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与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与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与城市形态城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来创建和改善城市的过程。

它旨在探索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功能性。

城市形态则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包括建筑物的分布、街道的走向、开放空间的配置等。

城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一个功能完善、生态友好、社区连通、经济繁荣的城市。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同时,通过创造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城市环境,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形态在城市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体现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影响着居民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个合理的城市形态应该是紧凑而便捷的,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且提供丰富的文化和娱乐设施。

此外,城市的形态还应该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打造宜居的社区空间。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和土地利用、建筑风格和高度、交通网络、绿化和公共空间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减少交通压力,并降低人们对汽车的依赖。

同时,城市设计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带、保护生态系统和改善空气质量,可以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并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城市设计还需要关注社会和文化因素。

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学校、医疗设施等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融入感。

此外,城市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保护传统建筑和文物,传承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统。

总之,城市设计和城市形态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城市形态的塑造,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创造出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对城市形态相关影响因素的解读

对城市形态相关影响因素的解读

对城市形态相关影响因素的解读文章标题:城市形态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度解读一、引言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和分布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

其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政策规划等。

通过深入分析城市形态相关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二、地理环境对城市形态的影响1. 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等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沿海地区的城市往往呈线状分布,而山地地区的城市则可能呈现层叠式布局。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城市形态的多样化,反映出人类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的生活适应和空间利用。

2. 自然资源条件城市的形态也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集,形成繁荣的城市中心,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可能呈现分散式发展。

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塑造。

三、经济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1. 城市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布局和形态。

工业城市往往呈现出密集的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对分散的特点,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则可能形成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的集聚。

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发展。

2. 城市规模和密度城市的规模和密度也直接影响着其形态的呈现。

大型城市往往拥有更为发达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呈现多中心、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而小城市则可能形成单一中心、分散式发展的形态。

城市的规模和密度对其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四、人口分布对城市形态的影响1. 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是影响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

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往往形成多中心、高密度的空间结构,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则可能形成单一中心、低密度的发展格局。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也会影响城市的用地利用和空间扩展。

2. 人口构成和流动城市的人口构成和流动也对其形态产生影响。

不同职业、收入水平、家庭结构的人群往往选择居住于不同的区域,形成城市的多样化结构;而人口的流动也会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

城市形态及产生因素

城市形态及产生因素

网格状:
网格状旳城市形态较为规整,有相互垂直旳城市道路网系统构成, 易于布置建筑,但也轻易造成其布局形式旳单调性。
临沂
环形放射状: 环形放射状城市由放射形和环形旳道路网构成,城市交
通旳通达性很好,有着很强旳向心紧凑发展旳趋势,但也易 造成市中心旳拥挤和集聚。
成都
环好,有着很强旳向 心紧凑发展旳趋势,但也易造成市中心旳拥挤和集聚。
城市形态及产生原因
城市形态:
所谓城市形态,简朴旳说就是指城市旳外观。
是由城市形状、构造和相互关系所构成旳一种空 间系统。
构成要素涉及: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 城市发展轴。
城市形态分为两种类型: 集中式旳城市形态 分散式旳城市形态
集中式城市形态:
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格状、环状、 环形放射状、带状和混合状形态。
远期关系,使城市更接近自然。
弊端: 城市多种基础设施旳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相
对较大 、公共设施反复建设现象严重。
城市形态产生原因:
地理条件原因 政治文化原因 产业经济原因
地理条件原因:
地理条件原因是城市形态生成最为主要原因。 地理条件涉及地形、地貌以及河流旳分布或走向 等,这些对城市旳空间构造形态影响非常深远。
重庆 兰州
政治文化原因——历史沿革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城乡众多。诸多古老 城市因为其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风水很好, 成为统治者青睐旳对象。
北京 西安 洛阳
产业经济原因:
主要原因之一
山西阳原市
谢 谢 大 家!
弊端: 近远期关系: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城市用
地功能轻易混杂和相互干扰。
分散式城市形态:
分散式旳城市形态主要是指组团状 。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它反映了城市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城市发展的特点。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形态的概念与演变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城市的发展历程、功能分区、用地利用以及交通系统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历史上,城市形态的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城市的线状布局到现代城市的多中心布局,城市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城市形态的特点与分类城市形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尺度、布局和组织结构方面。

在尺度上,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城市通常具有明显的多中心布局,中城市一般有一个中心或多个互相联结的中心,小城市则以单一中心为主。

在布局上,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放射状、环状、线状和混合型。

放射状城市指从一个中心向周围放射状展开,环状城市以环为特色,线状城市呈现线条状的布局,而混合型则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组合。

城市形态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区、功能区和居住区等。

三、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文化因素也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会在城市形态上表现出来。

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也会对城市形态产生影响。

四、城市形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形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紧凑的城市形态有利于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环境,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城市形态还决定了城市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氛围。

一个有良好城市形态的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社会交流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城市的形态和它随着时间变化的原因

城市的形态和它随着时间变化的原因

城市的形态和它随着时间变化的原因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形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从古老的城邦到现代的大都市,从密集的街巷到宽阔的大道,从低矮的平房到高耸的摩天大楼,城市的模样在岁月中悄然改变。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塑造着城市的形态?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城市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城市的初始形态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比如,有些城市建在河流沿岸,便于取水和运输;有些位于山谷之间,凭借地势形成天然的防御;还有些沿海而建,依靠海洋开展贸易。

以我国的重庆为例,它地处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城市的建筑和道路也随着地形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山城景观。

这种地理环境的限制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早期的布局和形态。

经济因素也是推动城市形态变化的关键力量。

当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时,城市开始成为工业生产的中心。

工厂的建立需要大片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于是城市周边出现了工业园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也不断完善。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市中心往往会形成繁华的商业区,高楼大厦林立,吸引着大量的人流和资金。

如今,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金融中心、科技园区等新型经济区域不断涌现,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是城市形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当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时,原本的居住空间就会显得拥挤,于是城市向外扩张,新的住宅区不断涌现。

同时,人口的流动也会带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与融合。

比如,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建筑风格和饮食习惯,从而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建筑和商业形态。

政治和政策因素在城市形态的演变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政府的规划和决策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

例如,为了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政府可能会修建地铁、高架桥等大型交通设施;为了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会规划建设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

此外,政府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如建设新区、推动旧城改造等,都会对城市的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形态学概念

城市形态学概念

城市形态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结构的学科领域,它关注城市的布局、形状、大小和功能分区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城市形态学的重要概念:
1.中心城区(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金融和行政核心区域,通常由高层
建筑和商业办公楼组成。

2.放射状城市形态:放射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一个中心点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模式,
通常由中心城区向外扩展,形成辐射状的道路和交通网络。

3.环状城市形态:环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围绕中心点形成环状的布局,中心区域通常
是历史中心或商业中心,周围是环绕性的住宅、工业和商业发展区域。

4.线性城市形态:线性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沿着一条线性地带延伸发展的模式,例如沿
着河流、海岸线或交通走廊。

5.网格状城市形态:网格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道路和街区形成网格状的结构,街道交
叉相连,形成规则的方块或矩形街区。

6.分散城市形态:分散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发展呈现出分散的特征,没有明确的中心区
域,各个功能区域分散分布在城市的不同部分。

7.城市景观:城市景观是指城市内外的自然和人造环境,包括建筑物、公园、街道、
广场等,以及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氛围。

这些概念帮助人们理解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组织方式,有助于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并对城市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2_城市形态的概念和分类

高一地理必修2_城市形态的概念和分类

城市形态的概念和分类按城市交通轴线分类、城市形态具有放射型、坏型、环状放射型、方格型、树枝型、平行型、扇型、星型、卫星型、星座型、连环型、环绕型、带型等多种型式;按城市水系轴线分类,具有带型、分流型、合流型、放射型、分散型、中央岛型、中央分离型、树枝型等型式。

一、基本概念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

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

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城市形状(urban form)、城市型式(urbanpattern)和城市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城市形状主要指城市外部轮廓所呈现的图形,是城市形态的低层次研究内容;城市型式主要指城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的特点。

城市形态则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

二、主要内容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城市由村落—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自然渐变规律;②城市内部形态;③城市形态演化规律。

城市形态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和水系轴线,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

按城市交通轴线分类、城市形态具有放射型、坏型、环状放射型、方格型、树枝型、平行型、扇型、星型、卫星型、星座型、连环型、环绕型、带型等多种型式;按城市水系轴线分类,具有带型、分流型、合流型、放射型、分散型、中央岛型、中央分离型、树枝型等型式。

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

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

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态与规划设计的话题愈加引人注目。

城市形态的演变和规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形态的演变推动了规划设计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的关系,同时从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等角度分析城市形态的演变及其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史城市形态的演变是历史的长河中缩影。

从最早的部落村落到今天的大都市,城市形态在不断地演变。

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发展的领头羊地位不断的稳固和扩大。

从城市格局和形态的历史发展看,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古时期、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城市形态。

1. 古城市的形态演变古代城市的形态演变以波斯、印度等古国城市为代表,在城市规划上,最为重要的是城市的贸易和军事。

城市的宗教建筑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市场和集会广场是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

在古代城市发展中,城市防御设施及城墙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因此古代城市形态发展的核心在于城市的周边防御体系。

2. 中世纪城市的形态演变中世纪城市的形态演变是在城市维持稳定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

城市规划的核心以教堂、城堡、市政厅和住宅为中心,城市的庭院、广场、街道等生活空间被迅速营造和扩展,这也是中世纪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中世纪城市的形态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文化力量的积累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上。

3. 近代城市的形态演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重心由防御和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技术和经济发展。

近代城市的形态演变主要集中在交通和能源设施、住宅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发展。

城市的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4. 现代城市的形态演变现代城市形态的演变主要是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数字化信息和智能科技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城市空间的概念也得到广泛的拓展和升级。

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跨世纪的重要话题,城市规划和设计也逐渐与之相适应,发挥数字信息和智能化科技的作用。

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也在飞速地扩张和演变。

从早期的旧城区到现在的新兴城镇,中国城市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1.传统城市传统城市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和市场都集中在一起,并且街道都是呈网格状。

城市的布局和建筑完全按照传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建造。

传统城市的建筑大多是木质或者砖瓦结构,大都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2.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工业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城市布局主要由生产设施和工厂构成,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和市场因此下沉到了城市的边缘。

由于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3.社区城市21世纪初期,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城市逐渐成为新兴的城市模式。

在社区城市中,城市空间被打破,由单一的中心变为了多元分布的结构。

社区城市的建设注重的是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同时也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4.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城市是西方城市体系的一种模仿。

这种城市体系的发展特别注重人类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强调城市中心的功能。

在现代化城市中,城市习俗和文化被部分遗忘,城市中的形式和设计也更多的强调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二、未来发展趋势1.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化的必要趋势。

目前全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但还有大量的人口在乡村生活。

因此,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要把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优化的产业结构来推进城市化进程。

2.智慧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整合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城市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普遍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保城市环保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题。

环保城市需要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追求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的管理和规划。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经典的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纯粹天马星空的创意?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普适性的设计⽅法?如果可以知道⼀个设计的所有可能结构类型,⽅案构思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瞎⼦摸象⼀般?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希望对不同城市空间层次(从城市整体到⽚区、功能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类型进⾏归纳,总结典范模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解释。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课程将分为6-7期,每期围绕⼀个主题,介绍不同层⾯的设计总图类型和模式,今天先来看看城市结构模式。

如果把⼀个城市当成⼀个整体,想要提取其结构模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个城市往往是在多种因素作⽤和影响下,不会那么纯粹。

城市规划原理说上提到过⼀些典型的模式类型,⽐如带状、⽹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和群组等,这些模式类型的城市到底长什么样呢?还是结合城市路⽹图⼀起来看看吧。

1带状带状城市主要是在交通线的影响下发展所形成,或者受地形影响沿着⼭⾕或⽔体岸线分布,具体的⼜可以分为带型连绵或带型组团结构,带型连绵式城市的的中⼼感⽐较弱,发展⽐较均质,模式图如下(图⽚来源于⽹络):1.⽢肃-兰州:兰州是典型的河⾕型城市,位于黄河⾕地中,其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组团格局。

2.厄⽠多尔-基多:基多北部为新城区,南部为旧城区,南北长25千⽶,东西宽5千⽶,城区东西两侧是海拔4790⽶的⽪钦查⽕⼭。

3.阿曼-马斯喀特:马斯喀特是阿曼⾸都,三⾯环⼭,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整个市区沿着阿拉伯海岸线⾃然伸展,形成狭长形状,由6个区组成。

4.澳⼤利亚-黄⾦海岸:黄⾦海岸位于澳⼤利亚东部海岸中段,由⼀段长约42公⾥、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由北⾄南成带状分布5.中国-深圳,深圳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滨城市,整体的结构是沿海岸线的带型组团结构2⽹格状 ⽹格是最典型的城市形态之⼀,由相互垂直的路⽹构成,⼀般适⽤于平原城市。

城市的形态概念

城市的形态概念

城市的形态概念城市的形态概念是指城市的组织结构和空间格局。

不同形态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城市形态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演化过程以及对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形态有很多方面的表现,包括城市的布局、建筑和交通等元素。

下面将从城市的布局、建筑和交通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的形态概念。

首先是城市的布局。

城市的布局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组织方式。

城市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中心城区、城市边缘和郊区等不同区域。

中心城区是城市的核心,拥有最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

城市边缘是城市的过渡区域,连接中心城区和郊区。

郊区则是城市的外围区域,主要用于住宅、工业和农业等用途。

城市的功能组织方式是指不同功能区的组织方式。

传统的城市功能区划分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

随着城市发展,功能区的划分不再那么明显,但依然存在。

例如,商业区集中了商业活动,住宅区则以住宅为主,工业区则集中了工业和制造业。

功能区的划分对城市的交通和生活便利性有很大影响。

其次是城市的建筑。

城市的建筑是城市形态的体现,它包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物。

城市的建筑风格可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差异。

例如,欧洲的城市以古典建筑和教堂为主,体现了欧洲的历史和宗教信仰。

亚洲的城市则以现代化和高楼大厦为主,反映了亚洲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建筑类型也有不同的功能,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等。

住宅建筑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人们的居住空间。

商业建筑则是城市的商业中心,集聚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公共建筑包括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和文化设施等,为人们提供了公共服务和文化娱乐。

最后是城市的交通。

城市的交通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路、铁路、水路和空中交通等。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的交通系统不仅影响城市的流动性,还与城市的环境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发展工具,旨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征,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健康成长。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特征。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形态,如线性城市、环状城市、径向城市等。

城市形态的选择应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并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

1. 线性城市形态线性城市形态是一种沿着一条线性地带发展的城市形态。

它通常沿着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地理特征延伸发展,形成一条细长的城市带。

这种形态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通的布局,但也存在城市扩张难度大、地区差异大等问题。

2. 环状城市形态环状城市形态是一种环形布局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于城市的历史原因或地理特征所致,如沿海城市、火山口城市等。

环状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布局和资源的利用,但也容易导致交通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径向城市形态径向城市形态是一种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城市的历史演变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所决定的,如多个城市中心周围布满收缩圈和发展圈。

径向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产业布局,但也容易导致城市中心的人口流失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二、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及其空间布局的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中心性结构中心性结构是指城市中心区域作为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的集中区域。

这种结构有利于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压力大的问题。

2. 放射性结构放射性结构是指城市以某一中心为核心,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利用,但也容易导致城市的土地利用不均衡和辐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形成多个核心区域,通过交通网络和社区的连接而形成的结构。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

城市形态调研报告根据城市形态调研,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城市形态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组织和布局方式。

它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城市形态的特征包括城市尺度、城市布局和城市结构等方面。

二、城市形态的分类:1. 紧凑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建筑高度较高,交通便利,城市空间利用率高。

典型代表有纽约、东京等。

2. 分散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发展沿着交通路线或道路延伸,城市外围区域人口稀少,建筑低矮,交通不便。

典型代表有洛杉矶、悉尼等。

3. 环状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中心区域被环状道路围绕,形成明显的圆环结构,通行方便。

典型代表有巴黎、北京等。

4. 多中心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城市内有多个独立的中心区域,各个中心区域拥有相对完整的商业、文化和住宅等功能,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典型代表有伦敦、上海等。

三、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1. 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态起到决定性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会限制城市扩展和布局,平原地区则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 经济条件:城市形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影响。

发达地区的城市往往采用紧凑城市形态,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往往采用分散城市形态,以满足快速城市化的需求。

3. 社会文化:城市的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城市形态。

例如,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会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

4. 政府规划:政府的城市规划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四、城市形态调控策略:1. 加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等,以实现城市形态优化。

2. 促进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拆除老旧建筑,改善城市形象和功能,增加城市的紧凑度和便利性。

3. 鼓励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 等地租线
P
a
交通干道
a bc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和车站
Qa
C.高速铁路沿线将形成高级住宅区 D.P处将形成新的商业区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 结构示意图。
9.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成因
目的
不断向市区外缘 移动
①土地日益紧张,地价飞 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 出
②布局不合理
为了降低成 本、保护城 市环境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 的需求
便于原料的 运进和产品 的运出
比较项目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面积 最小 中 最大
形状
区位
点或条 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
外部形状 城市用地
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
成因
历史因素:
(1)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分布状况; (2)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 功能分区是可能完全改变的。
社会因素:住宅区的分化 行政因素:政策引导和城市规划整体影响
(二)中心商务区(CBD)及其特征
1、含义
一个位于城市中心、担负着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CBD)的基本特征:
• 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 等在此高度集中;
• 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 • 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 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

城市的空间形态 地域形态PPT精选文档

城市的空间形态 地域形态PPT精选文档
6
7
8
城市的地域形态
3、条带式 4、放射状
优点:这种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 区,亲近自然。
缺点: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是沿主要交通 干道发展而形成。这种类型的城市交通主要集中 于某一两个方向,而且运距很长。9123
城市的地域形态(空间形态)
1、团块式(集中式) 特点: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
较集中,连成一片,便于集中设 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 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 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 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4
5
城市的地域形态
2、组团式 特点: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 的生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 片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 缺点:显得用地比较 分散,各片区之间的联 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 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一、放射状型:放射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发展以一个中心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向外扩展。

这种形态常见于古代城市的布局,如中国的古都长安、古罗马的罗马城等。

在这种形态下,城市中心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边则是居住区和农田。

放射状型城市平面形态使城市内部交通便利,但容易形成中心城拥堵和交通压力大的问题。

二、方网状型:方网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的道路和街区都呈明确的网格状布局。

这种形态多出现在规划较为先进的城市,如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

方网状型城市平面形态便于城市的布局和管理,交通流线清晰,方便导航和出行。

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地块利用率低等。

三、环状型:环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以一个或多个环路为中心,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位于环路之内。

这种形态常见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如法国的巴黎环城道路、“防空圈”式的城市规划等。

环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有利于交通的流通和城市的扩展,同时也形成了内城的高密度和外城的低密度。

但环状型城市也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城市边缘地带的社区分离问题。

四、错综复杂型:错综复杂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具有多个中心和复杂的道路网状结构。

这种形态多出现在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如英国的伦敦和意大利的罗马。

这种城市平面形态通常由于历史上的扩张和功能发展而形成,因此道路布局复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但这种形态也使城市具有较高的活力和多样性,中心城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城市平面形态有放射状型、方网状型、环状型和错综复杂型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问题,城市规划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功能和历史等因素,合理设计城市的平面形态,以满足人们对便利、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地理知识点】城市形态的三种类型

【地理知识点】城市形态的三种类型

【地理知识点】城市形态的三种类型
城市的形态分为团块式、组团式和条带式。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式。

城市形态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

1.团块式:这是平原地区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

我国的成都、合肥郑州等都是团块状城市。

优点: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缺点:设施集中,环境问题突出。

2.组团式: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全市区形成了几个片区,各片区之间以河流、山岭等间隔。

优点:每个组团可以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

缺点: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3.条带式: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其发展被迫沿谷地向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

条带状城市还有洛阳、西宁、宜昌等。

优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缺点: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较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简述城市形态模型

简述城市形态模型

简述城市形态模型
城市形态模型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它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也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形态模型主要包括传统的放射状模型、网状模型和多中心模型等。

放射状模型是最早的城市形态模型之一,它以城市中心为中心,向外辐射状地分布。

这种模型通常适用于古代城市,因为古代城市的发展是从城市中心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逐渐向外扩展。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中心地带商业和政治活动密集,而远离中心的地带则是住宅区和农业区。

网状模型是现代城市常见的形态模型之一,它以道路网络为基础,呈现出网状的分布。

这种模型通常适用于规划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便利,各个区域之间联系紧密。

网状模型的特点是各个区域之间距离相对均等,交通流畅,便于人们的出行和物流的运输。

多中心模型是相对于放射状模型和网状模型而言的,它认为城市不仅有一个中心,而是有多个中心。

这种模型通常适用于大型城市,城市发展呈现出多中心化的趋势。

多中心模型的特点是各个中心之间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商业、住宅和文化设施。

这种模型能够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除了以上的三种常见城市形态模型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形态模型,如环状模型、蜘蛛状模型和扇形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特定的城市环
境和历史背景下,能够更好地描述城市的形态和结构。

城市形态模型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指导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发展。

不同的城市形态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城市类型和发展阶段,通过对城市形态模型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城市,创造出更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专题城与城化考点一城内部空间结构城形态城形态

专题城与城化考点一城内部空间结构城形态城形态

专题城市与城市化考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有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等2、城市形态形成的因素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规整,形成集中发 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平原地区河谷地带丘陵山区3、城市形态比较团块状 条带状 片状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武汉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1、城市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类型)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相同,这就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因此城市往往会形成一下功能分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交通与仓储区、特殊功能区等。

城市中最重要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集聚效应:方便的服务设施回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集聚在一定地域上。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在一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因商业功能非常强,所以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又称CBD。

它不仅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如北京朝阳区的三里屯附近,广州的天河城附近。

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城市几何中心交通最优:交通干线附近或环路附近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大多数城市住宅区占城市空间的40——60%。

工业区:城市内部工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企业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运输需求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所构成。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形成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形态及其特点分析------- 上海近代法租界城市形态的塑造一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汲取古今中外重要的城市形态的丰富理论和经验,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位置生态学城市意象相互关系三城市形态概念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形态”,英文为“Morphology”,来源于希腊语言Morphe(形)和Logos (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

因而有的学者将城市形态概括为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

武进将它进一步论述为:“由结构、形状和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美国著名的城市学专家凯文·林奇则从城市形态的运作机制出发,提出任何一般的城市形态理论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并强调指出,城市形态“应该是一种强调参与者的目的和参与者学习能力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城市形态形而上的概括。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四城市形态理论追溯城市形态理论最早产生于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只是把形态作为一种有趣的地域现象加以描述,采用分析地表上各种聚落形态与地形、地理环境和交通线等关系,以德国J.G.科尔(J.G.Kohl)1841年发表的《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为代表。

20世纪初,城市形态研究因城市地理学的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研究主题。

其中徐律特的《人文地理学的形态学》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他认为城市形态是“人类行为遗留在地表上的痕迹”,提出形态是由土地、聚落、交通线和地表上的建筑物等要素构成的观点,并称其为“文化景观”,从而他被人们称为聚落形态研究的开创者。

相继之后,城市形态研究又进入了新阶段,范围不再仅以聚落形态或历史变化的静态描述为目的,而是深入到城市内部,探讨城市内部结构与社会、经济方式和功能的关系。

同时提出城市形态的三个主要分析要素:街道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及设计和土地利用模式。

20年代,以美国芝加哥学派为代表,从人类生态学角度考察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在城市内部结构形态模式上先后提出了同心圆学说、扇形学说和多核学说,还有同时的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成为城市演绎理论的先驱。

5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对城市形态单纯的定性描述转向精确定量化的理论分析。

埃伦的自组织模型,美国学者登德里诺斯和马拉利描述结构动态变化的随机模型,齐门的形态发生学的数学模型,以及富罗斯特的城市演变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60年代以后,从事形态理论的研究从形态学发展到对城市建设周期、地租理论和居民心理行为的研究,以卡特、威迪汉德、韦伯和戴维斯为代表。

另外一些建筑、规划学家和一些学者以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由此产生的后果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莱文的“生活空间”,陶鲁曼的“形态地图”,以及罗西的的“形态一类型学”等理论和方法。

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凯文.林奇所创立的心理知觉学派,从城市意象角度,对城市形态做了新的诠释。

五具体案例分析--上海近代法租界城市形态研究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具体的案例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不过由于理论和实践毕竟存在距离,分析每一个个案都不能完全套用这些理论,而需要与实际相结合。

在此我们选取了上海近代法租界这个个案,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是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的最好的欧式风格的城市形态,是当时远东最为繁华、最具欧式风情的市区。

不仅如此,至今它魅力依旧,为至今上海房地产价格最高的高级住宅区,这足够让我们深省。

我们通过对此的分析研究,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经验。

(一)布局:一条轴线贯穿的方格型道路网络方格型道路网络,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规划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它起源很早,而较为典型的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所规划的米利都城(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其道路被设计成方格形网络状,从而人们又将这种模式称为米利都模式。

这种模式因为整齐划一、管理方便,很快就成为殖民者治理规划殖民地的常用手段,因而这种模式也称为殖民地模式。

法当局基本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不过与其他的殖民地不同,上海法租界规划者在方格网络设计中突出了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是东西贯穿法租界城区的霞飞路(现淮海路),其他道路则是南北向与它垂直相交,自东向西一条条整齐的排开。

这条中轴线对于法租界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法租界三次扩张中有两次由这条中轴线牵引拉动;不仅如此,它还是法租界的商业街,为最繁华的街道,对于法租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独具特色的绿色空间1、道路绿化法当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道路规划占据重要的位置。

它将道路分为宽度不同的类型,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无论哪个方案,都注重于绿化的设计。

道路两边种植的树种区别于当时上海的其他地方。

这种树引自法国巴黎,中国人的称之为“法国梧桐”。

这种树因树冠大、树荫多、存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备受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民的青睐。

法国梧桐也因其独特的丰姿,成为法租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2、公园除了道路上的树木外,租界内另外一处绿色地标无疑是公园了。

法租界建造最早又最有影响的公园,称为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建立于1908—1909年),位于今南昌路和雁荡路交叉处,位于整个法租界中间偏右的位置。

如果从地理角度着眼,这个位置对于平衡整个法租界无疑为最佳。

除了顾家宅公园外,法租界内还有三个公园:凡尔登(Verdun)公园(今淮海路和迈而西爱路转角处)、宝昌公园(1920年建于今淮海西路、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三角地)和贝当公园(1935年建于今衡山路、宛平路间)。

(三)低密度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1、低密度住宅小区由于租界人口密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商的炒作,公共租界出现了大量连栋高密度的里弄建筑,尽管公共租界的中区和西区采用了新式里弄建筑,但仍然摆脱不了密度过大的设计模式。

如果以现在人类居住理论而言,高密度的里弄建筑对于人类居住是极其糟糕的――吵闹的噪音,拥挤狭小的空间,公共的灶房、灶具和装卸粪便的大马桶堆放在一起。

这是广大上海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空间,在寸土如金的上海,这对广大中下层群众而言,已属不易。

然而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与此条件一样的法租界,却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并形成了不同于公共租界的城市形态,这足够让人深省。

法租界当局在1900年以后的越界筑路的范围内,就着意规划低密度的住宅小区。

错落有致的小宅内均有绿色环绕的庭院,即使连栋的住宅也共有一个庭院。

法租界为了保持低密度,对于住宅的天井和空地做了严密的规定:“若房屋高度自天井地平线起,不满十二尺者,供起居传光及通风之天井面积至少须有三十方尺。

屋顶高度在十二尺以上,该项天井之面积当按照房屋之高度,以比例增加,每高二尺或以内当加五方尺”;并对只为厨房需要之天井做了最低之规定,“无论房屋高度,最小面积当为十五方尺”。

2、整齐划一的欧式住宅法国人难以从商业上与英美人抗衡,就力求通过精细规划法租界区决定与公共租界一争高下。

首先是建筑材料的管制。

1900年10月,法租界公董局决议:嵩山路以西的“租界扩充区”上拟兴建的任何建筑物,都必须“按照欧洲习惯用砖与石块兴建”,并要求设计图样经过公董局工程师批准,“不论何种情况,不准建造用木材或土墙建造的简陋房屋”;1902年3月,公董局规定外滩到公董局之间公馆马路上“任何新建建筑物之间面墙都必须要用西式砖建筑建造”。

其次,对建筑工法的管制。

一方面大力推广建立西式房屋:1914年针对法国公园地区周围由辣斐德路、华龙路(今雁荡路)、金神父路与宝昌路(今淮海中路)等所围绕起来的方形区域,规定只准许兴建西式房屋;1920年,相同的管制规定被扩及到由霞飞路、吕班路(今重庆南路)、金神父路、广慈医院北墙等所围起方形区域。

1928年又进一步具体为建筑格式的一致,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对于公馆马路的规定:“外滩至敏体尼路(今西藏南路)之间的公馆马路两侧房屋业主必须要在屋前建造一条有屋顶的走廊”。

另一方面对于中式房屋严格限制:①在特殊划定保护区内,不准兴建中式房屋,如上分析各区。

②在部分地区,兴建中式房屋的建筑格式必须与临近的西式房屋协调。

1935年规定在姚主教路(今天平路)与贝当路(今衡山路),道路两侧凡发给中式建筑执照,“必须考虑新建筑的外观务与临近西式房屋互相协调和谐”。

除此以外,对于不美观的其他建筑模式则采取不发放修理执照的办法,任其淘汰的办法。

在若干住宅保护区,“防止所谓不美观、不卫生的里弄住宅入侵。

并划定若干空地,专供兴建洋房”8 ,“对同一区域既有房屋与乡村地区,概不签发修理执照”,任凭其淘汰;再次,“法租界市容管理”计划中和前面几个的管制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建筑密度的控管;不只是对建蔽率的管制,也包含建筑高度与空地的剖面比例管制9。

这是公董局对于城市地域风格最为激进的干预,也使得法租界除商业区外,建筑风格齐一,具有极不同于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城市形态。

(四)浓郁西式风情的城市环境如果说以上方面当政者起着决定作用,而城市社会、文化特色则主要由市民来创造。

法租界所具有的浓郁欧式风情的城市环境是与大量入住法租界的外国人的活动分不开的。

我们从下面的中可以看出,入住法租界的外国人年渐增长,其中以20世纪30年代最为明显。

这主要得益于白俄的入住。

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的俄罗斯上层被布尔什维克驱逐出国流浪到上海。

开始他们在英美租界散居,因为法俄两国关系密切,20、30年代集中到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

这些白俄用自己的财力、能力和精力,开发了法租界的霞飞路,建起了“小莫斯科”、“小彼得堡”。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俄侨在沪的企业有1000余家,与西方侨民热衷于国际贸易、房地产和金融业不同,他们主要从事于类似于现在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如理发店、照相馆、钟表镜业、百货店,还有酒吧餐厅、咖啡馆、面包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