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温儒敏:如何用好新教材(杭州)
• 十五、如何克服语文课的“繁 琐病”?
• 现今语文课普遍存在的弊病就是繁琐。 • 备课繁琐,上课也繁琐。
• 有些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和组织各种 活动上,这些活动不见得有利于提升教学 效果。
• 除了 “形式大于内容”的“繁琐”,还有 另一种“繁琐”,就是所有的课几乎全都 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去套解。备课陈陈相因。
• 编写理念和特色
• 首先,立意和眼界比较高。价值观的体现 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 “血肉”。 • 注意“接地气”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 挂空,能实用好用。
• 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 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 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 时代性。
• 九、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有 无必要让孩子学“国学”?
• 教古诗文课要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而不必过度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 可匀出时间多读几篇。 •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降低难度, 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等方面讲 太多。
• 《春晓》怎么教 • 《赠汪伦》怎么教 • 《静夜思》怎么教
• 学拼音为了什么?为识字,还有普通话正 音。 • 汉语拼音只是拐杖,不是目的。 • 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 一年级要求拼读准确, • 二年级要求熟练一点。 • 拼音就是认字的工具,不再是阅读的工具。 • 若能结合方言区学习普通话的发音难点, 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就好 了。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 新教材力图做到两个“清晰”: • 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 • 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努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中小学语 文核心素养体系。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写作板块的特点分析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写作板块的特点分析摘要:从统编教材推广使用以来,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社会各界的学者、教师纷纷对其进行了各种分析研究。
基于当下写作教学的困境以及笔者在写作教学的所思,本文就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写作板块得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使用这本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生活的本真,让文学在学生的笔端富有生命力。
关键词: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特点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科,也是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学科。
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语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温儒敏教授在教材培训会上明确指出“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是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之一。
可见,当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及其写作板块的介绍(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统编教材’其全称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担任中主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并于同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一套适用于初中学生的语文教材。
[1](二)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写作板块”是指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每一单元的写作部分,写作部分由写作的训练点与写作实践组成。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写作板块共有十二个,七年级上册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
七年级下册分别是: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二、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写作板块的特点(一)教材写作板块概述的内容具体且指导性强。
七年级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写作板块概述的内容,大致都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进行编写,特别是方法的讲解相当具体,可操作性特别强。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思路要清楚”。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作文主题,但是教材将抽象变具体,首先用比喻解释“思路”的概念,让学生有一个形象具体的了解。
全国中小学生语文教材改版后与原版有什么区别
全国中小学生语文教材改版后与原版有什么区别01 为什么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
“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为你解答。
温儒敏,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02 为何要编写“部编本”教材?“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目前江苏省已通知秋季学期从起始年级起全面使用部编新教材,苏教版将停用。
03 “部编本”内容有何变化?“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
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摘要:与人教版教科书相比,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在“名著导读”板块的编排上有很多独有的特点。
在编排的形式上,名著推荐量增加、位置安排更科学、导读标题直指阅读方法;在编排的内容上,名著选文具有经典性,内容安排呈现梯度性,阅读过程注重探究性,推荐读物强调多样性。
为使“名著导读”教学真正地落地、生根,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1)在阅读前应了解学情,做好教学准备;(2)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方法指导,关注阅读过程;(3)在阅读结束后,应进行多元化评价,给予学生合理反馈。
关键词: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编排特点;教学策略“整体而言,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是不好的,年级越高,情况越糟。
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1]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温儒敏寥寥几句,将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阅读弊病展露无遗。
在其文章中,他还表明:“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2]这是当代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呼唤。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少读书、不读书的“语文病”,“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在“名著导读”的编排上做了许多改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突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与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的目标相呼应。
文章旨在深入分析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板块的内在肌理和外在呈现方式,从中探寻优化“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名著导读”编排的形式特点(一)名著推荐量增加人教版教科书每册设置一次“名著导读”活动,每册推荐2-3本经典名著。
部编本教科书每隔两个单元就安排一次“名著导读”的专题,且采用“1+2”的形式,“1”即一本专门用以指导阅读方法、进行专题探究的主推荐的名著,“2即两本与主推荐的书籍在主题或者文体上相似的名著。
【部编版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
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所配图画,色彩鲜明,生动形象1.图画作者采用写意画法,把难看的乌鸦描绘成头大目明的样子,以突出乌鸦聪明可爱的形象,使学生看到图画就喜欢阅读课文。
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描写乌鸦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2.所配彩图把文章的线索勾画得非常清晰。
乌鸦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乌鸦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水位上升。
乌鸦喝到水了。
三幅图画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故事简单,含义深刻这篇文章是利用一个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道理。
乌鸦喝水时遇到困难,作者赋予它以人的思维:瓶里水少,瓶口又小,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水位的高底是可以改变的。
于是乌鸦在瓶中放石子使水位升高。
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受到启迪,悟出道理:“只要开初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三、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章开始作者用“到处”说明小乌鸦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见”、“可是”说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复使用“看见”,说明小乌鸦善于观察,交代解决问题的依据;第四段用“放”、“渐渐”印证“办法”可行。
教学本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按图的顺序提出问题:⑴图上画的是谁?它想做什么?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⑵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⑶乌鸦怎样喝到了水?让学生初步了解“乌鸦找到水但喝不到→想办法,放石子→石子多,水升高→喝到了水”这一故事梗概。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课又是如何描述图画内容的。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解词析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逐段细读课文,理解字词含意。
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教学。
1.乌鸦怎么找水喝?(到处)“到处”是什么意思?(可让学生做这里找找那里找找的动作,既让学生理解”到处找”就是找了很多地方,又体会到水很不容易找到。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1.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在知识海洋中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你看,原来的教材和现在的部编版有好多不同呢,温儒敏是怎么看待这些变化的呀?2. 哎呀呀,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真的能让我们大开眼界呢!这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盒,里面全是惊喜!比如说在语文教材里增加了那么多经典的文章,他为啥要这么做呢?3.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简直就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呀!这和我们平时自己看书可不一样哦!他对那些课文的分析,不就像是给我们一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大门吗?4. 哇塞,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真的好有趣呀!就好像是一个导游带着我们在知识的大观园里游览!像古诗的选编,他是基于什么考虑的呢?5.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可太有意思啦!这不亚于给我们的学习之路铺上了漂亮的砖石!比如历史教材里对某些事件的阐述,他有怎样独特的见解呢?6. 嘿,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真的不能错过呀!这就像给我们配备了一副超级眼镜,能看到更深更透的东西!那对于教材中的写作部分,他是怎么强调的呢?7.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绝对是精华呀!就好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求知的心田!想想看,他对教材难度的把握是不是很有分寸呢?8. 哇哦,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真是厉害啦!如同给我们装上了知识的翅膀!对于教材中的插图,他是不是也有特别的看法呢?9. 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太值得我们去研究啦!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宝藏等我们去挖掘!那他对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提出了什么要求呢?10. 哎呀,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真的是太牛了!就像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对于整个教材的体系构建,他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我的观点结论:温儒敏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非常有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温儒敏
• 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 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 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建议与推荐
• 建议老师们采取1加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 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 人教社近期出版有《语文素养读本》,选 文丰富,有导读,从小学到高中,每学年2 册,和教材有所呼应,可以作为1加X的选 篇参考。
区分两种课型
•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 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 分度, • 改“精读”为“教读”, • 改“略读”为“自读”。
“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 • • • “教读” “自读” “课外阅读” 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两个问题: • 阅读方法, • 阅读速度。
• 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 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的五个渠道
• • • • • 教师用书 单元导语 思考题和拓展题 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 “补白”
教师用书
单元说明
教学重点 单元目标
整体把握
课 课文研读
编写意图
素养提升
问题探究
教学指导
练习说明
思考探究
备课时注意二
• 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 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 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备课时注意三
• 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 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 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 是体系。
阅读技能的习得
• 目前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 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 有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 • 我们备课设计教学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
“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
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
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
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
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
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
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
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到立意的确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
温儒敏 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4个特点和9个建议(温儒敏)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现在5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
(这个关把的非常好,因为这是千秋大业。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特别重要。
)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
(值得做的事都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是很有价值才更值得去做。
)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
(对一线使用者来说,我们也要更好地使用好这套教材,多学习,吃透精神。
人教社中语室起了中坚作用,每年能在8·18之日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很幸运也很自豪!)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
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
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
参加培训不只是关心选进了那些课文及作者,更主要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
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
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使用感受
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使用感受本学期开学是我新一届大循环的开始,带了新一年级,也拿到了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
这是一本全新的教材,第一感觉是“高大上”。
所谓高,是层次高。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
个人认为,各地现行语文教材有十几种之多,自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
但文史、思政教材历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很多争议和问题,估计需要由国家来控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纠缠。
因此,这次就升格为由教育部组织人教社来编写这套新的语文教材。
所谓大,是开本大。
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
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
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地人你我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
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
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
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
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
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
朱之文温儒敏2016“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北京5月15日,国家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 门学科教材国家级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班。教育部 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朱之文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 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 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 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 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
处, 有哪些创新点, 一线老师使用新教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注意。
三、“部编本”语文教 材的七个创新点。
七个创新点
1.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 适宜教学、时代性)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7.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相对集中完成,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教 学可以有更多的融合。
条件较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组。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 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 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
“百年教科书编写的历史”研究,对民国国文教科书的编 写有认真的清理总结,有些好的经验吸收到新编的教材中。
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 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从7个方面介绍: 新教材和以往流行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比,“新”在何
部编版新教材的特点探微
-038-2022年第12期(总第316期)教改一、部编版新教材的孕育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门展开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
遵循新课改要求,由教育部组织牵头、温儒敏教授主编的语文新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于2016年面世,并从2017年秋季新学期起统一投入使用。
部编版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涵盖语文基础教育的全部学段——小学、初中、高中。
其中,初中学段的语文教材共六册,在编排和内容上特点鲜明。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从编排和内容上探寻新教材的特点。
二、部编版新教材的鲜明特点(一)整体编排1.双线要素系统融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课文169篇,部编版语文新教材选入课文141篇,在选文数量上新教材相较于人教版虽有所减少,但减量增质,在单元的编排中独具匠心地融入了“双线组元”的理念,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以明线和暗线的形式交织于各单元的具体编排中,且这种编排摒弃了随意性,双线在单元中是融合共通的状态。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人文主题是“四时之景”,选入了经典的散文以及借景抒情的诗歌。
这些文本有共同的特点,如篇幅短小、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情感饱满等,这样的文章非常适合用于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用“读”的方式将文本的情感外化,从而产生共情。
相应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强调了“朗读”,安排了重音、停连的学习,并且针对文章语言优美的特点,强调了对语言的品味和揣摩。
2.单元结构联系紧密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干部分,而课文又包含在单元之中,因此,单元结构的编排能直接体现编者的编写理念,对学生学习语文也有直接影响。
新教材中单元结构的设置颇具特色,尤其显现出了“整体性”的特征。
新教材的一个极为明显的不同是采用了“1+x”模式。
为加强文本之间的联系,新教材采取了“1+x”模式,即将占据课堂教学主要课时的教读课文作为“1”,用以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单元双线目标;教读课文之后,再设置与其人文主题相近、语文要素目标相一致的自读课文,以便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最后,安排名著导读、自主阅读推荐、课外古诗词诵读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构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综合阅读体系。
2021教育部编写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特点范文3
2021教育部编写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特点范文 摘要: 部编本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而自读课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自读课文也是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
本文结合温儒敏先生对部编本教材创新点的介绍对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 从选文标准、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旁注设计的作用几方面进行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 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 自读课文; 一、符合选文“四标准” 所谓的“四标准”指的是: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具有时代性。
这是温儒敏先生在介绍部编本教材的讲座上所提到的。
而自读课文完全符合这四个标准。
这七篇课文分别是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合为散文诗两首) ,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 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袁珂的《女娲造人》。
这七篇课文均匀分布在六个单元之中。
它们所体现的主题分别是:四季美景的主题、浓浓亲情的主题、生活成长的主题、感受人生的主题、人与动物的主题、想象世界的主题。
它们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但这些主题都是经典,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些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
另外,每篇文章不仅表现形式很到位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例如:刘湛秋描写的春雨是这样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 文采美, 内容更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这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和使用建议
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和使用建议“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年秋季一年级投入使用。
我相信大家都很关注,也很期待。
本文融合8月7-8日在昆明举办的“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和小语专委会理事长陈先云等的培训报告精神,就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和使用建议进行介绍,以期给老师们用好这套教科书提供参考。
一、“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及总体特色陈先云理事长在培训报告中,开宗明义点出“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的基本精神;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也包括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超越现有同类教材的水平,争取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努力做到让一线教师好教好用。
温儒敏教授将此套教材的总体特色概括为四个方面: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温教授说:“教材编写是国家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此套教材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而不是空洞说教。
“立德树人” 是基本点,其“德”不只是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习惯、法规等等,都有机渗透到教材的方方面面、化为“血肉”。
2.接地气,满足一线教师教学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得到普及,深入人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普遍存在“两多一少”——即精读精讲多、反复操练多、读书太少;课堂活跃但思维浅表;综合性学习走过场等等。
温儒敏谈部编新教材
温儒敏先生介绍部编新教材的七个“创新点”(2016-08-07 15:55:40)转载▼分类:学习提升温儒敏先生介绍部编新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强点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具有时代性。
和原来人教版比,课文总量减少了。
但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
而是几个板块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效。
变化:减少汉语拼音难度,让汉语拼音服务于识字教学。
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
选文变化: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减少;传统文化篇目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篇目占较大比重。
二、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分单元教学,若干板块内容穿插安排在各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课文、识字写字、拼音。
教学中可以大致按照板块顺序进行,也可以穿插进行。
综合性学习——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有走过场之嫌,新教材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
口语教学表面上减少了,实际是分散了。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相对集中完成,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教学可以有更多的融合。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组。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予以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双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分成若干点,由浅入深分布在各单元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中。
小学的单元设计:思考练习题;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强调亲子,这是一个两点)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教材呈现和教学中不可以强调体系,防止过度操练。
但总得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时有“干货”可以把握,一课一得。
体现知识体系、能力点的五个渠道——教师用书,单元导语,思考拓展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补白”。
备课时要注意——重新学习课标,了解各学段目标要求,特别是关于知识能力的要求;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知识点、能力点,这可以和课标互为补充;研究这些“要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有梯度螺旋上升。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共63页文档
END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 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浅谈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特色
浅谈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特色作者:刘冠琦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6期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与人教版等语文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选文数量减少、经典内容增加;单元编排变为双线结构;综合性学习具有示范性;写作训练的阶梯性增强。
“部编本”语文教材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本文主要从选文、单元编排、综合性学习和写作练习等方面来谈谈新教材的新变化,以期更好的帮助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特色“部编本”全称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教育部直接编写,主编温儒敏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套教材由原来各版本普遍采取的32开本改为16开本,不仅外形变得新颖大气,更主要的是,该教材本着“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编写原则,在设计意图、内容编排、组织规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改变。
一、选文部分的特色“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适宜教学、和文质兼美的原则,更要适宜时代性,对课文进行了改动。
增加了许多经典课文,增加古诗文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24篇,选文数量减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为例,由原来每册6单元、每单元5篇共30篇,变为现在的每册6单元、每单元4篇共24篇。
数量减少了,选文也有很大变化,有删掉的,有新增加的,也有上下册换序的。
选文顺序的调整是能够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课文开始,能够较好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新教材的整体新划分,使教材选文编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更适宜学生的学习。
二、单元编排的特色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戏。
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原来语文教材的编排每单元都以人文主题命名,按单元主题组织教学,由于主题单元设计过于强调人文性而对工具性的重视不足,致使知识结构流于碎片式,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清晰的发展链条,教师教起来缺少具体的抓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 4 个特点和 9 个建议(温儒敏)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 2012 年 3 月启动编写,到现在 5 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
(这个关把的非常好,因为这是千秋大业。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特别重要。
)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
(值得做的事都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是很有价值才更值得去做。
)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
(对一线使用者来说,我们也要更好地使用好这套教材,多学习,吃透精神。
人教社中语室起了中坚作用,每年能在 8·18 之日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很幸运也很自豪!)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
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
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
参加培训不只是关心选进了那些课文及作者,更主要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
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
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老师提升教学质量。
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教材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的。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去看。
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
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
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
2、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
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偏。
应当说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3、努力去创新,是“守正创新”,避免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
4、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一、课文有哪些重要的变化?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
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
这也是针对性的。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
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 40 篇左右。
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初中29 篇。
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教材不只是美文的汇集,选文需要考量教学点的设置、学段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文学价值、人文价值等多个方面要求,要在众多维度中平衡、寻找到一篇比较合适的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为何要采用双线单元结构体例?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
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
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来适当组合。
“内容主题”与“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主题单元结构有问题,只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那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
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
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教学中大家都不满意。
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
三、新教材为何要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多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
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
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
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
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
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
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
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备课要现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克隆现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
四、为何阅读教学要重视区分不同课型?精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切记,只有此思路,才能跳出原来的框架。
)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
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
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
五、怎样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努力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这一条,语文素养的提升才不是空话。
六、为何阅读教学要提倡“ 1 加 X”?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
我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那样不会有长久的读书兴趣。
“1 加 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
目的就是要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
(这是我关注的东西,很好!)七、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简要介绍一下这部名著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引导运用精读和跳读结合的方法。
八、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
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
九、如何克服语文课的“繁琐病”?“形式大于内容”以及固定的程式去套解。
好像课堂很活跃,但没有什么“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