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种植业(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教案)
1
2
3
教学目的:
4
①使学生知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农业的五个部门和产品,5
理解耕作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部门。
6
②让学生记住小麦、水稻、棉花、油科作物、糖料作物的分布以及九大7
商品粮基地。
8
③使学生理解耕作制度的南、北方差异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粮食生9
产的重要性及提高粮食生产的途径。
④读农业分解图和中国农作物分布图,说出农业五个部门及主要产品,
10
11
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12
⑤初步学会分析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及粮食生产。
13
14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15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16
教学用具:“我国主要种植区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17
地”。
18
教学思路:本节是全章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9
20
期望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过多是祖国的一个沉重负担,用占世界7%的耕21
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一个奇迹,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积极投入生产活动22
和宣传活动中,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看到祖国农业的美好前景。
23
教学过程:
24
[新课导入]学习了地理第三册,大家了解到祖国是一个地形多样,气候复杂,25
河湖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一切自然条件都有利于祖国农业的发展,我国26
农业到底如何?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认识。
27
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种植业(板书)
[传授新知]让学生读“农业分解图”回答有关问题
28
29
①粮、木材、牛奶、蛋、鱼分别来自哪些农业部门?(种植业、林业、
30
牧业、副业、渔业)
②农业的五个部门指哪些?(即:农业内部“五业结构”农业、林业、
31
32
牧业、渔业、副业)
33
③农业生产的产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主要有哪些用途?(提供物质
34
资料、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35
(小结)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36
学生回答想一想①教师从当地简析粮食生产、消费的情况,让学生讨论问题
②(不作结论,待后用)
37
38
(教师)同学们,咱们的家人都是种地的或种过地,想一想,种地产粮要受39
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议论,教师提示归纳:受光、热、水、土、肥的影响)
A:从历史上大家都了解到印度河、恒河平原、两河平原、尼罗河三角洲、黄
40
41
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农业开发早,试从地形和气候上简42
要分析它们的分布规律。(地形为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主要分布43
于温带和热带的一些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上),让学生在书上划出。
44
二、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归纳板书)
45
l、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46
主要条件:
47
(l)充足的光、热、水源。
48
(2)平坦的地形、肥沃深厚的土壤。
49
2、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50
指导学生读“水田、旱地、山区种植业景观”素描图并思考回答,想一想,
51
先让学生对种植业有个直观认识,对“想一想”第三题略加解释。
52
B: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有哪些农耕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53
54
②从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分析我国农耕区的分布规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
55
地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③指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油
料作物、糖料作物及棉花的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北为小麦主产区;秦岭56
57
—淮河以南为水稻主产区;黄河下游及渤海沿岸为花生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及
58
成都平原为油菜主产区;松嫩平原、新疆北部及河套地区为甜菜主产区;南部
59
沿海、成都平原、台湾岛及海南岛为甘蔗主产区;华北平原、渤海沿岸、江淮
60
地区为棉花主产区)。
61
(归纳板书)3、我国主要种植业区的分布
4、我国主要农作物集中产区
62
63
(练习)地理填充图册第4册P1①②③④(指导练习)
64
指导学生读教材P4“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得到合理利用”
(板书)5、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
65
66
师生共同完成下面表格,并说明我国南、北方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67
(简析原因)
68
三、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板书)
69
利用“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值的变化”、“中国耕地总面积和
70
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两幅图进行分析解释,并进一步讨论,想一想
71
②并小结结论
72
1、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73
2、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