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2021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解读】 本段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富有的商人群体,也 出现了奢侈之风。 【思考】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奢侈之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
【提示】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扬盐商的推动;扬州地区的地位及影响。
实证 2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史料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 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 个市镇,明代达 316 个,清代增至 479 个,市镇之 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 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 行销远方市场。
【概念阐释】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
三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 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及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图解历史】
推动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重点一 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演变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历史
01
自学——必备知识
02
探究——热考重点
03
追踪——命 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阶段
表现
春秋战国 _官__府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至 魏晋
【提示】 理念: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 映。本质问题:从图一唐代对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二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 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第一轮复习第1课古代中国经济

第一轮复习第1课古代中国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也不相同,因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小农除了自耕农
以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
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
自然经济
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
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
小农经济
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 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
(1)历史条件
①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_铁__农___具__的出现和__牛__耕___的逐渐推广,提
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封___建_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的逐渐确立。
(2)主要特点
①生产方式:__男__耕__女___织,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 ②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和交纳赋税,_自__给__自__足___。 ③生产规模:以_家__庭___为生产、生活单位。
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4.(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
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主题 1 精耕细作与小农经济的发展
拓展探究
材料一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 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社会稳定;典型:均田制。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1、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拓展探究
小农经济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的产物,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20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20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宋元:逐步放松。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 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 能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 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 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 弱。
2.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会聚 于城镇,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 括轿夫、脚夫、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饭馆、酒馆、 娱乐服务业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B )
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 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2.指出史料三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变化的原因。
试答: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 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 出现。
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1)变化规律 ①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 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 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三、 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6.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
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
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C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人民版】2021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3

【人民版】2021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3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特点。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远古时代:中国已毁灭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2.先秦时期(1)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进展。

(2)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需求量增加,当时流通的有______和铜贝。

(3)春秋战国时期,毁灭了富足的巨商和富强的__________。

3.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4.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商运发达,客舍、______、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挂念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5.宋元时期:海外商运进展快速,中国商品远销到________、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的益州毁灭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6.明清时期(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毁灭了______。

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2)形成了一些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______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二、古代“市”的进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1.“市”的进展(1)秦代:管理“____”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2)汉代:有特地的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______”,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①乡村集市“______”的作用格外明显,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②“______”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进展。

(5)宋代①“市”突破了原先______和______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_设施。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______区已经相当繁华。

2.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毁灭富强景象;毁灭了洛阳、邯郸、________、宛、成都等五都,以富强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

6)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落后性)
6.弱点:

7、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的影响: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
五、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1.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2.小农经济----组织形式:

以上两个特点是古代中国农业最基本的特点
3.铁犁牛耕----耕作方式 4.自给自足----经济地位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 (1)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 (2)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3)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4)行业间相互隔绝,具有封闭性,技术工艺往往导致失传。 (5)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劳动力。 6.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 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加之其规 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 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 其冲击巨大。
二、主要成就 1.纺织业的发展 (1)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 六职”之一。 (2)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 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4)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 水平提高。 (5)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6)明代:在作坊中出现了雇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先进的冶金技术

第一轮复习第1课古代中国经济

第一轮复习第1课古代中国经济

经济上,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的发
展受到抑制,商品经济依附于农耕经济,未能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
文化上,儒家思想长期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文学的主流形式经历了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书画艺 术以写意为特点,古代科技则是典型的实用科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拓展探究
发达的古代农业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5)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 (6)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7)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8)地域水平: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春秋战国 时期,__________ 鸦片战争 后开始瓦解。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于_________
(1)历史条件
铁农具 的出现和_______ 牛耕 的逐渐推广,提 ①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
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 _______________的逐渐确立。
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
原始社会: 石器、骨器——石刀、石斧、石犁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耒、耜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 壁、犁耕法、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 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

202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202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202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在考试备战阶段中,历史科目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在202版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古代中国的经济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详细解析这个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兴建灌溉工程等。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要从商代开始算起。

商代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并行发展。

纺织、陶瓷、铸造等手工工艺逐渐发展。

而商业则逐渐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气候渐渐转暖,渔业、畜牧业开始兴盛,与此同时,钱币的出现也加速了商品交换,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到了汉代时期,手工业成为当时的支柱产业,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农学”对古代中国经济的贡献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一向是主要产业。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农业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农学家,如田文、吴起等。

这些人对于农业生产的研究,给中国古代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通过研究水稻的生长规律、调节灌溉用水、发展良种等手段,逐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

这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在古代的时候,中国曾经与其他国家进行过经济往来。

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随之传入,这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BC501年,波斯使节到达中国,带来了珠宝、贵重绸缎等物品。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商品交换,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到了唐代,中外贸易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大批商品从中国传往外国。

同时,外来文化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文学、科技等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其他国家通行的经济体制不太一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古代的经济体制包含着很多人类文明的智慧,如农学、工商业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等,都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内蒙古等地都有燕国货币出土,这说明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①正确;“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说明了在这个地区,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同时并存、相互流通,②正确;货币的流通是基于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这一前提下的,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如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等,④错误。

综上所述,选A;BCD均含有④,排除。

2.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如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这反映了()A.商业发展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B.齐鲁之地已成为商业发展中心C.商人的社会地位获得明显提高D.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官府的严格控制,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提高,故排除B。

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

3.《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通过智慧和努力致富的人不可胜数,由此可证明当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内容并没有反映重农抑商政策,也没有体现政府对工商业者地位的态度,故排除AB项;地方豪强控制郡县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通史版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课件

通史版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课件
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而存在,但 工商业
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 结构 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 经济 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 政策 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
(4)两税法 天宝年间(唐玄宗年号),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 制也无法维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 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 秋季两次纳税。它的实行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战 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其实 行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正式被废除。
模块1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总结
单元提能 主观题专项研究
单元提能
纵横关注主干知识
[知识体系构建]
[单元主题串讲]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生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
产模式 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 土地制度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对点演练】
1.(2020·辽宁中学检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民间
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按一定
方式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C )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土地政策。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土 地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公有演变成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材料中“父 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按一定方式分配给每个儿子”有利于提高 土地自由流转率,所以 C 符合题意;A、B 材料没有体现;D 说法错误, 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鸦片战争开始逐步瓦解。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的经济课件(共25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的经济课件(共25张)

(二)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中获取) (1)城市经济功能 明显;(2)市坊不 再分开;(3)市场 交易打破了时间限制; (4)商品种类丰富; (5)海外贸易非常 繁荣;(6)城市出 现了娱乐场所。
(所学相关知识) (7)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8)官府重视 商税收入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
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3、特征: • A、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 B、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最突出; • C、经济中心向东南的转移又导致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相应转移。
小结归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整个过程
第一阶段:
(孙吴、东晋、南朝)
江南地区初步发展,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宋元
•907-1368
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专题五 ——阶段五: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的经济
明线:社会经济 1、农业:水转翻车、高转筒车;稻麦轮作制;经济重心南移 2、手工业: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五大官窑 3、商业:市突破了时空限制,“草市”普遍,瓦子出现;城市发展;海外 贸易发达;纸币交子出现; 暗线:社会生活 重点: 1、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原因; 2、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和特点; 3、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难点:宋元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2.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 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含答案】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含答案】

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汉代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魏晋南北朝“草市”出现并由政府管理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三、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四、“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第第 6 6 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商业状况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等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三、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1.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其规律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如东汉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大司农”(或改称司农寺)、“少府”等。

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

202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课件:模块2 第6单元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202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课件:模块2 第6单元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1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2
►探究 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 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摘编自《唐六典》
13
史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26
(2)宋元:逐步放松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 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 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 对外贸易的发展。
27
(3)明清时期,走向繁荣。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 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 逐渐减弱。
19
(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 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 扩大。
(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 外贸易扩大。
20
►探究 2 中国古代市的变迁城市化历程 史料一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 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解读] 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 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皆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 奢而晋商尚俭。
[试答] 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 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17
古代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 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些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 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 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

2021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6单元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2021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6单元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点1|古代商业的开展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以来: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3.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开展;为商业效劳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开展较快;“商帮〞出现。

[轻巧识记]古代商业开展的“三先〞“三后〞阶段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①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②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展严格的管理①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②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①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汉口镇、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直接监管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易误辨析]古代“市〞的根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三、城市的开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2.表现(1)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时: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开展起来。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3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单元知识整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3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单元知识整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3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单元知识整合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二、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1.农业方面:(1)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

2.手工业方面:(1)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文化思想:(1)明清时期出现“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2)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

5.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三、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四、16世纪开始中国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1.表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与此相比较,在经济方式上,中国仍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在经济政策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

2.原因:(1)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

(2)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2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2 古代中国的经济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主要手工业部门有冶金业、纺织业、 陶瓷业。在明朝中后期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商业逐渐发展:从周朝的“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私商成为主体,从隋 唐的繁荣到明清时期商业的新发展,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功能的转 变。但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 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内容索引
析 考纲考情·明方向 建 思维导图·知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导图】
【专题概览】 本专题讲述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内容与特点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
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 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1.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3.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 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6.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7.明朝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随朋友去海外经商,贩卖“洞庭红”蜜桔到南洋,获利千倍。

古代经济必修班一轮复习

古代经济必修班一轮复习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理解“重农抑商” 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考点梳理
古代农业
了解古代中国的基本农具
(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
了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水利工程:战国、汉代) (灌溉工具:曹魏、唐、宋、明清)
将下列水利工程或灌溉工具进行排序:
①都江堰 (战国时期)
②筒车 (唐朝) ③高转筒车 (宋朝)
④翻车 (曹魏)
⑤风力水车 (明清)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 ⑤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②③⑤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时期
主要制度
演变趋势及原因
原始 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 社会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 奴隶
商业发展的情况?
A 汉代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
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
遨游 ……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系徽州系徽州!”
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
应是哪个?
A 《晋商情缘》
B 《浙商情缘》
C 《徽商情缘》
D 《苏商情缘》
了解土地制度的演变
(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含义
(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产目的、技术等方面)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石刀
木耒
骨耜
铁犁
耧车
我国传统农你业认最识主这要些耕古作代方农式具是吗什?么?
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曲辕犁
牛耕(耦犁)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第5讲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第5讲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含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命题分析1.选择题集中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及明清时期,非选择题一般出自唐宋或明清。

2.侧重考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关注民生问题的试题有增加趋势,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相关主题切合度日益明显。

•备考建议1.准确把握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2.从民生发展与国家进步两个角度分析把握农工商发展及政策。

3.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本专题知识的结合。

古代艸q经济的展本结构与挣点«•糊止|农业和家庭乎1】业制驚合、"给"宦A^^il衣水主义洌恤也岀现伽両|淸虛的件建第5讲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一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发展脉络。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发展概况。

④耕作制度:年熟为主(3)魏晋南北朝①耕作技术: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②农业灌溉:曹魏改进的翻车用于灌溉(4)隋唐时期①铁犁牛耕技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耕犁成熟的标志)。

②农业灌溉:唐朝创制筒车(解放人力)(5 )宋元时期江南逐步形成稻麦轮作的年两熟制(6 )明清时期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识记导图]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巩固自查]结合下图分析,中国古代铁犁牛耕的演进呈现什么特点?答案:铁犁牛耕技术自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成为助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传统步犁定型, 成为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没有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巩固自查]观察下图,概括我国古代的人口状况。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吉曲人口itiiL击蠢aj答案:整体上中国古代人口呈增加趋势,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呈现“南增北减”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
第3节魏晋南北朝经济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 该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五胡
内迁,北方民族政权更迭,农耕文明 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农 耕经济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逐 步恢复发展;特别是江南经济开始得 到开发、初见成效,这是经济活动中 的新现象与新趋势。
③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 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农 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4、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 国渠。 5.土地制度的变革 (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井田制下,土地不能随便买卖、转让。西周后期,贵 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始由王 下移到贵族、平民。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 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土地私有成为土地兼并的 根源。
(4)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 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
现象比较普遍。 3.地主田庄 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
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真题链接】 1.(2020江苏卷)
3.(2019全国卷Ⅱ·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 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
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 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经营形态及特点 (1)官营手工业 ①特点: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代表 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投放市场,主要满 足皇帝、贵族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 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②局限:生产不计成本;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 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具有封闭性, 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 束缚。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 产品。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 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3.经营方式: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
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田庄手工业: 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 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手 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 容。
5.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 ①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 贸易发达。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 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 严格限制。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 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 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 力。
2.主要成就 (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 期已有铁器。
(2)陶瓷业:原始社会的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 平;商朝时烧出原始瓷器。
(3)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1)商代: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商业 初步发展。 (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货币需求数量 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3)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 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强大经济 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2.商业政策 (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 展。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B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5.(2017·全国卷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
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 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B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3.(2018福建文综) 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 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 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 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
【名词阐释】 “盐铁官营”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 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 营政策。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 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 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盐铁官营 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方面 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 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小农经济 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经营 为主的经营方式。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③自给自足: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 力弱。
2.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 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 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 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 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1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给南方 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耕作技术。
2.南迁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融合,共同开发江南。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与政府的政策有关
【规律探究】 1.经济的进退,都与一定的政治环境相关,国内相对安定, 经济就前进,反之则不然。 2.发展经济要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奏效。例如曹操把汉代 边疆的屯田经验同曹魏统治区内人民流亡、“土业无主,皆为 公田”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实行屯田,取得成功。 3.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要靠逐步深入的改革来推动,例如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等。 4.发展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与 政策措施相配合外,就经济内部而言,也需要许多措施的配合。 如农业的发展,就与水利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 的提高与推广密不可分。 5.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 验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6.随着江南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注意经济发展 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保持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6.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 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
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造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真题链接】 (2020全国Ⅲ卷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
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C.审美观念的不同
B.商品交易的需要 D.国家统一的推动
【课堂探究】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史料一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菽)粟,此其分事 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 也。 ——《墨子·非乐上》 史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 要特点。
因素:①有利因素,农民的辛勤劳动;耕 作工具的不断改进;政府的重视。②不利 因素,自身的脆弱性;自然条件的制约。
[历史解释]
多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 经济基础。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 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 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 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 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 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 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 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关 系及家庭和睦的观念。
4.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 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 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 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 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 得“丝国”誉称。
第2讲 秦汉时的经济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掌握秦汉时经济发展的
特点及历程,分析秦汉盛衰原因和对政 治、文化的影响。认识到秦汉经济的发 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