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95fe15cc1755270722087f.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③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④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
⑤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⑦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捧着。
二、古今异义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形势一定。
今义:一定。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
今义:病患。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献礼。
今义:生日。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人(包括父母)。
今义:近亲及姻亲。
5、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下达的命令。
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进。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政府、部门等)宣告。
8、布衣..之交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9、相如因持璧却.立古义:后退。
今义:表转折。
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姬妾。
今义:美貌女子。
11、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从现在到过去。
13、窃计欲亡.走燕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14、大王必.欲急臣古义:一定。
今义:一定。
1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约定。
今义:束缚。
16、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趁机就。
今义:表因果关系。
17、不过..三十日古义:不会超过。
今义:表转折。
18、位在廉颇之右.古义:上。
今义:方位名词。
19、不忍..为之下古义:不甘心。
今义:不忍心。
三、词类活用(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做动词,安置住宿。
(2)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做动词,用刀杀。
(3) 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做动词,穿。
(4) 怀.其璧怀,名词做动词,怀揣着。
(5) 御史前.书曰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
(6) 臣乃敢上.璧上,名词做动词,献上。
(7)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梳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梳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d5a37e343323968001c927a.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归纳一、通假字1、可予不:2、臣愿奉璧西入秦:3、拜书送于庭:4、如有司案图: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一词多义1、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秦昭王闻之2、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3、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4、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5、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6、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7、顾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相如顾招赵御史书曰③故吾念之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③臣乃敢上壁9、请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③诸将请所之10、计①.计未定②廉颇蔺相如计曰③可计日以待也三、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5、请指示王6、于是相如前进缶7、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8、布衣之交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10、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1、且相如素贱人1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1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4、明年复攻赵四、词类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秦御史前书曰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6、大王必欲急臣7、而相如廷叱之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9、怒发上冲冠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1、完璧归赵12、秦王恐其破璧13、宁许以负秦曲14、毕礼而归之15、乃使其从者衣褐16、且庸人尚羞之1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8、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于①闻于诸侯②.故燕王欲结于君③归璧于赵④.使不辱于诸侯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3、之①伐齐,大破之②秦昭王闻之③得璧,传之美人④.即患秦兵之来⑤..均之二策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而①夫秦强而赵弱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⑤城入赵而壁留秦5、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因循守职、因循守旧六、文言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我为赵将4、而君幸于赵王.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何以知之.8、大王见臣列观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070f112f60ddccda38a08c.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整理一、从文学文化常识角度整理1、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人。
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的事迹。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
全书共130篇,分五个部分:12本纪,30世家,70 列传,8书,10 表。
全书按照年代顺序将帝王、将相、功臣和一般人物分别列传。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古代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王公年次纪年法)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帝王年号纪年法)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干支纪年法)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5、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常识:(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古代刑罚常识:黥(用刀刺刻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笞(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杖(是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刖(砍掉脚的刑罚)、膑(剔除膝盖骨的刑罚)、宫、大辟(砍头)、炮烙、汤镬(把人投到滚汤中煮死的刑罚)、车裂(把人的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凌迟(剐刑)、腰斩、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示众)7、古代建筑物常识轩(有栏杆的长廊)、宫室(先秦时指一般住宅,秦汉后纸帝后的住所)、堂房(主要建筑物内部空间分为堂、室、房;前面为堂不住人;堂后为室;室的东西两侧为东房和西房)庐(村房或简陋的小屋)台(一般指供望远或游观之用的高而平的建筑物)8、古代方位意义: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d65e0fa8956bec0975e378.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导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古今字和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同“锧”,承斧的砧板。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同“按”,察看、查明。
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6、设九宾于廷同“傧”。
7、秦自缪公以来同“穆”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9、请奏盆缻秦王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二、古今异义词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嫔妃姬妾左右:侍从2、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点给……看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第二年5、于是相如前进缻上前进献。
6、宣言曰扬言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包括父母在内的内外亲属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乃使其从者衣褐。
穿2、舍相如广成传。
安排……住宿3、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揣4、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二)名词作状语1、赵王于是遗相如奉璧西入秦。
向西2、怒发上冲冠。
向上3、卒廷见相如/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4、间至赵矣。
从小路(三)形容词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撞碎(四)使动用法1、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2、臣请完璧归赵。
使……完整3、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逼迫4、秦王恐其破璧。
使……破碎5、毕礼而归之。
使……完毕使……回去(五)意动用法1、且庸人尚羞之。
以……为羞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先以……为后四、一词多义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而③则幸得脱侥幸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介词,把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④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来4、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③相如因持壁却立于是,就5、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开弓6、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拜访,探望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不过五、文言句式(一)被动句: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 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清单
![《廉 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20631b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1.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清单《<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清单》一、作品背景《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当时,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史记》,试图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录,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后人提供借鉴。
二、主要人物1、蔺相如身份:赵国的上大夫、上卿。
性格特点:勇敢机智、不畏强权、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
主要事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
2、廉颇身份:赵国的名将。
性格特点:勇猛善战、直率鲁莽、知错能改。
主要事迹:攻城略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和好。
三、故事情节1、完璧归赵起因:秦国提出用十五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奉赵王之命出使秦国,凭借着机智和勇敢,识破秦王的诡计,最终完璧归赵。
结果: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大夫。
2、渑池之会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
经过: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在宴会上,蔺相如不畏秦王的威胁,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蔺相如再次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3、将相和起因:廉颇对蔺相如的职位高于自己感到不满,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经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苦心后,负荆请罪。
结果:两人和好,共同为赵国效力。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廉颇的直率鲁莽与蔺相如的机智宽容形成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蔺相如在面对秦王时的勇敢无畏与在面对廉颇时的宽容大度形成对比,展现了他性格的多面性。
2、细节描写在完璧归赵中,对蔺相如观察秦王神色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机智。
渑池之会上,“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蔺相如的愤怒和勇敢。
3、语言描写通过蔺相如与秦王、廉颇等人的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立场。
五、主题思想1、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99b0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b.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一、通假字折叠⒈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⒉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⒊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⒋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⒌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⒍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观察。
⒎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⒏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⒐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⒑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⒒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折叠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犯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臣窃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那么幸得脱矣幸运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那么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假如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不如因此厚遇之趁此由此④因跪请秦王趁机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孰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出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三、古今异义折叠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文及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09b87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9.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文及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廉颇蔺相如列传》①基本定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情节。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语文学习里,它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篇章,能让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以及一些传统美德。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像实词(如名词、动词等常见词性的理解)、虚词(例如之、而、以的一般用法)、古文句式(比如判断句、倒装句)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读这个列传,能体会到外交智慧在国际事务中的用途,也能在生活中学习蔺相如的包容和廉颇的知错能改,对人际交往有启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部分里,这是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典型文章。
②关联知识:和历史知识有关,例如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外交格局;还和文学描写手法,像塑造人物形象的对比、衬托手法相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文言文理解有一定难度,人物众多且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事件较难把握。
- 关键点:理解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敢以及廉颇有勇有谋、知错能改的性格。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高,是语文文言文考试中的常客。
- 考查方式:解释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等。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赵国是强国之一。
秦国不断扩张,对赵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大背景下,赵国需要智谋之士进行外交等事务。
蔺相如就是这时在赵国崭露头角的外交天才,廉颇则是赵国战功赫赫的老将。
就像在一个公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维持运营。
②内容赏析:- 完璧归赵体现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
秦王想要和氏璧,赵国怕秦国但又不敢不给。
蔺相如果断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他见秦王无意以城池换璧,便巧妙周旋,最后带着和氏璧完好无损回到赵国。
这里能看到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
比如我们在学校参加竞赛,要为班级争得荣誉,要敢于挑战困难。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de66807c5da50e2524d7fcc.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4、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来)5、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6、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7、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10、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11、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1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⑤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五、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8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10布衣之交(平民)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6821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1.png)
03
左右欲刃相如
04
左右:古义指左右 的侍从,今义指左 和右两方面。
古今异义
0
其势必不敢留君
0
1
2
03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0
4
势必:古义在这种形势下一定,今义根据 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指明范围,含有 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只是等。
词类活用
4
蔺相如前 曰
1
通假字
01
02
03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 人之璧,可予不?
04
“不”通“否”
05
拜送书于庭。
06
“庭”通“廷”,朝 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 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通假字
CONTENTS
01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02 “孰”通“熟”,仔细。 03 召有司案图。 04 “案”通“按”,察看。
之
①伐齐,大破之 ②秦昭王闻之
(代词,指代齐国)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代词,这)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
②而君幸于赵王
(被)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和)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对,向)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对于)
a.名词作 动词
3
舍,安置 住宿
5
前,走上 前
7
上,献上
2
舍相如广 成传
6
臣乃敢上 璧
词类活用
01
乃使从者衣褐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4b7fa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f.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通假字。
1. “可予不”中的“不”通“否”。
2. “臣愿奉璧往使”中的“奉”通“捧”,捧着。
3. “拜送书于庭”中的“庭”通“廷”,朝廷。
4. “召有司案图”中的“案”通“按”,审察、察看。
5.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通“穆”。
6.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中的“孰”通“熟”,仔细。
三、古今异义。
1. 指示。
- 古义:指给人看。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
-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 前进。
- 古义:走上前进献。
如“于是相如前进缶”。
-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3. 宣言。
- 古义:扬言,到处说。
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今义: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 左右。
- 古义:身边的侍从。
如“左右欲刃相如”。
-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5. 布衣。
- 古义:平民。
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今义:布做的衣服。
四、一词多义。
1. 负。
-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 使。
-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
-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3. 引。
-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 徒。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5. 幸。
-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 “则幸得脱矣”,侥幸。
-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ffeb0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8.png)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词类活用补充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 臣语曰(语,告诉)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⑤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20d70b87c24028915fc3d2.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常识整理词语理解(用作成语的)(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2)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形容愤怒之极。
(3)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旧指贫寒老友。
本文指百姓之间的交往。
(4)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诚恳认错,请求责罚。
(5)刎颈之交:刎颈:割头。
交:交情,友谊。
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通假字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 ②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③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 ④肉袒伏斧质(“质”通“锧”,铁砧。
)⑤拜书送于庭(“庭”通“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⑦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查。
)⑧设九宾于廷(“宾”通“傧”,古代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
)⑨请奉盆缻秦王(“缻”通“缶”,瓦制乐器。
)古今异义①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年岁,生命。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③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上前,向前行进。
)④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⑤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⑥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今义: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⑦相如奉璧奏秦王(古义:呈献;今义:演奏)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义:尊重;今义:严格)⑨位在廉颇之右(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⑩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一词多义负 以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凭借)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且)使 引使人遗赵王书(派、派遣)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奏 幸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请奏瑟(弹、演奏)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因 书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使人遗赵王书(信)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拜送书于庭(信,特指“国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秦御史前书曰(写)徒 顾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顾吾念之(但/只不过、只是)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判断句)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判断句)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6、且相如素贱人(判断句)7、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8、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 9、拜为上卿(被动句)10、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 1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12、何以知之(宾语前置) 13、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14、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介词结构后置) 15、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16、拜送书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17、设九宾于廷(介词结构后置)1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介词结构后置) 19、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2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固定句式,尚且……何况……)2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固定句式,难道……吗)*省略句数量较多,见各自学案,不再赘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e84b26bb68a98271fefa44.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请奏盆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相如奉璧奏秦王(奉,通“捧”,用手托。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承斧的砧板)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则幸得脱矣 (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顾吾念之(只是,只不过)今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现今,现在)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如果,假如)必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如果,假如)其势必不敢留君(必定,一定)欢逆强秦之欢 (欢心) 绝秦赵之欢(交情)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顾吾念之 (只是)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秦王因曰(于是就)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书拜书送于庭(国书)秦御史前书曰(写)乃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臣乃敢上璧(才)乃使其从者衣褐(就)虚词以赵王以为贤大夫(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而夫秦强而赵弱(表并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表转折)不如因而厚遇之(表承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转折/表假设)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之伐齐,大破之 (指代齐国)秦昭王闻之 (这件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这)公之视廉军孰与秦王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而君幸于赵王 (表被动,被)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对)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跟)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对于)古今异义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将来的)明年)布衣之交(布衣:古义:平民今义:麻布衣服)左右欲刃(左右:古义:左右的侍从今义:左和右两方面)请指示王(指示:古义: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鄙贱之人(鄙贱:古义:粗野而又地位低微今义:鄙视,轻视)拜为上卿(拜:古义:授予官职;任命今义:下跪叩头;祝贺)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害病;灾祸)窃计欲亡走燕(窃:古义:私下里今义:偷东西)窃计欲亡走燕(走:古义:逃走今义:走路)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姬妾今义:美女)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年岁,生命;生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约定、契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发展进步)宣言曰:我见相如(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宣告声明)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以前)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离开今义: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穿)怀其璧(怀,怀揣着)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臣乃敢上璧(上,献上)臣语曰(语,告诉) 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赵王鼓瑟(鼓:弹奏)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怒发上冲冠(上:向上)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使动用法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归璧与赵(归:使……归)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逼迫)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 ( 羞,以...为羞耻)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形容词作名词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动词作名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文言句式判断句我为赵将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者,赵人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宾语前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者人)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于庭拜送书)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省略句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55350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2.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文学常识积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zhēn〕板。
2、可予不:同“否”。
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同“按”5、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6、设九宾:同“傧”。
7、秦自缪公以来:同“穆”。
8、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9、盆缻:同“缶”。
四、重点虚词1、而A表并列:①夫赵强而燕弱②秦强而赵弱B表递进:①而君幸于赵王C反而:①而束君归赵矣D表转折: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而绝秦赵之欢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④而位居我上⑤而君畏匿之⑥而相如廷叱之E表假设: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F表承接:①城入赵而璧留秦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③不如因此厚遇之④毕礼而归之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G表修饰: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2、之A的:①赵之良将也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⑤而绝秦赵之欢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⑦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⑧五步之内B取独:①即患秦兵之来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代词:①大破之〔代指齐军〕②秦昭王闻之〔这件事〕③均之二策〔这〕④传之美人〔代指和氏璧〕⑤秦王度之〔这件事〕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件事〕⑦不如因此厚遇之〔代指蔺相如〕⑧毕礼而归之〔代指蔺相如〕⑨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指自己〕⑩而君畏匿之〔代指廉颇〕D凑足音节: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3、因A通过: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趁机:①不如因此厚遇之②因跪请秦王C于是,就: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秦王因曰4、乃A却,竟然:①今君乃亡赵走燕B于是,就:①乃前曰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③乃辞谢固请④乃谓秦王曰⑤乃使其从者衣褐⑥乃设九宾礼于庭C才:①臣乃敢上璧5且A况且,再说,表递进: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秦强而赵弱③且相如素____B表并列:①示赵弱且怯也C表假设:①且庸人尚羞之6以A凭借: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何以知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以此知之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⑥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⑦夫以秦王之威B用,拿,把: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③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⑤以空言求璧⑥欲以击柱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⑧以【之】为⑨秦亦不以城予赵⑩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⑾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⑿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C连词,表目的,来:①宁许以负秦曲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③以戏弄臣④以绝秦望⑤以相娱乐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因为: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③以相如功大④徒以吾两人在也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于A介词,在: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③设九宾于廷④乃设九宾礼于庭⑤会于西河外渑池B介词,和:①故燕王欲结于君C表被动:①而君幸于赵王②使不辱于诸侯D介词,到:①拜送书于庭②归璧于赵E: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固定句式:见……于……,表被动〕F介词,引入对象: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②终不能加胜于赵③况于将相乎④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五、一词多义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②秦贪,负其强: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犯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3、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那么幸得脱:幸运③大王亦幸赦臣:幸好4、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接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拉,这里引申为调转5、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6、孰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7、传zhuàn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chuán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8、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出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9、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相如从:跟从②臣从其计:听从10、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友好,交好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②王必无人、大王必欲急臣:假如六、成语积累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b53e21482fb4daa58d4bf4.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八书,十表,五部分,共130 篇。
作者司马迁,是汉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否)2、臣愿奉璧往使。
(捧)3、拜送书于庭(廷)4、召有司案图(按)5、秦自缪公以来(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三、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
看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2、廉颇宣言曰古义:放出话来今义:宣告声明/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左右: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四、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舍人(门客)2、使人遗(送)赵王书(书信)3、徒见欺(被)4、窃计(谦词)5、即患秦兵之来(忧虑)6、不可不许(答应)7、秦以城求璧而(如果)赵不许,曲(理亏)在赵8、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8、秦贪,负其强(倚仗)9、固请(坚决)10、以一璧之固逆(违背)强秦之欢11、严大国之威(尊重)12、召有司案图(审察)/13、间至赵矣(从小路)14、特(只,不过)以诈佯为予赵城15、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仔细)/17、拔石城(攻取)18、左右欲引(牵,拉)相如去(离开)19、不如因而厚遇之(对待)20、相如顾(回头)召赵御史书(记录)曰21、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22、且(况且)相如素(向来,本来)贱人,吾羞(感到羞耻),不忍为之下23、臣所以(。
的原因)去(离开)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尚的品德)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秦王25、臣等不肖(不才)26、相如虽驽(愚劣),独(岂)畏廉将军哉?顾(只不过)吾念之五、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1798c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8.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c223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可予丕通“否”2、拜送书于區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词1、请指示王古:指给人看。
今:上对下的说明。
2、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到那里。
今:从前。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
今:限制使不出范围。
4、不如因而厚遇之古:因,介词,趁此;而,表修饰。
今:连词,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5、明年复攻赵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6、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古:不去。
今:不可以;不中用。
7、不过三十日古:不超过。
今:表转折连词,只是;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8、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上前进献。
今:向前行进。
9、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古:言语。
今: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10、(廉颇)宣言曰古:扬言。
今:宣告。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父母双亲及内外亲属。
今: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三、重点实词1、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调转4、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侥幸L'1'I'-f_l幸好动词,回头 副词,只是,不过动词,四面看大王亦幸赦臣5、见 徒见欺介词,被,受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望见廉颇动词,看见6、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吾念之顾野有麦场(《狼》 7、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拜为上卿8、报,答复,回复。
求人可使报秦者9、束,捆绑。
而束君归赵矣—10、曲,理亏。
曲在赵11、均,权衡,比较。
均之二策12、示,给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07c1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4.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列传,主要讲述了两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该篇列传揭示了廉颇、蔺相如等人在战争、外交和政治等方面的智慧和才能,对后世政治家和军事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一些知识点整理:1. 廉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以智勇双全、军事才能出众而著名。
他曾率军击败楚国的大军,在中山王之吕申之败后,成为了赵国的名将,并多次在赵国和齐国之间扮演着外交角色。
2. 廉颇与赵国的关系:廉颇曾为赵国的重要将领,他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因为与宰相蔺相如的政治观点不合,最终遭到赵国国君束缚,被永远驻守边疆。
3. 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宰相,他与廉颇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
他主张以内政为重,强调外交与谈判,认为战争是最后的手段。
而廉颇则主张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他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持国家地位的关键。
4. 蔺相如的外交才能: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他以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智慧化解了一个个危机。
在面对秦国的入侵时,他通过巧妙运筹和智慧外交,成功地保护了赵国的利益并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5. 廉颇与蔺相如的合作:尽管廉颇与蔺相如曾有分歧,但在面对秦国入侵的危机时,他们决定联手共同抵抗秦国。
廉颇用自己的军事才能抵御敌人,而蔺相如则运用外交手段巧妙地瓦解了秦国的进攻。
6. 廉颇、蔺相如的遭遇与结局:廉颇因与蔺相如不合而被赵国国君束缚,被永远驻守边疆。
而蔺相如则因在外交上的卓越表现而受到赞赏,最终成为赵国的重要宰相。
7. 廉颇、蔺相如的影响:廉颇、蔺相如的智慧与才能对后世政治家和军事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故事揭示了战争与外交的关系,以及政治智慧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他们都是被广泛引用和传颂的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归纳
一、词法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质同“锧”,铁砧。
2、可予不不同“否”,不。
3、臣愿奉璧往使奉同“捧”,捧着。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奉同“捧”,捧着。
5、相如奉璧奏秦王奉同“捧”,捧着。
6、使臣奉璧奉同“捧”,捧着。
7、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8、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察看。
9、设九宾于廷宾同“傧”,迎宾的人。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11、请奉盆缻秦王缻同“缶”,盛酒的瓦器。
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
(二)词性(类)活用
【一】名作动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2、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3、怀.其璧怀揣
4、赵王鼓.瑟弹奏
曰上前;写
5、秦御史前书
..
6、蔺相如前.曰上前
7、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
9、臣乃敢上.璧献上
10、相如前.进缻上前
【二】名作状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往西
2、间.至赵矣从小路
3、卒廷.见相如在朝堂上
4、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三】形作动
1、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撞碎
约束者也坚守
2、未尝有坚明
..
【四】使动
1、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2、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无缺
3、大王必欲急.臣使……急
4、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5、舍.相如广成传舍让……安置住宿
6、毕礼而归.之使……归
7、以绝.秦望使……断绝
【五】意动
1、吾羞.,不忍为之下感到羞耻
2、且庸人尚羞.之以……感到羞耻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六】形作名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急难
【七】动作名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欺诈的手段(三)一词多义
1、徒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
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
徒.以吾两人在也只
2、使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出使
使.臣奉璧派遣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
3、必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
王必.无人如果
4、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幸而
大王亦幸.赦臣表敬副词,无意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5、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秦贪,负.其强凭借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
6、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
徒见.欺被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卒廷见.相如接见
7、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拉
8、拜拜.相如为上大夫授官
拜.送书于庭叩拜
9、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吾念之但
10、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11、因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趁机
13、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介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连词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介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来连词
(四)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者也盟约
1、未尝有坚明约束
..
2、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3、不过
三十日不超过
..
4、于是相如前进
..缻上前进献
5、而蔺相如徒以口舌
为劳言语
..
而事君者父母兄弟及联姻形成的亲6、臣所以去亲戚
..
属关系
7、臣等不肖
不才
..
王指给……看
8、请指示
..
复攻赵第二年
9、明年
..
10、宣言古义:扬言
二、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鄙贱之人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且相如素贱人
(二)被动句
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2、徒见欺
3、而君幸于赵王
4、使不辱于诸侯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
1、欲(以之)予秦,
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3、今君乃亡(于)赵走燕
4、秦王大喜,传(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5、王授(之以)璧
6、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
7、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8、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9、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10、为(之)一击缻
11、于是舍人相与谏(相如)曰
1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省谓语
13、使(之)归省兼语
(四)介词结构后置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拜送书于庭
4、设九宾与廷
5、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乃设九宾礼于廷
(五)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六)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
三、典故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布衣之交刎颈之交价值连城攻城野战怒发冲冠
四、名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文化文学常识
1、司马迁
公元前145~约前87,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XX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几遍全
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职,得尽读史馆藏书,后因历法进行改革,又为李陵辩解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立说,写成《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
《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
该书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形象逼真,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特色,所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列传
史书所用文体的一种,首创于《史记》,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用以记述天子、诸侯以外的人物事迹。
4、纪传体
史书体例名。
指以各种人物的生平、经历为线索,以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进程者,如《史记》、《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