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定义 标准

气象灾害定义标准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变化、气象要素突变等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危害的灾害事件。
根据国际抗灾课程标准,气象灾害的定义和标准如下:
1. 高温灾害:指气温异常升高导致的长时间高温天气,可能引发中暑、热射病、风险加剧等问题。
2. 低温灾害:指气温异常下降导致的长时间低温天气,可能引发低温冻害、冻伤、冰冻等问题。
3. 暴雨洪涝:指短时间内猛烈降雨导致的地面积水和城市内涝等问题,可能引发山洪、水灾、泥石流等灾害。
4. 干旱灾害:指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导致的水资源严重紧缺,可能引发农田干旱、水源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5. 风灾:包括台风、龙卷风、飓风等气象灾害,可能引发风暴潮、暴雨、强风、沿海侵蚀等问题。
6. 雪灾:包括暴雪、雪崩等气象灾害,可能引发交通受阻、屋顶坍塌、农作物受损等问题。
7. 雾霾: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增加导致的能见度下降和空气污染,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呼吸系统疾病等问题。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气象灾害定义和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有所差异。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现象引发的灾害事件,如台风、暴雨、地震等。
面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措施的科学应用和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象灾害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提供一些应对气象灾害的实用建议。
一、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1. 及时准确的预警:在气象灾害发生前,要通过各种气象观测手段,提早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准确、直观,为公众带来明确的指导。
2. 协同合作:各级政府、气象部门、抢险救援机构以及社会组织之间应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做到信息共享、资源调配、救援协同,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整体效能。
3. 快速反应: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必须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及时的反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综合施策:应急处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施策。
包括避免灾害风险的源头,减轻灾害损失的应对措施,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措施。
综合施策能够有效应对气象灾害,并提高整体的抗灾能力。
二、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在气象灾害常发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修整河道、设置防护设施等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概率。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 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标准、处置程序、资源调配方案等。
同时,要加强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迅速应对各类灾害。
3. 信息发布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要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信息,包括灾害的种类、预测路径、防护建议等。
信息发布要准确、清晰,并采用多种传播途径,如电视、广播、短信等,以确保信息覆盖面广。
4. 抢险救援抢险救援是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要及时调动资源,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救援人员要熟悉救援技巧和装备使用,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执行。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0)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气象灾害安全预警

低温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总结词
表示预计未来将出现持续低温寒 冷天气,并可能对农业、畜牧业 等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地最 低气温将要下降至5℃以下,或日 平均气温维持在5℃以下时,发布 低温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
总结词
表示预计未来将有台风登陆或影响某个 地区,并可能引发强风、暴雨、风暴潮 等灾害。
VS
详细描述
当台风中心位于距离某个地区100公里以 内时,预计未来6小时内将有平均风力达 6级以上的大风,或阵风达7级以上时, 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 时内将有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的大风,或 阵风达9级以上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 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平均风力达 10级以上的大风,或阵风达11级以上时 ,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6 小时内将有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 ,或阵风达13级以上时,发布台风红色 预警信号。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风险。
气象灾害预警的未
04
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气象灾害预警的影响
智能化预警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气象灾害预警的智能化,提 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精细化预警
通过高精度气象观测和数值预报模式,实现气象灾害预警的精细化 ,提高预警区域和预警内容的针对性。
气象灾害安全预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气象灾害预警概述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 气象灾害预警的应对措施 • 气象灾害预警的未来发展
气象灾害预警概述
01
气象灾害预警的定义
01
气象灾害预警是指气象部门根据 气象观测数据,对即将发生的气 象灾害进行预测和报警,并向公 众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气象灾害的类型

气象灾害有哪几种类型?
气象灾害是指不利(有害)天气或气候对经济(尤其农业生产)、社会(人类生命财产)等所造成灾害的总和,按照致灾气象因子,可分为6种类型。
一是水分因子:表现为水分过多而引起的洪水、涝(渍)害、湿害、凌汛、冻涝、草原白害;水分严重不足而引起的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作物生理干旱、草原黑灾。
二是温度因子:表现为气温过高而引起的作物“高温不实”、“高温逼熟”、雨后暴热、热浪中暑;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冷害、冻害、霜冻、寒害。
三是光照因子:表现为光照过强而引起的灼伤和日烧病;光照严重缺乏而引起的阴害。
四是冰雪因子:表现为暴雪、冰凌、冻融、返浆。
五是其它因子:冰雹、大风、雷电、雾灾。
六是复合因子:沙尘暴、连阴雨、干热风、焚风、台风、暴风雪。
气象灾害预警 标准

气象灾害预警标准气象灾害预警。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条件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在气象条件具备造成灾害的可能性和条件时,通过各种手段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减灾措施,从而减少灾害损失。
气象灾害预警标准是指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预警的技术规范和程序要求。
一、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条件。
1. 气象条件符合灾害发生的基本要求;2.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有明确预测依据;3. 预警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程序。
1. 监测预警,气象部门通过气象观测设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气象条件,判断是否符合灾害发生的基本要求;2. 预测预警,根据监测到的气象条件,进行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方面的预测;3. 决策预警,气象部门根据监测和预测结果,结合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发布气象灾害预警;4. 发布预警,将决策结果转化为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三、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技术要求。
1. 及时性,预警信息应该在灾害发生前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2. 准确性,预警信息应该准确地反映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信息;3. 可信度,公众对预警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信任度,避免发布虚假信息;4. 有效性,预警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注意事项。
1. 预警信息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便公众理解;2. 预警信息应该多渠道发布,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以便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3. 预警信息应该及时更新,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发布最新的预警信息;4. 预警信息应该与相关部门的救援和救助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公众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效果评估。
1. 预警信息的发布效果应该得到及时评估,包括公众对预警信息的反馈、灾害发生后的损失情况等;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预警发布的技术和程序,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它有什么特点?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
气象灾害的特点是: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如果细分;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
我国从 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
例如, 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1972年4月1522 日,从辽宁到广东共有16个省、自治区的350多县、市先后出现冰雹,部分地区出现10级以上大风以及龙卷风等灾害天气。
③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①灾情重。
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2. 气象灾害是怎样监测的?监测气象灾害目前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网、天气雷达网及气象卫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信息迅速传递到气象中心,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而实现的。
气象观测网中的各个气象站,观测的项目和时间都是统一的,一般每隔6一8小时观测一次,将观测得到的各种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编报,发往指定的气象通报台,再通过各地中心气象台到国家气象中心集中起来。
然后由中心再把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各地气象台站和用户。
他们按照统一的格式把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填在专用的地图上或进行专门的处理,气象人员根据多种时刻的气象囱和实况分析,就能清楚地了解各种天气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发展的演变情况,同时,为判断气象灾害出现的区域、强度、影响的时间、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等提供了依据:天气雷达网则根据需要采取定时或不定时的跟踪观测,能够及时监测暴雨等天气的演变和移动情况。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与措施

预警模型优化
01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气象灾害预警模型,提高预
警准确率。
预警信息发布
02
建立多渠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
社交媒体等,确保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
预警响应联动
0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预警响应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
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应急救援技术发展
无人机救援
05
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
气象监测技术应用
气象卫星监测
利用气象卫星对灾害性天气进行 实时监测,提供大范围、高精度
的气象数据。
地面气象观测
建立和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网络,提 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自动气象站
在灾害易发区、重要设施周边设置 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气温、气压 、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预警系统技术创新
分类
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暴风、雷电、冰 雹、霜冻、寒潮、干旱、雾霾等多种 类型。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 亡,特别是极端天气事件 ,如龙卷风、暴雨等。
财产损失
气象灾害可能对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 严重破坏,导致财产损失 。
环境破坏
气象灾害可能对生态环境 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如洪 涝灾害可能导致河流改道 、土地侵蚀等。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与 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 录
• 气象灾害概述 • 应急响应措施 • 灾害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
01
气象灾害概述
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异常变化,如 暴雨、暴风、雷电、冰雹等,对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的现 象。
气象灾害等级

气象灾害等级1. 引言气象灾害指的是由气象要素引发,并对人类、家畜、植物和人类建设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很多气象灾害都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气象灾害,各国都制定了不同的气象灾害等级,以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救援措施。
2. 气象灾害等级分类2.1 风暴等级风暴等级主要针对自然灾害中的飓风、台风、龙卷风等强风天气。
根据风速和破坏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强风:指风速达到6级或以上,并能够造成损害;•热带风暴:指风速达到8级或以上,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威胁;•强热带风暴:指风速达到10级或以上,会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台风/飓风:指风速达到12级或以上,可能引发灾难性影响。
2.2 降雨等级降雨等级主要是对降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洪涝、山洪等灾害进行评估和预警。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小雨:指小时雨强小于2.5毫米,对大部分地区的影响较小;•中雨:指小时雨强在2.5毫米至10毫米之间,可能引发局部地区的洪涝;•大雨:指小时雨强在10毫米至50毫米之间,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洪涝和山洪;•暴雨:指小时雨强在5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可能造成严重的洪涝和山洪;•大暴雨:指小时雨强在100毫米至250毫米之间,可能引发特大洪涝和山洪;•特大暴雨:指小时雨强超过250毫米,可能造成严重的水灾和人员伤亡。
2.3 高温等级高温等级主要是针对极端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警示。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至37℃之间,对特定人群可能产生不适;•高温预警:指日最高气温在37℃至39℃之间,需要注意防暑;•高温警报:指日最高气温在39℃至41℃之间,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高温灾害:指日最高气温超过41℃,可能对人员和农作物造成灾害性损失。
2.4 寒潮等级寒潮等级主要针对极端低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警示。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前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大气环流、季风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低温、雷电、冰雹、大风等异常天气现象,给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由_____担任总指挥,_____担任副总指挥。
成员包括气象、民政、水利、交通、农业、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组织调配应急救援物资和力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应急处置指令。
(二)各部门职责1、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组织开展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和气象服务工作。
2、民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和资金;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3、水利局负责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的巡查和抢险工作;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做好洪涝灾害的防御和处置工作。
4、交通局负责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的疏导和抢险工作;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做好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抢修和维护工作。
5、农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的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6、电力局负责组织开展电力设施的巡查和抢险工作;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及时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
7、通信局负责组织开展通信设施的巡查和抢险工作;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及时抢修受损的通信设施。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一)预防措施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2、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气象灾害风险辨识与评估

气象灾害风险辨识与评估
2.1 气象灾害现状
气象灾害指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大风、雷电等极端气象事件造成的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大气中能量不均衡引发能量转移导致近地面大气运动作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
经调研咨询及资料查询,XXXXX镇当地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灾种:
1.台风、暴雨灾害对XXXXX镇各地影响较重。
7-10月间,XXXXX 镇常受台风影响,通常降水时间长、强度大,并易引发洪涝灾害,对生命财产、公共水电设施影响较大。
2.雷电灾害对部分区域产生一定影响。
6-9月,受夏季强对流天气影响,部分区域常遭受雷电灾害,其中房屋和水电设施通常影响较大。
3.高温导致供电供水紧张,电网出现超负荷事故,高温中暑人员增加,其中每年的7-9月为高温中暑频发期。
2.2 气象灾害主要隐患分析
根据以上对XXXXX镇气象灾害隐患进行分析排查,确定XXXXX 镇气象灾害主要风险有台风、暴雨、雷击、高温,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2-1 XXXXX镇气象风险主要隐患一览表
XXXXX镇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雷击、高温等,风险源清单见下表。
表2-2 XXXXX镇气象灾害风险源清单
综上分析,XXXXX镇近几年未有雷电致灾事故记录,发生可能性较小;高温致灾时有发生,但事故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台风、暴雨灾害对XXXXX镇各地影响较大,同时,其带来的次生洪涝灾害会严重影响XXXXX镇人民的生活。
综上,XXXXX镇将针对台风、暴雨以及其带来的次生洪涝灾害进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善应急处置程序。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分类1. 暴雨洪涝灾害:指由于暴雨导致的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城市内涝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有时可达到十级以上。
台风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强风暴潮、大雨等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3. 霜冻冰雹灾害:霜冻是指低温天气下地面或植物表面结露而形成的一层薄冰;冰雹则是指空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
这两种现象都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4.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5.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台风等气象灾害引发的海水暴涨现象,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
具体表现如下:1. 人员伤亡:气象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洪涝、台风等灾害。
2. 财产损失:气象灾害对房屋、交通设施、农作物等造成巨大的破坏,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破坏: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四、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1.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财产的破坏。
3. 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发展科技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的精度。
五、结论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应对能力提升和科技手段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气象灾害知识介绍

•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
1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 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2 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 特殊行业外)
台风如何预防
3
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 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 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4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 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 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 大风扰动,引起海 岸水面异常升高, 海水漫溢上陆的现 象
危害地区
台风的危害
•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
• 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 灾最为严重
台风的危害
-01-
•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 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 4月和 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冬半年 高纬度 地区
寒潮的形成
接收到太阳光热很少
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 射力强
气温 很低
干冷空气 堆积,形 成密度较 大的冷气 团
强冷空气从 高纬向低纬
移动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 阴山、秦岭和南岭等, 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 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 对温暖,灾害减弱
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 广、灾情最重。
-02-
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 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 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地 缺水的一种现象。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1. 定义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中的各种天气现象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或威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雷电等。
2. 重要性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生命安全气象灾害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风力、降水和温度变化,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甚至死亡;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触电等事故。
2.2 经济损失气象灾害对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例如,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导致粮食减产和农业损失;暴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破坏基础设施、房屋和交通工具,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2.3 社会稳定气象灾害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大规模的灾害可能导致人员紧急转移、社会恐慌等后果,给政府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灾害还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社会不稳定。
3. 应用气象灾害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3.1 预警与防护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台风路径、暴雨强度等信息,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避难、撤离或加固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灾害管理与救援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管理和救援方案。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特点,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提前准备好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组织救援,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3 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的概念对于研究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时空分布等特征,可以揭示气候系统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影响,并制定适应性措施,减轻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气象灾害_精品文档

气象灾害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气象要素和气象过程的异常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
它们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
气象灾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气象灾害的各种类型、造成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的类型气象灾害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雪灾、冻灾、热浪、寒潮、霜冻等。
这些灾害的类型各异,但都源于气象要素异常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台风是一种强风灾害,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形成。
它以巨大的风力和降水量为特点,给沿海地区带来洪涝、风暴潮等严重影响。
暴雨洪涝则是指降雨量超过地面排水系统处理能力,导致水涝、山洪、内涝等灾害。
干旱则与降水异常不足有关,给农田、水源和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压力。
雪灾和冻灾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降雪和低温给农田、交通运输和生活带来困难。
热浪和寒潮则是与温度异常变化有关,给人类健康、水资源和能源供应带来威胁。
霜冻则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造成气象灾害的原因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首先,气候变化是引发气象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导致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如降雨量、温度和风力的变化,从而引发各种灾害。
其次,人类活动对气象灾害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人类活动,都对气象要素和气候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影响及应对措施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气象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洪涝、台风和其他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和财产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洪灾和干旱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等各个方面都受到灾害的限制。
针对气象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定义 标准

气象灾害定义标准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冰雹、龙卷风、雪灾、台风、干旱、沙尘暴等。
气象灾害的标准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类型来确定的,例如:
1. 暴雨和洪水:标准通常是根据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降雨量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50毫米或以上)且
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4小时或以上),就可以被视为暴雨
和洪水。
2. 冰雹:冰雹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冰雹颗粒的直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冰雹颗粒的直径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0.5厘米或以上),就可以被视为冰雹灾害。
3. 龙卷风:龙卷风的标准通常是根据风力和持续时间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风力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12级或以上)且持
续时间较长(通常为15分钟或以上),就可以被视为龙卷风。
4. 台风:台风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最大风速和路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最大风速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17级或以上)且路
径接近或直接影响到陆地地区,就可以被视为台风。
5. 干旱:干旱的标准通常是根据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降雨量较少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一个季节或以上),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就可以被视为干旱。
6. 沙尘暴:沙尘暴的标准通常是根据能见度和沙尘浓度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能见度降低到一定数值(通常为1000米或以下)且沙尘浓度较高(通常为200微克/立方米或以上),就可以
被视为沙尘暴。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等。
这些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 暴雨和洪水: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降雨的现象,其降水量超过了当地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所能容纳的范围。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并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周围地区的淹水现象。
暴雨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和高山地区。
暴雨和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如灾害性的泥石流和滑坡。
2.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气候现象。
干旱通常发生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发生在农业地区。
干旱导致土地干燥和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水资源)是干旱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与风速关联。
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地区,例如太平洋的台风受菲律宾、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台风路径的预测和风险管理对受影响地区的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大的、旋转的空气漩涡,其形成于强对流天气中的云下。
龙卷风通常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碰撞的地方形成。
龙卷风带来强劲的风速和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摧毁房屋、砍倒树木以及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龙卷风多发生在美洲中部的“龙卷风走廊”地区,同时也在其他地区有发生。
5. 冰雹:冰雹是在强对流云中形成的降雨过程,其中的水滴经过上升运动和凝结过程后变成冰粒。
冰雹在云中不断增长,最终下落到地面。
冰雹通常在雷暴活动时出现,它们的大小可以从豆大小到橙子大小不等。
冰雹可以破坏农作物、破坏房屋和车辆,对农业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以上是对气象灾害地理知识点的概括。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象灾害常识

气象灾害常识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
当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果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危害。
(一)龙卷风1. 什么是龙卷风龙卷风是从对流积雨云延伸到地面的小规模强烈气旋。
它的上端连着一片积雨云,下端悬浮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卷风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它处。
2. 龙卷风的特点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龙卷风的攻击范围很小,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几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
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3. 遇到龙卷风怎么办1在家时,一定要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墙,躲在龙卷风对面的墙壁或小房间里,用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的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并趴在低洼地上,但要远离树木和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当汽车在龙卷风中外出时,不要开车或躲在车里。
因为汽车对龙卷风的防御能力很小,所以应该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区躲避。
(二)雷电1. 雷电是怎么回事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1. 气象灾害的种类气象灾害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暴风雨、雷暴、龙卷风、台风、暴雪、干旱和洪水。
这些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可能发生,并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2. 暴风雨暴风雨是一种强风和降水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降水和极大的风力。
暴风雨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暴风雨还可能造成树木倒伏、电线断裂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3. 雷暴雷暴是一种伴随有雷雨和强风的天气现象,常伴有强降水和冰雹。
雷暴天气可能引发洪水、闪电、风暴潮和暴风雨。
雷暴天气还可能造成建筑物受损、树木倒伏和电线断裂等问题。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风旋涡,通常伴随有激烈的降水和雷雨天气。
龙卷风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破坏,对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灾难性影响。
龙卷风还可能引发飞脱物、水库泄洪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5.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系统,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和飓风。
台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造成广泛的破坏,包括房屋、农田、基础设施和生命财产。
台风还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问题。
6. 暴雪暴雪是一种强风和大雪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发生。
暴雪可能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中断和生活救援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严重影响。
7. 干旱干旱是由于长期缺乏降水而导致土壤和植被严重干旱的天气现象。
干旱可能对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民生活困难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8. 洪水洪水是由于大雨和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水位上升的天气现象。
洪水可能引发河岸决口、农田淹没和城市积水等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9. 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对房屋、基础设施、农田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和破坏。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10.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需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6.1气象灾害课件(共48张PPT)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干旱
湿润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读图思考:
1.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 区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2.为什么干旱的西北地区旱灾发生 的次数不多?
破坏交通、 通信设施等
危害近海养殖
台风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①狂风能够吹倒 房屋,拔起大树, 破坏交通、通信 设施等。
②暴雨会引发洪水、 滑坡、泥石流等灾 害,并危及近海养 殖。
③风暴潮侵蚀海岸、 破坏海堤,造成海 水倒灌。
台风的危害
我国受台风灾害 影响严重
结论: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的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等级较高。
洪涝灾害的危害:
①淹没农田,农作物减产;
②淹没聚落,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③破坏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 施,交通通讯受阻;
④引发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生态 问题;
⑤诱发疫情等,造成人员伤亡,威 胁人类身体健康;
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 济发展。
郑州暴雨
2021.7.17
一.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
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一般什么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呢?
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 从气候上看,洪涝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上看,沿海、沿江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
目前,全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
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
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我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
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
三: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
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
“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
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
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
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
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我国古代把台风称为“飓风”。
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也是风灾、澌潮灾和水灾的主要来源。
因此,热带气旋有利也有弊。
利的一面是,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缓解。
害的一面是,热带气旋有许多次生灾害,如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寒潮与冷冻灾害寒潮: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入侵我国,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冷冻等灾害发生。
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
寒潮是从9月至来年5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而灾害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二季。
冷冻灾害: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冷冻害。
冷冻害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可分为冷害和冻害┄冻害:指近地面空气温度从0?C以上骤然降到0?C以下,或者在冬季或早春相当一段时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而造成动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
冻害包括积雪(雪灾和白灾)、冻雨(雨凇)、霜冻害、积冰、冻害等5种。
┄冷害:指农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低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温度(但仍在0?C以上)的侵害,引起农作物生长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
冷害包括低温害、倒春寒、寒露风等。
我国冷冻灾害的特点:发生范围广、季节性和时段性强、地域性强。
主要有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又称“倒春寒”;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寒露前后低温冷害,又称“寒露风”。
冷冻害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的作物、林木疾病;水文灾害中的水污染;地质灾害中的沙漠化。
◆风飑灾害风飑灾害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指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
这种灾害易引起山洪暴发、交通通讯受阻、人畜伤亡、交通事故、灾难和火灾等问题。
风飑灾害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狂风暴雨或冰雹,来势迅猛,危害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有的人也称它为局地风暴),但破坏性很大。
风飑灾害造成的灾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风灾(包括雷雨大风和龙卷);二是雹灾;三是暴雨洪涝。
当形成灾害时常常都有,但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时三并重,有时二种或一种灾害为主。
除了旱灾、雨涝、热带气旋、冷冻和风飑等主要灾害外,我国还有一些危害仅次于上述灾害的气象灾害。
暴雨是种重要的气象灾害。
它不仅是产生洪水灾害的原因,而且还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暴雨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一般说,年雨量较大的南方的暴雨频次远高于北方,但是北方植被条件不如南方,雨水汇流速度很快,造成的灾害也更为严重。
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期间。
特别是冬、夏季风的锋面的雨带和台风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高温和干热风我国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高,高温也常常是一种严重的灾害。
如果把气温大于35?C作为炎热日,那么我国东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现炎热日。
其中东北平均每年不到1天,河北平原在10天以上,北纬26~30?之间一些地方大都在30天以上,许多地方超过40天。
特别是在南方,盛夏高温高湿往往同时出现,这就更加阻碍人体汗液挥发,因而更觉闷热难当。
近几十年来,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增加了热害的严重性。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以至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对露天作业和年老多病的人来说危害更大。
容易造成中暑、机体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危害称为热害,这种危害常常造成农作物减产。
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它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灌浆乳熟阶段至腊熟前期,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白灾和黑灾白灾与黑灾是我国冬季北方牧区严重的自然灾害。
白灾是降雪过多,掩埋了牧草,使牲畜无法放牧就食而引起的灾害。
黑灾是降雪过少,干旱无水所产生的灾害。
我国牧区白灾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份,尤以11月份和3~4月份发生频次多,危害重。
而它影响的牧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牧区、青藏高原牧区、新疆北部山区和祁连山牧区。
黑灾主要发生在我国牧区的无水冬牧场。
这种牧场因牧草生长季节无水饮用而无法利用。
只有在冬季形成稳定积雪后才能利用。
因此无积雪或少积雪的年份,因牲畜吃不上雪,在这里放牧会遇到灾害,就形成了黑灾。
黑灾发生的牧区以我国西部的牧区居多。
◆低能见度灾害雾是由于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直径2~15微米)汇集在帖地面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在下的水汽现象。
在大雾出现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因此,我国有雾的地区大都在东南部降水较多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西北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则很少见。
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而四川省重庆市是多雾的城市,每年平均有69个雾日,最多一年达148天,被称为“雾都”。
由于我国主要雾区位于人口较多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这里也是交通运输最为频繁的地区,这就使得雾成为因能见度下降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大沙暴是大风造成的恶劣天气现象。
大沙暴使大量的尘土卷入空中,能见度急剧下降,几米外不辨人影。
它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卷走表土,破坏农田,吹走人畜,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