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视角看外宣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
翻译的审美再现和美学分析
翻译的审美再现和美学分析作者:王彩苹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9期(一)翻译中审美再现一般遵循以下的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了悟)→对理解(了悟)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
1.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认识。
审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不同于一般的理性认识。
就翻译审美而言,认识具有以下特征:融合性。
第二,层次性。
第三,反复性。
2.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的基本机制是“移情感受”(empathy):主体必应孜孜于移客体之情于己,移客体之志于己,移客体之美于己,使达致物我同一,也就是《易经》中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孜孜以求的反复努力中,孕育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常常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灵感产生于融耐心与信心于一体的求索和执着,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彼岸玄虚。
3. 加工(Improvement)翻译者在前两个步骤中获得的审美感受可能是形形色色、复杂纷繁的,不应也不可能将这些感受全部加以再现,而必须对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改造,其中的关键在于“选择”(selection),或者也可以说是“优选”(optimization)。
4. 翻译审美再现(Representation)“再现”就是将原语转换为目标语,它是翻译审美体验的昀后一个环节,这时主体要将他的全部审美活动的成果赋形于译文,可见也是一个昀见功夫的关键工序。
翻译艺术再现的本质是将内省的理解( SL)内涵转化为外显的直观形式(TL),也就是为原语找到昀佳的艺术表现式。
(二)美学分析如何运用到翻译中去呢?我们首先是对原文的美学分析,其次是对译文的美学分析。
1. 对原文的美学分析: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是《红楼梦》第一回的目录,是一个对偶句,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丰富。
“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去”,“通灵”是“灵性已通”的补天顽石,就是说甄士隐在梦中见识了灵性已通的补天顽石—贾宝玉。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一、本文概述翻译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标准,以揭示翻译活动的审美本质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对张培基英译的散文《故都的秋》进行深入分析。
张培基先生作为著名的翻译家,其译文以准确、流畅、优美著称,对原文的韵味和意境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再现。
通过对其译文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美学在散文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保持原文韵味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郁达夫的一篇代表作,通过对北京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张培基的英译本成功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英文读者,展现了翻译美学在再现原作情感和艺术魅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美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对提升我国散文的英译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翻译美学理论概述翻译美学是一门研究翻译过程中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的学科,旨在探索翻译如何在保持原作美学价值的实现目标语读者的审美需求。
翻译美学理论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审美的再现。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原作的美学内涵,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将原作的美学价值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翻译美学理论的核心在于“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
意美指的是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思想情感和意境韵味,保持原作的精神风貌;音美指的是翻译要注意原作的音韵节奏和韵律美,尽可能在目标语中再现原作的音韵之美;形美则是指翻译要关注原作的句式结构和修辞特点,使目标语的译文在形式上与原作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以实现“三美”原则。
译者还需要注意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审美习惯,以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翻译美学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有助于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翻译实践的不断提高。
翻译“三美”论的审美三阶段
翻译“三美”论的审美三阶段【摘要】:三美原则是许渊冲先生根据其大量的中诗英译实践提出来的。
诗歌翻译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译者的理解审美,译者表达再现美以及读者的阅读审美。
译者的转换策略是翻译的关键。
由于审美的差异性,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倾向,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本。
既然不同的读者同样有着不同的审美期待,同一译本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目的读者群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审美;翻译策略;读者期待;三美原则;一、引言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是创作美的艺术。
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艺术审美和艺术再现。
毫无疑问,任何语言翻译首先是语言结构的转换,语义内容的传达,然而诗歌翻译并不停留在此,它需要更高层次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文学翻译理论,一向是以哲学和美学为基础的,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钱钟书的化境,都涉及到文学翻译中美的再现。
受我国传统译论的影响并结合自身丰富的诗歌翻译实践,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和形美。
意美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音美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 也就是诗歌要有节奏、押韵、顺口、好听;形美指译诗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
诗歌美的再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译者的理解审美,译者的表达再现美,以及读者的阅读审美。
文章试从翻译审美的三阶段讨论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二、译者的理解审美诗歌的欣赏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
美感的产生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与审美对象即诗的思想感情、艺术形式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审美主体,即读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和艺术趣味。
译者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经过自身的艺术加工,将原诗的美感再现出来。
就译者的审美阶段来说,他涉及到作品客体的美感特质,译者主体的审美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经验结果。
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质,诗歌翻译不只是语言形式的转换,除了语言形式本身承载的语义信息,还有语言形式生成的美感以及整合在形式之外的艺术意象。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鲁迅提出来的“三美论”指“意美、音美、形美”,即“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
鲁迅强调翻译要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三美之中,意美第一,音美第二,形美第三。
在英译诗词和日常翻译教学中,译者尽可能达到意美、音美、形美中的一个美、两个美或者三个美,使译文对仗工整、形式简洁、形神合一、赏心悦目,从而触动读者心灵,留下美不胜收的难忘印象。
CH.01 意美意境美“意美”指翻译时要将源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及其高深意境和艺术魂魄尽可能巧妙、贴切、到位地用目的语传神般再现。
“意美”是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也是翻译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的方面,以给读者真切触动和启悟。
中国诗词用语凝练、含蓄、简约,音韵和谐;“意美”丰富,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
与他国文化不同,中国诗词在结构和对仗方面独树一帜,特别是对偶、押韵方面更是独步天下,使之在韵律方面妙不可言,不可方物,简简单单十几个字就能勾画出一个唯美唯真境界,蕴含丰富的想象与韵味。
交汇相融、相映相照的“三美”客观上给翻译增添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翻译时,尽可能达到“形似”“神似”兼备,尽可能传达原诗意境、神韵和美感,举例分析如下。
例1:十里春风不如你。
直译:Ten miles of spring breeze is not as good as you;或Tenli spring breeze is inferior to you.这句诗文的两个直译显得生硬,平淡如水,毫无美感,就是一种明显的“翻译腔”,无法打动读者。
此诗句的意思是:春天十里地的风景都比不上你在我心中的美好。
中文的这个“十里”,其实是虚指,非实指。
“十里春风”指“斑斓多彩、芬芳满溢、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若用英语直白译出这个“十里春风”,会显得非常僵硬。
我们可以对原诗句进行语言重组,提炼出其核心内涵,使译文“信、达、雅”: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any fine view in spring﹙你比任何春天的景致都要美好﹚.或:Spring can’t cover the mind of missing you.﹙春天掩盖不了我对你的思念﹚或: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能否把你比作春日璀璨?我应否把你和春天比美?﹚或:No matter how beautiful the spring is, you are a million times better.﹙春光再美好,也不及你的万分之一﹚或:Any beautiful scenery in spring pales in comparison to you.﹙与你相比,再美好的春色也显得暗淡无光﹚或:Your smile is just like spring breeze kissing my face.﹙你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般温柔﹚。
翻译美学视角下审美效果的再现
翻译美学视角下审美效果的再现摘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平行语料对比的方法,从语言关、意象(境)关和哲理关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旨在通过对比两个英译本如何从这三方面进行艺术再现,以及是否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关感。
研究结果表明,两位译者在重现原文美感的过程中,调动了“移情之态”,让译文读者更能欣赏到原文的关。
关键词:翻译美学散文翻译醉翁亭记一、引言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散文是与诗歌、戏剧和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随着世界文明的演变而得以不断进化,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继五四运动后,相继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散文创作的散文家以及他们优美的散文篇章,其中不少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吟诵。
这种现象和散文本身的文体特征息息相关。
就散文来说,它选材广泛,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等,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行散神聚”(杨玉兰,2020)。
因此散文“重神轻形”、“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为古代文人墨客创作优秀的散文提供了最佳的施展舞台。
本文选取的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大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是创作于他因上书替范仲淹等好友分辩,被贬到滁州时期。
尽管当时他内心抑郁,但还写下了《醉翁亭记》。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的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
全文虽以一个“乐”字贯穿,但还暗示出一个地方长官一方面能“与民同乐”,另一方面则在哿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的哲理情怀。
本文选取《醉翁亭记》以及它相应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实现哲理散文在其英译中的审美再现。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哲理散文英译的实践摸索和分析两位译者对此的不同翻译处理中,探讨原文中的美学因子如何在译文中很好地再现。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哲理性散文翻译的审美效果的再现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三、中国翻译的美学渊源在方梦之主编的《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被界定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美学翻译三原则
美学翻译三原则
以《美学翻译三原则》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美学翻译是一门研究文学翻译和语言文学艺术的学科,致力于探寻翻译艺术形成的技巧和原则,以及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文学语言特性。
鉴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在美学翻译中,有三条原则被广泛认可,这三条原则是精神传递原则、文字特色原则和文化传播原则。
首先是精神传递原则。
精神传递原则是美学翻译的核心原则,它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精神,是一种重视思想的原则。
精神传递的基本原则就是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的语义异同,重要的是要保持原文精神的完整性,为了完成这一原则,翻译者需要多方法进行研究,掌握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文学特点,深入研究比如叙事、情节、主题等内容,以及文字的风格、表达方式,旨在保持译文与原文在精神上的一致。
其次是文字特色原则。
此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译文的语言特征,要尽可能地按照源语言的文字特点,用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要尽量保持源语言的韵律、重音和表达方式,使译文在语言特征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此原则,翻译者应该很好地掌握母语和目标语言,同时掌握源语言文字特色,以便以最接近源语言表达方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特征。
最后,文化传播原则。
此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留意译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如历史、宗教、社会习俗等,并尽量做好相应的文化翻译,使译文中的文化内容表达更加准确,有助于改善译文
的文化含义。
浅谈外宣翻译的特征及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 217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谈外宣翻译的特征及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杨晓【摘要】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作为翻译工作者,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义的外宣和狭义的外宣,并结合外宣翻译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外宣“一词的英译,然后根据黄友义提出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对比分析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外宣翻译 政治性 信息等值性 文化性 三贴近原则一、外宣翻译的特征1.政治敏感性。
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 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如果译做“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 Besides, 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
但事实上,在 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 ⁃ties ”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 ”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
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 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
例如,“圆满结 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 ”,可直接译为 “conclude ”或“end ”;“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 ”,可直接译为“be killed ”,因为“killed ”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 ”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3.文化性。
从翻译美学看游戏翻译中的审美再现
从翻译美学看游戏翻译中的审美再现摘要: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游戏翻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翻译也有其审美与再现的问题。
本文运用翻译美学的理论框架,探讨游戏翻译中存在的审美再现问题。
首先,阐述了游戏翻译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然后,从对游戏文化和游戏体验的关注出发,分析了游戏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必要性。
接着,以游戏角色名、剧情文本以及游戏界面等方面为例,探讨了游戏翻译中的审美再现方法。
最后,总结了游戏翻译中的审美再现问题,并指出今后游戏翻译中需要注重审美再现的重要性。
关键词:游戏翻译;审美再现;语言特点;游戏文化;游戏体验从翻译美学看游戏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一、引言随着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戏翻译也成为了一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游戏翻译是一项将游戏内容翻译为其他语言的工作,这种翻译工作涉及语言、文化和游戏体验等诸多方面,因此,游戏翻译的质量对整个游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游戏翻译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例如,如何在翻译中准确传达游戏的文化内涵、如何在翻译中再现游戏的情节和剧情等问题。
审美再现是翻译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强调了翻译作品在语言形式、文化深度、感受智慧等方面与原作保持一致,以尽可能地还原原始的艺术价值。
因此,在游戏翻译中,审美再现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游戏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特点和对用户体验要求很高的艺术形式,游戏翻译中的审美再现问题是十分迫切的。
因此,本文将运用翻译美学的理论框架,探讨游戏翻译中存在的审美再现问题,以期为游戏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游戏翻译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游戏翻译中存在着很多与其他领域翻译不同的语言特点。
首先,游戏中的语言多为非正式表达,包含许多俚语、口语和方言等。
其次,游戏中大量采用了特定的游戏术语,和科技行业中独特的表述方式。
这些特点要求游戏翻译者对语言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游戏翻译者需要根据游戏的特点和玩家的需求,综合运用贴近原版、自由翻译、逐字翻译等多种翻译策略,寻找适合游戏翻译的最优解。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文学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转换,更需要在审美层面上实现原文的艺术再现。
翻译美学,作为研究翻译审美问题的新兴学科,为文学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以期深化对文学翻译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高翻译质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翻译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阐述,明确其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随后,结合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案例,详细分析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忠实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要求翻译在传递原文意义的保持原文的美学特质和风格;创造性原则强调翻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艺术再创造;可接受性原则则关注译文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力求使译文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对这三个原则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揭示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内在规律和机制,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对翻译美学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础翻译美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语言学、美学、文艺学等多个学科。
在语言学方面,翻译美学强调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中美的传递和再现。
美学和文艺学则为翻译美学提供了审美判断和评价的标准,帮助我们理解文学翻译中如何保持原作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
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结合。
翻译理论为翻译美学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帮助我们理解翻译的本质和规律。
而翻译实践则是翻译美学的实证基础,通过具体的翻译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和总结出翻译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和效果。
在翻译美学的理论框架中,审美再现是核心问题之一。
审美再现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获得与阅读原作相似的审美体验。
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
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
翻译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艺术,它需要一种特殊的技巧来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言。
英汉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翻译,它将英文转换成汉语,同时保持原文的精神。
本文将介绍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翻译的技巧。
首先,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之一是保持原文的精神。
翻译的目的不是仅仅追求字面的一致性,而是要延续原作的思想。
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尊重原文的意思,捕捉原文的精确表达,并尽可能准确地将原文的思想传达给读者。
在这种情况下,英汉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含义,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
其次,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之二是恰当地处理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是两个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谨慎处理文化差异。
这样才能确保文化差异不会影响到读者的理解。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根据译文的文体特点,将恰当的文化元素引入译文,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精神。
最后,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之三是注重语言的节奏和口吻。
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节奏和口吻是不同的,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注意保持译文的节奏和口吻,使译文在语言层
面和情感层面都能够得到恰当地表达。
此外,翻译者还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英汉翻译的美学原则包括保持原文的精神,恰当地处理文化差异,以及注重语言的节奏和口吻。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翻译的技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翻译。
从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分析翻译美学的运用
从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分析翻译美学的运用
翻译美学是一门从文本及其隐喻、微观结构、表达语言、体裁等方面研究翻译实践的美学
学科,主要是以翻译文本的读者感知体验为重点,以研究读者与交际媒介中文本的传播作
用为核心。
翻译美学需要符合三原则,概括起来分别是完整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创造性
原则。
完整性原则,指的是在表达上要求翻译的文本的语气、语词及语汇的表达形式要尽可能的
保持完整与原文的一致,避免造成语义模糊与通顺表达的混乱。
例如,当一段英文文本中
提到“When I met her, I knew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如果翻译时出现“当
我见到她,我就知道这是一见钟情。
”则与原文表达形式不一致,不能满足完整性原则的
需求。
适当性原则,指的是翻译中难以准确表达的句子或某一部分,应当以本地语言熟悉的语法、造词等翻译形式准确表达,在保证原文的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的传达原文中的文字
信息,作出对应的语言调整,避免出现容易使读者误读的翻译结果。
创造性原则,指的是翻译者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原文的特点,立足本地语言文化
背景,创造性的提出符合本地文化习俗的翻译方案,从而使译文不同于原文、具有本地文
化气息的翻译结果。
例如,原文中的“put a tiger in your tank”可以改编成“把动力
加进你的汽油箱”,比较贴切地表达出原文中的意义。
翻译美学通过强调完整性、适当性与创造性三大原则,可以保证在翻译中能够保留原文的
内涵,达到完美的语义表达,让文本具有更加引人入胜的特质,与原文有更高效的交流,
让翻译结果看起来越来越接近原作。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许渊冲是中国诗词翻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翻译的「三美原则」而闻名。
这个原
则包括准确传达原诗的美感、以美化再现原诗的美感、以美去妥协翻译的准确性。
通过这
个原则,许渊冲试图在译作中保持原诗的美感,同时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做出一些创造性
的改动,以准确地表达原诗的意境。
许渊冲强调要传达原诗的美感。
他认为,翻译不只是一个准确表达意义的过程,也是
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并在译作中再现这种美感。
这
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便能够准确理解原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只有通过
准确传达原诗的美感,翻译作品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许渊冲主张美化再现原诗的美感。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艺术化的语言形式,每个字词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当翻译者将原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需要将原诗
的意境和美感再现出来,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动,以创造出与原诗相当
甚至更美的翻译作品。
这其中包括对诗歌的音、韵、格律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译作更
具有原诗的韵律和美感。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了他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实践。
这一原则
要求翻译者在传达美感的也要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调
整和改动,以再现原诗的美感。
许渊冲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翻译能力,成功将许
多中国古诗词引入了国际舞台,并且在中国的诗歌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翻译美学看赵彦春汉语歌词英译的审美再现
从翻译美学看赵彦春汉语歌词英译的审美再现摘要:当前汉语歌词英译仍然是翻译界亟待开发的领域。
赵彦春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翻译事业,同时在歌词英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词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因此本文选取了赵彦春英译的《传奇》、《菊花台》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三首歌词,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角度对译本的审美再现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对歌词英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助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翻译美学;审美再现;汉语歌词;翻译Reproduction of Aesthetics i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Lyrics by Zhao Yanch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Abstract: The field of Chinese lyrics translation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loited. Mr. Zhao Yanchun has long been committ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ontributed considerabl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yrics. The lyrics boasts certai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hence this paper borrowed Professor Liu Miqing’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reproduction of aesthetics in three selected songs of Romance, The Daisy Mound and Father’s Grassland and Mother’s Stream translated by Zhao Yanchun.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yrics and boost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Translation Aesthetics; Reproduction of Aesthetics; Chinese Lyrics; Translation一、前言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正在蓬勃发展,但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从翻译美学视角下探究科技翻译的审美再现
2552020年50期总第542期ENGLISH ON CAMPUS从翻译美学视角下探究科技翻译的审美再现文/张 洁1. 审美客体。
刘宓庆教授在《翻译美学导论》一书中,将审美客体看作原文。
审美客体分为两种形式,即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形式系统着眼于语言的遣词造句,非形式系统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本文仅讨论形式系统下的审美再现。
(1)词汇的准确美。
准确是科技翻译的首要原则,译文必须准确客观地表现原文的内容。
基于美学视角,这种准确性体现了科技英语的准确美。
科技英语本身讲究构词简洁、用词精确,在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半专业词汇等基础上,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一词多义。
同一单词在不同专业中会有不同含义,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场、专业判断其意思,这样才能再现原文的准确美。
例如 :In computing work done, it is important always to keep in mind that the force and distance that are multiplied must be in the same direction.此句中,如果把 “work” 理解为“工作”就会产生歧义,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里的 “work” 不是“工作”,而是物理概念中的“功”。
又如,“overdrive” 本意有“加速”的意思,但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却译作“加速处理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 “bus” 这一单词,在机械、电信行业译为“总线”。
总而言之,在词汇翻译时一定要做到准确理解原文,正确传达原文信息,力求实现科技英语的准确美。
(2)句法的简洁美。
“简洁”是美学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出尽可能多的准确的信息。
科技英语语言精练简洁,客观描述性强,通常携带大量的信息。
读者所需要的不仅是对译文的欣赏,更是准确、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美的再现不仅体现在内容传达的准确,更注重译文的简练。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审美“三原则”
刘波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
[摘要] 俗话说,文学是人学。 文学作品的创造带给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引领人们走向文明并不断发展。 文学翻译不 仅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 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审美学 科,其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并呈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共同之处。 文章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历史,翻译工作的 具体内容,来分析阐述为什么文学翻译要遵循“审美三原则”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美学视角;文学翻译;审美;三原则
二、文学翻译美学视角的研究主体 文学作品的翻译美学视角关乎着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因 此,展开对翻译美学主体内容的研究,能够充分体现出翻译工 作的重要性,并找到艺术体验的良好运作途径。 语言功能学的 理念支持着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实施,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需 要通过美学视角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掌握规律,实现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工作有美学的高度追求,从文 章翻译的细节入手进行作品的内涵分析,进一步解释作品的 意境和语言应用方法,找到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的交 融临界点,从中体现美学视角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化传承的 重要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肩负着重大 的使命,良好地运用文学作品的翻译美学理念能够充分提升 文学作品的赏析美感,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有利于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 根据翻译美学的基础 理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翻译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对文 学作品语言转换,再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解释,以另外一种语 言方式进行作品环境烘托,进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节 点上的再创造工作。 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注重的是作品本身 的美学审视角度,也通过良好的分析找到作品的内涵,保留 地域文化形成的语言魅力。
美学翻译三原则
美学翻译三原则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语言交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效率与深度。
然而,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差异,当两个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发生时,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多种多样,翻译工作也变得复杂而富有挑战性。
出于对翻译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把握美学翻译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强调。
一般来说,美学翻译是指传达原文语篇本身所表达美学意义力的语言翻译。
美学翻译不仅是翻译的一种,也是一种技术。
它是根据翻译过程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的技巧,旨在维护原文的美学性、美感和文化特征。
美学翻译的技术要求因文种和文化而异,但从实践中发现,可以总结出美学翻译的三原则。
首先,严格遵守原文的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较重视文字形式和文体,要做到严格求证,尊重原文,避免削弱原文的意义,保证原文本意的正确表达。
其次,善于运用语言。
在翻译时,要注意原文的词汇、句式、习惯用法、文化用语及其特殊语言形式,力求找出原文的精髓,善用各种表达方式,以求把原文的思想性、美感性及文化特征有机结合,以达到翻译艺术的完美。
最后,注重美学性。
翻译时,要把握好文章的全体美感,善于使用艺术性的表达方法,使译文更加文雅、具有感染力,让读者了解原文表达的美学深意,达到翻译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美学翻译的三原则是:严格遵守原文的意义,善于运用语言,注重美学性。
美学翻译是一门艺术,如何从语言的角度将美学信息以最贴切的方式传达出去,才是美学翻译的核心要求。
只有当翻译者熟悉原文的美学和语言特点,以及目标文化的情境,并尊重原文的韵律、节奏、语调,对句子中每个字眼都有敏锐的掌握,才能获得最佳的美学翻译。
因此,理解和把握美学翻译若干原则,对于完成美学翻译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美学翻译一直是中外文字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及实践界争相研究的关注点,必须要做到用心翻译,把原文的美学思想忠实的传达给下一个文化,从而把文化之间的沟通深入到美学层面。
三美论 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是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提出翻译在文字、情感和思想三个方面应当达到“美”的要求。
这三项要求统称为“三美论”。
文字美指译文的文字表达形式,也指译文的文字格式、文法、书写、措辞等,要求译文应当能够展现出原文的表达格式,使原文的表达形式在译文中重现,从而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
情感美指译文应当保持原文的精神内蕴,引起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一句句表达模式的翻译。
比如保持原文节奏、词句的辛辣幽默和对比等,地给读者留下原有形式的精神负荷。
思想美指译文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而不仅仅是表层的文字意思翻译,应当尽力展现出原文的思想内涵。
许渊冲在《翻译方法》中提到,译文的思想美应当把原文的神妙之数,尽可能地取出其翻译。
三美论对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提出了明确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在文字、情感和思想上都要达到精美的把握,不仅提高了翻译质量,而且也提升了翻译理论的普及程度。
古诗词翻译三美原则
2010-09-26 来源:未知 【大 中 小】 点击: 1779 评论:0 条 投稿 分享到人人 划词已开启
诗在任何国家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表达那些思维呢?无外乎抒情、言志和叙事。就其本质而言,诗歌是抒情的。一首悲愤悱恻的诗,能使人心弦和鸣、低回激荡。一首豪迈雄壮的诗, 能使人意气风发、荡气回肠。
译文用几乎与原词等同的字数,以意象的叠加堆砌重新构建了原诗中秋思的意境美。许渊冲先生所译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Between the willows green the river flows along,
闻郎江上唱歌声。My beloved in a boat is heard singing a song.
并且,就一首诗而言,尽管孤立的字、词、句等语言因素是可读懂的,但当这些要素组合成一首诗时,它的意义就往往变得难以确定。很多诗的含义常常是模糊的、多义的,远远多于字面上所直接呈现的那一部分。字面意思常常只是一座冰山的水上部分。译者更应该关心探索其水下部分的意义并将其传递出来
其次要求译者具备英诗和汉语诗歌的基础知识。诗作为语言的创造,作为人类精神存在的宏大见证,如果仅从浅层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单词对单词地翻译,肯定会把一首诗译成“非诗”,不仅译不出什么诗,而且对翻译本身造成某种损害。因此译者不仅需要具备汉语诗歌的基本知识,如中国古典诗词的特征及现代诗的特征,更需掌握英诗中各种诗体特点,这样翻译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胡翻乱翻了。了解中诗偏向含蓄、深沉和质朴,重意境;而英诗多直抒胸境和偏重哲思的特点。
东边日出西边雨,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basks in sunshine,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一、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要求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更需要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
在现代散文的英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递原作的美学特色,是译者面临的挑战。
翻译美学作为一种以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理论,为现代散文英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译者在处理原文美学元素时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这些策略和方法如何在目标语言中实现审美价值的传递和再现。
通过对这一选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美学在现代散文英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保持原作美学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审美交流。
1. 简要介绍翻译美学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翻译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问题,它结合了语言学、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翻译美学不仅关注语言的转换,更关注在转换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如何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原文的韵味、意境和美感。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和审美价值。
翻译的任务就是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再现这些美学元素,使目标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文的艺术魅力。
翻译美学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使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具体到《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这样的翻译实践,翻译美学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散文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特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将这些散文翻译成英文时,翻译者需要运用翻译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精心雕琢每一个词句,力求在英文中再现原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只有才能让目标语读者真正领略到中国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实现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
2. 阐述中国现代散文的特点及其在英语翻译中的挑战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优美,往往采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翻译 美学 ; 外 宣翻译 ; 审 美再现
[ 中图分 类号 ]H 3 1 5 . 9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室 编号]1 0 0 8 - 5 8 2 3 ( 2 0 1 5 ) 0 2 - 0 1 3 9 - 0 2 [ 收稿 日期 ]2 0 1 4—1 0— 2 2
金 靓
( 东 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东莞 5 2 3 0 0 0)
[ 摘
要]外 宣翻译 对于提 升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 的地位 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 用 , 为此 , 本研 究从翻译 美学的视 角出发 , 结
合一些 实例 来探讨 “ 如何 实现外 宣翻译过程 中的审 美再现 ” , 并提 出需要遵 循的 三大原 则, 即信 息对 等原则 、 以创 补失
认 为译 文 贵在 自然 , 美 的译 文 应该 如 市 井 之 言 。文 艺 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 系, 研究翻译 中审美再现 复兴 时期 德 国宗 教 改革 运 动 领 袖 和 翻译 家 马 丁 ・ 路 的类 型 和手段 用 以指 导翻译 实 践 。“ 谁 是 翻译 的 审美
德 主 张 翻译 必 须 采 用 民众 语 言 , 强 调 译 文 的 审 美 价 主体和客体? ” 刘宓庆认为 , 翻译者就是翻译 的审美 主 值 。英 国的 翻译 理 论 家 泰 特 勒 提 出 了植 根 于 古典 文 体 , 翻译 活动 始 于译 者 审美 意 识 系 统 中审美 志 度 ( 包
一
、
弓 I 言
调和 ” 到近 代各 位 翻译 家 提 出的 主 张 , 元 不 体 现 出 美
随 着我 国 经济 实 力 的 不 断增 强 和对 外 经 济 文 化 学 渊源 , 支谦 的“ 文 质说 ” 、 严复的“ 信 达 雅” 、 钱 钟书 的
交 流 的 日益 频繁 , 让 中华 文化 “ 走 出去 ” 已成 为 国人 的 “ 化 境说 ” 、 林语堂的“ 美学论 ” 、 朱光潜 的“ 艺 术 论 ”、 共识 , 因此 , 通 过 外 宣 翻译 来 提 升 中华文 化 在世 界 上 傅雷 的 “ 神 似说 ” 以及 许 渊 冲 的 “ 三 美论 ” 都 蕴含 着 丰
同文 本 的审 美 标 准 , 分析 、 阐释 和 解 决 语 际转 换 中 的 美学 问题 ” _ 2 J , 从 中可 以看 出 , 翻译 美学 的 主要 任务 在
本 研究 拟从 翻 译美 学 的视 角 出发 并结 合 实 际 例证 , 主 美学 对译 学 的特殊 意义 , 用 美学 的观点 来 认识 翻译 的
第3 1 卷பைடு நூலகம்
Vo 1 . 3l
第 2期
No. 2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URNAL OF L AN Z HO U I N S T I T UT E OF ED UC AT I ON
2 0 1 5年 2月
F e b. 2 O1 5
从 翻译 美学视 角看外宣翻译审美再现 的三个原则
的地位和作用 , 并制定符合我 国国情 的外宣翻译原则 富的美学思想。国内学者 中最早创作翻译美学论著
十分必 要 。 目前 , 我 国学者在 此 方 面 已开 展 了很 多研 的是傅仲选的《 实用翻译美学》 , 而后是刘宓庆的《 翻 究, 其中, 深 受 翻译界 认 同 的是黄 友义 先 生 提 出 的“ 外 译美 学导 论》, 二者 构建起 翻 译美 学 的理 论框 架 ; 奚 永 宣 三贴 近原 则 ” , 即, 贴 近 中 国发 展 的实 际 、 贴 近 国外 吉的《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 和毛荣贵 的《 翻译美 学》 进
诗 歌 翻译 讲 求 以欣 畅 的气 韵 保 持 史 诗 的 质 朴 之 美 。 与“ 美 的再 现 和创 造 ” 。在美 学 中 , 审美 主 体和 审美 客 美学家 、 文学 评论 家 克罗齐 则从 美 学 角 度 提 出文 学 翻 体是不可分开的两个概念和两个范畴, 它们之间存在
受众对 中国信 息 的需 要 、 贴 近 国 外 受 众 的 思 维 习 达 的 角度来 考 虑 翻译 策 略 , 忽视 了译 文 的美 学 诉 求 与 审美 主体 在审 美过 程 中如何 获 得 原 文 中 的审 美 信息 。
一
步 拓展 和 丰 富 了美 学 思 想 。在 未 来 的翻 译 理 论 研 ( 二) 翻 译 美学 的主 张
艺 美 学 的翻 译 三 原 则 , 强调译文必须忠实、 风 格 一 致 括情 趣 、 意 向、 倾 向、 意 志、 观念 等 ) 所 形 成 的 心 理 态 及 通顺 。l 9世纪 的 翻译 理 论 家 阿诺 德 ( A r n o l d ) 主 张 势 , 它 的审美 活动 有 双 重 任 务 , 即“ 美 的认 识 和 鉴 赏 ”
要探讨“ 如何实现外宣英译 中的审美再现原则” 。
二、 翻 译 美学 的渊 源和 主 张
( 一) 中西方翻 译 关学
翻译 和美 学 的紧密 关 系 由来 已 久 , 纵观 中外 翻译 于运 用美 学 的基本 原 理 、 采 纳 不 同 的审美 标 准来 解 决 史, 我 们不 难 总结 出各 种译 论 的美 学 渊 源 。古 罗 马 时 不 同文本 在 翻译过 程 中 出现 的美 学 问题 ; 在 充分 认 识 期 的修辞 学家 西 塞 罗 和霍 拉 斯 都 反 对 以僵 化 的 理 念 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基本属性 的基础上 , 剖析客体 的 损 害译 文的气 势美 和 自然 美 。《 圣经》 研 究 者 杰 罗 姆 审美 构 成 和 主体 在 审 美 、 复 现 美 上 的 能动 性 , 明确 审
惯¨ J 。但 是 , “ 三 贴 近原则 ” 主要 从读 者 接受 和信 息传 究道 路上 , 翻译 和 美学 的联姻 会越 来越 紧密 与深 入 。 翻译 美学 被界 定 为 “ 揭 示 译 学 的美 学 渊 源 , 探 讨 科学 性 和艺 术性 , 并运 用美 学 的基 本原 理 提 出 翻译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