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小儿辩日》公开课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小儿辩日》的诗文。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解析、解读和创作等方法,提高文本理解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两小儿辩日》全文2.2 教学重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关键词和短语的解释和运用。
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描述。
2.3 教学难点: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对诗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两小儿辩日》的主题。
引导学生对诗文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大意和情节。
3.3 解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4 表演与创作: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扮演诗文中的角色。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故事,以此表达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
4.2 学生对关键词和短语的解释和运用能力。
4.3 学生对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描述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文文本:《两小儿辩日》全文。
5.2 图片或故事素材: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5.3 朗读和表演材料:用于学生朗读和表演活动。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诗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问题。
6.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大意。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提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古典诗词,以加深对《两小儿辩日》的理解和欣赏。
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依据。
-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等。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
- 引导学生体会探究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小儿的辩论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两小儿的观点,激发思维碰撞。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两小儿进行辩论,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解释《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观点的成语或名言:- 各执一词:形容双方各有各的说法,互不相让。
- 僵持不下:双方相持,不能解决。
-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 实践出真知:指只有通过实际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 初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两小儿辩日》以下是该文章的部分生字词读音与解析:- 字音字形:- biàn(辩)论- cāng cāng(沧沧)凉凉- shú(孰)为汝多知- 形近字组词:- 辩(辩论);盖(盖子);凉(凉爽);孰(孰是孰非)- 沧(沧海)下面是对这篇古文的解析与断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解释: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解释: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解释: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解释: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解释: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感觉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让学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通过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意见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强调故事中的辩证思考和智慧。
2.2 课文解析:解读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释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识别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内容。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辩证思考和智慧。
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对话。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生动表现角色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4.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绘画活动,将所学内容进行拓展。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故事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5.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的词汇运用和句子结构的正确性。
5.3 教学反馈与改进: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两小儿辩日》的全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确保文本质量,包括注音和注释的准确性。
6.2 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和教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难点:1、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感知大家风范,激发学习热情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是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圣人。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有一次竟被两个小孩的问题所难倒。
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这本书中,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说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
(二)以读为本,目的明确,层次清楚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大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
(出示课文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练读。
)3、读准字音停顿后,边读课文边看后面的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以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在中午离人近。
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4、请几位同学将课文读一下,学生评议。
5、教师把诗文范读一遍,学生评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辩斗、沧沧凉凉、探汤"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待问题要实事求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孔子和两小儿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带来了?(出示孔子的图片)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学识渊博。
可是,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大智者也会遇到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孔子遇到的一个难题。
(出示课题并齐读)2.“辩”字中间是个“言",表示说话,“辩”字和哪个字容易搞错?(“辨")它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不同。
“辨若猛兽”中的“辨"是“分开、辨别”,而“辩若悬河"中的“辩”是“争论、辩解"。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辩”和“辨"都是“讠”字旁,表示它们都与“言"有关。
3.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生齐读)4.孔子东游时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其中一个就是知识渊博的孔子。
那么,两个小孩究竟为什么事而争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打开书,翻到60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2.课文中的词语宝宝和难读的句子都藏在了课后题中,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2024年《两小儿辩日》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奖精彩课件
2024年《两小儿辩日》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奖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课本第七单元《两小儿辩日》,具体内容为第一至三自然段。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主旨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默写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会用事实、道理进行辩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品质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贤的智慧,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会用事实、道理进行辩论。
教学重点:朗读、默写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合作交流,教师讲解。
4. 句子解析:教师选取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一方扮演“两小儿”,一方扮演“孔子”,辩论日出日落的现象。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两小儿辩日》2. 重点词语:日出、日落、辩论、孔子、两小儿3. 辩论过程:两小儿观点、孔子观点、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默写第一至三自然段。
(2)用事实和道理,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日出日落现象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示例: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辩论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024年《两小儿辩日》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2024年《两小儿辩日》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语学习,句子分析,辩论技巧以及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辩论技巧的运用和课文的深层理解。
2. 教学重点:词语、句子学习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汇卡片、辩论题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讲解词语用法,进行课堂练习。
4.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辩论技巧:讲解辩论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练习。
6.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辩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7. 例题讲解:针对辩论题目,进行实例讲解。
8.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进行辩论练习,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两小儿辩日2. 重点词语:日、辩、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辩论题目,写一篇辩论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辩论技巧的掌握程度等。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组织辩论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辩论技巧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本节课中,辩论技巧的运用和课文的深层理解是难点,词语、句子学习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重点。
对于辩论技巧的运用,应详细讲解辩论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策略,如如何倾听对方观点、如何进行反驳、如何举例论证等。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2两小儿为何会有不同旳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旳角度不同,原则不同, 成果也就会不一致。
3孔他子能实答事不求出是来,,不他怕旳露态丑度,是我怎们样旳?可取吗?
应该向他学习。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返回
1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虽然是博 学多闻旳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与……有什么不同呢? 被感动 修完,完毕
返回
内容了解 1请你说一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用自己旳 话复述一次。 2羊子把捡到旳金子交给妻子,妻子为何 还批评他? 3 羊子思家而回乡,妻子为何又批评他?子妻旳做法对吗?为何?你觉得她是 怎样一种人?
6你觉得羊子是怎样一种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之)
曾经
丢失 块 回家 把(它)
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
交给
据说有志气旳人
方正
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欺侮性旳施舍 何况 牟取私利 来 玷污品行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很
丢弃 到
寻找 求学
下一张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索, 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觉得 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返回
范晔, 南北朝史学家, 《后汉书》纪、传旳作者
1字词
2了解
3板书
4启示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两 小 儿 辩日
选自《列子 汤问》
1字音 2字义 3构造 4了解 5启示 6乐羊子妻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课件
14 文言文二则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 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时车上的圆形篷 盖,像雨伞一样。
圆为盘
方为盂
14 文言文二则
一 儿 日 :“ 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wèi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
(课后第一题)
14 文言文二则
看了课题,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14 文言文二则
互动课堂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后第三题)
14 文言文二则
到东边游历。 辩论,争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 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 中午时离人近。
14 文言文二则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 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 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 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 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14 文言文二则
自读《两小儿辩日》,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wèi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wèi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两小儿辩日》省优质课课件一等奖
原来如此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 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 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 也就会不一致。
学习小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相关启发:
提示:孔子是个博学的人,最终他也不能“决”,这说 明了什么?两小儿身上体现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孔子呢?
1、要有学无止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人们懂得的东西总 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2、正确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3、肯定少年儿童的好学多思。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 要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认识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 结论就不一致;
课文释义
两小儿辩日
游:游历、游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争辩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东:到东方
其:代词,他们争辩的事情
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日中:中午 而:表并列关系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及:到、至 则:就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是 而:表并列关系 乎:疑问语气词,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其:它,指太阳 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去。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决:判定 孰:谁 为:同”谓”,说 多知乎?” 汝:你。 知:同“智”,智慧
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两小儿为何争辩,争辩的焦点是什 么? 开端、经过及结果如何? 分析两小儿为何争辩如此激烈,针 锋相对,难分胜负?(方法) 争辩如此激烈,最后却仍是各执一 词, 究竟谁是谁非?你是如何决断的?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两小儿辩日PPT公开课课件1
•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 传统经 济模式 到新动 能模式 的转型 升级, 中国经 济才有 无可限 量的未 来这一 观点。
•
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 外,创 作主体 至关重 要。政 治清明 、经济 繁荣、 文化昌 盛,为 文艺家 勇攀文 艺高峰 创设良 好客观 条件, 但伟大 杰出作 品的产 生依然 有赖于 文艺家 自身努 力,换 句话说 ,创作 主体高 度决定 文艺高 度。
•
11.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 亮。它 来自幽 暗的捞 纸房某 个角落 ,水从 一只装 满纸浆 的槽缸 里溢出 来,匍 匐进地 面。几 近难以 察觉的 流水声 ,被无 边的寂 静扩大 了。水 声泠泠 ,像由 远及近 的银铃 声从云 霄洒落 大地。
•
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 的种种 变化, 就是因 为这些 变化是 在相当 长的时 间里达 思 议,是 因为和 空间相 比,时 间既无 法把握 ,又无 法挽留 。
•
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 飘逸、 富有想 象力, 字里行 间流露 出浓浓 的文学 韵味, 让人回 味无穷 。
孔子、两个小孩。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请大家对照注 释,自学课文,并 找出不理解的字。
2.理解句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小儿:小孩。 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 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 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两小儿辩日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更多教学资源下载: /
蔡 琰 ( 作 者 有待考 证)的 《胡笳 十八拍 》 郭 璞 的 《 游 仙诗》 鲍 照 的 《 拟 行路难 》 庾 信 的 《 拟 咏怀》 都 特 别 喜 欢 。不过 都是组 诗,太 长了, 就不贴 了orz。
最 后 还 想 推 一下萧 绎的《 幽逼诗 》四首 :
及
探汤
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
者凉乎?”
把手伸到热水 里去。意思是
天气很热。
笑曰:“孰孰为为汝汝多知
乎?”
谁
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 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南 史 曰 : 元帝避 建邺则 都江陵 ,外迫 强敌, 内失人 和。魏 师至, 方征兵 四方, 未至而 城见克 。在幽 逼求酒 ,饮之 ,制诗 四绝。 后为梁 王詧所 害。】 南 风 且 绝 唱 ,西陵 最可悲 。今日 还蒿里 ,终非 封禅时 。 人 世 逢 百 六 ,天道 异贞恒 。何言 异蝼蚁 ,一旦 损鲲鹏 。 松 风 侵 晓 哀 ,霜雰 当夜来 。寂寥 千载后 ,谁畏 轩辕台 。 夜 长 无 岁 月 ,安知 秋与春 。原陵 五树杏 ,空得 动耕人 。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迫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后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等。
(3)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如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注意句子结构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翻译、注释等方法,解读文言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学会通过注释、词汇等方法,解读文言文。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小儿辩日》的作者、背景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子含义。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等。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两小儿辩日》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如《庐山谣》、《观书有感》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多样性。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二则PPT公开课课件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 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 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 战国时代。
《列子》一书包含了许多寓言,都带 有足以警世的教训,也具有一定的文 学价值。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属于道 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 讥讽。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 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 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biàn
辩
笔顺 组词 争辩 辩论赛
注意中间是“言 字旁”哦!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造句 我们赢了周日的那场辩论赛。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识字方法
比较识字: 辩——辨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 一致。(视觉、感觉)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判断
说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
乎?” 谁
车盖
[名师微课堂专题]《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 二则PPT 公开课 课件-P PT课堂 说课稿
2024年两小儿辩日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024年两小儿辩日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与生活》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辩日运动与地球自转”,详细内容包括: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辩日现象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了解辩日现象的成因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辩日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辩日现象的成因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辩日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乒乓球、图钉、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纸板、剪刀、胶带、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手电筒、乒乓球等教具,现场演示辩日现象的成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阐述辩日现象的物理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提高认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2. 辩日现象的成因及与地球自转的关系3. 例题解析4. 生活中的辩日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
(2)解释辩日现象的成因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辩日现象。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2)辩日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地球、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使观察者看到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3)如:日出时太阳升起速度较快,正午时太阳在天空中移动速度较慢,日落时太阳下降速度较快。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诵读《论语》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简介孔子,导入新课:师:课前咱们诵读的这些句子都是孔子的名言,简介孔子: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人景仰,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就是这样一个世人景仰,万世师表的孔子遇到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指导“辩"字,齐读课题二、复习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借助注释学习、联系上下文、课前查阅资料、借助当时的时代背景,请教老师和同学】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展开学习。
“字正腔圆节奏准”三、初读课文,掌握断句1、自由读课文师:阅读是打开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根据理解用“"画出节奏,遇到难读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指2名读课文,评价学生,指导学生将自己读的停顿与老师在原文中划出停顿进行比较。
评价:课前预习做得好,字音读得准,节奏恰当。
重点指导注意字音【出示】在文章中有几个字音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为”“知"3、重点练读“辩日”。
师:同学们,我们回到文章,全文共有119个字,而“日"字共出现8次,大家把“日”所在的句子找出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以及孔子做事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小故事,我们来看这句话。
2.展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读)师:同学们这句话是谁说的啊生:孔子。
师:对,正是孔子。
那孔子是谁呢3.找位学生读一下孔子的人物介绍。
生:......师:很好,请坐。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故事正好与孔子有关。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老师书写板书。
生:《两小儿辩日》。
师:同学们注意“辩"字中间是什么生:言字旁。
师: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说一说“辩”是什么意思?生:“辩"是辩论,争论;师:那“日”呢?生;“日"是太阳。
师:题目说的是什么生:题目是说,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
师:很好,请坐。
他们到底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呢?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为方面大家学习,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学习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生:......(二)初读课文师:好,我们就按照先自学,再合作,最后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学习。
开始。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看有很多同学都拿出笔圈画了,很好。
(三)整体感知1.师:大部分都读完了。
有没有哪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生:......师:我们一会来一起解决。
师:请各个小组讨论交流,一会找小组汇报解决一下问题。
小组汇报:一人念课文一人解决问题一人通全文意思2.找小组上讲台汇报。
2.汇报完毕。
4.师:同学们注意一下“日始出时”什么意思?生: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师: 它是表示什么的词语?生:表示时间。
师:那下面这句话有一个词虽然与“日始出时”用词不同但意思相同,哪位同学说一下生:日初出。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7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7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学习本文的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
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
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1两小儿辩日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远—小) (近—热)
2、两小儿为何会有不一样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角度不一样,标准不一样,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第6页
3、你以为“两小儿笑曰”, “笑”有什
么含义?
(1)嘲讽笑,大圣人也有不知道。 (2)骄傲笑,我们难倒了最有学问人。 (3)痛苦笑,孔子都不知道,那谁还能知道答案
第1页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叶公好龙》《守株待兔》
这些都是古人写文章,古人写文章,我 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是中国一 个书面语言,主要包含以先秦时期口语为基 础而形成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语句 简练,语句意思非常丰富;有些词语意思和 今天意思发生了改变。
第4页
孔子不能决也。
裁决,判断。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谁 通“谓”说 你 通“智”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事情多呢?”
第5页
研读课文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一样结论,其依
据是什么?
初出 1如车盖 2沧沧凉凉
(近—大) (远—凉) 视觉判断 感觉推论
汝--- 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 通“智”,智 慧
东— 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三.古今异义
古: 热水,开水 汤
今:用菜放到水里煮汁水
第15页
背诵(减字法)
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许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 ,见两小儿( )。问其( )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 ,而日中时( )也。” 一儿以( ) ,而日中时( ) 。 一儿曰:“日初出( ) ,及日中则( ) ,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辩"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说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了解孔子1.出示,指名读。
问:你们知道这些名言是谁说的吗?你对孔子了解多少?(指名回答交流)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和孔子有关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3.师板书课题,辩字用红色,学生跟着书空。
大家一起来写一写“辩"字,它是左中右结构,左边的“辛”为了给右边的让地方,最后一笔的竖变成了撇。
这个字的中间是言字旁,大家猜一猜它和什么有关呢?你还能说出哪些和这个字相近的字呢?他们又和什么有关呢?(指名回答,预设板书:辨)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字的字形分析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辩”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重点指导:孰为汝多知乎?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了,现在我们把他们放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吧。
请大家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读,生评价。
3.师: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对停顿,读出节奏。
出示带停顿的课文,学生根据要求再次自由读文。
指名读,生评价。
(设计意图: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熟,再求理解、翻译。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拔。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
编辑课件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 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编为辑课汝件 ∕多知乎?”
编辑课件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
•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 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 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编辑课件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 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
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编辑课件
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dòu yú cāng
辩斗 盘盂 沧沧 凉凉
tāng shú rǔ zhì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编辑课件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 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 便问是什么原因。
编辑课件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 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 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 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 吗?”
编辑课件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 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 盘,方者为盂。 为:是。
编辑课件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
•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 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 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编辑课件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 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 于世。
编辑课件
孔子
• 不学礼,无以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 ……
编辑课件
我们学习过《伯牙绝弦》, 学习古文有些什么方法?
• 读: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 解:参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意
思; • 背:背诵全文; • 默:正确默写。
编辑课件
背景介绍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
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 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 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 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就 到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而近者大乎?”
这
是
编辑课件
形容清凉的感 觉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把手伸到热水 里去。意思是 天气很热。
编辑课件
判断
孔子不能决也。 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汝多知
乎?”
谁
你
编辑课件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编辑课件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 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 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编辑课件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 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 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 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 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 吗?”
编辑课件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 曰:“孰为汝多知乎?”
通“智”,智慧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编辑课件
• 孔子不能决也。 •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
渊博呢?”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已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 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 便问是什么原因。
编辑课件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 人远一些。” •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候 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编辑课件
两小儿 辩日
初出 1如车盖 (大—近)
2沧沧凉凉 (凉—远)
日中 如盘盂 (小—远)
如探汤 (热—近)
பைடு நூலகம்
孔子 不能决
编辑课件
争论、辩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原因、缘 故
编辑课件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太阳刚出
正午
来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 人远一些。” •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候 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编辑课件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