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层构造特征
焦作地质概况
精心整理一、地貌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
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
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自然平均坡度为2‰。
最高处海拔1955米,最低处海拔90米。
地面高差达1800多米。
(一)山地。
焦作地区的山地为中山(1000米以上)和低山(500-1000米),分布于修武北部,经焦作、博爱至沁阳西部,是太行山系的组成部分。
该区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坡向多为南坡或西南坡,坡度在20度以上。
焦作的山地地形复杂,各山岭间由峡谷相连,山势陡峻,山谷切割较深,呈"V"形,阴坡一般较陡,土层深厚。
焦作地区的主要山脉是太行山。
太行山位于焦作地区北部,西接王屋山,向东延伸至修武,走向近东西。
山势宏伟,绵延数千里,坡度在1(1汇入。
(1958年)。
丰枯年变化较大,年内变化亦很大,6-9月约占全年水量的80%,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由于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境内河床平均高出堤外地面2-3米,历史上曾决口66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治理,变害为利,先后兴建了人民胜利渠、武嘉灌区、白马泉灌区、孟县白坡灌区等引黄灌溉工程,黄河由此变害为利。
(2)沁河:沁河是焦作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
向东流经沁阳、博爱、温县,在武陟县注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
过境长度90余公里。
沁河径流资源丰富,河口站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16.1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32.5%,含沙量低,稳定可靠。
(3)丹河:是沁河最大的支流,在博爱县青天河村入境,水资源丰富,山路平站多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6.8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61.3%。
(4)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
流经博爱、武陟、修武县,经新乡县入共产主义渠,上游河宽15米,下游河宽30米,平均河深3米,平均径流深度150毫米。
最大流量650立方米/秒,基流量为80立方米/秒。
博爱-焦作粘土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铝石组成并含有植物化石碎屑。3 个矿层中,以中矿层
2020 年第 2 期
167
西部探矿工程
较为稳定,分布普遍,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矿体厚度
矿层形态及厚度严格受基地侵蚀面的控制,主要发育
含铁砂岩,
局部为炭质页岩。厚 1~2m。
总的趋势是沿走向西薄东厚,其间有两个厚度较大的
铁质粘土岩,局部为砂岩。厚 1~4m。
地段,焦作市及以东的上刘庄一带,含矿岩系厚 22~
砂岩,
不稳定。厚 0~2m。
30m。在倾向上,北薄南厚。一般含矿岩系厚度增大,
铁矿层: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鸡窝状,局部夹
矿层亦变厚,但含矿岩系厚度太大对成矿亦不利,当含
修回日期:
2019-06-10
地层层序如下。
2.1.1 上段(C2b2)
含铁粘土岩、粘土岩或页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夹煤
线。厚 1~2m。
粘土岩夹透镜状粘土矿,厚 0.7~3m。
(Al3)粘土
矿,俗称上层矿,主要为硬质或软质粘土矿。
含铁粘土岩、粘土质页岩、局部为劣质煤或炭质页
岩。厚 1~3m。
砂岩、粘土岩,局部夹绿泥石粘土岩。厚 1~7m。
土、陶瓷土、高岭土、铁矾土等均有分布,是我国的重要
上统(C2)、奥陶地之一。
1
区域地质特征
本溪组为一套以粘土矿物为主的铁铝质沉积岩系。其
博爱—焦作粘土矿区位于马道—上刘庄粘土矿带
上,属济源—焦作粘(铝)土矿成矿亚区。呈北东向分
布,长约 50km,宽约 20km。有耐火粘土矿产地 10 余
矿,致密坚硬性脆,断口具贝壳状,貌似灰岩。主要有
系——本溪组的分布,决定其是否残留或剥蚀,从而也
高岭石及少量水云母组成,有时在矿层中部可见豆状
浅谈焦作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层构造特征
、
区域地质 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焦 作 矿 区 位 于 华 北 晚 古 生 代 聚 煤 盆 地 的 南部 ,处 于华北板块 板 内太行构造 区太行 断 隆南段 。地 层 由老 到新发育有太 古界、下元 古界 、上元古 界震 旦系 、下 古生界寒武 系和 奥陶系 、上古 生界石炭系和二 叠系、 中生界 三叠系 、新生 界第 三系和第 四系 。太行 断隆 区总体构造 以断块构造 为特 征 ,以断裂 构造 为主要形式 。区 内地层倾 角较小 ,一般 小于 2 0 。 ,发 育 NE及 Nww 两 组 断 裂 ,多 为 高 角 度正断层 ,交织成 网,组合成地 堑、地垒 、 掀斜 断块和裂陷盆地等构造 。
约7 0 。 的正 断 层 ,落 差 大 于 1 0 0 0 m。 ②耿 黄断层 :为 本区东部 边界 ,南起 盘 古 寺 断 层 ,经 陈 召 、 庙 口 ,沿 京 广 铁 路 北 延 至 河 北省 , 区 内长 约 4 0 k m。走 向北 4 O 。东 , 倾 向南 东 ,倾 角 7 O 。 的正 断层 ,落差 大于
科 学论 坛
浅谈 焦作矿 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层构 造特征
王金 柱
河 南 省 煤 田地 质 局 三 队 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3
摘要:焦作矿 区位于太行 山南麓 ,东起赵 固勘探 区东界煤层露头 ,西至焦作 柏 山,- 9济源煤 田接壤 ;北起太行 山南麓煤层露头 ,南抵武陟古隆起 以盘古寺大 断层 为界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 1 3 。0 3 ~¨ 4 。0 0 ;北纬:3 5 。1 O ~3 5 o 3 3 。矿 区分布于博爱 、焦作 、修武、获嘉、辉县、 新 乡等县 ( 市) 境 内,东西长 6 5 k m ,南北宽 l O ~3 5 k m ,面积约 l 0 0 0 k m 。 关键词 :焦作矿 区 地 质背景 地 层构造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
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
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和1116.9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
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
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
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得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得荥阳、巩义,洛阳市得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得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得宏观区位优势,就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得战略支撑点与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全市得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得特点。
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得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就是焦作“梦幻山水”得杰出代表。
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与1116、9米,就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得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与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就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得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
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就是我省主要得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得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得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
该区域就是我市最重要得自然湿地区域,也就是防沙治沙得重点与工业原料林得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
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低于200米得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得73、5%,海拔200米以上得丘陵与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与,四季分明。
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
焦作地质概况
焦作地质概况一、地貌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
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
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自然平均坡度为2%°。
最高处海拔1955米,最低处海拔90米。
地面高差达1800多米。
(一)山地。
焦作地区的山地为中山(1000米以上)和低山(500-1000米),分布于修武北部,经焦作、博爱至沁阳西部,是太行山系的组成部分。
该区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坡向多为南坡或西南坡,坡度在20度以上。
焦作的山地地形复杂,各山岭间由峡谷相连,山势陡峻,山谷切割较深,呈"V"形,阴坡一般较陡,土层深厚。
焦作地区的主要山脉是太行山。
太行山位于焦作地区北部,西接王屋山,向东延伸至修武,走向近东西。
山势宏伟,绵延数千里,境内为其尾部,长百余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断裂发育,有盘谷寺断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地层。
岩性以石灰岩为主,伴有页岩、煤、铁、磷、耐火粘土、大理石等,矿藏丰富。
自然植被较好,属落叶阔叶林带,林茂草密,适宜猕猴生息繁衍。
太行山系在修武境内的主要山峰有:茱萸峰,天门谷,古汉山,罗汉山,凤凰山,马鞍山,方山,五指山,云台山等。
在焦作市境内的有:桑园北岭,九里山,凤凰岭,安阳坡,皇帝坡,燕窝岭,红砂岭,中卫岭,大、小贾岭,十二会山等。
在博爱县境内的有:小北顶,旗杆谷堆,东顶峰,东领峰,盘头岭,南大岭峰,圆山峰,南坡峰,老虎掌,长岭峰,北教场峰,南教场峰,老石人,和尚山,刘岭,上岭后,孤山岭,羊岭,靳家岭等。
在沁阳境内的有云台山,紫金顶,碗子城山,三夹山,贝涧山,云阳山,悬谷山,阳落山(与济源交界处)等。
(二)丘陵。
丘陵区分布在山区外侧,是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介于150-250米之间,坡度在10-20度之间,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该区大部分耕地凹凸不平,呈梯田状,有众多的黄土冲沟,高低起伏,没有明显的山丘,亦可称为岗地。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介绍焦作,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焦作被誉为煤城。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探讨焦作市的形成背景、地理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焦作的地理背景焦作位于中国的经度113°12′E-114°42′E、纬度34°14′N-35°22′N之间,地处中国的中部。
与周围的省市有较好的交通连接,包括洛阳、郑州、濮阳等城市。
焦作市总面积约为7387平方公里,辖6个市辖区,人口约为382万人。
焦作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属于山地丘陵。
焦作的地理特征煤炭资源丰富焦作地处华北煤炭盆地,煤炭资源丰富。
据统计,焦作拥有煤炭储量达数亿吨,其中大部分为无烟煤和褐煤。
这使得焦作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并且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多山地形构成焦作地理上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形,山脉交错并延伸至市区周边。
重要的山脉包括太行山、郑州山和连云山等。
山地地形使得焦作气候湿润,具有典型的北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候宜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交汇焦作市境内有众多河流流经,其间重要的有黄河、荥河和邙河等。
这些河流的存在为焦作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并且在旱季时起到灌溉作用。
然而,由于焦作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河流治理成为当地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焦作面临的地理问题煤矿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焦作位于煤炭盆地,而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煤矿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并且环境破坏也十分严重。
这给当地的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焦作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环境保护。
水资源紧缺与洪灾风险焦作地区水资源的供应相对不足,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焦作市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都依赖于水资源,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
另外,焦作地区常常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黄河流域的洪水。
因此,焦作需要积极应对水资源紧缺和洪灾风险,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和加强防洪工作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河南焦作矿区二_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 .(/( *0/( *,/’ .*/-. *&/(0
,$/0’ ,$/(,(/0( $,/+. .+/*& .-/0. $+/&&
./&( ./’./00 ./.( (/&. (/&( */’.,
0/.. (/+( ./&+ */+’ (/-(/$’ ./&*
’/$( ,/($ $/-& ./+./&.
第 !. 卷 & 期 %""* 年 !% 月
文章编号: !""2B’!..(%""* ) "&B$
!"#$ %&"$"%’ "( !)*+#
CDE-!. 3D-& FGH- %""*
=>?@!"; ! +0,)*A+,6BCDEFG
!三强@田张丽
( 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 河南 郑州
8 !%%@ABCD@ ! C2345EF
,/*, <(.+/% & @7)2;%/,"$ "07)/12()- 6+/A%7 )? 3)4B& C%$$D B+;"-7;"- ,(-%?(%$0(
! !"""#$%&’( # ))*+,-./01
!"#$% & ’(")*+) ,(-(-. "/%" 0%%1 1"/2 3)4&5 6)"$ 7%", 89: 6)-2%-2 1/%0(62%0 /%7+$27
焦作地区粘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收稿日期:2020-08-24修回日期:2020-09-02第一作者简介:段世轻(1969-),男(汉族),河南夏邑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
焦作地区粘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段世轻,魏磊(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焦作地区粘土矿赋存在石炭系本溪组,矿体受本溪组控制呈透镜体产出,层控地质特征明显。
在焦作地区开展了大量粘土矿勘探工作,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分析总结焦作地区粘土矿赋存地质特征,以期为粘土矿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一点指导意义。
关键词:焦作地区;粘土矿;赋存地质特征;地质勘查中图分类号:P6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6-0173-04耐火粘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是多种矿物的混合物,具有较高的耐火度,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体积的稳定性,并具有抗渣性、对急冷急热的抵抗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经煅烧后异常坚硬。
耐火粘土依其理化性质和矿石特征,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研磨、化工和陶瓷等行业。
我单位在焦作地区为企业找寻了大量耐火粘土,保障了当地耐火粘土企业的生产,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借鉴前人工作成果对这一带粘土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归纳研究、探讨,为该地区粘土矿找矿提供指导意义。
焦作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坳陷的接壤地带,地层沉积具“华北型”地质特征[1],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华北坳陷之太行山隆起,区域沉积矿产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煤矿、耐火粘土矿、铝土矿、硫铁矿、“山西式”铁矿、石灰岩及白云岩等矿产,其中耐火粘土矿和煤矿为区域内的主要优势矿产,全国闻名。
1含矿岩系及成矿性1.1含矿岩系石炭系本溪组为区内耐火粘土矿含矿岩系,下伏于区内中部二叠系和石炭系太原组,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白云岩之上。
本溪组岩层呈单斜形态,总体倾向南东,倾角一般0°~15°,产状较平缓,层厚6.24~21.81m ,平均厚度14.59m 。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省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市的荥阳、巩义,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市的、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
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
区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和1116.9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
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
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
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
有效积温4633~4974℃,无霜期219~231天,年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
焦作煤田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
() 1 盘古寺 断 层 。 中侏 罗世 末 已 具 雏 形 , 晚侏 罗 世末 盘古 寺断 层进 一 步 发 展 , 已具 有 了犁 式 伸展 构 造特 征 。 ( ) 陵断层 和朱 村 断层 。位 于盘 古 寺 断层 以 2平 南, 它们 是一 组大 型 同 向断 层 , 至盘 古寺 断层均 消 延 失 , 然受 盘古 寺 断 层 的 限制 向北不 再 发 展 。这 两 显 条 断层 大致 平行 , 是燕 山早 期受 北西 、 南东 向挤压 隆
张形成 的。 3 4 燕 山 晚 期 伸 展 构 造 .
进行 , 小褶 曲轴 向也 因受到 牵引 而发生 变形 。
盘古寺断层南盘 的向西走滑受 阻于平陵 断层 , 从 而形成 了武 陟隆起 。同时 , 由于武 陟 隆起 的 大幅度抬 升, 也改变 了盘古寺 断 层 , 这一 段 盘古 寺 断层 的南盘
() 3 北部 断 块 。位 于 峪 河 断 层 以北 , 为地 层 走
薄壁 断层 等 ) 一 些 小 型断 裂 属 于大 型 断 裂 的伴 生 ,
构造 ( 2 。 图 )
向北 西 、 向南 西 的单 斜构 造 , 倾 断块 内主要发 育一 组
北东 向断裂 , 断层 面多倾 向南 东 , 地层 切割成 一 且 将
同时 发育 北东 向和 近 东 西 向 2组 主 干 断 裂 , 派 生 并
出北 东东 向羽 毛状 或 分 支 状 断裂 和 次 一 级小 褶 曲 ,
收 稿 日期 : 0 2— 4—1 21 0 6
断层 多 为高角 度正 断 层 , 的形 成是 南 北 向挤压 作 它
用 的结果 。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得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得荥阳、巩义,洛阳市得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得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得宏观区位优势,就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得战略支撑点与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全市得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得特点。
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得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就是焦作“梦幻山水”得杰出代表。
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与1116、9米,就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得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与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就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得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
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就是我省主要得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得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得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
该区域就是我市最重要得自然湿地区域,也就是防沙治沙得重点与工业原料林得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
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低于200米得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得73、5%,海拔200米以上得丘陵与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与,四季分明。
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
河南省焦作煤田块村营煤矿区水工环地质分析与评价
河南省焦作煤田块村营煤矿区水工环地质分析与评价矿区总体为一向西南倾伏的单斜构造形态,局部发育着次一级褶曲,地层倾角一般6~8°。
煤层赋存南部较深,北部较浅。
解释组合断层11条,主要方向为近东西和北东方向,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和一2煤层。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且皆为正断层基本上近平行展布,均为导水断层。
南云门断层为区域性导水大断裂,为本区西北部的供水边界和主要来水方向。
二1煤顶板砂岩类岩石力学强度为软弱-半坚硬的,完整性为为较完整-完整,泥岩、粉砂岩类岩石力学强度为软弱的,在断层发育处、基岩保留厚度小于30m的部位,岩石原生结构遭到破坏,裂隙较发育,力学强度降低,容易造成冒顶及片帮,需在采掘生产中加以注意。
标签:焦作煤田东部煤层顶底板水工环地质1矿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矿区位于焦作煤田东部,太行山南麓,跨三个行政辖区(凤泉区、辉县和新乡县),面积56.54km2。
东距新乡市约10km,南距郑州市约70km,区内有晋新高速东西穿过,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
矿区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主要由坡积、洪积和冲积扇裙组成,地面海拔标高70~8m。
区内河流主要有共产主义渠,引进的黄河水系,径流资源丰富,成为煤矿的主要充水水源,另外,为满足农业灌溉需要,还兴修了纵横交错的各种干渠。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可采储量20亿吨。
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耐火材料、冶金、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体系。
2 水文地质特征2.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质概况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且皆为正断层基本上近平行展布,均为导水断层。
南云门断层为区域性导水大断裂,为本区西北部的供水边界和主要来水方向。
南部峪河断层落差80~350m,使本区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与新生界对接,并受区内F2、F3、F4、F5北东向断层切割,成为本区南部横向阻水纵向导水边界。
东部为灰岩隐伏露头区,并有断层切割,使得奥陶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在此成为一个复杂的含水系统,从区域岩溶地下水径流趋势看,根据赵固二井L8+9灰岩含水层天然流场图,天然状态下太原组灰岩水径流方向大体为由西北向东南和东北向西南方向。
焦作市工程地质条件
1.1.4 自然条件1.1.4.1 地形、地貌地貌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较为开阔,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局部有起伏。
地上现为道路、小区、村庄、厂房、铁路等。
1.1.4.2 气象、水文焦作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其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
受地形及区域性气候条件影响,降水由山区到平原逐渐减少。
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95.7mm,年最大降水量1190mm,年最小降水量421.1mm。
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94.4mm,最大1101.7mm,最小260.3mm,月最大降水416mm,日最大降水量258mm。
降水量四季分配不均,一般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其次为六、九月份,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
焦作市规划区地处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区内共有6条南北向河道,从西至东依次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山门河。
测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一般大于6m,变幅一般为1.0-2.0m。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径流补给次之。
1.1.4.3地层岩性根据搜集资料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杂填土、填筑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粉土、粉细砂、砾砂、角砾土等。
地层由新至老综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杂填土、填筑土①1杂填土(Q4me):杂色,稍密,稍湿,成分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分布于局部表层,厚约0.5-3.0m,主要分布在小区、村庄、厂房附近,属Ⅱ级普通土。
①2填筑土(Q4me):黄褐色夹灰黄色,稍密,稍湿,以粉土为主,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道路、厂房,厚度约2.0-6.0m,属Ⅱ级普通土。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②1粉质黏土(Q4al+pl):黄褐色夹灰褐色,软塑-可塑,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有粉土、粉砂层,含有泥质条纹,项目区局部分布,厚度一般为5.0-8.0m,属Ⅱ级普通土。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 、焦作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焦作市地处北纬34 ° 48 ' 1235 ° 29 ' 30东经112 ° 32 ' 4卜'113 ° 39 ' 4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
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
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 米和1116.9 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 米左右。
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 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
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
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 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 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低于200 米的平原约2959.5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 ,海拔200 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 平方公里,占26.5% 。
(三)气候概况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 C, 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 C,极端最高气温43.6 C。
焦作地质概况
(二)地下水
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 (1)水文地质条件:焦作的平原包括山前倾斜平原与冲洪积平原,北靠太 行山南麓,南邻黄河。在古地理环境、河网发育、地理构造的影响制约下, 形成两种储水构造,即自流斜地与自流盆地。自流斜地主要分布于山前一 带,由冲洪积扇组成,地下水丰富,中部地下水埋深4-6米,单井出水量 60-80 立方米/小时,为井泉灌区;地下水排泄形式,东部以泉群溢出带为 主,西部以潜流为主。自流盆地分布于焦作西部地区,山前侧渗及地表水 下渗是盆地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盆地北、西、南部为补给区,东部为 排泄区,水力坡度1-4‰。焦作市浅层地下水的流向是西北--东南。 (2)浅层地下水的利用:按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开采、灌溉条件的差异 性,焦作市平原区可划分成五个均衡区,即山前倾斜平原区、沁蟒河平原 区、山前洼地区、郇封岗地区及黄河滩地区。按水均衡法计算,全市浅层 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总量为7.96亿立方米/年,利用价值很高。现开采量达 7.68亿立方米/年,采补基本平衡。由于各均衡区补给条件、开采量的差异, 浅层地下水资源丰贫程度有所不同。
2、矿区岩溶地下水 (1)形成与分布:焦作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 渗,补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面积1843平方公里,其中灰岩出露面 积1803平方公里,且岩层巨厚,降水入渗系数平均0.36左右,为地下水的 形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补给区边界为:东界峪河西侧;北界丹河与漳 河分水岭;西界北段为陵川西--附城--白洋泉--三姑泉一线,南段为沁河、丹 河分水岭;南界山区与平原交界线。由于沁河以西及峪河以东均有震旦纪地 层出露,形成东西两大挡水墙,南面有东西向断层阻水,因此,形成焦作矿 区地下水天然汇集盆地。区内含水层有四层,即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石 炭系薄层灰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含水层、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 含水层,其中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量最大。 (2)岩溶水的开发利用 焦作矿区地下水补给面积大,补给、汇集、储存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稳定 可靠。水质无色、无味,透明度好,酸碱度适中,总硬度、暂时硬度及硫酸 根离子、氯离子、游离二氧化碳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质良好,适宜饮 用及工业冷却用水。矿井水水质与岩溶水相同,因煤粉污染,需加以净化、 消毒,方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2020年整理).pptx
1.2 地层 本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 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太古界(Ar):出露于山区峪河口、薄壁一带,主要岩性为中等程度变质作用形成的片 麻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 1000m。 震旦系(Z):分布于山区马鞍石水库一带,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 为浅红、紫红色石英状砂岩,厚度 100—500m。 寒武系(E):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总 厚度 300—500m。分下中上三统。下统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砖红色页岩和砂岩,中统 下部为紫红色页岩、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亮晶灰岩、白云岩,上统是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 奥陶系(O):山区广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隐伏于石岩—二叠系地层之下, 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总厚度 500m,分中统、下统。下统出露于深切河谷两岸, 岩性为青灰色细白云岩和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白云岩。中统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前倾斜平原 区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外,大部分埋藏于在石炭系地层之下。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厚度约 400m。岩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石炭系(C):山区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区则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是一套由灰岩、泥 岩、页岩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数层。厚 70—90m
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 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为 11.4~14.9℃,1 月最低,7 月最高,极 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 43.6℃。有效积温 4633~4974℃,无霜期 219~231 天,年均日照时数 2484 小时。年均降水量 575~641 毫米,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 不均等特征,全年 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 7~9 月份,这种水热同步的气候特点, 适宜多种树木生长。 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
焦作煤田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
[ ] 雷卓翰 , 2 潘玉玲 , 杨熹 云. 地球 物理勘探 及地球 化学勘探 在
4 结语
反映 。在 0m~1 处存 在一 高阻体 , 测为煤 层采 空 区的 反 勘察成果 。当然 , 0m 推 由于电法本身 是体积测量 , 因此在 进行 洞径埋
映, 另在 9 5m~15m处亦存 在一微弱 高阻异常 , 1 推测 为煤层 采 深 比较小 的采空 区探测时 , 空区常与 高阻围岩介质混为一体而 采
1 区域 成矿 地质条 件
本 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 之太 行构 造区的太行断隆东侧南缘 , 2 勘 查 区地 质特征
1 南邻开封断陷 , 东邻汤 阴断陷 。区域地层划分属 华北地层 区太行 2. 地 层 本 区属第 四系和新近系全掩 盖区。据区域钻孔资料 , 层由 地 小区, 主要发育地层为前震旦系 、 旦系 、 震 寒武 系 、 陶系中下 统 、 奥
4 0m左右 , 因而从地质上也证 明测 区内存 在一条小 断层 , 断距 参 考 文 献 : 其 为 2 0m~3 , 0i 根据以往在此 区的电测深工作 , 合地表地 质观 [ ] 刘 云祯 . n 结 1 工程 物 探 新 技 术 [ ] 北京 : 质 出版 社 ,0 6 2 9 M . 地 2 0 :4 — 察, 推测在此 的小冲沟方向即为断层 的走 向, 即北北西 向。 以上说明高密度 电法在探查隐伏构造时效果明显 。
焦作 煤 田区域 地 质 背 景及 矿 区地 质 特 征
张
摘
晶
王 海峰
要: 根据焦作地 区的 区域地质情况和勘查 区地质特征, 对焦作地 区的水文、 工程 、 田地 质进行 了简单分析 , 煤 对该地
区的地 质构造特征进行 了总结 , 出该地 区的煤资源开发将有 光明前景 的结论。 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焦作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层构造特征
摘要:焦作矿区位于太行山南麓,东起赵固勘探区东界煤层露头,西至焦作柏山,与济源煤田接壤;北起太行山南麓煤层露头,南抵武陟古隆起,以盘古寺大断层为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3′~114°00′;北纬:35°10′~35°33′。
矿区分布于博爱、焦作、修武、获嘉、辉县、新乡等县(市)境内,东西长65km,南北宽10~35km,面积约1000 km2。
关键词:焦作矿区地质背景地层构造
一、区域地质背景
焦作矿区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南部,处于华北板块板内太行构造区太行断隆南段。
地层由老到新发育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
太行断隆区总体构造以断块构造为特征,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
区内地层倾角较小,一般小于20°,发育ne及nww两组断裂,多为高角度正断层,交织成网,组合成地堑、地垒、掀斜断块和裂陷盆地等构造。
二、构造特征
1、基本构造格架
本区整体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形态,地层倾角6~16°,局部25~30°。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按其构造特征可分为三级,盘古寺断层为一级断裂;凤凰岭断层和耿黄断层为二级断裂;南张门断层、九里山断层、薄壁断层和峪河断
层为三级断裂,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格架构造,并把本区分成南、中、北三个构造断块。
按断裂构造的展布方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
(1)近东西向断层:多为一、二级构造,构成了本区和区内断块边界。
主要有盘古寺断层、凤凰岭断层、南张门断层等,它们对北东向断层起限制作用。
(2)北东向断层:该组断层本区最为发育,但规模和表现形态变化较大。
西部多组成地堑和地垒,断层密度较大;中部和东部则表现为阶梯状构造,断层密度较小。
该组断层主要有:王封断层、三十九号断层、李庄断层、九里山断层和薄壁断层等。
(3)北西向断层:基本和东北向断层垂直,多为张性断裂,数量不多,但成对出现,多形成地堑构造。
如方庄断层和北碑村断层、峪河断层和赤庄断层。
2、矿区主要构造特征
(1)褶皱
①墙南向斜:西起焦南井田于村,东至修武县城,轴向近东西,轴长25km,两翼宽6 km。
南翼较低陡,地层倾角14°左右,北翼较缓,地层倾角3~7°,为一不对称宽缓向斜,向东倾伏,轴部倾角2—3°。
②朱营背斜:位于照镜预测区内,西起演马庄井田东南部,经朱营延至南张门断层,轴长18km,东部轴向北35°东,西部渐变为东西向,向北东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11°左右。
③招民庄背斜:位于照镜预测区内,西起狮子营北,经招民庄村北延至南张门断层,全长4.0km,轴向北35°东,向南西倾伏,轴部倾角4°,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8°,轴面近于直立。
④褚丘向斜:位于薄壁预测区,轴向北65°西,轴长5km,向南东倾伏,轴部倾角5°,南西翼倾角12°左右,北东翼倾角8°左右,轴面略向南倾斜。
(2)断层
①盘古寺断层:为本区南部边界,区域伸展长度800km,区内长度60km,为一走向近东西,整体倾向南,但矿区倾向北,倾角约70°的正断层,落差大于1000m。
②耿黄断层:为本区东部边界,南起盘古寺断层,经陈召、庙口,沿京广铁路北延至河北省,区内长约40km。
走向北40°东,倾向南东,倾角70°的正断层,落差大于1000m。
③薄壁断层:为本区西北部边界,南西起自方庄断层,北东到羊圈村附近,全长约30km。
走向北40°东,倾向南东,倾角70°度的正断层,落差300~1000m。
④凤凰岭断层:位于矿区南部,从焦作、修武县城北止于耿黄断层,区内长60km,为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约70°的正断层,落差100~1200m。
⑤峪河断层:位于矿区东北部,北西起于铁匠庄,经合河村,东止耿黄断层,长35km。
为走向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约70°的正断层,落差300~700m。
⑥南张门断层:位于照镜预测区北部,西起演马庄井田南部,经招民庄北至于耿黄断层,在演马庄井田走向北78°东,至五里源后即转为东西向,长40km。
为倾向北,倾角70°的正断层,落差53~1000m。
⑦九里山断层:为矿区西北部,西南起盘古寺断层,经于村和九里山、古汉山残丘北侧,东北至五里河附近,长约60km,为走向北40 ~60°东,倾向北西,倾角约70°的正断层,落差50~650m。
(3)小构造特征
本区煤层中褶皱不发育,多以小断裂为主,煤层小断层具有如下特征:
①断裂构造规模小。
据演马庄、九里山矿井资料统计,开采过程中所揭露的断裂构造落差较小,一般为5m左右。
②方向性明显。
煤层小断层展布方向主要有四组:北东东向(50~80°)、近东西向(80~100°)、北东向(30~50°)、和北西西向(280~300°),按其断层倾角分为高角度(>45°)和低角度(<45°)两类,前者占其总量的60%,后者占40%。
③断裂性质差异明显。
井田内断裂构造是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力学性质明显表现为压扭和张扭性。
煤层中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为张性,近东西向的断裂为压扭性,北东向、北北东向和部分北西向断裂为张扭性,北西西向断裂为压扭性。
3、分区构造特征
(1)南部断块
位于盘古寺断层和凤凰岭断层之间,浅部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北东向断层较发育,将该断块切割为多个地堑和地垒小断块;深部为一轴向近东西、向东倾伏的宽缓向斜—墙南向斜,南翼陡,倾角14°左右,北翼较缓,倾角3~7°,同时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主干断裂,并派生北东东向羽毛状或分支状断裂和次一级小褶曲。
断层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其形成是南北向挤压作用的结果。
(2)中部断块
位于凤凰岭断层和峪河断层之间,为地层走向北东、倾向东南的单斜构造,断块内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正断层,其中,北东向断层主要为反倾向走向断层(地层倾向和断层倾向相反),将断块切割成一系列阶梯状小断块。
凤凰岭断层对断块内构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愈靠近凤凰岭断层,构造愈复杂。
(3)北部断块
位于峪河断层以北,为地层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断块内主要发育一组北东向断裂,且断层面多倾向南东,将断块切割成一系列阶梯状长条形小断块。
由于峪河断层使该断块大幅度抬升,长期风化剥蚀,致使该断块煤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小,断块内断裂多为开放性正断层。
4、构造形成与演化
本区含煤地层形成后,至少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主要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形成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
(1)印支期(t)
三叠纪末期的印支运动使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拼合,区内主要受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轴向近东西向的褶皱构造和近东西向的断裂。
(2)燕山期(j-k)
燕山期(j-k)本区主要受北西—南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产生一组近南北向的压扭性的左旋剪切断裂和一组近东西向的压扭性右旋剪切断裂,以及一组北西向的张性断裂。
在区域挤压应力的持续作用下,形成了轴向北东的太行山复背斜隆起,同时在北斜轴部和翼部形成了一系列的北东向纵张断裂,这些断裂的差异升降运动,进而形成了区内的阶梯状、地堑、地垒状断块构造。
(3)喜山期(q+r)
喜山期本区应力场发生了转变,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对早期形成的构造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复合,断裂构造结构面力学性质展布方向发生了转化,除了对早期形成的构造被改造外,产生一些新的构造形迹,一组为北北东向和一组北西西向的剪切断裂及一组北东东向的张性断裂,使矿区成为一系列菱形破碎小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