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讲义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体液平衡失调》课件

《体液平衡失调》课件

确定液体平衡失调需要多方面判断和检查,以确保正确诊断。
1
实验室检查
如尿液分析、钾和钠离子含量检查等。
2
临床表现
病人的症状和医生的体检结果。
治疗
发现液体平衡失衡,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1 给药
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药物。
2 神经反射
包括按摩和针刺等方法。
3 饮食理
包括吃含钾和钠的食物或饮用专门配制的口服液。
《体液平衡失调》课件
了解身体中的液体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什 么是液体平衡,液体平衡失调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同时,我们 也会提到如何预防液体平衡失调,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非常重要的。
概述
液体平衡是指身体中液体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液体平衡失调是指身体中的电解质和液体浓度超 过了正常值。本节将讨论液体平衡失调的定义、分类和类型。
2
钾离子
缺少或过量的钾离子都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影响。
3
酸碱平衡
身体酸碱平衡失常可能导致液体平衡失调和健康问题。
临床表现
身体液体平衡失调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出现不同的症状。
血液循环异常
头昏、昏迷、心悸等症状出现。
肾脏功能减退
尿量减少、尿中有血尿、痛经等 症状出现。
体温异常
狂热、高热、低体温等症状出现。
诊断
摄入量异常
比如水分和盐分的过度摄入;或酷热天气下人们运动过度而引起的失水。
排出量异常
比如身体方式过多;利尿剂的使用等。
病理因素
包括高血糖、肾功能異常、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体液平衡失调
病因分析
本节我们将会了解什么因素会导致液体平衡失调。

临床检验师-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考点总结

临床检验师-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考点总结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考点总结本章内容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理论、检查指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三、血气分析技术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正常情况下,体液之间的水与电解质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易受体内外因素影响而被破坏,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水的分布及平衡2.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2)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3)阴离子隙(AG)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水平衡紊乱2.钠平衡紊乱3.钾平衡紊乱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2.方法学钾、钠的测定方法氯的测定方法(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水的分布及平衡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年龄越小,含水量越高,男性高于女性,肾脏含水量最多,而脂肪含水量最少。

正常情况摄入量与排出量持平。

小儿水的摄入量略大于排出量;疾病时因病情而异。

(3)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①影响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因素:毛细血管膜是半透膜主要通过血管壁,三个影响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②影响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也是半透膜,功能极为复杂。

主要影响因素是晶体渗透压。

水从低渗透压的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较细胞内液容易变动。

水代谢平衡的调节水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1)口渴思饮产生口渴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2)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的,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体液平衡紊乱

体液平衡紊乱
合成:由心房肌细胞合成的一种循环激 素
作用;作用于肾小管髓袢上段,通过抑 制CAMP的活性以降低对钠的重吸收, 从而引起利尿和排钠。
总的结果促进钠和水的排出。
心钠素还可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的分 泌。
调节 渗透压升高和血压升高时促进分泌
(三) 肾脏的调节
肾小管可以对钠钾水进行重吸收。 在肾吸收过程中经常伴有氢钠交换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
李兴武
概述
❖体液:是指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 于其中的物质。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ntracellulerfluid,ICF)
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erfluid,ECF),其中 细胞内液占人体40%,细胞外液占20%, 而细胞外液以血管壁为界又分为血浆和细 胞间液.血浆占5%,细胞间液占15%。
❖平衡与紊乱:水与电解质动态平衡,但受 体内外因素影响可使其代谢紊乱。
第一节 体液平衡及调节
一水 平 衡
一.人体水含量的变化
❖人体内的体液含量随年龄 性别(男>女) 胖瘦(胖<瘦)等个体差异而有明显的不同。 见附表
❖疾病时: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
年 龄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组织间液 血浆
2 低钾血症
定义血清钾<3.5mmol/L
原因:a.钾摄入不足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长 期未进食者
b.钾排出增多:消化道丢失
c.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外液高渗
d. 血浆稀释:输盐水或糖水
钾低可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者 心跳停止在收缩期。
1 高钾血症
定义: 血清钾>5.5mmol/L者称为高钾血症 原因:a.钾输入过多:钾溶液
b. 钾排泄障碍:急性肾衰 c. 钾由细胞内进入细胞外:烧伤 症状:类似缺血症状,神经肌肉的联结处 的兴奋性抑制,可发生心内传导阻制, 心肌停跳于舒张期(心电图表现)。 心肌应激性= [Na+]+[Ca2+]+[OH-]/[k+]+[Mg2+]+[H+]

体液平衡失调

体液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 1、病因治疗 2、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 3、当HCO3-小于 16mmol/l应使用碱性物 质: HCO3-需要量 =[HCO3-正常值- HCO3测量值]×公斤体重×0.4 5% NaHCO3ml=[(CO2CP正 常值- CO2CP 测量值) /2.24×公斤体重×0.5
代谢性碱中毒 1、病因治疗 2、补充生理盐水补充Cl3、使用酸性物质,盐酸 精氨酸,补充Cl- 、H+ 4、补钾 5、严重碱中毒PH大于 7.6 HCO3-大于45mmol/l可 考虑补HCl:HCl需要量 =[HCO3-测量值- HCO3正常值]×公斤体重×0.2

三、体内钙的异常

机体内钙的绝大部分(99%)以磷酸钙 和碳酸钙的形式贮存于骨髂中。细胞外 液钙仅是总钙量的0.1%。血清钙浓度为 2.25-2.75mmol/L,相当恒定,其中约 半数为蛋白质结合钙,5%为与有机酸结 合的钙。其余的45%为离子化钙,这部 分钙起着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 PH降低时离子钙增加,PH上升时离子钙 减少。
3、体液的渗透压
由半透膜分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发现浓 度低的溶剂(水)进入到浓度高的溶液中,这 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压是指溶液能阻止渗透 现象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压力。 渗透压为290-310mmol/L 渗透压的大小是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的多少有 关,而与颗粒的大小、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价 数无关,只要溶质的颗粒数相等。
临床上将 HCO3- 增多或减少造成 PH 改变,称为 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将PCO2增多或减少造成PH 改变,称为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 HCO3- ↑ ------------------------↑PCO2×0.03↓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以上4种基本酸碱平衡失调,称为原发性酸碱平 衡失调。如果同时存在2种以上原发性酸碱平衡失 调,称为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第八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分析.pptx

第八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分析.pptx

内标法标本稀释度大,钠、钾测定与标准元素锂(铯)的 测定同时进行,可减少由于雾化速度、火焰温度波动所引起的 误差,其准确性和精密度均较外标法好,多数实验室采用内标 法。
2019年10月6
谢谢你的阅读
30
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极
钠电极含玻璃膜 钾电极含液态离子交换膜(渗有缬氨霉素) 检测 电极表面电位与参比电极的差来估计样本含量
血容量不足,血压 下降
实验室检 血浆Na+>150 查(mmol/L) 或Cl-+HCO3->140
血浆Na+为150 或Cl-+HCO3-为 120~140
2019年10月6
谢谢你的阅读
低渗性脱水
电解质丢失多于水 的丢失,血浆渗透 压降低
丢失体液时,只补 充水而不补充电解 质
无口渴感,患者易 恶心、呕吐,四肢 麻木、无力以及神 经精神 血浆Na+<130 或Cl-+HCO3-<120
Hg(SCN)2 +2Cl-
HgCl2+2SCN-
3SCN-+Fe3+
Fe(SCN)3(橙红色)
硫氰酸汞法既可手工操作,又可作自
动化分析,特异性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良好,是临床使用的常用方法 。
2019年10月6
谢谢你的阅读
37
(3)电量分析法
原理: 将标本中放置银电极,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导入恒定电
体液 细胞内液(ICF) 细胞外液(ECF) 细胞间液:
2019年10月6
谢谢你的阅读
4
二、水平衡
细胞外液占TBW 的1/3
细胞间液占ECF 的3/4
10.5L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第15章 体液平衡失调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第15章 体液平衡失调

19:46
• (二)临床表现 • 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加深加快,呼气带 烂苹果味(酮味)。面色潮红, 心率加快,血 压偏低。严重患者有疲乏,软弱,嗜睡甚 至昏迷等神经症状。实验室检查:pH、 HC03-、BE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均下 降。
19:46
• (三)治疗 • 1.轻症患者仅需输液和病因处理即可; 重症患者则可补碱治疗。 • 2.临床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等碱性药物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具体补碱量 以C02CP 的下降值估算。补碱治疗中需注意,因酸 中毒被纠正后,会因离子化的钙减少而发 生低钙抽搐,故应注意补充钙剂。
19:46
3.等渗性脱水 又称混合性脱水,是指 失水失钠比例相当、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 透压均处于正常范围,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的病理状态。主要见于消化液急性丧失(如 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急性腹膜 炎等。患者表现既有缺水现象、又有缺钠 现象,但口渴不及高渗性脱水明显,周围 循环衰竭比低渗性脱水出现晚。
19:46
2.低渗性脱水 又称继发性脱水,是指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5mmol/L,使 细胞外液呈现为低渗而造成以细胞外液减 少为主的病理状态。主要见于慢性腹泻、 肠瘘以及大汗和利尿等失水后单纯补水而 未补钠者。患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 皮肤弹性减退、直立性低血压及休克等, 但一般均无口渴感。
19:46
(二)脱水程度
• 1.轻度脱水 患者仅有口渴,体重下降 约2%~4%。 • 2.中度脱水 患者明显口渴、皮肤干燥、 眼窝凹陷、尿少而比重增高,体重下降约4 %~6%。 • 3.重度脱水 患者极度口渴、惊厥、血 压下降甚至昏迷,体重下降>6%。
19:46
脱水补液的基本原则
• 1.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高渗性脱水以 补水(5%葡萄糖液)为主,兼适量补钠(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低渗性脱水以补钠为主,兼适量补水;等渗性脱水则水钠 等比例补给。低钾血症补钾。代谢性酸中毒补碱。代谢性 碱中毒补酸。补充量依缺失程度而定。 • 2.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畅补钾 先输 含钠盐液以恢复血容量,防治休克,然后输入葡萄糖液, 但高渗性脱水则先糖后盐;先输晶体液后输胶体液,防止 水分过多外渗;输液起初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要结 合心肺功能全面考虑,以防造成输液过量、过速引起心衰 和肺水肿;尿畅后才能开始补钾,以防补钾过早引起高钾 血症。

体液失调总结可删除

体液失调总结可删除

第四章恢复和维持血容量HCO 3 24mmol/L ;H 2CO 31.2mmol/L ;HCO 3/H 2CO 3=20。

CO 2释放→血中PaCO 2改变,也即调节了H 2CO 3Na +-H +交换H +和HCO 3-重吸收NH 3结合H +形成NH 4排出H +细胞内液ICF (M40%/F35%):阳离子K + 、Mg 2+等,阴离子HPO 42-、蛋白质等人体的体液分布 Body water and its distribution 细胞外液 血浆plasma 5% :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功能性细胞外液 阳离子:Na +等,阴离子:Cl -、HCO 3-、蛋白质等。

ECF 20%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15%非功能性细胞外液(1-2%)酸碱平衡公式(Henderson-Hassalbalch 方程式),正常动脉血pH 为: 代谢性pH=pKa+lg 呼吸性 =6.1+lg =6.01+lg24/1.2=6.1+1.3=7.4补液:(详见课件及病例讨论)补液实施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边输入、边分析、边估计、边调整。

每日补液量=当日基础需要量+1/2以往丧失量+当日额外丢失量 ㈠禁食期间的补液:按正常需要量补给(2000~2500ml/日),禁食2~3天以上才应补钾。

㈡外伤及手术前后的补液:按正常基础需要量+当天额外丢失量补充。

㈢小儿补液:基础需要量:第一个10kg 体重为100ml/kg ,第二个10kg 为50ml/kg ,第三个10kg 为25ml/kg 。

[HCO 3-]α×PaCO 324 0.03×40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比较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PS :钠的特点——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机体摄入水>排除水,水在体内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多,细胞内外液增加 ⏹ 病因:A D H 增高、肾功不全、补液过度等⏹ 临床常有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力失常、谵妄,甚至昏迷;慢性者无力、恶心、呕吐、嗜睡⏹ 实验室血液稀释: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M C V ↑ M C H ↓细胞内外液量均↑⏹ 治疗停止摄水、及利尿剂和脱水剂应用。

《体液平衡及失调》课件

《体液平衡及失调》课件

常见体液平衡失调的类型
1 脱水
2 过水
3 电解质紊乱
体内水分不足导致的平衡扰 动
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的平衡扰 动
体内电解质含量异常导致的 平衡扰动
导致体液平衡失调的原因
失水
大量流汗、尿液过多排出
疾病
肾疾病、呕吐、腹泻等引起失血或脱水的疾病
饮食不当
摄入过多或过少的水分和电解质
药物
利尿、抗生素等影响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体液平衡失调的症状和表现
脱水
口干、疲倦、尿量减少
过水
水肿、呼吸困难、体重增加
电解质紊乱
肌肉痉挛、心律不齐、神经功能异 常
体液平衡失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体征和症状的评估 血液和尿液检查 病因判断和分析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药物治疗和调整饮食
预防体液平衡失调的措施
充分饮水
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体液平衡
《体液平衡及失调》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体液平衡及其失调的相关知识,包括概述、常见类型、原因、 症状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此外,还将提供预防体液平衡失调的措施和结论要 点。
体液平衡的概述
液体平衡
体内液体的量和组分保持稳定
酸碱平衡
稳定酸碱水平
离子平衡
维持正常血液 pH 值
渗透平衡
控制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渗透压
健康饮食
摄入富含电解质的食物
合理用药
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副作用
结论和要点
1 体液平衡的稳定对身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脱水、过水和电解质
紊乱是常见的体液平
衡失调类型
3 导致体液平衡失调的
原因多种多样
4 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和原因而 5 预防体液平衡失调需合理饮食和药物使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合计
2000-2500
每天水的最小需求量
肾脏排出1200ml
皮肤蒸发和肺部呼出约200ml 体内氧化产生部分水
成人一天至少应补充1.0~1.5L水
水平衡紊乱
脱水 水肿 原因:总体水的变化,或水分布有差异 水摄入和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平衡。 脱水: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减少,称 为脱水因钠浓度变化分为高、等和低渗 性。
原因:过量使用排钠性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失水后
只补充水
表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无力、神经症状(脑水肿)
等渗性脱水
特点:血清钠、血浆渗透压正常,ECF丢失,ICF不变 原因:大面积烧伤、消化液丢失、胸腹腔积液引流 表现:口渴、尿少、血压下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脱水分类表
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 多 口渴、尿少、体温上 升及出现各种神经精 神症状 血浆Na >150 或Cl-+HCO3->140
+
原因
为消化液丢失;大面 积烧伤;反复放出胸 水、腹水等 血容量不足,血压下 降 血浆Na+为130~150 或Cl-+HCO3-为120~ 140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mmol/L)
采集部位
大多采用桡动脉采血,如采血困难,进行股动脉 采血。 静脉血一般在动脉采血困难时才使用 静脉血PO2要低60~70mmHg(7.98~9.31 kPa) PCO2要高2~8mmHg(0.27~1.06 kPa) pH要低0.02~0.05
样本采集
如采集桡动脉血,采血前进行(Allen’s试验) 让病人抬高手臂并握拳30秒,两手同时压住手腕 的尺动脉和桡动脉,松开拳头,可见手掌苍白无血色。 然后松开尺动脉,在5秒钟内恢复血色为尺动脉功能正 常,可以进行桡动脉的采集。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

HbA(亚基) N …—Thr— Pro — Glu —Glu—Lys—… … … TGT GGG CAT CTT TTT … … … … ACA CCC GUA GAA AAA … …
DNA 异常 mRNA
Hbs (亚基)N … —Thr — Pro—Val — Glu—Lys—…
肺泡里
O2被摄取主要靠: 肺泡气中PO2 O2自由扩散能力 还原血红蛋白(HHb) 对O2的亲和力。
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以 其次以HCO3-;
Na+
为主,阴离子以Cl-,
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以 K+ 为主,其次Mg2+,, 阴离子以HPO42-和蛋白质为主。 细胞内外钠钾离子转运---Na-K-ATP
Donnan平衡学说:体液中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
总数相等。
阴离子间隙(AG): 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
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电解质离子产生.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二、钠平衡紊乱 三、钾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失H2O>Na+
失H2O=Na+
失Na+ > H2O
一、水平衡紊乱
水肿
高渗性水肿
等渗性水肿
低渗性水肿
二、钠平衡紊乱
(一) 钠代谢
食物
Na+ 细胞外液:50% 骨骼肌:40-45%
尿液
肉类
K+
150mmol/L
粪便
水果 汗液
血清钾3.5-5.5mmol/L
肾脏调节钾的特点

体液平衡与紊乱3

体液平衡与紊乱3

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的是FES、ISE和分光光度法
含有钠、钾的标本和助燃气进入雾化室雾化后喷入火焰,在高温作用
下,钠、钾原子获得能量被激发成为激发态。不稳定的激发态原子又迅速 释放出已获能量回到基态,发射出各种元素特有波长的辐射光谱。钠的辐
射波长为589nm,钾的辐射波长为766nm,而常作为内标使用的锂和铯的辐
K’ =
cH+〓 cHCO3 cdCO2
cdCO2包括小部分未分解的碳酸,可以用: cdCO2=α〓PCO2 来表示
α为CO2溶解系数
cHCO3-代表ctCO2减去cdCO2 公式可写为: cH
+
=
K’ 〓α〓PCO cHCO3
2
H-H公式的应用 pH被定义为H+活度(aH+)的负对数 这样H-H公式就变为: cHCO3 cdCO2
(2)比色法
原理: 利用硫氰酸汞与标本中氯离子作用,生成不易解离的 氯化汞和与Cl-等当量的硫氰酸根(SCN-),SCN-与试剂 Fe3+反应生成橙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60nm波长处比色,可 定量测出标品中的Cl-的量。 Hg(SCN)2 +2Cl3SCN-+Fe3+ HgCl2+2SCNFe(SCN)3(橙红色)
酶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火焰光度法有可比性,易于自动化, 适合于急症与常规检查,但胆红素及溶血有一些影响。脂血 标本因影响大而不能测定
分光光度法 大环发色团法 大环离子载体由各原子按规律排列形成空
腔,空腔中可固定或结合金属离子。这些化合
物称多环、冠、穴状配体,如穴冠醚。大环空 腔大小不同,可固定或吸附不同元素。阳离子
PO2(B)
20 40 60 80 100 120(mmHg)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7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7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体液、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一、体液、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 (一)体液分布细胞内液40%体液 血浆5%细胞外液20%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间液1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 成年男性体液量占体重60%.女性占50%,新生儿可达70%。

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细胞外液——男女性均占20%。

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主要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三)电解质的分布①细胞外液主要离子成分:主要阳离子是Na+,主要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②细胞内液主要离子成分: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③阴离子间隙(AG):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正常参考值:8~16mmol/L,平均12mmol/LAG值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各种原因引起代酸时,其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表现为AG增加。

见于:①肾功能不全引起氮质血症时,磷酸、硫酸盐潴留;②缺氧导致乳酸堆积;③饥饿、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增加,导致酮体堆积。

④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 + K+、葡萄糖和尿素mOsm/(kg.H2O)=1.86(Na+ [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mmol/L]+9 (9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一)水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别称急性脱水,混合性脱水慢性脱水,继发性脱水原发性脱水血Na+135~150mmol/L <135 mmol/L >150 mmol/L渗透压正常降低升高主要病因消化液或体液急性丢失(大量呕吐、肠外瘘、肠梗阻、烧伤、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消化液或体液慢性丢失(慢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大创面慢性渗液);排钠利尿剂水分摄人不足(食道癌)、大量出汗、糖尿病昏迷、溶质性利尿、大面积烧伤失水部位细胞外液为主组织间液与血浆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为主组织间液丢失比例大于血浆以细胞内液为主组织间液与血浆丢失血压降低严重降低(易发生休克) 正常(严重时降低) 休克偶尔发生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不口渴脱水征: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恶心呕吐、视觉模糊,不口渴头晕、起立时容易晕倒口渴,乏力舌干、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水中毒 病因:①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或输注水分过多 急性水中毒-水过多-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慢性水中毒一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二)钠平衡紊乱Na+功能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低钠血症ECF Na+ <130mmol/L低钠血症可由钠减少或水增多引起,常见引起原因有:肾性因素、非肾性因素高钠血症ECF Na+ >150 mmol/L高钠血症可因摄入钠过多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电解质排斥效应血浆中一些不溶性物质(高脂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和可溶性物质(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增多,使单位体积的水含量减少,血钠或钾等电解质浓度降低(钠钾等只溶解在水中),从而引起假性低钠或低钾血症。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

三、血中的氧
氧的运输
血标本中 ctO2=O2Hb + cdO2 O2Hb是O2可逆地结合在红细胞中血红素的Fe2+上 1摩尔血红蛋白结合1摩尔O2 。 一升血中含血红蛋白浓度为9.3mmol/L(150g/L)
所有血红蛋白都结合O2时,可携带9.3 mmol/L O2 。
三、血中的氧
血红蛋白
HbA(正常成人基因产物)能结合O2 病态血红蛋白没有能力与O2结合:
渗透压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Cl-、葡萄糖和尿素计算:
mOsm/kg(水)=1.86(Na+[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 [mmol/L]+9
*: 9 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 参考值: 275~300mOsm/kg(水)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二、钠平衡紊乱 三、钾平衡紊乱
一、钠、钾测定
标本要求
钾标本 血浆与血清钾有什么差别 溶血 冷藏 孵育
钠标本 脂血标本
一、钠、钾测定
钠、钾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火焰光度法(FES)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 分光光度法 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的是FES、ISE和分光光度法
一、钠、钾测定
火焰光度法
发射光谱法,被推荐为参考方法 样本用含有锂或铯的溶液稀释 被丙烷气雾化后燃烧 通过各滤光片,被光检测器接收 Li+ 或Cs+作为内标准与Na+、K+比较
一、血液气体特性
仪器校准
校准气体含有15% O2、5% CO2、其余是N2 。 摩尔分数(F)分别为0.15、0.05和0.80。 混合气体在37℃用水蒸汽饱和后(模拟病人血液 或肺泡气),送入仪器测定室(37℃)校准仪器计算 可得校准气体PO2=105 mmHg;PCO2 =35 mmH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体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液的组成:①水②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电解质:指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

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非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

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水的分布及平衡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1)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最低尿量:500ml/日生理需水量:1500ml/日(2)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①血浆与细胞间液:主要通过血管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

②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主要通过细胞膜晶体渗透压:水从低渗透压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水→细胞外。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水→细胞内。

(3)水代谢平衡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①口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②抗利尿激素(ADH):ADH→增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血容量上升,血渗透压下降,血压升高③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2.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电解质含量和分布:血浆、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中电解质的分布1)各体液中主要的正、负离子不同细胞内外液中钠和钾浓度差别:Na K ATP酶(钠泵)的主动转动功能。

电解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参与酸碱平衡调节及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钠泵将细胞内液的钠离子运转到细胞外液,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液。

该过程耗能。

2)各体液中正、负离子总数相等(即阴阳离子平衡)Na+=HCO3-+Cl-+12(10)mmol/L3)各体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对维持胶体渗透压有重要作用)4)各体液渗透压相同:摩尔渗量为294~296mOsm/L理论渗透压为756~760kPa(2)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mmol/L):血浆晶体渗透压=2(Na++K+)+葡萄糖+尿素(3)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Na++K+)-(Cl-+HCO3-)因为血清K+较低且恒定,故公式可简化为:AG=Na+-(Cl-+HCO3-)参考值:8~16mmol/L,平均12mmol/LAG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为:1)氮质血症,磷酸盐和硫酸盐潴留(菌血症、烧伤等组织大量破坏,蛋白质分解)。

2)乳酸堆积(缺氧)。

3)酮体堆积(饥饿、糖尿病)。

(4)钠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肾脏。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球-管平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调控水盐代谢的主要因素。

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钠并排出钾和氢。

“排钾保钠”其他激素:抗利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心钠素等。

(5)钾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肾脏。

“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

1)影响肾脏排钾:醛固酮(潴钠排钾)糖皮质激素2)影响钾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①生理性:Na+-K+ATP酶、儿茶酚胺、胰岛素、血糖浓度、剧烈运动等。

②病理性:血pH、高渗状态、组织破坏、生长过快等。

(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水平衡紊乱:表现为总体水过少或过多或总体水变化不大,但水分布有明显差异。

水平衡紊乱往往伴随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压的变化。

(1)脱水: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称为脱水。

脱水因血浆钠浓度变化与否,又可将脱水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失水>失电解质原因:多见于饮水不足,如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或非显性失水持续进行从而使水排出量增多。

特点:①体液电解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血浆Na+浓度大于15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大于140mmol/L;②细胞外液量减少;③细胞内水向细胞外液转移,造成细胞内液明显减少。

2)等渗性脱水:失水=失盐原因:常见于呕吐和腹泻等丧失消化液等情况特点:①体液电解质浓度改变不大,渗透压保持正常:血浆Na+浓度为130~15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为120~140mmol/L。

②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

③细胞外液量减少可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等。

3)低渗性脱水:失盐>失水原因:丢失体液时,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电解质造成,如胃肠道消化液的丧失(腹泻、呕吐等)以及大量出汗情况下,仅补充水分而未补充丧失的电解质。

特点: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

血浆Na十浓度小于13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小于120mmol/L。

②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增多,体重稍有减轻。

(2)水过多:根据体液的晶体渗透压分三种类型: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及低渗性(水中毒)水过多。

临床上水肿较为常见。

水肿时细胞外液量(主要是组织液)增多,而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一般当增加的体液量超过体重的10%以上时,可出现水肿临床表现。

水肿常见的原因:①ADH分泌过多;②充血性心力衰竭;③肾功能障碍;④肝硬化等。

2.钠平衡紊乱: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1)低钠血症(低钠性低渗综合征):血浆钠浓度小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

血浆钠浓度是血浆渗透浓度(Posm)的主要决定因素。

Posm降低导致水向细胞内转移,进而出现细胞水肿,严重者有可能出现脑水肿和消化道紊乱。

低钠血症见于摄入少(少见)、丢失多、水绝对或相对增多。

可分为肾性和非肾性原因两大类。

1)肾性原因:可因渗透性利尿、肾上腺功能低下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低钠血症。

2)非肾性原因:见于呕吐、腹泻、肠瘘、大量出汗和烧伤等疾病过程。

3)假性低钠血症:由于血浆中一些不溶性物质(高脂蛋白血症)和可溶性物质(静脉注射高张葡萄糖或静脉滴注甘露醇)的增多,引起低钠血症。

(2)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45.0mmol/L,主要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水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

3.钾平衡紊乱(1)钾代谢:人体全身总钾量约为50mmol/kg。

来源:食物。

每日摄入量50~75mmol,一般膳食每日可供钾50~100mmol。

90%的钾由肠道吸收。

钾代谢的调节:肾排钾对维持钾平衡起主要作用。

影响肾脏排钾的主要因素:1)醛固酮;2)其次为糖皮质激素;3)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泌,酸中毒时,尿钾增多;碱中毒时,尿钾减少。

钾的浓度与细胞外液HCO3-的浓度直接有关。

(2)钾平衡紊乱: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约占总量的98%),因此血K+浓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总钾量。

血K+浓度是指血清K+含量。

血浆钾浓度要比血清钾浓度低约0.5mmol/L左右,因为血液凝固成血块时,血小板及其他血细胞会释放少量钾入血清,临床以测血清钾为准。

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①钾总量过多或过少;②钾在细胞内外的移动;③血浆的浓缩与稀释;④当细胞内钾向细胞外大量释放或血浆明显浓缩,钾总量即使正常甚至缺钾也可能出现高血钾;⑤体液酸碱平衡紊乱,必定会影响到钾在细胞内、外液的分布以及肾排钾量的变化。

1)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①钾摄入不足:长期进食不足(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禁食者(如术后较长时间禁食)。

②钾丢失或排出增多: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减压和肠瘘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利尿剂时,可引起低血钾。

③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如静脉输入过多葡萄糖,尤其是加用胰岛素时、或代谢性碱中毒时。

2)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以上①钾输入过多:钾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或量过大,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又输入钾溶液时易于引起高血钾。

②钾排泄障碍:如急性肾功能衰竭。

③细胞内的钾向细胞外转移:如大面积烧伤,组织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入血;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泌K+减少,使钾潴留于体内。

(三)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汗、粪便、尿及胃肠液均可作为测定钠钾样品。

钾测定结果明显受溶血的干扰,因为红细胞中钾比血浆钾高二十几倍,故样品严格防止溶血。

血浆钾比血清低0.1~0.7mmol/L。

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均可使血钾上升。

2.方法学:钾、钠的测定方法: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冠醚法和酶法。

氯的测定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硫氰酸汞比色法、硝酸汞滴定法和电量分析法(库仑滴定法)。

(1)火焰光度法:Na+、K+测定可采用火焰光度法。

原理: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法,利用火焰中激发态原子回降至基态时发射的光谱强度进行含量分析。

该法可检测血清、尿液、脑脊液及胸腹水的Na+和K+,该方法属于经典的标准参考法。

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广为临床采用。

通常采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准法(锂内标)。

(2)化学测定法:Na+和K+的化学测定主要利用复环王冠化合物如穴冠醚或球冠醚(冠醚),均为离子载体,由于大环结构内有空穴,可选择性结合不同直径的金属离子,从而可达到测出离子浓度的目的。

Cl-的化学测定法:采用Fe存在下,Hg(SCN)2与Cl-反应生成与Cl-等当量的SCN-,再与铁结合成Fe (SCN)的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定量标本中Cl-的含量。

(3)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原理:是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结构中有一个对特定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敏感膜,将离子活度转换成电位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其电位与溶液中特定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通过与已知离子浓度的溶液比较可求得未知溶液的离子活度。

优点:ISE法具有标本用量少,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是目前所有方法中最为简便准确的方法。

缺点:电极具有一定寿命,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老化。

(4)整合滴定法:Cl-测定。

影响因素多,误差大。

(5)酶法:测定钠的原理:利用钠依赖的β-半乳糖苷酶催化人工底物ONPG(邻硝基酚β-D-吡喃半乳糖苷),分解释放出有色产物邻硝基酚,在波长420nm处测吸光度变化。

酶法测钾的原理:利用对丙酮酸激酶的激活作用,后者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变为乳酸同时伴有还原型辅酶Ⅰ的消耗,在波长340nm处测NADH的吸光度下降。

酶法测氯的原理:利用氯使α-淀粉酶与钙离子结合变成有活性的形式,然后与α和β葡萄糖苷酶共同催化人工合成底物2-氯-4-硝基苯酚-β-D麦芽庚糖苷(CNP-G7)使其水解产生2-氯4-硝基苯酚,此产物在波长405nm处有最大吸收,血氯浓度与α-淀粉酶活性成正比,同时也与2-氯-4-硝基苯酚的生成量成正比。

酶法的优点是不需特殊仪器,缺点是价格较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