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论文 浅谈我国住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刘一2008210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住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籍以展开的舞台。住区这个空间环境如同一种容器: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促进人的行为活动。论文中对现代社会居住区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论和预测。
【关键词】:发展缩影可持续绿色生态建构文脉污染和谐
[abstract]:Settlements are constructed artificial space environment, the activities are colorful life membership to expand the stage. Settlement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as a container: on the one hand it is for people to various activities and providing a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or place;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facilitate the conduct of Human Events. Papers on moder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 On trends and forecasts.
[key words]:development Microcosm Sustainable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text Pollution Harmonious
住区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它的发展和建设水平反映着人民在生活上和文化上的追求,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分析未来住区发展趋势,不能不首先分析住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籍以展开的舞台。住区这个空间环境如同一种容器: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促进人的行为活动。而成为行为的发生器、催化剂,或者可以限制和防止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而成为陶冶情操的乐园。所以人类住区的选择与建设基本上又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及人居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
所以,我将通过对我国居住区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先看看中国居住区规划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而探讨国家历史的起源,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住区规划也不例外。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都城居住区经历了“开放——封闭——开放”的过程。在城市产生之前及产生初期,居住区是开放的,只是因为面向氏族集会场所、注意朝向及日照而呈现出一定的布局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分化加剧,居住区开始逐渐封闭。西周建都城的最初目的是集中管制殷商“顽民”,唐长安达到了顶峰,封闭的坊墙,定时启闭的坊门,夜间宵禁,普通居民一律在坊内开门。北宋东京城内居住地区仍分为许多坊,但与长安那种封闭的坊里不同,没有坊门与坊墙,各户都直接向街巷开门,坊名实际上是地段名称或行政
管理的单位。此后直至清代均以此形制。严格管理的封闭的坊里制,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完全是按照封建统治者便于管制民众的要求而建造的,这与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相违背,因此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接下来是现状,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我国现在的居住区布局主要以封闭式为主,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管理,而所谓的安全也只能是托词,真正的安全哪里需要将人们这样封闭起来的。一道围墙将社区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仅有的几个出入口成为交通拥堵的源头,住区与住区间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而造成浪费。而从人的本质需求出发,住区必将是走向开放与交流的。
现代住区规划同样透露出某些阶层划分的意味,高价位低容积率的别墅区、低价位高容积率的经济适用房等正是此体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适应不同需求的人群,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是阻隔了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国人似乎有很强的等级尊卑观念,或许是由于有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而使该意识已经渗入到国人的骨子里了,现代人可以在嘴上承认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在潜意识里还是有贵贱之分。我们绝不希望看到我们的社会如同美国社会一样,在居住区阶层分异上几乎是水火不同,一旦有一个所谓“异己分子”搬入,整个社区几乎会在数月之内迁徙一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味着不仅社区内部是和谐的,社区与社区之间也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问题,就不是政府或研究者所能独力解决的了。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的分异,正如学者赵晓所说,是一个大头针形,而非健康的橄榄形。只有整体经济发展到了橄榄形阶段,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端社区的和谐问题。城市的和谐,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和谐。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转移向城市,而城市的土地供给却是有限的,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宅需求,大多数城市选择扩大城市区域,把郊区纳入中心城市范围,把农村变成城市的郊区。这就要求政府从农民手中征缴土地。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那么这必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将违背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原意。综观我国现阶段的处理方式和手法,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盲目开发,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千篇一律,重复建设。住宅建设规划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考虑城市的人文积淀,往往与城市的人文底蕴相偏离。小区建设过后,住宅定位比较混乱。
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往往一个小区建成以后,交通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有限电视网络,难以迅速跟进。物业管理不能进行很好的渗透,物业管理服务样式单一,不能很好地
满足住房者的潜在需求,而且物业管理企业良莠不齐。
因此较国际先进水平要耗费更多的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4。建筑用钢材和水泥的强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建筑用材大量采用水泥硅酸盐材料,硅酸盐材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将变成难以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落后的住宅生产方式与技术所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建筑用能产生的气体排放占到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25%。北方城市冬季由于燃煤导致空气污染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高标准的2~5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环境问题日渐尖锐,发展科学的,生态的,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居住区规划策略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的决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开始生态住区的研究与建设实践,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条件,建成了不少城市生态住区,并形成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特点。欧洲许多国家的城市生态住区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普遍重视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住宅能源问题,例如德国在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大面积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板,其产生的电力不仅可以自给,而且盈余部分可以送到城市电网上去。住宅节能是欧洲各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的重点课题,由于住宅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1/5~1/4的比例,所以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提高住宅的热工性能,减少热损失。为了达到节能要求,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中从建筑朝向、外墙面积、墙体热工性能、窗户密闭性能、南向窗户面积大小等方面都作了认真的规划和设计。尽管欧洲许多城市目前并不缺水,但节约用水已是所有城市生态住区的共同要求。德国、英国等国的生态住区中都设有完善的雨水收集设施,收集起来的雨水可用来冲洗厕所和浇灌绿地。许多生态住区都对生活污水作了净化处理。比如德国大多采用生物技术加以处理,这样既经济又高效,净化的水还可用在生态住区景观用水等方面。住宅建设中必须偿还一定面积的绿化,这是国外许多城市的规定,偿还绿化主要有两种方式:1)交钱由国家绿化;2)建设者根据规定进行立体绿化。在城市生态住区中,扩大绿化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实现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夏天可以吸热防晒,冬天又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在国外一些城市生态住区中,屋顶上长满各种绿草已成为一种特殊景观,住宅区的绿化质朴自然,没有国内住宅区中常见的大量人工雕凿的绿化,也很少有大面积铺砌的广场和喷水池。欧洲各国城市生态住区对选用的建筑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德国慕尼黑市规定住宅建设中不准用铝制门窗,原因是铝材在制造过程中能耗大、污染大。但有些金属由于可回收利用,也被大量采用,作为外墙皮、承重骨架、阳台等。欧洲许多国家近年来绿化率高,森林处在良性循环中,木材又是生态性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