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中学语文教育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性质:

a是学科教学论这一学科群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b是研究语文教育现象,探讨其规律,总结有效教学方法,以求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c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第一章

※1、(论述)语文教师专业化

专业化

是一种普通的职业(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种专业性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

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教师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中的“专业”,不是指教育学的“学科专业”,而是一种职业,一种特殊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职业。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属于成人阶段的职业社会化,又称教师专业社会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其二指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为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进程和水平。

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

2、教师的角色有哪些

角色,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a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淘汰的。

但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是以灌输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

b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对话者

所谓对话, 一指教学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 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 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交流, 包括教师、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鉴赏和消化吸收, 或者反思批判和补充修正; 二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感受、思想见解以及交流碰撞和彼此分享; 三指教师在其他各方面的引导权与学生自主权之间的协调统一。

c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

与学生合作

与家长的合作

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第二章

1、蒙学教育

即启蒙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伦理道德教育

(1)蒙学读物(识字课本):

西汉史游《急就篇》

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

宋朝《百家姓》

南宋刘克庄《千家诗》

(2)蒙学读物教材特点:

第一、内容包罗万象:自然、历史、地理、生活、伦理

第二、语言通俗,押韵上口,生僻字少,好读易记,有趣实用,回味无穷,很适合儿童心理

第三、功利性强,广见闻,利日用,懂义理

第四、道德倾向明显:建功立业,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

评价:精华与糟粕共存,

态度:去其糟粕,扬其精华

2、语文什么时候独立成科: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冲击下,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实施),实行教育改革。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废科举兴学堂,课程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分科教学,于是语文也就单独设科。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学科的起点

3、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

4、语文学科的定名,什么是语文?(叶圣陶)

语文这一学科名称,最早于叶圣陶提出

A 1950年出版的全国统一语文课本“编辑大意”中说:“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根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b后来叶圣陶更为明确的指出:“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5、红领巾教学法

红领巾教学法是指解放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在北师大附中指导讲授《红领巾》一课时所运用的教学法。

他认为,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和教学的目的要求,使学生的活动达到最高

它有八个环节,即启发工作,阅读课文、读后谈话、逐段阅读分析、编写段落大意、复习阅读、复述和创造性讲述、结束谈话。这一模式,通常称为“讲读法”,很快风靡全国,但出现了机械模仿、公式化、形式主义倾向,从“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满堂谈”

简述“红领巾”教学法产生的过程

“红领巾”教学法产生的过程是1953年前苏联教育家普希金到我国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听课,教学的课文是《红领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象教学文言文那样的串讲法。普希金听后认为是灌输式的并提出了改革意见。他和教学人员共同研究制订了改革方案重新试教。试教获得了成功总结了一套教学经验在全国推广称为“红领巾”教学法。

“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启发式和谈话法。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

论“红领巾”教学法对现代文教学研究的意义

“红领巾”教学法对现代文教学研究有深远的意义。“五四”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文进入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也开始了现代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最初是沿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教授”就是“讲授”。因而产生了现代文没啥可教也没啥可学的认识甚至产生了否定现代文教学并因而否定整个语文教学的主张。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现代文在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现代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红领巾”教学法比较彻底的改变了由文言文教学法沿袭而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局面使现代文教学有了

一个比较规范的方法,这对现代文教学以及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至于后来有人把谈话法发展到极端,例如根据一堂课提问的次数来评价教学成败的方法,是一种异化现象,并非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背景: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而且缺乏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经验。为了肃清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影响,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共中央提出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1953年以后,对中小学教育的整顿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苏联教育经验的借鉴,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调整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出现了结合中国实际不够、生搬硬套的偏向。

扭转了当时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或思想教育课的不正之风;

而后发展成的“谈话法”又走向了极端。

6、谈话法

谈话法的要点有(1)_____ (2)____(3)____(4)_____

(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2)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3)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指名回答的关系。

7、讲授法(概念、好处、缺点)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