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图片、音频、
视频等形式来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性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他们对语文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创意写作:语文课堂可以设置一些创意写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赏识,激发他们对语文写作的热情。
4. 实践性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际
操作中体会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外出写生、参观文
化场所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5. 趣味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语文文化展示、语文节日庆祝等活动,让语文课堂充
满欢乐和趣味。
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
由于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单一性,许多语文课堂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利用动画或漫画的形式来讲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利用实验、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互动参与的方式来学习。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教师还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可以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经典名著等多个渠道获取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互联网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的语文教学视频、参与线上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注重实践和运用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朗读、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以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创造力。
五、关注学生成长和情感教育语文课堂除了关注知识学习,还应注重学生成长和情感教育。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因此,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类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王连红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王连红“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这是新课标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
教,然后知不足。
我常常思索;学生非常喜欢上语文课,恐怕没有几个老师敢肯定,原因何在?除了当前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惹的祸,恐怕就是当前语文课堂缺少活力与激情。
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实践,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收获。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尤其语文又是语言的艺术,更应该精心设计导语,不能像例行公事似的,“现在我们上课把书翻到第几页……”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道理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如故事式导语、谜语式导语、解题式导语、游戏式导语、设问式导语等。
这些,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为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活”起来。
例如,我在讲《司马光》时,就用了激趣导入:人物竞猜(老师说,学生猜)的方法。
“他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在政治上他是个保守派,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编著的《资治通鉴》和他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他是谁?”此举既熟悉了作品中的人物,又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刻意求新,相机诱导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如语文课每次都是复习导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主要内容等等,学生学得没有兴趣。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是学儿童故事时,试着模拟喜闻乐见的生活演一演。
二是识字教学时,做一做游戏。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漫画、游戏、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文化古迹,或参观文化展览。
3. 个性化的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创意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创意的评价方式,例如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更实际的提高和认可。
5. 吸引学习的氛围: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温馨、开心,从而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生命活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感受语文,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怎样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封闭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课堂里充斥着教师权威的声音、机械的操练……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
”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活力呢?一、营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
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
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
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易于树立。
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超越书本、超越老师,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智慧的妙语溢满课堂。
二、锤炼语言,让学生“乐”起来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
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
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
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之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指导学生朗读,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
所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
"活"是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一、广闻博采,持续引进时代"活水"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水平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理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
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二、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正确思路。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假如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
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无视。
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
"教师能够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
比方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悠美。
这个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升鉴赏水平,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课不好教,语文成绩不容易提高,这是好多老师和家长的共识。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还有许多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练习等等。
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去质疑,更不必说讨论问题了。
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是被动的,且完全处于老师的监管之下,课堂氛围显得非常郁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形式多样,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目标是学习的指向标,目标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且有侧重地学习。
所以,上课后教师要首先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主动地去完成该节课的学习任务。
语文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老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
”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语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筛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通过点的训练,纵横延伸扩展到面。
选的“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画龙点睛作用或举一反三作用。
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方式进行突破,可以让学生阅读分析,教师点拨引导,也可以分组讨论,质疑对抗,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常言说:教法得当,事半功倍,教法不当,事倍功半。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是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
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
可以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就好像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
师生互动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64师生互动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张燕前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教学的维度,使教学充满活力。
在互动教学开展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在教师的调控下形成高效学习,同时让学生在互动和自我表达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内在自我价值感,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的意义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互动教学,教师要能明确师生互动的意义所在,根据互动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实效性。
从大量的教育实践中看一看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并投入精力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然而,当下很多语文课堂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观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只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略了学生是否吸收知识并得到潜能的开发。
实际上,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一定要投入到课堂中融入感情、激发思考、调动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所以,从体验感的角度上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的理念以及方法,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轻松自由的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多一份放松,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在能力的提升上,从而让学生实现创新探索能力的激发。
二、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相关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在观念的层面上教师要认识到传统语文教学所秉承的“严师出高徒”理念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高效性,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内心需求。
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过于强势的话,会让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会表现在学习上,学生不主动思考,等着教师告诉答案。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认清师生之间的真正关系,避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以及慷慨激昂的授课影响学生,并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
在课余时间,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交谈,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如何创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有意识地唤醒自主性学习意识自主性学习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乐于被动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学习,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学生还没有真正具备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班上的第一节课,我和学生进行聊天式对话,引导学生讨论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他们是演员,是舞台上的主角,老师是导演,是帮助他们演好角色的人,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入角色,演好角色,创造角色,演绎精彩幸福的学习生活。
另一方面,演好角色也是他们不容推卸的责任,也就是说学习成长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主动做的事情。
二、站在语文教学的全局处理教材1.考虑要全面。
我觉得教师读教材要跨越普通读者的视角,要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实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要有“大匠运斤”的从容。
对教材有了深透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就能够在备教材的时候以导演的视角,考虑怎样利用教材中和课堂上可能生成的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学习的主角),实现学的精彩,教的巧妙。
2.设计主线问题。
要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深透理解审视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学情,设计主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即引导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甚至是激发性。
3.重组教材。
虽然教材有着自身科学的编排体系,但根据需要,也可以重组教材以便于教学。
在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时,一次学生们向我反映,能不能把现代诗和古诗集中起来学,然后进行专门的测试,这样能系统学到诗歌类知识,还不感到破碎。
我欣然允诺。
于是第一单元中的《在天晴了的时候》《三月的原野》,第二单元的《体育颂》,第四单元的《蒲公英不说一语》重组为现代诗单元,古诗《清明》《慧崇春江晚景》《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律长征》编为古诗单元。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才能被学生喜欢,并结合教学实际,着重探讨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活力语文课堂魅力做法有活力才有魅力。
语文课堂只有充满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学生所喜爱。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点的。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源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
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具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
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文中指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
”“而‘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
老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一旦学生心灵的“情”弦鸣响,情感的火苗燃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那么怎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呢?首先,我们可以用饱含深情的导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我满怀深情地作了如下一番开场白:“同学们,请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活吧!我们的吃、我们的穿、我们的……你们今天在学校所享受的‘两免一补’……这些都是谁给的呢?革命先烈!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怎能忘记那些人民英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跟前,向那些人民英雄们致敬吧!”充满深情的话语,很快就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使学生肃然起敬,为活化课堂教学作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其次,可以用充满激情的小结语,使学生产生余音绕梁的回味感。
再次,我们还可以借助课文本身的情感力量来拨动学生的“情”弦。
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就可以先饱含激情地把课文背诵一遍,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推向了高潮。
有了这样的开头,只要下面引导的好,就不必担心课堂气氛的僵化。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现实中很多语文课堂都存在着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问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课堂设计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首先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名人故事、有趣的语言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之美。
课堂设计还可以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语文之美。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或是进行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法除了课堂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而非单向灌输。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入、讨论互动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参与感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情感投入。
可以通过课堂问答、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教师自身素养除了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外,教师自身的素养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师德师风,从而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魅力。
让语文课堂拥有实效,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拥有实效,充满活力在高中三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张进人大学的门票,还要给予他们走向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一、勇于创新善于引导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衡量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一)更新观念、发现创新有了新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
如果观念不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
我们必须由过去的知识第一位、注重知识传授向新课程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由过去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转向新课程确立的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制;由过去的基于精英教育和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转向新课程确立的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追求的是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期盼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进发。
因此,对于不同的文章,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见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
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只有教师有了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去尝试着发现和创新,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创新。
(二)巧设抓手、善于引导古希腊鲁塔克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但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和学生本着“高考第一,分数第一”的思想,让他们记住了很多考试需要的“现成的东西”,掌握了许多应试时需要掌握的技巧。
但正是这些技巧和方法扼杀了他们的自由和个性,盲从记忆,被迫思考。
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以致变得思维怠惰,更难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是很可悲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灵性的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时时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有新的收获和体验,时吋品尝创新的甘甜。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显得沉闷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共同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打造活力语文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接受知识。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配合音频视频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课文内容。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比如观看有关课文内容的动画片、纪录片等,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兴趣。
二、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可以把语文知识竞赛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设立“语文之星”、“语文达人”等头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更加乐于接受知识,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有活力。
三、组织语文文化活动语文课堂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注重学生参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课堂的活力和互动性。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很多,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不断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些有趣、美妙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表扬和奖励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让语文课堂在开放中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在开放中充满活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更新语文教学的理念,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广阔的学习时空,激励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这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富有活力?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创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时空,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
如讲《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教师以课文载体,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充分的朗读、想像、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个体人文交流,摒弃了以教师分析替代学生交流合作的”串讲”,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泯灭他们的童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感受和体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训练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为指导。
所以,自学意识、能力及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学校教育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从学生学习英语课程伊始,教师就应对学生从学法上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渗透法和示范法培养他们学习的策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必修的课程之一,它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修辞和写作等知识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课程往往以繁重的课业为主,缺乏趣味和活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和抵触情绪。
为了让语文课程更加开放而有活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
现如今,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模式,而是应该多元化,包括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多种教学方式。
可以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实践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老师要注重让学生开放式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和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例如做一些与文学相关的手工作品、创意写作、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老师也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关注时事热点,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处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好。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调节来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快。
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小游戏、小竞赛,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乐、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要突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堂作业,包括朗读、演讲、写作、阅读等多种技能的训练。
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要想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和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是直接和学生心灵对话的学科。
在语文课堂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扬学生自身的品质和智慧,张扬其独立性,反思性和创新性。
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而我们有不少老师仍然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每堂课洋洋洒洒一讲到底,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留下一点空间,这样的课堂谈不上活力;特别是一些“目中无人”的老师,虽然能使课堂“鸦雀无声”,但课堂必定也是死气沉沉。
下面就对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放下架子,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现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喜欢老师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更不喜欢因循守旧的说教。
因为“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的胃受不了;“满堂灌”,的讲授让学生肩扛不了。
他们期望和教师平等交流,体现一下自身的价值。
如果老师一味保持“师道尊严”的架势,指定“条条框框”,老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便会冷淡。
因此,教师必须淡化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指挥作用,从主宰课堂的位置退下来。
解放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表意见的权利,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意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在学生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时,教师应是积极的旁观者,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随时掌握情况,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被唤醒,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会更加高涨,课堂气氛会更加生气盎然。
二、不刻意追求“完美”,给学生自由空间有的老师为了把教案写得详细、完整把教案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设计的丝丝入扣,甚至连老师之间的一问一答都事先设计好,每个环节都安排了时间表,每句话仍至每个动作都精心设计。
这样的课堂设计可称得上“最高境界”了,可它只能束缚你的手脚,使你失去上课的灵气,也使学生丢掉了听课的灵气。
因此上课前设计的越多,课上师生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少。
而且这种详细、严谨的教案“克隆”出来的课堂,总给人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之感。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摘要】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本文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几方面做了分析。
【关键词】和谐课堂氛围;学习兴趣;自主;丰富教学手段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俗话说:“好的环境能带来好的心情”。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
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
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从知识传播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鼓励者。
例如:在教“头、手、眼睛、鼻子、嘴巴”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兴趣保证成功。
我在教《水乡歌》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节诗,就读哪节诗。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
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在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机械的训练中缺乏足够的活力,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心理。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倡导有效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一、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让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启发式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从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1.阅读活动。
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写作实践。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写作课堂分享等,提供写作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和创造力。
3.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入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三、倡导有效的互动交流1.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2.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演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摘要]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那就得教师“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展现语文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语文课堂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
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要,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然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中往往缺乏感情、缺少活力,出现程式化的倾向。
一、教师“活”起来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课堂活跃的关键,教师至少应从这四方面去努力。
1.思想要“活”
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他行为,教师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
么样的教育。
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的讲解
发问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就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精神中任意驰骋。
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理念
新、驾驭教材的能力强、敢于尝试创新等方面。
2.语言要“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反馈信息的媒介,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课堂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
3.教法要“活”
教法不是一堆公式,其关键在于操作者的活用,教师的教法思路同样有一个求活的问题。
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适时地进行操作。
诸如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大小课堂的互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
就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激活语文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唯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素养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灵活取舍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
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有个性。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
学会取舍,学会变换角度。
(3)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
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而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计算机技术。
二、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师的要求下,他们总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这样,课堂纪律固然好,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的个性被埋没,灵感被压制,创造性被扼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所以说,想让课堂活起来,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1.让学生读
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作品中的生活,去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激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这就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领悟语文的一切。
2.让学生说
说话是语言训练,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说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要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多讲。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
只有在课堂上真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就是个性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
鼓励他们发言,允许他们“胡说八道”,“对于他们的灵机一动的想法,教师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教师不要有先入之见;对于不恰当的见解,教师不要轻易否定。
”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释放。
3.让学生想
人人都有大脑,面对同一个问题,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处理方法都不会完全一样。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
”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他们富于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差异性挖掘教材,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生表达激情很高。
如欣赏小说,要善于抓住情节的多元发展态势,通过猜测、构想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最后一课》的故事是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让学生疑
“学须则疑”。
教师以课堂为“沙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并质疑。
独立思考,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也是当今学
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
文本的解读,应该有接受者能动的参与,通过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
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质疑,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
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
其实,在他身上去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5.让学生演
情境表演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
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又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也使课堂上形成了生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局面,让课堂真正鲜活、有趣、新颖起来。
三、结语
新课程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