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合集下载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1.1总体原则管线优先水平排布,当水平排布不开时,遵循风管上、电气桥架中、水下的原则布置,风管布置在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尽可能保证施工和检修有可操作的空间。

1.2避让原则分支管让主干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给水管让排水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气体管让水管,金属管让非金属管,工程量小的管让工程量大的管,技术难度小的管让管件阀门多的管。

1.3管道间距布置管道间距时,要考虑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不得小于IoOmm;直管段风管距离墙壁距离不得小于15O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音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S巨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德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1.4机电末端布置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后期送回风口,灯具、烟感探头、喷淋头等安装内容,合理布置吊顶区域机电各末端在吊顶上的分布。

1.5垂直排布原则保温管在上,非保温管道在下,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高温管道在上,低温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1.6合理优化1若走道需要排烟,通过调整排烟风机房或者排烟竖井的位置,走廊内尽量不走排烟风管。

2车库内的通风排烟风管、消防干管、自喷干管、采暖干管及电气桥架尽可能地布置在车位上方,并且贴墙或者是柱边缘布置,以便保证车道的净高要求。

3能设置在夹层或者屋顶等公共区域的管线及设备,严禁设置在房间及储藏间内。

4设备及电气管线尽可能地集中合理布置,电气桥架和水管及风管的水平及垂直净距≤100mm;设备管道之间的净距≤50mm05风管、消防干管及电气桥架必需布置于房间时,要紧靠墙体并梁底敷设,便于后期局部吊顶,影响商铺主空间吊顶及视觉效果。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精编版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精编版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1.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1.1原则1.1.1总体原则尽量利用梁内空间。

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

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1.1.2避让原则(1)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

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

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2)小管道避让大管道。

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

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

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3)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

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

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

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4)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

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5)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

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1.1.3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管线综合排布的要求与数据

管线综合排布的要求与数据

一、管线综合原则1总原则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1.2 有压管让无压管;1.3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1.4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1.5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1.6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500mm;1.7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1.8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1.9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1.10 综合管线间距最小值要求:2结构专业2.1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2.2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2.3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2.4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250。

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

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跨中的1/3处。

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2.5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

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

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2.6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800;2.7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2.8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3水专业3.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3.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3.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3.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标准1.1 总则1.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 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1.4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1.1.7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8 安装、维修空间应不小于500mm。

1.1.9 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 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 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 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1.1.13 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2 机电各专业细则1.2.1 给排水专业1.2.1.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 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1.2.1.4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 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可尽量走上方)1.2.1.7 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8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管综排布原则

管综排布原则

管综1.现场预留洞口已经做好,以已经做好的预留洞口为主,先做其他区域的管综,到预留洞口处可以扣弯,用弯通等连接过去.2.涉及到坡度的由调整管综人员调整坡度,卫生间管道与现场沟通确定是否调整.3.调整管综时给排水、消防管道阀门不考虑,暖通阀门需要考虑。

二、综合排布准备管综1、熟悉一二次结构的图形。

(要求会看土建的梁板柱图纸)了解土建结构图形的几个要点:1)结构标高与层高2)每层平均梁标高3)潜污井坑泵位置4)土建后浇带位置5)夹层图形所在区域6)土建装饰标高线线区域7)每层每块区域升降板标高2、土建主体模型核查3、熟悉机电图纸设计规范要求三、综合排布方案原则1、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在管线平衡中牵涉的相关管道常见的有空调供回水管、给水管、排水管、风管、电气管线,电气桥架,送气管等,在管线平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管线特点和功能,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同时尽量考虑桥架在水管上面,在这个原则基础上首先要考虑对设计的优化2、各专业管线综合考虑支架共用的原则在大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的专业众多,作为总包单位在综合排布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专业管线排布,坚持节约资源,支架共用的原则,减少支架的数量,增加工程的整体效果3、设备机房的管线排布应突出简洁和美观4、管线平衡过程中注意关键部位及部件的维修与维护空间管线综合排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留给阀门和吊顶内设备足够的维修和维护空间,不仅要保证留给人员能够进行维修的空间,还要考虑部件拆卸方便。

四、综合排布方法1、各专业模型合并在此操作过程要注意两点问题:1)各专业输出文件坐标基点位置要一致2)核对土建与安装的楼层标高差异性安装、土建模型层高不一致,合并时,土建层高会自动换算到安装里。

2、剖切断面图或手动绘制断面图在走道比较狭小空间又有吊顶标高范围,走道东西太多,往往在调整时没有思路,这时可以利用鲁班剖面图功能,把走道断面剖切出来或手动绘制走道断面。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 500mm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50mn的装修空间。

赁线以外400mmi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 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⑦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7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畅是上喷)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幵位置,若需要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1.2.1.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1.2.2暖通专业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1.2.3.4 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

施工现场管线综合排布

施工现场管线综合排布

01、综合管线布置02、利用梁内空间原则穿梁套管厚度与梁相同,其套管管径比所穿管道大于两级径号。

管道安装充分利用梁内空间,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管路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03、先打后小原则多系统综合管路排布有序充分利用管道布置先大后小原则有序整齐排布GB50242 第 4.1.3条: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应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当镀锌钢管采用焊接连接时,应在焊接处应做二次镀锌处理。

04、垂直面管道排列原则地下室、设备层复杂管线的布置:电气类桥架(母线)在上方敷设,水管类管线在下部敷设;灯具与喷头在最低处分布,保证整体效果。

电缆线槽于其他管路上方安装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

管道排布规范美观、支架间距合理、管面干净油漆光亮。

以系统划分,空调管道在消防管道下方排布,管道垂直交叉,管道垂直和左右间距合理。

05、管道合理间距原则满足最小间距后进行密集管道的综合布置,整齐美观。

综合布置时需考虑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布置时还要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空调主机房有组织排水,排水顺畅不积水,设置规范。

风管布局合理、支架间隔规范、保温贴实平整美观06、综合管线的避让原则电管、风管、水管依序排布安装。

在管道分层综合布置时,通常自上而下应为电管、风管、水管,先考虑风管的标高和走向,也要考虑大口径水管的布置,避免多次交叉,以免产生气阻、喘震、水击等问题。

交叉时进行合理避让。

压力管道让无压管,共用支架,完美解决特殊位置的安装问题。

污水、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等管道属于重力流管道,排放杂质多,容易堵塞,要力求水平管线短,避免过多转弯,管线交叉时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予以满足。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405
345
415
345
415
355
425
365
435
385
455
225
260
45
85
150
345
425
345
425
355
435
355
435
365
445
375
455
385
465
395
475
415
495
235
275
50
90
200
370
450
370
450
370
450
380
460
390
470
400
480
410
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电管、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
4.2
⑴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施工时:先安装
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4.3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35
50
25
170
185
145
160
35
55
32
200
220
200
220
155
175
35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欢迎共阅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要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

1.2.2.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1.2.2.3对于管道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弱点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不小于0.3m。

1.2.3.8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

1.2.3.9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他桥磁场干扰。

1.2.3.10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即最好不要垂直上下翻),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

1.2.3.11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1.2.3.12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再上方。

1.2.3.13。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1。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1.1原则1。

1.1总体原则尽量利用梁内空间。

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

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1.1。

2避让原则(1)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

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2)小管道避让大管道。

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

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3)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

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

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4)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5)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

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1。

1.3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1、地下室给排水管线标高原则按照喷淋系统为,消火栓和给排水管道标高为,H为结构梁底标高,该标高为管中;
风管顶贴梁底安装,电气桥架、线槽顶为,H为结构梁底标高,
排水管标高按照图面标注安装;
当给排水专业、通风专业和电气专业各管线有竖向交叉又无法避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给排水管线与给排水管线有竖向交叉时,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让大管,压力管从重力管上部绕过,小管从大管上绕过;
2给排水管线与风管竖向交叉时,压力管道应从上绕过,重力管在通风专业协调设在风管上部;
3给排水管线与电气管竖向交叉时,给排水管线敷设在电气专业管线下方;
4给排水管线与空调水主干管竖向交叉时,给排水管上弯至空调水管上方;
5空调水主干管与电气桥架竖向交叉时,桥架上弯至空调水主管上方;
6空调水主干管与风管竖向交叉时,最大边长大于等于2000的,空调水管上弯至风管上方,最大边长小于2000的,风管上弯至水管上方;
7电气桥架与风管竖向交叉时,电气桥架上弯至风管上方;
所有管线应协调统筹布置,最终任何交叉管线最下方净高不得影响建筑使用功能,无法满足时应联系设计方修改调整;
当梁、通风管道、成排布置的管道、桥架等障碍物宽度大于时,其下放应增设喷头;。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尺度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躲避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成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躲避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进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安插电气线路。

1.1.8装置、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安插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缺乏,选择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出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尺度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克不及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⑦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7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装置,与吊顶间距坚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畅是上喷)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该上翻,其他管线躲避重力管线。

机电专业常规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机电专业常规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机电专业常规管线综合排布原则个人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规管线综合排布中用到的最常用、最基础的知识,为大家在专业上简单扫一扫盲!综合排布定义及目的管线综合排布是将构筑物中的暖通(防排烟风管,通风空调风管)给排水(给水管,排水管及消防水管)电气(强、弱电桥架)等管线进行合理排布,使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减小管线占用构筑物预留空间,满足大空间、走廊灯净高要求,并且方便安装,易于调试检修的目的。

综合排布避让原则01大管优先因为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而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

2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临时管线由于使用需要,在正常运维中往往会被拆除,所占空间受到极大程度的浪费,所以将其使用空间让给永久使用管线最为合理。

3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管、废水管、雨水管、冷凝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

4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5电气避热避水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管线,另外在热水管道上方也不宜布置电气管线。

6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有利于工艺和造价。

7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高。

8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化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桥架间留一定距离。

9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

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吊架的空间等。

10冷水管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如果连续调整标高,易造成积气等。

综合排布思路01间距原则首先对单专业进行整体把控,管线水平排布,做到单专业管线与管线之间减少交叉碰撞,整齐美观的效果。

综合布线各管线间距规范

综合布线各管线间距规范

一、管线综合原则1、总原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500mm;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综合管线间距最小值要求:2、结构专业2.1 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2.2 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2.3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2.4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250。

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

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跨中的1/3处。

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2.5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

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

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2.6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800;2.7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2.8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3、水专业3.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3.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3.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3.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电气工程师告诉你,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这些原则

电气工程师告诉你,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这些原则

电气工程师告诉你,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这些原则“管线综合类布置技术”是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纸在计算机上用进行图纸“预装配”,有条件的可以采用3D直观地反映出与环境问题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模拟出施工中各专业之中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情况。

根据模拟结果,结合设计水管图纸中管线的规格尺寸、走向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楼内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成功进行深化,从而达到施工图纸深度。

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以下六大规则。

NO.1小管让大管,越大越优先如空调通风管道、排风排烟管道、冷冻水主管道、热源管道等由于是大的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占据的空间较大,如发生局部返弯,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大,应优先作布置。

NO.2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排水管、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等都是靠重力进行排水,因此,斜度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这是排水顺利的适切输水必要条件。

有压管道主要指管道内的介质靠前、后端存在的压力相差输送来进行输送的。

所以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尽量避让无压管道。

NO.3一般性管道让动力性管道由于动力性管道本身对于建筑功能的保证和影响范围都,为了保证整体的利益,一般性管道应避让动力性管道。

NO.4强、弱电分开设置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讯号、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等易受强电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

NO.5汽轮机避让热水及蒸汽管道在热水管道、重油管道的附近因为有辐射热量,电缆、电线的绝缘层不宜受热。

因此热水联络线及蒸汽管道的四周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NO.6同等不高情况下造价低让造价相对较低的对于不属于以上三条几条的管线,如发生位置冲突应这般以那种管线改造所产生的成本低作为避让的依据。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1 设计依据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1.1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 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 2 机电管线综合要求2.1综合排布目的: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2综合排布内容:(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 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4 4.1总体原则:度用可用的空间。

4.2避让原则: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4.3管道间距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4.4考虑机电末端空间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4.5垂直面排列管道: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标准1.1
总则
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2
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
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
1.2.1.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
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2.1.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
管径范围
与墙面的净距(mm)
D≤DN32
≥25
DN32≤D≤DN50
≥35
DN75≤D≤DN100
≥50
DN125≤D≤DN150
≥60
1.2.2暖通专业
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

1.2.2.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1.2.2.3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1.2.2.4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的间距。

1.2.2.5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扁,便于提高标高。

1.2.2.6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

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1.2.2.7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机盘管。

1.2.2.8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

1.2.3电气专业
1.2.3.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0.3m。

1.2.3.2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以下要求:
1.2.3.3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即顶部最小得与梁保证80mm间距),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

1.2.3.4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1.2.3.5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

1.2.3.6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3m。

1.2.3.7电缆桥架多层布置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2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3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不小于0.3m。

1.2.3.8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
管道的下方。

1.2.3.9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

1.2.3.10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即最好不要垂直上下翻),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

1.2.3.11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1.2.3.12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线槽走到最上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