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3b455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2.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
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是对学生以前学习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巩固,也是为他们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比较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物体特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物体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操作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具体的物体,帮助他们理解比较的概念。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掌握比较的方法。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比较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如小球、小棍、积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
3.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小球和一个大气球,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小、长短、高矮比较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有两只小鸟,一只大一只小,让学生说出哪只大哪只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558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b.png)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理解比的概念和符号。
2. 能够通过对比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3. 能够灵活地运用比的概念和符号,完成相关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1. 概念的理解和符号的认识。
2.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笔、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让学生对一些物品进行比较,并问学生是否知道比的概念和符号。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黑板等方式,讲解比的概念和符号。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叫做比较。
比较大的数叫做大数,小的数叫做小数。
大于号“>”表示比较大小的结果,比较大的数在大于号的左边,比较小的数在大于号的右边。
小于号“<”也表示比较大小的结果,比较小的数在小于号的左边,比较大的数在小于号的右边。
等于号“=”表示两个数相等,没有大小之分。
> :大于< :小于= :等于3. 练习:(1)比一比,选出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填空。
50 __ 3020 __ 50(2)比一比,填上等于号或不等于号。
20 __ 2030 __ 50(3)比一比,填上符号。
28 __ 5939 __ 304.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分别标上两个数字。
通过比较大小,让学生选择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连接两个数字,并解释原因。
5. 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比的概念和符号,能够灵活地运用比的概念和符号,同时对比大小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6. 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技能,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和活动。
a. 用卡片或者图片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符号进行连接。
b. 比较两个物品的重量、体积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选择正确的符号。
c. 将一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看哪一组的比较结果正确。
7. 注意事项:在进行教学和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达到教学目标:a. 确保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符号,避免机械记忆。
《比一比》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比一比》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a1dca0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f.png)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万以内数间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借助数线标出的4座山大致位置,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够用符号按顺序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
1.课件呈现白门楼美丽的山峰。
2.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座山吗?学生欣赏家乡优美的景色。
3.学生猜白门楼美丽的山峰的高度。
(1)学生有猜两位数。
(2)学生有猜三位数。
(3)学生有猜四位数。
(4)有没有学生猜一位数的?4.比较这4个数的大小,并按顺序排列这4个数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
呈现黄山、香山、泰山、华山情境图。
1.下面我们来欣赏祖国四座名山优美的景色。
2.四座名山简介,并出现高度数据。
(课件播放视频)(1)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65米。
(2)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米。
(3)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海拔约为1533米。
(4)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55米。
(二)哪座山最矮?利用位数比较法比较万以内不同数位的4个数。
(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1.课件出现四座名山高度数据。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数,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3.学生发现有3个是四位数,有1个是三位数。
575 是三位数,所以575 最小。
4.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规律?5.小结: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板书: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三)哪座山最高?利用数位顺序表比较万以内有四位数的数。
(比较千位上的数)。
1.课件出现华山、泰山和黄山3座山的高度图。
2.比比华山、泰山和黄山,哪座山最高?3.指生读数,仔细观察这3个数,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看它们的最高位的数字,最高位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d71e28a45177232e60a238.png)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别人交流。
⑵培养用数学的眼光对待四周事物、用数的观念剖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⑶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开展。
重点难点:位数雷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大小981()1000 6980()789 7083()7208 1378()2341 2980()3408 3920 ()3980二、试一试⑴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仔细观察,自己试一试。
老师巡视,发现问习题。
⑵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⑶学生报告: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老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老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用意: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领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抵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报告。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题⑶4习题,让学生填一填,老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归纳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试一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雷同,从高位开始比。
篇二教学目的:⑴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⑵ 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领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老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⑴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⑵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⑴教学“比一比”(1)出示108⑷982说说谁大,谁小?(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老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总结归纳规律:数的比较:(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雷同)(3)如果数位和位都雷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8242b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6.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比一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因此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
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
你们愿意吗?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3.3比一比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3.3比一比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d7aa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3.png)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3.3比一比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比一比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适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而在二年级下册的比一比3.3比一比课程中,我们要教授学生如何比较不等长的物品。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能够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比较不等长的物品,运用“若干个A等于一个B”来判断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观察、估算和检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与实际生活中的长度进行比较。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对厘米具体的长度有一定的了解。
2. 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掌握尺子、直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来了解物体长短的关系,并且能够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3. 比较不等长的物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长短得出物品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比较,学会比较不等长的物品的方法。
在比较的时候,引导学生使用“若干个A等于一个B”的方法来达到比较的目的。
4. 观察、估算和检验通过实物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估算和检验不等长物品的长短关系。
教学方法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代表性的物品,引导学生开始探讨、思考“长度”的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图示、实物演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具体了解“厘米”的长度。
3. 实践让学生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实践,比较不等长的物品。
4. 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若干个A等于一个B”的方法来比较不等长的物品。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通过小组展示、板书等形式来加深印象。
6. 练习布置针对所学内容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比一比3.3比一比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1. 检查随时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比较不等长物品的理解。
2. 测验定期进行测验,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aa88b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9.png)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比较物体。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一起进行比较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释。
二、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2. 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数量、速度、时间等。
3. 比较不同类别物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 比较不同情境下的物体和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比较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PPT课件、比较工具(如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比较工具(如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比较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技能。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比较物体。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的结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的比较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规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比较的概念、方法、实践活动的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比较活动,记录比较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释。
2. 让学生完成一份比较报告,描述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释。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比较物体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观察不准确、分析不深入、判断不准确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aa92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8.png)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2.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概念;
4.解决比一比相关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比一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一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两个物品多少的情况?”比如,比较两堆石子哪个多,哪堆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包含干扰信息,指导学生如何筛选关键信息,专注于数量的比较。
-通过对比不同数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区分“多一些”、“少一些”与“多得多”、“少得多”的使用场景,避免混淆。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采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操作,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比较过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比较的概念仍然不够清晰。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通过设计更多有趣的复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创设更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较的概念和重要性。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 比一比|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e8e0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1.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比一比|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3单元第4节《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排列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辨别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特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正确的比较。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以及用语言描述图形特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并进行比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回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特征大小长短高矮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找出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辨别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各种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图形特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4《比一比》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4《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3bc67a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3.png)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4《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利用比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能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和美学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利用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利用平时见到最多的比较的场景,引出“比”的概念,例如“比一比谁的身高更高?”2. 学习新知1.呈现两个不同的数字,并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引入“比”的概念。
2.编写练习题,并通过互动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的方法找到正确答案。
3.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一些数据并让学生以比较的方式解释数据。
3. 巩固练习1.制定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完成一些比大小的游戏,通过游戏体验比大小的思想和方法。
4. 课堂检测•通过对比大小的测验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料及教具•数字卡片、比大小练习卷、图表、游戏材料。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呈现和讲解比的概念和方法,例如数字卡片、练习题、图表和游戏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方法,并且在实际问题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协助,展现个人优点的同时,能够提高小组整体的表现。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还有一些学生在运用比的方法时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我会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比的方法并熟练运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比一比》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2c78d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d.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一比”的概念;2.能够使用“比一比”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3.了解不同的比较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一比”的概念;2.“比一比”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比一比”方法的抽象性: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概念,同时能够将大概念抽象为小概念;2.学生对比较单位的理解: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比较单位,如长度、重量、面积等。
三、教学准备1.课件;2.课前或课后练习题;3.实物比较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品,如一本书和一张纸、一个苹果和一盒牛奶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向学生提问:如何更好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2. 引入新知识1.引入“比一比”的概念,如“把这个苹果和那个橙子比一比,看一看谁更大一点”,“比一比这本书和那张纸的厚度。
”2.向学生介绍同类物品之间的比较,如“把这本书和那本书比一比,看一看哪一本厚一点”。
3.介绍不同的比较单位,如长度、重量、面积等。
3. 实物比较让学生拿出一些实物比较材料,如不同长度的绳子、不同大小的石头等,然后让学生两两比较,记录下它们之间的比较结果。
4.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以检测他们对“比一比”方法的掌握情况。
5. 总结1.回顾“比一比”的概念;2.重申“比一比”方法的运用;3.强调不同的比较单位的概念。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区分同类物品之间的大小;2.学生能否使用适当的比较单位;3.学生是否能够将“比一比”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2.教授其他的比较方法,如“多少”、“少一些”等。
北师大二年级《比一比》教案设计
![北师大二年级《比一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8c33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d.png)
北师大二年级《比一比》教案设计《北师大二年级《比一比》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四节内容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教材中就设定了比较我国四座名山的高矮,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出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学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设计理念: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的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1.高位相同且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上采用激趣法和鼓励法,引导迁移。
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比一比下列哪个玩具贵,哪个便宜。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复习一百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这节课就带大家去欣赏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买玩具比玩具价钱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复习一年级所学100以内数大小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b5ef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d.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7页的3.4《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2. 让学生能够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并能够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短,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铅笔、直尺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的物体,如尺子、铅笔、直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如“这根尺子比那根尺子长”等。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比较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正确的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用尺子等工具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哪些是长的,哪些是短的?”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1.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如“这根尺子比那根尺子长”。
2. 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哪些是长的,哪些是短的?尺子铅笔直尺答案:1. 尺子是长的,铅笔和直尺是短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练习,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f4b7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5.png)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2.能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比较,判断大小。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比较的概念及大小的方法。
2.比较的注意事项和易错点。
难点:1.进行简单的比较,如三个及以上数值的大小关系判断。
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材。
2.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3.同步练习册、练习卷和比大小游戏。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观察物品等方法,引入比较的概念。
如“这本书比那本书厚”,“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讲授方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比较的方法,如用数字、几何图形等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将物品进行编号、标记并按照顺序排列。
第三步:界定范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辨别比较的范围,如选择数字大小最小或最大的数字进行比较,能够正确进行比较。
第四步:应用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让学生根据水果的大小,决定该如何合理安排摆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
第五步: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卷、课堂表现和对比应用题目的正确率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点和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
五、教学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比较的概念、方法、界定范围和应用实践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演示。
通过前期的引入,让学生对于比一比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做出反馈和改进。
尽可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于比较的兴趣,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b14508762caaedd33d4ef.png)
最高位,华山 位数相同的数比
的 最 高 位 是 较大小,要先比
2,所以华山最 较最高位。
高。
这两个数都是
一千多米,千
位上的数字相
同,要看百位。
1865 百 位 上 最高位相同的两
的数字是 8, 个数,要比较下
表示 8 个百, 一位的大小。
1533 百 位 上
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575)<(1533)<(1865)<(2155) 7、小组活动: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板书
比一比
拓展练习,使学 生更好地掌握本 课知识点。
对本节课知识加 以总结,使学生 查漏补缺,更好 地掌握本节课所 学的知识点,更 好地掌握本课的 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
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 内数的大小比较以及万以内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在情境图上做了巧妙的处理,如:带领学 生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领略祖国的优美景 色。通过出示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增强了学生的 爱国热情,并且通过比较四座大山的海拔高度进而 探索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要点。 2、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 励的指导下,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 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 大小的方法。 3、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每个程度的学生都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 教学过程中,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 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写在备课上的教案 是死的,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
575。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e39009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0.png)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比一比”章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能力,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较符号的认识与运用。
2. 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3. 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两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苹果大,一个苹果小)2. 教师总结:比较就是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怎样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比较符号的运用方法。
3. 教师讲解比较符号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板书设计:比一比1. 比较的概念: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判断。
3. 比较符号:>、<、=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比较符号的书写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8868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c.png)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比一比”,是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
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会更好地理解物品间的大小关系,进而提高他们的量化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如下:1.了解什么是比较大小。
2.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3.学会正确地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4.掌握物品间大小关系的判断方法。
5.了解大小关系对于日常生活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课前思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概念形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将物品按照大小排序吗?这些物品是如何被大小排序的呢?我们从哪里得出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呢?2.课堂活动设计:Step1 引入新知老师出示两个小球,分别是红色和蓝色的,并问学生:红色小球和蓝色小球两个谁更大?两个谁更小?Step2 讲解比较大小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比较物品间的大小:两个物品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于”、“小于”或“等于”三个符号来表示。
Step3 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符号的比较让学生在小黑板上练习画出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符号,然后是在学生一组之间互换,帮助他们测验和了解自己的符合符及其他人的符号,最后,让学生在小黑板上画出几种不同的物品,并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Step4 课堂练习请学生拿出课本第67页的习题本答题,并在课下将所有的练习题目全部完成,并在第二节课堂上进行教评。
Step5 展示作业并点名在第二节课上教师选出几个学生成绩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其余同学先对照课本再参加展示。
三、教学反思“比一比”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数字之间大小关系的一个本质特征。
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和理解大小之间的关系,通过基本操作的训练和运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品大小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意识更强地运用大小关系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818c79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2.png)
比一比1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1、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掌握多位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观看旅游图片,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在假期时候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也照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回来和你们一起分享的,你们想看吗?(出示旅游图片和书本图片)根据图片,找出数学信息黄山海拔约1835米香山海拔约575米泰山海拔约1533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师:手指伸出有长有短,那山也有高矮之分,今天这件课,我和大家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出示课题)自主学习(一)合作交流任意选择图片的数据进行比较讨论:比较数的大小方法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二)小组合作要求:(出示课件)小组讨论,在这四座山里任意选出两座上的高度进行比较,把比较的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互相分享你的比较方法。
选出一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三)汇报结果提出问题:哪一小组是用香山和华山做比较的?(板书5752155)生进行汇报:生:1873大,因为2155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2155大板书: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2155575得出结论:(出示课件)位数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检测:生生互相检测845O12361000O9994562O1272(四)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提出问题:哪一组是用黄山和华山比较的(板书18352135)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四位数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谁的大这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得出结论:(出示课件)数位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数学学
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因此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
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
你们愿意吗?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比一比】(板书),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
本环节主要通过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课件出示小老虎和小狐狸翻牌(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并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为什么?
一般来说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①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②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
接下来是小组交流,资源共享。
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完善学法,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对于学生出现的两种比较方法,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在引导学生对于这些比较方法进行对比优化,通过小组汇报,得出982是三位数而1084是四位数更能简单明了的看出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也就是: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简单的说就是数位相同,直接比突出了重点。
课件演示小狐狸垂头丧气的样子。
然后会鼓励小狐狸别灰心,还有机会呢,。
(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
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场比赛[3756,4184]。
问: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怎么比较这两个数呢?这里又出示一组数据,并不是在玩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让学生探索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肯定是不行了。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结果。
虽然都能比出大小,但比的方法却不相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数位
相同,比首位。
突出重点。
接下来会说小狐狸和小老虎各赢了一局,比不出输赢来,所以第三局比赛是关键的一局,从而引出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5184】
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 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
怎么办呢?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5102和5184的千位和百位都相同,在对下一位进行比较,得出5184大于5102.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引导总结:首位相同,依次比。
突出重点,难点。
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
在得出了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之后,为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设计了猜数游戏。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
想数的人只能说“大”或“小”,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然后汇报交流,体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
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较。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自信。
五、板书设计
小老虎小狐狸
1084 982 数位不同,直接比
3756 4184 数位相同,比首位
5102 5184 首位相同,依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