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 育种上的应用
主要内容
抗虫基因工程 抗病基因工程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抗逆境基因工程 纤维品质改良基因工程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 应用,包括棉花抗病、抗虫、抗除草 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等方面。
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在提高棉花 产量、抗病和纤维品质等方面取得 了一些进展,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 益,但由于棉花产量与品质之间为遗 传负相关,单纯依靠常规育种技术在 较短时间内大幅度同步改良棉花纤 维品质与产量相当困难。
4 抗逆境基因工程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棉花抗盐性、抗 早衰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 定进展。研究发现,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 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与逆境 胁迫关系密切。
虽然棉花抗逆基因工程获得了 一些进展,然而由于缺乏高抗的陆地 棉种质,再加上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 响,其进展比较缓慢,还不能满足生 产的需求。
尽管转基因棉花育种已取得很大的成就, 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周期长。 2)转化效率低。 3)缺乏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目的基因 4)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 5)转基棉的安全性。
总 结
目前,科学工作者正在努力开发各种 切实可行的安全性转基因途径,主要内 容包括不使用标记基因的转基因体系、 标记基因的敲除、外源目的基因的组织 特异性表达和诱导性表达、转基因漂移 的防止等。此外,也应重视棉花抗逆(如 抗寒、抗旱、抗盐等)基因工程的研究。
蛋白酶抑制剂(PI)是自然界最为丰富 的蛋白之一,是一种天然的杀虫物质,与Bt 基因相比,由于其具有抗虫谱广,安全性高 和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而广泛用于抗 虫基因工程。 目前应用于棉花的PI基因主要是豇 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和慈菇蛋 白质酶抑制剂(API基因)。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棉花育种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那棉花就像是我们的宝贝孩子,我们得精心呵护,想办法让它长得又好又壮。

那怎么做到呢?这就好比做菜,得有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咱先说杂交育种吧,这就好像把两个不同的优点集合到一起,就像把跑得快的马和耐力好的马配在一起,生出更厉害的小马驹一样。

咱把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凑一块儿,让它们的基因相互结合,说不定就能得到超级厉害的新品种呢!这是不是很神奇?还有诱变育种,这就像是给棉花来一场特别的冒险。

用些物理的或者化学的办法,给棉花来点小刺激,说不定就能让它发生奇妙的变化呢。

就好像一个人突然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情,然后变得与众不同了。

选择育种也不能小瞧呀!这就像是在一群孩子里挑出最优秀的那个。

我们在棉花地里仔细观察,把那些长得好、性状优的棉花挑出来,让它们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下去,那棉花能不好吗?咱可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得实际去操作呀!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知道理论可不行,得亲自上去骑一骑。

在育种的过程中,咱得细心再细心,耐心再耐心。

咱得时刻关注棉花的生长情况,这就跟照顾自己的宠物一样,得时刻留意它有没有不舒服。

要是发现了问题,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而且呀,这棉花育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儿,这是个长期的大工程呢!咱得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半途而废呀!想想看,要是我们成功培育出了特别好的棉花品种,那得多有成就感呀!那棉花做出来的衣服、被子得多舒服呀!总之,棉花育种这事儿啊,有趣又有挑战。

咱可得好好对待,就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

让我们一起加油,让棉花变得越来越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呢?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棉花的主要产物是棉纤维,它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具有成本低廉、产出量大(与羊毛、丝绸相比)、吸湿、通气、保暖性好、不带静电、手感柔软(与人造纤维相比)等特点。

一、棉区划分;1)河流域棉区2)江流域棉区3)北内陆棉区建国后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二、当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品种多而乱(二)纤维品质不适合纺织工业的要求1.细度、强度、长度单一,不符合多档次要求2.三丝含量高(“三丝”:我国棉花质量的天敌,它指的是异性纤维,主要是指在棉花中混入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纤维 )(三)抗灾力弱(四)病虫害重(五)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落后(六)植棉效益低三、当前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一)提高产量 (二)改良纤维品质(三)提高抗枯、黄萎病能力 (四)提高抗虫能力四、棉花育种主要方法:四1.引种2.然变异选择育种3.杂交育种4.杂种优势利用5.其它育种方法(远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等)五、当前棉花育种面临的困难(一)黄萎病 (二)优质品种的选育(三)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杂种优势制种技术改进六、概念种质,遗传学为基因:能够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又称基因库。

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及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一切植物材料种质资源的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七、4个栽培种:海岛棉(G.barbadense)、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亚洲棉(中棉,G.arboreum)八、提高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是从选育高产新品种和改革栽培技术入手。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和应用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和应用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和应用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原理和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动物等进行改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品质、耐性等性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育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比较和应用几种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混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

传统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杂交等传统方法对植物或动物进行改良。

它的优点是成本低、风险较小,不涉及基因修饰,更符合大众对生物的自然性的要求。

然而,传统育种过程中时间周期较长,效果不稳定,需要大量繁杂的实验工作。

混合育种是一种通过组合不同个体或种群中的优良性状来获得更好后代的育种方法。

混合育种可分为自交系、杂交系和复交系等几种形式。

相比传统育种,混合育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稳定的改良品种,然而需要对亲本个体进行复杂的选择和交配,工作量较大。

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体细胞的培养和再生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育种改良。

常用的技术包括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细胞工程育种可以克服自然交配的限制,快速获得大量的植株或动物,但繁缛的实验操作和高昂的成本也是其局限性。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各种育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

相对而言,传统育种适用于小规模育种和对时间要求不敏感的情况,混合育种适用于多个性状改良和对效果要求较高的情况,基因工程育种适用于追求快速改良和对一些特定基因进行修改的情况,细胞工程育种适用于品种保存和繁殖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育种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混合育种选取优良个体,再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对选中的个体进行进一步改良,从而快速获得更理想的新品种。

综上所述,育种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育种方法也会得到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为生物改良提供更多可能。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引种2、系统育种法3、杂交育种法4、单交5、复交6、回交育种法:7、远缘杂交育种法:8、诱变育种法9、高新技术10、胚珠培养11、体细胞培养12、花药培养13、种质资源:14、棉花遗传15、芽黄16、等基因系17、衣分18、籽指19、衣指20、低酚棉21、棉花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22、短季棉23、拟抗性(农作物的回避)二、填空题1、世界各主要产棉国都以培育新品种作为提高单产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

2、在20世纪初世界五大产棉国或地区——中国、美国、中亚、印度、巴基斯坦。

3、棉花品种、品系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彷徨变异。

4、棉花的天然异交率一般可达,高的可达50%以上,天然异交率的高低常因品种、地点、年份及传粉媒介多少而异。

40%5、根据参与杂交的亲本类型,杂交育种可以分为和。

品种间杂交、种属间杂交6、杂交育种中常见的杂交方式有、、、。

单交、双交、测交、回交7、棉花杂交育种种中一般常用的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分为和。

系谱法混合种植法8、在棉花育种中,除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法外,也经常应用其他一些育种方法,如、、及等。

远缘杂交育种法诱变育种高新技术育种9、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目前正在应用和继续进行研究的制种方法有以下五种: 1.;2.;3.;4.;5.。

人工去雄杂交应用指示性状制种化学杀雄二系法三系法10、组织培养按所用的外植体不同可分为、、和。

胚珠培养体细胞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11、当前我国自育品种突出的缺点是、、。

纤维强力差细度偏粗不抗黄矮病12、在植物分类学上,所有野生和栽培的棉种都属于被子植物的锦葵目、锦葵科、棉属。

其中除4个栽培棉种外,其余均是野生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地区。

棉花是、作物(对光温的要求)。

锦葵锦葵棉喜温喜光13、棉属有四个栽培种中,二倍体棉种有、;四倍体棉种有、。

草棉亚种棉陆地棉海岛棉14、成熟的棉花种子表皮都有纤维和短绒两部分。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棉花杂交制种技术
杂交技术是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两个及以上相异种类和品种的组合,将它们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种类。

在棉花种植中,杂交制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的选择,促进了棉花的高产。

2棉花杂交制种的优点
第一,杂交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棉花的自交授粉,增加植株的公比,提高棉花产量。

第二,利用杂交技术可以获得耐病虫、易熟性、抗力强等优良性状综合型棉花新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益。

最后,利用杂交制种技术也能够形成更多对外部环境抗击力强的优良品种。

3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产业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应合理配置不同品种的棉花种子。

此外,要根据棉花的生长特点灌溉、施肥,合理安排农事管理活动,并及时实施杂草防治、多项病虫害防控技术。

4总结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种植最重要的技术。

如果能够做到准确的品种选择和合理的栽培管理,加之该产业的强大政
策支持,就一定可以促进棉花的高产栽培制种,为我国富裕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棉花科研育种实验报告

棉花科研育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棉花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研究所提供的多个棉花品种,包括陆地棉、海岛棉、长绒棉等。

2. 实验方法(1)田间试验① 设置试验田:将试验田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不同品种的棉花。

② 观察记录:对试验田内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棉花性状差异。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① 基因组DNA提取:采用CTAB法提取棉花基因组DNA。

② 建立分子标记:选取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设计。

③ 分子标记分析: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分子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

(3)基因编辑技术① 目标基因筛选:根据棉花育种需求,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目标基因。

② 基因编辑: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③ 编辑效果验证: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验证基因编辑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田间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田内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性状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以下品种具有优良性状:(1)陆地棉品种:品种A,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2)海岛棉品种:品种B,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3)长绒棉品种:品种C,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通过对分子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发现以下基因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相关:(1)基因X:与棉花产量正相关。

(2)基因Y:与棉花纤维品质正相关。

3. 基因编辑结果通过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以下基因编辑效果显著:(1)基因Z:编辑后的基因表达量提高,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2)基因W:编辑后的基因表达量提高,有利于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棉花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一、棉花杂交制种高产的要求1、突出一个“早”字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有严格的截止时间,生产管理应狠抓一个“早”字,早管促早发、防早衰,延长有效制种时期。

具体表现在:早播种,早中耕,早施肥,早整枝,早打顶。

2、强调一个“稀”字为方便制种工作进行,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减少烂铃,进而减少有工量,在栽培上应较商品棉花适应偏稀。

3、科学施肥(1)施肥原则: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施肥方法:足施底肥,底肥亩施农家肥2方,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15公斤,硼砂2公斤,硫酸铜1公斤,硫酸锌0.5公斤,尿素7.5公斤;稳施蕾肥,6月5---10日(麦棉套结合灭茬)施入尿素10公斤,钾肥15公斤;重施花铃肥,初花期(6月25---30日)20---25公斤;补施盖顶肥,7月30日前根据棉花长势补施盖顶肥,以氮肥为主。

4、合理化调化学调控的意义: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化调的原则: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种”的原则,以“全程化控、少量多次”最好,以棉株变色不变形为宜。

即雨天要适当增加用量,旱天要减少用量,地力较好和改茬地棉花要适当加大用量。

棉苗生长过旺、叶片肥大的,要加大用量,浇水前应先控,雨后应及时控.注意不得喷、不漏喷。

弱苗田不喷。

缩节胺的使用方法:苗期:一般的棉田用量为苗期5---7片叶不得高于0.5克。

蕾期:一般于6月20日前根据棉花长期用药。

每亩药1---1.5克。

花期:7月上旬,每亩用药1.5---2克。

打顶5---7天可增加到2---3克。

花铃期:8月15日左右,亩用3---4克。

化调注意事项:应选择晴天的下午4克点以后喷施,喷后4小时遇雨应考虑重喷或补喷。

一般两次喷药时间应隔10天以上;缩节胺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对误用或使用量过大的棉田,可喷施草木灰水或1%的尿素水,还可以用1/5000的“赤霉素”喷施。

对弱苗、小老苗严禁化控。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棉花属于锦葵科棉属,是常异花授粉植物。

棉花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也是其最基本最突出最重要的特性。

根据Fryxell 的最新分类,棉属Gossyp ium共分4 个亚属、8 个组、9 个亚组、50 个种,分别原产于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亚洲、澳洲、加拉帕哥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西部)和夏威夷群岛。

棉属中有4 个栽培种,2 个四倍体种陆地棉G.hirsu tum L.和海岛棉G. barbad ense L. ,2 个二倍体种草棉G. herbaceum L.和亚洲棉G. arboreum L.。

陆地棉和海岛棉分别提供了90% 和5% 的世界棉花产量。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纺织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良棉花纤维品质以及提高棉花的抗病、抗虫性是当前我国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

所以棉花育种就成为焦点,现国内外棉花育种包括:1、常规育种(品种间杂交系谱选择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育种方法)2、改良回交法(在棉花远缘杂交和受主效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中, 回交育种得到了广泛应用)3、随机互交法(理论研究指出, 在自花授粉作物中采用多个亲本进行一至几轮随机互交可望打破边锁区段, 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4、轮回选择法(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群体改良方法)5、改良互交法(改良互交法可以说是在随机互交法和轮回选择法基础上的发展, 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6、选择指数法(在棉花中, 构成丰产、优质品种的因素多, 且关系错综复杂, 进行单项选择难于对多个性状的作用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而选择指数则可协调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通过综合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涉及产量和品质的选择指数更易使两者达到理想平衡。

)7、分裂选择法(为克服性状间不良的连锁效应, 施, 一和仆浏提出在育种上应用分裂交配和选择)8、单倍体育种(在棉花中产生单倍体的途径有双胚、人工诱发的孤雌生殖和半配生殖等途径)9、生物技术10、诱变育种11、杂种优势利用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在育种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棉花杂交种的标准

棉花杂交种的标准
杂交棉应具有较强的抗黄萎病能力,以减轻病害对 棉花产量的影响。
抗枯萎病
枯萎病是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杂交棉应具 有较好的抗枯萎病能力。
抗其他病害
除了黄萎病和枯萎病,杂交棉还应具有抗其他病害 的能力,如角斑病、红叶茎枯病等。
抗虫性品质标准
抗棉铃虫
01
棉铃虫是棉花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杂交棉应具有较好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棉花杂交种的品质标准
纤维品质标准
纤维长度
01
纤维强力
02
03
纤维整齐度
杂交棉的纤维长度应达到28毫 米以上,以满足纺织工业的需求 。
纤维的强力是衡量棉花品质的重 要指标,杂交棉的强力应达到 30克以上。
整齐度好的棉花更易于纺织加工 ,杂交棉的整齐度应达到75%以 上。
抗病性品质标准
抗黄萎病
亲本选择标准
亲本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适应 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并且遗传 背景要清楚,血缘关系不能太近, 以避免近亲繁殖可能带来的不良性 状。
VS
亲本品种应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和 种植制度,并且要具有稳定的优良 性状,以保证杂交种的质量和产量 。
杂交制种技术标准
杂交制种技术应严格按照杂交制种操作规程进行,包括父母本的比例、播种期、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去杂去劣等环节,以确 保杂交种的纯度和质量。
棉花杂交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棉花杂交种的历史与发展
棉花杂交种的历史
棉花杂交种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 项成熟的育种技术。
棉花杂交种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棉花杂交种的育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棉 花杂交种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棉花育种资料

棉花育种资料

课件(一)我国棉花生产概况1.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两省大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江苏徐淮地区、安徽淮北地区,京津郊区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河南省南部新疆棉区(三)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二).产量与面积全国8500万亩,单产78公斤/亩,自给率65%,新疆面积1980万亩,单产114公斤/亩三纺织工业发展我国占世界纺织贸易额24.1%,06年的产值2.4亿元,利润928亿元.06年纺纱1722万吨,较05年高20%,耗棉系数0.6,棉花用量1000万吨.苏新棉858新品系介绍苏新棉85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新近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

该品系为杂交棉,生育期128天。

出苗好,长势强。

株高中等,株型疏朗,通透性好,叶片较小,铃卵圆形,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

江苏省2006~2007两年区试的平均结果:铃重5.61克,大样衣分40.01%,小样衣分41.20%,霜前花率90.30%,籽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70~10.60%,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35~11.50%。

2.5%跨长30.20mm,比强度30.40cN /tex,马克隆值4.80。

2008年进入江苏省杂交棉生产试验。

一、产量组成铃数、铃重、衣分、籽棉、皮棉二、品质指标长度、细度、比强度、成熟度三、抗病性枯萎病、黄萎病(病株率、病指)四、早熟性(播种-吐絮的天数)五、抗虫性棉铃虫、红铃虫主要概念籽棉、皮棉、衣分(40%)生育期:播种-吐絮的天数铃数,铃重,籽指,衣指六、四大栽培种陆地棉、海岛棉、草棉、亚洲棉陆地棉,2n=4x=52,(AD)1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及加勒比地区,又称高原棉(upland cotton)18-19世纪引入美国,选出大量的品种,故又称为美棉常异花作物:遗传纯合难棉酚:种子蛋白利用难棉花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产、抗病、优质协调困难2、黄萎病抗源缺少3、优质棉品质指标不协调4、棉花抗高温、后期低温、抗旱、抗涝等较差5、适于简化栽培品种少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1、花工多、机械化操作难,农民不愿种2、棉花品质单一,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3、棉花中杂质多,三丝含量高,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4、抗病性特别是抗黄萎病性差一、目标1、产量高结铃性强,脱落率低棉铃大,吐絮畅衣分高上述三个指标有负相关。

第四章 杂交种子生产(2.棉花)

第四章  杂交种子生产(2.棉花)

●化学杀雄:60-70年代研究,进展不大。
●昆虫传粉:仅小面积试验,进展不大。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的不利因素: 1. 开花期长,结铃范围广; 2. 传粉媒介。
(一)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和方法
1.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作用和特点
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途径。 优点:A.棉花花器大,人工去雄较容易;
(1)制种田块的选择 A.安全隔离:棉花异交率与传粉昆虫(如:蜜蜂、蝴蝶、
蓟马等)的群体密度呈正比,与隔离距离的平方呈反比。
隔离方法:
空间距离>100m;
自然屏障隔离。
B.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棉花黄萎病、枯萎病。
(2)父母本种植方式 A.调整播期:双亲生育期差异大; 陆地棉×海岛棉:陆地棉晚播15-25d。 B.行比:1:5,一朵父本花可以给6-8朵母本花授粉。 C.宽窄行种植:100cm:67cm或90cm:70cm。 D.密度:3000株/亩。 (3)严格去杂去劣:去雄授粉前一次或多次进行。
雄性不育株的雌蕊×保持系的花粉 × 恢复系的花粉
繁殖不育系
杂交种子
2.两系法——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两系:不育系(两用)、恢复系。 两用不育系的繁殖: 不育系中不育株(msms)×可育株(Msms)
从不育株上收获种子
1不育(msms):1可育(Msms)
杂交种子生产:
不育系中不育株(msms)×恢复系(MsMs)
时间:一般上午8-9时进行。
授粉方法: A.将剥下的花冠下翻,露出雄蕊,手持花瓣,取下套在柱头 上的麦管或蜡管,将花粉涂在柱头上,再套上麦管或蜡管。 B.将花粉用毛笔采集在玻璃瓶里,再用毛笔蘸花粉授到柱头上。 授粉要求: A.授粉量充足;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

陆地棉与野生棉种间杂交 胚珠受精百分率
棉花种间杂交结铃率、成胚率
(梁正兰等,中国科学C,2001,31(2):120~124)
棉花种间杂交育成的品种
(梁正兰等,中国科学C,2001,31(2):120~124)
棉花种间杂交育种进展
(梁正兰等,中国科学C,2001,31(2):120~124)
雄性不育起点温度27℃, 在湖南不育时间30天左右。
棉花现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不育系名称 C9 所属细胞质 作者及培育年份 三系配套情况 异常棉(B1) Meyer, 1965 育性不稳定
亚洲棉(A1) Meyer, 1965 P24-6等 亚洲棉(A2) 韦贞国等,1987 HAMS16、277 哈克尼系棉 Meyer, 1975 (D2-2) 陆地棉[(AD) Thombre & 1] Mehetre, 1979 104-7A 海岛棉[(AD) 贾占昌,1979 2] 湘远A 海岛棉 周世象,1992
棉花杂交过程
棉花杂种后代系谱选择方法
1. F1选优良组合。 2. F2代单交组合种植1000~1500株,复交组合种 植1500~2000株,选衣分、衣指、纤维长度、 强度等遗传力高的性状。 3. F4代开始选单株结铃数、铃重、皮棉产量等遗 传力低的性状。 4. 衣分、衣指、子指、一些纤维品质性状等遗 传力高的性状可以直接选择。 5. 可通过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霜前花率选 择早熟性,通过衣分、衣指、子指选择丰产 性,通过单株结铃数选择皮棉产量。
棉花杂种后代混合选择方法
• F1选优良组合;F5代以后基因型基本纯 合后选单株,但F2代有多种不同方法:
1. 按类型选株混合种植 2. 只剔除劣株,保留株混合种植 3. F2代选株,以后各代按株系混合种植

棉花的有性杂交技术

棉花的有性杂交技术

花期调节与授粉
花期调节
通过农业措施如施肥、灌溉、化 学调控等手段,调节亲本的花期,
使其在相同的时间开花。
人工授粉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将父本的花 粉授给母本的花朵,以提高杂交的 成功率和杂种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杂交方式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正反交、单交 或复交等不同的杂交方式。
杂种后代的处理与选择
杂种后代处理
推广价值
棉花有性杂交技术的推广价值在于提高棉花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对棉花产业的影响与贡献
影响
棉花有性杂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改变传统棉花育种的模式,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推动棉花产业的 升级和发展。
贡献
通过棉花有性杂交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抗性的新品种,满足纺织工业的需求,提高棉花 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例如,将高产量和抗虫性强的品种进 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抗虫的 棉花新品种,提高棉花的生产效益和 品质。
抗虫性与抗病性育种
抗虫性与抗病性育种是棉花有性杂交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将具有抗虫或抗病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 具有较强抗虫或抗病能力的棉花新品种。
例如,将具有抗棉铃虫性状的品种与具有抗枯萎病性状的品 种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抗棉铃虫又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 种,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有性杂交过程中,来自两个不同亲本 的遗传物质通过配子结合,传递给杂 种后代,产生基因重组。
基因型与表现型
棉花有性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由其基因 型决定,通过选择特定亲本可获得具 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杂交过程
选择亲本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作为亲本,通 过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阶梯式复交育种在杂交棉新品种EK288、C111选育中的应用

阶梯式复交育种在杂交棉新品种EK288、C111选育中的应用

12 棉花 阶梯 式 复交 育 种 方 法 该 方 法 是 一个 连 续 杂 . 交和 连续选 择 的育种 模 式 , 续 杂交 不 断 输入 新 的种 质 , 连
使有 利基 因连续 积累 , 断丰 富 杂交 群 体 的遗 传 基 础 , 不 再 连续 选择 , 不 同 世 代 的 杂 交群 体 中不 断选 出优 良 的单 在
左 右 , 棉 面积和产 量在 长江流 域都居 第一 位 。 目前 棉花 植 生 产十 分重视 棉花 品种改 良及其 开发利 用研 究 , 种改 良 品
在 促进棉 花生 产发 展 中起 关键作 用 , 是棉 花 增 产 的 内 因, 良种增 产一般 占增 产 的 2 % ~ 0 E 。当前 生 产 上应 用 0 3% 2 ] 的主要 是转基 因抗虫 杂交棉 品种 , 交棉育 种 的成 效取 决 杂 于亲本 材料上 的突 破 和方 法 技 术 上 的创 新 。 由于我 国不
的研 究 , 旨在 进行多 种性状 同步 改 良或 多种优 良性状 基 因
点, 与相应 的高产 、 优质 纤 维 、 病 虫 等 陆地 棉 材料 杂 交 , 抗
不断 丰富杂 交群体 的遗传 基础 , 杂交群体 中选 育 新 的具 在 有优 良 I 的亲本材 料 。同时利 用棉 花混交 基 因库 , 取 生状 采 混系杂 交 的手段 , 用基 因的 重组 、 作效 应 及 基 因突 变 利 互 进行种 质创 制 , 获得 了一 批 性 状优 良 的棉 花 亲本 材 料 , 大 大拓 宽 了陆地棉 种质 的遗传基 础 , 为选 育杂交 棉 品种提 供
育过 程 以及 该 理 论 和 方 法的 应 用 情 况 , 望 为今 后 杂 交棉 花 品 种 选 育提 供 借 鉴 。 期 关键词 : 阶梯 式 复 交 育种 ; 交棉 ; 杂 选育 ; 用 应 中图 分 类 号 ¥6 5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 3 (0 2 1 6 0 0 7— 7 1 2 1 )9— 7—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摘要:介绍了一种棉花育种新方法——阶梯式复交育种法。通过该方法获得了一批高产、抗病、抗虫、纤维品质优良的棉花亲本材料,拓宽了陆地棉的种质遗传基础,实现了多种性状的同步改良或多种优良性状基因的同步累加;育成了鄂棉23、EK288、C111、KB02等一系列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词: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建立;应用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ep-shaped Complex Hybridization Method in Cotton BreedingAbstract: A new cotton breeding method, step-shaped complex hybridiz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A batch of cotton parent lines with high yield,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and high quality fiber wa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is method. The base of upland cotton germplasm genetic resources was widened. Synchronized modification of multiple characteristic or synchronized accumulations of multiple excellent genes was realized. A series of new cotton lines with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that was acquired by using this method, such as Emian23, ED288, C111, KB02, was widely applied in production and notable economy and social efficiency was achieved.Key words: cotton; step-shaped complex hybridization breeding method; establishment; application棉花是世界性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和消费国[1]。促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的客观和现实要求。我国原棉供需矛盾突出,常年缺口达400万t,已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进口农产品。人多地少和必须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必须是在提高棉花纤维品质的同时,注重挖掘单产潜力,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在诸多影响棉花产量的因素中,品种是主导因素,对单产增加的贡献率近40%[2]。因此,棉花品种改良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品种改良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就棉花而言,单性状品种改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由系统选育发展到杂交育种,由常规技术发展到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生化辅助育种,等等。1 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的理论基础1.1 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在棉花性状遗传研究方面,对棉花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种子品质、抗病性、抗虫性等20多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对这些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遗传进度、基因效应、遗传相关、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测。初步摸清了这些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相互关系;同时对上述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旨在为多性状选择和亲本分类提供依据。1.2 棉花数量性状育种程序的建立与应用以上述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的成果为理论基础,吸收植物育种学、生物统计遗传学、系统工程学的部分原理和方法,结合育种实践建立了一套棉花数量性状育种程序,直接解答了棉花育种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2 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的创立在棉花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棉花数量性状育种程序的建立与应用等研究中,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棉花育种方法——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法。2.1 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的模式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是一个连续杂交和连续选择的育种模式(图1),连续杂交不断输入新的种质,使有利基因连续积累,不断丰富杂交群体的遗传基础,再经过连续选择,在不同世代的杂交群体中不断选出优良的单株、株系和育种中间材料或品种。在育种过程中,采用连续杂交和连续选择的育种模式,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应用不同亲本不同性状互补的原理,采用丰产、优质、抗病等不同类型的品种逐步进行杂交,使各亲本的丰产、优质、抗病虫(逆境)等多个性状聚合到杂交后代中。在杂交过程中,应把综合性状好的优良亲本放在后面杂交。在后面的复交F1代中,尽量选择综合性状好的优势植株和亲本杂交,同时可以选择杂交后代的优势单株与亲本杂交。在后代选择中,根据育种目标,可在F2代就开始选单株,F2就实行群体、单株的选择模式。2.2 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技术的改良效果2.2.1 对产量及其组分的改良效果利用阶梯式复交育种技术,三交群体的子棉、皮棉产量比单交群体的分别增加8.25%和14.85%,四交群体的比三交群体的又增长3.58%和5.78%;三交群体的衣分比单交群体的增加6.36%,四交群体的比三交群体的增加2.19%;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也有同样的增加趋势。2.2.2 对纤维品质的改良效果随着亲本和杂交次数的增加,该育种方法的各个杂交组合的纤维长度和比强度都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三交组合的平均 2.5%跨长和比强度分别比单交组合增长 1.44%和3.15%,四交组合Ⅰ的比单交组合的分别增长3.90%和4.21%,四交组合Ⅱ的比单交组合的分别增长9.20%和8.82%,四交组合的比三交组合的又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马克隆值越小,纤维越细,四交组合群体的马克隆值较单交、三交都有明显下降,表明随着亲本数量和杂交次数的增加,纤维细度也得到了较好的改良。2.2.3 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综合改良效果四交群体在高产、优质的结合上有明显进展。四交组合的皮棉产量比单交组合的增长17.16%,比三交组合增长2.40%;纤维长度比单交组合增长 4.20%,比三交组合增长3.47%;比强度比单交增长6.30%,比三交增长3.45%;马克隆值与单交相近,比三交下降8.33%。说明该育种体系不仅在丰产、优质的结合上有明显效果,而且对纤维品质的长、强、细都有明显改进。2.2.4 对杂交群体的选择效果研究结果指出,三交、四交组合的选系在丰产、优质、抗病、抗虫的结合上有明显进展。随着杂交次数的增加,按照育种目标选择的入选率也有明显提高。如在280个株行中,单交后代的入选率占8.57%,三交后代的占16.07%,四交后代的占35.36%。从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提出到现在,我们一边对该方法进行不断完善,一边在棉花育种工作中加以应用。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的方法步骤是:①引进和创造亲本;②分级分阶梯逐步杂交;③进行不同世代的选择;④对有价值的株系进行利用。对中选的株系,根据其纤维品质、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等表现,分门别类加以利用,或直接参加区试,选育出常规棉品种,或作为杂交棉亲本,选育出新的杂交棉组合。3 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的应用3.1 通过阶梯式复交育种体系选育大批的优良亲本材料借助于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通过“杂交—选择—再杂交—再选择”的育种程序,既对历史上多年稳定的优良材料连续不断地长期继承,又能根据时代要求注入新的“目的基因”,不断发展提高,大量优良基因重组聚合的速度明显加快,“滚雪球”式地向前发展,创造了庞大的变异群体,形成了完整的棉花育种技术体系,人们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在该体系内自由地选取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大大加快了棉花新品种选育的进程。3.2 通过阶梯式复交育种体系选育出棉花新品种自“八五”初期正式提出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以来,近20年来我们一直围绕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体系,同时将该体系应用于棉花育种实践,培育了大量的遗传基础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表1),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加速了育种进程,培育出一系列棉花新品种。3.2.1 “九五”期间选育出棉花品种1个“九五”期间利用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3号,于200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是由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体系的株系中选取的两个优系“67008”和“38”杂交而成。3.2.2 “十五”期间选育出棉花品种1个“十五”期间选育出棉花品种鄂棉23。鄂棉23是根据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从{[(3208×邢台6871)×荆棉4号]×4643}×3247五交组合中选育出3021株系,该株系于1989年开始配组;到1992年形成五交组合;1995年进行单株选择;1996年进入鉴定圃;1997年和1998年进入品比试验;1999年参加本所联合品比试验;2000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区试预试;2001年和2002年参加湖北省区试,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命名为“鄂棉23”[3]。3.2.3 “十一五”期间选育出棉花新品种3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EK288是于2001年用“79049”作母本、“6068”作父本配组而成,2008年通过湖北省审定[4]。母本“79049”:1998年引进GK19(后定名为鄂抗棉1号)作为亲本进入到阶梯式复交育种体系,因抗虫Bt基因属显性基因,可利用卡那霉素进行鉴定,故从F2代起即开始定向选择,于2001年选出优良株系“79049”作为杂交组合的母本。父本“6068”:1992年利用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配置五交组合{[(3208×邢台6871)×荆棉4号]×4643}×3247,通过系谱选择方法于1996年选育出“3021”(后定名为鄂棉23),再经连续定向系统选育于2001年选出优良株系“6068”,作为杂交组合的父本。国审棉花新品种C111是于2003年用“97049”作母本、41系作父本配组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其中父本41系是EK288母本“79049”后代的选系材料[5]。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KB02的父本“5712”的选育也采用了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于2003配组,2004年参加品比试验,2005、2006、2007年连续3年进行多点品比,2008、2009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并命名。3.3 选育的棉花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由于应用了棉花阶梯式复交育种方法,所选育的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1)鄂杂棉3号2000年审定,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湖北省主推棉花品种,其中2002年省内推广面积达7.27万hm2,总推广面积超过40万hm2,共创造社会效益2.6亿元,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超高产专用棉新品种鄂棉23,2003~200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41万hm2,增收节支总额1.89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新品种EK288、C111、KB02,2008~2010年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天门、荆州和鄂北的枣阳以及鄂东的武穴等县(市)建立了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5个,辐射推广EK288、C111等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面积达11万hm2左右。在2009年农业部组织的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中,种植EK288的一个高产农户和一个百亩示范片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得到了湖北省农业厅的表彰。2009年湖北省农业厅组织7个棉花新品种在6个县市进行示范种植,EK288产量居第一位。2009年在农业部组织的品质抽样检测中,EK288纤维品质居湖北省抽样品种第一名。由于EK288在生产示范中的突出表现,该品种被列为2010年湖北省棉花主导品种,2011年推广面积达3万多公顷,估计2012年推广面积会突破6万hm2。参考文献:[1] 毛树春,喻树迅.WTO与中国棉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1-24.[2] 喻树迅,范术丽.我国棉花遗传育种进展与展望[J].棉花学报,2003,15(2):120-124.[3] 余隆新,詹先进,蓝家样,等.鄂棉23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2):206-207.[4] 詹先进,蓝家样,张兴中,等. 杂交棉花新品种EK288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7):770-771.[5] 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等.杂交棉花新品种C111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棉花,2010,37(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