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普查项目的设置与时间安排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普查项目的设置

与时间安排问题研究

王素梅

(哈尔滨民政工业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摘要]周期性普查项目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的周期性普查在项

目设置和时间安排上存在着项目设置繁多、统计调查方法及制度不完善、国家资金分配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普查工作的实际效果。科学组织和优化周期性普查,各级政府应通过合理规划普查项目、完善调查普查频次,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调整普查组织实施模式;提高周期性普查的质量和效果,以更好地提供决策依据,更有效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周期性普查项目;周期性普查项目设置;时间安排;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1-12-22

一、周期性普查项目的设置与时间安排现状分析

(一)世界周期性普查的项目设置与时间安排的情况1.周期性普查项目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为详细调查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的调查报表来收集的资料,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在周期性普查项目中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三项普查项目受到关注度较多,

据统计,在2010年普查周期中,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覆盖全球99%以上的人口。周期性普查项目在各国的普查项目设置和时间安排情况不尽相同,其中像我国和美国的国家有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时间设置大致相同人口普查周期为10年,像日本、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地区人口普查周期为5年。人口普查作为当今世界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为摸清人口家底,都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收集详细信息。

(二)国家周期性普查的时间安排情况

建国以来,国家组织开展的全国性大型普查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第三产业普查、

基本单位普查、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残疾人普查、污染源普查、税源普查、国土资源详查、文物普查、旅游资源普查、土壤普查等。国务院正式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调查体系的请示》,明确了普查在整个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并实行周期性普查制度。普查项目包括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前四项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0、3、5、6的年份实施;基本单位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1、6的年份实施。国务院决定调整国家普查项目和普查周期,建立经济普查制度。经济普查的内容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建筑业普查。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

二、我国周期性普查中与项目设置与时间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普查项目设置繁多

普查项目设置繁多,重数量、轻质量。勿容置疑,普查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普查促建设”效果明显,但是普查并不是越多越好,普查次数也并不与统计系统建设成正比。由于普查次数增多,而出现了忽视普查质量的现象,甚至达不到普查设计方案的要求,虎头蛇尾现象时有发生,给统计部门造成负面影响。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有些个别县乡由于普查经费得不到保障,

出现工作脱节现象,统计部门工作量增加,还要从统计的其他经费中补贴普查经费,使“以普查促建设”成为一句空话。

(二)统计调查方法以及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统计方法和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普查指标设计没有很好地兼顾全面与可能、

全面与统一、全面与需求的关系,普查指标繁杂、交叉;资料的开发利用肤浅,多数普查资料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查与年报衔接不力、自相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数普查数据无法利用,年报数据差异无法调整;普查力量的组织形式仍沿用传

第2012年第2期(总第392期)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

No.2,2012Total No.392

[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2-0031-02

31--

统模式,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形势下普查工作的需要。思想认识上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机械求全求准的老路子;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查工作的难度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对策;各专业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大做全,忽视了基层的承受能力。

(三)国家资金分配不足

周期性普查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消耗不只是从普查标准时开始调查,还包括前期准备和后期数据整理以及普查制度和统计方法的研发和制度的设置,这些消耗归根结底都是国家财政的投入,而在周期性普查项目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尤其在数据开发和基层组织调查中资金问题较为严重。另外,国家在周期性普查项目的宣传方面投入力度较小,居民对其了解较少,造成不配合和拒访现象,使普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三、优化周期性普查项目设置与时间安排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项目

1.加强周期性普查项目间配合。作为周期性普查项目的重头,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三大普查间应相互配合,应该根据三农的实际逐步取消农业普查,将其内容在人口和经济普查中消化。

2.科学减少普查项目。精简现有普查项目,将现有的五项周期性普查合并为三项,即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

3.合理安排周期性普查项目时间。近年来周期性普查项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各项普查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普查项目设置过多、普查周期安排上与国家编制中长期规划衔接不够紧密等。

(二)创新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

统计方法是普查的工具,起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所以改善统计方法是提高普查制度的抽查相结合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常设普查机构、强化综合协调管理、大力压缩普查指标、加大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加强对普查统计调查方法的研究。

(三)加大对周期性普查项目的资金支持

加大对周期性普查的资金扶持,针对统计方法和普查制度研究、常设普查机构的设立、统计资料的研发和基层调查组织方面提高资金支持,以更好的为我国今后的普查工作服务,同时在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对周期性普查项目的宣传,提高居民对普查的认识和关注,从而更好的进行普查工作。

(四)寻找高效替代方法减少普查频率

利用信贷记录、邮政资料、电话号码等常规信息,来替代人口普查等周期性普查项目,花更少的钱获得更为精确的人口统计数据,目前英国一位负责官员说,政府打算废除人口普查制度,理由是每10年统计一次人口的做法耗资不少,效果却不理想,所以希望通过此方法来代替人口普查或减少人口普查负担。

四、对我国今后周期性普查制度创新的建议

(一)逐步实现普查项目的调整

作为周期性普查项目的着力点,应该根据三农的实际逐步取消农业普查,将其内容在人口和经济普查中消化。一是在经济普查中加入生产内容,普查对象纳入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个体经营户调查对象纳入规模化种植、养殖农户,保证三次产业经济指标在同口径、同时点下的完整性。二是在人口普查中,针对农村住户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表。

(二)建立公益性普查宣传机制

建立普查公益性宣传机制,从宏观科学决策和管理需要普查和统计真实数据做依据入手,使广大民众了解提供真实的普查数据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增强普查对象配合、支持普查的力度。

(三)通过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调整普查组织实施模式

当前,普查的组织实施模式应该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应用普及的社会实际相适应,通过一次性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投入,换取普查组织实施环节的减少,从而提高普查效率、降低普查成本、确保普查质量。

(四)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宏观与微观分析并重

今后的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单纯形式,同时加大对区域性、行业性甚至单位性问题研讨。尤其是要改变用数据说数据,闭门造车、人云亦云的不良学术研究,推行以普查数据为依托,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真正从关心人民生产、生活的细节入手,先进行微观剖析,然后再着眼宏观决策与管理,使普查真正与社会实际融合为一体,建立权威的名录库维护更新制度。

对大型普查尤其是经济普查,其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掌握普查单位的名称、地点、行业、法人代表等基本情况——

—基本单位名录。在我国已进行的两次经济普查中,正式普查登记前,必须动用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地毯式清查”。

[参考文献]

[1]袁卫,庞皓.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

[2]郝凡茂.我国周期性大型普查的现状与对策[J].章丘统

计信息港,2009

[3]census.Britannica./E-

Bchecked/topic/102022/census?ct=eb

[4]Ludi Simpson,Mark Tranmer Combining Sample,Census

Data in Small Area Estimates:Iterative Proportional Fitting with Standard Software[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2008(33)

[5]钟小敏.周期性普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201-202

[6]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规定[S].国

家统计局局财政部,国统字[2008]74号

[责任编辑:刘玉梅]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2期SHANGYE JINGJI No.2,2012 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