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南板蓝根研究概况

南板蓝根研究概况

南板蓝根研究概况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从马蓝的栽培、质量标准、制剂标准、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马蓝的科学规范化栽培、生产加工、质量标准制定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南板蓝根;马蓝;栽培;质量标准南板蓝根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的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作用,可用于温病发斑、丹毒;临床主要用于防治流感、流脑以及治疗肝炎等。

南板蓝根作为常用中药,是板蓝根药材、饮片及制剂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文对近年来南板蓝根在栽培、质量控制、制剂质量标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1、栽培种植南板蓝药材目前基本能满足药用需求,但野生资源正逐年减少,规范化栽培推广势在必行。

张旭等对原产于贵州省荔波县的南板蓝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海拔地区的长势、产量、品质及有效药用成分含量,结果发现引种后的南板蓝根能够成活且正常生长、发育成熟,引种成功。

张丹雁等研究发现各肥料组与对照组的产量及靛玉红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从产量及靛玉红含量看,其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农家肥>化肥>生物肥>空白对照。

此外该作者还提供了一种南板蓝(马蓝)驯育栽培技术,并建立了南板蓝根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2、质量控制目前,南板蓝根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以靛玉红、靛蓝、腺苷、多糖为主。

熊清平等发现野生与栽培南板蓝根药用部位、外观性状及横切面组织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议《中国药典》增加栽培品的鉴别内容,完善南板蓝根的鉴别标准。

杨丹等建立了黔产不同产地南板蓝根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罗丹冬等发现,除广西马蓝中未检测出靛蓝、靛玉红外,其他产地的马蓝样品中均检测出了靛玉红、靛蓝,只是含量有差异。

盛家荣等用均匀设计方法,优选出了南板蓝根多糖提取的最佳酶法脱蛋白质工艺条件为pH7.0,胃蛋白酶的用量28g/kg,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4h,水解液多糖含量为87.8%。

南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南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南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该文对南板蓝根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从南板蓝根中分离出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黄酮、有机酸、苷类、甾醇类、五环三萜类、蒽醌类、氨基酸、糖类化合物。

有效成分有靛蓝、靛玉红、有机酸、多糖、氨基酸等。

关键词:南板蓝根;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前言南板蓝根为南板蓝根是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cusia (Nees) 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中国药典》 1995年版除收载秘蓝的根为板蓝根外 ,还把南板蓝根作为新增品种收载[1]。

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广泛应用 ,该药材为华南地区常用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 ,是板蓝根根药材及制剂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性寒、味苦 ,归心、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 ,用于温病发斑、丹毒、流感、流脑等[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其中靛蓝、靛玉红、有机酸、多糖、氨基酸等为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3]。

南板蓝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方制剂中 ,复方南板蓝根冲剂在抗病毒、消炎散清等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

本文就南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中药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南板蓝根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的化合物主要有生物碱、黄酮、有机酸、苷类、甾醇类、五环三萜类、蒽醌类、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含有吲哚类生物碱、喹唑酮类生物碱及其他类型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有:靛玉红[4 ]、靛蓝[4 ]、 1H2吲哚232羧酸[5 ]、 32(2′ 2甲基丁酸甲酯)21H2吲哚[5 ]. 喹唑酮类生物碱有:色胺酮[4 ]、4 (3H)2喹唑酮[6 ]、 2 ,4 , (1H ,3H)2喹唑二酮[6 ]。

其他类型生物碱有:苯并二氢唑222酮[7]、 22羟基21 ,42苯并[7 ]、 (2R) 2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21 ,42苯并嗪232酮[8 ]、 (2R) 22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242羟基21 ,42苯并嗪232酮[8 ]黄酮类化合物:5 ,7 ,4′ 2三羟基262甲氧基黄酮[5 ]、 3′ ,4′ ,5 ,72四羟基二氢黄酮醇[5 ].有机酸类化合物:香草酸[7 ]、月桂酸[9 ]、 11 ,122二羟基27 ,92二烯2十八烷酸[9 ].苷类成分:尿苷[8]、松脂酚242O2 β 2D2芹菜糖基2(1 →2)2 β 2D2吡喃葡萄糖甙[8 ]、 ( + )2南烛木树脂酚23 α 2O2 β 2呋喃芹菜糖基2(1 →2)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10 ]、 [ 22(3 ,42二羟基苯乙基) ]232O2 α 2D2呋喃芹菜糖基2(1 →4)2(42O2咖啡酰)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10 ]、 [ 22(3 ,42二羟基苯乙基) ]232O2 β 2D2吡喃木糖基2(1 →3)2(42O2咖啡酰)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8 ]、 ( + )25 ,5′ 2二甲氧基292O2 β2D2吡喃葡萄糖基落叶松树脂醇[10 ]、 ( + )29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南烛木树脂酚[10 ]、 ( + )25 ,5′ 2二甲氧基29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醇[10 ]、[ 2 (3 ,42二羟苯乙基) ]232O2 α 2L2鼠李糖基2(1 →4)2(42O2咖啡酰)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11 ]、菠甾醇232O2 β 2D2葡萄糖苷[11 ]、豆甾醇232O2 β 2D葡萄糖苷[11]、腺苷[11 ].甾醇类化合物:γ- 谷甾醇(γ- sitosterol)[12 ]、豆甾醇 - 5 ,22 - 二烯 - 二烯- 3 β,7 β- 二醇[13 ]、豆甾醇 - 5 ,22 - 二烯 -二烯 - 3 β,7 α- 二醇[13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14 ]。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Key words】 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板蓝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板蓝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取 18- 22g小鼠 40只雌雄各半, 随机 分为 2组 每组 20 只, 第 1组为空白对照组 , 第 2组为消伤痛组, 各组动物均于 右耳涂二甲苯 30L ,l 涂二甲 苯 30分 钟后 第 2 组各 鼠左、右
耳同时涂药每耳 15L ,l 涂药 2次, 两次涂 药间隔 20分 钟, 空 白对照不做任 何处 理。涂 二甲 苯后 2小 时处 死动 物, 剪下
鼠给二甲苯 2小时后用 RH 15oP 冷光源测小鼠耳廓微 循环, 观测指标为流速, 红细 胞聚集, 白 细胞 数, 结果见 表 3, 评分
标准见表 4 表 3 消伤痛搽剂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 X ? SD )
组别 空白对照 溶媒对照
消伤痛
剂量 动物数
)))
10
15L l@ 2 10
15L l@ 2 10
我国学者孙 广莲 等自 菘蓝 中分 得色 胺酮, 经 研究 表明 其对羊毛状小胞 子菌、短 发癣 菌等 七种 皮肤 病真 菌的 最低 抑菌浓度为 5 L g /m l[5] 。板 蓝根对 柯萨 奇 B3病毒 、肾 综合 症出血热病毒、乙 型脑 炎病 毒、腮腺 炎病 毒、单纯 疱疹 病毒 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 用。孙广 莲等以 M TT 法检测 50% 中药板蓝根煎剂对人巨细胞病毒 ( HCM V ) 的抗毒效应, 发现板蓝根煎剂在 1: 200稀释 度时即 有显著 的抗病 毒效应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 HCM V 中药 [ 5]。此外采用血 凝滴法证 明板蓝根对流感 病毒 在直 接作 用、治疗 作用 及预 防作 用上 的有效率分别为 100% , 60% , 70% 。 3 抗肿瘤作用
游松从欧洲 菘蓝 中分 离得 到尿 苷、次黄 嘌 呤、尿嘧 啶、 水杨酸等对 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表现一定的抑制活 性, 在 0. 21m g /m l最终浓度抑制率分别为 18. 2 % 、24. 2 % 、 10. 8 % 、20 % [13] 。 7 结语

浅谈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浅谈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浅谈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姜宏泽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摘要: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松蓝的干燥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它在医药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兽医用药上却非常有限。

本文主要探讨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兽医临床一.本草考证及其生物特性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

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

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硫酮、腺甙、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

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

二.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 抗菌作用:研究表明,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化合物[1]2. 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对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的水提液或板蓝根制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 H F R S V ) 、单疤病毒( H S V -2 ) 、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 和肝炎病毒( H B s A g ) 等均有抑制作用[2]3. 免疫增强作用:胡兴昌[3]等用生物化学方法提取板蓝根凝集素,以昆明种小鼠为观察对象,用01054 mg/kg·d剂量的板蓝根凝集素灌胃,连续30 d,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光学显微镜检测胸腺皮质与髓质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统计。

板蓝根的综述

板蓝根的综述

板蓝根的综述目录摘要 (1)基本概要 (2)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3)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 (4)板蓝根的提取 (5)板蓝根注射液的研究 (7)板蓝根的质量分析 (8)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9)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10)实验设计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板蓝根的研究摘要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

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

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

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板蓝根的功效及药理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及药理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及药理作用板蓝根,中药名。

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板蓝根的功效有哪些呢?板蓝根有什么药理作用呢?接下来店铺和你一起了解板蓝根的功效吧。

板蓝根的功效1.抗菌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

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

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

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

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浸出液中,在试管内均有杀钧端螺旋体的作用。

3.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4.提高免疫功能: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

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5.抗肿瘤作用: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红200mg/kg,连续6-7天,结果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减少到每日100mg/kg以下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

靛玉红500mg/kg灌胃,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为23-33%,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约30%。

靛玉红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20%左右。

此外,经小鼠精原细胞法试验证明,靛玉红不能特异性地抑制B型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6.对白血病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板蓝根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7、板蓝根清火解毒,凉血Z血。

板蓝根作用与功效

板蓝根作用与功效

板蓝根作用与功效板蓝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药效广泛,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痛等症状。

它的主要成分是青叶碱,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抗炎、抗菌和抗氧化作用,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板蓝根的作用与功效。

一、板蓝根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1.1 主要成分板蓝根含有丰富的青叶碱,青叶碱是一种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此外,板蓝根还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油脂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1.2 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青叶碱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复制。

此外,板蓝根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病毒侵袭。

因此,板蓝根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1.3 抗菌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种抗菌作用是通过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青叶碱发挥的。

1.4 抗炎作用板蓝根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青叶碱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8(IL-8)的分泌,降低炎症反应。

此外,板蓝根中的黄酮类成分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组织氧化损伤。

1.5 免疫调节作用板蓝根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青叶碱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伤活性,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此外,板蓝根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调节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二、板蓝根的主要功效及应用2.1 治疗感冒和流感感冒和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等。

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促进康复。

2.2 缓解咳嗽和咽痛咳嗽和咽痛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板蓝根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等作用,减轻咳嗽和咽痛症状。

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

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

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作者:王强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5期摘要:板蓝根含有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芥子苷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等。

现代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抗肿瘤、清除氧自由基等药理作用。

本文对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药理板蓝根别名蓝靛根(《分类草药性》)、菘蓝(《唐本草》)、马蓝(《本草图经》)、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板蓝(《纲目》)、马蓝根(《本草便读》)、蓝龙根等。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板蓝根常用于温毒发斑、大头瘟疫、舌绛紫暗、丹毒、喉痹、疮肿、痈肿、肝炎、流行性感冒、乙脑、神昏吐衄、咽肿、疮疹、急慢性肝炎、骨髓炎等[1-2]。

《本草便读》记载:“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

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板蓝根含有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含有吲哚类生物碱、喹唑酮类生物碱)、芥子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等。

本文对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板蓝根含有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芥子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等,如吡啶-3-羧酸(3-pyridinecarboxylic acid)、丁香酸、亚油烯酸、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 furoic acid)、邻氨基苯甲酸(2-amino benzoic acid)、靛红(isatin)、3-羟苯基喹唑酮3-(2-hydr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羟基靛玉红(hydroxyindirubin)、靛苷(indican、靛玉红(indirubin、2,5-二羟基吲哚(2,5-dihydroxy-indole)、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黑芥子苷(sinigrin)、异牡荆苷(homovitexin)、蒙花苷(linarin)、大黄素(emodin)、β-谷甾醇[20]、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表告依春(epigoitrin)和1-硫氰基-2-羟基-3-丁烯(1-thiocyano-2-hydroxy-3-butene)、板蓝根木脂素苷A(Ind-igoticosideA,3-(4-O-β-D-glucopyranosyla-hydroxy-dine)[3-4]。

板蓝根研究报告

板蓝根研究报告

板蓝根研究报告
根据多个研究报告的综合分析,以下是有关板蓝根的研究结果:
1. 板蓝根的抗炎作用:研究发现,板蓝根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实验表明,板蓝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并降低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2. 板蓝根的抗氧化作用:板蓝根中的黄酮化合物还可以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

实验研究发现,板蓝根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和疾病风险。

3. 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实验证明,板蓝根可以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的感染并改善症状。

4. 板蓝根的免疫调节作用:板蓝根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板蓝根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NK细胞杀伤力,降低炎症反应过度,提高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5. 板蓝根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板蓝根可能与一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板蓝根与抗凝血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效的改变。

因此,在使用板蓝根之前应谨慎咨询医生或药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研究结果仅为参考,具体的功效和副作
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对于个体来说,使用板蓝根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并注意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板蓝根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

板蓝根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

板蓝根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摘要:目的:概述板蓝根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板蓝根应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板蓝根中药治疗;分析板蓝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板蓝根临床应用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普及推广。

关键词:板蓝根;现代药理作用;临床新用板蓝根是一种味苦、性寒的现代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清喉利咽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咳嗽、流感、高热、斑疹、肝炎、腮腺炎、咽喉肿烂等病症。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挖掘板蓝根的药用价值,临床对其现代药理研究更加深入,应用愈加广泛,且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收取理想效果[2]。

为明确板蓝根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情况,现将我院30例患者板蓝根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到我院诊治的板蓝根应用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31±4.63)岁;其中急/慢性咽炎6例,病毒性肝炎5例,带状疱疹8例,流行性结膜炎5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

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8.46±4.56)岁;其中急/慢性咽炎6例,病毒性肝炎5例,带状疱疹7例,流行性结膜炎5例,病毒性心肌炎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相对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现代药理作用1.2.1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为板蓝根主要作用,作用原理与大青叶类似(广谱抗菌)。

其发挥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色胺酮和引垛衍生物[2]。

大青叶的杀菌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增强,其强力抗病毒作用主要针对腺病毒、流感病毒、乙脑病毒、腮腺炎病等,而板蓝根则对腺病毒、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题目名称:题目类别:论文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本草纲目》)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多系栽培。

我国大部分地区产,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原植物喜温暖环境,耐寒、怕涝,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甘,性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临床生用为主,名称板蓝根。

【现代药理研究】1. 板蓝根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板蓝根煎剂或水浸剂对金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八联杆菌、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对A型脑膜炎球菌的抑制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50%板蓝根注射液对流感病毒PR8株及京科68-1株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0%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4内毒素作用,使内毒素由链状变为片状,100%板蓝根煎剂有延缓京科68-1株病毒和腺病毒T 型所至细胞病变作用。

此外对虫媒病毒、腮腺病毒、流感噬血性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试管内有杀钩端螺旋体作用。

2. 板蓝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板蓝根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 板蓝根有解毒作用。

4. 板蓝根有抗癌作用。

5. 板蓝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6. 50%板蓝根在体外对小鼠Friend红白血病3CL-8细胞有强大而直接的杀伤作用,而起到抗红白血病的作用。

7. 板蓝根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板蓝根多糖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提高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除率。

1。

板蓝根设计性实验报告

板蓝根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板蓝根的药用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2. 了解板蓝根的提取方法及其效果。

3. 通过实验验证板蓝根在抗病毒、抗炎等方面的药理活性。

二、实验原理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本实验通过提取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观察其对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板蓝根、病毒悬液、细菌悬液、炎症模型动物。

2. 实验仪器:超声波提取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板蓝根提取:(1)将新鲜板蓝根洗净、晾干,剪碎,加入适量蒸馏水。

(2)使用超声波提取器提取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时间设定为30分钟。

(3)提取液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待用。

2. 病毒抑制实验:(1)将病毒悬液与提取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保温一定时间。

(2)观察混合液对病毒的生长抑制效果。

3. 细菌抑制实验:(1)将细菌悬液与提取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保温一定时间。

(2)观察混合液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

4. 炎症模型实验:(1)建立炎症模型动物。

(2)将炎症模型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板蓝根提取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3)观察并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炎症指标(如肿胀度、细胞计数等)上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板蓝根提取液对病毒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2. 板蓝根提取液对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3.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炎症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表明板蓝根提取液具有抗炎作用。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七、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板蓝根提取液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炎作用。

这为板蓝根的药用价值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1.1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证。

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3个方面。

1.1.1细胞水平研究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的研究中最常见的。

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

胡兴昌等[3]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

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 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 H1N1, 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

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

张宸豪等[4]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以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映板蓝根对柯萨奇4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

另有研究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 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5]。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

板 蓝根 是 十字 花科 菘蓝 属 的植 物菘 蓝 的干燥 根 ,味苦性 寒 、归
板蓝根 中还含有 异落叶松树脂醇等其他化学成 分。 2 药理 活性 据 《 本草 纲 目》记 载 ,板蓝根 主要治疗 的是 :时气头 痛 、火热 1 3 疮 、热病发斑 、热毒下痢 、喉痹 、丹毒 、黄疸 、痄腮等 。而现代药理 学研究表 明 ,板蓝根有抗炎 、抗病 毒、解热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
定。结果 发现 7种化合物中有一种新知 化合物和 6 种 已知化合物。结论 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板蓝根提取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 关键 词 】板 蓝根 ;抗 病毒 ;化 学成 分 ;药理 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2 8 2 . 7 1 0 . 0 5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9 — 0 0 3 5 — 0 2
综上 所 述 ,造成 急 诊科 护士 职业 暴Βιβλιοθήκη 露的 因素 主要 包 括 :物理 因
板蓝根 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
剥、 巍
( 吉林 市传染病医药 , 吉林 吉林 1 3 2 0 0 2 )
【 摘 要】 目的 综述 板 蓝根 的化 学成 分和 药理作 用 ,为板 蓝根 的 进一 步开 发利 用提 供 一 定 的参 考 。方法 采取 溶剂 法和 多种 色谱 法将 化合 物 从 十 字花 科菘 蓝 属植 物板 蓝根 的抗 病毒 部位 中分 离 出来 ,并根据 谱 学 分析 、理化 常数 测 定和一 定参考 资料对 其 中 7种化 合物 的结构 进行 鉴
发现 7 种化合 物 中有一种 新知化合 物和6 种 已知化合物 。现将板蓝根 的
根据实验 表 明,板蓝能有效抑 制肝炎病毒 、 甲型流感病 毒 、乙型 流感病毒 、腮腺 炎病毒 、乙型脑 炎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等病 毒生长 , 具有一 定的抗病 毒和保护心 肌细胞作用 。在板蓝根抗病毒 方面的研究 较少 ,有 研究认 为板蓝根 的抗病 毒作用是 由于其含有多种 能干扰病毒 合成 的成 分 ,并且 有研究表示 板蓝根 中含有 的抗病毒成分 主要是其水

板蓝根综述

板蓝根综述

6
现行板蓝根规格等级标准为
◆ 一等 干货。根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 柄痕,偶有分支。质实而脆。表面灰黄或淡棕色,有纵皱 纹。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长17cm,芦下2cm处直径1cm以上。无苗茎、须根、杂质、 虫蛀、霉变。 ◆ 二等 干货。根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柄 痕,偶有分支。质实而脆。表面灰黄或淡棕色.有纵皱纹。 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芦 下直径0.5cm以上。无苗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 2环境和土壤选择 ◆ 种植南板蓝根应选择无污染的山区,地势干燥、土壤疏松 肥沃、排水良好、背风背阴的旱地,不宜种在低连积水的 地方。
19
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 3整地 ◆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平整,除去杂草。春耕前施腐熟 农家肥1500-2000kg/667m² 、过磷酸钙50kg/667m² ,深耕 整地作畦。在整好的地面上做宽1-2m、高12-20cm、表面 略呈龟背形的高平鞋。畦与畦之间留宽30cm的沟,沟底 要平,以备浇水用。
23
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 5.4摘顶和回縮修剪 ◆ 在移栽时将种植苗摘顶,待第1分枝生长到20cm左右时再 摘顶1次。在定植后150d左右进行1次回缩修剪(对植物 多年生枝的短截修剪,也叫缩剪),结合初秋扦插育苗, 从顶端回缩25cm内剪下,取枝顶扦插育苗。摘顶和回缩 修剪可以加速根的发生、生长增粗,枝条增多,冠径增加, 提高根、莲、叶的产量。摘顶和回缩修剪要结合追肥,效 果才明显。
25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菌核病 发病多在高温多雨季节,主要危害莲叶。基部叶 片首先发病,然后向上部莲叶及果实蔓延,发病初期茎叶 表面表现为水渍状,后变为褐色,最后腐烂。 ◆ 根腐病 症状表现为被害根部呈黑褐色,随后根系微管自 下而上成褐色病变,以后根的髓部发生湿腐,根部发病后, 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焉,逐渐由内向外枯死。

板蓝根的主要药理活性概述

板蓝根的主要药理活性概述

棕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分 皮肤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5μg/ml。板蓝 鼠的生命。
别为板蓝根植物形态和板蓝根外形及饮片。 根对柯萨奇 B3 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
3.7 活血作用
2 主要化学成分
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
从欧洲菘蓝中分离得到尿昔、次黄嘌呤、
板蓝根中含有靛蓝 (indigotin,indigo)、 及乙型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以 MTT 法检 尿嘧啶、水杨酸等对 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
抗病毒作用,还有抗内毒素作用,能使内毒素 应的亚流分对人多形核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既
活性降低,含量减少。此外,板蓝根还有解毒 有增强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提示有可能从板
作用。从对板蓝根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以及一 蓝根中获得免调节类药物。
些文献报道来看,其药理作用有以下几个方
3.5 抗炎作用
面:
板蓝根 70%乙醇提取液经实验证实有抗
靛 玉 红 (inderubin)、 靛 苷 (indican)、 靛 红 测 50% 中 药 板 蓝 根 煎 剂 对 人 巨 细 胞 病 毒 聚集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在 0.21mg/ml 最终
(isatin)、腺苷 (adenosine)、1- 磺基芥苷、芥 (HCMV) 的抗毒效应,发现板蓝根煎剂在 1: 浓 度 抑 制 率 分 别 为 18.2% 、 24.2% 、 10.8% 、
脑炎、肝炎、腮腺炎,是公认的有较好抗病毒 HL- 60 细胞释放 IL- 8,抑制率达 82.67%。采 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
效果的少数药之一。
用 LPS 预刺激、LPS 后刺激、LPS 与板蓝根多 PCR- ELISA 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板蓝根颗粒的研究概况

板蓝根颗粒的研究概况

板蓝根颗粒的研究概况板蓝根颗粒由板蓝根药材制成,治疗呼吸道感染及流感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文章从板蓝根颗粒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板蓝根颗粒提供参考。

标签:板蓝根颗粒;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制备工艺Abstract:Banlangen granules is made from Isatidis Radix,which has good effect on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hand-foot-and-mouth disease,influenza and other diseases. The studies on Banlangen granules describe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studies,quality control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c for further studies of Banlangen granules.Keywords:Banlangen Granules;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Studies;Quality Control;Preparation Technology板藍根颗粒现行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是由板蓝根单味药材制成的中药成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等[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板蓝根颗粒药理作用1.1 对流感病毒的作用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呼吸系统中发病率占首位[2]。

板蓝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

板蓝根煎剂或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试管和鸡胚实验证明,50%板蓝根注射液对流感病毒PR8株及亲科68-1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00%板蓝根煎剂有延缓京科68-1株和腺病毒-T型所致细胞病变作用。

对虫媒病毒、腮腺病毒、流感嗜血杆菌有抑制作用。

试管内有杀螺旋体作用。

1.2 抗肿瘤作用3CL-8细胞是小鼠受Friend病毒感染后诱导机体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分化反应细胞,致病性极强。

应用50%板蓝根注射液对小鼠Friend红白血病细胞3CL-8体内外的杀伤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体外细胞培养时,50%板蓝根注射液对3CL-8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杀伤作用,最低杀伤浓度可达1:80。

皮下局部注射50%板蓝根注射液时有一定的杀伤作用,3CL-8实体瘤有减少趋势。

腹腔注射50%板蓝根注射液时未发现对3CL- 8实体瘤有明显杀伤作用。

1.3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加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加小鼠静注炭粒廓清速率。

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可明显增强小鼠对DNCB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诱导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和增强脾细胞的NK活性。

1.4 抗内毒素作用板蓝根氯仿提取溶液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作用。

家兔热原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药液2ml/kg+内毒素40EV/kg)、阳性对照组(内毒素40EV/kg)、阴性对照组(药液2ml/kg)平均升温分别为0.08℃、0.77℃、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

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

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

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但许帧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重复性好。

实验表明,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值,发现1g药材相当于22.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1.3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现已证明,板蓝根多糖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起一定促进作用。

腹腔注射HP 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如下: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并使氢化可的松所致脾重量减轻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均有增高作用。

HP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对二硝基氯苯的迟发型过敏反应,诱导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和增强脾细胞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增加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HP对刀豆素A 诱导小鼠脾细胞淋转无明显影响,证明HP主要通过体内免疫系统起作用。

1.4 抗癌作用板蓝根二酮B能抑制BEL-7402细胞、卵巢癌A278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且与板蓝根二酮B作用时间越长,其端粒酶表达越弱。

提示板蓝根二酮B可能具有抑制肿瘤活性能力。

1.5治疗扁平疣张国英以中药(马齿苋、板蓝根、红花、夏枯草、赤芍、桃仁、生米仁、当归、蜂房、生香附)入水煎服,同时配合中药(板蓝根、败酱草、紫草、木贼、大青叶、香附、红花)煎汁趁温热外洗患处。

张红芬采用自拟去疣汤加减。

方药组成:板蓝根、贯众、生地、丹皮、刺蒺藜、蝉蜕、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夏枯草、甘草。

兼有气虚者加黄芪、白术;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病程者加生牡蛎。

煎取药液口服。

留少些药汁用消毒纱布蘸取药液涂擦皮损。

上述各种方法虽组成各异,但均是根据扁平疣的中医临床特点选方用药。

其主要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

另有通过不同的外用方法,如湿敷增加皮肤水合作用,加速药物吸收;揉搓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1.6对内毒素作用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1982年就有文献报道。

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并且证实F022部位对于内毒素诱生炎性介质(TNF-α,IL-6)有抑制作用。

板蓝根注射液经鲎试验法、家兔热原检查法研究证明有抗大肠杆菌DⅢB4内毒素作用,试剂与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可被板蓝根注射液所抑制,证实其中确有抗内毒素活性物质存在,不同
厂家生产的板蓝根注射液其抗毒素作用有显著差异,某些抗内毒素作用
400U/ml,而较低的只有1U/ml。

电子显微镜观察内毒素结构形态也证明板蓝根的抗内毒素作用。

10kGy以下剂量γ射线辐照原药材不会影响抗内毒素作用
2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2.1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板蓝根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如病毒性流感)、咽喉肿痛(如急性喉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和口腔溃疡等。

2.2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板蓝根作为肝炎的传统用药,预防及治疗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可以用来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还可用于瘀胆型肝炎。

另外,口服板蓝根冲剂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及小儿肠炎。

2.3皮肤及骨骼疾病的应用板蓝根注射液肌注或加病毒灵片等调涂患处治疗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瘤、尖锐湿疣、单纯疱疹、肋软骨炎均有良效。

另外,还可用银屑病、假肉瘤样增生、水痘、传染性软疣、跖疣、寻常疣等的治疗。

2.4眼科疾病的应用流行性结膜炎用板蓝根注射液(每支2ml,相当于生药1g)点眼,优于0.25%氯霉素眼药水。

单纯疱疹病毒性眼病用板蓝根注射液2ml加入6ml生理盐水中配成1:3的点眼液,疗效好,无副反应。

2.5病毒性心肌炎用复方板蓝根冲剂(商品名感冒退热冲剂,其成分为板蓝根、大青叶、连翘、拳参。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3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致死亡;肾损害;多发性肉芽肿;溶血反应
4结语
综上所述,板蓝根作为传统中药,临床疗效确切,板蓝根不仅在抗菌抗病毒作用方面疗效确切,而且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其他许多新的临床作用,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在广泛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板蓝根制剂的一些不良反应,有的还比较严重,因此,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是由于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不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显示出不同的药理活性,即使是同一部
位、成分也显示出不同的活性。

但是目前对板蓝根各有效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不多,追踪到单个有效成分的研究更少,因此有必要尽快找到发挥各药效的活性部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板蓝根为我国常用中药材,由于长期依靠人工栽培,相当一部分药材不但产量降低,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抗病毒的药效已明显减退,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应用生物技术对板蓝根老品种进行改造,获得了高产和优质的板蓝根新品种。

近十年来,板蓝根制剂发展很快,但质量差异很大。

究其原因:原药材质量差次不齐,工艺不合理,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统一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颖. 板蓝根清热解毒及化学有效成份研究进展. 河北中西医结合1999,8(3):341-344.
[2] 张时行.靛青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83,14(6):24-28.
[3] 刘盛,陈万生,乔传卓,等.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3):204-207.
[4] 黄文玉,唐敏.27种清热解毒中药对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杂志,1991,10(3):40-44.
[5] 刘云海,刘彦斌.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88-90.
[6]梁永红,侯华新.板蓝根二酮B体外抗癌活性研究.中草药,2000,7(31):23-28.
[7] 庞竹林,汤郡.板蓝根对试验性小鼠遗传毒性的影响.广州医学院学
报,20003(28):13-16.
[8]单风平.50%板蓝根注射液对小鼠Friend红白血病细胞3CL-8体内外的杀伤作用.中草药,1994,25(8):417-419.
[9] 张念祖,夏立军.复方板蓝根咽部注射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6(1):37-39.
[10] 米生健,郭新莉.板蓝根汤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120例.陕西
医,1979,18(12):555-563.
[11] 徐小周,陆电恒.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陕西中医,
1997,18(11):490-499.
[12]毛建设.板蓝根合剂加味治疗扁平疣.湖北中医杂志,1999,1(4):183-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