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藏族民居
![藏族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46a9867d01f69e31433294be.png)
六长寿图
• “六长寿”即“人长寿”、 “山长寿”、“水长寿”、 “树长寿”、“鸟长寿”、 “兽长寿”。此六种被赋予 了吉祥长寿之谓的人物、动 物和大自然景物,体现着藏 族远古原始宗教信仰、苯教 信仰中自然崇拜、神灵崇拜、 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质朴 信仰观念,体现着远古人类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 存、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和 人类追求生态平衡的环保意 识。 • 这幅图主要是祈福全家人能 长命百岁。 • •
•
拉萨老城区的碉房
八角街里的碉房
小昭寺附近的碉房
拉萨郊区的碉房
返回
绚烂的壁画
壁画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绘画形式。 寺庙里的壁画与私人住宅里的壁 画是不同的。寺庙里画的大多是与 宗教有关的或是与历史有关的壁画, 而私人住宅里画的是世俗的。这些 世俗画中含有祝福的象征意义,其 中最著名最常见的有以下四个:
和睦四瑞
•
在茂密的森林之中,生活着白象、猕猴、白兔、 小鸟这四种动物,它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幸福地 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互相之间还不知道谁的年龄 最大,谁的年龄最小,无法相互敬称。它们需要长幼 之分以敬老爱幼,于是大家一起来到一棵大树前,各 自讲述从小看到大树时的印象。大白象说:“我看到 这棵大树时,树与我一样高。”猕猴说:“我当时看 到这棵大树时,树与我等身。”白兔说:“记得这棵 树刚刚长出两片嫩叶的时候,我曾吮吸过嫩叶上的露 水。”小鸟说:“当年,我是在遥远的地方吃了这棵 树的树种,飞到这里的时候,这棵树种从我的粪便中 排了出来,一点点长成大树的。”至此,它们知道小 鸟年龄最大,白兔次之,猕猴居三,白象虽然身体庞 大,但还是个小弟弟,所以居第四。 • 此图画象征着团结和睦,幸福吉祥,表达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互相帮助,互相依赖,众缘和合的思想, 是一幅藏民族传统的吉祥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仿写小练笔100字150字200字3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仿写小练笔100字150字200字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243116969eae009581bec7b.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仿写小练笔100字150字200字300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仿写小练笔100字150字200字300字各具特色的民居: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
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
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
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
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
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
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
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
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
住房对面为畜厩。
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
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
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2021年广东省中考模拟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中考模拟地理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e7c1af705cc17542709d1.png)
2021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试卷地理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相关信息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于12月1日抵达月球。
图1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据材料推测,本次发射任务没有选择酒泉等发射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安全B.技术C.纬度D.交通2.选择凌晨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原因之一是A.云量较少B.地月较近C.风力较大D.气温较低3.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时,地球位置最接近A.甲B.乙C.丙D.丁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的元阳哈尼梯田,是当地群众在大地上“雕刻”出的农耕文化奇观。
该山从山顶到山脚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景观,构成了良好的梯田生态系统。
图2为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图3为某摄影爱好者看到梯田雾沿河谷方向缓缓爬升时,拍摄到的云海梯田落日融为一体的奇妙景观。
据此完成4~6题。
图2 图34.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最接近 A .690米B .720米C .790米D .820米5.图中A .①地适合建观景平台B .①地适合修建梯田C .①地适合建村寨D .①地分布有人工林6.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是A .培植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B .依托品牌优势,开发梯田系列产品C .流转闲置土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D .拆迁合并村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珠海大万山岛面积约8.1km 2,人口约300人,周边海域资源丰富。
帐篷的速写作文
![帐篷的速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6bbcc44b35eefdc9d3339e.png)
帐篷的速写作文今天晚上,我们全体营员都要睡帐篷,“欧耶!”我可第一次睡到帐篷呢!我大叫。
教练让我们找好朋友,之后到他那里去领帐篷。
我马上去拿了帐篷,一看帐篷,我惊讶起来,帐篷都藏在圆形的睡袋里。
我拿起来,“好重啊!”拿到草地里开始搭帐篷。
搭帐篷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把上面的线一拉,帐篷就成形了。
再把钉子钉到土里,固定帐篷。
一个可爱的帐篷就大功告成了。
帐篷像三角形,颜色有两种。
一种是绿和黄,另一种颜色是黄和蓝。
帐篷还有两个门,一个是大门,可以进出。
另一个是窗户,用来透风。
帐篷里面还要铺一张防潮的垫子,铺好上面可以放被子和枕头。
一切准备就绪,我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跑进帐篷里,一躺下,真舒服啊!站在帐篷门口,眼前一大片绿色的草坪上,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帐篷像一个蘑菇房一样。
四周的山,雨雾迷蒙,仿佛走进了一个仙境般的地方。
夜深了,我躺在帐篷里,听见蝉叫声,仿佛就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听着听着,我慢慢入睡了。
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个性。
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
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
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
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
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无阻地落到底层粪坑。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
藏族民居特色
![藏族民居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b8f5d738e9951e79a892704.png)
• 图片显示藏族
建筑以红色和 白色为主色调, 与环境达成完 美结合,清新 亮丽,又不失 豪华,庄重, 和严谨。加上 民族特色雕刻 与装饰,让建 筑独具一格.
• 藏族农区城镇
人多垒石建房, 房屋平顶多窗, 造型及色泽质 朴,具有浓厚 的民族特色房 屋一般高三层, 通常都贴*高坎, 错一层布置。 平面形式为角 尺形、“凹” 字形或“回” 字形。木梁柱 承重,土墙围 护。土墙为夯 筑
• 藏族建筑装饰色彩鲜艳,多样,这与当地的
宗教文化,名族风俗,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 系.藏族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 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 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
图片欣赏
• 在色彩方面,藏
族最重视白、红 两色 .这与藏族 的宗教信昂和生 活环境有直接联 系。在涂料的使 用上,红色只能 用在护法神殿和 灵塔殿的外墙上 生活、居住性的 建筑外墙,只能 用白色,以体现 它的吉祥、温和、 善良的本性。
• 藏族的寺庙建筑
以土木石结构相 结合,以木结构 为主大经堂为三 层建筑,墙体用 块石砌成,厚而 窗子小,给人非 常浑厚稳定的感 觉。由于寺院一 般都依傍坡台而 建,所以建筑物 显得很高大。底 层用朱红色棱柱, 柱头部分雕刻立 体图案,上面托 着粗大替木。在 墙体上方,多用 棕红色的饰带, 上面缀上鎏金淤 铜镜等装饰物。 房檐四周竖有镀 金金幢,上有风 铃,房顶正面中 间是金法轮,两 面为护法兽。
• 白色在这里的
建筑中得到充 分的体现,属 于嘉绒藏族的 丹巴人用石头 垒起房屋,墙 外用石灰抹上 了他们热爱的 白色,红色部 分是木头红色 屋檐上,房梁 截面白色小点 的出现平衡了 整体那个沉重 的红色,但铝 合金窗户的出 现给这种崩空 带来了一种时 代的烙印。
藏族民居 碉房是藏族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
![藏族民居 碉房是藏族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073f2c51a98271fe910ef96a.png)
[键入文字]藏族民居碉房是藏族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由于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藏族的居住建筑大部分是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由于形如碉堡,所以被取名为碉房。
碉房是藏族具有特色的一项建筑,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藏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碉房。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一带,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
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
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
由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诵经拜佛的经堂占有重要位置,神位上方不能住人或堆放杂物,所以都设在房屋的顶层。
为了扩大室内空间,二层常挑出墙外,轻巧的挑楼与厚重的石砌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外形因此富于变化。
藏族民居色彩朴素协调,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黄、青色、暗红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对比。
粗石垒造的墙面上有成排的上大下小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带有彩色的出檐。
在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的映衬下,座座碉房造型严整而色彩富丽,风格粗犷而凝重。
碉房,藏语称为“卡尔”(tnkhar)或“宗卡尔”(rdzong-mkhar),原意为堡寨,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巍峨高耸,易守难攻。
山南的雍布拉康,后藏的娘若香波,洛扎的桑嘎古托,便是此类建筑的代表。
碉房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建筑,它对西藏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如土石结构、如平顶风格;但碉房并不能完全代表西藏民居。
西藏腹心地区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居住的房屋称为“慷巴”(khang-pa),有楼房亦有只建一层的平房。
楼房多为二三层,个别富裕人家的楼房有四五层,而建一层房屋的在西藏各地随处可见。
笔者多次在西藏各地考察,无论在后藏的定日、山南的措美、拉萨附近的墨竹工卡,都见到大量的一层民居。
1。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4c8ddfd15abe23482f4dd6.png)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重点、难点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重点解读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1、文背景资料:关于客家人: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
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
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
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数近30%。
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一是充分的经济性。
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
二是良好的坚固性。
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
三是奇妙的物理性。
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
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
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
四是突出的防御性。
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
五是独特的艺术性。
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八卦图。
2. 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各种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7篇
![《各种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a7e4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3.png)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7篇《各种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图表说明学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图文并茂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请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师:播放课件: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师: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共同完成。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
藏羌碉楼与村寨
![藏羌碉楼与村寨](https://img.taocdn.com/s3/m/2d16dd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4.png)
藏羌碉楼与村寨本文话题:休闲阅读西方文化和文化传统文化碉楼聚落藏羌民族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交错杂居,其建筑与聚落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高原地貌和高寒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形成强烈地域和民族特色。
藏羌碉楼和村寨数量多、分布广,以四川省西部阿坝和甘孜地区最具代表性。
聚落形态与格局藏羌碉楼与村寨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地区,是分布于横断山脉大渡河和岷江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金川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道孚县境内225座碉楼和15个村寨的集合。
包括:布瓦羌寨碉楼(汶川县布瓦村,有6座碉楼);萝卜羌寨(汶川县萝卜寨村);桃坪羌寨(理县桃坪村,有2座碉楼);黑虎羌寨(茂县鹰嘴河寨,有7座碉楼);丹巴碉楼与藏寨(丹巴县克格依村、呷仁依村、波色龙村、罕额依村、左比村、莫洛村、东风村、共布村和甲居村,有151座碉楼);直波碉楼与藏寨(马尔康县松岗村、直波村,有4座碉楼);曾达关碉群(金川县境内,有2座碉楼);康定古碉(康定县境内,有32座碉楼);道孚古碉(道孚县境内,有21座碉楼)。
藏羌碉楼与村寨所在地区海拔多在1500—5000米之间,自西向东分布有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和岷江,数条平行的南北向峡谷为民族迁徙提供了通道,作为“藏彝走廊”的一部分,是中国西部民族交流的重要区域。
羌人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商代(公元前1600至前1046年)甲骨文即有记载,并长期居住于本区域,藏族则于7世纪后迁入,并与本地族群融合,形成不同于西藏的藏族支系,包括嘉绒藏族和扎巴藏族。
羌藏两族在本地区交错杂居,盛行包括天神和山神在内的民间信仰,以及苯教和藏传佛教,生产方式均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形成山地垂直气候环境下的立体农业。
最终形成由碉楼建筑、碉房民居、农田牧场和高山峡谷组成的高原农业聚落文化景观。
重要历史建筑碉楼是高大的塔形建筑,以石砌为主,仅在羌族地区有少量土碉。
论中国民居建筑之藏族碉楼
![论中国民居建筑之藏族碉楼](https://img.taocdn.com/s3/m/f33cfaf5fab069dc50220164.png)
论中国民居建筑之藏族碉房摘要: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子,一般高三至四层,也有低至一层或高达五层。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以前就有存在。
因形似碉堡,所以俗称碉房。
很多人会疑问碉房到底是“碉”还是“房”,那么我们就根据史书记载以及现在对碉房的研究来了解一下碉房这种民居形式。
关键字:碉房青藏高原民居形式藏族民居分布的地域极为广阔,较为集中的区域有青海的果洛、西藏的拉萨和泽当、四川的阿坝和甘牧。
就连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也有藏族民居的分布,虽然各地地形气候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多属于高原地带,因而其典型的藏族民居形式多大同小异。
藏族民居的主要形式是碉房。
据史书记载,碉房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平面。
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
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
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这种藏族民居为什么被称为“碉房”呢,这主要因为它是由土或石建筑而成。
或石块砌筑,或乱石码砌,或土砖砌筑,或土石混合,或生土浇捣等,方式多种多样,但都坚固结实、厚重保温,而且形似碉堡,所以俗称碉房。
藏族碉房的产生,是由当地的气候与地理等条件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藏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其地理、自然、气候等条件都非常特别,与一般的汉族人民聚居地有很大差别,民居也就表现出与汉族完全不同的风格。
汉族民居以院落形式组合不同功能的房间,而藏族民居则以单体的形式,将厅堂、厨房、卧室、厕所、畜圈、仓房等不同功能的房间安排在一栋建筑之内。
这一点可以说是汉、藏两族民居最本质的区别。
藏族碉房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牧业并举的广大藏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写民族风俗的作文优秀7篇
![写民族风俗的作文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520f8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c.png)
写民族风俗的作文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写民族风俗的作文优秀7篇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作文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方式,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写民族风俗的作文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羌藏碉楼:神秘的东方古堡
![羌藏碉楼:神秘的东方古堡](https://img.taocdn.com/s3/m/059e5637482fb4daa58d4bdc.png)
月的时间,才艰难向前推进了 2 O里的路 程 。平均下来 , 携带有当时较为先进 的火
炮武器冲天炮的清军 , 加上熟悉碉楼建镝 的健锐云梯营参 战 , 1 个月 时间里 ,部队 只能前进 l O : ) 7 o多米 ,每天只能如蚂蚁般
行 进不 足 4 O米 , 每 小 时 时速 不到 2米 , 连
水道 , 村寨老少青壮 , 一旦隐入其 中, 可数 月不出 , 而生计照常 , 不受影响。 这一切因 素综合起来 , 也难陉第一次金川战役 中张
广泗失败后 , 接任的大学士傅恒在上奏中
实物 比较丰 富、各类传统碉楼较为集 [ 的省份 , 其中尤以阿坝地区羌 、 藏等 民
的碉楼最 富特色 , 也最具典型 I 生, 曾被一 世纪 f j 勺 西方探险家尊称为 “ 东方古堡 ” 。 羌藏 民族形态多样 、特质独具 的 楼建筑 ,不 仅是羌藏 人民生活与生存自
中国最早碉楼西南邛笼
客观而言 ,沙井文化之 中的营 堡具 备了碉楼的性质 ,但形态上并不完全等
同于碉楼 。 依文献记载 , 四川仍是全 国最
早 兴 建碉 楼 的地 方 。 中 国古 代 文 献 对碉
闭, 以防贼盗” 。清代李J 【 在其《 金川琐 记》 中对金川地区碉楼的防御结构和形状
老人” 的乾隆 闹得六神无主 , 也搅得清庭
一
片 乌姻瘴气 的建筑之物 ,就是我们今
天在 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仍见 的独特建筑物 : 碉 楼。 中国碉楼 是汉 族和 其他少数 民族在 不同历史时期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 的 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 ,也是一种独特 的
军事建筑物 。在不同的 民族和不 同的地
在 华夏大地的少数民族中 ,考古发
现与碉 楼相 国西北甘 肃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0ed16ebaf1ffc4fff47ac50.png)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1、华北民居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
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内光线充足。
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
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
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
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顶的。
为省工结实,关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筑屋顶多取一面坡式。
北方汉族院落组合多作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北京四合院以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为主体。
正房两边是耳房。
正房前面是中心庭院,庭院东西南侧是厢房,厢房两边也各有耳房,庭院南边有垂花门通向前院,前院南侧是大门和与大门并排的倒座。
有的四合院在与大门相对之外立影壁,朝南的正房与东西两侧的厢房用廊连接。
规模较大的宅院,其正房之后留后院,后院之后再修正房,厢房后留狭长天井,天井之后再修厢房,这种方式向后方和左右叠加。
2、陕北民居陕北取黄土高原上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等方面,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四川米亚罗地区藏族民居的地域性解读
![四川米亚罗地区藏族民居的地域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68aeee3998fcc22bcd10db4.png)
当地藏 民的经济条件 同样 影响着房 屋的建造。近年来 , 随 着米亚罗地 区旅游业 的发展 ,居 民们 的经 济条件也在不 断改
本结构 , ……二是对就地所取之材使 用的直接性。所谓直接性 ,
是指对所取材料基本不进行二次加工 , 直接使用。1 [ 这一传统直 3 ”
接反应 了建房的地域条件对于民居构成的重要决定作用。
筑 与社会经济 、 历史文化 、 科技 、 方性建筑材料 、 地 建 Nhomakorabea相 关工
程措 施等都有关联 。
建筑 特 点 。
黄色 , 石块 的米 白、 青色 , 木料部分则涂上 暗红 , 与明亮色调 的
墙 面屋 顶 形 成 对 比 。 粗 石 垒 造 的 墙 面 上 有 成 排 的上 大 下 小 的
因此 , 本文拟从地域环境 、 地域 经济 技
术和地域文化三个 方面来解读川 西北 米亚罗地 区藏族 民居的 I
梯形窗洞 , 窗洞上 带有彩色的 出檐 。在高 原上的蓝天 白云 、 雪 山冰川的映衬下 , 座座 碉房造型严整而色彩 富丽 , 格粗犷而 风
凝重。
一
.
与地域环境相适应
笔者调研 的四川 阿坝米亚 罗地 区位于青藏高 原东南部的 I 川西北高 原 。 岷江 支流 “ 杂谷脑 ” 河谷地 带 , 鸪山南部。这里 鹧 干燥寒冷 、少雨多风 的高原气 候与 山高谷深 的地 理环境对藏 族 的建筑产生 了深刻 的影响。 由于 自然条件的特殊 , 使得这里 的 民居 与这里的地理环境相融 一体 : 当地藏 民用大地 的夯土 、 峻 山的石头和森林 的树木 , 筑起 一个个别具特 色的居所 , 并渐 渐地 将他们对生命 的信 仰 、审美和色彩 也加入到这些 民居建 筑 之中 , 使得这片大地上 的风景如歌如画…… “ 千百年来 , 藏族人 民在修房造屋时 , 都沿袭着一下两个取
中国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7c367c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3.png)
中国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旅游活动发生在哪一年?()A:1841年B:1845年C:1840年D:1842年答案:1841年2.中国旅游创始人是()A:陈光甫B:徐霞客C:老子D:庄子答案:陈光甫3.旅游业三大支柱企业是()A:酒店B:机场C:旅行社D:交通答案:酒店;旅行社;交通4.旅游文化的结构包括()A:旅游客体文化B:旅游主体文化C:旅游企业文化D:旅游介体文化答案: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5.被誉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的是陕西省西安市。
()A:错 B:对答案:错6.中国旅游日是5月19日,这一天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直到20世纪早期,现代史学家都认为夏商两个王朝仅仅是传说,而今天安阳附近的()的考古发掘使这两个王朝被认可。
A:殷墟B:丰镐遗址C:桐宫D:洛邑答案:殷墟2.如今的()是秦国的首都,城市中有非常著名的郑国渠景点,还包括乾陵、茂陵博物馆、永寿槐树旅游区等景点。
A:西安B:宝鸡市C:汉中D:咸阳答案:咸阳3.()古时称为小方盘城,它是汉长城的一处关隘,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通关海关。
A:山西代县雁门关B:河北秦皇岛山海关C:甘肃敦煌玉门关D:山西娘子关答案:甘肃敦煌玉门关4.三皇指的是()A:尧B:神农氏C:舜D:伏羲氏E:禹F:燧人氏答案: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5.青铜器是()的合金。
A:铅B:铁C:锡D:银E:铜答案:铅;锡;铜6.()是距离西安市区最近的三座汉代陵墓。
A:汉景帝的阳陵B:汉高祖的长陵C:汉武帝的茂陵D:汉宣帝的杜陵E:汉文帝霸陵答案:汉景帝的阳陵;汉宣帝的杜陵;汉文帝霸陵7.收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首次出现了“中国”一词。
()A:对 B:错答案:错8.未央宫就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规模宏大,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汉武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藏彝羌白民族介绍及特色
![藏彝羌白民族介绍及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354ae8c71fe910ef12df84f.png)
藏族简介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
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以从事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
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姓名藏族是有姓的,但由于历史原因,等级较低的百姓很少使用自己的姓,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忽视、遗忘。
现今一般用四个字以取名。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名字前面,以显示地位和官位。
如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
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
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达娃(月亮)、尼玛(太阳);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作为名字的。
藏历藏历是中国藏族人民的传统历法,基本上与夏历相同。
它以月球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
平年12个月,全年354日;闰年13个月(平均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闰月),全年384日,用以调整月份和季节关系。
藏历重视“定望”,不重视“定朔”,即“望”必须在每月十五,“朔”不一定在每月初一,这样藏历与夏历日序有时相差一天。
建筑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礼仪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
日斯满巴碉楼
![日斯满巴碉楼](https://img.taocdn.com/s3/m/47bfeb48a300a6c30d229f29.png)
日斯满巴碉楼
在壤塘县的宗科乡境内,距离九寨沟风景区近400公里,群山绵延,绿水淙淙,白云掩映下的石坡寨显得安静而寂寞。
在寨子的最边缘,一座高25米,总共九层的民碉建筑巍然耸立,落寞中透着高贵,苍凉中暗生气蕴,这确实是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的日斯满巴碉楼。
作为藏东地区藏族建筑的典型代表,日斯满巴碉楼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发明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
碉房背依山寨,前临绿水,通高25米。
自第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尽管建筑始建于明代,然而其整体功能却异常完善,碉房底层是传统的牲口圈,二层北为厨房,南为客厅,三四层为寝室,五六层为佛经堂,七层以上为杂物库房。
因为宗科乡境内要紧以种植业为主,因此碉楼自第二层起各层均木质走廊,用于晾晒粮食或乘凉,同时每层皆开有一扇大窗户和假设干小窗孔,作通风或瞭望防卫之用,三四层还均有木质的吊脚楼厕所。
不管从建筑的精湛技术以及作为碉房的居住功能来说,日斯满巴碉楼都无愧为藏族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地理词典:碉房
![地理词典:碉房](https://img.taocdn.com/s3/m/8d9e3b5502d276a201292e84.png)
碉房概况碉房是一种外形酷似碉堡的民居,通常在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最为常见。
当地人并未为其取名,而是外来游人因其外形像碉堡,而将其命名为“碉房”。
碉房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用乱石垒砌或者土筑的房屋,一般为2~3层,底层饲养牲畜,上层用来居住。
碉房虽然粗犷,但是稳重,是最适合青藏高原地区的简易民居。
藏式碉房历史沿革碉房的历史并无十分清晰的记录,但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碉房在汉元鼎六年(111年)以前就有存在。
而“碉房”名称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根据西藏的历史,在鬼魔兄弟统治时期,人类学会了打仗。
由于战略需要,居住地从平原搬迁到山区,以达到易守难攻的目的。
正是长期的战乱使当地的人们逐渐发明出了类似碉堡、具有很强防御性的建筑碉房。
碉房的扬名,当追溯到清朝乾隆平定嘉绒列国之时。
正是由于众多碉房的防御作用,使得清军一支未能取胜,由此而声名大噪。
建筑特色碉房多为石木结构,且多位于山地,拥有防御功能,外形多简陋粗犷,但整个房屋稳固结实。
碉房外墙依山而建,向上收缩,下厚上薄。
由于地形所限而不能占地面积过大,所以常常高耸,以扩展其空间。
碉房一般分为两层,第一层高度较低,多饲养牲畜或储存物品;第二层则为居所,相对较高,分为大间小间,大间作为大堂、卧室和厨房,小间为楼梯间或储存室。
有些碉房还有第三层,多为经堂、佛堂或者晒台之用。
如果地位高贵,还会在顶上做坡屋顶,形成塔状顶点,昭示着权利和威严。
有的在外墙部分刷以黑色或棕色圆珠图案,窗上檐则以传统的藏窗作一层或二层方椽挑出,不仅丰富了墙面,而且改变了石墙面之笨拙感。
另外,藏族的碉房还常常使用木质材料,不仅与石质的构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整个碉房的外形多样化,成功地兼顾到了使用功能和艺术效果,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碉房其他地区的碉房也各具特色。
例如,那曲居民的碉房外形为略带曲尺的方形,中间设置一门天井,内部隽永精细。
在日光强烈的照射下,碉房显得格外美丽,倍添艺术效果。
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
![藏族民居建筑之碉房](https://img.taocdn.com/s3/m/05508ce37c1cfad6195fa7c8.png)
西面为藏经 室,东面同 3层。
主要是庄园主的 生活用房,东面 北方为厨房。
中央为敞廊,东端两间 为起居室。出出挑的部 分其余为屋顶平台,户 外活动场所。
结语:
藏族的民居建筑风 格充分表现了藏民 们对理想的热烈追 求和崇高豁达的气 度、博大的胸怀与 民族伟大的审美意 识。
谢谢观看
2014.12.17
•举例:西藏囊色林主楼
囊色林是西藏地区一家古老的贵族,囊色林庄园位于西藏山南地区。 主体建筑为碉楼形式。建于吐蕃王朝末期,迄今已有1000多年。
主楼主要平面呈长方形, 东端前部又向前部东凸 出一块。主体6层,局部 7层。 建筑面积共约1440平方 米。底层的层高约5米。 开窗很窄,成通风口, 位置较高,距地约4米。
•材料来源
材料是极突出表现藏地民居特色的形式之一。藏族地区盛产石料, 以碉房等民居建筑多以石为主要建材。
石料除了片石、毛石、碎石等,还有一种西藏特有的土,被称为 “阿噶土”,它由岩石风化而成。以这些石料为主结合当地出产 的柳木、杨木、松柏木、杉木等木材建造。
石材料主要作为墙体砌筑材料,多 为自然形态略施打磨,砌筑后的墙 体风格粗犷、自然。这样的石与木 质的建筑材料与组合,正适应了当 地雨水少而气候干燥的特点。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
藏族民居建筑——碉房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 1301 成丹卉、赵怡
内容
• 碉房的简述以及防御性特征形成
• 碉房建筑: 外观、形式、结构、装饰 • 举例:西藏囊色林主楼
•结构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
剖透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土族建筑文化特点突出,别具一格。
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
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房子是平顶的,上面可储放粮草。
房子多以三间为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中一侧为佛堂。
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
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地区一些古建筑,如佑宁寺、互助县城钟鼓楼、五峰寺等,都凝聚着土、藏、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尤其是佑宁寺,是一座由许多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完整建筑群。
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绵延数里,雄伟壮观,吸收了藏、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河州砖雕”艺术的成就。
在装饰上,精工细作,木刻浮雕,层层叠叠,丰富多彩。
泥塑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土族人民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