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1)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授课时间:24——26课时★授课教师:赵明悦★授课对象:七年级一、学生情况分析:根据安排,七年级下期期末进行地理中考。
七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八年级学生既无较重的学习负担,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
在地理学习方面,有些学生基础扎实,有些学生学习上掉队。
本期由本人继续任教地理,师生彼此熟悉,有的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积极学习地理,但也有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发了对异性的朦胧感情。
学习上的分化开始,明显地出现学科兴趣的偏向。
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直接兴趣,还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协助班主任搞好思想教育工作。
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为地理会考做好准备。
二、教材分析:本期使用新课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该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联系中国基本地理国情,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
教材深入理解和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课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可教性都很好,给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地理,包括地域差异、认识区域,共分两大板块:(一):地域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认识区域。
1.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教学材料】:星球地图出版社2022年6月第2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授课时间】:25课时【授课教师】:曲阜市实验中学蒋德旺【授课对象】:曲阜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能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判情趣。
(二)专题目标1.认识大洲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和建议。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地理(七年级下册)》,星球地图出版社授课对象:七年级授课时间:38课时背景分析: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入门,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基础差,地图掌握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少,大多数学生懒惰,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里,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读一读、地图册、课件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以提问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
通过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希望新学期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5、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特点6、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的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星球地图出版社。
充分利用教材的图形、正文、实验、相关链接、以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
2.助学:《地理(七年级下册助学)》,星球地图出版社。
合理利用助学各环节,指导学习,并及时巩固提升,达标检测。
3.课内资源:文中插图、表格、活动、多媒体。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纲要
主体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北、东、南三面分别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洋。
分区
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地区,与(西亚)不相连。
亚洲自然环境
地形
地势中部(高耸)四周(地势低下);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熟悉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青臧高原的位置。
位置范围
本区位于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被誉为(“热带大陆”)。
自然
环境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号称(“高原大陆”)。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乞力马扎罗山在(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
城市
首都(莫斯科),市中心有著名的广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是(圣彼得堡)。
中东
长期的国际热点地区:因为(水资源)、(石油)、(宗教)、(领土)纷争引发冲突。
重要
位置
三洲五海之地: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掌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的位置和沟通的海洋。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经济
工业
资源
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著名矿区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和(库兹巴斯煤矿)。
工业
特点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版《初中地理》★授课时间:24——26课时★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授课对象:郑州市第76中学七一班——七六班一、课程目标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求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地域在各种地理因素,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间的联系。
因此要求学生要“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能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2.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2课时)第二节人文环境(2课时)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2课时)第二节东南亚(1课时)第三节印度(2课时)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2课时)第二节欧洲西部(2课时)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课时)第四节澳大利亚(1课时)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3课时)第二节巴西(2课时)第十章极地地区(1课时)共计24课时三、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节 名 称
课时数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2
第二节 自然环境
2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2
第二节 东南亚
2
第三节 印度
2
第四节 俄罗斯
2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2
第二节 欧洲西部
2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
第四节 澳大利亚
2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2
第二节 巴西
2
第十章
极地地区
2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 评价内容: • 1、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 2、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 •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
行评价; • 4、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 评价形式:
•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单元以来的变 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 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地理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授课教师:程群飞 授课时数:26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单元章节】
•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 •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7下地理课程纲要
1. 课程目标
以上五章内容,包括了初中地理的 两大方面:
1.自然地理:位置(半球、纬度、海陆)、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2.人文地理:农业、工业、经济、人教版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章 节 3 课时分配
1.我们生活的亚洲
2.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4.西半球的国家 5.极地地区
8 重难点内容
4 重难点内容 1
3.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8
3.课程实施 (1)实施进度:
周次 1—2 3—6 7—10 11—12 13 -14 实施内容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综合复习
(2)教学方式:
开展讨论活动。例如,收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 地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七年级下册地理
课程纲要分享课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地理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授课教师: Olive 4.授课对象: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 5.教学材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内容 6.授课时间:七年级下期 7. 授课总时数:24左右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实施
4、课程评价
世界地理
1. 课程目标
(1).认识大洲 l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 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l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 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l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 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l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l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 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l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l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l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纲要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纲要第六章认识大洲一、亚洲1. 亚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东-太平洋,南-印度洋,北-北冰洋,西-欧洲(土耳其海峡),西南-非洲(苏伊士运河),东北-北美洲(白令海峡)。
2.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跨纬度最多)3. 亚洲地形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4)特色地形;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4. 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处-死海;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5. 亚洲气候特征:(1)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2)大陆性特征显著(内陆面积广大);(3)季风性气候显著(海陆差异大)。
6.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极”—奥伊米亚康,“雨极”—乞拉朋齐。
7. 亚洲河流特征:(1)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2)内流区面积广大8. 国际性河流:亚洲—湄公河;欧洲—多瑙河。
9.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欧洲1. 欧洲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 欧洲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三、非洲1. 非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地跨赤道南北;(2)东-印度洋,西-大西洋,北-欧洲2. 非洲地形:(1)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陆地最长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3. 非洲气候:(1)大部分位于热带,“热带大陆”;(2)干旱区面积最大;(3)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4. 非洲河流:最长—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流量大—刚果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5.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富饶大陆”.四、美洲1. 美洲地理位置:北美洲-北半球,南美洲-地跨南北,东-大西洋,西-太平洋,北-北冰洋。
七下地理提纲完整
七下地理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P2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理由赤道以北)和东半球半球(理由由经度决定的)。
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西与D欧洲相连,西南与E非洲为邻,东北隔F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P52、亚洲的地形特征:①以什么为主?②地面高低状况?③地势特点(由河流流向决定的,河流流向是什么?)亚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由河流流向决定的)河流流向: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
3、“地球之颠”指?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世界屋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地球之颠”指珠穆朗玛峰。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亚洲。
P64、欧洲地形以什么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
P75、亚洲的气候特征:①除什么气候外,亚洲气候都有,因此亚洲气候有什么特点?②以什么气候为主?③什么气候显著。
亚洲的气候特征: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亚洲气候都有,因此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以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季风气候显著。
6、亚洲地跨哪些带?为什么?北半球的“寒极”指哪里?亚洲东部由南往北有哪三种季风气候?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因为大部分处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北半球的“寒极”指奥伊米亚康,亚洲东部由南往北有三种季风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⑧亚热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季风气候,因为南北跨纬度广,所以有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
7、欧洲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是哪两种,在地图上填出名称,说出它们的特征。
欧洲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⑩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P98、亚洲河流特征:①流向、注入哪三大洋?②什么区面积广大?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分别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七年级地理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授课时间:36课时左右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材内容与章节(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3节;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大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教材为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世界和中国的地理知识。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中国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以及研究地理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理要素等;2. 理解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能使用地图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3. 了解中国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认识中国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4. 培养地理实践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理观察、地理调查等;5. 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对地球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地理与地图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地球的基本形状、内部结构及运动3. 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单元二:亚洲大陆1. 亚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及地理要素2. 亚洲各国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3. 亚洲国家的交通和通信单元三:非洲大陆1. 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及地理要素2. 非洲各国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3. 非洲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单元四:欧洲大陆1. 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及地理要素2. 欧洲各国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3. 欧洲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业单元五:美洲大陆1. 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及地理要素2. 美洲各国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3. 美洲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单元六:中国的自然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理要素2. 中国的山脉、河流、湖泊和自然景观3. 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授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阅读、地理观察和地理调查等。
3. 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等。
七年级地理(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课程纲要单位:中牟县刘集镇一初中姓名:冯宏强时间:2011年12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刘集镇第一初中※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材料: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授课时间:3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冯宏强※授课对象:七年级四个班※设计时间:2011年12月课程目标:1、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了解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借此学会分析某一大洲在人文环境方面的特点。
4、初步掌握学习某一大洲的一般方法。
5、学会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6、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说明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
8、知道一个国家在人口、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9、了解一个国家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10、了解一个地区对当地或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
11、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中的影响。
12、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优势。
13、描述一个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14、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
15、了解某一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16、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的方法和技能。
17、学会如何利用资料说明一个国家的种族、民族的构成。
18、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在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19、认识到农业专业化区域生产的优势,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综合考虑各种自然条件的全局观念。
20、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及对环境的保护。
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授课时间:22---26课时授课教师:吴小乐授课对象:七年级3---8班课程目标:1. 认识大洲●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其课程内容包括: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2课时)第三节印度(2课时)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第一节中东(2课时)第二节欧洲西部(2课时)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第四节澳大利亚(2课时)第一节美国(2课时)第二节巴西(2课时)第十章极地地区(2课时)■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读法、讲演法、探究法、发现法、示范法、模拟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课件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地理学习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注重日常评价,把评价渗透 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 的弊端。建议对学生的答问、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 观察与观测、调查等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与练习等各种 活动进行评价、评分,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由于 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 各种评价方法的不足,评价应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 考查、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 评价等;评价的方法有书面测验、观察、访谈、档案袋、 作品展示、真实性情景的问题解决、与图有关的作业、 小论文写作等。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 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用的方法以外, 也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观察、探究等 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内容
单元 开学第一课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 洲——亚洲 学习内容 分享课程纲要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一节 日本 课时 1 1 2 2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地区 和国家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印度 第四节 俄罗斯 第一节 中东
2
2 2 2 2 2
第八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二、学习方式
1.结合学案,快速预习,提出你的问题,教师完 善问题即布置任务。 2.利用地图册、教科书等手头资料自主学习,圈 画重点知识,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组织 自己的语言,完善答案。 3.创建地理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4.学生重点点评,教师突出重点或有问题的地方 5.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6.附加课外活动:组织社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扩充学生知识面。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
七年级下册地理纲要
30)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31)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莱茵河
32)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
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13)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
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3)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世界最大的岛屿国家---印度尼西亚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Biblioteka 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9)世界最长内流河---伏尔加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10 月第3 版《初中地理》★授课时间:24——26 课时★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授课对象:郑州市第76 中学七一班——七六班一、课程目标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求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地域在各种地理因素,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间的联系。
因此要求学生要“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一)、知识与技能1. 能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能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2.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2 课时)第二节人文环境( 2 课时)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2 课时)第二节东南亚( 1 课时)第三节印度(2 课时)第四节俄罗斯( 2 课时)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2 课时)第二节欧洲西部( 2 课时)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 课时)1第四节澳大利亚( 1 课时)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3 课时)第二节巴西(2 课时)第十章极地地区( 1 课时)共计24 课时三、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课程3、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中的问题。
目标4、通过实例说出亚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学习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3、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学习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地难点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本章内容的学习主要用到三种方法:①比较分析归纳法;②图表法;③趣味数字记忆法。
第六教法建议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自然、人文特点比较复杂的大洲,教材着重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介绍亚洲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其他大洲的学习方章法,以便今后自主学习区域地理知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头脑风暴”式引入,通过设置多个亚洲相关问题,复习整理有关亚洲的相关知识。
2、利用半球位置图、亚洲的范围图,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建议活动建议3、开展“地图巧利用”活动,通过读亚洲地形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认识并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4、通过课件展示“亚洲服装秀”,切入亚洲复杂多样的人文环境。
5、课下延伸,分组收集除亚洲以外的其他洲的资料,归纳整理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
1、七年级学生读图能力有限,会对本章学习带来影响,应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薄弱方面2、七年级学生在知识的延伸和迁移方面能力有限,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认识其他大洲,分析其相关的地理问题。
教学资源《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本》、《教师教学参考》、《地图册》、班班通信息资源、自制头饰和服装图片等辅助教具。
2地理学习评价应当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第一,地理学习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第二,地理学习课程评价评价要从鉴定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1、能准确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特点,。
2、能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利用导学案进行作业测评,并将作业当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纠正。
4、进行一次作业展评,提高作业正确率。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目标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1、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特征。
学习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重点3、印度的自然特征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4、俄罗斯的自然特征,资源状况和对俄工业的影响。
第七章学习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马六甲海峡在海洋交通运输上的重要意义。
2、印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这一章是国家和地区地理的开篇,是世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邻近的教法建议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章教学方法可采用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总结归纳。
2、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多媒体展示近邻国家的相关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国3、层层设问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家4、歌谣助记法:自编歌谣有助于学生记忆。
和地区教学建议活动建议1、探究学习,前往日本用何种交通方式,认识日本的岛国特征。
2、读图归纳,进而推断河流对东南亚城市分布的影响。
3、绘制印度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加深对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4、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薄弱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学生的弱项,该章节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利用方面该模式进行学习,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本》、《教师教学参考》,网络地理资源等1、利用导学案进行适量反馈作业测评,并将作业当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课程纠正。
评价2、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分述代表国家的自然特征及相关知识。
3、进行一次单元复习测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3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课程2、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目标3、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住址。
4、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1、中东的位置,范围,以及石油的分布等。
第2、运用图表说出欧洲的地形,气候及其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八3、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特征,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章4、正确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里的国家”的含义。
东半球其学习难点1、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及宗教纷争。
2、欧洲西部的农业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3、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特征。
4、贩卖黑人的根源。
教法自主合作法,图片展示法,视频展示,分组讨论等。
他的建议国1、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家2、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线路,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和活动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地教学建议3、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区建议4、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唯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薄弱澳大利亚动植物的单一性的正确认识,贩卖黑人的历史原因。
环节教学展示东西半球图,语文课本中《死海不死》的介绍,利用电子地图认资源识该部分内容。
课程评价1、利用导学案进行适量反馈作业测评,并将作业当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纠正。
2、进行一次作业展览,控制作业错误率。
3、进行一次单元复习测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第九课程目标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5、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6、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章7、正确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学习重点1、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43、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西半球的国学习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巴西的热带雨林危机。
养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
地理教学用图法,结合美国高科技发展视频,巴西热带雨林视教法建议频等资料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
例如扮演政府官员,世家活动建议界环保组织成员,热带土著居民,开发商等,讨论亚马逊河流教学建议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等问题。
薄弱环节正确的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区别;对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人类的影响认识不够。
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的板报,墙报等,网络资源等进行展览。
1、在学生中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应课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例如对学生搜集资料的评价,回答课堂问题的评价。
2、在活动中对学生在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表现出的质量及探索精神进行评价。
3、评价学生分析地图资料,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等。
课程1、指图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目标然环境特征。
2、简述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十章学习难点1、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2、南北极地理自然环境的形成教法建议利用图片展示,地球仪等教具辅助教学,1、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制作板报、手抄报、宣讲等形式活动建议进行展示和交流。
2、搜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图像文字资料,进行比较并展极地地教学建议开讨论。
薄弱环节南北极方向的判断,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区教学资源1、南北极的视频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的补充。
2、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
1、利用导学案进行适量反馈作业测评,并将作业当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课程纠正。
评价2、进行一次作业展览,控制作业错误率。
3、进行一次单元复习测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