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与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本文将从农产品出口的概况、竞争力分析以及提升竞争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产品出口的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种类丰富多样,涉及粮食、畜产品、水果、蔬菜等各个领域,其中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蔬菜等品种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数据,201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863.7亿美元,位居世界前茅。

二、竞争力分析1. 价格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加之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出口成为了农产品行业的重要出路。

在一些品种上,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这为中国农产品赢得了更多的出口市场。

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倡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并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监管。

国家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

这些举措使得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农产品的知名度逐渐提升,一些中国农产品企业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增强了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些知名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如中粮、金龙鱼、阿里山等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三、提升竞争力的途径1.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厉处罚。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指导和帮扶,推动他们提高生产工艺,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2. 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研发新品种、改良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二、理论回顾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有外生与内生之分。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

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

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取比较利益,正好弥补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缺陷。

英语作文-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英语作文-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英语作文-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industry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sector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wher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s determined by several key factors.Innovation is the lifebloo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 new farming techniques, crop varieties,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drive the industry forward. Companies that invest heavily in R&D often gain a competitive edge by bringing new products to market faster and adapting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s.Another significant aspect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s sustainability.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sustainable practices, companies that develop eco-friendly solutions are likely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 and funding. This includes organic farming methods,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the use of biodegradable materials.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often referred to as 'AgriTech', is revolutionizing the industry. From drone technology for crop monitoring to AI-driven predictive analytics for yield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is enhancing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Companies at the forefront of AgriTech are setting industry standards and shaping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Market access and global reach are also crucial. Companies that can navigate international trade regulations and tap into emerging markets often find greater success. This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ultures, economies, and agricultural needs.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s can be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increa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By collaborating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and other companies, businesses can share resources, knowledge,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R&D.Lastly,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demands and consumer trends is essential. Companies that are agile and customer-focused, offering products that meet the evolving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consumers, tend to maintain a strong market position.In conclusion,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industry hinges on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market access, collaboration, and consumer responsiveness. Companies that excel in these areas are well-positioned to lead the industry and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agriculture. The ongoing challenge for these entities is to balance profitability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feeding a growing popula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作者:郝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加入WTO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中国参与世界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随着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前受到国内保护的产业,会因此而受到冲击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淘汰掉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是符合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的。

但对于像农业这样的特殊产业来说,对它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经济这个角度上。

民以食为天,农业做为一国存在的最重要基础,在世界还是以国家为单位存在的前提下,一国的农业就有了其存在理由,不可能完全的靠另一国的供给来满足自己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

国家的命运不能掌握在别国的手里。

因此,尽管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世界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但一国所需要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仍要自己生产。

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不但能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还能刺激国内生产向着更高的效率前进。

关键词:中国;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农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对于农业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而言,加入WTO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贸易自由化是全球经济变化的趋势,自上世纪末以来,特别是入世以后,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在农业政策方面做出许多调整,例如,农产品进口关税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减,各种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也得到了控制。

同时国家在贸易和流通政策方面也加以调整,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渠道。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

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外文翻译】【范本模板】

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外文翻译】【范本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The normalize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出处: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9, Pages 267-282作者: Run Yu · Junning Cai · PingSun Leung译文: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摘要在这篇论文里,我们把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一种测量比较优势的替代措施。

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比其他在文献中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更精确和完整的表明了一个国家的一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的程度.结果,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商品、国家和时间上都具有可比性。

因此,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定量化的地区研究,特别是地区的比较优势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经济的文学分类 F14。

R12。

C431引言比较优势在解释贸易的来源的时候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在实证贸易研究中,比较优势可以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测量,这个指数发现比较优势的基础来源于可观察的贸易模式(Balassa1965).最流行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虽然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评价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时候很有用,但它在比较研究中的效用是有限的和有问题的(Hillman 1980, Bowen 1983, 1985, 1986, Ballance et al。

1985, 1986,Deardorff 1994, Hoen and Oosterhaven 2006)。

大多数研究用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只是为了表示一国的不同商品的比较优势的相对排名,即使这些相对顺序一般都有问题(Yeats1985)。

替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处理了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的不足 (例如:V ollrath 1991,Laursen 1998,Proudman and Redding 1998,Hoen and Oosterhaven 2006)。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随后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

巴拉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定义如下:附图分子表示一国总出口中某部门所占的份额,其中X[,ij]表示j国i部门的出口,分母表示OEC[总出口中该部门所占的份额,因此RCA表示了一国出口结构(分子)与OECD出口结构(分母)的比较。

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啲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 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

本文中的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 》,产品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ofl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

在式(1)基础上进行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农产品RCA的公式:附图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的RCA 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世界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 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RCA 式⑵表明只要计算出各个年份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和中国各类农产品的RCA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在各个年份的 RCA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RCA计算得出除烟草的 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

它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

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

(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外文翻译文献

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外文翻译文献

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译文: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文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3年期间中国部分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比较竞争力。

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在可食用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但是24 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贸易; 显性比较优势(RCA); 竞争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为增加外汇、就业机会及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农产品贸易余额为2.5美元亿美元,占外贸顺差总额的9.8%。

诚(2003)报道,由农产品出口可直接和间接创造19.88个就业机会。

巴拉萨(1965)在全球层面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RCA),这对意识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地位有作用的。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公式有某些类型的测量方法可以判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其中RCA指数就是重要的一个,RCA的概念基于的是传统的贸易理论。

原来的RCA指数,由巴拉萨(1965),可以被定义为:RCA= (X ij /X it) / (X nj / X nt)其中x表示出口,i代表一个国家,j是一种商品,x ij表示i国用来出口商品j。

t代表一组商品和n代表一组国家。

因此,该方程分析一个国家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商品与该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i国家j商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占i国的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份额越大,RCA将越大于1,这表明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上有一个“显性”比较优势。

RCA是基于观察贸易模式。

RCA价值的增加意味着在一国一种商品的竞争力增加。

这种测量是很容易,它被广泛采用。

但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贸易格局被政策和干预扭曲,因此可能会歪曲潜在的比较优势。

这在农业部门尤其如此,政府的干预是司空见惯的,这一点由巴拉萨(1965)指出。

进口限制的程度,出口补贴和其他的保护政策可能会扭曲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正在成为关注的问题。

农产品市场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农产品市场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农产品市场国内外竞争力分析农产品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分析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并在最后进行总结。

一、国内竞争力分析国内市场作为农产品的首要销售市场,其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中,竞争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农产品的质量、价格、供应链等。

首先,农产品的质量是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优质的农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够占据市场份额。

因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其次,农产品的价格也直接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通过合理定价,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供应链的完善也对农产品的竞争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个高效的供应链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及时交付和良好的品质,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市场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品质和品牌三个方面。

首先,价格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他们在生产农产品时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出口到国际市场,从而形成了竞争优势。

其次,品质也是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国外农产品以其高品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最后,品牌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品牌营销,农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消费者。

三、提升国内竞争力的对策为了提升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其次,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加强农业供应链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并探讨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农业大国的激烈竞争。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是品质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以其高品质、绿色、有机等特点,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在品质方面与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是成本问题。

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农业大国的生产成本通常较低,他们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科技创新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在生产成本上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不足。

再者是品牌影响力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质量管理和提升品质。

我国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要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还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

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要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再者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分析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本文首先从农产品生产与出口现状来分析农产品的贸易现状。

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优势指数指标对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衡量。

就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受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及反倾销措施限削等内部和外部问题,提出产品质量升级,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有效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现状贸易竞争力指数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正文: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食品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农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

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我国农产品价格处于全面上涨状态,农产品的价格上涨15.6%,种植业上涨16.5%,畜牧业上涨16%,棉花上涨55.1%,糖类和水果分别上涨32.9%和29%,粮食12.1%。

贸易总额上涨31.9%,出口上涨32.8%,进口上涨31.3%,贸易逆差扩张到28%。

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在5.2到5.5亿吨之间,此外,今年的油料增长约30%,棉花产值要恢复性增长要650万吨,肉类总增长超过3.5%。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1.56%;出口北美洲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3.62%;出口欧洲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7.81%。

日本、欧盟是我国农产品最主要出口市场,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3.3%,仅日本就占约1/3。

二.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竞争力:水平低,出口增长缓慢,竞争力薄弱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但中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却一直很低。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是怎么样的。

首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我国农业资源的丰富。

我国具有大量的农业种植和养殖资源,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拥有广泛的农业生产区域,多样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土地和水资源使得我国能够生产多种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农产品,从而保持着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还受益于我国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推出大量的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农业补贴政策为例,政府对农民的补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因为这种补贴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产品的价格更加具有竞争力。

再次,我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协议也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支持。

例如,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签署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议和贸易便利化协议,这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优惠关税政策。

同时,与欧盟、东盟等贸易伙伴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则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贸易环境。

最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也受益于我国企业的高度竞争性。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集中度较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也不断从技术上提高产品质量和理念上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我国农业资源的丰富、政策的支持、参加国际组织和协议以及企业的高度竞争性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保证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对全球市场需求的供应。

关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

关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

关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第一篇:关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呈现贸易自由化趋势,这使得国际竞争力本就不是很高的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WTO所提倡的自由贸易政策会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在短期内会对我国部分弱势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农业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考虑到我国各种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上的巨大差距,本文大致介绍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与不足,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竞争劣势;解决方案;随着我国加WTO,经济全球化得进程加快,农业国际化不断推进并将成为经济全球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国际化竞争给全世界各国农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得影响,推动者全球农业快速向前发展。

尤其是21世纪的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国际分工将空前发展,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中国农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产品贸易要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运行。

由此,我国农产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国际竞争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变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产品现状(一)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一是中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

二是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三是我国出口商品产量占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吨,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

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稻米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稻米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稻米显性 比较 优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 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 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RCAij =(Xij / Xtj)÷(XiW / XtW ) (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表示国家j 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 Xt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 )
我国和巴基斯坦近十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由折线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巴基斯坦的稻 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且基本都在 50以上,显示巴基斯坦稻米具有很大的竞争优 势,且国际竞争力在进一步增强。 而中国稻米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 且RCA指数从2003年起,始终小于1,表明口稻米的质量竞争力。要
加快大米品质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真正发挥标准化在优化大 米品质中的引导作用。从水稻种植源头抓起,合理施用农药和化 肥,建立“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保证我国出口大米符合国际标 准,逾越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中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下降原因分析
1.出口市场缺乏稳定 2.入世承诺条件限制我国大米竞争力(关税总水 平下降、取消出口补贴、微量补贴、卫生检疫) 3.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大米的出口 4.由于稻米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的特殊地位和 作业,国家对稻米出口将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政 策,出口数量会受到一定限制,而进口数量则会 有所增加 5.受人民币值、国内粮价上涨、物流成本上升等 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今后一个时期出口成本 将进一步提高,这势必更加削弱中国稻米的出口 竞争力
政策建议
1.深化粮食安全认识,倡导新的粮食安全观。中国稻米出
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取向。要在充分自己和供应充裕 的基础上开展一定数量的大米出口,延伸国内市场,拓宽市场出 路,以出口效益提高粮食安全

外文翻译--显示性比较优势与竞争力:以土耳其对欧盟为例

外文翻译--显示性比较优势与竞争力:以土耳其对欧盟为例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for Turkey towards the EU出处:Journal of Economic & Social Research作者:Vildan Serin & Abdulkadir Civan译文:显示性比较优势与竞争力:以土耳其对欧盟为例Vildan Serin & Abdulkadir Civan摘要本文旨在量化土耳其有比较优势的番茄,橄榄油和果汁行业,在1995年-2005年期间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化。

为了研究土耳其的竞争力和进度,使用两个被广泛使用的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和相对出口(CEP)。

此外,估计在欧盟竞争对手国家的进口需求函数。

利用回归分析,我们假设,如果土耳其是这些国家的竞争对手,那么其产品价格将会在出口需求函数上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这两个指数和回归结果表明,土耳其的果汁和橄榄油已经在欧盟市场有非常惊人的高竞争优势,但是番茄则不是。

1.引言1995年,土耳其与欧盟签署的关税同盟协议是关于工业和农产加工品方面的,已经在1996年1月实施。

然而,关税同盟不涉及许多关键领域,如在双边贸易中优惠适用的传统农业。

关于农产加工品,双方已经商定在欧洲共同体建立一个适用于土耳其区分农业和工业部件之间类似方法的体系(Yörük,2005年),这样,土耳其的关税和从欧盟进口工业产品所征收的各种税费被取消。

土耳其也开始应用从第三方国家进口欧盟的共同对外关税。

土耳其的平均保护水平已经从10.9%降低至5%。

(Bekmez和Genç,2002年)另一种将被列入CU的商品标准是产品的原产地。

该协会协议规定“协会也应扩大到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按照规则,特别应考虑欧盟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

中 国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潜力分析

中 国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潜力分析

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潜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中国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力逐渐显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到特色的果蔬、茶叶、中药材等,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

中国特色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地域特色鲜明。

例如,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葡萄,以其香甜可口的口感闻名于世;云南的鲜花、菌类,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种类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东北的大米,颗粒饱满、香气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在品质方面,中国特色农产品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农产品生长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品质特点。

比如,贵州的茅台酒,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微生物群落和优质的水源,酿造出的酒风味独特;四川的郫县豆瓣,采用传统工艺和当地的优质原料,味道醇厚,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同时,中国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得农产品更加安全、健康,符合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对于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多样性和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愿意尝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美食。

中国特色农产品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例如,中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不仅因为其丰富的品种,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因为其具有的保健功效和文化内涵。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提高,中国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中国特色农产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品牌建设相对薄弱。

虽然中国有许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但缺乏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

许多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原材料或初级加工品的形式出售,附加值较低。

其次,物流和保鲜技术有待提高。

一些特色农产品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如果在物流和保鲜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和销售。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侯晓红【期刊名称】《广西粮食经济》【年(卷),期】2002(000)002【摘要】国际竞争力实质上是对国际市场份额的争夺能力。

一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该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目前尚未找到一个简单易行而又全面准确的评价指标,国际上使用的一些指标只能从某一角度反映一国某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不能反映该国整体的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一)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侧重于对商品出口实绩的计测,以此反映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比较优势。

研究表明,中国农业近些年来的比较优势在不断下降。

1990—1997年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下降较快。

优势弱化的结果可表现为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与近两年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统计结果相吻合。

(二)农产品价格。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差异与变化也许最能直观地说明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水平。

近年来,由于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价格却在不断地下降,由此导致大量农产品出口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

当然,水果、蔬菜、花卉、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具有比较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质量的竞争。

当今世界农...【总页数】2页(P)【作者】侯晓红【作者单位】广西贸易经济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7【相关文献】1.中泰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J], 戎陈燕;蓝振峰2.中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J], 李蓓;邵继勇3.中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J], 李蓓;邵继勇4.金砖五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J], 李勤昌;高琪5.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蛛网模型的分析 [J], 王石娇;张宇辰;李勤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纺织品和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我国纺织品和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 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 倍。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 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 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 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 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 的依存度高。
(1) 调整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2) 创新品牌,提高附加值。
(3) 优化产品结构,以质取胜。
(4) 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融资税收政策。 (5) 构建纺织业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 。 (6) 注重质量认证,突破贸易壁垒。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 品进出口贸易在整个进出口贸易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呈现 递增的趋势,特别是从2001年中 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 产品贸易额有大幅度的提高,说 明加入WTO为中国农产品的发展 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但是贸易逆 差的不断扩大也说明中国的农产 品贸易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又称出口效绩指数, 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 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该指数的含义 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 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 的比率。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 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 优势。 其计算公式为: RCA= (Xi/Xt)/ (Wi/Wt) 式中Xi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表示一国 商品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 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2479字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agricultural productsZhan Jing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llage,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4210100, China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詹晶(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译文正文: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詹晶(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本文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3年期间中国部分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比较竞争力。

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在可食用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但是24 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贸易; 显性比较优势(RCA); 竞争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为增加外汇、就业机会及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农产品贸易余额为2.5美元亿美元,占外贸顺差总额的9.8%。

诚(2003)报道,由农产品出口可直接和间接创造19.88个就业机会。

巴拉萨(1965)在全球层面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RCA),这对意识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地位有作用的。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公式有某些类型的测量方法可以判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其中RCA指数就是重要的一个,RCA的概念基于的是传统的贸易理论。

原来的RCA指数,由巴拉萨(1965),可以被定义为:RCA= (X ij /X it) / (X nj / X nt)其中x表示出口,i代表一个国家,j是一种商品,x ij表示i国用来出口商品j。

t代表一组商品和n代表一组国家。

因此,该方程分析一个国家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商品与该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i国家j商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占i国的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份额越大,RCA将越大于1,这表明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上有一个“显性”比较优势。

RCA是基于观察贸易模式。

RCA价值的增加意味着在一国一种商品的竞争力增加。

这种测量是很容易,它被广泛采用。

但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贸易格局被政策和干预扭曲,因此可能会歪曲潜在的比较优势。

这在农业部门尤其如此,政府的干预是司空见惯的,这一点由巴拉萨(1965)指出。

进口限制的程度,出口补贴和其他的保护政策可能会扭曲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正在成为关注的问题。

作为衡量政府对农业的支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9)按农业与产业估计总支持等值(TSEs)。

这是很自然的认为TSEs越高,产业越会得到支持。

显而易见的是,在联合国的支持水平最高,随后是美国,最低的是中国。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所有成员国的政府干预预期减弱。

然而,在一些考虑的时期农业是不可能是完全摆脱政府干预。

福利收益源于农业贸易自由化,例如,泰尔斯和安德森(1988和1992)和经合组织(1995年),这意味着农业政策必须影响贸易流量(即容量)和可能对贸易模式(即方向)。

自由是优于各种程度的贸易限制。

沃华夫和VO(1990)发现出口业绩更受经济基本面影响而不是政府干预,而进口行为正好相反。

沃华夫(1989)指出,政府的干预和竞争力往往是负相关的。

这表明,那些露出了比较优势的产品群可以变得更具竞争力,如果市场变得更加开放。

RCA仍然潜在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虽然指数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上述所定义的RCA指数计算了1980至2003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其余的世界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

所有样品的产品类别和贸易覆盖17流过24期。

年度RCA指数计算这个四位数的水平,但在三位的水平。

表1中国主要农产品的RCA指数,1980-2003.以下两个领域的RCA值,可以定义为:高RCA>2,低2> RCA> 1。

此外,如果RCA 值小于1时,表示一个国家发现比较劣势(RCD)在一个特定的商品。

因此,一些观察,可以从表1中。

1. 1980年,中国显示性比较优势在17个产品有7种。

他们是茶叶,大米,猪肉制品,猪肉,水果,鸡肉和肉类。

对于其他产品中国是显性比较劣势。

2003年茶叶,大米,鸡肉和猪肉产品继续保持其竞争地位。

此外,蔬菜和蘑菇获得了竞争力。

2. 在所有产品类的显性比较优势中,五种制品的比较优势高,其中两种在1980年优势低,而在2003年只有其中两个制品高。

3. 鸡肉,猪肉和茶叶一直保持他们的竞争力,在整个24年期间。

4. 肉、猪肉和水果是产品类别在1980年用RCA衡量,但是在2003年用RCD。

然而,蔬菜产品和蘑菇的产品类别在1980年用RCD衡量,但是在2003年用RCA。

这两类都是加工产品。

5. 在24年期间,4个农产品类别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改进:蘑菇和蔬菜产品从“RCD”改为“RCA”,棉花和谷物的RCA值也有所增加,但他们仍然在RCD位置。

6. 对于大多数类型的农业产品,中国的竞争力减弱了。

17产品类别中有12种的RCA 价值经历了下降。

结论与展望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显性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蔬菜产品的上升是令人鼓舞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在农业的劳动力成本低。

比较优势指数的下降水平意味着在中国的农业产品中的竞争力正在减弱,可能会导致以下原因。

在外部,许多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已建立和合并其成员国,从而形成固体的区域贸易封锁的经济体。

在内部,许多农产品的质量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大多数农业企业是技术创新中的弱者。

更重要的是,工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没有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并维护市场秩序。

为加强中国的农业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应努力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

国内主要农业生产者是个体农民家庭。

农业企业只有在发展的最初阶段。

当农民被企业和/或合作组织在家庭责任合同制度的基础上组织进行工业化管理,他们将会得到更全面的服务,并将更好地分配农业的资源。

在此期间,企业应高度意识到市场的需求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市场供给和需求的最新趋势与时并进,并更好地组织其营销的销售方法。

这些企业应该更多的资金注入R&D程序、技术传播和品牌营销。

规范化的管理应应用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卫生检疫的农业产品,以满足国际质量认证的要求。

此外,中国政府应考虑设立特别学校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

因此,工业化可以推进农业产品的RCA关于该国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外文原文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agricultural products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 on the 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using lots of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80 to 2003. The index is useful in identifying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ome agro-products in China such as edible vegetables and tea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but the RCA values have been declining over the 24-year period, which has vast impacts on future reform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tructure.Key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competitiveness.China’s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increasing foreign exchange, job opportunities and rural income. In 2003 the agricultural trade balance was US$2.5 billion, which accounted for 9.8 per cent of total foreign trade surplus. Cheng (2003) reported that 19.88 job opportunities can be creat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by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 h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be analyzed by mean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first proposed by Balassa (1965) at the global level, which is useful to be aware of the comp etitive posi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mulation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re are some kinds of measurement in determi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 industry, among which RCA index is an important one and the concept of RCA is grounded on conventional trade theory. The original RCA index, formulated by Balassa (1965), can be defined as:RCA= (X ij /X it) / (X nj / X nt)Where x represents exports, i is a country, j is a commodity, X ij is exports by country i in commodity j. t is a set of commodities and n is a set of countries. Therefore, this equation analyses a country’s export share of world export of a commodity with the country’s total export share of world total exports. If country i’s share of world exports of commodity j isgre ater that country i’s share of world exports of all goods, the RCA will be greater than 1, which suggests that a country has 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particular commodity.RCA is based on observed trade patterns. An increasing in the value of RCA means an increasing in a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in a commodity. This kind of measurement is so easy that it is widely adopted. But in reality, observed trade patterns can be distorted by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s and therefore may misrepresent underly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where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is commonplace, a point noted by Balassa (1965). The extent to which import restriction, export subsidies and other protection policies might distort 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becoming a concern.As a measure of government support to agriculture, the OECD (1999) estimates total support equivalents (TSEs) by country and industry. It is natural to think that the higher the TSEs is, the more support the industry gets. It is evident that the level of support was highest in the UN, then in the USA, and lowest in China. As a commitment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all member countries is expected to diminish. Nevertheless, agriculture is unlikely to be completely fre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for some considerate time.The welfare gains result from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e.g. Tyers and Anderson (1988 and 1992) and OECD (1995), which implies that agricultural policies must have an impact on trade flow (i.e. volume) and possibly on trade patterns (i.e. direction ). The free is superior to various degree of trade restriction. V ollrath and V o (1990) found export performance to be more affected by economic fundamentals than by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whereas the reverse applied to import behavior.V ollrath (1989) noted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tend to be inversely related. This suggests that those product groups revealing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uld become even more competitive if markets were to become more open. The RCA still provide a useful guide to underlying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lthough the index is not beyond doubt.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ChinaThe RCA index as defined above is computed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export over the period 1980-2003, with thos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contrast. The data are supplied by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BS) of China. The all samples cover 17 productcategories and trade flows over the 24-year period. Annual RCA index is calculated at the four-digit level, but reported at the three-digit level.The following two fields of RCA value can be defined: high for RCA>2, low for 2>RCA>1. In addition, if the RCA value<1, it denotes that a country has reveale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RCD) in a particular commodity. Thus, several observations can be made from Table 1.1. In 1980 China had th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7 of 17 product groups. They were tea, rice, pork products, pork, fruits, chicken and meat. For the others China had the reveale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2003 tea, rice, chicken and pork products maintained their competitive position. Moreover, vegetable products and mushroom gained competitiveness.2. Among all product groups with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five of them ware high, two of them low in 1980; while in 2003 only two of them ware high.3. Chicken, pork and tea had maintained their competitiveness during the whole 24-year period.4. Meat, pork and fruits were the product groups with a RCA in 1980 but a RCD in 2003. However, vegetable products and mushroom were the product categories with a RCD in 1980 but with a RCA in 2003. These two categories were all processed products.5. During the 24-year period, four agricultural product groups in China experienced animprovement: mushroom and vegetable products improved from “RCD” to “RCA”; the RCA value of cotton and cereals also had increased, although they were still in RCD position.6. For most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ina’s competitiveness had weakened. The RCA value of 12 of 17 product groups experienced a fall.Conclusion and prospectsT he abov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s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ina are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The rise in vegetable products is encouraging partly because of China’s low cost labor in agriculture.The decreasing level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means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weakening which would have resulted from the following reasons. Externally, many economic integrate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merged the economies of their member states, thus forming a solid regional trading blockage. Internally, the quality of man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t come up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most agro enterprises are weak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at’s more, ind 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termediary agencies have not brought their potentialities into full play in advancing the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maintaining market order.To strengthe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etitiveness, furth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ush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orward by developing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he domestic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ers are individual farmer household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re on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When farmers are organized by enterprises and /o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to carry out industrialize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contract system, they will get mor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n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will be better allocated.In the meantime, the enterprises should be highly conscious of market demands an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sales methods to keep abreast with the latest supply and demand trends in the market and to better organize their marketing.These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pump more funds into R&D programs, technology spreading and brand market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hould be applied in producing, processing, packaging, transporting, selling and hygienic quarantin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international quality certification.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should consider establishing special schools for farm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raise their qual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boos ting the long-term growth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Accordingly, industrialization can advance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he country’s agricultural structure with reference to the RCA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will sharpen thecompetitive edge of th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