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家乡的风俗
活
动
分
析
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学生随同作者一起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旨在加深学生对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次习作的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教
学
目
标
1.借鉴本单元的课文中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
家乡的风俗。
2.通过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学习描写活动现场和表达自己的
感受的方法。
3.通过写作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感受这
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4.学习修改、完善习作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1.抓住家乡风俗的特点,写出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生动地展现活动场面,细致地描写自己参加活动的真
实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记叙,做到详略得当,要写得具体,语
言形象生动。
教
学
准
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实地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参见《英才教程/同步作文期末考场满分作文》《英才作文课堂》)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1.谈话引入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谈风俗习惯的兴趣。
导语:所谓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民族风俗——蒙古包,节日习俗——中秋月饼,传统礼仪——拱手礼。)在灿烂的人类文明中,风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故而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
了民俗风情画卷的冰山一角,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2.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预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再选择其中一种说清楚这个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
3.明确写作任务。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
过渡: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老师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习惯的独特之处写得清楚明白呢?
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回顾写法,掌握技巧。
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分别是从哪篇课文中学到的?说给同学听一听。
(1)回顾课文,交流写法。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①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③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④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三、确定思路,完成初稿
1.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1)确定题目。
要求:①题目要新颖独特,能突出家乡风俗习惯的特点或表达对家乡风俗习惯的感情;②题目是文章的纲要和线索,要能起到串联起全文的作用。
(2)明确拟写写作提纲的要求。
①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想拟一个什么题目?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③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3)学生自主拟写提纲。
2.按所列提纲,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写,其他学生听一听、评一评。
3.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完成初稿写作。
师:前面我们欣赏和交流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不一样的习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让这些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在我们的笔尖流淌吧!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教师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议、修改。
评议重点:(1)是否抓住了家乡风俗的主要特点;(2)是否写清楚了活动的现场情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3)是否突出了重点,做到详略得当;(4)文章是否具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用错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哪些地方可以删减。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苗族的花山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会举办花山节。花山节又叫“踩花山”,是我们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①
花杆是“踩花山”的重要标志,以一根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木制成,上面还扎有鲜花、彩旗等装饰。在节日到来前,“花杆头”——节日的主要组织者和策划者,会在日出之前把花杆立在花山场中央,为六月初六的“踩花山”活动做好准备。②到了“踩花山”这天,首先,“花杆头”会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伴着花山场内喧天的锣鼓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踩花山”正式开始。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③要说“踩花山”最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倒爬花杆”了。一个个参赛者背贴花杆,双手伸到背后,扣住花杆,倒立于花杆之上。听到指示后,他们便手脚并用,一纵一纵向上倒爬,谁爬到杆顶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是最终的“花杆王”。
为什么要过花山节呢?④苗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古时苗族人民流落异乡之时,想起自己东逃西散的苦,不禁伤心落泪。一天,祖先显灵,劝他们与其伤心难过,还不如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为自己求得好运气。祖先走后,从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了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唱歌跳舞、吹起了芦笙。说来也奇,那一年的庄
句段赏析
①开门见山,介绍了家乡的传统节日——花山节。
②先介绍花杆,突出了节日的特色。
③总体描写节日的景象,营造了热闹的节日气氛。
④以问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往下读。
稼长得特别好。⑤祖先显灵的那一天正是六月初六。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穿上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唱歌、跳舞,祈求这一年有个好收成,也希望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⑥
这就是我的家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