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08年新安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改革开放尤其是“九五”时期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与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安教育在国家贫困县的薄弱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1997年通过省级“两基”验收为标志,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学校普遍使用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体、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普职成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县域教育体系,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一些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基本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为新安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当前乃至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使全县人民全面跨入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适应新的挑战,抢抓机遇,再创辉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育人为主,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积极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努力建设教育强县,逐步缩小与全国教育先进地区的差距,扩大和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新安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充分发挥教育在县域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一、指导思想

1.坚持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衔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联系新安县“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整体提升县域教育发展水平为目标,落实发展教育为新安人民服务宗旨,推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社会反哺教育,把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一切发展的目标、主体和动力,把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措施,把蕴藏巨大财富和能量的教育事业作为新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为实现全县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大而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发展要积极适应新安农业向电力、冶炼、煤炭和旅游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向城镇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变化,又要面向未来适时调整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既要立足县情规划教育发展,又要面向全国培养输出人才;既要以满足未成年人的教育需求为己任,又要完善开放的县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一切愿意学习的人提供成才的机会,增强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3.坚持“巩固、深化、提高、持续”的内涵发展模式

以布局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为基础,注重内涵发展,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旋律,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

统筹县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扬长补差、开放创新,由学校而学区,由农村而县镇,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和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4.坚持走法制、体制和机制相配套的改革道路

加强依法治教,配套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在制度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社会参与办学,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教育权益。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改革教育工作机制,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教育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谋发展。

二、发展目标

5.明确省域教育强县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特色明显的教育强县,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建成开放发达的县域教育体系,使教育资源配臵更加合理,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办学条件更加改善,教育规模更加扩大,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教育质量更加提高,教育效益更加显著,成为全省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强县。

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推进高中教育的普及;兼顾公平与效益,协调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核心,充分整合与利用全县教育资源,造就一支高尚善导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一套先进适用的教学设施,营造一方和谐诗意的人文环境,塑造一个社会信任向往的良好形象,建设以发达的学校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幼儿教育早期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社会化、继续教育制度化。

6.建立有效能的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县域教育办学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参与的灵活多样化办学体制,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政府公共责任,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适当运用市场机制手段引入社会资源,促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扶持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推进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教育机构的工作效能,构建与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创新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

7.全面推进新安县教育事业跨上新台阶

(1)在巩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质量,2005年完成五三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并进行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探索,建成新城实验初中,到2008年逐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现有高中教育,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努力把县一高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升学率和升学质量;发展以就业为导向

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努力把县职业高中建设成为全国重点职业高中,并启动建设全国名校;把第二高中和第三高中建成市级以上示范性高中,把艺术高中建成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把第五高中建成综合高中和绿色证书实验学校,形成各具特色普职教育协调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高中教育体系。2007年建成新安县外语高级中学,到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65%提高到80%—85%,入学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由2004年的5510人和16980人增长到6600人和21500人。确保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3)落实“以县为主、分级负担”的教育管理体制,大幅提高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力争在2008年使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2%,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规范教育收费,财政每年增拨专项经费逐步冲抵学校债务,并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保证拨付其他相关的专项经费。

(4)基本完成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按照提高质量集中办学、有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原则,到2006年把目前的314所中小学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撤并为150所左右,形成为高中、初中、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初级小学序列。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集中办学;同时根据就近入学、满足群众教育需要和有利于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保留少量小学分校(教学点)。到2008年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

(5)根据国家政策和新安实际,足额配备合格教师。到2006年基本消除代课教师,分流不合格教师。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