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四)阶段综合和答案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课时1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含答案
课时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考点一 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丞相(1)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2)措施: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
(3)影响: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设内阁(1)前身: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设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3)演变: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拥有“票拟”权。
(4)特点⎩⎨⎧①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②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③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5)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
考点二 清代设立军机处1.设立: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2.特点:军机大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1)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2)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土归流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是指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统治,而改任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这些措施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发展以及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教材补充] 明代宦官专权洪武初年,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对宦官控制很严。
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
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
宦官专权是明朝国家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是皇帝极端专制主义的强化带来的皇权本身的异化。
[史料论点] 军机处的运行机制及特点本朝谕旨诰命……然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且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王昶《军机处题名记》核心论点:(1)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承旨书谕”,成为中枢核心。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阶段综合和答案
阶段综合模块命题角度(2017· 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 (2017· 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2016· 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考频 考情说明(2016· 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 5 年 6政治的管理考(2014· 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2014· 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及成因(2017· 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2016· 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 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芽经济(2016· 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015· 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014· 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 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2018· 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5 年 6考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 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思想文化(2018· 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2016· 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 5 年 5考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济制度的目的、方式(2014· 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主题一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的观念【主题综述】(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
鲁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单元单元提升课四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提升课(四)1宏观知识再构建2常考问题再加强视角1 探索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与外交的发展、完善【知识点拨】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新时期,经过拨乱反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政治保证。
在“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促成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新时期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参加区域性组织的外交活动。
【考题例证1】(2019·广东广州模拟)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
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解析由材料“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D项正确。
答案 D视角2 主流思潮——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主题阐释】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普遍追求,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就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
【考题例证2】(2019·四川资阳模拟)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岳麓一轮复习课件:选修4 第1讲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本讲小结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 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 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唯恐上不称天心,下 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2)孔子强调从外界获得知识,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 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柏拉图的内在的回忆说,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 学生的创造性,但容易导致知识的零散和不系统,两者取长补 短为最佳教学方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材料二 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 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 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 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 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 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 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反馈检测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061595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 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 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 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 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 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 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 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岳麓)--阶段十五 课时4--(附解析及答案)
课时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纲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布雷顿森林协定》。
(2)《关贸总协定》。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1)欧洲走向联合与经济一体化进程。
(2)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梳理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点,认识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历史解释(1)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金融关系的三大支柱,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二战后,西欧逐渐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促进了区域内部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被更多国家接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史学研究等材料,印证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趋势、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运用辩证唯物的史观理论,认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表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客观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③美国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统治地位,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世界经济蓝图”。
(2)确立⎩⎨⎧①1944年夏,美、中、英等44国集会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3)特征⎩⎨⎧①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②投票权的多少由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
(4)意义⎩⎪⎨⎪⎧①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讲义:选修4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含答案
第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
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8·全国卷Ⅱ)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提升课件(34张)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表现
(1)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
1949~ 深受苏 重
1956 年 联影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
整
(1)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
1957~ 曲折中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
A.浪漫主义应运而生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信仰自由原则确立
D.神学退出了世俗生活
解析:选 B。浪漫主义与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一方面是人自我价值的觉醒,另一方面
则是以诸如哥白尼等近代科学家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故 B 项
正确;信仰自由原则确立于启蒙运动时期而非文艺复兴时期,
【参考答案】 (略)
(1)审题确定观点:阅读试题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观点,学生 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 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点作出判断。 (2)运用相关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从宏观 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从容与平和的 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的观点。如本题可采取辩证观点、重点论等解答。
解析:选 C。根据“令人感到衰败而没有生气的设计”可知, 该话剧反映了苦闷、迷惘、无奈的心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 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 A 项错误;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 B 项错误;贝 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代表作,故 C 项 正确;萧伯纳《苹果车》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 D 项错误。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4岳麓讲解
阶段性测试题四(必修一第六、七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导学号 26060528()C.特点D.评价【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自己为德意志帝国皇帝,4月帝国国会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故A、B两项排除;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故排除D项。
故应选C。
2.(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错误!( )A.中共“一大"纲领B.中共八大决议C.《共同纲领》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材料中“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说明这段文字材料应该出现在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而且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故选C.3.(2015·盐城中学)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
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少数民族。
这主要说明错误!()A.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D.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从材料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人员得到培训并且从事领导的职务,反映了我国真正的奉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均未得到体现。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五)阶段综合练习+Word版含解析
阶段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解析据材料“‘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中枢权力的运行有序,故选C项。
据材料可知决策权仍旧在皇帝手中,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内阁只具有建议权而不是决策权,B项错误;宰相具有一定的决策权,材料内阁只有建议权,D项错误。
答案 C2.(2019·安徽安庆模拟)《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
”这本质上反映了()A.内阁制彻底瓦解B.宦官操纵威柄C.皇权专制的痼疾D.内阁首辅无权解析据题干材料“凡内官司礼监掌印”与“权如外廷元辅”说明原本无权内官因为掌握象征皇权的玉玺而获得内阁首辅一样的权力,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皇帝专制的结果,故选C项。
答案 C3.(2018·四川南充适考三)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
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
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解析据题干所述的“冲繁疲难”制度,是对吏部选官的一种补充,即打破了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故D项正确。
题干主要论述清朝的官吏选拔,与区域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清朝的官吏选拔,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无关,故B项错误;雍正年间的“冲繁疲难”制度,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故C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课件 岳麓版(山东专用)
大,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和连续
性。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核心,人民武装的革命战争 起决定作用。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 1935年处应该填写(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解析】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一、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性质相同:都是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2)背景相似: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中出现的革命运动。
(3)斗争手段相同: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
Hale Waihona Puke 1.“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 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由材料给出的情境可以判断,史
实发生的时间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答案】 C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通史连线
2.特征概览 (1)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 命性,逐渐成为时代主流思想。
2.(2012·太原月考)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
“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 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 友人权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解析】 )
“开天辟地”,意指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意指1935年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四)阶段综合练习+Word版含解析
阶段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枣庄检测)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解析依据材料中“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兼任有利于提高办事的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
答案 D2.(2018·辽宁五校联考)《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解析根据“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刺举以闻”等信息可知宋代赋予通判较大的权力,重视监察体系,故选A。
通判负责监督,并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B项错误;在地方设通判进行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错误;藩镇割据是由于地方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仅从行政上削弱地方权力,无法达到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作用,D项错误。
答案 A3.(2016·北京文综,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解析根据题干中“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以通天下之利”等信息可推知强调的是“财利”“天下之利”,即王安石变法初期改革的重点应在经济领域,故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政治领域,C项属于军事方面,且都与题干无关,故A、B、C三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三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含答案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翻车。
②隋唐:出现筒车。
③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2)隋唐⎩⎨⎧①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出现缂丝技术。
③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
4.商业(1)发展 历程⎩⎨⎧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2)城市的繁荣⎩⎨⎧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允许设市。
②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唐长安城实行坊市制。
(3)商业都会⎩⎨⎧①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
②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港口城市也繁盛一时。
(4)“重农抑商”: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
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
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
“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2.科技(1)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题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
新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
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
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C.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C.引进美国新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一战爆发B.十月革命胜利C.苏联解体D.马克思主义诞生5.“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城市中心论”C.“工农武装割据”D.《新民主主义论》6.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讲义:选修4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含答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分)[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
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2018·全国卷Ⅱ)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总结16课件岳麓版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经济 上,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 和辛亥革命等)。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 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 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答题示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 因。8分
(一)审准题目 答题限定语→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要从时代背景上分 析,锁定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等) 答题提示语→说明(从锁定的背景层次上逐条概括归纳,做 到点清线明、层次清晰)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 锁,加上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 国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 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 下,中国科学家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 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 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 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 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 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 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 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
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
政治(2018·全国Ⅲ,25)两宋时期政治统治
特点及影响
5年3考
1.从模块内容看,本
专题为高考的高频
点之一。
政治、经济、
思想等都是考查的
重点,其中经济、思
想考查比例较高,政
治考查逐渐加大。
2.从题型看,以选择
题为主,非选择题偶
有考查,且非选择题
多是从贯通古今角
度对比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主
要考查政治现象、经
济现象及思想文化
现象的特点、影响及
出现的重要原因等。
(2017·全国Ⅲ,27)以太祖驾崩前夜宋
太宗活动的文献为背景,考查史料真
伪的辨别
(2016·全国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
主专制的影响
经济(2018·全国Ⅰ,26)宋代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特点
5年6考(2016·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下的生
产特点
(2015·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唐宋经
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2015·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
响(文化重心南移)
(2015·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
的发展
(2014·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交子)
思想文化(2015·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
发展
5年3考(2014·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
学的比较
(2013·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
主题一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主题综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2)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针对训练1】(2017·河南天一全国卷大联考段测二)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这反映出中国()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经济不断衰退
C.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材料中“江淮居多”到“仰给江南”反映了南方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题综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
宋明理学的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加强主观意志,讲求自我约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影响。
【针对训练2】(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测)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
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
解析据题干材料“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
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三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折射出的政治、科技文化的特点
【通史整合】
(1)从政治折射角度看:封建君主专制发展与强化,与此相关的思想、科技文化应运而生。
如理学,适应了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从经济角度看: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特别是商业繁荣和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3)从科技文化角度看: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宋元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这与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东京繁华的景象。
【针对训练3】(2018·安徽五校联考)据《朱文公文集》记载:仲友(南宋绍兴年间进士,曾知台州)自到任以来,关集刊字工匠,在小厅侧雕小字赋集。
刊版既成,搬运归本家书坊货卖。
凡材料、口食、纸、墨之类,并是支破官钱。
这反映了()
A.政府不再限制官员的经商行为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
C.政府垄断书籍生产和销售市场
D.社会上形成了重视文教的风气
解析据题干材料“刊版既成,搬运归本家书坊货卖”,结合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说明南宋时期印刷业推动书籍销售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文化传播,故选B项。
答案 B
唯物史观——客观公正看待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
(1)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特点。
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④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7·课标全国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
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官修的史书有时隐讳历史事实,不可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A、B、D三项不正确。
答案 C
(1)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梳理中外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或历史发展进程。
如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创新;利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理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利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宋元明清时期经济
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2)熟悉掌握重要的唯物史观理论观点,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如主客观两方面、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与片面的观点等。
(3)注意看待历史问题的偏差:
①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
②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
③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片面论或以偏概全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