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东亚现代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东亚现代化

摘要

中日韩三国的发展是以东亚传统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化创新机制,是不同于西方文明主体的现代化,这是对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创新。同时,东亚传统也创造了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说明这种文明传统本身具有能与现代观念兼容的多元并存等主体特性,由此,可对当代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选择机制。

关键词:东亚现代化

东亚现代化的历史价值,东亚现代化对世界说明:现代化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并且,完全有可能以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明为主体来构建现代化模式。从公元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起,到2010年中国经济基本抵制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传统文明基础上所进行的现代化,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历史、也是比较文化史上的奇迹。东亚国家特别是中日韩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模式,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殖民地与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化模式完全不同。东亚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形成于一种深厚的文明传统之上,这种文明传统是东亚数千年文明创造与交往的结果。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指的是现代化进程,并不是说已经实现现代化——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未能实现完全的现代化。

欧美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早自16世纪的英国工业化开始,经过18世纪西欧的产业革命,欧美国家基本建立了现代化的社会模式。直到现代为止,相当多的西方专家仍然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但东亚地区的现代化意味着:“西方文化的普遍的现代化”并未出现。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了“现代化理论”。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帕森斯全面提出了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学说,认为现代化本质上是理性化的进程,西方社会是现代化的主要实践,以美国最具代表性;美国的现代化将会向全球扩展,成为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美国的现代化理论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最为兴盛,进入70年代后则受到理论界的批评。特别是美国式的现代化社会模式在现实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是当初乐观的理论家们所始料未及的。但是,如果以为美国式的现代化理论就此寿终正寝了,也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我们认为,从语义上来说,现代化就是以主体的历史定位所划定的社会主要发展态势,这种态势具有引领时代的普遍性标准,它是相对于旧有的社会生活状态而言的。现代化不是某一历史时代或某一民族文明所特有的。世界历史上,东西方民族都曾经在相对的历史阶段达到过历史的现代化,并且都曾经引导过现代化的潮流。

从宏观来说,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世界主要文明已经实现了古代农牧业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相对于当时尚处于渔猎生产或是更落后生产形态的其他民族而言的,前者启蒙后者,如同今天西方文明将其科学技术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一样。詹姆逊在谈到现代性时强调,我们必须把现代性历史化、阶段化。我们则强调,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存在过现代化的事实。

从16世纪以后,工业文明崛起,到18世纪之后,欧美实现了工业文明语境下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当前所说的现代化是指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有它的基本特征,它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理性的,思想观念是启蒙的。这一现代化在生产方式上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商品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商品经济取代封建经济,这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标志。社会生活中的城市化、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化、社会的法治化、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推广、民众文化水平提高与主体意识突现等等,这些都是当前现代化的主要表现与内容。

东亚现代化对世界说明:现代化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并且,完全有可能以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明为主体来构建现代化模式。

“欧化”模式与日本

日本现代化的主体并不是“欧化”,而是日本的民族化。日本文明是以日本传统为主体,以传统儒学与释学、日本的神道教与西方思想共同构成的。日本的现代化是西方化或是“欧化”模式吗?这个问题早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存在,直到今天还有争论。相当流行的看法是:日本自明治之后,进行了“脱亚入欧”式的现代化,即实行了西方式的现代化,其结果是,今天,日本参加了西方国家首脑会议,被认为是亚洲的“西方国家”。但我认为,日本的现代化从其进程与实质来看仍然是一种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的现代化,在其进程中,日本吸收欧美的思想体系,除了基督教文明之外,还有启蒙主义者的社会理想与民主制度,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的社会制度与政治道德法律体系。但是日本模式仍然保持了日本文明的主体地位。在政治上,伊藤博文受命主持起草1889年新宪法,借鉴欧洲君主立宪制度,但赋予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保持了日本特色。如美国历史学家墨菲所说:“伊藤热情鼓吹现代化,尤其在访问西方以后,但他也懂得需要在政治上妥协,需要使西方模式适应日本的传统、环境和价值观。”

不但在政治上如此,从日本的文化体系而言,虽然深受欧洲的资本主义观念影响,但是仍然保持了传统,日本从唐代中国输入了儒学与佛学,接受了中国文学广泛深入的影响。从语言文字直到道德观念,这种影响深入骨髓。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佛教与儒学仍然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并不只表现在那些佛寺被列为文化遗产古迹;更重要的是千余年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直到语言文字,这是日本人民的独特创造。所以我认为,日本现代化的主体并不是“欧化”,而是日本的民族化。日本文明是以日本传统为主体,以传统儒学与释学、日本的神道教与西方思想共同构成的。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特认为:“例如,印度的民主,就是当代社会研究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从人数上来看,印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立宪制度国家,但是大多数理论却无法适应印度的状况,可见这些理论是有毛病的。这是另一种民主,它非常强大,但是有别于欧洲与美国的民主类型。我们经常忘记欧洲与美国的民主也是不同的,日本则有另一种立宪民主。所有这些制度都是民主的,但是政治文化、游戏规则(或不如说作为权威基础的规章制度、义务等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认为,现代性是有差异的,如果承认这种差异,也就意味着承认多元现代性这个核心概念。艾氏明显受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状态的启示,从欧洲工业科技发展的单一模式,转向多种类型发展模式,承认20世纪60至7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与20世纪末期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创造了不同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一现实。艾氏特别重视“现实”,他认为文明本质上就是一种现实,如西方文明就是基督教的现实,而中国、印度与日本的文明就是东方文明的现实。

如果脱离这种传统与现实,就会走向反面;日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走上军国主义,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背离了传统文明的道德伦理观念,接受西方殖民主义观念,对邻国发动殖民战争。历史证明这不但给其他亚洲人民带来痛苦,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战后日本文化发展中抛弃全盘西化的观念,一定程度地回归传统文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里说道:“而他们的体系则是独特的,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教的,而是日本式的——包括日本人的长处和缺点。”日本的体系是独特的,也正是因此,它才是日本人民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韩国:传统与现代思想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