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粘土矿物自生与转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岭石
高岭石族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土3种矿物。高岭石 族矿物的晶体结构以高岭石为代表。高岭石由一层Si—O四面体和一层Al— (O—H)八面体组成。
3、蒙皂石 现代的用法趋向于建立1个蒙皂石族(Semetite)来代替过去的蒙脱
石族。 蒙皂石又分为蒙脱石(在八面体层中Mg代替Al)和贝得石(在四面
399、颗粒表面生长伊利石 (霍3井,2022.91m,南屯组,SEM
335、伊利石呈峰窝状贴附于颗粒表面 (贝16井,1330.69 m,兴安岭群上部,SEM)
375、颗粒表面共生次生石英与伊利石 (贝16井, 1332.40m,兴安岭群,SEM)
373、颗粒表面生长伊利石,并粒间搭桥 (贝16井, 1330.46m,兴安岭群,SEM)
2、识别标志
标准
可靠性
出现频率
成分
1)纯度高
O
C
2)单矿物集合体
X
R
3)与邻近页岩显著不同
+
U
4)环状色带
O
R
形貌
5)晶体轮廓
+
C
6)精巧突出物
+
C
7)未变形
O
C
8)假象交代
+
R
构造
9)低温多型
+
?
10)高结晶度
O
U
结构
11)粒径分布断档(缺乏粉砂级)
X
C
12)大粒径
O
C
分布
13)在孔隙接触处缺乏孔隙衬层
蒙皂石的脱水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埋深为1000~1500m,粘土脱去孔隙水与过量的 层间水(多于两层的),含水量减至30%(其中20%~25%为层 间水,5%~10%为残留孔隙水),脱水作用主要由压实作用 引起;
第二阶段。埋深大于1500m,地温为60~100℃,主要是热 力作用脱去残留层间水,转化为混合粘土。这一阶段失去的水 量为被压实体积的10%~15%,是原生孔隙水排出后最主要的 一次脱水作用;
硅氧四面体由一个硅和四个氧组成。硅位于四面体的中心,氧位于 四面体的角顶,每个四面体以底部二个角顶的氧原子与相邻四面体所共用、 在二维平面内构成具有六角网格的硅氧四面体层,每个四面体顶端剩下一 个带自由电荷的活性氧,并位于四团体层的同一侧。
铝氧八面体主要是由铝与氧和氢氧离子的八面体配位构成的,即 铝位于八面体中心.氧或氢氧离子位于八团体角顶(上下各三个),当它们 连接成片时,便形成了八团体层。
1600~2700m I+C+K+S/I 2700~3000 C+I+K 3000~3500 I+C+S/I
砂级岩石中的粘土矿物
埋深(m)
粘土矿物组合
600~820
S+K+I+C
820~950
K+I+S/I+S
950~1080
因而,人们相信,粘土矿物的脱水为石油初次运移提供了足 够的载体。
压实过程中蒙皂石的转化与生、排烃之间的关系(Powers,1967)
1-脱水变化;2-烃类生成和可能排出阶段;3-蒙皂石;4-混合粘土; 5-伊利石
3、伊利石和绿泥石 伊利石和绿泥石在酸性孔隙水内,两者均不稳定,甚至可
以消失或转化成高岭石
孔隙衬层
孔隙衬层或 孔隙充填 孔隙衬层或 孔隙充填 孔隙衬层
孔隙衬层
孔隙衬层
2-10
2-10 4-150 , 通 常 4-20 8-40
0.1-10
2-12
2-12
特殊特征
锯齿状或港 湾状鳞片(双 晶?) 锯齿状或港 湾状鳞片(双 晶?) 锯齿状或港 湾状鳞片(双 晶?)
颗粒之间搭 桥 颗粒之间搭 桥 颗粒之间搭 桥
H2O,Na+,Ca2+
蒙皂石
火山玻璃
+H2O;—Na+,Ca2+,K+
海绿石
伊利石
+Fe2+,Fe3+;—K+,AI2O3
1、高岭石
A 表生或风化作用阶段 高岭石是在酸性介质的水与长石及其它硅酸盐矿物反应而成 或者由蒙脱石退化成高岭石
B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 高岭石的存在与否主要与地球化学环境(pH和离子浓度)有关 随着pH值的增大,高岭石的稳定性减小 如有K离子存在,即转化成伊利石; 如有Ca2+,Na2+和Mg2+存在,即转化成蒙皂石。
323、孔隙中共生绿泥石与次生石英 (霍3井,2028.94m,布达特群,SEM)
324、颗粒表面共生绿泥石与次生石英 (霍3井,2028.94m,布达特群,SEM)
A绿泥石
三、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
表 3—8 砂岩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成岩反应(Pttijohn,1982)
形成的粘土矿物
先驱矿物
在碱性孔隙水中,伊利石和绿泥石依然可存在,但在成岩 作用过程中结晶度增加
伊利石的结晶度可以作为古地温的恢复标志。
泥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对于相邻砂岩的胶结 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蒙脱石在转变成伊利石过程中将要把硅、钙、钠、铁和 镁释放到孔隙溶液中。
孔隙溶液可以把这些溶液的离子从泥岩中运移到砂岩中去, 其中:
带出带入的组分
高岭石
长石
—K+,SiO2;+H2O
高岭石
+AI2O3,SiO2,H2O
伊利石
高岭石
+K+,SiO2;—AI2O3,H2O
白云母
高岭石
+K+;—H2O
伊利石
蒙皂石
+K+;—SiO2,H2O,Na+,
Ca2+,Mg2+,Fe2+等
绿泥石
蒙皂石
+ Mg2+ , Fe2+ ; — SiO2 ,
第二章 成岩作用方式
第四节 粘土矿物自生与转化
一、主要粘土矿物的矿物学特征 二、如何区别自生粘土矿物与碎屑粘土矿物 三、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 四、砂岩/泥岩中粘土矿物组合-埋深变化比较
一、主要粘土矿物的矿物学特征
1、结构特征
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由两种基本结构层组成。一种为铝氧 四面体层、另一种为硅氧八面体层或镁氧八面体层
如果有Fe2+和Mg2+离子存在,蒙脱石则通过蒙脱石-绿泥 石混合层转化成绿泥石
如果孔隙水是酸性的,蒙脱石也可形成高岭石 实际上,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蒙脱石向伊利石和绿泥石的转化 往往要经由混合阶段,即,伊蒙混合/和伊/绿混合,其形成有 两个主要途径: 一是钾和钠的途径,可能通过钠板石类型的规则(有序)混层形成 伊利石 另一个是镁的途径,可能通过柯绿泥石类型的规则混层而形成绿泥石
结构单元层 四面体和八面体基本结构层在空间上彼此以一定规律结合就形成了
结构单元层。
1:1型:由一层四面体层和—层八面体层叠置并连接在一 起构成,以 高岭石为代表
2:1型:由两层四面体层夹一层八面体层构成、常见于蒙脱石和水云母 族矿物,称蒙脱石层
2:1:1型: 由1个2:1型结构单元层再叠置和连接一个似水镁石八面 体层构成,常见于绿泥石族矿物
第三阶段。埋藏继续加深,地温继续升高,脱去最后一层 残余层间水,转变为伊利石。
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与石油的初次运移关系十分密切。蒙脱 石脱水第一阶段虽有大量孔隙水排出,但有机质还没有转化成烃 类。
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过程中形成的热解阶段脱水虽然时间短, 但脱水量大,并且在该时期有机质开始成熟形成烃类。
+
C
14)分散的孔隙充填
X
C
15)裂隙充填
+
R
16)缺乏早期成岩结核
+
C
17)覆盖较早阶段形成的成岩组分
+
C
18)纹理横向突然终结
+
R
19)单个板片放射状排列
O
C
20)medial suture
O
R
21)在颗粒接触处附近的搭桥
+
C
X-不可靠;O-通常可靠;+-非常可靠;R-罕见;C-常见;U-ubiquitous;?-未知
体层中Al代替Si)两个亚组。 蒙脱石有两个四面体层夹1个八面体层组成。
3、伊利石 伊利石并不是一种具体矿物。这个术语表示一组具有云母
构造的粘土矿物,过去称之为水云母。
二、如何区别自生与碎屑粘土矿物
1、识别手段 A 扫描电镜 B 电子探针 C 偏光显微镜 D 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度,伊利石) E 透射电子显微镜
376、伊利石贴附颗粒与充填孔隙 (贝16井, 1333.60m,兴安岭群,SEM)
413、孔隙充填的自生高岭石与自生伊利石 (贝19井,1409.07m,大磨拐河组,SEM)
377、粒间孔隙中共生伊利石与高岭石 (贝16井, 1331.75m,兴安岭群,SEM)
286、绿泥石脉 (贝14井,1770.70m,布达特群,单偏光)
硅质以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形式沉淀下来 铁和镁离子则与高岭石一起转变成绿泥石 方解石转变成铁白云石或菱铁矿 钠则与钠长石化有关。
这说明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泥质沉积物向砂质沉积物中的物质 转移是可信的。
四、砂岩/泥岩中粘土矿物组合-埋深变化比较
泥级岩石中的粘土矿物 埋深(m) 粘土矿物组合
800~1600 S+I+K±C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蒙脱石将转化成伊利石 Weaver(1959)早就提出,在埋深超过3048m处,蒙脱石变成蒙脱石— 伊利石混合粘土,同时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加,伊利石所占的比例增大。 Hower等(1976)在研究美国墨西哥湾地区渐新世—中新世页岩时, 发现该页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具有如下一些变化规律: (1)在2000~3000m的埋深范围内,蒙脱石——伊利石混合粘土中有不 足20%增加到80%,在此深度之下,伊利石层的含量保持不变。 (2)在上述埋深范围内,方解石含量从大约20%减少到零,钾长石含 量亦减少到零。 (3)页岩的总化学成分变化不大,但随方解石含量降低,CaO含量明显 减少。 (4)随埋深增加,绿泥石含量也有所增加。 (5)粒度<2μ 的部分(主要由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组成),K2O和Al2O3 大量增加,SiO2含量减少。
为什么蒙皂石能够转变成伊利石? 晶体结构上式相似:二者都由两个四面体层和一个八面体层组成 层间充填差别:蒙皂石层间充填的是水分子
伊利石层间充填的是钾离子 蒙皂石转变成伊利石的首要条件是:在钾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脱去水层, 其反应式如下:
A、钾长石+蒙脱石→伊利石+石英 B、K++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石英+H+
410、蒙皂石与高岭石 (霍6井,1647.02m,大磨拐河组,SEM)
371、粒间大孔隙,颗粒表面贴附蒙皂石 (贝16井, 1334.70m,兴安岭群,SEM)
394、粒间充填伊利石 (乌20井,2073.67m,南屯组,SEM)
395、伊利石贴附颗粒与充填孔隙 (乌20井,2077.09m,南屯组,SEM)
层间域: 在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中,两个相邻的结构单元层之间的
空隙称为层间域。
层间域可以是空的,也可以有水分子或阳离子物质充填。 一个结构单元层加上和它祁邻的一个层间域组合向成的层状体 称为“单位构造层”,其厚度用d表示,不同粘土矿物因晶体结构 类型及层间物质不同,其d的数值亦不同,它们是粘土矿物鉴别 的重要数据。
根据钻孔资料,高岭石在一定的埋深条件下消失殆尽。 其消失的温度从80~190℃,深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这说明 高岭石的稳定性并不严格地与温度和压力相关。
实际上,在深埋条件下地层水往往是碱性,所以不利于高岭石的 存在。因而,碱性介质环境是高岭石消失的根本原因。
2、蒙皂石
蒙脱石形成于淋滤作用有限并由镁离子供应的碱性条件下(Lewis,1984)
蒙皂石
372、孔壁贴附蒙皂石 (贝16井, 1343.48m,兴安岭群,SEM)
406、贴附碎屑颗粒表面的蒙皂石 (霍1井,1262.82m,大磨拐河组,SEM)
409、蒙皂石与自生石英 (霍1井,1259.06m,大磨拐河组,)
372、孔壁贴附蒙皂石 (贝16井, 1343.48m,兴安岭群,SEM)
需要的K来自泥质岩中存在的钾长石和云母的分解 反应析出的硅质以石英的形式沉淀下来,这一反应过程的 假设来自实验观察
例如Heling(1978)和Hower(1976)曾在2000~3700m的埋深范围内, 温度在45~90 oC之间发现,蒙脱石-伊利石混合中的伊利石的比例随埋深 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深度/温度区间内,钾长石的百分含量减少到零,而细 粒石英或碎石的含量却增大约1倍
自生矿物 高岭石和迪 开石
绿泥石
伊利石 蒙皂石 混层蒙皂石/ 伊利石
表 3—7 常见自生粘土的特征(Wilson 和 Pittman,1976)
覆盖层的厚
单个鳞片的
与砂级碎屑 度或集合体
形貌源自文库
集合体样式 颗粒的关系
的长轴
(micron)
假六边形
书页状
孔隙充填
2-2500
一般 2-20
假六边形
蠕虫状
孔隙充填
10-2500 , 一 般 20-200
假六边形
席状
孔隙充填
0.1-1
假六边形
卷曲的,边缘 圆化 边缘呈角状 或舌状 扇状纤维束
不规则状,具 真状突起
几乎是粒状 的,带有短粗 的针状突起
板状(二维卡 片房) 蜂巢状
玫瑰花状或 扇状 白菜头状
席状
皱纹席状或 蜂巢状 叠瓦状到参 差不齐的蜂 巢状
孔隙衬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