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的实验设计方案
糖尿病药物治疗课程设计
糖尿病药物治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主要副作用。
3. 学生能够了解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学生能够正确评估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学生能够为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计划,并进行初步的调整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态度,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2. 学生培养关爱糖尿病患者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糖尿病防治工作。
3. 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关注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提高药物治疗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知识,对糖尿病有一定了解,但对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2.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理-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3. 常见糖尿病药物及临床应用- 胰岛素制剂及其适应症- 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联合用药原则及方案4. 糖尿病药物治疗个体化方案- 患者评估和药物选择- 药物剂量调整和监测- 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5.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联合研发趋势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糖尿病概述第二周:糖尿病药物治疗原理第三周:常见糖尿病药物及临床应用第四周:糖尿病药物治疗个体化方案第五周: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
由于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缓释特性能够减少药物的频繁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备受关注。
针对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旨在探究该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
该药物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释放,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体内环境,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度,探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验设计和方法1.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二甲双胍缓释片、模拟胃肠液、离心管、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1)模拟体内环境:在实验室中模拟人体口服药物后的胃肠道环境,将模拟胃肠液制备好。
(2)提取药物:将二甲双胍缓释片粉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模拟胃肠液中,摇匀使药物溶解。
(3)离心分离:将混合物离心,将上清液取出。
(4)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二甲双胍的浓度,并根据浓度变化分析释放度。
3.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保持模拟体内环境和药物浓度的稳定性,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合理使用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得出在不同条件下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
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缓释片在模拟体内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释放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药物的释放速度也有所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药物的释放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特性、环境条件等。
实验结果还显示,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与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释放度的提高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其疗效。
四、实验结论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体内的释放度特性。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通过对其基本特性分析、释放度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深入探讨了释放度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不同条件下释放度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包括药物成分、制剂工艺等。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加强包衣工艺和改变释放介质条件下,能够显著提高释放度。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结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二甲双胍缓释片、释放度实验、缓释特性、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影响因素、优化策略、结论、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存在着剂量依赖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等问题。
为了提高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人们开始研究开发缓释制剂。
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具有释放速度缓慢、持续、稳定的特点,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药物的频繁使用。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制备技术和释放度测试已成为当今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关于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其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的药物制备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性能,并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其在体内的释放特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希望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释放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释放度受何种因素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和条件,探讨如何提高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从而提高其药效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支持,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降糖药物的实验设计方案
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属中医“消渴”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尿糖阳性及糖耐量降低,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且伴随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种组织的慢性病变[1]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
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且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共同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有3.66亿人,预计在20年内将达到6亿人;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病人数为970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2]。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对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实验材料:链脲佐菌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试管、生理盐水、胰岛素、蒸馏水、注射器;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血糖前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3000rpm离心10min。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新药降血糖二期临床实验
新药降血糖二期临床实验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降低血糖水平的新药研发成为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药。
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新药降血糖的二期临床实验。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验证该新药的降低血糖水平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和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以评估其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
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服用新药,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以对照组确定新药的疗效。
实验参与者和研究人员均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以避免主观干扰。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所有参与者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入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记录、身体检查、血液检测等。
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随机分组方法确定各参与者的归属组别。
实验期间,参与者需要定期到实验中心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期间,研究人员将监测血糖水平、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并与参与者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将收集和整理参与者的相关数据,包括血糖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
然后,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五、预期结果根据初步研究,我们预计该新药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六、实验意义与应用前景新药降血糖的研发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该新药能够证明有效和安全,将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七、结论通过本次二期临床实验,我们将对新药降血糖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和验证。
我们期待该实验的顺利进行,并希望能够得出积极的结果,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为医学领域做出贡献。
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
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医学研究人员开始着手进行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
本文将探讨降糖药物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及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一、实验研究方法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对象,例如,研究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
其次,需要明确实验的时间范围和实验的样本量。
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进行伦理审查和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组,例如,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传统治疗。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研究人员通常会对两个组的基本特征进行匹配。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评估降糖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
因此,研究人员通常需要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此外,实验还需要评估降糖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二、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降糖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降糖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例如,磺脲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之一,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双胍类药物也是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双胍类药物既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合成,降低血糖生成,又能够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除了药物本身的效果之外,临床实验研究还发现,降糖药物的效果与病人的个体差异和患病程度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更好,而有些患者对双胍类药物的反应更好。
因此,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
三、临床应用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实验结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糖病的新方法与药物设计
药物治疗糖病的新方法与药物设计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与药物设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和控制的关键方法之一。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负担,研发人员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以及相关的药物设计。
一、代谢调节剂的应用代谢调节剂是一类通过调节人体代谢过程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代谢调节剂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效果。
1.1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代谢调节剂,它可以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水平。
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能够降低肝脏中脂肪含量,并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
这些药物的研发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切入点。
1.2 能量消耗增加剂能量消耗增加剂是另一类潜在的治疗糖尿病的代谢调节剂。
通过促进能量代谢过程,这些药物可以提高能量消耗和葡萄糖利用率。
其中一些药物可通过激活棕色脂肪组织来增加能量消耗,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血糖。
二、药物设计的创新药物设计是指根据疾病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药物结构和合成方法,开发出新型的治疗药物。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药物设计的创新对于改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1 脂肪酸受体激动剂脂肪酸受体是一类参与脂肪代谢调控的蛋白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脂肪酸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可以模拟脂肪酸的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药物设计的创新使得糖尿病治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2.2 胰岛素-mRNA稳定剂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而mRNA是合成胰岛素的关键。
药物设计人员通过合理设计药物结构,开发出新型的胰岛素-mRNA稳定剂,可以延长mRNA的寿命并改善胰岛素合成。
这些药物的研发有望提高胰岛素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从而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
三、潜在的挑战和未来展望虽然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和药物设计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降糖模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探究不同因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雄性小鼠,体重(20±2)g,清洁级。
2. 实验试剂:葡萄糖(C6H12O6)、胰岛素、肾上腺素、高糖饲料、生理盐水等。
3. 实验仪器:血糖仪、电子天平、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手术器械等。
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饲料组、胰岛素注射组、肾上腺素注射组、高糖饲料+胰岛素注射组。
2. 实验操作:(1)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不进行任何处理。
(2)高糖饲料组:给予高糖饲料,观察血糖变化。
(3)胰岛素注射组:给予高糖饲料,注射胰岛素,观察血糖变化。
(4)肾上腺素注射组:给予高糖饲料,注射肾上腺素,观察血糖变化。
(5)高糖饲料+胰岛素注射组:给予高糖饲料,注射胰岛素,观察血糖变化。
3. 实验指标:分别于实验开始后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采集小鼠尾静脉血,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
实验结果:1. 正常对照组:血糖水平稳定,波动在4.4-6.6 mmol/L之间。
2. 高糖饲料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波动在7.8-10.2 mmol/L之间。
3. 胰岛素注射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波动在4.2-6.0 mmol/L之间。
4. 肾上腺素注射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波动在8.0-11.0 mmol/L之间。
5. 高糖饲料+胰岛素注射组:血糖水平降低,波动在4.8-6.2 mmol/L之间。
实验讨论:1. 高糖饲料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
2. 胰岛素注射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胰岛素具有降糖作用。
3. 肾上腺素注射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肾上腺素具有升糖作用。
4. 高糖饲料+胰岛素注射组小鼠血糖水平降低,说明胰岛素与高糖饲料具有协同降糖作用。
实验结论:1. 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中生物探析血糖调节相关的实验设计论文
探析血糖调节相关的实验设计实验不仅是生物学科发展的基石,也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考虽然难以考查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但也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
这既体现了高考突出能力考查的要求,也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很多高中由于教学设备和资源不足,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动手进行生物实验,解答实验题就成为学生惧怕试题之一。
近几年高考对血糖调节中证明胰岛素能降血糖和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等相关实验考得较多。
解答这类证明性实验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在复习时可以事半功倍。
1.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对于证明性实验,实验目的往往就是题目的问题。
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步骤的理论依据。
它的来源可以是题干,也可以是学过的生物学知识,需要对具体的题目分析后才能确定。
其表述的方法一般是先写出整个实验总的原理,再写出主要步骤的依据,切忌写成步骤。
考生需将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新的实验情景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2.实验步骤的设计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曲”法:第一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
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浓度相同”等等。
一般情况分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实验目的;另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作为参照。
同时分别编号为A、B或甲、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当然有时依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也可分为多个组。
第二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
方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
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例如:实验组注射胰岛素溶液时,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四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对于证明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
只要掌握以上规律,设计实验就不会太困难。
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降血糖人体试食试验研究
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降血糖人体试食试验研究发布时间:2021-06-04T07:05:28.2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作者:郭忠1*(通讯作者)魏杰2 王亮3 [导读] 目的:研究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降血糖作用。
方法:采用自身与组间两种对照设计。
有效病例100例,试食组、对照组各为50例。
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试食组服用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
观察期间坚持饮食控制,原治疗糖尿病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
结果:一个月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13±1.71mmol/L,平均下降百分率为10.42%±13.07%;餐后2h血糖平均下降2.20±2.70mmol/L,平均下降百分率为13.59%±15.59%(P<0.05);总有效率为40%郭忠1*(通讯作者)魏杰2 王亮3 1华夏先葆(北京)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1149; 2北京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 100730;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王珂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北京市 101121摘要:目的:研究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降血糖作用。
方法:采用自身与组间两种对照设计。
有效病例100例,试食组、对照组各为50例。
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试食组服用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
观察期间坚持饮食控制,原治疗糖尿病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
结果:一个月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13±1.71mmol/L,平均下降百分率为10.42%±13.07%;餐后2h血糖平均下降2.20±2.70mmol/L,平均下降百分率为13.59%±15.59%(P<0.05);总有效率为40%。
结论: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辅助降血糖功能判定标准,认为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关键词:铬酵母西洋参黄芪胶囊;降血糖;人体试食研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降血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降血糖实验的步骤:1. 购买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通常以注射剂的形式提供,口服降糖药物则可按照剂量以药片或胶囊形式购买。
2. 动物模型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和猪等。
确保动物模型能够反映出人类的代谢特点。
3. 预实验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包括注射器、血糖仪、高血糖试剂和实验动物的标本等。
4.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不同的组别,每组至少包含3只动物。
分组可以根据给予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方式进行。
5. 测量空腹血糖水平:在实验开始前的一天,在动物禁食8-12小时后,使用血糖仪测量每只动物的空腹血糖水平。
确保所有动物的初始血糖水平相似。
6. 给予药物:根据实验设计,给予不同组别的动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通常通过皮下注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则可以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灌胃给予。
7. 测量血糖水平:在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后的一定时间间隔内,使用血糖仪测量动物的血糖水平。
通常会在给药后的30分钟、1小时、2小时等时间点测量血糖水平。
8. 数据分析:将不同组别动物的血糖水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可以绘制折线图或柱状图来展示血糖水平的变化。
9. 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分析不同胰岛素剂量和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的降低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动物实验需要遵守伦理道德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福利和权益不受损害。
实验前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药理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1.X提取物(药物)降血糖作用实验设计1.高血糖动物模型的建立1.1材料与试剂正规实验动物中心采购的健康,成熟,体重为24-26g的清洁级48只ICR 种小鼠。
正规厂家生产的四氧嘧啶,血糖试剂盒,生理盐水,阳性对照药品。
1.2方法小鼠应饲养3d,空腹(禁食不禁水)18h后测其体重,以2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连续注4d后,尾静脉取血,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筛选出血糖值高于12.0mmol/L的小鼠作为高血糖模型。
2.分组与给药取12只正常小鼠作空白对照组,取12只高血糖模型做为模型组,取12只高血糖模型做为阳性对照组,取12只高血糖模型做为给药实验组。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按Mg体重给予NmL生理盐水,阳性实验对照组给予Nml阳性实验药品(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等),给药实验组每日按每Mg体重给予NmL X 提取物(药物),连续灌胃Yd。
3.血糖测定最后1次灌胃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0 h,从各组小鼠尾静脉取血,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
4.数据处理对测定的结果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各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实验设计2.X提取物(药物)抗肿瘤作用实验设计1.体外实验1.1材料与方法1.1.1试验菌株应尽量多的选取病变细胞菌株,至少十种,其中应包括鼠源病变细胞菌株,如小鼠S-180,以及人源病变细胞,如人肝癌772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MGC-803细胞。
1.1.2 X提取物(药物)溶液制备取X提取物(药物)适量,加蒸溜水适量溶解,过滤,滤液浓缩至规定浓度的浓缩液,过滤除菌,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药液(根据预试验结果而定,浓度均以相当的生药量表示),保存备用。
1.1.3分组与给药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药液,阳性对照组加入环磷酰胺,阴性对照组用相应培养液。
1.2实验方法取对数生长期形态佳X种(X>=10)瘤细胞,分别处理后,用含10%小牛血清培养液将瘤细胞制成l.5x105/ml细胞的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ml,置5%CO2,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吸出培养液。
地骨皮降血糖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地骨皮对血糖的影响,验证地骨皮是否具有降血糖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0)g,由某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药物:地骨皮煎剂,由某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提供,经鉴定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3. 试剂:葡萄糖试剂盒、血糖仪、胰岛素试剂盒等。
4. 仪器: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地骨皮组。
2. 模型制备:采用高糖饲料喂养加一次性大剂量高糖溶液灌胃的方法制备高血糖模型。
3. 给药方法: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高糖饲料喂养,地骨皮组给予地骨皮煎剂(按生药量计算,每日每千克体重15g)灌胃,连续给药4周。
4. 样本采集:于实验第28天,禁食12小时后,采用一次性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
5. 组织切片:取大鼠胰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
6.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实验结果1. 空腹血糖:与模型组相比,地骨皮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胰岛素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地骨皮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胰腺组织切片:与模型组相比,地骨皮组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胰岛细胞排列整齐,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五、实验结论1. 地骨皮煎剂对高血糖大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2. 地骨皮煎剂可能通过提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形态等途径发挥降血糖作用。
六、实验讨论1. 地骨皮作为中药材,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退蒸、清肺降火等功效。
设计调血糖实验报告
题目:设计调血糖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因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2. 评估胰岛素和桑叶提取液对血糖调节的作用。
3. 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而桑叶提取液被认为具有降血糖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实验,探究胰岛素和桑叶提取液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并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动物: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
2. 实验试剂:胰岛素、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3. 实验器材:注射器、注射针、试管、移液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 甲组: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
- 乙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组。
- 丙组:糖尿病大鼠,给予胰岛素治疗。
- 丁组:糖尿病大鼠,给予桑叶提取液治疗。
2. 实验步骤:-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7只。
- 乙组大鼠通过高糖饲料喂养和禁食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
- 对丙、丁两组大鼠分别给予胰岛素和桑叶提取液治疗,剂量根据大鼠体重和文献报道确定。
- 治疗期间,甲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
- 治疗结束后,采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治疗前,乙组大鼠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甲组,说明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
2. 治疗后,丙、丁两组大鼠血糖浓度均显著降低,且低于乙组,说明胰岛素和桑叶提取液均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 与丙组相比,丁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幅度较小,说明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优于桑叶提取液。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糖尿病模型,并验证了胰岛素和桑叶提取液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2.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优于桑叶提取液,可能与胰岛素在体内发挥作用迅速、剂量可控等因素有关。
3.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本实验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等方法,有效控制了实验误差。
某复方黄芪制剂降血糖功能研究谢谢观赏
(二)人体试食试验
• 1.受试者选择 • (1)纳入标准 • 选择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病情较稳定,不需要
更换药物品种及剂量,仅服用维持量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 (DM),即空腹血糖≥7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 糖≥11.1mmol/L (200mg/dl);也可选择空腹血糖5.6~ 7mmol/L(100~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 11.1mmol/L(140~200mg/dl)的糖调节受损(IGR)人群。
04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谢谢观赏
04
04
(二)人体试食试验
• (2)排除标准 • 1型糖尿病病人。 •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 有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精神病患
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影响血糖药物者。 • 不能配合饮食控制而影响观察结果者 。 • 近3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用受试样品,或资料不全影响观察结
目录
Contents一、实源自项目 二、实验方法 三、案例简介02
一、实验项目
03
(一)动物实验
• 1.体重及其增重 • 2.空腹血糖 • 3.糖耐量 • 4.胰岛素 • 5.总胆固醇 • 6.甘油三酯
04
(二)人体试食试验
• 1.空腹血糖 • 2.餐后2小时血糖 •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糖化血清蛋白 • 4.总胆固醇 • 5.甘油三酯
04
(二)人体试食试验
• 3.辅助降血糖人体试食试验方案 • 试验前对每一位受试者按性别、年龄、不同劳动强
控糖药品策划方案
控糖药品策划方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控糖药品很多,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药效不稳定、用药副作用大、使用难度较大等等。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份控糖药品策划方案,旨在告诉大家我们的计划以及目标。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口服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维持较佳的生活质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开发一款药品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方案选用合适的药物成分经过市场调研和对现有药品研究,我们选出2-受体激动剂,这是一类常用的控糖药物。
这种药物有着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它的副作用较小、用药方便等优点也符合我们的要求。
药物剂型研究针对市场上的常见问题,我们考虑以基础药物成分为核心,选用培优工艺进行研究开发。
由此我们推出了基于药物缓释技术的胶囊型药品,这种剂型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因此经过初步测试后,我们确定它为我们的首选剂型。
药品试制我们将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药物试制。
在药物制备方面,我们考虑使用高效和环保的工艺,同时针对药效和副作用进行调整和控制。
此过程需要与实验室和技术团队紧密配合,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试验。
我们将不断地对药物成分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药品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要求。
市场推广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我们将制定市场推广方案,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推广策略的协调将直接关系到药品的销售情况。
我们将研究对于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以及和其他业务伙伴的合作,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总结此次控糖药品策划方案的制定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药品,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增加他们生活的乐趣。
我们不仅仅只是生产药品,我们还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那就是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控糖药品的研制虽然是一个个体小步,但是祝愿这个方案能够得到实施,从而帮助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控糖药品策划方案
控糖药品策划方案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有数亿患者。
糖尿病治疗需要集药物治疗、膳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行为治疗等多方面措施。
然而,在现有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开发一种控糖药品,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目标用户控糖药品的目标用户是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
产品特点渐进式效果采用渐进式效果的设计理念,不会突然降低血糖,减轻使用者的不适感,同时保证治疗效果。
较低的副作用在剂量和使用周期的控制上,经过充分的实验和调整,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放心使用。
包装设计将药物的每个阶段的剂量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方便使用者控制用药的情况。
方便携带药品采用硬纸盒包装,方便患者随身携带。
推广方案推广计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医生推广医生作为控糖药品的重要推广对象,应该注重培育医学院校等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医生的接受度。
同时,在临床使用中,要和医生保持交流和沟通,在产品优化、质量保证、药物配方方面尽可能地获得医生的支持和反馈。
新媒体推广新媒体作为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互动平台,是控糖药推广不可忽视的途径。
通过在官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展示控糖药的独特优势、疗效等信息,吸引关注该领域的患者和消费者。
线下推广在医院、药店、健康产品展览等现场活动中,采用宣传册、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和推广。
同时,可以通过与相关健康卫生机构合作推出控糖药教育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形成口碑宣传,推动控糖药品向市场推广。
市场竞争目前,国内控糖药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有:糖适平、瑞格列奈、格列美脲、美舒利。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来说,更注重的是药品的渐进式效果、副作用小、便携等方面的特点,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口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属中医“消渴”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尿糖阳性及糖耐量降低,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且伴随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种组织的慢性病变[1]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
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且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共同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有3.66亿人,预计在20年内将达到6亿人;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病人数为970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2]。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对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小鼠;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
实验材料:链脲佐菌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试管、生理盐水、胰岛素、蒸馏水、注射器;
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测定血糖前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3000rpm离心10min。
精密吸取20μl血浆,加入葡萄糖氧化酶混合试剂3.0ml,混合后置37℃水浴15min,用分光光度计在505nm处比色。
同时,取蒸馏水和标准葡萄糖溶液(5.55mmol/L)各20μl作对照,与样品平行试验,用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样品管吸光度与葡萄糖标准溶液吸光度比较,计算样品中葡萄糖含量(mmol/L)。
计算公式如下
血糖(mmol/L)=(样品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5.55(mmol/L)
100mg/dl=5.55(mmol/L)
实验步骤:
糖尿病小鼠的造模
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5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禁食12h,于注射试剂
前测量血糖,记录;
2、将链脲佐菌素溶于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1mol,pH4.5),并将溶液配置成
1%的注射液,避光、冰浴保存1h;
3、注射前禁食不禁水,一次性小鼠腹腔注射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链脲
佐菌素造模,注射剂量150mg/kg;
4、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第7天给予模型组小鼠禁食12h,称重,断尾取血;测
量小鼠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高于11.1mmol/L确定为造模成功,清除模型组
中造模不成功的小鼠,对小鼠重新编号;
胰岛素对正常小鼠降血糖效果实验
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
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
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量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胰岛素对高血糖小鼠降糖效果实验
1、从模型组中随机选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
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
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量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胰岛素对正常小鼠的耐糖性实验
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
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h
后,向所有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给药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
定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胰岛素对高血糖小鼠的耐糖性实验
1、从模型组中随机选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
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h
后,向所有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给药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
定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目前市场上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
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
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
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研究表明中药类的降血糖药物主要包括黄芩、黄连、地黄等;最近有研究表明,苦瓜可以抑制葡萄糖吸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近年来,桑叶、青钱柳治疗高血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青钱柳对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植物。
山药由于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
现代研究发现,桑叶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并能改善肝脏的功能。
199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对糖尿病饮食方法的方针提出了新的劝告,指出饮食疗法的目标主要改变饮食习惯,以利于纠正糖尿病代谢异常;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毕生都应该注意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有资料证实,睡眠障碍如睡眠时间减少或维持熟睡困难可增加肥胖或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除控制饮食外还应减重和持续性的规律运动,保持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状态。
这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汤家铭主编.医学实验动物学
[2]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八版
[3]陆英杰,连志成,钟毅,赵自明.30周糖尿病模型大鼠胃排空异常及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
[4]黄昕,崔磊,曹谊林.STZ诱导裸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观察[J].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rconstructive Surgery.2007
[5]吕丹.参麦颗粒降血糖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沈阳药科大学[J].2008
[6]黄桂红,陈薇,罗昱澜.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9
[7]赵大桂,杜伟.社区医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
[8何胜,石丽娟,廖维芳,潘裕钊,李文文,朱晓莹,张树球.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舒糖宝疗效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9]徐明生,沈勇根,吴海龙,舒惠国,王文君,上官新晨.青钱柳水提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4
[10]于传林,朱正光,雷林生,陈娜娜,吴曙光.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
[11]惠秋沙.山药饮料对小鼠的降糖作用的研究[J]。
齐鲁药事.2011
[12]谢宁,吴颂,王晓博,关慧波,侯淑峰.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
[13]]安小平,崔庆荣.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8
[14]梁丹,黎卫冲,覃冬菊,覃玉君,黄秋岸,张树球.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荔枝核提取液对其治疗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09
[15]祈朝阳,宋进展。
苦瓜降糖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
[16]李宏,钱永华.桑叶对高血糖大鼠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的影响[J].北方蚕业.2008
[17]金颖.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
[18]张雅琴,吴萍萍,向敏,肖扬.几种药物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
[19]成意伟,杜真.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J].健康管理.2007
[20]张志芳,李全民.糖尿病与睡眠的相互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1
[21]王秀秀,李显筑.中成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2
[22]刘科宇,王春华,杜志敏.链脲佐菌素致大鼠高血糖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