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概念与发展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4cb05f581b6bd97f19eaf8.png)
1、生态学概念: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中,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酸雨、荒漠化及生态安全等生态问题。
3、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久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4、系统分析的概念: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5、系统分析的途径:黑箱法:完全忽略系统的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或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征和反应特征的研究途径。
白箱法: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方法。
灰箱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只了解一部分,来研究其整体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内、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按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3)、防尘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环境;(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加入大量非自然资源;②、人的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大为降低,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特定的食物产量达到最大;③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和动物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下形成的,而是在人工选择下形成的④、农业生态系统收到来自外部有目的地调控,并非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通过内部亚系统的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
普通生态学课后问答
![普通生态学课后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d0127f39bcd126fff7050bbd.png)
普通生态学课后问答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
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前者如温度、光、水、风,而后者包括同种或异种其他有机体。
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答:(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3.经典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
答:经典生态学的最低研究层次是有机体(个体水平以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而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发展(生态系统:功能: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稳态和调节功能))。
4.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一.有机体与环境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环境中的气候称大气候,是指离地面 1.5m 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不同气候的地理区域,热带森林——热带)。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的特定栖息地(如土壤小环境)。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
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对生物体也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小气候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或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因子。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ab982284254b35effd349c.png)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讨生物及情况间互相关系的科学情况: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计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情况中对生物发展.发育.生殖.行动和散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情况要素.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规模,即有一个耐受规模,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规模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大情况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情况,地球情况和宇宙情况.小情况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情况,即指小规模内的特定栖息地.大气象 macroclimate:指离地面 1.5m以上的气象,是有大规模身分所决议的.吝啬象 microclimate:小情况中的气象.生计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涯和发育所不成缺乏的外界情况身分.生态情况:研讨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计和成长的一切身分的总和.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点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老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中生计和成长,这一特定情况叫生境.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更,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更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出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计发展滋生或集中时,这个身分称为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发展取决于那些处于起码量状况的养分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阑珊或不克不及生计.限制因子道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计和繁华取决于分解的情况前提状况,任何接近或超出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似日夜节律:动物在天然界所表示出来的日夜节律除了由外界身分的日夜周期所决议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觉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议,因为这种分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 24小时,这种变更纪律叫似日夜节律.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别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心理生态习惯上产生差别,而消失种群内不合生物型. 这种不合不单表示在♀♂相异,同性个别也有不合.如飞虱长短翅; 社会性虫豸等阿朔夫纪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延伸,并且这种延伸的加强,这种延伸越显著.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延伸,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跟着光强的加强,这种缩短越显著.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准机会制.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必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损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寒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前提下受到的损害.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损害叫冻害.霜害:在0℃受到的损害叫霜害.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今后开端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顺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情况温度的程度,心律代谢率及其它心理功效均响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刻都可自觉的或经由过程人工引诱,恢复到本来的正常状况.贝格曼纪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象区,身材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象区,身材体积比较小.阿伦纪律:内温动物身材的凸出部分在严寒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向.乔丹纪律:鱼类的脊椎数量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暖和水域中多.生物学零度:生物发展发育的起点温度.有用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大气中的现实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现实水汽压之差.x需水量:临盆单位重量干物资所需的水量.t泥土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合百分比情况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假想有一个情况前提所许可的最大种群值以k暗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情况容纳量.性命表:用来描写种群生计与逝世亡的统计对象.动态性命表:根据不雅察一群同一时光出生的生物逝世亡或存活的动态进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性命表.静态性命表:根据某一特准时光对种群作一个年纪构造查询拜访,并根据成果而编制的性命表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情况身分(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前提下,又种群内涵身分决议的稳固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驯化:是指在试验前提下诱发的心理抵偿机制,这种心理顺应短时光即可完成meta种群:一个大的旺盛的种群因情况污染,栖息地损坏或其他干扰而破裂成很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结合体或总体就称为联种群. (联种群又称集合种群)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定会转变感化于其它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它生物也产生变更,这些变更反过来引起相干物种的进一步变更.天然选择:种群内个别生殖成功率的差别迟早会转变种群的遗传特点.稳固化选择:种群的所有表型按某种尺度分列成一个序列,那么当天然选择有利于序列中位的表型并镌汰序列两头的表型.定向选择:天然选择更有利于个中一端的表型,而晦气于另一端.决裂选择:天然选择可同时对序列两头的表型都有利,固然有利的程度可能不合.最小可生计种群中断产量: 假如收成量可以或许保持长期稳固而不使种群数量降低,该收成量被称为中断产量.最大中断产量:对某一特定种群,中断产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依不合的种群水温和不合治理技巧可有很多值.若取得比中断产量更大的产量造成种群数量的降低,该中断产量称为最大中断产量.有害生物:有损于人类经济好处或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生物.区系:必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体,区系有地理成分.植被:必定地区中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根据多种不合的原则进行分类.生物群系(biome):是根据植被特点类似性对生物群落和生态体系进行分类的体系.(为什么不是动物)群系(formation):植被分类的中级单位.植被区划:在必定地段上根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散布的特点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被组合单位.(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功效反响: 捕食者与猎物种群互相关系模子揭示出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变更可作出不合类型反响.跟着猎物密度的增长,每个捕食者可捕获更多猎物或可较快地捕获猎物,此现象称捕食者的功效反响竞争:生涯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因为应用雷同的资本,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降低,即两种群彼此产生有害影响.休眠:生物抵御临时晦气情况前提的一种异常有用的心理机制.在休眠期,生物对情况前提的耐受规模就会比正常运动时宽的多种群均衡:指种群较长时光的保持在几乎同一程度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均衡.种群大迸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光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晦气影响.生态入侵:指因为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合适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竭扩大,散布区慢慢稳步的扩大,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基因型:每一个别的基因组合.等位基因:决议一共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体个别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合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合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哈-温定律:在无穷大的种群中,每一个别与种群内其他个别的交配机遇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身分(突变.漂移.天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若何,只阅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均衡.遗传漂变:一般产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假如不产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合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均衡状况,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顺应的变异产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产生变更,也就是因为隔离,不克不及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克不及达到完整自由分别和组应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如许那些中性的或晦气性状在种群中中断保管下来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中断变更,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示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趋同顺应:不合种类的生物当生涯在雷同或类似的情况前提下,经由过程变异选择形成雷同或类似的形态或心理特点以及雷同或类似的顺应方法或门路,这种现象叫趋同顺应.趋异顺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涯在雷同或类似的情况前提下,经由过程变异选择形成不合的形态或心理特点以及不合的顺应方法或门路,这种现象叫趋异顺应.合适度:是指个别临盆能存活子女.并能对未下世代有进献的才能的指标生涯史对策:各类生物在进化进程中形成各类特有的生涯史,这种生涯史是生物在生计进程中获得生计的对策.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情况容纳量的程度,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长时,在邻接的个别之间所消失的互相影响.-3/2自疏轨则:假如某栽种物的收成密度超出必定值时,种内对资本的竞争不但影响到植株发展发育的速度,并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范畴:指由个别.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领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范畴行动:生物以威逼或直接进攻驱逐入侵者的行动.领域性:生物具有范畴行动的特点叫范畴性.集群:动物集合在一路叫集群阿里纪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多余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晦气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克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别的地位有必定次序性或序位,其基本是安排-从属关系,这种次序性叫社会等级.竞争排挤道理:在情况资本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克不及在同一地区生涯的.假如在同一地区生涯,往往在栖息地.食性.运动时光等方面有种不合.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整重叠,必定是一个物种逝世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计,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别,使生态位分化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资获取养分,并造成对宿主的伤害,这种现象叫寄生群落:在一准时光内和必定空间内,不合种群的集合种群:同一物种在必定空间和一准时光的个别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才能的个别. 种.种群的密度:每个单位空间内个别的数量或生物量.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参数, 也是种群重要的参数之一种群的散布型: 种群在一个地区的散布方法,既个别如安在空间设置装备摆设的.或种群在必定空间的个别集中散布的必定情势.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进程和格式在空间散布上的不平均性及其庞杂性.边沿效应:指缀块边沿部分因为受外围影响而表示出与缀块中间部分不合的生态学特点的现象.生物多样性:性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计的生态分解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基本生态位:物种所占领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本生态位.现实生态位:物种现实占领的生态位叫现实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更规模内,可以或许被生态元现实和潜在占领.应用或顺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本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应用的各类资本总和的幅度.生态位重叠:指不合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生涯型:不合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因为趋同顺应而在形态.心理及顺应方法等方面表示出类似的类型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如许大的面积及响应的空间,才干包含构成群落的大多半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情况的形成有显著掌握感化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建群种:群落中消失于重要层次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别数量与感化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议群落性质和掌握群落情况方面仍起着必定感化的植物种.伴生种:为群落罕有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消失,但不起重要感化.偶见种或罕有种:在群落中消失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别数量比较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别数与全体物种个别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笼罩面积.频度:某物种在查询拜访规模内消失的频率.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体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庞杂性.生涯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涯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列成一个系列.生态等值种:在不合地理地位但情况雷同或类似的地区因为趋同进化而具有雷同生涯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自力支持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其实不自力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靠各层次中竖立的植物体上同资本种团:以同一方法应用配合资本的物种团体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假寓开端直到形成稳固的群落为止,如许的系列进程称为演替系列.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固成熟的群落.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查询拜访的群落样地按照类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剖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互相关系.群落演替:在必定区域内,生物群落随时光而变更,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进程.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情况梯度进行排序的办法.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干性.群落类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更偏向的排序.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涯型雷同或类似同时对水热前提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结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涯型类似并且群落表面类似的植物群落结合为植被型组.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雷同的植物群落结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构造雷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雷同的植物群落体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感化的身分的集合.食物网:不合的食物链间互相交叉而形成网状构造.养分级:食物链上每个地位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体系:是指一准时光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互相感化而构成的具有必定构造和功效的有机同一体生态均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情况经由长期的互相感化,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情况之间树立了相对稳固的构造以及响应功效,此种状况即稳固态负反馈:大多半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法起着感化;假如一个因子的内部程度太高,该机制将削减它;若程度太低,就进步它.这一进程称为负反馈.十分之必定律(能量应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构造中,养分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力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因为花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糟蹋,以及呼吸和渗出等而被消费失落,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必定律”,也叫能量应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压的有机物资的量.现存量:在查询拜访的时光内,单位空间中消失的在世的生物量初级临盆力:单位时光.单位空间内,临盆者积聚有机物资的量.总初级临盆力:在单位时光.空间内,包含临盆者呼吸消费失落的有机物资在内的所积聚有机物资的量.净初级临盆力:在单位时光和空间内,去失落呼吸所消费的有机物资之后临盆者积聚有机物资的量同化效力:指被植物接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感化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自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流畅率:物资在单位时光.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生态体系生物轮回(生物小轮回,体系内部轮回):物资/元素在生态体系各构成部分之间的转移或轮回.生物地球化学轮回(*大轮回):物资/元素在不合的体系间转移,并最终在情势上完成回归z植物次生化合物又称植物次素性代谢产品,是相对于根本代谢产品而言的,是植物新陈代谢的中央产品或副产品, 对植物的发展发育和保持机体的根本性命进程无直接影响, 如萜类.酚类.生物碱等。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efe1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8.png)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
2、生物与环境关系: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3、种群生态学:介绍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等。
4、群落生态学:介绍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特征等。
5、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等。
6、应用生态学:介绍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7、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网络教学:通过网上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小组讨论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等方面。
普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49页PPT精品文档
![普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49页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b524624866fb84ae45c8d5e.png)
8913247
郭正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2019年2月
第一章 绪 论 Preface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西方生态学研究的近况
一、为什么要学习普通生态学呢?
除经常见到的生态学分支学外,介绍几个最近出现 的分支学科。 道路生态学。宗跃光等( 2019),生态学报,23(11)。 数学生态学。张庆国(2019),生态学报,24(2)。 宏生态学。胡慧建等(2019),生态学报,23(6)。 城市生态学。刘力(2019),世界地理研究,10(3)。 其中城市生态学较热。
萌芽 时期
₦ 方法上: 描述
出版 论著
近代 时期
学科 形成
当代 时期
定性
定量
模拟
(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
公元16世纪以前:
春秋时期,孟子和“涸泽而鱼”
《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即鸠巢寄生;
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中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 形态和生态环境;
公元前100年前后,《禽经》问世(鸟类生态) ;
4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即植物社会学。强 调群落生态学(Braun-Blanquet,1932,法国)。
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即 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кашкаров,1945,前苏联)
6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强调种群生态 学。(Andrenathes,1954,澳大利亚)。
可能影响你未来的仕途,前程,金钱和婚姻, 最终影响你作为人存在的价值
从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513e0f2216fc700abb68fc20.png)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在欧洲:公元前285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C.L.Willdenow出版了《草学基础》;1807年德国A.Humbo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66年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改写成《植物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79366c39376baf1ffc4fadf9.png)
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绪论(Introduction)一、生态学的定义:z 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z Elton(1927):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z前苏联生态学家(1945):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
z澳大利亚Andrewartha(1954):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强调种群生态学。
z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落。
z 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
(马世骏)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z经典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水平。
z生态学概念外延的扩展:在研究生态系统时,要涉及其他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社会和经济),强调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Noosystem(智慧性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z当今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内容广泛,分支学科众多,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尽管有人怀疑他的独立性。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一篇:个体生态学 (Individual Ecology)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factor)1、环境的概念:主体(Subject)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z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z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如温度、光、降水、雷电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等地形因子:坡度、阴坡生物因子:捕食、竞争等人为因子:人类活动Smith (1935)提出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和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稳定因子(地磁、地心引力、太阳辐射常数:影响生物的分布)和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影响生物的的数量)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z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生态学-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生态学-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2b698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0.png)
2017一般生态学复习要点绪论1、生态学:①美国生态学家E. Odum(1985):生态学是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并著有《生态学基础》②经典定义:生态学是探讨生物及环境, 生物及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学科2、生态学的探讨方法:野外探讨(首先产生的, 第一性的), 试验探讨(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 模型探讨(高度的抽象, 理论生态学)。
3,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①探讨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对区域性, 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及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等结合。
②探讨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探讨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
③探讨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 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④生态学探讨的国际性日益增加。
第一章.生物及环境生态因子生物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小因子, 限制因子和耐受限度生态位1.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须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确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每种植物都须要肯定种类和数量的养分物,假如其中有一种养分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假如这种养分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 (谢尔弗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注:两个定律的异同(重点):(先答定义)最小因子定律不太完善,而耐受性定律较为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耐受性定律不仅考虑了因子过少,同时也考虑了因子过多的因素;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③耐受性定律可以允许生态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d4ce4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4.png)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概念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0634358e9951e79b8927bd.png)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掌握生态因子类型与限制因子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种内与种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结构,群落波动、演替的动态及原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1.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2. 生态学的定义3.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习题要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分支学科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第四节学习生态学的意义习题要点: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定义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难点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1)了解学习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理解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和最新发展趋势;(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即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 生物钟的概念及其类型2.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3. 环境因子的概念4.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习题要点:生态学中环境、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概念的区别第二节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分析1.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3.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习题要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第三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2.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 水分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4. 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习题要点: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表现形式;举例说明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本章重点、难点:生物的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限制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各种因子的适应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最全2020成考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2020成考生态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61f5d3af1ffc4fff47ac17.png)
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1866年海克尔(E.Hacekel):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909年瓦尔明(E.Waeming):是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结构、生命延续时间、分布和其他生物关系之影响1933年E.A.(苏联)院士:是研究生活中得到植物在与其结合的特定外界环境条件紧密相互作用中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特点。
1955年 Haymob(苏联):是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
1971年奥德姆(E.P.odum):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1992年尚玉昌等: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流是研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生物,也不是环境,而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存在率等基本特征和种群增长的动态规律及调节。
③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指生物群落与生活环境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自然系统。
系统重能量按照食物链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的各个环节都是研究内容。
⑤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是以相似的形式在一定面积上重复出现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地理单元,指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
普通生态学详细
![普通生态学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6a0c63fcfc789eb172dc8b3.png)
普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2、耐受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概念被称为耐性定律。
3、种群: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并且占有一定领域,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或系统。
4、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Fischer性比理论:性比通常以种群中雄体对雌体的相对数表示,如雌雄体数相等,性比为1:1。
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性比倾向于1:1,这种倾向的进化原因叫做Fisher’s性比理论。
(性比是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雌雄比大致是50:50,这叫第一性比,幼体成长到性成熟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雌雄比还将继续变化,到个体成熟时为止,这时雌雄比例叫第二性比,以后还会有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叫第三性比。
性比对种群的配偶关系及繁殖潜力有很大影响。
在野生种群中,因性比的变化会发生配偶关系及交配行为的变化,这是种群自然调节的方式之一。
)6、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等。
7、他感作用: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8、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9、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0、优势度: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各家意见不一。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23f109aef8941ea66e0510.png)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之迟辟智美创作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范围,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年夜环境macroenvironment:指地域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年夜气候macroclimate:指离空中1.5m以上的气候,是有年夜范围因素所决定的.小气候 microclimate:小环境中的气候.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成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植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动,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动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越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份.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越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似昼夜节律:植物在自然界所暗示出来的昼夜节律除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 24小时,这种变动规律叫似昼夜节律.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发生不同,而呈现种群内分歧生物型. 这种分歧不单暗示在♀♂相异,同性个体也有分歧.如飞虱长短翅; 社会性昆虫等阿朔夫规律:对夜出性植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夜出性植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而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日出性植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日出性植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而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生物钟:是植物自身具有的按时机制.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贝格曼规律:内温植物,在比力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力年夜,在比力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力小.阿伦规律:内温植物身体的凸出部份在寒冷的地域有变小的趋势.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高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到达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年夜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年夜水汽压之差.饱和差:最年夜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x需水量:生产单元重量干物质所需的水量.t土壤质地:机械成份的组合分歧百分比环境容纳量:对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年夜种群值以k暗示,当种群到达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静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身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静态过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按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年夜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驯化: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赔偿机制,这种生理适应短时间即可完成meta种群:一个年夜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称为联种群. (联种群又称集合种群)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肯定会改变作用于其它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它生物也发生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动.自然选择:种群内个体生殖胜利率的不同早晚会改变种群的遗传特征.稳定化选择:种群的所有表型按某种标准排列成一个序列,那么当自然选择有利于序列中位的表型并淘汰序列两真个表型.定向选择:自然选择更有利于其中一真个表型,而晦气于另一端.分裂选择:自然选择可同时对序列两真个表型都有利,虽然有利的水平可能分歧.最小可生存种群继续产量: 如果收获量能够坚持长期稳定而不使种群数量下降,该收获量被称为继续产量.最年夜继续产量:对某一特定种群,继续产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依分歧的种群水平和分歧管理技术可有很多值.若取得比继续产量更年夜的产量造成种群数量的下降,该继续产量称为最年夜继续产量.有害生物:有损于人类经济利益或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生物.区系: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体,区系有地舆成份.植被:一定地域中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根据多种分歧的原则进行分类.生物群系(biome):是根据植被特征相似性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的体系.(为什么不是植物)群系(formation):植被分类的中级单元.植被区划: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舆分布的特征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被组合单元.(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功能反应: 捕食者与猎物种群相互关系模型揭示出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变动可作出分歧类型反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每个捕食者可捕捉更多猎物或可较快地捕捉猎物,此现象称捕食者的功能反应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招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休眠:生物抵挡暂时晦气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在休眠期,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耐受范围就会比正常活动时宽的多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种群年夜迸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晦气影响.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域,种群不竭扩年夜,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分歧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分歧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哈-温定律:在无限年夜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而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到达遗传平衡.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年夜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分歧的基因型频率将坚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动,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沛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到达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发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晦气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管下来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舆空间上的连续变动,招致基因频率或暗示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趋同适应:分歧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份歧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分歧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到达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呈现的相互影响.-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收获密度超越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单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元所占据的并积极捍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集群:植物聚集在一起叫集群阿里规律:植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晦气的,都可能对种群发生抑制性的影响.社会品级:一群同种的植物中,每个个体的位置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附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品级.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域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域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分歧.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肯定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不同,使生态位分化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群落:在一按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分歧种群的集合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按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种.种群的密度:每个单元空间内个体的数量或生物量.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也是种群重要的参数之一种群的分布型: 种群在一个地域的分布方式,既个体如何在空间配置的.或种群在一定空间的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份由于受外围影响而暗示出与缀块中心部份分歧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年夜空间叫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动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份,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生态位重叠:指分歧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水平.生活型:分歧种类的植物之间或植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暗示出相似的类型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年夜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华包括组成群落的年夜大都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条理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伴生种:为群落罕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呈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比较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份垂直投影面积占样空中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呈现的频率.相对重量:单元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生态等值种:在分歧地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域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自养、自力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条理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其实不自力形成条理,而是分别依附各条理中直立的植物体上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假寓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到达稳定成熟的群落.排序:把一个地域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依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演替: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随时间而变动,由一种群落类型转酿成另一种类型的过程.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间接排序:根据群落自己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等导出笼统轴或群落变动方向的排序.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食物网:分歧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一按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份和非生物成份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生态平衡:一个地域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负反馈:年夜大都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年夜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年夜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失落,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元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元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低级生产力:单元时间、单元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低级生产力:在单元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失落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净低级生产力:在单元时间和空间内,去失落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主植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流通率:物质在单元时间、单元面积或单元体积内的移动量生态系统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系统内部循环):物质/元素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份之间的转移或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年夜循环):物质/元素在分歧的系统间转移,并最终在形式上完成回归z植物次生化合物又称植物次生性代谢产物,是相对基本代谢产物而言的,是植物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或副产物,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过程无直接影响, 如萜类、酚类、生物碱等。
生态学教案
![生态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a47283169a4517723a3fc.png)
4、周晓峰主编,1999. 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任海,彭少麟,2001. 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6、Walter Larcher (翟志席、郭玉海等译),1997. 植物生理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因子
3、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
4、大环境、小环境;内环境与外环境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和生物的适应特征
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 生物的适应组合
2非等价性,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与互补性
4限制作用: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性法则;三基点
5大环境和小环境
三、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途径
1、形态适应
2、生理适应:驯化;内稳态机制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现状的分布与地球历史变化过程有什么联系?
人类是如何干扰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 种群生态学
基本内容:
一、 种群的结构
二、 种群的数量动态
三、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四、 种间关系
五、 种群的行为
新课导入:
种群是生物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和基本功能单位,探讨物种数量、质量、分布、发展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也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生态因子一般被分为哪五大类型?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
2、Liebig的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 的耐受性法则分别是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什么特点?生物的耐受曲线在生态幅宽狭不同的生物中,其图形上有什么特点?
3、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生物的适合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122d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a.png)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是认识和分析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研究生物世界的多种类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结构定义和行为,以及生态学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
普通生态学旨在理解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学概念,如种类多样性、生态多样性、食物网、生态环境等。
它探究了生态系统及其环境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复杂性、物种互动及结果如何影响和管理个体的行为、生境的复原。
普通生态学的研究建立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复杂性及控制机制,以及它们怎样影响和管理动植物的行为和发展模式。
它介绍了自然系统的关键概念、术语和理论,进而解释和推论,并运用数学、计算、实验和其他方法,以改善人类和环境间的关系。
普通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可以通过保护和管理自然系统,来调节环境和能量循环,改善生活质量。
正因为如此,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减少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效率、防止生态系统破坏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6.第六章 生态学基础
![06.第六章 生态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3473a31ee06eff9aef80782.png)
6.2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及相互关系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五、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六、生态系统的发展 七、生态平衡
6.2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具体 生态系统 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说,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 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第三阶段:20世纪前半叶的生态学——生态学的形成阶段;
•
• 是Warming,Schimper以后直至E.P.Odum(奥德姆)的《生态学基础》问世时期的生态学。生态学 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都已经形成,并在六个方面有了大的发展。 第一,地植物学或植物群落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术派别的产生、完善和发展已经到了极成熟阶段,相 第一,地植物学或植物群落学 继出现了诸如西欧大陆学派、俄罗斯学派、英美学派,并且在区域植物群落研究中也有了很多重大的进 展。 第二,动物生态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二,动物生态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动物行为学(如Pearl,1910)、水生生物学(如Forel,1901;Welch, 1935)、动物种群生态学(如Lotka-Volterra,1925,1926)等都有大的发展,Allee等(1949)的《动物生态学 原理》标志着动物生态学已进入成熟阶段。 第三,提出了生态系统概论, 第三,提出了生态系统概论,并在生态系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发展,生态学正在由植物群落研究向生 态系统研究方向迈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有了最基本的发展,如Elton(1926)的能量金字塔、 Lindeman(1942)的生物营养级及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仍然以观察为基本方法,但引用了 综合分析的手段。 第四,基本的生物生态学学科体系的建立。Odum(1953)在《生态学基础》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个体生 第四,基本的生物生态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第五,生态学分支学科的产生。如德国的C.Troll(1939)提出“景观生态学”并发表了一系列景观生态 第五,生态学分支学科的产生 学的论文;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已经发展形成了人类生态学;通过R.D.Mwkenzie和R.E.Park(1925), JamesA.Quinn(1950)的发展,在Odum(1953)的《生态学基础》中,把生态系统定义为包括人类在内的 所有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整体,说明了人类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生态学专门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的涌现。一些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或团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 第六,生态学专门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的涌现 以前就已经建立,例如,英国生态学会(1913)、美国生态学会(1915)。30年代末期建立的“地中海与阿尔 卑斯山地植物学国际站(即SIGMA)”在地植物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一些有重要影响的生 态学学术刊物也是在刃年代以前创办的。 例如,Ecological Monographs(1931,美),Ecology(1920,美),The Journal of Ecology(1913,英), Eeological Reviews(1935,日),Vegetation(1948,荷兰),Bioscience(1951,美),Oikos(1950,丹麦)等都 是在50年代以前就创办的。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31512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5.png)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掌握生态因子类型与限制因子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种内与种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结构,群落波动、演替的动态及原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1.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2.生态学的定义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习题要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分支学科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第四节学习生态学的意义习题要点: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定义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难点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1)了解学习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理解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和最新发展趋势;(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即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生物钟的概念及其类型2.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3.环境因子的概念4.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习题要点:生态学中环境、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概念的区别第二节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分析1.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习题要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第三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2.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水分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4.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习题要点: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表现形式;举例说明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本章重点、难点:生物的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限制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各种因子的适应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普通生态学
1.生态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
1.1.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世界上拥有1000万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进化的本质和动力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1.2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生物圈,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所组成,从地上23km至地下13km。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构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功能单元,地球表层全部被生命
作用过;是由生命控制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适合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是生命与地球和谐共存的产物。
1.2生态学(Econogy)的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尤其是动物与其他动植物的相生相克关系。
德国学者(E.haeckel,1866年)。
它是不断发展的,其概念也是不断完善的。
1.2.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生物是以等级组织存在的:
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研究对象非常复杂: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因此,生态学形成庞大的科学体系:
1.2.2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个时期
特点——时间漫长、起源多样、可以分为4
举例:园林景观生态学所面临的课题1.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
2.在园林植物商品化生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