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和教法设计:1、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复习,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也学会了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不同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和,并能运用通项分裂成差的两项进行相加抵消的方法求和,也用构造同类项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差比数列的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2、教法设计: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分析、启发、总结。
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分析解决的问题,在例题及变式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中对求和方法的理解,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回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充分暴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是研究数列的一种方法。
对数列的内容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常新的内容;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目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数列与不等式,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往往出现在高考中的最后两题,成为学生的丢分题,从而加强数列综合应用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列求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①复习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回忆公式推导过程所用倒序想加和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及用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弄清基本量中各基本量的值,特别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关注公比q是否为1;②记住一些常见结论便于用公式法对数列求和;③学会分析通项的结构并且对通项进行分拆;能运用拆并项求和思想方法解决非特殊数列求和问题。
高一数学教案---数列求和
第十三教时教材:数列求和目的:小结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尤其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拆项法、裂项法和错位法求一些特殊的数列。
过程:一、提出课题:数列求和——特殊数列求和常用数列的前n 项和:2)1(321+=++++n n n ΛΛ 2)12(531n n =-++++ΛΛ6)12)(1(3212222++=++++n n n n ΛΛ23333]2)1([321+=++++n n n ΛΛ二、拆项法:例一、(《教学与测试》P91 例二)求数列ΛΛΛΛ,)23(1,,101,71,41,11132-+++++-n aa a a n 的前n 项和。
解:设数列的通项为a n ,前n 项和为S n ,则 )23(11-+=-n aa n n)]23(741[)1111(12-+++++++++=∴-n aa a S n n ΛΛΛΛ当1=a 时,232)231(2nn n n n S n +=-++=当1≠a 时,2)13(12)231(11111n n a a a n n aa S n n n n n -+--=-++--=- 三、裂项法:例二、求数列ΛΛΛΛ,)1(6,,436,326,216+⨯⨯⨯n n 前n 项和 解:设数列的通项为b n ,则)111(6)1(+-=+6=n n n n b n16)111(6)]111()3121()211[(621+=+-=+-++-+-=+++=∴n nn n n b b b S n n ΛΛΛΛ例三、求数列ΛΛΛΛΛΛ,)1(211,,3211,211+++++++n 前n 项和 解:)2111(2)2)(1(2)1(211+-+=++=++++=n n n n n a n ΛΛΘ2)2121(2)]2111()4131()3121[(2+=+-=+-+++-+-=∴n nn n n S n ΛΛ 四、错位法:例四、求数列}21{n n ⨯前n 项和解:n n n S 21813412211⨯++⨯+⨯+⨯=ΛΛΛΛ ①12121)1(161381241121+⨯+⨯-++⨯+⨯+⨯=n n n n n S Λ ② 两式相减:112211)211(21212181412121++---=⨯-++++=n n n n n n n S ΛΛ n n n n n nn S 2212)2211(211--=--=∴-+例五、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1(*2N n a S n n ∈+=,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解:取n =1,则1)21(1211=⇒+=a a a 又: 2)(1n n a a n S +=可得:21)21(2)(+=+n n a a a n 12)(1*-=∴∈-≠n a N n a n n Θ2)12(531n n S n =-++++=∴ΛΛ五、作业:《教学与测试》P91—92 第44课 练习 3,4,5,6,7补充:1. 求数列ΛΛΛΛ,)23()1(,,10,7,4,1----n n 前n 项和)(⎪⎩⎪⎨⎧+-=为偶数为奇数n n n n S n 23213 2. 求数列}232{3--n n 前n 项和 )(32128-+-n n3. 求和:)12()9798()99100(222222-++-+-ΛΛ (5050)4. 求和:1×4 + 2×5 + 3×6 + ……+ n ×(n + 1) )))(((351++n n n5. 求数列1,(1+a ),(1+a +a 2),……,(1+a +a 2+……+a n -1),……前n 项和2111012110)()()(a a a n n S a n n S a nS a n n n n -++=≠+====+时,、时,时,。
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复杂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列的特点。
Step 2: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15分钟)2.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列,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并引导学生尝试推导数列求和公式。
2.2 教师给出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逐步解释每个步骤的原因和意义。
2.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推导其他数列的求和公式,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Step 3: 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20分钟)3.1 教师通过多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列求和公式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与数列求和相关的问题。
3.3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4: 拓展与延伸(10分钟)4.1 教师提供一些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
4.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探究,解决更具挑战性的数列求和问题。
4.3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推导其他类型的数列求和公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数学文献或书籍,了解更多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示例和推导过程等。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
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
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数列求和免费教案
数列求和免费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求和免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应用递推公式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与数列求和相关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数列的应用领域,如金融、物理等。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数列的性质,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
步骤三:数列求和方法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步骤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在解答完成后进行讨论和答疑。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如求解部分项和、求解无穷级数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步骤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列求和的方法和应用,并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列求和的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数列求和的应用,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进一步巩固数列求和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可以研究更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如级数求和、递归数列求和等,拓展数列求和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来评估学生的数列求和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能够熟练应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求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发现数列求和的有趣之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求和公式;(2)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问题分析和求解的过程;(2)运用数列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10分钟)(1)向学生提问:“在做加法运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从1开始的连续整数相加的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快速求和吗?”(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示“等差数列”的概念。
(3)分享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和小红相约去打篮球,每天他们都会增加一个篮球的练习量,小明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练习一个篮球,小红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练习两个篮球,问他们练习30天后总共练习了多少个篮球?”(4)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板书设计(5分钟)根据导入新课的内容,板书“等差数列”和“数列求和”的概念。
3.概念讲解(20分钟)(1)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
(2)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求和的含义。
(3)介绍数学家高斯的求和故事,引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4.基本求和公式(20分钟)(1)教师讲解等差数列求和的基本公式S_n=(a_1+a_n)*n/2,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练。
(2)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5.应用题训练(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应用题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常见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并由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6.拓展练习(15分钟)(1)给出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答案的交流和讨论。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1
课题名称:《数列求和》
学科年级:
高 一
教材版本:
人教A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前几节课已经对数列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进行了学习,但是出现非特殊数列,还无法用以前的知识求出数列的和,而这个知识综合性较强,也是高考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非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2.通过把某些非特殊数列用分组求和,裂项法和错位相减法求和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自我评价:(每一项20分,总分100分)
熟练等差、等比数列进行求和
基本掌握分组求和方法
基本理解裂项求和的方法
基本理解错位相减的方法
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总评
七、教学板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复习: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一.公式法
例1.
二.分组求和
例2.
三,裂项求和
例3.
三.错位相减
例4.
四.小结
练习:
裂项公式:
三.错位相减法:
例2、求
解: ①
②
两式相减:
小结:在数列 中,若 数列分别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简称差比数列,则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练习:求
四.总结:
1.裂项求和法:形如
2.错位相减法:数列是 的形式,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作业布置:《点金训练》46页到47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先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在熟悉等差、等比数列进行求和的基础上,以简单的数列求和(公式法和分组求和)引入,再到裂项和错位相减的方法。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教案: 数列求和教学目标:-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数列的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准备:-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白板和黑板- 教学素材: 包含不同类型数列的练习题教学过程: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引入数列的概念,解释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强调数列的和是指数列中所有数字的总和。
步骤2: 简单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最简单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例如: 1, 2, 3, 4, 5... 求和公式为(n+1) / 2 * n。
- 示范一些简单数列的求和过程,并要求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3: 不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不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例如: 1, 3, 5, 7, 9... 这种数列无法使用简单的求和公式,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求解。
- 解释如何找到数列中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这个数列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2,因此可以通过求得数列中最后一项的值来计算总和。
- 示范一些不等差数列的求和过程,并要求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4: 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如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 解释如何找到数列中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示范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过程,并要求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5: 练习题- 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解答。
包括简单数列、不等差数列和特殊数列。
- 强调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解题思维的不同。
步骤6: 总结和反思-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列求和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让学生回顾他们所学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列求和的方法,如数学归纳法、求和公式的推导等。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提出一些数列求和问题并解答。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答练习题的过程,并提供相关反馈和指导。
- 让学生完成一份小测验,检验他们对数列求和的理解程度。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复习》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复习(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①掌握数列求和的三种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及错位相减法; ②能正确运用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③能把一般数列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 项,本节课重点学习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化简一、复习引入 1、复习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 (1)求=-++++12531n __________(2)求=++++n 2421 ________ (3)若,0≠a 则=++++n a a a a 32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型讲解 题型一 公式法 体验高考:2016全国卷Ⅰ文科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数列}{n b 满足11=b ,312=b ,n n n n nb b b a =+++11 (1) 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b 的前n 项和 方法小结:题型二 分组求和 例1 、求和__________)432()434()432(21=⨯-++⨯-+⨯-n n 方法小结: 变式练习:若n n n a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题型三 错位相减法 例2 、 若n n n a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方法小结:练习:求和:若n n n a 3)1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体验高考(2014全国I 文17)(12分)已知{}n a 是递增的等差数列,2a ,4a 是方程2560x x -+=的根.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2n n a ⎧⎫⎨⎬⎩⎭的前n 项和.三、【课堂小结】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1.求数列⋅⋅⋅⋅⋅⋅,2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2.求和12321-++++n nx x x .3.求和:()()()()123235435635235n n S n ----=-⨯+-⨯+-⨯++-⨯4.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111++∈==N n S a a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2)求数列}{n na 的前前n 项和n T .5.(2013全国I 文1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3505S 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21211n n a a -+⎧⎫⎨⎬⎩⎭的前n 项和.6.(2015全国I 文13)在数列{}n a 中,112,2n n a a a +==,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126n S =,则n =.五、【板书设计】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1、公式法2、公组求和3、错位相减4、裂项相消。
数列求和优质课教案
数列求和教学目标: 让学生回顾数列基本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列的求和的几种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题意的分析以及方法的选择。
学法指导:示范,探究教学过程:※课标展示,强调本节内容及重点一、 回顾数列求和的方法: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总结,不全的由其他同学做补充。
通过课件总结方法:1、 公式法2、 分组求和法3、 裂项法4、 错位相加法5、 倒叙相加法二、 互动探究1、(2010重庆)、已知{}n a 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Ⅰ)求通项n a 及n S ;(Ⅱ)设{}n n b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n T .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学生对本题题意及解题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更正。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整个解题过程,1、点出学生方法中的不足2、强调步骤的严密性3、对例题做出点评。
2、(2010山东) 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3577,26a a a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Ⅰ)求n a 及n S ; (Ⅱ)令21()1n n b n N a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T n .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学生对本题题意及解题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更正。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整个解题过程,1、点出学生方法中的不足2、强调步骤的严密性3、对例题做出点评。
3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学生对本题题意及解题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更正。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整个解题过程,1、点出学生方法中的不足2、强调步骤的严密性3、对例题做出点评。
4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学生对本题题意及解题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更正。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整个解题过程,1、点出学生方法中的不足2、强调步骤的严密性3、对例题做出点评。
必修5第二章数列数列求和问题教案
数列求和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难点:寻找适当的变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既是最基本的数列又是最重要的数列.我们已经推出了求其前n项和的公式,公式分别是什么?师:我们学习新知识不仅要记住其结论,正确地运用它解决问题,而且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渐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回忆一下推导这两个公式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留给学生回忆及思考的时间)生甲: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所用的方法是:先把S n中各项“正着”写出来,再把S n中各项次序反过来写出,两式相加.由于对应项和都为(a1+a n),所以2S n=n(a1+a n),进而求出S n.师:推导方法是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序相加”的方法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常数列求和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生乙: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所用的方法是:将S n的各项依次写出,再把这个式子的两边同时乘以q,然后两式“错项相减”,相减后等号右边只剩下两项,进而求得S n.师:解决此问题需要同学们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把S n=a1+a1q+…+a1q n-2+a1q n-1的两边分别乘以公比q,就得到各项后面相邻的一项,因而用“错项相减”的方法就可以消去相同的项.以上两种求和的思路在解决某些特殊数列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例1求分母为3,包含在正整数m与n(m<n)之间的所有不可约的分数之和.师:分母为3,包含在正整数m与n之间的所有不可约分数有哪些?师:本题实质上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生:求由这些分数构成的数列的各项和.此数列是我们熟悉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吗?(稍微停顿)都不是.请同学们观察此数列有什么特点,可用什么方法求和?生甲:此数列的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和是m+n,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的和也是m+n,依此类推.根据此数列的特点,可以用刚才复习过的“逆序相加法”求和.(学生叙述解法一,教师板书)解法1:将上式各项次序反过来写出:两式相加得所以S=(m+n)(n-m)=n2-m2.生乙:我观察此数列的所有奇数项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有偶数项也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它们分别都有(n-m)项.可以转化成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学生叙述解法2,教师板书)解法2:师:解法2是将原数列的各项重新组合,使它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我们给(学生进一步体会)师:无论是“逆序相加法”还是“分组求和法”都是通过适当的变换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特殊数列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看下面数列又怎样转化呢?例2求数例1,3a,5a2,7a3,…(2n-1)a n-1,…(a≠1)的前n项和.师:我们还是从观察数列特点入手.此数列各项有何特点?生:此数列每一项中的字母部分a0,a1,a2,…,a n-1构成以a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每一项中的系数部分1,3,5,…,(2n-1)构成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师:我们不妨把这种数列称为“差比数列”{c n},c n=a n·b n,其中{a n}为等差数列,{b n}为等比数列.联想我们曾遇到过的数列,有没有“差比数列”呢?生:任何一个等比数列都是特殊的差比数列.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生:用错项相减法.师:假如我们也使用错项相减法,把S n=1+3a+5a2+7a3+…+(2n-1)a n-1的两边也同时乘以公比a,却不得各项后面相邻的一项,两式错项相减,并未达到消去绝大部分项的目的.用此法还行吗?生:虽然没消去绝大部分项,却把问题转化成为一个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解:因S n=1+3a+5a2+7a3+…+(2n-1)a n-1,(1)(1)×a得aS n=a+3a2+5a3+…(2n-3)a n-1+(2n-1)a n.两式相减得(1-a)S n=1+2a+2a2+2a3+…+2a n-1-(2n-1)a n=2(1+a+a2+a3+…+a n-1)-(2n-1)a n+1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错项相减后的式子中只留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其它各项构成等比数列,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由解题过程可见,此方法可解决哪类数列的求和问题?生:错项相减法可解决差比数列求和问题.师:也就是说,可解决这类数列{c n}的求和问题,c n=a n·b n,其中{a n}为等差数列,{b n}为等比数列.例如求数列{(2n-1)×0.1}的前n项和,你能解决此问题吗?(学生进一步体会)师:这是一个通项是分数形式的数列,分母是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且相邻两项的分母中有相同因数.(稍微停顿)既然有相同的成分,那么我们能否消去它们,促成求和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师:正像前面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使用叠加法.(板书)a2-a1=da3-a2=da4-a3=d……a n-1-a n-2=da n-a n-1=d.将上面n-1个式子的等号两边分别相加得到a n-a1=(n-1)d,消去了绝大部分的项,只留下了第一项a1和最后一项a n.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们能否类似地实现求和呢?(让学生学会类比的思维方法)(学生讨论)(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师:这位同学的解法非常漂亮.他把通项是分数形式的数列的每一项,分裂成两个分数之差,这些分数的和,除首末两项(有时也可能是首末若干项)外,其余各项前后抵消,实现了求和.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裂项求和法.这种方法,在解决通项是分数形式的数列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下面请看第(2)小题.(学生先练习,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师:这个数列有何特点?考虑用什么方法求和?生: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规律的分数形式,不妨试试裂项求和法解题.师:怎样裂项?是怎样凑出来的?师:由(*)式的变形过程可知4是由(4k-3)-(4k+1)得来的.观察数列1,5,9,13,…,4n-3,…是什么数列?生: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生:凑的系数恰为数列1,5,9,…,4n-3,…的公差的倒数.师:能不能推广成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学生讨论)生:如果{a n}为等差数列,d为公差,则师:这样就全面了.同学们得出具有共性的结论.我们要善于解题后回顾与反思,多题归一.当然,有的不具有此规律的分数数列裂项并不容易“凑”出来,如师:怎样求得A,B,C?生:可用待定系数法.师:课后同学们可继续探讨.(学生议论)师:同学们还记得S n=1+3+5+…+(2n-1)=n2可用哪个图形表示出来吗?(学生甲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6-2)师:对于S n=13+23+33+…+n3(n∈N+)同学们能否类似地用一图形表示并猜想其结果?(学生讨论,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乙的图形,图6-3)生乙:我也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左下角的第一格表示13,左下角除表示13的方格外的8个格表示23,左下角除表示13和23以外的27个格表示33,以此类推.前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S n为正方形中所有方格个数之和(1+2+3+…+n)2师:同学们借助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猜想出S n=13+23除了猜想一证明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稍微停顿)想想前n 个自然数的平方和是怎样求出来的?生:用构造法.利用构造的恒等式(k+1)3-k3=3k2+3k+1(k∈N+)实现求和.师:对.当k取1,2,…,n时,得到n个恒等式,把这个n个恒等式两边分别相加,由于左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差,叠加后式子左边消去了除(n+1)3与13以外的所有项,右边留下了我们需要的S n与可解决的自然数和以及n个常数1之和.构造恒等式的目的是为了把前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问题转化为前n 个自然数和的问题.那么,对于前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问题又怎样转化呢?生:构造恒等式(k+1)4-k4=4k3+6k2+4k+1(k∈N+),当k取1,2,…,n时,把n个式子叠加,使问题转化为前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与前n个自然数和的问题.师:很好.请同学们课后完成.我们把公式叫做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利用公式,我们又可以解决一类数列求和问题.例5求和S n=1×2×3+2×3×4+…n(n+1)(n+2).师:利用公式(1),(2),(3)可解决自然数的方幂和问题,对于各项为n 个数的积的形式的数列怎样能实现求和?生:先分析数列的通项,最好是化为n个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学生叙述,教师板书)例因为n(n+1)(n+2)=n3+3n2+2n,则S n=13+3×12+2×1+23+3×22+2×2+…n3+3n2+2n=(13+23+…+n3)+3(12+22+…+n2)+2(1+2+…+n)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利用公式(1),(2),(3)可解决哪类数列求和问题?生:如果数列{a n}的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或通项可以转化为关于n的多项式就可以利用公式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三)小结师:数列求和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对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其前n项和,直接用前n项和公式求得,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直接法.除直接法外,我们还应总结求一些特殊数列前n项和的间接方法.能举例吗?生:如这节课使用的逆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错项相减法,构造法等.师:使用这些具体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师:我们可以把这些具体方法归纳为第一种间接求和法——转化求和法.也就是通过适当的变换,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还有什么方法?生:裂项求和法.师: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能排成两项之差,在求和中,一般除首末两项(也可能是首末若干项)外,其余各项先后抵消,那么这个数列前n 项和就容易求出来了.在解决分数数列的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师:我们把它归纳为第二种间接求和法——裂项求和法.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利用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求和.师:对于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或可化为关于n的多项式的数列可利用此公式求和.我们把它归纳为第三种间接求和法——利用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求和.当然,对于某些数列的求和还可以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今后同学们可继续讨论.(四)布置作业A组(A组题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B组(B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这节课一开始的复习,不仅仅是复习旧知识,而且复习研究问题的方法,由此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怎样学习.在学习裂项求和法时,用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使用的叠加法与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发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维方法.在解完例3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进行例题后的回顾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如何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识不断升华.利用课堂小结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总之,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习“怎样思考”、“怎样学习”其意义远比学会知识本身深远得多.。
数列求和(1)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 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数列求和是必修5第一章的内容。
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密切的联系。
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
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是专题方法推导总结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讨和自主探究为主,辅助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学法分析: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结合教师点拨问题,经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裂项相消法求和2.通过例题的研究使学生感受数列求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分组求和,裂项相消法求和教学难点:裂项相消法求和教学过程:1.知识的归纳与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倒序相加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二、基础练习:1、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则它的前n项和为:2、已知在数列{an}中,,则它的前n项和为:设计意图:1.回顾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方法2.基础练习当中的两个小题要先认识其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教师请学生作答。
三、典型例题:例1 求数列9,99,999,9999,….的前n项的和=分组求和设计意图:归纳分组求和的方法师生活动:学生不难得出通项公式(之前在讲通项公式这节有练习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幻灯片展示解答过程。
并归纳求和方法——分组求和。
课堂练习1: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 ,求数列的前2n项和设计意图:一讲一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组求和这种方法。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求和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数列求和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和性质a. 使用具体生活例子引起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
b. 解释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的集合。
c. 解释数列的基本性质,如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
2. 解决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a. 解释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公差和通项公式。
b. 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c. 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 解决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a. 解释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公比和通项公式。
b. 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c. 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解决其他类型数列求和的问题a.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型数列的求和方法,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的和等。
b. 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其他类型数列求和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和拓展a. 总结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提供更多的数列求和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c. 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数列求和的应用,如数学竞赛等。
扩展练习:1. 对于等差数列 {3, 7, 11, 15, ...},求前10项的和。
2. 对于等比数列 {2, 4, 8, 16, ...},求前5项的和。
3.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 {1, 1, 2, 3, 5, ...},求前8项的和。
评估方式:1. 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考察学生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编写文章或讲解视频来展示对数列求和知识的理解深度。
教案提供的专业指导将帮助教师详细规划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开课时间: 2016/12/22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 n 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
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
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 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 项。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数列求和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5 (2)
练习:求 的值。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例3、已知 满足 ,当 时, ,求 的值;
(4)裂项相消法:若数 列 能裂项成 ,即所裂两项具有传递性(即关于 的相邻项,使展开后 中间项能全部消去)。
例4、已知数列 满 足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总结规律:裂项相消求和就是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使数列中的项出现有规 律的抵消项,从 而达到求和的目的。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例1:已知数列 中, ,则 =
(2)分组求和法:所谓分组求 和法,即将一个数列中的项拆成几项,转化成特殊数列求 和。
例2、求数列 的前n项和;
(3)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序(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的推导。
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2.体会转 化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教学参考
教材、教参
授课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专用教 室
教学过程设 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 学习过程】
数列求和的Leabharlann 用方法如下 :⑴公式法:利用已知的求和公式来求和,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
=;
=
练习:1、求数列 的前 项和
2、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 为 ,求前 项的和 .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数列求和方法3——错位相减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中,学生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学习了求和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之后的第3种求和方法,主要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即将不能直接求和的问题通过错位相减,转化为能用等比求和的问题。
重点:会用错位相减法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数列前n 项和。
难点:错位相减后的项数、符号问题,以及对转化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会用错位相减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数列前n项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等式错位相减,将不能求和的问题转化成能用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问题导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归能力、运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数列求和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错位相减法已经使用过,本节课需要再次阅读课本,探究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会错位相减的流程,但是错位相减的目的、错位相减后的项数及符号需要在学生尝试练习、巩固练习之后通过老师的引导、点评才能理解掌握。
同时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中得以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数列求和方法3---错位相减,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尝试练习、巩固练习中得到掌握,此方法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中已经运用过,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本节课首先给出用公式法和分组求和法能够解决的两道练习题,对前一节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对第一道练习题目进行变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再读课本,探究方法,引出课题,再次尝试,提炼方法,限时训练,互命试题,让学生在层层练习中掌握方法,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仅仅是帮助者、服务者,这样设计重视了新旧知识实质性联系,让重点知识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巩固和提高。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 数列求和(一)(总第18课时)
编写人 康德胜 审核人 康德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有关数列的前n 项和.
2.过程与方法
会用错位相减法求“差比数列”的前n 项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数列求和中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典型例题】
1.直接用等比、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例1.求和S=1+x+x 2+…+x n .
例2.若{a n }为等差数列,S 3=21,S 6=24.求通项a n 及前n 项和S n .
2.错位相减法:
例3.若n n n a 2
1+=求{a n }的前n 项和S n .
【课堂检测】
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2,前n 项和s n ,若数列{a n +1}也是等比数列. ①.求s n .
②.求数列{s n }的前n 项和T n .
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其首项为a ,公差为d, S n 为其前n 项和,求数列{s n n }的前n 项和.
3.求数列1,3a ,5a 2,7a 3,…,(2n -1)a n 1(a ∈R)的前n 项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
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
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②通过对数列通项和数列求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 (一)巩固:求下列数列的前n 项和:(1)______________ 321=+⋯+++n (2)___________2121212=+++n)()( (3)__________89sin 2sin 1sin22=+⋯++再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 (1)1n n +1=1n -1n +1; (2)=+-)12)(12(1n n =12⎝ ⎛⎭⎪⎫12n -1-12n +1; (3)1n +n +1=n +1-n.5、错位相减法: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学生练习,教师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对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简单回忆各方法的应用背景.把遗忘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例题选讲: 例1、(2013·新课标Ⅰ高考文科·T17)5,0}{53==s s s n a n n 满足项和的前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1n a ; 项和的前求数列n a a n n }1{)2(1212+-【解题指南】(Ⅰ)利用03=S ,55=S求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及公差,利用dn a a n )1(1-+=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Ⅱ)将(Ⅰ)中的通项公式,代入到⎭⎬⎫⎩⎨⎧+-12121n n a a 中,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前n 项和. 【解析】(Ⅰ)设数列}{na 的公差为d,则d n n na S n 2)1(1-+=.⎩⎨⎧-==⎩⎨⎧-=+=+11,51050331111d a d a d a 解得)由已知可得解(na n -=2故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重点讲解对通项的处理,以及消去的项和留下的项的处理教师小结: 1、注意点: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求出通项,能由通项特点选择方法(2)由(1)知)121321(21)21)(23(111212---=--=+-n n n n a a n n ,nn n T n a a 项和的前设数列⎭⎬⎫⎩⎨⎧+-12121nn n n T n 21)12132131111111(21-=---+⋅⋅⋅+-+--=例2、(2016·北京卷) 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且4141132,,9,3b a b a b b ====的通项公式求数列}{},{)1(n n b a 项和的前求数列)设(n b a c n n n }{c ,2n +=11233,1,3}{-====n n n b b b b q b 所以是等比数列知解:由 ,2731}{341411=====b a b a a n ,是等差数列, 122)1(1,213127114114-=⨯-+==-=--=n n a a a d n)())(1-n 39311-2n 531(2+⋯⋯+++++⋯⋯+++=+=n n n b a c 21331312)]12(1[2-+=--+-+=n n n n n(机动题)例3、(2012·浙江高考文科改编·T19)已知数列{na }的前n 项和为ns ,且22nn sn+=,n ∈N ﹡,数列{nb }满足12-=n nb,n ∈N﹡.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2、常见的拆项公式 (1)⎝ ⎛⎭⎪⎫1n -1n +k ; (2)错误!=12错误!; (3)1n +n +k =1k (n +k主要是复习裂项法的基本操作(1)求na(2)求数列{nnb a⋅ }的前n 项和nT . 【解题提示】(1)利用nnS a ,的关系求解,(2)数列{an ·bn}的通项符合等差与等比数列乘积的形式,故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出. 【解析】(1)当1=n 时,111==S a ; 当nn n n n S S a n n n n =-+--+=-=≥-2)1()1(22221时,,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a n=)1(22)12423221121232--⋅+⋅-+⋯⋯+⨯+⨯+⨯+⨯=n n n n n T ()( )2(22)123222102132nn n n n T ⋅+⋅-+⋯⋯+⨯+⨯+⨯+=-(nn n n T 222221-2-1132⋅-+⋯⋯++++=-)得()(nnn n T 22121⋅---=-nn n n n n T 2)1(1221⋅-+=⋅+-=-n).1n n +k=1k学生练习、讨论,教师提问、引导通过例题题,让学生能分析和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分组多媒体显示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最后教师由学生的回答概括出各种解法。
教师小结:分组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求和。
巩固所学方法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结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完成。
论。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并在结论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结 1、分组求和: 若nn n nd c b a++=,其中){},{},{nnnd c b 均为可求和数列,则可分别求和后再合并;2、裂项法求和的几个注意点:项数与系数3、求和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数列求和把数列通过分组、变换通项、变换次序、乘以常数等方法,把数列的求和转化为能使用公式求解或者能通过基本运算求解的形式,达到求和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课后作业 学案通过作业题的变式训练,达到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养成“题后思考”的习惯和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课题:数列求和1公式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例 1 例3等比数列前n项和:2、倒序相加法3、分组求和法例24、裂项相消法5、错位相减法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