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戏曲表演;民间风俗;文化传承。
(5) 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____、____和____等方面。
答案:政府政策;教育培训;文化交流。
2. 选择题
(1) 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升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学生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创造能力。
答案: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戏曲艺术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文化交流方面,组织川剧变脸表演团队参加国内外艺术节、演出交流等活动,提高川剧变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论述题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பைடு நூலகம்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表演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戏剧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戏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3)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小组内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尝试进行戏剧表演,体会戏剧乐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川剧变脸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川剧变脸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欣赏与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戏剧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六、教学内容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将《变脸》与其他戏剧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戏剧文学的特点及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Lesson 14 "face changing"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2、篇章2:变脸模板标准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4、篇章4: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章5: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变脸艺术的背景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讲解。
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讲解分析,指导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人物关系图:展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变脸艺术特点:列出变脸艺术的特点,如:迅速、神秘、表现力强等。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陈士争在第一次登台表演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仍然勇敢地完成了表演。
这表现出他勇敢面对挑战的性格特点。
2. 在陈士争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他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克服了种种困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中的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川剧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运用川剧片段或图片展示,引入“变脸”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川剧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特点?Step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变脸》,并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什么?川剧脸谱是如何变化的?2. 引导学生分析文字表达的意义:通过哪些描述,使读者了解了川剧脸谱的魔力?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Step 3 学习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10分钟)1. 展示川剧脸谱的形式和颜色,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的脸谱形式和颜色代表的意义。
2. 学生根据给出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合作讨论后进行展示,并加以解释。
Step 4 进阶拓展(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脸谱形式和颜色,设计一个角色扮演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川剧脸谱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分析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2. 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川剧脸谱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并展示一些川剧脸谱的经典形象。
四、教学资源:川剧脸谱图片、川剧脸谱介绍等多媒体资料。
五、板书设计:川剧脸谱的形式和意义- 形式:白、红、黑、蓝、黄、绿、紫等- 意义:善、恶、忠、信、奸、勇等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川剧和川剧脸谱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九年级语文下册4.14《变脸》(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变脸》第一课时课题《变脸》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重点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难点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法及教具演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语设计“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资料助读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糍粑(cī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剧情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品味语言魅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变脸》2.教学课件或黑板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四、品味语言魅力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三、写作技巧探讨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课文背景:课文选自现代作家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废都》中的一篇名为《变脸》的小说。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变脸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三的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脸上戴上一副假面具,以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
然而,当他遇到一个真诚善良的女孩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人生价值。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谁能概括一下故事的大意?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王三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戴上假面具的人,他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施害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4、变脸设计理念:“解读”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通过对有价值问题的探究,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解释“变脸”艺术。
二、把握剧本,解说“变脸”过程。
1.《变脸》剧情简介:全剧共六场,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本文节选自第二场。
2.初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本文内容在剧中发生了一波三折的变化与发展,请说明其变化过程。
①得狗娃,水上漂乐;②弃狗娃,水上漂怒;③救狗娃,水上漂惜;三、美点寻踪,解剖“变脸”人物。
1.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水上漂”与“狗娃”。
2.精读该文,请谈谈对“水上漂”与“狗娃”两个角色的理解。
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
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
两者之间得、弃、救的关系反映了什么?①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水上漂”“狗娃”的角色,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成果展示: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
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变脸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14课-变脸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变脸》全剧情;2、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抓住冲突,理解人物形象;3、揣摩语言,了解戏曲唱词特色,培养学生戏曲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通过戏剧语言的赏析,理解人物丰富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戏剧名冠五洲。
数百个枝繁叶茂的戏曲剧种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生辉,竞展风流。
林林总总的舞台表演、戏剧绝活中,要论神奇诡异、惊心动魄,首推川剧“变脸”。
一招手,一抖袖,一甩头之间,相随心变,心随情动,尽显浪漫奇特,一展舞台风流。
今天,让我们走进“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扛鼎之作《变脸》中的一段节选,体会巴山蜀地的戏曲之美,感受奇特川剧的无穷魅力!请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戏剧介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乐曲丰富,表演艺术精湛。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作者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
童年失学,9岁唱戏,担任过演员、导演、编剧,14岁开始发表习作,后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等。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4课 变脸 教案
由人物语言探究人物的命运。
拓展延伸
川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一类角色。比如,红色代表性情激烈、忠心耿耿的人物,如关羽这一形象。同学们课后查一下关于川剧的介绍的书籍或从网络上查看一下,黄色、蓝色、白色和黑色的脸谱分代表哪一类角色?各举出一人名来说明。
完成任务。
认识川剧脸谱。
巩固提高
这个帮腔人是以叙事人的身分,有时是作者、有时又是观众或者剧中人的代言者。他总是在观众对剧情不太理解或希望人物按观众的心理转换的时候出现,这就对剧情起着推动、点化的作用。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正确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冲突。
人物思想的探究。
探究重点情说说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她最后不愿离开老人,一是因为有了依靠,二是因为她觉得找到了亲情。
水上漂:
(1)(对白,语言描写)“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心地慈善。
读课文,找句子。
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课文精读
1、如何看待水上漂和狗娃的冲突?
(1)水上漂是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狗娃的态度,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而狗娃的身世和处境,则表现出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和与命运的艰难抗争。二人的冲突,固然有性格的因素,而更多的是两个人命运的冲突。(2)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1、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剧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和两个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提高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挖掘。本节课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导入课文《变脸》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的学习,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词、短语、句式和课文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变脸的技巧、川剧脸谱的象征意义等,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变脸》这一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川剧变脸”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自己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感悟。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川剧变脸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探讨变脸的历史起源、艺术价值、传承现状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4.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变脸》这一课文作为九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变脸
人教版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变脸第一篇:人教版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变脸教学目标: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二、资料助读: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课文,并了解剧情。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诸多方面,美不胜收。
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赏析剧本的情节美: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
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变脸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
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二)〈〈变脸〉〉剧情介绍《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
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
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词语注释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探讨作者通过对变脸艺术描述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变脸艺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键句子,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变脸艺术的描述传达思想感情。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2. 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3. 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变脸艺术的拓展资料,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代表需要填写具体日期,此处省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九年级语文下册 4.14《变脸》教案 新人教版
归纳本节课内容,从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写法特点上进一步理解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内容
作
业
设
计
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三、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归纳课文大意。
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3、再读课文,弄清情节发展脉络。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要求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人的唱词、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内容,说说他们的性格。
2、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明确: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自由发言,明确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点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变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二)研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4、我们知道,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同样,在《变脸》这一课,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那么,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5、狗娃悲惨的命运确实让人同情,剧中的“帮腔人”也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那么,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8、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四)延读课文
9、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思考: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而且我们从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赏析了这一剧本,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其他戏曲剧本,去领略我们的文化,你会发现,中华文化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7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选片断,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感受剧本的形象美。
⑴分析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征,并找出相关语段加以佐证。
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变脸》
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第1课时)》示范教案
14.变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文献法2.演读法3.讨论法4.美点寻踪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设计(二) 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二、资料助读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糍粑(cī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 ù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 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脸
课题:变脸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时: 1课时提供者:单位:宝坻区大口屯镇初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变脸》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自学完成。
根据对戏剧文学不太了解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只了解有关“变脸”的技艺,而对课文内容,并不知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戏剧文学的教学特点,我准备采取演读法、讨论法、美点寻踪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演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法和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情节美、形象美以及语言美,并通过讨论来引发思考、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在演读和讨论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充分感受到戏剧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故事情节的梳理。
2.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情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绚丽的“变脸”图片,同时介绍“变脸”,引出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
为了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
趣地学习,
二、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魏明伦,然后由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学生发言。
锻炼学生说话能
力。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剧情。
1.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
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
1.学生读课文。
学习字词。
2.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概
括剧情。
只要学生围绕课文内容,
言之成理,即可。
3.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
锻炼学生的总结
概括能力。
锻炼学生的总结
概括能力。
句话概括剧情。
(二)回读课文,弄清课情节发展脉络。
建议
提示: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掌握情节结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展示:
第一部分(开头到“水上漂与狗娃同做摇船游戏):情节开端,水上漂买来狗娃,认做孙儿,爷孙俩同做游戏,兴高采烈。
第二部分(“狗娃唱:荷叶船,摇啊摇”至“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情节的发展,水上漂和狗娃闲话家常,言语之中流露出重男轻女的思想,狗娃为此而疑惧不安。
第三部分(“水上漂:狗娃,你在干啥”到“女孩在水中沉浮”):情节的高潮,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盛怒之下,在顾狗娃的苦苦哀求,狠心赶走狗娃。
第四部分(“水上漂:死丫头,不要命了”至文末):情节的结局,水上漂救起落水的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要求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的唱词、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内容,说说他们的性格。
1.先用学生发言中
2.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然后
再引用课文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
提高学生分析能
力
2、学生独立品读课文,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3、小组内交流完善。
4、全班交流发言。
5、学生发言中,教师作点拔、引导,最后可作如下显示: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狗娃——历尽磨难、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四)、理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出任务:钻研课文,就文中疑惑处、精要处设问,先自行求取问题答案。
2、交流切蹉:与同桌互问互答,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设问或答案。
3、全班交流:提问征求答案,或指名某一个同学回答。
4、学生提问作答中,教师择类板书
于黑板上,以便于同学记录。
——你是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什么特点?
——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教师可视学生理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补充。
重男轻女这种观念今天看来很可恶,提问: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1.学生交流。
2.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生生互动,提高合
作交流能力。
生生互动,提高合
作交流能力。
我这样评价自己:
同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川剧剧本《变脸》,它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
教学本文,主要想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通过课堂实践,实现了大部分教学目标: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了川剧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变脸艺术、戏曲种类等知识,起到了戏剧审美的教育作用。
第二、通过反复阅读,结合多媒体,学生了解《变脸》的基本剧情。
第三、最重要的是理解了人物的形象美、剧情美,在此基础上赏析了剧本的语言美,最终达到了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当然,利用几段关键唱词组织学生讨论情节,讨论人物性格,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是本次教学的亮点。
同时,也深感不足,一些课件的设计过于复杂,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
对戏剧常识讲解太多,冲淡了课文学习重点。
另外,剧中的帮腔人的作用学生了解不甚清楚,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听懂。
学生对于戏曲的了解太少,而且大多不愿去听去看,这一点,需要老师耐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