和公差机械图纸上的尺寸表示物体的实际尺寸,包括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

线性尺寸表示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角度尺寸表示物体的角度。

公差是允许的尺寸范围,表示制造过程中可以接受的偏差。

公差可以通过加减号和上下限表示,例如+/-0.1mm或0.1mm-0.05mm。

四、配合和标注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接触情况。

在机械图纸上,配合可以通过相邻部件之间的间隙和圆柱度来表示。

配合可以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压力配合等。

标注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图纸上的各个部件和尺寸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标注可以包括文字和符号,用于表示尺寸、材料和加工表面等。

五、符号和图例机械图纸上的符号和图例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和理解设计意图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类型的特征和特殊要求,例如直线、孔和螺纹等。

图例是对机械图纸上使用的符号和标记的解释,以便图纸读者可以理解和应用这些符号和标记。

六、图纸的规范机械图纸需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图纸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第一章 第一节 机械识图

第一章 第一节 机械识图

举例 箱体零件图
举例 箱体立体图
二、装配图
(一)装配图概述
1、装配图的作用
装配图是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在设计产品时, 一般先画出装配图,然后根据装配图定出的结构和尺寸,设 计绘制零件图;当零件制成后,要根据装配图进行组装、检
验和调试;在使用阶段,根据装配图进行安装、调试以及维
修等工作,因此装配图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5)综合考虑 把读懂的结构形状、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等到内容综合起来, 就能比较全面地读懂这张零件图。
2、箱体类零件(举例) 箱体类零件是机器或部件的主体部分,用来支承、包容、 保护运动零件或其它零件。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较复杂,加 工工序较多。一般均按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选择主视图。应根 据实际情况适当采取剖视、剖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形 式,以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形状。 1)视图选择分析 以箱体为例,箱体的主视图按工作位置选取,采用全剖视, 清楚地表达内腔的结构;右端圆法兰上有通孔,从左视图中可 知四个孔的分布情况,左视图采用半剖视;俯视图表示方形法 兰的厚度,局部剖表示螺孔深度。 2)尺寸标注分析 常选用设计轴线、对称面、重要端面和重要安装面作为尺寸 基准。对于箱体上需要加工的部分,应尽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检 验的要求标注尺寸。
活塞连杆总成的整体形状
A C
B
A
C
若注成封闭尺寸链,尺 寸A将受到尺寸B、C的 影响而难于保证。
正确的标注,将不重要 的尺寸B去掉,A不受尺 寸C的影响。
2、零件图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对零件图上常见螺孔、削空、沉孔、倒角、退刀槽等结构的尺标 注法,国家制定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四)零件图的识读 看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和用途。 了解各零件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结构特点,想象出 零件的整体形状。 分析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1、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读标题栏 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画图的比例、重量。 2)分析视图,想象结构形状 找出主视图,分析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所采用的 表达方法。 看图时:先看主要部分,后看次要部分;先看整体,后看细 节;先看容易看懂部分,后看难懂部分。

机械识图基本常识

机械识图基本常识

机械识图基本常识一、线及画线法二、视图1、六个基本视图:主、俯、左、右、仰、后A、视图----将机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B、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在正平面V上得到的视图C、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H上所得的视图D、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在侧平面W上所得的视图2.、三视图的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度相等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度相等即长对齐、高平齐、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宽度相等本投影面平行,然后向该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3、简述我国所引用的投影法(第一角投影)4、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A.第一角画法---将机件放在第一角中,使机件处在观察者和投影面之间进行投影,这样得到的视图,称为第一角画法。

B.第三角画法—将机件放在第三角中,假设投影面是透明的,使投影面处在观察者和机件之间,这样得到的视图,称为第三角画法。

5、剖视图---假想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中心把机件剖开,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得到的图形。

A.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剖视名称。

(如A-A)6、剖面图—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相件和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简称剖面(移出剖面,重合剖面)三、尺寸标注1、零件图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全清晰、合理标注直径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ψ”,半径为“R”。

标注球面直径或半径时,应在“ψ”或“R”前加注符号“S”四、螺纹类型与画法1.螺纹的种类:A、普通螺纹(M)B、圆柱管螺纹(G)C、圆锥管螺纹(ZG)D、梯形螺纹(TR)E、锯齿螺纹(S)2.螺纹的画法A.外螺纹的画法:外螺丝大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用细实线表示。

B.内螺纹的画法:a.未剖时内螺纹大径和小径用虚线表示b.在剖示图中,内螺纹大径用细实线,小径同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

注:a.螺纹小径通常是大径的0.85倍。

b.在端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图只画约3/4圈。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详解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详解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详解1. 引言机械识图是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对机械零件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它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等方面。

2. 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机械识图的第一步,它通常使用数字相机或工业相机来获取机械零件的图像。

在进行图像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光源选择:光源的稳定性和亮度对图像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选用适合的光源。

•焦距选择:焦距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图像的清晰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曝光设置:曝光设置对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采集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3.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机械识图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等步骤。

下面将一一进行详细介绍。

3.1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来改善图像的质量,使得机械零件在图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灰度拉伸和滤波等。

3.2 图像滤波图像滤波是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操作来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

常见的图像滤波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

3.3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的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等。

3.4 形态学处理形态学处理是一种基于图像形状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图像的去噪、图像的拼接和图像的形状分析等。

形态学处理主要包括腐蚀、膨胀、开运算和闭运算等操作。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机械识图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等。

4.1 形状特征形状特征主要描述了机械零件的外形信息,常用的形状特征包括面积、周长、圆度和伸长率等。

4.2 纹理特征纹理特征描述了机械零件表面的颗粒分布和纹理结构,常用的纹理特征包括灰度共生矩阵、傅里叶描述子和小波变换等。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尺寸种类
包括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
零件图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1 2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度,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示。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影响耐磨性、耐腐蚀性、疲劳强度等。
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用代号和数值标注在图样上,如Ra=0.4μm。
04 装配图的识读
装配图的组成
从物体左面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为左 视图。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01
02
03
长对正
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要相 等,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 要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 的宽要相等。
前后位置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
方位对应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 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 和宽。
03 零件图的识读
重要性
机械识图是机械行业中的基础技能, 对于机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能 够准确理解图纸所表达的信息是进行 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关键。
制图标准与规范
制图标准
国际标准(ISO)、国家标准(GB)和企业标准(Q)等是机械制图的基本规 范,它们规定了机械图样的格式、尺寸标注方法、符号和线的使用等。
规范
机械识图要求技术人员严格遵守制图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图纸的统一性、准确 性和易读性。
零件图的组成
标题栏
包括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 等基本信息。
图形
用投影法绘制,表示零件的结 构形状和尺寸。
尺寸标注
标注零件的结构尺寸和安装尺 寸。
技术要求
包括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 理等技术指标。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装配必学)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装配必学)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装配必学)机械识图基础知识第一节正投影原理和三视图一、正投影原理假设光源在无限远方处,其投射线经过物体后,在投影面所得之投影,称为正投影。

其投射线互相平行而且垂直于投影面。

二、三视图一个视图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空间唯一的物体,建立一个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的三投影面体系,其中V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H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W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见图1-1)。

几何元素在V、H和W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称为几何元素的三面投影。

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内,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后,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处于同一平面上,便得到物体的三个视图。

在绘制机械图样时,将物体向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统称为物体的三视图(见图1-2)。

第二节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识读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

主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由此,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可形象的概括为:主、俯视图的长对正,主、左视图的高齐平,俯、左视图的宽相等(简称三等规律),见图1-3。

1、看图的基本方法看图仍以形体分析法为主,线面分析法为辅。

根据形体的视图,逐个识别出各个形体,进而确定形体的组合形式和各形体间邻表面的相互位置。

初步想象出组合体后,还应验证给定的每个视图与所想象的组合体的视图是否相符,当两者不一致时,必须按照给定的视图来修正想象的形体,直至各个视图都相符为止,此时想象的组合体即为所求。

2、看图的要点1)要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入手,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一个组合体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图才能表达清楚,其中主视图是最能反映组合体的形体特征和各形体间相互位置的。

机械识图常识

机械识图常识

机械识图常识一、投影的基本知识1.投影的概念:投影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太阳和灯光照射物体,所得的影子就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但必须具备光源、被投影对象和投影面。

工程中常用的投影方法有以下两种:(1)中心投影:用点光源照射物体所得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投影大于实体;(2)正投影:用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光线照射物体所得的投影为正投影,投影等于实体。

机械制图一般均采用正投影方法。

2.角法:目前世界上采用的是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均符合ISO国际标准。

(1)第一角法:中国大陆和德国等,光源→物→投影面。

(2)第三角法: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光源→(透明)投影面→物二、图纸的构成1.边框线:粗实线画的方框。

2.标题栏:包括零件名称、图号、比例、材料、单位、公差、版次、日期、投影方式等等。

3.技术要求:对零件的外观、性能及一些特殊要求进行说明(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表面处理、未注R角等)。

4.视图:按照空间的六个方位,分为主、左、俯、右、仰、后视图,另外剖视图和局部视图等等。

5.尺寸标注:由尺寸线、尺寸界线、数字和箭头形式,不能漏标和重标。

三、视图1.基本视图:向空间六个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包括主、俯、左、右、仰、后视图。

2.局部视图:为了表达零件的某一部分而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用“A向、B向、C向”及带字母的箭头标明部位和投影方向,局部放大图须注明放大比例。

3.旋转视图:当零件的倾斜部分具有明显的回转轴线时,为了反映倾斜部位的实际尺寸,可假想将倾斜部分旋转到与某一投影面平行后再投影。

4.剖视图:顾名思义,剖视图的形成包括“剖”和“视”两个过程,即用一个剖切平面将零件的某个部位剖开,移开剖切平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剩下的部分向投影面投影,并在剖切到的断面上画出剖面符号即45。

剖面线。

(1)全剖:用剖切平面将零件完全剖开后所得的视图。

(2)半剖:对于前后或左右对称的零件,可沿对称线只剖一半,一半表达外形,一半表达内形。

机械识图常识

机械识图常识

机械识图常识图纸是设计人员表达其设计思想的一种工具,是生产者制作的依据,是检验人员的法律,现代工业化生产离不开图纸。

学会看图是每一个QC 员工上岗的必要条件。

一、基础知识1、 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并在适当的位置预先设置平面,在产面上就会产生物体的影像,这种产生物体影像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上投影侧投影正面侧面底面正投影图:斜投影法投射线图:中心投影法射线121.1如图1所示,从投射中心S 发出的投射线向平面P 投射,使△ABC 在平面P 上产生影像△abc 。

平面P 称为投影面,△abc 称为△ABC 的投影。

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其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如空间点A 的投影用a 表示。

1.2 平行投影法如图2——特点是投射线相互平行。

在平行投影法中,若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称为斜投影法,如图2(a )所示;若投射线与投影垂直,则称为正投影法1.3我们一般选正投影为主视图,上投影为俯视图,侧投影响到为左视图或右视图。

1.4 投影源:即投影光源或我们的眼睛。

1.5 投影面:物体轮廓印象之载体。

1.6在投影响到源的投射下(或我们眼睛的观察下)物体的轮廓影现在投影响到上,从而得到人们面要的视图。

二、投影规律分析如下:1. 线段线段平行投影面,投影面上原长见; 线段垂直投影面,投影面上变成点;线段倾斜投影面,投影面上线变短;① 平面平行投影面,线段原长见: A ——B A ——C B ——D D ——D2. 平面平面平行投影面,投影面是原形见② A (C ) B (B )平面垂直投影面,投影面上变直线: 平面倾斜投影面,投影面上面变窄; 3\线段+平面,综合分析平面倾斜投影面:AB 、CD 线变短 ABCD 平面——X 方向变窄 AC 、BD 原长见 ——Y 方向不变③ACD B投影面XY学会看图 二、第一角视图第一角画法是将物体置于第一分角内,按人--物--投影面的关系进行正投影,如图2-1A 所示,前面所介绍的各种视图均为第一角画法三、 三视图1. 主视图:选择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的投影方向的视图 2. 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以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的位置为基准,侧投影方向的视图。

中职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

中职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

中职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机械识图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识图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机械识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和表达机械零件、装配件、零部件和机械构造的技术,通过图纸来了解和表达机械结构、尺寸、工艺、装配顺序、工装夹具等信息。

本文将对中职机械识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习机械识图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图纸基础知识1. 图纸规格和种类图纸是工程设计和技术文件的一种传达形式,按用途不同可分为设计图、制造图、检验图、标准图、装配图等。

根据国家标准,图纸的规格有A系列(A0、A1、A2、A3、A4)和B系列(B0、B1、B2、B3、B4)两种标准尺寸。

图纸的常用比例标准有1:1、1:2、1:5、1:10、1:20、1:50等。

2. 图样标注和符号图样标注和符号是图纸中的一种语言,用来标注零件的尺寸、工艺要求、表面质量、加工方法等信息。

常用的符号有直线、圆弧、圆、箭头、尺寸标注、公差标注、表面质量标注等。

3. 图纸标准和规范图纸的编制和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了解图纸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图纸。

二、几何图形和投影1. 基本几何图形在机械识图中,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是非常重要的,如直线、圆、椭圆、曲线、多边形等。

通过学习基本几何图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绘制机械零部件的图样。

2. 投影原理和方法机械识图中的投影是指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掌握投影原理和方法,包括直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等,可以帮助理解和绘制机械图纸。

三、三视图和正投影1. 三视图的理解和绘制机械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通过三视图来确定,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

通过学习三视图的理解和绘制,可以准确地表达机械零部件的外形和尺寸。

2. 正投影的应用正投影是指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与物体的实际相对位置、大小关系相符合。

在机械识图中,正投影是重要的投影方法,可以帮助绘制准确的机械图纸。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识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通过机械识图,机器可以准确地解读和理解绘图纸上的几何形状、尺寸、符号和标记等信息,从而进行精确的加工和制造。

本文将介绍机械识图的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符号与标记、尺寸标注、视图投影和常见的几何形状等内容。

符号与标记是机械识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绘图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符号和标记,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比如,平面图上的圆代表着孔的位置,箭头表示尺寸的方向和引导线等。

熟悉这些符号与标记是理解和解读绘图纸的基础。

尺寸标注是机械识图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尺寸标注,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的各个方面的尺寸信息。

在绘图纸上,尺寸标注通常采用直线标注或者点线标注的形式。

直线标注是通过直线将尺寸标注在绘图纸上,点线标注则是通过圆点和虚线将尺寸标注在绘图纸上。

在进行尺寸标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定,例如尺寸标注应该清晰、准确,不应该有重复或混淆。

视图投影是机械识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视图投影,我们可以将三维实体的形状和尺寸投影到二维的绘图纸上。

常见的视图投影方法包括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是将物体的各个面沿水平、竖直和前后三个方向投影到绘图纸上,得到平面图、立面图和前视图。

斜投影是将物体的各个面按一定的角度投影到绘图纸上,得到斜视图。

通过这些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的各个方面的细节。

除了符号与标记、尺寸标注和视图投影之外,机械识图还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

其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包括直线、圆、椭圆、曲线、多边形等。

了解这些几何形状的性质和特点对于理解和解读绘图纸非常重要。

例如,直线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圆是由一个圆心和半径确定的,椭圆是由两个焦点和长短轴确定的。

通过对这些几何形状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绘图纸上的几何图形。

综上所述,机械识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机械识图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有效地读懂和解读绘图纸上的几何形状、尺寸标注、符号与标记等信息,从而进行精确的加工和制造。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

机械识图基本知识

• 三,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1.识读叠加型组合体 的三视图(a.对主视图,俯视图
和左视图作一大概的了解。b.从主视图着手。C.按投影规
律,找出投影。D.综合归纳
• 2.识读切割型组合体的三视图 • 3.识读综合型组合体的三视图 • a.看视图,抓特征,以主视图为主,联系俯,左视图,初
步了解在致形状。
剖视图
• 一,基本视图: • 1.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关系 • 2.基本视图的标注 • 二,斜视图和局部视图 • 1.斜视图的表达特点 当零件有些结构与基本投影面倾斜
时,在基本视图中就不能反映其真实形状.如果设置一个与 该零件倾斜部分平行的新投影面,这样,在新投影面上就能 得到该倾斜部分的真实投影.这种将零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 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 2.局部视图的表达特点 只将零件中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 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 局部视图的断线用波浪线表示.而且要标示,如果中间没有
• 2.识读剖视图中的剖面符号 • 3.剖视图的标注 为了便于识读,剖视图一般都要进行标
注,标注的内容有:剖面位置符号线,字母,箭头
4.正投影視圖面 (1) 第三角法:是將投影面置于觀察者與機件之 間進行 投射(把投影面當作透明的)。
第三角法投影 視圖
第三角法各視圖之排列位置及 名稱
2)主視圖的方位,最能表達工件形狀尺寸的視 圖先為主視圖。
三視圖與物體方位的對應關系
如上圖所示﹐物體有上﹐下﹐左﹐右﹐前﹐后六個 方位﹐其中﹕
主視 圖 反映物體的上﹐下和左﹐右的相對位 置關系﹔
后 置關系俯﹔視上圖反映物體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對位
左視圖反映物右體的前﹐后和上下的相對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识图常识
一、投影的基本知识
1.投影的概念:投影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太阳和灯光照射物体,所得的影子就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但必须具备光源、被投影对象和投影面。

工程中常用的投影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中心投影:用点光源照射物体所得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投影大于实体;
(2)正投影:用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光线照射物体所得的投影为正投影,投影等于实体。

机械制图一般均采用正投影方法。

2.角法:目前世界上采用的是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均符合ISO国际标准。

(1)第一角法:中国大陆和德国等,光源→物→投影面。

(2)第三角法: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光源→(透明)投影面→物
二、图纸的构成
1.边框线:粗实线画的方框。

2.标题栏:包括零件名称、图号、比例、材料、单位、公差、版次、日期、投影方式等等。

3.技术要求:对零件的外观、性能及一些特殊要求进行说明(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表面处理、未注R角等)。

4.视图:按照空间的六个方位,分为主、左、俯、右、仰、后视图,另外剖视图和局部视图等等。

5.尺寸标注:由尺寸线、尺寸界线、数字和箭头形式,不能漏标和重标。

三、视图
1.基本视图:向空间六个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包括主、俯、左、右、仰、后视图。

2.局部视图:为了表达零件的某一部分而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用“A向、B向、C向”及带字母的箭头标明部位和投影方向,局部放大图须注明放大比例。

3.旋转视图:当零件的倾斜部分具有明显的回转轴线时,为了反映倾斜部位的实际尺寸,可假想将倾斜部分旋转到与某一投影面平行后再投影。

4.剖视图:顾名思义,剖视图的形成包括“剖”和“视”两个过程,即用一个剖切平面将零件的某个部位剖开,移开剖切平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剩下的部分向投影面投影,并在剖切到的断面上画出剖面符号即45。

剖面线。

(1)全剖:用剖切平面将零件完全剖开后所得的视图。

(2)半剖:对于前后或左右对称的零件,可沿对称线只剖一半,一半表达外形,一半表达内形。

(3)局部剖:将零件的局部剖开,表达其内部结构,用波浪线分界剖切范围。

5.剖面图:假想用一个剖切平面将零件某部分切断,只画断面的真实形状,并画上剖面线,这个图形就叫剖面图,剖面只画断面形状,而剖视必须画出所能看到轮廓的投影。

(1)移出剖面:画在视图轮廓线外面的剖面图;
(2)重合剖面:画在视图轮廓线之内的剖面图。

四、尺寸
1.分类:
(1)定形尺寸:确定零件各部分大小形状的尺寸;
(2)定位尺寸:确定形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3)总体尺寸:零件的外形尺寸。

2.尺寸基准:标注尺寸的起点。

3.单位:一般为公制mm,无须注明;英制in,必须注明;1in=25.4mm 4.数字:水平尺寸头向上,垂直尺寸头向左。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变动的范围,俗称公差带。

(1)基本尺寸;图纸上给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加工后实际测量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动的两个界限值,分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公差:允许尺寸变动的范围,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公差,俗称公差带。

(5)尺寸偏差: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上、下偏差有正、有负,不一定上偏差就是正的,下偏差就是负的。

基本尺寸不一定合格,若其在公差以内就OK,若在公差以外就NG,如
Φ6.2+0.04/+0.02。

(6)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统称为形位公差,共有14个,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

①形状公差6个(不要基准)
圆度:○;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②位置公差8个(要基准):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 圆跳动:↗;全跳动: ↗↗。

标注: 公差符号 公差值 基准符号
(7) 表面粗糙度:零件加工后表面凹凸不平的程度,用▽表示,Ra 为粗糙度参数,Ra 值越大,越粗糙。

旧国标中规定为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1~▽14,级别越大越光滑。

(8)标准公差:国标中规定有20级,IT01-IT18,主要出现在国内图纸上,在技术要求里面标明未注线性尺寸公差为IT-级,查标准公差值表,注意尺寸段的要求,如0-3,3-6,6-10,10-18等等,尺寸越大,公差值越大。

查出的公差值除以2就是上、下偏差,如查出数值为0.02,即公差值为±0.01。

五、 常用代号和特殊标注
1. 常用代号:R —半径;Φ—直径;SR —球半径;S Φ—球直径;M —公制螺
纹。

2. 螺纹的标注: 公制螺纹
⑴ 公制标准螺纹:特征代号M ,如 M4×0.5 螺距p
公称直径d
当P ≤1时,底孔直径d 。

=公称直径-螺距=d-p ;
当P>1时,d 。

=d-(1.04~1.06)p ;
攻不通螺纹时,底孔深度=所需螺纹深度+0.7d ;
⑵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按GB7306-87,R c —圆锥内螺纹,Rp —圆柱内螺纹;R —圆锥外螺纹;
⑶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按GB7307-87,其标注由特征代号、尺寸代号和公差
等级代号组成。

特征代号为G,如G1/2A—LH(左旋)
公差等级
尺寸代号
⑷英制标准螺纹:公标直径—每英寸牙数,如 1/2—18。

⑸美制标准螺纹:4—40 每吋牙数
螺纹直径
所有参数,包括螺纹底孔都要查表取数;如4—40牙查表后的螺纹直径为
0.112吋,螺纹底孔为43#,0.089吋。

⑹非标螺纹:如汉光280-A旧款阀体的W24.8/18牙惠氏管螺纹
※在螺纹标准后加“LH”为左旋。

六、识图的基本步骤
1.看标题栏:首先是通过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比例、材料、投影方法等;
2.分析视图:先找主视图,然后看零件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弄清楚各视图的投影关系。

找到剖视、剖面的剖切位置和局部视图的位置及投影方向,然后分析主视图及各视图的表达重点;
3.分析形体:用形体分析法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搞清视图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图形特点,通常把零件分解成几大部分。

然后根据基本形体把各部分的形状想象出来,再对各细小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将细小结构和几大部分综合起来想象出零件的整体形状;
4.识读零件尺寸:综合分析视图和形体,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主要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以结构形状分析为线索,再了解各形体的定型尺寸和定位尺寸,弄清各个尺寸的作用;
5.了解技术要求:识图时应弄清楚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另外一些特殊要求。

以上步骤可简单概括为:一看标题栏、二析视图、三想形状、四读尺寸、五识要求、最后综合。

特别注意,视图和尺寸是从形状及大小两方面表达零件的,识图时一定要把视图、尺寸和形状结构三者结合起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