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核心素养导向 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终稿)

合集下载

以课程育人价值为导向,培育核心素养

以课程育人价值为导向,培育核心素养

以课程育人价值为导向,培育核心素养作者:陈晓端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12期培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要通过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具体体现出来。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的深度合作,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构建了“蒲公英”课程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色已经逐渐显现: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以及学校内多元主体的共同成长的合理定位,搭建了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的“蒲公英”课程体系。

一是在课程搭建上,统筹了国家层面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等宏观要求和指向,以及学校的文化、校情、师资,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两方面内容进行融合,将国家教育方针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处理,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具化为学校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是在课程体系的完善上,形成了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

在课程框架中,各课程要素从育人目标出发,紧密衔接,逻辑开展。

在课程体系中处理了学科知识与技能、综合与建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几个方面的横向与纵向的衔接关系。

减负增效是“蒲公英”课程的主要出发点,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蒲公英”课程达到育人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三是在落实课程育人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首先构建了涵盖教师、家长和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课程,强调课程内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

学习支持中心作为课程的内循环系统在“为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在学科育人价值中,三种课程类型对国家课程校本化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分别对应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分层递进、逐层深入,最后达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

增强了国家课程在学校的适应性,丰富了学科内容和与学生发展的关联性。

四是在课程实施方式上进行了系统变革。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作为理论指导,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和建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强调学习的挑战性、迁移性和体验性。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近年来,教育界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从师生的互动交流到校园文化的塑造,都需要彰显核心素养理念,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文将分析如何在教育中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具体包括: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实践素养、情感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就是要明确这些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所了解,并能够辨析、批判和创新。

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对国学经典和世界文明的传承,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和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综合性的文化素养。

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素养是指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创新素养、实践素养、情感素养和身心健康素养等也是彰显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内容。

只有学校在教育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搭建课程平台,传递核心素养理念为了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学校要搭建起课程平台,使之成为传递核心素养理念的主要途径。

具体来说,要从课程设置、教材编选、教学设计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贯穿。

要注重课程设置,科学确定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核心素养理念是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与学生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

在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理念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理念,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理念。

而立德树人目标则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在实践中,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要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审视和评价信息,并形成独立而有理论依据的观点和结论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质疑,找出问题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要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地提出新的观点、构思新的方案、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抛出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观点,合作完成任务等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培养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技能。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我们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养成。

我们还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倡导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终稿)

倡导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终稿)

倡导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复习策略初探当阳市实验中学郑波近几年来,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名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是从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目标要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物理课程,即课程资源应该是我们育人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提供的素材对学生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方法、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方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发挥它的育人价值。

下面和同行们交流一下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复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一些探索。

(PPT)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科学知识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对物理学科发展中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概念学习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抽象化过程,即通过具体的现象、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概念。

二是具体化过程,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丰富概念方方面面的属性,得到进一步更透彻地理解。

对处于九年级总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讲,物理概念的抽象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学习的重点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即概念的复习与强化。

如果有效的完成了这一过程,将会直接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当前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现状,往往只能在表面层次上记住概念,无法理解概念揭示的本质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教学,而不是围绕考试试题开展教学。

(PPT)例如:压强概念是初中物理中比较抽象难理解又很重要的一个,即使学生在新授课时掌握较好,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提到压强时多数学生头脑中只有它的计算公式,甚至计算公式也经常记错。

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通过设问从以下几个角度,递进式地展开:1、说文解字,体会概念的大意。

设问1:“对压强这个词,你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学生会结合物理知识对它进行字面解读,压就是指压力,强就是指强度,所以压强就是指压力的强度。

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知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科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生发展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学科能力的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三个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

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此外,培养学生的学科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使他们在学科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学科价值观、学科情感和学科意识的培养。

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心和学科责任感。

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的能力。

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分析问题和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生竞争力。

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科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生发展中。

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人生发展。

构建核心素养打造全面发展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构建核心素养打造全面发展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构建核心素养打造全面发展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构建核心素养,打造全面发展——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一、引言教育是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构建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核心素养导向,为学生提供有感知识的学习环境。

二、核心素养的构建1. 知识素养核心素养的构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教材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并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2.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信息资源,让他们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和判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 沟通素养沟通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现实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素养。

4. 创新素养要想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素养。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学生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新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应该将核心素养导向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问题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2024年提炼核心素养,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2024年提炼核心素养,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提炼核心素养,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由教育部首次颁布。

经过多年实践后,在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部署了对实验稿的修改,并于2011年底颁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等要求。

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2019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以下简称“修订组”)正式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最终于2022年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

本文从修订背景、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实施重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修订背景迄今,2011年版课标实施已有11年。

为了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修订组在课标修订前做了国际比较、实施调研等基础研究,如初中阶段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教材国际比较以及经合组织(OECD)统领下的课程内容图谱分析(CCM)比较等。

(一)国际比较2019年初,修订组对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经比较研究可知,以上国家(或地区)皆强调物理(科学)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上的作用,强调加强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让学生了解科学本质、学会动手操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

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目标都涵盖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重视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内容的要求,重视对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及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十篇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十篇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十篇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系列能力和价值观念,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跨文化意识等。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核心素养的课程和教学价值的十篇文章。

1. 核心素养的课程及教学价值核心素养由于其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和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2. 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及教学价值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评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益,也对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有重要意义。

3. 创新能力的课程及教学价值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创新能力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敢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动力。

4. 团队合作的课程及教学价值团队合作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

团队合作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学会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5. 跨文化意识的课程及教学价值跨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跨文化意识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为未来的国际交往和跨文化工作做好准备。

6. 问题解决能力的课程及教学价值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决策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7. 沟通能力的课程及教学价值沟通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倡导核心素养 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终稿)

倡导核心素养 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终稿)

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对)热量的容纳程度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例:压
2、再创情景,体会提出概念的目的。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例:压强概念的复习过程 1、说文解字,体会概念的大意。 2、再创情景,体会提出概念的目的。 3、解读实验过程,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
倡导核心素养导向 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当阳市实验中学 郑波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例:压强概念的复习过程
1、说文解字,体会概念的大意。
例1 压强: 压——压力 强——强度
压强——压力的强度 例2 比热容: 比——比较 热——热量 容——容积、容纳程度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二、关注探究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科学方法素养。
例: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
1:如何改变自变量?
选两个不同阻值的导体做对比实验。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二、关注探究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科学方法素养。
例: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 1:如何改变自变量? 2:如何控制干扰量不变? 选择1:做两次实验,用变阻器控制电流相等,然后比较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 选择2:在一次实验中比较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选择将阻值不同的两 导体串联的方式控制干扰量。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二、关注探究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科学方法素养。
例: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 1:如何改变自变量? 2:如何控制干扰量不变? 3:如何知道因变量的变化?——转化法。

凝练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与思考

凝练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与思考

凝练核心素养凸显育人价值——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与思考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凝练核心素养,凸显育人价值,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凝练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策略、以及凸显育人价值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包括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以及六个要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这些核心素养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凝练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策略1. 凝练核心素养的必要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知识、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凝练核心素养的策略(1)注重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某一学科的任务,而是需要各个学科的协同合作。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主题式、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强化实践体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实践体验的强化。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成长路径。

三、凸显育人价值的途径1. 强化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024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4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4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思维、情感、社会、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教育,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以下是我在2024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和提出新的想法。

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语文课上,我会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

其次,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分工合作能力,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再次,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比如,在科学实验课上,我会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亲自体验科学知识。

在历史课上,我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考察,让他们亲眼目睹历史的印迹。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最后,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性。

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会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与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与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与策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与策略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学科育人是指将学科知识与素养培养相结合,通过学科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与策略。

首先,培养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理念。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在实施学科育人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

其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关键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包括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科育人的又一重要策略。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和发展的品德、智能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

教师应该将学科教学与品德教育、健康教育等结合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积极心态和健康习惯。

最后,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学科育人的重要保障。

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方法,既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又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评价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与策略包括培养学科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

这些理念和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他们的学科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一、本文概述《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在课程和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核心素养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将阐述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明确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将探讨核心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的体现,包括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以及如何通过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文章还将分析核心素养对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让教育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引导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丰富且深远。

它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这一定义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双重面向:一方面,它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学生在面对未来生活和工作挑战时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另一方面,它也关联着社会的需求,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

综合性: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多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它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发展性:核心素养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发展的。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深入而逐渐丰富和深化的。

基础性: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具有奠基性质。

无论是对于个体的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这些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时代性:核心素养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核心素养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立德树人目标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理念,并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教育者和各级教育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教育机构应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这包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正直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教育者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为社会尽责的重要性。

教育机构应注重学生的学术教育。

学校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机构应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学校应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第四,教育机构应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并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育机构应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需要教育机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术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教育机构可以促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导向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导向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导向摘要: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而课堂是一个万花筒,教师要做好掌舵人,因势利导将质疑和发言权留给学生,孩子们才能真正走心课堂,这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全面把握育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其个性,注重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放手信任学生要学会静待花开。

同时还要大胆放手将学生由课堂带入课外,给学生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样才能真正彰显育人的导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任实践尊重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更多呈现的是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而在公开课或优质课的选拔赛上,变成了教师设计很多种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花样层出不群,课堂很活跃,出现这种看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怪圈现象。

记得在给学生讲授《拍手歌》这首儿歌时我被一个学生敢于质疑声音所深深感动,当我在大屏幕上出示:读一读,说说:孔雀、大雁、老鹰中“雀、雁、鹰”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马上发现这三个字都有“隹”部,接着我告诉他们,在古代“隹”指短尾巴的“鸟”;忽然一个男孩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神情显得非常焦急,我点名他回答问题,“老师,孔雀的尾巴不是很长吗?为什么说孔雀是短尾巴鸟呢?”我一愣,对呀?我怎么没有仔细的品味呢?忽然有孩子举手示意,他告诉大家,其实孔雀的尾巴是藏在身体的下面的,它的尾巴其实很短,这时,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顺手捞起一本字典,找到“隹”告诉学生:孔雀尾巴尾部上方的是覆羽,不是尾巴,隹:《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

”教学还在继续,看着孩子们收获满满的表情,我知道了,在课上老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伙伴,课堂上需要这样的声音,无疑,质疑宕开一笔,为学生进入感悟学习,强化体验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我明白了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将质疑和感悟结合起来,孩子们才能真正融入文本,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彰显育人导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教师准确定位,全面把握育人价值教师在备课前应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教学的育人价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精心备课。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和策略培训心得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和策略培训心得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和策略培训心得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学科育人的理念和策略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参与这样的培训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理念要明确。

学科育人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合作等。

在培训中,我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目标,意识到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只有明确了这一理念,培训才能取得长期效果。

其次,策略要灵活。

学科育人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因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学科育人的常见策略,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入、实践探究等。

但是,我深刻意识到这些策略并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培训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对我理解这一点非常有帮助。

最后,实践要常态。

学科育人的培训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在培训中,我们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演示等,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发现其中的差距与问题。

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及时反思与调整,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学科育人的水平。

总的来说,参与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育人的理念和策略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明确理念、灵活策略、常态实践是我在培训中取
得的重要体会。

这些心得对于我今后的学科教学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摘要】现代教育中,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已成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本课程改革,整合社会资源等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牢记这些理念,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让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立德树人目标,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改革,综合素质,社会资源,探索创新。

1. 引言1.1 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成功。

核心素养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但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核心素养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只有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1.2 立德树人目标的实践意义立德树人目标的实践意义在于,在当今社会,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引言部分将介绍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和立德树人目标的意义。

在将重点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

结论部分将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通过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立德树人目标,综合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育人模式,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道德修养,教育目标1. 引言1.1 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理念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决定了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生活品质。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他们具备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备高度综合素养的人才。

只有拥有完善的核心素养,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通过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入贯彻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1.2 立德树人目标的意义立德树人目标的意义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道引人,以德教育人,以德化教育人,以德育教化人。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核心素养理念的彰显,需要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追求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成绩提升,但这种偏重知识性的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这些素养才能真正活化知识,使之成为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力支持。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需要教育者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他人格养成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道德伦理的危机日益凸显,诚信缺失、团结缺乏、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层出不穷。

这说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道德品质培养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需要教育者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学会自律、爱国、诚信、友善和关爱,最终成为有道德、有品质、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还需要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习目的性过强,容易导致应试教育的产生。

而现代教育应该是为学生发展全面提供支持与促进的过程,评价应该是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要想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就需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综合考量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以此激发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动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养发展。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核心素养教育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如何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创新与创造、跨文化意识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1.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培养合作与沟通技能: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培养学生有效的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表达等。

3. 鼓励创新与创造:通过开展创新实验、主题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培养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引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如何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公民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与困难:在课堂上讨论成功人士的经历,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让学生知道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从而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

3. 促进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和道德观念的塑造: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价值观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倡导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复习策略初探当阳市实验中学郑波近几年来,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名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是从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目标要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物理课程,即课程资源应该是我们育人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提供的素材对学生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方法、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方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发挥它的育人价值。

下面和同行们交流一下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复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一些探索。

(PPT)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科学知识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对物理学科发展中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概念学习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抽象化过程,即通过具体的现象、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概念。

二是具体化过程,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丰富概念方方面面的属性,得到进一步更透彻地理解。

对处于九年级总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讲,物理概念的抽象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学习的重点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即概念的复习与强化。

如果有效的完成了这一过程,将会直接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当前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现状,往往只能在表面层次上记住概念,无法理解概念揭示的本质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教学,而不是围绕考试试题开展教学。

(PPT)例如:压强概念是初中物理中比较抽象难理解又很重要的一个,即使学生在新授课时掌握较好,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提到压强时多数学生头脑中只有它的计算公式,甚至计算公式也经常记错。

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通过设问从以下几个角度,递进式地展开:1、说文解字,体会概念的大意。

设问1:“对压强这个词,你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学生会结合物理知识对它进行字面解读,压就是指压力,强就是指强度,所以压强就是指压力的强度。

压力的强度不同,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

这种字面解读的方法也可用于另一个重要概念比热容的教学,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PPT)可以这样设问:“对比热容这个词,你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第—步解词:比——比较,热——热量,容——容积、容纳程度。

第二步归纳:其大意就是比较(不同物质对)热量的容纳程度。

大家应该还记得曾经有段时间教材实验被称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第三步引申:为什么要比较?怎样比较?说明不同物质同等条件下容纳或吸收的热量不同。

(PPT)2、再创情景,体会提出概念的目的。

设问2:“两个体重相同的人,一个徒步站在雪地上,一个穿着滑雪板站在雪地上,那个人对雪地压力的强度更大?”“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压强实际上是为了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而提出的物理量。

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PPT)(PPT)3、解读实验过程,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

设问3:“你的猜想是什么?你是根据哪些生活经验做出的这些猜想?”,“你在探究中准备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你选择了什么作为支持面?为什么这样选择?还可以选择哪些其他物体?”,“你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你需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不能改变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改变?”,“你得出的具体结论有哪些?”。

(PPT)(PPT)实验拓展:教师利用刚才实验设置一个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的情景,你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它们的作用效果吗?(PPT)你能不通过实验比较出它们的作用效果吗?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结论尝试求出压力和面积的比值来进行比较。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测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求出比值后会发现比值越大,压力的强度就越大,到此已经接近压强的定义了。

(PPT)4、结合实验并模仿学过的物理量概念,学生尝试给压强下定义。

(PPT)5、结合实例练习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PPT)(PPT)设问:“一张纸放在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0.5pa,它表达出了什么意思?”,此时的0.5pa在大多数学生头脑中可能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引导学生再回到压强的定义方式来认识其单位pa,将其还原成N/m2,(PPT)此时压强的内涵才变得具体化了。

与此相似的另一个抽象的核心概念“功率”,有多少学生看到功率能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含义理解?(PPT)我相信同行们应该有同感。

(PPT)6、外延拓展,应用物理规律加深理解。

设问:“压力的强度过大会对被压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需要减小压强?”,“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

(PPT)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复习这些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其定义方式,解读概念本身的内涵,通过外延拓展结合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概念的理解。

我们期望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记住概念定义而是理解概念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概念相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PPT)二、关注探究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科学方法素养。

科学方法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了解并掌握研究世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物理课程中的规律往往都是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规律的理解应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更应该在科学探究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科学探究教学的价值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重复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

然而,在过于强调知识积累的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更多时候仅仅被作为发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获得事实性结论成了科学探究的目的所在,使得科学探究的价值被弱化。

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角度来讲,应在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既理解掌握探究的结论,又能够内化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回顾初中物理的教材编排,涉及到的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推理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其中用的最多的当属控制变量法,基本上在任何探究科学规律的活动中都会用到它,所以我们在复习实验专题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系统化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应用这一方法解决其他探究问题。

(PPT)所谓系统化就是让学生在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时候能有意识地处理好三个问题:即1:如何改变自变量?2:如何控制干扰量不变?3:如何知道因变量的变化?(PPT)例如: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猜想认识这一探究主题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和干扰量。

即因变量是电流产生的热量,自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干扰量是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

然后考虑在探究过程中如何解决前面的三个问题:即1:如何改变自变量?(PPT)学生自然想到选两个不同阻值的导体做对比实验。

(PPT)2:如何控制干扰量不变?(PPT)此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选择,(PPT)有的选择单独做两次实验然后比较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有的选择在一次实验中比较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

(PPT)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进行取舍。

最终选择将阻值不同的两导体串联的方式控制干扰量。

3:如何知道因变量的变化?(PPT)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常常会用到转化法。

例如有的学生想到加热液体,用液体(煤油烧瓶温度计)的温度变化来反应。

(PPT)有的学生想到用来加热固体(电热丝火柴),(PPT)有的想到加热气体(教材实验),通过液面变化来反应,(PPT)有的想到加热气体通过气球的膨胀程度来反应,(PPT)这些通过转化法反应因变量的变化都是可取的,可以鼓励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际课外探究,我们会引导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方法仍然有优劣之分,我们确定取舍的原则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在复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利用这些复习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与渗透,让这些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

(PPT)(PPT)三、联系实际应用理解物理规律提升科学应用素养。

科学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有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能够解析“模型化”的物理试题,更要有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意识,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PPT)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始终存在心理障碍,原本通过他们的自主实验探究出的物理规律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靠死记硬背来记住成像规律,可是记的再清楚,时间一长总是遗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实验拓展将照相机与投影仪进行关联,(PPT)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回答凸透镜应用中的几个简单问题,即照相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物体大小和相机中像的大小关系;投影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使用投影仪的目的是什么(放大镜学生由于接触较多,其成像规律普遍掌握较好)。

通过前面问题归纳出物远像近是照相,物近像远是投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就可以通过比较物距和像距确定参照照相机或投影仪,轻松确定像的特点及其中的规律。

(PPT)例如在解决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不需要死记硬背了。

(PPT)又如在学习了眼睛的知识后,学生们往往都知道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这个实例其实可以当做一种模型来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

比如教材有这么一道课后习题:一位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

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

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道题的呢?(PPT)(PPT)联系近视眼的知识就轻而易举了,焦距有20cm变为10cm 焦距变短,相当于正常眼变成了近视眼,像到了哪里呢?实践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理解的物理规律学生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PPT)(PPT)四、拓展教材物理学史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和态度素养。

科学精神和态度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学发展史,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避免空洞的说教,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物理教学同样不能淹没在教材、教辅和题目的海洋里,而应深入挖掘物理学曲折的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写在教科书上的科学结论固然重要,但它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则更富启迪。

例如,教科书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来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组织学生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强调伽利略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