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
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设计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艺术设计主要以器物为主,
器物的形式和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社会地位的表现。
而到了汉代,盛行的是通行
人书、书法、印章、绘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
理解和巧妙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艺术设计也渐渐开始融入宗教、国家政治、文学、建筑等领域。
在唐朝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而宋代时期,景泰蓝、瓷器、紫砂壶等器物的
制作技艺成为世界级的宝藏,吸引着海内外的观众。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艺术设计更是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优美的书法、舞蹈、戏曲、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形式一一呈现。
同时,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白蜡画、剪纸、雕花、扎染等民间艺术形式开始流行起来,给中国艺术设计注入
了新的活力。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艺术设计也迎来了大发展。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
的艺术设计开始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艺术文化,如油画、雕塑、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形式。
同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的中国也为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
更多机会与资源。
所以说,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个历经千年,并且不断演化和创新的历史。
中国艺术设
计是以自我认同、自我反省、自我创新为基础的,并且能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现代文化注入
新的活力与时代感。
总之,中国艺术设计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
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中国艺术设计史 全套课件
唐三彩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 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 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 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 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 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 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 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
自原始社会以来至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产品和设计,即过去 所谓的工艺美术类产品,如陶瓷、染织、青铜器、玉器、家 具等等。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工业革命以来所设计的产品或设计品类,包括书籍、包装、 广告等的平面设计、室内外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工业产品 设计、服装染织品设计等。
.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陶器艺术设计 瓷器艺术设计 青铜器设计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
.
黑陶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 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 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 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 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是继彩陶之后, 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
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据放射性碳素 断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实用版】目录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2.文明曙光的艺术设计3.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4.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三、赵农笔记的价值与意义正文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涵盖了从石器时期到现代的艺术设计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家具、器物、服装、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石器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设计活动主要体现在石器的制作过程中。
在石器时期,人类通过观察自然、认识材料,利用石头等自然材料制作出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
赵农在笔记中对石器时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石器时期的设计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把握,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2.文明曙光的艺术设计文明曙光时期,人类开始有了城邦国家,艺术设计逐渐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联系在一起。
赵农在笔记中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建筑、器物等设计,探讨了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不同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3.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封建时期,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皇权和封建礼制的影响。
在赵农的笔记中,她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建筑、家具、器物等设计,指出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体现了皇权和封建礼制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4.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艺术设计的传入,中国艺术设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赵农在笔记中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现代艺术设计是传统艺术设计与西方艺术设计的结合,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赵农笔记的价值与意义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从石器时期到现代,全面梳理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说是中国悠久文明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些都为中国的艺术设计传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石器、陶器等工艺品来装饰生活,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源于这个时期。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这些青铜器既是实用工具,也是极富装饰性的艺术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此时期,典型的艺术设计符号如龙、凤、鸟兽纹等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代表符号。
随后,汉代、唐代等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的唐三彩,这种彩绘陶器釉色鲜艳,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经历了起伏。
唐宋两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开始备受推崇,而著名的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开始逐渐发展,元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纹饰优美,色彩鲜艳,带有浓重的中国风格。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更是成为中国瓷器艺术的代表,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文人画家如唐伯虎、文征明等都是当时的艺术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
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都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领军人物,他们开创了新的艺术设计风格,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著名的景泰蓝、金漆工艺、刺绣等传统工艺更是在这一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亮点。
而到了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更是蓬勃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一、儒家思想之造物观1、儒家既不认为自然界的价值取决于人,也不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界,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各自具有价值自足性,两者都是“自在”的自然。
2、“自然”与“人”没有二元对立,更没有造物与造物主的二元对立,所谓“天”,即是自然。
3、在儒家观念中,其所说的自然,不论是人的自然还是自然界,其价值都在于“自在”。
人的使命决不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而是通过“赞天地之化身”,完成自然,完善自然。
二、藏礼于器1、青铜礼器是先秦统治者用以表示身份等级、立国传家的重器,受到极大的重视,世代相传。
2、表明不同等级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大小等有严格规定,甚至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反映出等级的差异。
三、铸鼎象物在鼎身上刻绘出各类鬼神物怪的形象,巫师们凭此知道民众遵守禁忌,进行祭祀。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老子》《老子》一书中有关审美和设计的论述虽不多,但却蕴涵有诸多设计美学思想。
1、“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认为追求纯自然状态才是人类理想的状态,提倡一种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自己的目的,进而达到一切目的。
目的与规律的这种不可分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正式一切审美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
2、“和谐共生”的设计思想更是老子所谓“大巧若拙”说法的体现。
真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处处顺应自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之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实现。
3、“以和为美”不但包含了美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朴素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同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紧密的联系起来。
4、“虚无观”设计的空间概念。
提出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丰富了古代的设计思想,无有无的好处,有有有的好处。
五、《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著作,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工艺原则,是其工艺美学思想精髓,特别是“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久经不衰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核心。
中国艺术设计史-远古时代
什么是艺术设计? 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所体现 的造物活动。
学习目的: 掌握中外各国各时期主要设计风格及代表 作品,在设计知识结构完善和设计思维上得 到开拓。
学习意义 力求寻找符合艺术设计自身发展规律的史 料进行建构,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线索, 进而阐明在中外艺术设计史上每个时代设计 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有密切的 联系。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 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 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鬶,古代陶制炊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代表器形之一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 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 省良渚。
磁山文化陶器
人类最早的面粉
2、裴李岗文化 是新石器时期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的一个中 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 掘并认定而得名。根据考古学家对于在1977 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鉴证,当地文化平均开 始于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远至公元前8 千年。
裴李岗文化石磨盘
七孔石刀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设计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典型代表: 1、云南元谋石器 2、北京人石器 3、丁村文化 4、峙峪文化 5、山顶洞文化等
1、元谋人 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 县上那蚌村。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 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2、北京人石器 北京人距今约60-23万年前,北京人石器 的主要原料是石英脉,普遍使用锤击法、砸 击法打片。
北京人
看PPT
3、丁村文化 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人类文化。 1953年发现于山西襄汾丁村。丁村石器多以 角页岩为原料,占总数的95%左右,少量为 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石英岩、闪 长岩制成。丁村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 石器数量较少,其数量略少于总量的1/3。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摘要: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1.设计的萌芽时期2.手工业时期3.早期工业时期4.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5.后工业时期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2.文明的曙光3.传说与文化4.设计与社会发展正文: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全面历史,它以世界技术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线,将艺术设计史分为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后工业时期六个时期,展现了人类设计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国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设计的萌芽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
石器时期是指原始社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萌生和发展初级阶段,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通过对自然材料的逐渐认识和把握,设计和制造出可供人们使用的工具,这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在手工业时期,设计与制造分离,出现了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工匠。
这个时期的设计多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的同时开始追求审美。
在早期工业时期,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设计逐渐与生产相结合,设计成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同时受到西方工业设计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设计作品。
在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设计变得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设计的流程也变得更加规范和严谨。
这个时期的设计作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审美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在后工业时期,设计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设计作品更加注重表达设计师的个性和创意,同时也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对各个时期的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艺术设计史(1)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大门方位一般南向, 位于住宅东南。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 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到, 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住宅严格区 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无论多少进, 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 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界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突出醒目之处。 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发展。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 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 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 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 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 “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 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 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展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 匠的惊人智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 这座桥是我国隋朝时期一位普通的工匠李春设计监造的。 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 河上。它气势宏伟, 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一轮明月,又像挂 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李春在设计和建 造大桥的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创新,突破旧的 传统,使大桥具有独特的风格。他采取单孔长跨石拱的形 式,在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多。采用这样 的大跨度,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第一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夏燕靖重点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夏燕靖重点笔记(原创版)目录1.引言: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3.中国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4.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和贡献5.结论: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展望正文【引言】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夏燕靖的《中国艺术设计史》重点笔记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精髓。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陶器、玉器和铜器等生活用品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艺术设计在商周时期、汉代、唐代、宋代、明代和清代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表现和发展。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达到了一个高峰,对世界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中国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它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强调“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其次,它融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综合之美”。
再次,它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最后,它注重传承与创新,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与时俱进地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
【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和贡献】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它们的艺术设计风格受到了中国艺术设计的深刻影响。
同时,中国艺术设计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如佛教艺术、波斯艺术等,丰富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内涵。
此外,中国艺术设计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国艺术设计的独特魅力。
【结论】总之,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历史,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摘要:
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
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
三、赵农笔记的价值和意义
四、如何获取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
正文:
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研究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设计发展。
在这个领域中,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根据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时期的艺术设计特点和代表作品。
它从石器时期的设计起源讲起,涵盖了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以及当代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
这份笔记不仅对于学习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学生非常有帮助,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也是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然而,如何获取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呢?据了解,赵农的笔记并未公开出版,因此,想要获取这份笔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在学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查找。
一些大学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可能会收藏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可以尝试在这些地方查找。
2.在网络平台上搜索。
有些网友可能会将赵农的笔记分享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源。
3.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如果有老师或同学曾经接触过赵农的笔记,可以向他们请教或借阅。
总之,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对于学习中国艺术设计史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工程类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 史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艺 术 设 计 的 历 史 背 景
03 中 国 现 代 艺 术 设 计 的 发 展
04
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 势
05
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上的影 响与地位
06
中国艺术设计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与价值
独特性:中国艺术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元素,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为 全球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交流与合作: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 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国际发展前景
全球影响力:中国艺术设计正逐渐成为国际时尚和设计的引领 者,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意备受全球关注。
设计师的使命:中国艺术设计师应该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不 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 福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创新。
跨界合作与多元化发展:中国艺术设计应该积极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拓展艺术设计的边界和应用领域,同时也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发展,满足不同 人群的需求和审美,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添加标题
中国艺术设计的 国际交流:中国 艺术设计通过各 种国际交流活动, 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艺术家和设 计师进行深入的 交流和合作,共 同推动世界艺术
设计的发展。
添加标题
中国艺术设计与国际艺术设计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艺术设计的国际 影响力逐渐增强,成 为世界艺术设计界的 重要力量。
中国艺术设计在国 际交流中不断汲取 各国优秀文化元素, 促进自身创新与发 展。
多元化和包容性趋势:当代艺术设计呈现多元化和包容性趋势,不同文化、 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相互交融。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
吐火罗人,远古就生活在中亚地区,并有古吐火罗国。吐 火罗原本是民族名,中世纪转为地名。指乌浒水(今阿姆河) 上游,以今昆都士为中心的阿富汗北部地区。相传,吐火罗 人早在先秦时期就迁徙到中原西部的河西走廊地区生活,在 文献中将其生活的区域称为敦薨或敦煌,这亦可视为吐火罗 人在这一带活动产生影响的遗存。《山海经·北山经》有关 于敦薨记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据考证, 所及昆仑当为今之祁连山与敦煌区域。这一带曾发现有大量 新石器时代末期、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可能与同期吐火 罗人从在河西走廊生活有关。公元前2世纪中叶,吐火罗灭 掉以巴里黑(今阿富汗境内)为都城的大夏,于这一区域建 国,是为贵霜王朝。公元629年(或630)玄奘行经该地, 记吐火罗故国领域:东起帕米尔,西接波斯,北靠铁门(今 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南至大雪山(今阿富汗 兴都库什山),相当于今阿富汗北部地区。此地在历史上一 直是中原与伊朗,以及印度等地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处。
一、 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1. 有巢氏和燧人氏的造物发明 2. 黄帝开创饮食文明 3. 嫘祖开创养蚕织丝历史 4. 黄帝、尧、舜时期形成服饰制度 5. 轩辕氏制造货币、舟船 6. 庄子所言的“造物主” 7. 儒家思想中的造物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1. 元谋人 学会用火,制造骨器和使用简单工具, 捡取石器加工为捕猎工具,原始造物萌芽出现。
杂的青铜器形的塑造而出现的。 (3)失蜡法:又成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
的精密铸造方法。青铜器玲珑剔透,精细的花纹 铸造具有镂空的艺术效果。
☆失蜡法的西域传入与本土既有技术的争辩
目前,学界对于失蜡法究竟是西域传入还是植根于本土,存在着两种相 对的看法。认为失蜡法是源于西域的理由是:其一,从失蜡法出现的时 间推算,失蜡法最早使用是古埃及。文物发掘证明,早在公元前3 000 年左右古埃及已出现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金属饰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直 至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其二,从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多角度 考察表明,我国在商前期就与西域存在着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 流,并且出现有一条“青铜之路”。所谓“青铜之路”,是与“丝绸之 路”形成的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 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兴盛于汉 唐宋元时期,文献史料记载不绝,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 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 而后,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论证的依据是,在上古时期青铜技术 属于“高技术”,其出现或者说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是与羊、羊毛、 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西域和东亚纳 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域,乃 至欧洲的联系。只有将“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深 入地理解和解释欧亚大陆文化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的历程。其三,从人 类学和社会学考察看,吐火罗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包括 后来史书中常见的哈萨克族祖先古塞人,他们很早就活跃于中原,且不 局限于西域。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汉唐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历经千年,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元素和文化内涵。
从传统的绘画、书法到现代的平面设计、工艺品制作,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可以说是博大精深。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以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为主。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在盘龙、神兽、花鸟、山水等题材中,透露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
这些图案在器物、陶瓷、织物、建筑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了古代艺术设计的特色。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自唐宋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全面的开放。
绘画和书法的技艺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鼎盛时期。
此时期的陶瓷工艺和绘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器和绘画作品。
而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赞赏,还对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步与世界接轨。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技术也开始渗透到中国,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变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期,中国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作品。
在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和工艺品制作等领域,中国的艺术设计成就斐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使中国的艺术设计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的五行学说、易经哲学、儒家思想等都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既承袭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中国艺术设计史夏燕靖重点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夏燕靖重点笔记
以下是中国艺术设计史夏燕靖重点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门涵盖了古代至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理念、风格、技术及其影响的历史学科。
通过学习中国艺术设计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发展、主要特点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一、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制作陶器,并绘制简单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能是为了装饰或表达某种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简单的图案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和技术。
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设计精美,其上的纹饰和图案充满了神秘感和威严感。
秦汉时期的建筑和雕塑则展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俗和信仰。
唐宋时期的陶瓷和绘画则代表了该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明清时期的家具和建筑则代表了该时期技艺的精湛和设计的成熟。
三、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
中国艺术设计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整体和谐:中国艺术设计注重整体和谐,追求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建筑中
的每个元素都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注重意境表现:中国艺术设计不仅关注形式的美丽,更注重表现内在的意义和意境。
例如,中国的绘画和雕塑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强调人文精神:中国艺术设计强调人文精神,注重表达人类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这种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建筑、绘画、雕塑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
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足以体现出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艺术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艺术设计历史进行浅谈,介绍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和特色。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中国艺术设计逐渐形成和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艺术设计汲取了各种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审美情趣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中国,玉器、铜器、陶瓷等工艺品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青铜器作为古代中国的代表性艺术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展现出古代中国工艺水平之高超。
中国的陶瓷艺术更是举世闻名,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质,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风格。
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对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注重“礼乐”的理念,追求和谐、和睦的审美情感;而道家则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清新的艺术表现。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品的审美取向上,更融入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中。
在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上,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蓬勃的艺术繁荣期。
唐代以其开放包容的风貌,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表现;宋代则以其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明代则在继承前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和巍峨雄壮的宗教建筑。
这些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安定,更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下,开始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绘画、书法、工艺品等传统艺术形式与西方的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发展,探讨中国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最早的中国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这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古代中国艺术设计以祭祀礼仪和陶器制作为主要内容,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融入了青铜器的工艺美术,形成了独特的青铜器文化。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宫廷文化和宗教文化。
唐代的壁画艺术、宋代的瓷器艺术、明清时期的家具艺术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尤其是宋代的瓷器艺术,对于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也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现代的中国,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工业化的要求,形成了中国现当代艺术设计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的现当代艺术设计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中国的设计师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展现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的艺术设计史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中国的艺术设计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艺术的热爱。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的文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艺术设计史
原始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
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黑陶: 当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的彩陶衰落以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薄而光的蛋壳黑陶的大量出现是这类文化的突出特征。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
距织机: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马家窑文化:甘肃,“舞蹈纹彩陶盆”。
建筑: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是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的器物或工具需要不同的合金配比。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青铜器制造方法变化合范法——失蜡法商周春秋晚期和战国失蜡法:春秋战国开始用,用失蜡法之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
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司母戊鼎:1939出土。
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9公斤的大鼎。
鼎腹为长方形,直口,宽沿,双立耳,四根柱组接于瓶底之下。
造型凝重雄泽,气势恢宏,腹内有既文“司母戊”因此得名。
●殷商西周两时期青铜器造型设计的不同风格:殷商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之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西周日用青铜器最为礼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限制以使贵贱优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葬礼于器。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篇实用和审美统一的预先计划的造物活动”的这一本质来看,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的中国工艺美术可谓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设计活动。
那优美的彩陶、庄严的青铜器、华丽的唐锦、典雅的宋,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设计史图1-1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图1-2 北京猿人制造石器2.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遗址以山西丁村和内蒙古河套、北京山顶洞等为代表。
这一时1-3 三棱尖状器(旧石器时代中期山西丁村出土)图1-4 刮削器(旧石器时代中期山西许家窑出土)3.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前)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能够制作经过打磨并钻孔的磨制石器,石器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出现了石尖、石箭、石刀等分工更为明确的劳动工具(见图1-5)。
这一时1-5 石尖、石箭、石刀、石剜(旧石器时代晚期连城出土)图1-6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1.1.2 新石器时代到了约1万年前,远古祖先进入到了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这时,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原始人不仅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制陶术,修建起半地穴式房屋建筑,从远古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跃进到原始耕种的定居生活。
设计史图1-7 穿孔石斧图1-8 石铲图1-9 穿孔石刀与此同时,原始装饰品在新石器时代得到迅速发展。
红山文化中发现了大量石(玉)璧。
仰韶文化中发现有石环、石珠和石坠,石环磨得又光又圆;石珠多呈管状,中间有图1-10 卷唇圜底盆图1-11 小口尖底瓶半坡型彩陶纹样简单朴素,以红底黑彩为主,写实纹样居多,主要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鸟纹等,还有少量植物纹样(见图1-12与图1-13)。
鱼纹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多饰于卷唇圜底盆的肩部或内壁,早期多用单体鱼纹,晚期则以复体鱼纹为多,即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纹构成一组,表现形式也由写实逐渐向抽象化、几何化发展(见图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造物文化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道家学主“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
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
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
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
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
(一)提倡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
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行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围更广的设计方法。
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
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器纹饰特征早期的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
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要欲望而已;造型也是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而考虑;器早期纹样大多具有防止滑落和加固的作用。
是器物与纹饰最早的有机组合,发展到后来的纹样标志性的突显,功能性退其次的阶段,纹饰仍根据器型的形状来设计和绘画,因此器纹饰受到器形的限制。
器的花纹大多描绘和画在器形比较平缓面积较大的部位。
装饰位置与器形的使用条件相适应,不同的部位,也相应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
装饰图案的产生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结果,由于编织纹的有规律而富有变化的织制,使人们开始进行模仿,有意识的组织在器的装饰中,劳动的节奏感也对纹样的规律化产生作用,对自然物形象的高度概括使其抽象化;器纹饰的组织结构即器的装饰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带纹,四方连续;单独有规则的结构纹样,在一定的形状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起又称适合纹样,带纹也叫二方连续纹样,是一个纹样可以上下左右重复展开;四方连续纹样分类梯形连续、菱形勃连续。
纹样形式要素因工艺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视角效果;器纹饰的装饰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适应器基本形的装饰要求,及照顾器各个视角审美的综合效果;装饰纹样的演变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趋势。
风格不仅是由民族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还受到形式特定结构的影响,形式的结构包括结构组织和色彩比例等意识意向;也是指纹样的简易化、分解、组合、增加等的变化,形式和风格是相互关联的、紧密不可分的。
图案的艺术再创造,更多的在于运用了多种形式法则,这些法则使人们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艺术效果,来达到完美的统一。
中国古代的图腾形象直到今天有哪些影响原始图腾符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中。
一些思想从远古流传到现代,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而我们现代的生活又使得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涵更为丰富。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原始图腾的性神圣功能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些社会性的实用功能,如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贴对联、年画、财神、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
因此,我们可以说,原始图腾符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但是并没有消失,在今天,它依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中国古代的原始图腾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在建筑领域里,中国古代图腾符号的影响清晰可见。
大约在东汉时期被誉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形象在我国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今天,我们依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文化,在当代的建筑中,人们依然喜欢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福地及房屋建筑时,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再如,中国古代的图腾符号也广泛应用于当代服饰设计中。
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喜欢将自己的文化以图腾符号的方式应用于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中,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体现着古老艺术与当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如我国国名牌“渔”,它的服饰量采用龙图腾符号中的纹样,龙头夸大,突出龙嘴和唇,两只眼睛在一个平面上,龙神多卷曲,形状飞腾扬,极富动感,图腾图案的运用充分不仅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风格也彰显了当代文化的灵动。
第二章一、讨论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当时艺术设计的影响?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度,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或者简洁的说1牢固的血缘关系2浓厚的专治色彩3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对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百工制度与阴阳五行思想源于古代人心灵中涌动不息的生命体验。
本意就是着眼于人的实践活动,对治水、工土、金属冶炼和制造工具、兵器、火的应用和管理的设计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讨论夏商西周礼器的意义级行制特点,例举说明各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特征。
意义:青铜礼器,就是在等级社会中,用于贵族间的各种礼仪活动,服务于维护离职,并作为礼制工具的一部分青铜容器。
以二里头文化为标志的中国青铜器时代起,中国古代的物质生产和社会政治就与青铜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特征:夏代青铜器纹饰,抽象而不写实,除乳丁、圆饼和几何纹外,兽面纹;商代早期出现较为复杂的纹样,主要有兽面纹,夔纹和云雷纹,有的还配有弦纹,圈带纹和目雷纹,商代中期青铜器纹饰的纹饰由白带分布变成通体装饰,另外,纹饰逐渐采用较多的高浮雕装饰的手法,以底纹衬托主提问的形式,有的还采用了高浮雕,以增加立体感。
西周中期开始,吉细体装饰转向朴实无华,简介明快为时尚。
布局以条带状的二连方续为最多,筒体漫画的现象较少,表现手法以平雕为主,浮雕较少,此时期最流行重环纹,互纹和窃曲纹。
三、讨论百工制度及用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并阐述其主要容。
百工制度:商代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
“百工”是周代主管营建制造的职官名,亦可作为各种工匠的支撑。
“百工”指的是属于西周贵族或者往事拥有的依附于受红叶生产者群体。
所有在官府手工业中服役的工匠,具有专门的技能且世代相传,而且各有其由于长期经验积累而成为家传的秘方绝技。
为了管理手工业,王室贵族直接控制其手工业生产,进而形成了严格的百工制度。
阴阳五行:阴阳的概念被逐渐的抽象化,它们作为自然界的两种气的名称而存在,不必再依附于山川树木,即所谓的阴、阳。
阴阳源于背阴和向阳,因此首先与人感受到的冷暖相关,所以,阴阳二气也就成为阴阳最基本的含义。
关于五行起源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较为有影响的说法是五方说、五星说和五材说,只能到金木水火土自身去寻找。
第三章一、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环境对当时艺术设=设计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法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并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为各种思想观念涌现、碰撞与交融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传统设计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点不仅对当时的造物活动,且对当代设计活动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指导意义。
二、举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纹饰的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纹饰方面几何形连续纹饰增多,主要有蟠螭纹、绳索纹、贝纹等。
蟠螭纹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
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
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
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
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
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
蟠虺hui纹蛇纹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
有三角或圆三角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行,蛇的形态特征明显,旺旺作为俯饰缩的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个别有作为主纹的,监狱商代青铜器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为蟠旋交接状,旧称蟠虺hui纹。
蟠虺纹hui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之一。
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盛行于春秋战国。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三、春秋战国时期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有哪些?阐述其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为各种思想观念涌现,碰撞与交融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
孔子提倡文质兼备,儒家从人文角度出发,将雕镂器物,纹饰服装“辨贵贱”相联系,使器物的设计观念被笼罩上一层浓厚额政治教化色彩。
荀子认为,人在物质需求方面不知足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追求,器物上的雕镂纹饰,浮世殇的华美色彩和文章可以养目,各种器乐音色可以养耳,所以,他批判墨子过于节用,认为一昧的崇尚节俭会扼杀生产的积极性,会阻碍国家财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