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金融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和支撑力,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机构经营质量不高、金融市场不够成熟等。
因此,本文旨在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讨。
第二章: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2.1 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远不及国际市场成熟,比如我国的债券市场相对比较薄弱,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水平。
此外,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仍不够,对外投资和融资不充分,对我国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来说,难以把握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这也制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2.2 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不力在金融创新方面,尽管我国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面对市场中涌现的各种金融新工具,管理层显得力有不足。
例如,市场上涌现出的所谓金融通道、各类资管产品,虽然具有创新性但却使得市场风险上升、对金融体系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控制新金融业务风险,提高监管水平,是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难点。
2.3 债务膨胀难控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规模也与之相应增长。
然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带来负面影响,如债务膨胀等。
当前,我国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规模都非常大,加上大量隐性债务,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潜在风险。
第三章: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未来趋势3.1 金融监管水平提升当前的金融市场监管仍需加强,为了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监管层将深入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完善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并逐步推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透明的监管和全面的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消除市场疑虑,维护市场稳定。
3.2 加快对金融科技的推广与应用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效率、降低了金融成本,也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形态,助力金融系统创新发展。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我国金融体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如何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国际形势、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战略和路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际形势随着全球经济繁荣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各国的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甚至相互牵制。
这种全球化的深入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应该紧跟世界潮流,积极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同时发挥我国金融体系的优势,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的优化。
二、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在我国金融体系里,各级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架构。
各类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
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金融市场的体系架构还不够完善,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其次,部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风险管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再次,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与发展要求相适应。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战略我国金融体系的战略应该是适应全球化和市场化大趋势,与国际市场接轨,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推进金融市场多元化进程,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和机构配置,完善股票、债券、衍生品、外汇、黄金等各类市场,建设覆盖全国的股权交易中心、衍生品交易中心等;2. 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金融科技和数字化创新发展,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创造更多的金融与产业融合的好的业务模式;3. 深化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合理制定金融监管政策,建设更加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4.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金融系统内风险监测和预警,促进金融风险处置和金融安全。
四、路径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经过相应的路径,才能实现相应的战略目标。
如何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如何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体系结构尚不合理,资本市场的发展结构失衡,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从金融市场主体看,金融组织的国有产权比重过大,民营金融企业比例很低。
金融环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较为脆弱。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稳步推进各类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与黄金市场的协调发展。
对于资本市场,要重视债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2)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
进一步完善中央监管机构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金融行业自律、社会公众监管四个层次的金融监管体
系,完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中央监管的协调机制。
(3)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机构,对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予以正确引导和适度支持,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民
营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协调发展。
(4)加强金融法律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
(5)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发展绩效和风险防范三者关系,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中,统筹好金融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效安全的金融支持。
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取得的历史成就
一、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系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金融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
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在向国际化迈进。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崭露头角,国际金融机构也在我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过程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三、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和规范。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得到了全面升级和完善。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满足了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同时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推进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更加凸显。
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文化产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六、金融扶贫的力度加大金融扶贫是我国金融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和扶贫金融产品的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融扶贫的坚实步伐对减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金融风险防控是金融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和管理,一系列措施紧紧守护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八、未来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展望展望未来,我国金融系统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全面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金融机构也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在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
而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思考和改进的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代金融体系的概念。
现代金融体系是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依托于现代科技手段和金融创新,打造的以金融市场为基础,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金融文化、金融信息等多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协调,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的金融行业体系。
其次,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现代金融体系能够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让资金能够更加有效地流向加强产业发展和社会福利建设的目标。
另一方面,现代金融体系也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和信息公开,进而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构建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需要推动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效地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并提高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金融监管。
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需要监管机构更加精细化和理性化的监管措施。
只有这样,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持平稳运转。
再者,需要加强金融教育和文化的建设。
金融知识水平的提升,能够带动社会的金融文化建设和信任度的提高,为金融服务市场打下优秀的基础。
金融教育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和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金融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最后,需要注重全球金融体系的持续合作共赢。
对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金融体系,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将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让各国之间加强金融机构和行业的合作,共同发掘共同发展的机遇,不仅会带来互利共生,更能促进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
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
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
到16世纪中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工商业与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存款。
贷款的要求,出现了最早的商人银行,这些商人银行既办理存款与贷款,也从事转帐结算业务。
但他们的贷款往往带有高利贷性质,使一般工场手工业主和商人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也会因高额利息而无利可图。
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的银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明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
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并取代传统的货币经营业、高利贷商,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主要特征是较大规模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并从事大规模的融资与贷款活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其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贷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为现代信用领域的主导形式,银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中心。
1694年,英格兰成立了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其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从此以后,现代银行在欧洲就广泛地发展起来了。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
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
第六节 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六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
中国自1984年以来,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变化可以区分为以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下三个阶段:1984-1993年,中央银行直接调控处于主导地 位;1994-1997年是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的 时期;1998年以后,中央银行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对商业 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由直 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
优点: 优点: 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金融宏观控制
弊端: 弊端 统得过多过死,不利于调动各极 银行的积极性,抑制了银行对国民经 济应当发挥的积极调节作用,整个金 融体系缺乏应有的活力。
二、中国金融改革历程:1978-2009 中国金融改革历程:1978金融改革历程
1、准备与起步 准备与起步阶段:1978-1984 准备与起步 三个主要特征。 2、转变与探索 转变与探索阶段:1985-1996 转变与探索 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主要有六个方面。 3、深化与完善 深化与完善阶段;1997-至今 深化与完善 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内容可以概括为八点。
一是推行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促进农村金融多元 化发展; 二是正视非正规金融的合理性,允许其合法存在;
三是发展与收入相关的贷款,抵御低收入阶 层风险; 这种创新方式是指,不再是根据拥有的资产 的多少,而是根据未来的收入发放贷款。 四是建立个人发展帐户,邦助穷人进行资产 建设。
三是逐步实现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四是建立与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七是金融法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得到了完善 八是金融总量的不断增加
中国目前金融体系的现状格局 现状格局: 现状格局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 “一行三会(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一 局”格局 二是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区域性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
2024年健全金融体系的新改革与新发展
普惠金融在经济发 展中的作用
未来普惠金融的发 展趋势和展望
提升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 围和服务领域
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 入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和合作
Part Five
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高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风 险防范和控制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 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化解金融 风险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业效 率
建设金融科技基础 设施,提升金融服 务效率和风险防控 能力
加强支付清算体系 建设,保障资金清 算安全和高效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促进信用信息共 享和融资便利
推进金融业标准建 设,提升金融业数 字化和国际化水平
改革措施:优化 金融资源配置, 提高金融服务实 体经济的效率和 水平。
目的:促进实体 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金融服务实 体经济的可持续 性和稳定性。
实施方式:加强 金融监管,规范 金融机构行为, 推动金融创新, 优化金融市场环 境。
预期效果:提高 金融服务实体经 济的覆盖面、可 得性和满意度, 推动实体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Part Three
强化金融监管 力度,加强对 金融机构的监
督和检查。
完善金融监管 法规,规范金 融机构的行为 和业务操作。
建立风险预警 机制,及时发 现和防范金融
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 金融风险和挑
战。
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提高金融 服务覆盖面
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业 竞争力
Part Four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金融科技在支付、融资、投资等方面的应用 金融科技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金融科技的风险和监管挑战
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的几点建议
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的几点建议引言我国金融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改革利率体系当前我国利率体系仍然相对僵化,需要更加市场化和灵活的改革。
建议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引入更多竞争机制。
此举将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利率,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2. 提高金融监管能力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一环。
建议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提供更好的监管框架和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 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建议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和监管规范。
同时,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加强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
4. 加强金融市场多元化我国金融市场仍然相对集中,需要进一步推动多元化发展。
建议增加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鼓励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并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
这将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5.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是金融体系的基础,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提高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强化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信用奖惩机制。
结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相关改革和创新。
通过改革和完善金融体系,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繁荣。
如何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不仅可以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和资源配置,还可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呢?一、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需要有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制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金融监管机构应具备强大的执法能力和监督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金融机构的运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机构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金融创新,及时制定适应性的监管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加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透明度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透明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才能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和风险,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因此,建立一个透明的金融市场需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时效性,减少信息不对称。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好秩序。
三、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金融产品可以满足投资者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因此,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便利性。
四、培育健康的金融市场文化培育健康的金融市场文化是发展健全金融体系的基础。
金融市场文化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认知、理念和行为方式。
只有培育出理性、公正、诚信的金融文化,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公正、透明的金融市场。
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金融市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树立起正确的金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加强金融体系的国际合作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需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
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提高金融监管和管理水平。
同时,也可以增加国际投资者对本国金融市场的认可和信心,吸引更多外国资本流入,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金融治理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坚持国家主导,完善监管体系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国家政策和监管的影响。
在中国,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主导的行业,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也是非常严格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了严格监管,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这些政策不仅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也保障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国应继续坚持国家主导,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效果,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二、规范金融市场,促进市场化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是金融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中国需要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明确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推动智能化金融金融科技是当前金融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操作成本,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中国应该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推动智能化金融,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的常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金融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频发,一些金融机构因为风险管控不足而陷入困境。
我国金融体系介绍
我国金融体系介绍
我国金融体系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资金调剂、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
中国的金融体系由央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组成,涵盖了传统金融机构和现代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
央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负责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金融监管等职责。
在央行的指导下,商业银行扮演着资金中介的角色,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和执行的主要渠道。
证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证券公司通过证券交易、证券承销、证券投资等业务,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理财的平台。
保险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等。
保险公司通过合同方式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承担客户的风险,保障其财产安全和个人健康。
此外,我国金融体系还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金融体系将更加完善,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024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2024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亟需解决。
因此,我谨向组织提交这份思想汇报,以期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促进经济增长: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创新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较大,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通过完善的市场监管和预警系统,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资本市场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市场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和监管机制。
金融机构功能单一:我国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导,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部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匮乏或技术落后,导致金融资产损失的风险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在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
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在金融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公平的交易机会。
四、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思路和建议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同时,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和透明度。
推进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积极培育和发展非银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参与金融服务供给过程;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非标准化债权类产品发展;探索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合作等创新业务模式。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一)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一)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问题1.金融体系不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例如金融服务不充分、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
2.金融监管不严格: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对于违规操作和风险防范的监管不够严密,容易导致金融安全风险。
3.金融科技发展滞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仍存在差距,缺乏创新性和颠覆性的金融科技产品。
政策建议1.完善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服务的供给,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2.强化金融监管:加大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预警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3.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加强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创新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
推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提升整体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发展前景1.坚持稳健发展:在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稳健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着力推动包容性金融: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缩小城乡金融发展的差距。
3.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是对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相关策略的概述,希望能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推动金融创新1.加强金融科技应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在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信贷评估等领域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2.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金融创新的实际应用。
3.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加入金融行业,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深化金融开放1.扩大金融市场准入: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优质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推动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的金融体系
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是指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作方式。
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银行主导,到如今的多元化金融市场。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一、金融体系特点1. 大型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大型国有银行为核心,这些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中拥有主导地位。
这种体系结构反映了中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干预和控制,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2. 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实现多层次和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外,还涌现了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
这种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3. 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国家之一。
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中国金融体系实现了数字化转型。
移动支付、互联网借贷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多便捷、高效的选择。
二、金融体系发展历程1. 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主要由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构成。
国家通过这些银行进行资源调配和金融指导,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金融市场迎来了一系列重要改革。
成立了股票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开始试点经济体制改革。
此时,国有大型银行仍然是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市场化程度有限。
3. 银行体系改革1990年代以后,中国启动了银行体系改革。
国有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外资银行,并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市场机制。
这一改革使得金融体系更加市场化和开放化。
4. 金融监管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中国也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力度。
实行了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设立了监管机构,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调控。
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新时代下中国金融体系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中国金融体系的挑战与发展趋势1. 引言1.1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金融风险防范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各种金融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非法集资、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等问题屡禳发生,金融市场乱象频现,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
其次是金融监管不完善。
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来保障,但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监管不到位、监管层级不清晰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金融市场乱象频发。
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金融机构过度依赖传统业务,产品创新不足,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不完善以及内部结构调整等方面。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金融体系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新时代下的中国金融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趋势。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改革不断深化。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内金融机构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业务,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新引擎。
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应用,正在推动金融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监管政策的不断变革与调整也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监管部门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新时代下的中国金融发展背景呈现出开放、创新、融合的特点,中国金融体系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金融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金融创新和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过程讲解
谢谢观看!
2019/6/6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办理主要粮食和农 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扶贫 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国家确定 的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 造贷款。
? 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 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出口信贷和有关的各 种贷款,以及办理出口信贷保险和担保业 务。
同
3 点4
金融机构的主体 都是商业银行和 专业银行
金融机构的 设置随着金 融体制的变 革不断进行 调整的
中国人民银 行隶属于政 府,独立性 较小,制定 和执行货币 政策都要服 从于政府的 经济发展目
标
中国的金融 机构以国有 制为主体
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
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 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 行和消费信贷机构在中国 都未建立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大一统金融时期 金融机构恢复、发展和完善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
大一统阶段( 1948-1978 )
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 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12月7日发行人民币。 “大一统”: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成为我国唯 一的银行,人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 所有具体的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 又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被称为我国单 一银行体系阶段。
融租赁公司 ? 农村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等 ? (6)外资金融机构 ? 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主要采取三种
形式:一是允许其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 二是允许其设立业务分支机构,三是允许 其与我国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金融 机构。
2019/6/6
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段
(2004年至今)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监管机制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监管机制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监管机制一、引言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监管机制是一个国家金融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监管机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监管机制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
二、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责是接受储户存款、发放贷款以及提供各种与资金流动有关的服务。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统筹管理商业银行,并对其进行监管。
2.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指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批准设立并取得经营证券业务资格的企业法人。
证券公司主要从事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投资咨询服务,并承担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角色。
3.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主要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等。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负责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
4.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一种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接受委托人的财产,按照约定用途进行投资和管理,并为委托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对信托公司进行监管。
5.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基金业协会)登记注册并取得基金管理资格的企业法人。
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从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产品的销售、运作和管理。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自律性监管。
三、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1.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管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
央行还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管理,包括资本金要求、存款准备金率等。
2.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包括股票发行、交易和信息披露等。
证监会还负责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进行注册、监管和执法。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不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透明度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2.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足: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
3.金融监管不够严格: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4.金融创新过度依赖政府支持:我国的金融创新过度依赖政府的支持,缺乏市场化的推动力量,这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1.加强金融市场建设:通过改革和完善现有的金融市场,扩大其深度和广度,提高其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其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
4.推动金融创新市场化发展:鼓励市场主体进行金融创新,降低政府对金融创新的干预程度,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
非正规金融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非正规金融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摘要: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非正规的金融组织是处于未经政府批准或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进行规制,因此被贬称为“地下金融”或“草根金融”而蒙上了非法的阴影。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非正规金融组织却不同程度上顺应了我国私营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其生存的土壤。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信用是这些组织生存的关键,来分析其值得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信用机制交易成本金融体系近年来,有关闽、浙、粤三省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有关地下钱庄黑幕的种种文章主要是说明我国近几年打击地下钱庄参与非法洗钱活动。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每年从地下钱庄中被洗掉的黑钱至少达2000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的25%,这个数目是非常的庞大。
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来遏止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的非法交易,比如央行2002年9月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方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方法》。
这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一部分作为非法的金融机构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方式,对一切形式的地下经济都应取缔。
但监管当局为这些非正规金融的取缔忙碌不已,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生意照样火爆,依然“生机勃勃”。
这就不禁让人发问:屡禁不止的非正规金融是否确有其生存理由?是不是我国现行金融制度的不足或缺陷给了他们存在的土壤?是什么机制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深,虽然对非正规金融这一领域国家的监管部门开始实行局部的疏导政策,比如从2002年底开始的温州金融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某种迹象。
除了浮动利率试点之外,温州金融改革的核心还涉及银行产权改革,即温州商业银行可以吸收民间资本入股,乐清、瑞安两个县级市可以搞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并允许私人参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金融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保证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和金融市场安全有效运行的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但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须在已有金融体系框架的
基础上继续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关于金融组织体系的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了适应各个层次、各种经济成份发展的金融机构网络,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趋向明显。
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金融组织体系还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重叠现象一直未得到改善,竞争不规范, 经营成本大,效益低下;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机构不够健全;三是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数量相对较少;业务发展较慢;四是区域性金融机构设置不多;五是合作金融机构建立缓慢;六是金融中介机构尚处发展初始阶段。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合理的金融机构布局,是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优化金融组织体系的框架设计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基本完备时,金融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金融机构的优化。
中央银行在导向上要控制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种类的的增多,应该按照是否具备银行类金融机构有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投金融市场的各种功能来衡量金融机构种类的多少。
科学设置、调整营业机构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市场定位要明确。
二是商业性金融经营机构要按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实行重点突破、不均衡发展的战略。
将业务移交给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组织。
三是促进低层次金融经营机构的
兼并。
(二)优化金融组织体系的原则与策略
适应金融改革的推进,要改变营业机构在地域分布上的行政化格局,逐步实
现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注重结构优化,调整机构布局。
首先,要调整营业机构设置,按照业务量大小和效益原则,根据机构调整计划,优化机构布局。
在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新的增长点,增设必要机构。
对存款量大,有发展潜力的营业网点进行更新改造,有条件的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对地处边远地区、业务量长期达不到最低业务规模的县支行可降为分理处或办事处,甚至只办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集中到市地分行;对业务量较小的营业网点予以撤并,以行的组建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试点工作,解决城乡信用社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同时,对现有的农村信用社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之尽快调整经营方式,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一些高风险社或低效益社应采取兼并、合并、撤销等形式,调整网点布局。
完善贷款市场,一是要通过加大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促使贷款企业树立信用观念, 彻底改变社会上盛行“赖帐有理”的现象,确保
银行资金贷得出、还得上、转得动;二是商业银行要通过加强管理,确保贷款方向准确,包括加大贷款经办人员、主管人员和行长个人的责任, 和努力收回贷款; 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金融业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二、关于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和进一步完善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市场。
(一)进一步完善银行信贷市场
通过扩大直接融资分散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对银行形成的压力;要逐步实现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促使我国的信贷市场逐步完善。
(二)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除短期国债市场发育相对良好以外,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刚刚实现全国统一联网还不够完善,票据和贴现市场发育不良。
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同业拆借功能;二是要严格监管拆借资金的用途,使拆借市场真正发挥调剂头寸的作用;三是逐步改善同业拆借利率机制,使其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真正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监测指标。
(三)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对区域性、地方性市场发展,需要加强规范的内容包括发行、交易和信息发布等多方面,目标是实现“三公”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四)逐步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汇率并轨和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全国外汇调剂市场的统一为标志,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商业银行与客户、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两级市场在内的较完善的外汇市场体系。
完善我国外汇市场,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要完全通过汇率进行调控;二是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然后逐步改变在国际结算中仅使用少数币种的状况,进而增加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三是在资金项目下外汇实现可自由兑换以后,资本性外汇也要进入市场,因为目前我国的外汇资本存量已经不少,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外汇资本流入我国,迫切需要进入市场进行调剂,这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迫切需要。
三、关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得到逐步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以治理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出现了低通胀下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好形势,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表明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和调控经济的能力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也应看到,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问题远未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体制性因素对货币供给压力仍然很大,金融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因此,在整个体制转轨之前,宏观经济都要坚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中央银行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要发挥这个政策的适时预调、微调的作用。
并且在整个体制转轨之前乃至今后,宏观经济调控仍需始终坚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也特别要把币值稳定放在首位。
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处在变革中,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地进行变革,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也将进一步加快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换的步伐。
第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利率体制。
中央银行决定基准利率,它表现为中央银行决定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率,,逐步形成由市场资金,形成以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让市场供求机制在调节银行间资金头寸和货币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物价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使物价和存款利率、存款和贷款利率、贷款和债券利率保持合理水平。
第二,,逐步加大再贴现工具的运用。
在商业银行对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通行的做法。
这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数量的调节,达到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也使用了这一工具,但由于商业信用的票据化程度还不高,
并且商业信用较差,使商业银行对商业票据贴现和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受到很大制约,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加大这一货币政
策工具的运用,必须从改造以国有企业为典型的微观信用基础入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使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具有通过调整能够影响银根松紧的基本条件。
第三,大力推进公开市场业务。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以下难点。
首先是证券市场还不发达,使得中央银行的意图不易实现;其次, 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受制于企业体制改革的落后。
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依赖银行贷款的债务结构得不到优化,货币政策操作就很难如愿,货币调节依赖指令性配额的
格局则难以改变,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专业银行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业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同样会因此受到阻碍;最后,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同整个经济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 如利率的市场调节就是中央银行有效地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之一, 变化而调节自如, 都是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所必不可少的法律,这些法律尚未出台,应尽快通过并付诸实施。
三是大力培育证券市场,特别是培育大的机构投资者,规范证券交易。
第四,根据需要,启用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这些工具主要有:信贷计划、特别存款、消费信用控制等等。
一些原有手段如“贷款规模控制”,在近期内仍要作为人民银行干预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手段。
在人民银行还没有其它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来替代这一“工具”的条件下,保留这一调控手段,让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调控效能,显然更有利于币值的稳定。
第五,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稳定运行和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保证。
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和动因尚未根本消除的情况下,风险的集聚和释放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提高认识,增强防范风险的自觉性,加快健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惯例的科学、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