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逻辑推理)例题解析
初一数学下册推理题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推理题知识点总结
推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每当遇到具有相关条件和结论的数学问题,不少同学往往要通过推理才能求得正确答案。
推理的目的在于找出合理的方法,从而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
可见,推理在数学解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同学们对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推理知识有个全面的认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数学推理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下册推理题知识点总结之一:用运算符号推理
1、初一数学下册推理题知识点总结之二:用含绝对值的代数式
表示数量关系。
如果已知一个数量x与它的相反数y之间存在着相等关系,就叫做两个数之间的绝对值成比例,简称成比例关系。
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解决数学问题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所谓绝对值的性质,指的是当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或大于零时,这个数的各个数字的和都等于零。
在考试中经常会用到绝对值的概念,比如:设k=a+b+c+d+e-f,其中, a, b, c, d, e, f都是正整数,则k的绝对值是
()A.2B.3C.5D.7E.9
另外,在这一章节中,还应掌握以下一些知识:(1)平方根:数
域为-2,-1, 1;(2)立方根:数域为-2,-1, 1;(3)幂:有理数;(4)根式:实数;(5)无理数:分为实数与无理数,两者统称为非正实数。
- 1 -。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之逻辑推理附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之逻辑推理一、选择题:1、世界杯足球赛小组赛,每个小组4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场比赛胜队得3分,败队得0分,平局时两队各得1分,小组赛完以后,总积分最高的两个队出线进入下轮比赛,如果总积分相同,还要按净胜球排序,一个队要保证出线,这个队至少要积 ( )A. 6分B. 7分C. 8分D. 9分2、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每局比赛后,若是和棋,则这两个人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负者退下,由另一个与胜者比赛,比赛若干局后,甲胜4局,负2局;乙胜3局,负3局,如果丙负3局,那么丙胜 ( )A. 0局B. 1局C. 2局D. 3局3、已知四边形ABCD 从下列条件中①AB ∥CD ②BC ∥AD ③AB =CD ④BC =AD ⑤∠A =∠C ⑥∠B =∠D ,任取其中两个,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的情况有 ( )A. 4种B. 9种C. 13种D. 15种4、某校初三两个毕业班的学生和教师共100人,一起在台阶上拍毕业照留念,摄影师要将其排列成前多后少的梯形阵(排数≥3),且要求各行的人数必须是连续的自然数,这样才能使后一排的人均站在前一排两人间的空档处,那么满足上述要求的排法的方案有 ( )A. 1种B. 2种C. 4种D. 0种5、正整数n 小于100,并且满足等式n n n n =⎥⎦⎤⎢⎣⎡+⎥⎦⎤⎢⎣⎡+⎥⎦⎤⎢⎣⎡632,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这样的正整数n 有( )个A. 2B. 3C. 12D. 166、周末晚会上,师生共有20人参加跳舞,其中方老师和7个学生跳舞,张老师和8个学生跳舞……依次下去,一直到何老师,他和参加跳舞的所有学生跳过舞,这个晚会上参加跳舞的学生人数是 ( )A. 15B. 14C. 13D. 127、如图某三角形展览馆由25个正三角形展室组成,每两个相邻展室(指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都有门相通,若某参观者不愿返回已参观过的展室(通过每个房间至少一次),那么他至多能参观( )个展室。
初中数学学习的逻辑推理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的逻辑推理技巧第一篇范文逻辑推理作为数学的基石,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学习中逻辑推理技巧的培养策略。
一、逻辑推理的内涵与价值逻辑推理是指从已知的事实或定义出发,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中,逻辑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形式。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案例推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推出个别性结论的过程。
逻辑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二是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三是有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四是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逻辑推理技巧的培养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逻辑推理的建立离不开数学基础知识。
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避免学生仅凭记忆解决问题。
2.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是逻辑推理的外在表现。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也有助于他人对其逻辑推理过程进行评价。
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总结自己逻辑推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
5.增加逻辑推理训练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训练。
教师应适当增加逻辑推理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三、逻辑推理技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逻辑推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逻辑推理 奥数
【经典例题】例题1:某仓库被窃。
经过侦破,查明作案的人有可能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的一个人。
审讯中,四个人的口供如下:甲:“仓库被窃的那一天,我在别的城市,因此我是不可能作案的。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因为我亲眼看见他那一天进过仓库。
”丁:“乙是有意陷害我。
”1.现假定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人讲的是真话。
那么A.甲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B.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C.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D.丁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E.甲、乙、丙、丁都不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2.现假定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人讲的是假话。
那么A.甲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B.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C.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D.丁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E.甲、乙、丙、丁都不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例题2:某银行被窃,甲、乙、丙、了四人涉嫌被拘审。
侦破结果表明,罪犯就是其中的某一个人。
审讯中,四个人的口供如下:甲说:是丙偷的。
乙说:我没偷。
丙说:我也没偷。
丁说;如果乙没有偷,那么就是我偷的。
现已查明,其中只有一个说假话。
从上述条件可以确定以下哪项成立?A.甲偷B.乙偷C.丙偷D.丁偷E.推不出何人偷例题3:根据古代记录,S市政府对基本商品征收的第一种税是对在S市出售的每一罐食用油征税两个银币的税。
税务纪录显示,尽管人口数量保持稳定且税法执行有力,食用油的税收额在税法生效的头两年中还是显著下降了。
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最有助于解释在S市油税收入的下降?A.在税法实施后的10年,S市的平均家庭收入稳定增加。
B.在食用油税实行后的两年,S市政府开始在许多其他基本商品上征税。
C.在S市,食用油罐传统上被用作结婚礼物,在税法实施后,食用油的礼物增多了。
D.S市的商品,在税法实施后开始用比以前更大的罐子售油。
E.很少S市的家庭在加税后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食用油。
例题4:地理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世界地图,并给五大洲的每一个洲都标上一个代号,让学生认出五个洲,五个学生分别回答如下甲:3号是欧洲,2号是美洲;乙:4号是亚洲,2号是大洋洲;丙:1号是亚洲,5号是非洲;丁:4号是非洲,3号是大洋洲;戊:2号是欧洲,5号是美洲.老师说他们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1号______ _,2号____ ___,3号__ _____,4号_____ __,5号_________.例题5: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前五名的同学是A,B,C,D,E.老师对他们说:“祝贺你们,请你们猜一猜名次.”A:“B是第二,C是第五.”B:“D是第二,E是第四.”C:“E是第一,A是第五.”D:“C是第二,B是第三.”E:“D是第三,A是第四.”老师说:“你们没有并列名次,但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第一名:______,第二名:_______,第三名:________, 第四名:________,第五名:________.例题6: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果丁没有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有获奖的同学是______.例题7:四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努、力、学、习四个字(一张卡片上写一个字),取出其中三张覆盖在桌面上.甲、乙、丙分别猜每张卡片上是什么字,具体如下表: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甲力努习乙力学习丙学努力结果每一张上至少有一人猜中,所猜三次中,有一人一次也没猜中,有两人分别猜中了两次和三次.第一张:_______,第二张:________,第三张:________.例题8:甲、乙、丙对五年级四个班的竞赛成绩作猜测:甲认为:(1)班第一,(3)班第二,(2)班第三,(4)班第四;乙认为:(1)班第一,(4)班第二,(2)班第三,(3)班第四;丙认为:(3)班第一,(4)班第二,(1)班第三,(2)班第四;竞赛结果证明各人对各班的名次全都猜错了,那么第三名是______.例题9:某地质学院的三名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分析.甲判断: 不是铁,不是铜.乙判断: 不是铁,而是锡.丙判断: 不是锡,而是铁.经化验证明,有一个人判断完全正确,有一人只说对了一半,而另一人则完全说误了.你知道三人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只对了一半的吗?例题10:甲、乙、丙三人进行跑步比赛.A、B、C三人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A说:“甲肯定是第一名.”B说:“甲不是最后一名.”C说:“甲肯定不是第一名.”其中只有一人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是对的.预测对的是例题11: A、B、C、D、E和F六人一圆桌坐下.B是坐在A右边的第二人.C是坐在F右边的第二人.D坐在E的正对面,还有F和E不相邻.那么,坐在A和B之间的是 .例题12:甲、乙、丙、丁与小明五位同学进入象棋决赛.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每胜一盘得2分,和一盘得1分,输一盘得0分.到现在为止,甲赛了4盘,共得了2分;乙赛了3盘,得了4分;丙赛了2盘,得了1分;丁赛了1盘,得了2分.那么小明现在已赛了多少盘?得了多少分?例题13:曹、钱、刘、洪四个人出差,住在同一个招待所.一天下午,他们分别要找一个单位去办事.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单位星期二不接待,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单位只在星期一、三、五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接待.曹:“两天前,我去误了一次,今天再去一次,还可以与老洪同走一条路.”钱:“今天我一定得去,要不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刘:“这星期的前几天和今天我去都能办事.”洪:“我今天和明天去,对方都接待.”那么,这一天是星期几?刘要去哪个单位,钱要去哪个单位,曹要去哪个单位,洪要去哪个单位?例题14:四位外国朋友住在十八层高的饭店里,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法国、朝鲜和墨西哥.(1) A住的层数比C住的层数高,但比D住的层数低;(2) B住的层数比朝鲜人住的层数低;(3) D住的层数恰好是法国人住的层数的5倍;(4) 如果埃及人住的层数增加2层,他与朝鲜人相隔的层数,恰好和他与墨西哥人相隔的层数一样;(5) 埃及人住的层数是法国人和朝鲜人住的层数的和.根据上述情况,请你确定ABCD各是哪国人?住在哪层?【极限挑战】某校数学竞赛,A,B,C,D,E,F,G,H八位同学获前八名,老师让他们猜一下谁是第一名.A:“或者F是第一名,或者H是第一名.”B:“我是第一名.”C:“G是第一名.”D:“B不是第一名”E:“A说的不对.”F:“我不是第一名,H也不是第一名.”G:“C不是第一名.”H:“我同意A的意见.”老师指出,八人中有三人猜对了,第一名:______.【趣味数学】逻辑趣味: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想要某一个玩具.于是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了.于是对爸爸说.妈妈不好.爸爸好.爸爸给我买玩具.此时,爸爸面临两种选择:要不承认自己是个好爸爸,给孩子买玩具,要不就不承认自己是个好爸爸,不买玩具。
数学逻辑推理题
数学逻辑推理题她们在做什么?住在某个旅馆的同一房间的四个人A、B、C、D正在听一组流行音乐,她们当中有一个人在修指甲,一个人在写信,一个人躺在床上,另一个人在看书。
1.A不在修指甲,也不在看书;2.B不躺在床上,也不在修指甲;3.如果A不躺在床上,那么D不在修指甲;4.C既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5.D不在看书,也不躺在床上。
她们各自在做什么呢?解法一:可用排除法求解由1、2、4、5知,既不是A、B在修指甲,也不是C在修指甲,因此修指甲的应该是D;但这与3的结论相矛盾,所以3的前提肯定不成立,即A应该是躺在床上;在4中C既不看书又不修指甲,由前面分析,C又不可能躺在床上,所以C是在写信;而B则是在看书。
解法二:我们可以画出4×4的矩阵,然后消元A B C D修指甲- - - +写信- - + -躺在床上+ - - -看书- + - -注意:每行每列只能取一个,一旦取定,同样同列要涂掉我们用“-”表示某人对应的此项被涂掉,“+”表示某人在做这件事。
①根据题目中的1、2、4、5我们可以在上述矩阵中涂掉相应项,用“-”表示。
(可知D在修指甲,B是在看书)②题目中的解为A≠“躺在床上”则D≠“修指甲”;那么其逆否命题为:若D=“修指甲”,则A=“躺在床上”。
(由①可知,A应该是“躺在床上”,所以在“躺在床上”的对应项处划上“+”)③现在观察①②所得矩阵情况,考察A、B、C、D各列的纵向情况,可是在“写信”一项所对应的行中,只能在相应的C处划“+”,即C在写信。
至此,此矩阵完成。
我们可由此表得出判断。
这实际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据上述方法,请思考下面一道问题:有六个不同国籍的人,他们的名字分别为A,B,C,D,E和F;他们的国籍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名字顺序与国籍顺序不一定一致)现已知:(1)A和美国人是医生;(2)E和俄罗斯人是教师;(3)C和德国人是技师;(4)B和F曾经当过兵,而德国人从没当过兵;(5)法国人比A年龄大,意大利人比C年龄大;(6)B同美国人下周要到英国去旅行,C同法国人下周要到瑞士去度假。
数学逻辑推理题
1、题面:6、7、3、0、3、3、6、9、()请给出括号中的数字9月18日例题1: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
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小蒲(现在微创工作,去年遭遇这道试题):这道试题相对其它一些微创考题还是简单的,可仍然把我弄得头大。
当时我是这样做这道题的。
两次弄断就应分成三份,我把金条分成1/7、2/7和4/7三份。
这样,第1天我就可以给他1/7;第2天我给他2/7,让他找回我1/7;第3天我就再给他1/7,加上原先的2/7就是3/7;第4天我给他那块4/7,让他找回那两块1/7和2/7的金条;第5天,再给他1/7;第6天和第2天一样;第7天给他找回的那个1/7。
例题2: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的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
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
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
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参考答案:这类智力题目,其实是考察应聘者在限制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这道题目来说,很多人往往认为应该由小明持灯来来去去,这样最节省时间,但最后却怎么也凑不出解决方案。
但是换个思路,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谁持灯来去,只要稍稍做些变动即可: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9月21日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子,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子的方法来计时四十五分钟,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四十五分钟:用两根绳子A、B,A烧一端,B同时烧两端,当B烧净时,为三十分种,此时再点燃A的另一端,烧净时时间为四十五分种。
逻辑推理题解题技巧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逻辑推理题解题技巧中的第三种类型削弱质疑型。
【出题形式】此类题型的题干中包含了某种推理形式,由前提推断出结论。
要求选出能够削弱题干中推理关系的选项。
【提问方式】此类题型的提问方式有:“下面哪种观点最能反驳以上观点?”“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例题】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A.有许多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语言文字?B.古代语言文字往往是随着文明被征服而灭绝的?C.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D.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中公解析】答案为C。
题干陈述的观点是: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论据是: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
应试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最能削弱这个推论的选项。
要想反驳题干陈述的观点,必须推翻“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语言”这个论据。
C项正好提出了反面的论据。
如果C项为真,“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那么,“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语言”的现象就不会发生,所以,到2050年,世界上90%的语言文字就不会灭绝。
这就构成了对题干观点的有力反驳。
故选C。
【例题】现在,在黄金领域进行投资将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
《中国黄金》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该杂志读者中有88%的人正在计划最近购买一批金条,而对于黄金投资市场的研究显示,目前每年推出的金条购赎业务只能满足购买需求的70%。
下面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文投资建议的正确性构成质疑()A.购买金条的人中大约有一半的人为了购买金条而进行抵押贷款B.在金条购赎业务开展的前两个星期里,金条只卖出了总数的20%C.购买金条的人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曾经有过黄金投资行为D.那些宣称购买金条的人中仅仅只有的20%的人最后真的购买了金条【中公解析】答案为D。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逻辑推理问题
逻辑推理问题知识定位推理是形式逻辑。
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可以得到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掌握的未知知识。
学习形式逻辑知识,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用来检查和发现逻辑错误,辨别是非。
同时,学习形式逻辑还有利于掌握各科知识,有助于将来从事各项工作。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逻辑推理问题思维形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指思维形式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即用概念组成判断,用判断组成推理的规律。
通过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相关结论,并用其解决问题。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世界杯足球赛小组赛,每个小组4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场比赛胜队得3分,败队得0分,平局时两队各得1分,小组赛完以后,总积分最高的两个队出线进入下轮比赛,如果总积分相同,还要按净胜球排序,一个队要保证出线,这个队至少要积()A.6分B.7分C.8分D.9分【答案】B【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每局比赛后,若是和棋,则这两个人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负者退下,由另一个与胜者比赛,比赛若干局后,甲胜4局,负2局;乙胜3局,负3局,如果丙负3局,那么丙胜()A.0局B.1局C.2局D.3局【答案】B【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已知四边形ABCD,从下列条件中:(1)AB∥CD;(2)BC∥AD;(3)AB=CD;(4)BC=AD;(5)∠A=∠C;(6)∠B=∠D.任取其中两个,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的情况有()A.4种B.9种C.13种D.15种【答案】B【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某校初三两个毕业班的学生和教师共100人一起在台阶上拍毕业照留念,摄影师要将其排列成前多后少的梯形队阵(排数≥3),且要求各行的人数必须是连续的自然数,这样才能使后一排的人均站在前一排两人间的空挡处,那么,满足上述要求的排法的方案有()A.1种B.2种C.4种D.0种【答案】B【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周末晚会上,师生共有20人参加跳舞,其中方老师和7个学生跳舞,张老师和8个学生跳舞…依次下去,一直到何老师,他和参加跳舞的所有学生跳过舞,这个晚会上参加跳舞的学生人数是()A.15 B.14 C.13 D.12【答案】C【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某三角形展览馆由25个正三角形展室组成,每两个相邻展室(指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都有门相通,若某参观者不愿返回已参观过的展室(通过每个房间至少一次),那么他至多能参观()个展室.A.23 B.22 C.21 D.20【答案】C【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一副扑克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从中任意抽牌,最小要抽()张才能保证有4张牌是同一花色的.A.12 B.13 C.14 D.15【答案】D【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观察下列图形:根据①②③的规律,图④中三角形个数为.【答案】161【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课后两周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有两副扑克牌,每副牌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张是大王,第二张是小王,然后是黑桃、红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排列,每种花色的牌又按A,1,2,3,…J,Q,K的顺序排列,某人把按上述排列的两副扑克牌上下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上到下把第一张丢掉,把第二张放在最底层,再把第三张丢掉,把第四张放在最底层,…如此下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张牌,则所剩的这张牌是.【答案】第二副牌中的方块6【解析】【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适用场合】课后一个月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一共可组成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答案】136【解析】分类讨论,被5整除末尾只能是0或者是5,当末尾数是0的时候总共有72种,当末尾数是5的时候总共有64种。
50道经典数学推理题及答案解析
50道经典数学推理题及答案解析2009-2-10 10:35【大中小】1.256 ,269 ,286 ,302 ,()A.254B.307C.294D.316解析:2+5+6=13 256+13=2692+6+9=17 269+17=2862+8+6=16 286+16=302?=302+3+2=3072. 72 ,36 ,24 ,18 ,()A.12B.16C.14.4D.16.4解析:(方法一)相邻两项相除,72 36 24 18\ / \ / \ /2/1 3/2 4/3(分子与分母相差1且前一项的分子是后一项的分母)接下来貌似该轮到5/4,而18/14.4=5/4. 选C(方法二)6×12=72,6×6=36,6×4=24,6×3 =18,6×X 现在转化为求X12,6,4,3,X12/6 ,6/4 ,4/3 ,3/X化简得2/1,3/2,4/3,3/X,前三项有规律,即分子比分母大一,则3/X=5/4可解得:X=12/5 再用6×12/5=14.43. 8 ,10 ,14 ,18 ,()A. 24B. 32C. 26D. 20分析:8,10,14,18分别相差2,4,4,?可考虑满足2/4=4/?则?=8所以,此题选18+8=264. 3 ,11 ,13 ,29 ,31 ,()A.52B.53C.54D.55分析:奇偶项分别相差11-3=8,29-13=16=8×2,?-31=24=8×3则可得?=55,故此题选D5. -2/5,1/5,-8/750,()。
A 11/375B 9/375C 7/375D 8/375解析:-2/5,1/5,-8/750,11/375=>4/(-10),1/5,8/(-750),11/375=>分子4、1、8、11=>头尾相减=>7、7分母-10、5、-750、375=>分2组(-10,5)、(-750,375)=>每组第二项除以第一项=>-1/2,-1/2所以答案为A6. 16 ,8 ,8 ,12 ,24 ,60 ,()A.90B.120C.180D.240分析:相邻两项的商为0.5,1,1.5,2,2.5,3,所以选1807. 2 ,3 ,6 ,9 ,17 ,()A.18B.23C.36D.45分析:6+9=15=3×53+17=20=4×5 那么2+?=5×5=25 所以?=238. 3 ,2 ,5/3 ,3/2 ,()A.7/5B.5/6C.3/5D.3/4分析:通分3/1 4/2 5/3 6/4 ——7/59. 20 ,22 ,25 ,30 ,37 ,()A.39B.45C.48D.51分析:它们相差的值分别为2,3,5,7.都为质数,则下一个质数为11则37+11=4810. 3 ,10 ,11 ,(),127A.44B.52C.66D.78解析:3=1^3+210=2^3+211=3^2+266=4^3+2127=5^3+2其中指数成3、3、2、3、3规律11. 1 ,2/3 ,5/9 ,(1/2 ),7/15 ,4/9 ,4/9A.1/2B.3/4C.2/13D.3/7解析:1/1 、2/3 、5/9、1/2 、7/15、4/9、4/9=>规律以1/2为对称=>在1/2左侧,分子的2倍-1=分母;在1/2时,分子的2倍=分母;在1/2右侧,分子的2倍+1=分母12. 5 ,5 ,14 ,38 ,87 ,()A.167B.168C.169D.170解析:前三项相加再加一个常数×变量(即:N1是常数;N2是变量,a+b+c+N1×N2)5+5+14+14×1=3838+87+14+14×2=16713.(),36 ,19 ,10 ,5 ,2A.77B.69C.54D.48解析:5-2=3 10-5=5 19-10=9 36-19=175-3=2 9-5=4 17-9=8所以X-17应该=1616+17=33 为最后的数跟36的差36+33=69所以答案是6914. 1 ,2 ,5 ,29 ,()A.34B.846C.866D.37解析:5=2^2+1^229=5^2+2^2()=29^2+5^2所以()=866,选c15. -2/5 ,1/5 ,-8/750 ,()A.11/375B.9/375C.7/375D.8/375解析:把1/5化成5/25先把1/5化为5/25,之后不论正负号,从分子看分别是:2,5,8即:5-2=3,8-5=3,那么?-8=3?=11所以答案是11/37516. 1/3 ,1/6 ,1/2 ,2/3 ,()解析:1/3+1/6=1/21/6+1/2=2/31/2+2/3=7/617. 3 ,8 ,11 ,9 ,10 ,()A.10B.18C.16D.14解析:答案是A 3,8,11,9,10,10=>3(第一项)×1+5=8(第二项)3×1+8=113×1+6=93×1+7=103×1+10=10其中5、8、6、7、7=>5+8=6+78+6=7+718. 4 ,3 ,1 ,12 ,9 ,3 ,17 ,5 ,()A.12B.13C.14D.15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即4=3+1,12=9+3,那么依此规律,()内的数字就是17-5=1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19. 19,4,18,3,16,1,17,()A.5B.4C.3D.2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是一道两个数字为一组的减法规律的题,19-4=15,18-3=15,16-1=15,那么,依此规律,()内的数为17-2=1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20. 1 ,2 ,2 ,4 ,8 ,()A.280B.320C.340D.360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后便发现,这是一道四个数字为一组的乘法数列题,在每组数字中,前三个数相乘等于第四个数,即2×5×2=20,3×4×3=36,5×6×5=150,依此规律,()内之数则为8×5×8=32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1. 6 ,14 ,30 ,62 ,()A.85B.92C.126D.250解析: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内之数为62×2+2=12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2. 12,2,2,3,14,2,7,1,18,3,2,3,40,10,(),4A.4B.3C.2D.1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四个数字,且第一个数字被第二、三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四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内的数字应是40÷10÷4=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23. 2 ,3 ,10 ,15 ,26 ,35 ,()A.40B.45C.50D.55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 2+1,3=2 2-1,10=3 2+1,15=4 2-1,26=5 2+1,35=6 2-1,依此规律,()内之数应为7 2+1=5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4. 7 ,9 ,-1 ,5 ,(-3)A.3B.-3C.2D.-1解析:7,9,-1,5,(-3)=>从第一项起,(第一项减第二项)×(1/2)=第三项25. 3 ,7 ,47 ,2207 ,()A.4414 B 6621 C.8828 D.4870847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
逻辑推理50题解析
灵犀整理经典逻辑题及原创解析1、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灵犀解析:全称肯定命题否定为特称否定命题,正确答案为D。
2、在下列四个选择中,与其他三项意见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没有事物是不运动变化的B.不运动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凡事皆变D.不运动变化的事物不是不可能的灵犀解析:正确答案D。
ABC皆等价于所有事物都是变化运动的,只有D等价于可能有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3、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在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Ⅰ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
Ⅱ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
Ⅲ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未违纪超生。
A.只有Ⅰ和Ⅱ。
B.Ⅰ、Ⅱ和Ⅲ。
C.只有Ⅰ和Ⅲ。
D.只有Ⅱ。
E.只有Ⅰ。
灵犀解析:正确答案A。
题干标准表达式为本单位有些育龄职工违纪超生,那么Ⅰ是所有育龄职工都违纪超生,无法判断,Ⅱ是有的没有超生,也无法判断,Ⅲ是所有育龄职工都没有违纪超生,显然和题干矛盾,是错误的。
综上,不能确定真假的只有Ⅰ和Ⅱ,选A。
4、人的行为,分为私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后者直接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
有人提出这样的原则:对于官员来说,除了法规明文允许的以外,其余的社会行为都是禁止的;对于平民来说,除了法规明文禁止的以外,其余的社会行为都是允许的。
如果实施上述原则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则以下各项断定均不违反这一原则,除了()A.一个被允许或禁止的行为,不一定法规明文允许或禁止的。
B.有些行为,允许平民实施,但禁止官员实施。
C.有些行为,允许官员实施,但禁止平民实施。
D.官员所实施的行为,如果法规明文允许,则允许平民实施。
初一数学(逻辑推理)例题解析
初一数学(逻辑推理)经典例题解析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
本讲义针对推理与论证的问题通过经典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
在解题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采用分段排除法找出突破口,通过推理得出结论.例 1. 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A.嫌疑犯甲B.嫌疑犯乙C.嫌疑犯丙D.嫌疑犯乙和丙解析:首先,有“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知甲、乙、丙之中至少有一个罪犯;有“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知丙不可能单独作案,且丙作案时一定有乙;有“甲不会开车”知甲也不会单独作案。如果甲作案的话,他一定要有一个开车的人。
这个开车的人可能是乙,也可能是丙。
如果是乙开车,那自然作案的人中有乙;如果开车的人是丙,那丙一定会带上乙。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乙。
对于D选项,由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判断丙一定是作案对象,所以不能选D。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①首先考虑作案对象是甲。
显然,根据已知条件不足以得出这一结论。
但也不能就因此肯定没有甲。
②再考虑作案对象是乙。
有已知条件知,甲不会开车,而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案。
因此,如果是甲,那一定要有开车的,开车的不是乙就是丙,如果开车的是乙,当然能肯定作案的有乙;如果开车的是丙,根据“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就可以判断出作案的也一定有乙。
所以可以判定作案的一定有乙。
③现在来考虑作案对象是丙。
从已经条件来看也没有足够理由得出这一结论。
因为“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但乙作案时并不总得有丙作从犯。
又因为已知条件中只说“甲不会开车”,并没有说明乙会不会开车。
所以如果乙会开车,就不能断定作案的人一定有丙。
所以,可以肯定的作案对象是乙。
应选B.本题关键点:甲需要有人开车;丙总带着乙。
答案:B例2.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A.甲B. 乙C.丙D.丁解析:若甲说的是真话,则乙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和已知不符合.故甲说的是假话,不是乙闯的祸;若乙说的是真话,则丁说的也是真话,和已知不符合.故乙说的是假话,不是丙闯的祸.显然丙说的是真话,所有根据“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得出丁说的也是假话,则根据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就可推理出其实就是丁闯的祸解:采用分段排除法:①如果甲是真命题,则乙是假命题,丙是真命题,丁是真命题;显然与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不符;②如果甲是假命题,乙是真命题,则丙是假命题,丁是真命题;显然也与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不符;③根据甲是假命题,乙是假命题,可推理出丙一定是真命题,在这种情况下,又可推理出丁一定是假名题,再根据丁说的“反正不是我闯的祸”这一假命题即可判断丁其实才是真正闯祸的人.本题关键点: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根据“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则知乙和丙的话必有一假和一真。
七年级数学 几何经典逻辑推理题
七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逻辑推理题随着数学学科的深入和拓展,学生们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和题目,其中包括几何经典逻辑推理题。
这些题目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于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课程中,几何经典逻辑推理题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结合七年级数学课程内容,介绍一些经典的几何逻辑推理题目,并分析如何解答这些题目。
一、题目一:平行线和交叉线问题在平面几何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关于平行线和交叉线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经典的几何逻辑推理题目:已知直线a // 直线b,直线c ⊥ 直线b,求证:直线a ⊥ 直线c。
解题思路:1. 我们要理解题目中的符号和术语的含义,例如“//”表示平行,“⊥”表示垂直。
2. 根据已知条件,直线a // 直线b,直线c ⊥ 直线b,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
根据平行线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它与另一条平行线的交线也是平行线。
3. 根据已知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出直线a ⊥ 直线c。
二、题目二:三角形内角和问题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学生在七年级就会接触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下面是一个经典的几何逻辑推理题目:已知△ABC中,∠A=60°,∠B=70°,求证:∠C=50°。
解题思路:1.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
2. 根据已知条件,∠A=60°,∠B=70°,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来求解∠C的大小。
因为∠A+∠B+∠C=180°,所以∠C=180°-∠A-∠B=180°-60°-70°=50°。
3. 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C=50°。
三、题目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问题相似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学生需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数学逻辑推理的例子
数学逻辑推理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数学逻辑推理的例子:
1. 你知道吗,数学逻辑就像侦探破案一样刺激!比如说,有三个人,A 说真话,B 说假话,C 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
你碰到他们,他们分别说:“我是A”“他是C”“他是B”。
那你就得好好推理一下,到底谁是谁呀!这不是很好玩吗?
2. 哎呀呀,数学逻辑可有趣啦!就像走迷宫一样。
比如,有四个盒子,一个装珍珠,其他三个是空的,每个盒子上有一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
你就得开动脑筋,像寻找出口一样找出装珍珠的盒子呀!难道你不想试试吗?
3. 嘿,数学逻辑有时候就跟猜谜语似的!像那种,一个数去掉二变成十五,去掉五变成二十,去掉十变成二五,这个数是多少?好好想想,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4. 哇塞,数学逻辑推理就如同解开谜题一样让人兴奋啊!举个例子,有五种颜色的球,红、黄、蓝、绿、紫,根据一些条件来推断哪个球在哪个位置,这就需要你用聪明的脑袋瓜啦!这难道不吸引你吗?
5. 呀,数学逻辑推理就像玩游戏一样呢!比如,要把 9 个苹果放进 4 个袋子,每个袋子都要有苹果,而且袋子里的苹果数要是奇数。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不就跟玩挑战一样刺激吗?
6. 嘿呀,数学逻辑有的时候真的能让人大吃一惊呢!想象一下,有几个人排队,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 5 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 6 个,那这一队有多少人呢?你能快速推理出来吗?
我觉得数学逻辑推理真是充满了奇妙和乐趣,能让人的思维变得超级活跃,还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呢!。
逻辑推理知识例题精讲
8-3逻辑推理教学目标1.掌握逻辑推理的解题思路与基本方法:列表、假设、对比分析、数论分析法等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解不同题型的突破口3.能够利用所学的数论等知识解复杂的逻辑推理题知识点拨逻辑推理作为数学思维中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竞赛中,除此以外,逻辑推理还经常作为专项的内容出现在各类选拔考试,甚至是面向成年人的考试当中。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逻辑推理既有趣又可以开发智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比较高。
本讲我们主要从各个角度总结逻辑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列表推理法逻辑推理问题的显着特点是层次多,条件纵横交错.如何从较繁杂的信息中选准突破口,层层剖析,一步步向结论靠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采用列表的方式,把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用符号和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把令人眼花缭乱的条件变得一目了然,答案也就容易找到了.二、假设推理用假设法解逻辑推理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而是符合题意,那么假设成立.解题突破口:找题目所给的矛盾点进行假设三、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对于体育比赛形式的逻辑推理题,注意“一队的胜、负、平”必然对应着“另一队的负、胜、平”。
有时综合性的逻辑推理题需要将比赛情况用点以及连接这些点的线来表示,从整体考虑,通过数量比较、整数分解等方式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四、计算中的逻辑推理能够利用数论等知识通过计算解决逻辑推理题.例题精讲模块一、列表推理法【例 1】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例 2】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知:⑴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⑵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⑶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⑷席辉不是农民.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例 3】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职业分别是教师、医生、律师、警察.已知:⑴教师不知道甲的职业;⑵医生曾给乙治过病;⑶律师是丙的法律顾问(经常见面);⑷丁不是律师;⑸乙和丙从未见过面.那么甲、乙、丙、丁的职业依次是:.【例 4】甲、乙、丙、丁每人只会中、英、法、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他们在一起交谈可有趣啦:⑴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请他当翻译;⑵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但他们却能相互交谈;⑶乙、丙、丁找不到三人都会的语言;⑷没有人同时会日、法两种语言.请问:甲、乙、丙、丁各会哪两种语言?【例 5】(2007年湖北省“创新杯”初赛)六年级四个班进行数学竞赛,小明猜想比赛的结果是:3班第一名,2班第二名,1班第三名,4班第四名.小华猜想比赛的结果是:2班第一名,4班第二名,3班第三名,1班第四名.结果只有小华猜到的4班为第二名是正确的.那么这次竞赛的名次是班第一名,班第二名,班第三名,班第四名。
逻辑推理七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逻辑推理七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买菜
小明妈妈给了他50元去菜市场买菜,小明看到市场上的新鲜蔬菜
非常多样,于是决定尽可能多地购买。
首先,他买了一件西红柿,花
了5元;然后,他又买了一袋白菜,花了8元;最后,他又买了一箱
苹果,花了全剩下的钱。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小明所花的钱必然等于妈妈给的50元。
根据题目描述,小
明在购买过程中花了5元、8元和剩下的钱,将这些数相加后必须等于50元。
第二,小明花费的钱总数应超过或等于他买的东西的价格之和。
根
据题目可知,小明先购买了西红柿花了5元,再购买了白菜花了8元,两者相加得到了小明已经花费的钱数。
而最后一句话描述了他用剩下
的零钱购买了苹果,所以他花费的数目必然大于或等于他买的西红柿
和白菜的价格之和。
以上推理过程是根据题目中的陈述和情况进行的。
根据逻辑推理,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明买菜的情况是:他先购买了西红柿,花费了5元;然后购买了白菜,花费了8元;最后用剩下的钱购买了苹果。
最
后花费的钱数等于他购买的所有东西的价格之和,且这数目必然等于
他妈妈给他的钱,即50元。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逻辑推理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小明买菜时的情况和购买顺序。
通过逻辑推理,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案例中给出的情境,减少误解和疑惑。
中考数学专项训练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项训练逻辑推理题(含答案)逻辑推理问题是一类非常规的数学问题,涉及数学专门知识少,考查的是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逻辑推理问题不仅是当今公务员招考的专利,这类问题在历年中考试卷中屡见不鲜,参加中考的考生不可忽视。
一、选择题:1、世界杯足球赛小组赛,每个小组4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场比赛胜队得3分,败队得0分,平局时两队各得1分,小组赛完以后,总积分最高的两个队出线进入下轮比赛,如果总积分相同,还要按净胜球排序,一个队要保证出线,这个队至少要积( )A. 6分B. 7分C. 8分D. 9分2、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每局比赛后,若是和棋,则这两个人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负者退下,由另一个与胜者比赛,比赛若干局后,甲胜4局,负2局;乙胜3局,负3局,如果丙负3局,那么丙胜( )A. 0局B. 1局C. 2局D. 3局3、已知四边形ABCD 从下列条件中①AB ∥CD ②BC ∥AD ③AB =CD ④BC =AD ⑤∠A =∠C ⑥∠B =∠D ,任取其中两个,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的情况有( )A. 4种B. 9种C. 13种D. 15种4、正整数n 小于100,并且满足等式n n n n =⎥⎦⎤⎢⎣⎡+⎥⎦⎤⎢⎣⎡+⎥⎦⎤⎢⎣⎡632,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这样的正整数n 有( )个A. 2B. 3C. 12D. 165、周末晚会上,师生共有20人参加跳舞,其中方老师和7个学生跳舞,张老师和8个学生跳舞……依次下去,一直到何老师,他和参加跳舞的所有学生跳过舞,这个晚会上参加跳舞的学生人数是( )A. 15B. 14C. 13D. 126、一副扑克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从中任意抽牌,最小要抽( )张才能保证有4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A. 12B. 13C. 14D. 157、如图某三角形展览馆由25个正三角形展室组成,每两个相邻展室(指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都有门相通,若某参观者不愿返回已参观过的展室(通过每个房间至少一次),那么他至多能参观( )个展室。
最新初一数学逻辑推理例题解析
精品文档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
本讲义针对推理与论证的问题通过经典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
在解题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采用分段排除法找出突破口,通过推理得出结论.例1. 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2外;(乙、丙三人之实:(1)罪犯不在甲、了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以下事是象案对能肯定的作此)甲不会开车?在案中有丙作案时总得乙作从犯;(3) (乙和丙犯丙 D.嫌疑犯乙A.嫌疑犯甲 B.嫌疑犯 C.嫌疑:解析有至少、丙之中之外”知甲、乙、首先,有“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丙,且独作案知丙不可能单乙;有“丙作案时总得有作从犯”一个罪犯的案果甲作独作案?如”甲不会开车知甲也不会单;作案时一定有乙有“。
丙能是乙,也可个。
这开车的人可能是一话,他一定要有个开车的人定丙一丙,那如果开车的人是乙自如果是乙开车,那然作案的人中有;理的足够,由于没有对种情况都有乙。
于D选项哪所带会上乙。
以无论。
D不能选对是作案象,所以定判由来断丙一法排除分解:采用段但。
结这得足件知据,显甲象案虑先①首考作对是。
然根已条不以出一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也不能就因此肯定没有甲。
②再考虑作案对象是乙。
有已知条件知,甲不会开车,而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案。
因此,如果是甲,那一定要有开车的,开车的不是乙就是丙,如果开车的是乙,当然能肯定作案的有乙;如果开车的是丙,根据“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就可以判断出作案的也一定有乙。
所以可以判定作案的一定有乙。
③现在来考虑作案对象是丙。
从已经条件来看也没有足够理由得出这一结论。
因为“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但乙作案时并不总得有丙作从犯。
又因为已知条件中只说“甲不会开车”,并没有说明乙会不会开车。
所以如果乙会开车,就不能断定作案的人一定有丙。
所以,可以肯定的作案对象是乙。
应选B.本题关键点:甲需要有人开车;丙总带着乙。
答案:B例2.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爷大了.李玻窗户璃被打裂看.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发现一块家大爷的 K]&&XX&学”[来源:&科&网Z的“问:是谁闯祸? ”的闯祸.:说“是乙不小心甲”祸.“:是丙闯的乙说”实话.不“丙说:乙说的是”祸闯是正“说丁:反不我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A.甲B. 乙C.丙D.丁解析:若甲说的是真话,则乙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和已知不符合.故甲说的是假话,不是乙闯的祸;若乙说的是真话,则丁说的也是真话,和已知不符合.故乙说的是假话,不是丙闯的祸.显然丙说的是真话,所有根据“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得出丁说的也是假话,则根据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就可推理出其实就是丁闯的祸解:采用分段排除法:①如果甲是真命题,则乙是假命题,丙是真命题,丁是真命题;显然与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不符;②如果甲是假命题,乙是真命题,则丙是假命题,丁是真命题;显然也与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不符;③根据甲是假命题,乙是假命题,可推理出丙一定是真命题,在这种情况下,又可推理出丁一定是假名题,再根据丁说的“反正不是我闯的祸”这一假命题即可判断丁其实才是真正闯祸的人.本题关键点: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根据“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则知乙和丙的话必有一假和一真。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一、真假型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展推理。
【例题】张教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
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想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想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想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想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
张教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想有一致之处,再由张教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展推理。
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想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以下图阴影局部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想一样(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对2个,因此对于两人墨和纸的猜想只能对一个,故小杨对砚的猜想是正确的,即“砚在第一层〞一定为真。
因此答案选D。
【点拨】对于真假型题目,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或者当所给条件相似时,从最不一样的条件入手,此外,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时,可直接选择假设法或代入法。
二、匹配型匹配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且涉及两类或两类以上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匹配型题目可以看做复杂的排序型题目,所以解法也与排序型相似。
【例题】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
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解析】分析推理题目,题干有两个条件涉及河南人,可以把河南人作为突破口。
由题干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乙,那么只能是丙;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即丙比乙年龄小,而丙比湖北人年龄大,那么湖北人只能是甲,且年龄最小,因此山东人是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
本讲义针对推理与论证的问题通过经典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
在解题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采用分段排除法找出突破口,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例1.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解析:
首先,有“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知甲、乙、丙之中至少有一个罪犯;有“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知丙不可能单独作案,且丙作案时一定有乙;有“甲不会开车”知甲也不会单独作案。如果甲作案的话,他一定要有一个开车的人。
这个开车的人可能是乙,也可能是丙。
如果是乙开车,那自然作案的人中有乙;如果开车的人是丙,那丙一定会带上乙。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乙。
对于D选项,由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判断丙一定是作案对象,所以不能选D。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
①首先考虑作案对象是甲。
显然,根据已知条件不足以得出这一结论。
但
也不能就因此肯定没有甲。
②再考虑作案对象是乙。
有已知条件知,甲不会开车,而丙作案时总得有
乙作案。
因此,如果是甲,那一定要有开车的,开车的不是乙就是丙,如果开车的是乙,当然能肯定作案的有乙;如果开车的是丙,根据“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就可以判断出作案的也一定有乙。
所以可以判定作案的一定有乙。
③现在来考虑作案对象是丙。
从已经条件来看也没有足够理由得出这一结
论。
因为“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但乙作案时并不总得有丙作从犯。
又因为已知条件中只说“甲不会开车”,并没有说明乙会不会开车。
所以如果乙会开车,就不能断定作案的人一定有丙。
所以,可以肯定的作案对象是乙。
应选B.
本题关键点:
甲需要有人开车;丙总带着乙。
答案:B
例2.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若甲说的是真话,则乙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和已知不符合.故甲说的是假话,不是乙闯的祸;若乙说的是真话,则丁说的也是真话,和已知不符合.故乙说的是假话,不是丙闯的祸.显然丙说的是真话,所有根据“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得出丁说的也是假话,则根据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就可推理出其实就是丁闯的祸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
①如果甲是真命题,则乙是假命题,丙是真命题,丁是真命题;显然与
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不符;
②如果甲是假命题,乙是真命题,则丙是假命题,丁是真命题;显然也
与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不符;
③根据甲是假命题,乙是假命题,可推理出丙一定是真命题,在这种情
况下,又可推理出丁一定是假名题,再根据丁说的“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这一假命题即可判断丁其实才是真正闯祸的人.
本题关键点:
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根据“只有一个
人说了实话”,则知乙和丙的话必有一假和一真。
其中一个为假的话,
另一个必为真。
答案:D
例3.在一个童话故事里,狮子每逢星期一、二、三撒谎,老虎每逢星期四、五、六撒谎,某天狮子和老虎进行了一段对话。狮子说:“昨天是我的撒谎日。”老虎说:“昨天也是我的撒谎日。”根据以上对话,判断当天是星期()
A.五
B.四
C.三
D.二
解析:
首先,由题意知,狮子老虎不可能在同一天是说谎日。
所以,上面的对话中,狮子和老虎之中必有一个说谎。
采用分段逼近的方法:可先假设狮子说谎,则那天有可能是星期日、星期四、星期五或星期六。
以下对上面的假设一一进行验证: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星期天,因为星期天狮子、老虎都不说谎,而题目中给定的是必有一个说谎,所以说“当天”
是星期天不符合题意,可以先排除星期天。
那么如果“当天”是星期六的话,会是怎么样呢?星期六的“昨天”是星期五,而星期五为老虎的说谎日,老虎不可能说真话,所以,如果“当天”是星期六的话,老虎就说了真话,与题意不符,即“当天”不可能是星期六。
同理,“当天”
也不可能是星期五,不然老虎说的话也变成真话。
现在,剩下的就只有星期四了。
我们来看一看,如果“当天”是星期四的话,会是什么情况:星期四,老虎说“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这是谎话,符合老虎在每逢星
期四、五、六说谎的习惯。
而对于狮子,星期四的“昨天”是狮子的说谎日,而狮子在星期四是不说谎的,所以狮子在“当天”说昨天是我的说谎日是真话,符合狮子只在每逢星期一、二、三说谎,而在其他时间段不说谎的习惯。
所以,答案:当天是星期四。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
1、假设狮子的话是真命题,则可能“当天”是星期二、三、四。
①如果当天是星期二,因星期二不是老虎的说谎日,老虎说的就是真
话,可老虎说的是“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而星期一不是老虎的说谎日,显然说星期二是“当天”不符合题意。
②如果当天是星期三,因星期三不是老虎的说谎日,老虎说的就是真
话,可老虎说的是“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而星期二不是老虎的说谎日,显然说星期三是“当天”不符合题意。
③如果当天是星期四,因星期四是老虎的说谎日,老虎说的是谎话。
老虎说的是“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这是假命题。
符合老虎的说谎习
惯。
所以星期四可能就是“当天”。
2、假设老虎说的话是真命题,则可能当天是星期五、六、日。
①如果当天是星期五,那么星期五不是狮子的说谎日,狮子说的就应
该是真话,可狮子说的是“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而星期四不是狮子
的说谎日,显然说星期五是“当天”不符合题意。
②如果当天是星期六,因星期六不是狮子的说谎日,狮子说的就是真
话,可狮子说的是“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而
星期五不是老虎的说谎日,显然说星期六是“当天”不符合题意。
③如果当天是星期日,因星期日不是是老虎的说谎日,老虎说的应该
是真话。
可老虎说的是“昨天是我的说谎日”,这是假命题。
不符合
老虎只在星期四、五、六说谎的习惯。
所以“当天”不可能是星期日。
3、如果“当天”是星期一,则星期一的“昨天”是星期日。
星期一是狮
子的说谎日,但星期一不是老虎的说谎日,所以老虎在星期一应该说
的是真话。
但老虎说“昨天也是我的说谎日”,显然那是个假命题,不
符合题意。
即老虎不可能在星期一说“昨天也是我的说谎日”。
因而“当
天”不可能是星期一。
所以,可以判定“当天”就是星期四。
本题关键点:
狮子、老虎不可能在同一天说谎。
答案:B
例4.甲、乙、丙、丁四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一场,其中已知甲胜丁,并且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问,丁胜了几场?()
A.零场
B.一场
C.两场
D.三场
解析:
由题意知,甲、乙、丙、丁四人每两人比一场一共要进行6场比赛。
三个人胜数相同。
因为总胜数是六场,已知甲胜了一场,那就是说只能是三人各赢一场,或三人各赢两场。
如果三人各赢一场,则丁应该赢三场,这与已知
条件丁输给了甲不符。
所以一定是甲、乙、丙各赢了两场,所以丁一场也没有赢。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
有题意知甲、乙、丙、丁四人每两人比一场一共要进行6场比赛。
已知甲胜丁,并且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本题只有两种可能:1.甲、乙、丙各赢了一场;2..甲、乙、丙各赢了两场。
1、如果甲、乙、丙三人各赢一场,则丁胜三场;如果甲、乙、丙三人各
赢两场,则丁胜零场;所以可以先排除B、C。
2、假设甲、乙、丙各赢了一场,则丁应该三场全赢,这与已知不符,
所以排除D;
3、根据排除法规则应选A(当甲、乙、丙各赢两场时,丁一场也赢
不到,符合题意)。
本题关键点:
抓住总胜场数及甲、乙、丙获胜场数相同。
答案:A(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