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Oct.2012第29卷第10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Vol.29
No.10
文学概论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的融合
欧孟宏
(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决定了文学概论课程在教学理念上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今学界的跨学科转向为
文学理论课程理论与实践两结合的教学路径提供了可行性。教师应积极探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创新型的文学人才。关键词:文学概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结合收稿日期:2012-08-15
中图分类号:I0,
G64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10-0103-03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401)
作者简介:欧孟宏(1976-),男,湖南南县人,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戏剧影视文学。
文学概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
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中文系师生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这门课程综合了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大元
素,
涉及面极广,因而使得不少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遭遇到了诸多的困扰。本人结合自己近十年来文学概论教学中的具体经验,在倡导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文学概论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教改思路。
一、文学概论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缘由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已是不争的事实。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更加重视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到文学概论这门课程而言,随着文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文学创作形式的日益多元化,文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已显得十分迫切。
在笔者看来,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是必须明确这一课程的学科定位。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文学基本理论,初步培养其理论思维能力,能够对文学创作现象加以客观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和文学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文学概论课程尽管是理论教学,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文学实践。这一实践我们可以将其归之为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创作实践,也就是说,文学概论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批评水准;一是给学生今后的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借鉴和创新思维。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文学概论课程首先应该
在教学理念上树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实现二者的良好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目标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实践性教学,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大体上是“讲授法”、“灌输法”,生硬地把文学理论知识单方面地“皮下注射”式地挤给学生,很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解决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远远跟不上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此外,纵观几十年来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反馈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文学概论是他们最感枯燥乏味、最没有收获的课程。这一不良状况必须得到改观。要改变这种“满堂灌”、“讲授法”等教学模式对学习主体的束缚,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教学主导地位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紧密结合,注重切合实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融合也许是一个较佳的途径。
二、文学概论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结合的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文学概论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结合的可行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首先,教与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实践过程。按照传播学理论,文学概论课程的教与学是一种典型的人际精神交往传播,这一传播过程
·
301·
本身就是十分注重实践性的。随着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文学概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可行性途径更加广泛。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图表、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将文学概论课程的一些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亦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微博、网络文学阅读来了解文学概论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学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建立博客,根据所讲内容有计划地将各类文学文本上传,可约定时间集体登录博客讨论,每个人都可以“隐在”的身份发表意见,也可通过电子邮箱和QQ进行个别交流,每个学生主体的实践创造潜能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其次,当今学界的跨学科、多学科转向为文学概论课程理论与实践两结合的教学路径提供了可行性。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如互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社会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如控制实验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都为文学概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最后,大学校园的文艺创作活动为文学概论课程理论与实践两结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广阔的空间。每个大学校园几乎都有文学社,这些文学社一般都办有内部文学刊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学社团来验证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积极探索文学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教师在文学概论课堂上完全可以理论联系实践,给这些文学社团的文学活动以指导,真正发挥文学概论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良好效果。在此,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每年下半年都要举办一次“文学艺术表演观摩会”,在这次观摩会上,由多位教师单独导演、众多学生参与的现实主义作品对话、诗歌艺术作品朗诵、黑色幽默小品表演、后现代主义喜剧作品表演,尽情地演绎了文学作品的魅力,给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宝贵经验。此外,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每年在春节前夕还带领学生在街头开展向广大市民赠送楹联的文艺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文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所有这些文学实践活动充分表明了文学概论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是完全可行的。
三、文学概论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文学概论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建构,它还要有具体的实际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文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要实现“三个转向”。这三个转向分别是“由单一讲授”向“多元对话”的转向;二是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求”的转向;三是由理性知性分析向感性审美感知的转向。这“三个转向”本身即包涵了文学概论课程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内在要求。
第二,要实现“两个结合”,即理论的阐释与实际的材料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结合。理论阐释与实际材料结合意味着文学概论的理论教学必须牢牢建立在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结合则是要求文学概论教学过程中理性思辨能力与感性体验能力二者并重。
第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旨归。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然而,理论创新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实践。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也必须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这一趋势,换言之,文学概论尽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文学领域内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文学理论创新、文学批评创新与文学作品创新。
笔者认为,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文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路:1.搞好教材建设。文学概论教材的知识体系直接关联到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轻重,因而它在教学上的地位相当重要。教材的编写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而各具特色,比如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教学应有别于一般综合院校,因而其教材应强调其师范性特点;综合性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概论教学则应注重理论创新与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其教材应强调其综合性特点。
2.积极探索文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文学概论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使学生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文学理论素养,培养初步的理性思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个重要环节,因而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文学感悟能力而难以跟得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这必然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文学概论基本理论教学的需要设置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涉及到文学作品赏析、文学评论与写作、文学创作指导等具体操作方法。比如,设计正方∕反方的对立性辩题,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方面的探究与辨析,提高对文学相关问题的认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体研究性话题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文学理论的积极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让学生自觉运用相关文学理论资源来对之加以分析、评价,这是文学概论课堂实践教学的
·
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