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2018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018//31
• 请大家谈谈,读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时,对人生 有何感慨。 A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逝去。 B再繁荣的朝代也会灭亡。 C再多 的荣华富贵也会流走。 D再奢侈的享受也会化为乌有。
2018/7/31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倍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请赏析 这两句的妙处。 A“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四个意象,再加上 “远”“寒”两个修饰语,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 之苦。 B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 达出相思之苦。 C情景交融 D辅助材料:
初步感知,理解词义
• 荷花凋谢,荷叶残破,西风在河塘上吹起让人发愁的水波。时光流逝,在 等待中一天天憔悴,让人不忍目睹。梦里见到了边塞服役的丈夫,闺中醒来 看到的是潺潺细雨,越觉遥远的路途。小楼上吹完最后一曲,玉笙传出深深 寒意把心浸透,多少眼泪,多少哀怨,倚着栏杆,不知向谁倾诉。
2018/7/31
2018/7/31
• 分析上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⑴王国维对此二句极为称赞,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美人迟暮”出自何处?什么意思? 出自 中的“惟草木之零落 兮, ”,“美人”“迟暮”原指楚王衰老,这儿指 。“菡萏 香销翠叶残”也是同样的意思。
2018/7/31
2018/7/31
• “倚阑干(即栏杆)”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 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 辅 助材料:温庭筠写过一首小词说“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倚栏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 所以“倚栏”是一种期待,温庭筠说梳洗罢,我 要把我自己打扮得这么美,等着我所爱的人回来。 从早晨一直看到日落,斜晖脉脉、流水悠悠,这 个人没有回来,所以她说是倚栏杆,是第二天的 盼望。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空。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 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 也无济于事。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 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 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
欧 阳 修
16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 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 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 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 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 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 的强吸引力。
17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原文
鉴赏: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
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 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
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
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伤心 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⑥是谁给你们渴望高远的蓝天的心放了一个假?或 许是你们的父亲,或许是你们的母亲。我想应该是 你们的母亲,因为她们的少女闺阁梦在你们身上圆 了。 ⑦那天的清荷一定有着特别的风韵,那天的亭阁一 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鸥鹭一定有着独特的风 采。因为,有了你们作为风景的主人。 ⑧太阳是最好的见证人,听到了你们吟诗,看到了 你们作画,还有你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 时,你们贴着耳朵绯红着脸,交换自己情感最隐秘 处的少女心事,这一切的一切,那天的太阳都见证 了。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靜態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 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詩歌後面 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觸景興懷, 就近設喻。詩人面對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滿懷壯 志,卻無人知賞,不禁悲從中來。“端居恥聖 明”,意謂在這個偉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卻 是閒居無聊。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志,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我來回踱著步子呵,在狀元成才路 這高高城樓上啊。
一日不狀元成才路 見,如三月兮!
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子:男子的美稱。 衿:衣領。 悠悠:深思的樣子。 寧(nìnɡ):豈,難道。 嗣(sì)音:繼續通音信。嗣:繼續。 挑(tāo)兮達(tà)兮:即挑達,往來相 見的樣子。 城闕:城門兩邊的高臺。
主旨歸納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 戀人,表現了這位熱戀中的女子焦急不安、 情深意切的真摯感情。
重點賞析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 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眼前。這種藝術效 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 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 “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心理 活動,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信、又不見影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式微:天黑了。式:語氣助詞。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體。
主旨歸納
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以詠歎的方 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堪稱“饑者 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經典之作。
重點賞析

新人教版八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新人教版八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三峡》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共42张ppt)PPT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共42张ppt)PPT课件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语解释
浣溪沙: 词牌名。 新词: 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西下: 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认识。 香径: 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徘徊: 来回走。
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 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 隐约。 笙歌: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 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 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总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 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 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 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 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欧子
阳 修
欧阳修(1007-1072):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
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 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 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 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 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 时回。
部编本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
晏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019/9/16
5
14.请任选角度赏析这首词中的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
示例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
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通过对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__示例二:这两句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美好事物都会消逝 ,但消逝的同时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景?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主旨,直抒赞美之情。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
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019/9/16
7
17.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动 静 结 合 的手法 或 以 动 衬静 。 一 、 二 句风平 浪 静 , 把水面 比 作 明净 平滑 的 琉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2
二、理解型默写。 6.晏殊在《浣溪沙》中写把酒听歌、侧重怀旧的诗句是: __一__曲__新__词__酒__一__杯____,____去__年__天__气__旧__亭__台___。 7.晏殊在《浣溪沙》中用“_____无__可__奈__何__花__落__去_,__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来表达了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PT精品课件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 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 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 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 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 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 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 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 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 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 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 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 出名的原因。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 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西风把自己 的泪吹到扬州。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 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 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 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 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
【晏殊】(991年—1055年),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 名文学家、政治家。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 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 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 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 抑郁的心情。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 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 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

八上课外诵读2clh

八上课外诵读2clh

诗词主旨
相见欢
表现了作者表达亡国之痛,渴望早日恢 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 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含 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 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 静 。更表现出词人追求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 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诗词主旨
采桑子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 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 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 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 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 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课外诵读
《采桑子阳修(1007-10
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主
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
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
笙歌处处随。
lián yī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
沙禽掠岸飞。
品读诗词
采桑子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 谧、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品读诗词
采桑子
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
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 袭南唐余风。
六“一”:一万卷书、 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 一局棋、一壶酒,再加 上他本人一老翁。
品读诗词
采桑子
采桑子
欧阳修
zhào
wēi yí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词语解释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刮风。海边的人民生活艰难啊,他们寄身在荒野之 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啊,狐狸、兔子在我屋里自在地 行走。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何理解“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两句?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 在。边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 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 们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
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
怀有远大抱负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
旧。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取决于天。只要调养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就能长寿,永葆青春之心。我感到庆幸
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诵读
怎样理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这几句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曹操(155—220),三国时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代表 作有《短歌行》《蒿里行》《观沧 海》《龟虽寿》等。
整体感知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借“花落去”“燕归来”两 种景物,抒发了作者伤春怀旧、时光流逝的慨叹、惋 惜之情。蕴含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新 事物的重现”的哲理。
诗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词意+效果: “独”字是独自的意思,表达出诗人内心落寞、 孤独、孤寂、伤感的情感。 ②词意+效果: “徘徊”是来回走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生动 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美好时光 的留恋. ③句意+效果: 这句话的意思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用了对比的写法,将“新词”中“新”与“旧 亭台”中“旧”进行对比,表现了词人对时光 流逝的慨叹和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夕阳西下几时回?
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借“夕阳西下”抒发词人出对 美好景物和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地走来走去,表现了作者的伤感、孤独和寂寞。
中心:
这首词采用以景传情,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用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 的诗人, 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的伤春怀旧之情, 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采 桑 欧子
阳 修
8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
下阙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 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 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 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 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 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 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 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跟踪检测
二、读《梁甫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 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跟踪检测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诗词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 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 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 ?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走近作品
作者介绍
走近作品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曹植集校注》。《梁甫行》,一作《泰山梁甫行》。梁甫,泰 山下的一座小山。诗人与曹丕同为曹操之子,因才华横溢,早年曾颇受 曹操宠爱。曹丕称帝之后,对诗人严加防范。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 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内容展示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异气:气候不同。 剧:艰难。 草野: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行止:行动的踪迹。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翔:自在地行走。
内容展示
诗词翻译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 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 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 无顾忌。
第2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边的 亭子。
黄昏 时候。 大醉。
尽了兴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乘船而回。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这里泛指水鸟。
滩鸥鹭。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 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进了藕 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理解默写: 1.“ 轻舟短棹西湖好 ”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描写了长满芳草的长堤、 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一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 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 (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 非的惆怅情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 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理解默写: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 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 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 中嗟叹: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 3.“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写出了词人先 是焦急,紧接着是惊愕,最后是惊喜的心情。
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 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 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 神,感人至深。
如梦令
李清照
如梦令
李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 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 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
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
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 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 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 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 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课外古诗词诵读
R ·八年级上册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相见欢》朱敦儒 总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 溪 沙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 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 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 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 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 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 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 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本词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上片思昔,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 却蕴含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下片伤今,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 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 。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
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 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 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 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 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 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 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
理解默写: 1.“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暗 示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 中原乱 , 簪缨散 , 几时收 ”直抒胸臆,表达 了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3.“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蓄 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 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 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 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 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 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小舟误闯荷花丛中,待到奋力划出,一群水鸟振翅 纷飞,词人瞬间的惊愕很快变成喜悦。
这种喜悦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 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 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青春年少时 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沉醉不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 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 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 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 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理解默写:
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 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 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将自然现象 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 流逝的感伤。同时又蕴含着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 会消逝,这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但在它消逝的同 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相见欢
朱敦儒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qìnɡ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 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 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
唐玄宗时教坊曲
浣溪沙 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得已,没 有办法。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 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 却似曾相识,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令人感 伤。而我只能在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请人代自己做。
收复国土。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
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 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 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 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
写登楼所见: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
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 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 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 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 点,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舟动景换,渐次写出堤 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 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 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 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运用了拟人的方法。 悲风,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风悲、景悲、人悲,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 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