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模拟考试复习题388题(含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测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最新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测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B)A.生产力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先例生产力的状况规律决定的C.价值规律决定的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商品价格是(A)A.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C.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D.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的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5.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一个(A)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文化范畴D.社会意识范畴6.杰出人物的产生是(D)A.完全必然的B.偶然的机遇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7.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10.社会形态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和政治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统一1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D)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小商品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2.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D)①领导力量是相同的②阶级基础是相同的③内容是相同的③形式是相同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14.跨国公司是由(C)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B.原料出口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组织起来的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的特出特点是(B)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B.产业资本的国际化C.借贷资本的国际化D.货币资本的国际化16.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意味着(D)A.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B.资本输出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D.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17.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B)A.东南亚国家联盟B.欧洲联盟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七国集团1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19.“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20.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2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2.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23.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C)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2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2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26.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过剩D.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27.“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28.“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具有普遍性③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⑤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A)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④⑤D.①③⑤30.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②事物本身的复杂性③认识本身的复杂性④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⑤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C)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⑤3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①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②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③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④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⑤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A)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⑤3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34.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3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3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37.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C)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二者互为因果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38.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0.“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41.“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43.在①价格机制.②竞争机制.③供求机制.④约束机制中,市场机制包括(C)A.①②B.②③C.①②③44.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有弊,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也使原有的危机意识遭遇挑战;另一方面有利,对我国防止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警示作用,同时,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

最新版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最新版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
答案]
一、单选题
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2.发展的本质是
A事物的量的变化
B.一切变化和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范围的扩大
3.“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5.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了以下哪些内。

最新版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核复习题388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版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核复习题3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贸易全球化的实现是(D)A.随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而实现的B.随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而实现的C.随着国际上的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而实现的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实现的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3.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一个(A)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文化范畴D.社会意识范畴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B)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肯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5.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表明(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等同6.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7.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8.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2.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种趋势的根源是(A)A.垄断统治B.竞争的存在C.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1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4.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B)A.对国外输出借贷资本B.对国外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C.在国外建立金融资本的银行网D.将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15.冷战结束后,欧共体进一步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它于是1993年初转变为A.欧洲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大西洋经济联盟D.西欧北非经济共同体1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D)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拥有海外机构最多的银行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D.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7.“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9.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2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C)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21.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C)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二者互为因果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22.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2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B)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24.以下属于生产力的“硬件”部分的是(C)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应用科学④劳动对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2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A.生产的绝对过剩B.生产的相对过剩C.对产品和需求过大D.对产品的需求的绝对减少2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28.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劳动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29.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3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3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3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3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35.“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最新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模拟考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最新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模拟考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B)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肯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4.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5.杰出人物的产生是(D)A.完全必然的B.偶然的机遇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6.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7.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D)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辩证法D.辩证方法8.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10.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C)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意志意识形态》11.“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表明(A)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B.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1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13.商品价格是(A)A.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C.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D.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的14.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是:(A)①个人主义②利己主义③自由竞争④社群主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以下属于生产力的“硬件”部分的是(C)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应用科学④劳动对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冷战结束后,欧共体进一步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它于是1993年初转变为A.欧洲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大西洋经济联盟D.西欧北非经济共同体18.跨国公司是由(C)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B.原料出口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组织起来的19.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D)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拥有海外机构最多的银行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D.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20.二战前的国际分工是(A)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C.按工艺实现的专业化分工D.按生产阶段实现的专业化分工2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2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23.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24.社会形态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和政治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统一25.“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26.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不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A.原料B.工具C.机器D.厂房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28.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劳动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2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3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31.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32.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3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3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35.商品经济中最经常.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行为是(B)A.市场竞争B.商品交换C.劳动力买卖D.追求利润3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D.只是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3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新版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新版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试复习题388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
答案]
一、单选题
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D)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答案:D
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4.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了以下哪些道理?①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②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③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请选择你认为合适的答案。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2.“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B)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B.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力归劳动者自己所有D.劳动者一无所有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B)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肯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8.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9.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C)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意志意识形态》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11.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C)A.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B.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3.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B)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周转14.以下有关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判断正确的有:(D)①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未变②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未变③工人阶级受雇用的阶级地位未变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未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种趋势的根源是(A)A.垄断统治B.竞争的存在C.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16.资本国际化逐步扩展的进程是A.从商业资本到借贷再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再产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产业资本到借贷资本再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再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17.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B)A.对国外输出借贷资本B.对国外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C.在国外建立金融资本的银行网D.将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18.冷战结束后,欧共体进一步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它于是1993年初转变为A.欧洲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大西洋经济联盟D.西欧北非经济共同体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的特出特点是(B)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B.产业资本的国际化C.借贷资本的国际化D.货币资本的国际化20.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意味着(D)A.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B.资本输出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D.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2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订货或采购是(C)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D.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式2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2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经济特征是(B)A.货币输出B.资本输出C.劳动力输出D.自然资源输出2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D)①领导力量是相同的②阶级基础是相同的③内容是相同的③形式是相同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26.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经历的阶段是(B)A.生产.购买.销售B.购买.生产.销售C.购买.销售.生产D.购买.生产.销售27.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①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过程②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③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毫无区别④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⑤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B)A.③④⑤B.①②C.③④D.②③28.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有①自然环境结构②人口结构③物质经济结构④社会政治结构⑤社会观念结构(A)A.③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③④29.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①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②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③意志决定一切④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⑤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A)A.②④⑤B.①②③C.①②D.④⑤3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具有普遍性③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⑤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A)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④⑤D.①③⑤3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①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是唯心主义的③是庸俗唯物主义的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⑤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B)A.①③⑤B.①④⑤C.①②③④D.③④32.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①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②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③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④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⑤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A)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⑤33.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3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D)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小商品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6.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3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38.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3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40.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D)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4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44.“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5.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6.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有弊,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也使原有的危机意识遭遇挑战;另一方面有利,对我国防止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警示作用,同时,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

总的来说,弊大于利,我们在危机面前必须兴利除弊,化解风险,抓住机遇。

上述认识包含着以下哪些哲理?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A)A.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48.金融资本是由(C)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49.超额利润是(D)A.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B.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C.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50.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C)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C.生产的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产物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51.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D)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产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52.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A)A.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B.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C.优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D.各种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53.职能资本包括(B)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C.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D.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54.纯粹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的源泉是(D)A.商品价值B.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价值55.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是(D)A.股份资本B.股东投资C.股票面值D.股票价格56.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A)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建筑地租D.垄断地租57.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B)A.出卖农产品所实现的剩余价值B.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C.土地本身所创造的收入D.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58.银行利润的来源是(D)A.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B.银行资本所带来的收入C.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5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60.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商品资本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C)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业资本D.借贷资本6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DA.既互相控制.又互相反控制B.既互相剥削.又互相反剥削C.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反利用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62.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D)A.改进技术B.价格竞争C.降低成本D.资本转移6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在于(D)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引起的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引起的C.平均利润变动引起的D.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64.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2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160万元,可变资本4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40万元,其利润率是()A.200%B.100%C.25%D.20%65.利润是(D)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所用资本的转化形式C.所费资本的转化形式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66.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C)A.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67.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D)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D.少数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68.生产资料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D)A.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规模的扩大B.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C.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D.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69.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A)A.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B.单个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C.产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D.商品资本的核心70.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不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A.原料B.工具C.机器D.厂房7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D)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C.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72.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是(A)A.借贷资本B.商业资本C.产业资本D.银行资本7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D)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7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