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

合集下载

篆刻教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

篆刻教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

篆刻教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今天重点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

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转发给新人学习,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步:准备工具1、准备印章材料:常用篆刻字典、砂纸、镜子、毛笔2支(小笔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砚台、印床、刻刀、印泥、连史纸(拷贝纸或宣纸)数份、刷子(废弃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边款时用)、拓包等。

印石的准备:将砂纸平铺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选择一块玻璃面),用印石(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面大小一样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2、设计印稿:初学者宜临印,印宗秦汉,多临汉印。

我们选择一方印,将一张半透明的纸(宣纸或者连史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

如果想创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纸上印出痕迹然后用毛笔勾画出边框,查字典选用适当的篆文设计印面,设计印面一点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谐与统一还有印的留白。

(创作过程有很多的需要介绍,限于篇幅和小编水平有限此处只做简单的介绍)3、印稿上石:初学者宜用水印上石的办法,这种方法失真会大大减少,毕竟刚刚学习篆刻直接在石头上写出印面难度太大。

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等印面完全湿透,用宣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干的时候在附上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

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复制到印石上了。

放在镜子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如果能力强者亦可直接写到石料上。

第二步:操刀治印自古以来刀法无定法,工具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用大刀,有的人喜小刀。

1、篆刻的执刀法第一种: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

刻印时五指齐用刀,小指向前伸.触及印石,起稳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

适用于质地较软的小型印材,刻细劲的朱文铁线篆印。

第二种: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运刀。

刻印时指掌俱实,全靠手腕的灵活运作。

这种执刀方式便于发力,所刻印文线条浑厚富于力度,适宜刻白文大印。

书法入门教程:篆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书法入门教程:篆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书法入门教程:篆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怎样刻白文印】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

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划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划,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

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划两终端。

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

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怎样刻朱文印】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划、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

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划、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

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划,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

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

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

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

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划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

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对应,使用自如。

【怎样临刻古印】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

秦汉印是篆刻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能够比之于唐诗、宋词、无曲。

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

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像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

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怎样临刻名家印】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我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

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表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

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择接近自己性格的一类。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篆刻⼊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法如何上⼿练习如何提⾼篆刻⼊门字法、篆法、章法、⼑法⼊何上⼿练习原创谈艺录2016-08-05 21:11:09前⾯讲过,篆刻⼊门须从四个⽅⾯⼊⼿,也基本可以说,解决了这四⽅⾯的问题,就可以完全⾃信地说,⾃⼰在篆刻上⼊门了。

这四个⽅⾯分别是:1、字法;2、篆法;3、章法;4、⼑法。

按我的⼊门道路来⾃我衡量,他们⼤致对应的是:⼀、字法、篆法对应篆书的练习;⼆、章法对应的是基本章法的认识掌握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修养;三、⼑法对应的是长期的汉印和名家印的临摹练习。

也就是说: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我们打从开始学习篆刻那天起,可以同时做三件事情: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如多看印章,多看美术作品,多看雕塑作品,多看书法作品,多看⼀些经典名著,多看⼀些评分⽐较⾼的电影等。

)练习篆书掌握字法和篆法是⼀个慢过程,都有较⼤的练习量和观察量。

练习篆书时要真的学会篆书本⾝所具有的本⾝的特征,⽐如中锋⾏笔,不偏不倚,以及每次运笔成字时的藏头护尾,每⼀笔都圆润饱满等,它同楷书、草书、⾏书都有较⼤的不同,它最⼤的特⾊就是左右上下均匀对称,甚⾄⼤部分偏旁部⾸都是对称的,⽽且笔画与笔画之间所预留的空⽩也相等,笔画的粗细也相同,仔细体会,篆书的形体就像是精美的图案,是绝佳的装饰画,同时,书写的时候,对⼒度的要求也要⼀致,也就是说,练习篆书时最重要的⼀个诀窍是:慢。

慢!这也是临摹汉印和名家印的⼀个重要⽅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临摹汉印时,找来的汉印⾥的⼀笔⼀画,每⼀⽅都值得认真体会⼑法的来回⾛向、冲切的结合,⼑法的快慢运⾏,甚⾄要了解每⼀⽅印的原始印料是什么质地的,从⽽感觉到每⼀个笔画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果,⼑与⽯之间的感觉如何,都⼀点⼀滴地去做,去体会,去找到技法上的⼼⼿相应,⼼⾥理解了,⼿上能够做得到。

篆刻学习是个慢功夫,第三项我所说的修养问题,也是个慢功夫,是没有⼤量的读书量,没有⼤量的审美体验过程(⽐如参加美展、篆刻展、书法展等),没有⼤量的⽣活积累⽆法达到的境地。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XXX校本课程教材篆刻(试用)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研究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研究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XXX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经由进程多种形式让学生介入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进步、常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进步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篆刻入门:元代官印、私印和元押

篆刻入门:元代官印、私印和元押

篆刻入门:元代官印、私印和元押1.元代官印元代官制繁复,地域广大,种类、语言文字亦颇为复杂。

由于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因而印文也分为两种:(1)元代国书八思巴文。

(2)汉文篆书。

八思巴文亦用篆体,印背凿有年月以及铸造单位,均用汉文作释文。

印边较过去又有加宽,较印内文字三至六倍不等。

大小也各不相同,较小者5厘米见方,较大者则10厘米见方。

如'沿海巡防于户之印'便以八思巴篆体入印,大约7厘米见方,笔画盘绕曲折,规矩工整,但篆刻的艺术性已几乎丧失殆尽;又如'益都路管军千户建字号之印',9厘米见方,以汉字九叠篆文入印,字法屈曲、盘绕、繁复,线条平实,但多有呆板之感。

沿海巡防千户之印益都路管军千户建字号之印2.元代私印元代私印与官印相似,亦可分为两种:汉文篆书印、蒙文篆书印。

当时汉族文人学士、书画家多以汉文入印,蒙古族人则多以蒙文入印。

如'帖木儿不花记'一印,便是以汉文九叠篆入印,为外粗内细的双边,增加了一些变化,去除了九叠篆的一丝呆板,别具新意。

帖木儿不花记又如'陈信记'为蒙文加押。

印面文字线条较印边略粗且有变化。

分朱布白,疏密得当,因而印面显得灵活而不呆板,别有一番情趣。

陈信记再如'松雪斋'一印,为赵子昂之书室印。

篆文为朱文细篆,承汉唐朱文印之法并以小篆道劲流转之笔意入印,不受宋元九叠之影响,空间均匀有致,开元代朱文印一代先河。

松雪斋3.元押花押印都以朱文表现,形式多样,有方、圆、葫芦、琵琶等多种形状。

传世最多的花押印为元代押印,故称为'元押'。

元押的文字排列一般为上书楷书姓氏,下为花押。

'索记'一印为琵琶形元押,印文为蒙文,两字排列疏密有致,以当时流行乐器琵琶的外形为印形,颇为新鲜。

'马押'为葫芦形,'王押'为鱼形,'赵押'则为普通的长方形,从中可见元押形状之多样。

艺体类选修课篆刻艺术基础ppt课件

艺体类选修课篆刻艺术基础ppt课件
、其他工具
常用的用具还有砂纸板(粗、细砂纸)、磨石、 小镜子、牙刷等。
小结:篆刻的最基本工具和材料
1、石材 2、刻刀 3、字典 4、印泥
第三节 篆刻的刀法
一、书画印章的三种形式:
1、朱文:白底红字。一般是笔 划少的用朱文要圆润挺拔,忌瘦枯 无肉。
2、白文:—— 红底白字
如汉印式,横竖划要在方整中带有圆 意,笔划转角处要圆中带有方意(但不 得有棱角)。要粗壮豪爽,忌虚弱臃肿。
(二)其他印章材料
如象牙、金,银,铜,牛角,竹、树根,黄杨木等都可,不 过要先学石章为基础,再刻上述印章。
(三)印章材料的选择
选印石主要从质地、色彩、体量三方面入手。 • 质地以细、冻、实、纯为上。 • “细”—— 即质地细腻,手感特别光滑,外观上有油腻感。 • “冻”—— 即透明度好,山口一带的灯光冻,蓝花青田,封
一、 印章材料与选择(续)
4、巴林石(叶蜡石)
产于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七、印规
盖印用‘印规’可以便盖的印不歪不偏,而且还可以重盖。
八、印泥
印泥以厚亮细腻、色彩鲜明苍老者为上品。有朱 砂等效种。齐白石称紫红砂制印泥为最好。全国以 杭州西泠印社及漳州出产的印泥最负盛名。印泥只 要细腻色鲜不渗油者即可应用。用印泥要经常拌搅, 使印油和印色均匀,冬天怕冻,勿放在过冷的地方。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的基础知识一、篆刻的起源: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因自古以来治印多用篆字,故称之为“篆刻”。

中国的篆刻与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篆刻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印“缪政治身份和行使、授与的权力(权力的象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不仅是国家权力机构必备的评证,也是整个社会采用与检验的凭证了。

“印信”印证、信誉、印证人生。

至秦代,作为官印经过汉代继而形成了与传统中国书法并存的艺术体系。

唐宋至元,元押的出现,演于明,它已成为与书法绘画艺术并存的姊妹艺术。

严格地说,它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他出现后与书法同步发展,并与共法共依于汉字的发展,从而又与书法一起造就和发展了汉字艺术,并使书法国画产生了更具欣赏价值的感染力。

它虽是文字,却抽象于画,但又不是画,在方寸之间给人们以无边辽阔的想象。

篆刻艺术熔书法,雕刻、绘画于一炉。

与书画作品同居一席,有力的渲染了书画的艺术魅力。

现代篆刻更是作为书法与雕刻合成的艺术形象,存在于中国文化艺术园林之中,以其高格调的艺术欣赏淡化了它的实用价值,多见于名言、警句、。

这。

“田”宋代官印接近唐,但至金、元时期则用“九叠篆”,入印。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印面尺寸变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

清代官印正规官是正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其印为长方形,叫“关防”。

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

4、姓名印:也叫“私章”,使用范围广泛,日常应用及书画作品上常见。

(1)只刻姓的,(2)名后加印,(3)加“……之印”,(4)……印信。

5、闲文印:又名“闲章”,最初的闲章多为吉祥之物,自诗文名句入印后,书画家即把它钤在作品上公开传播。

如:齐白石的“鲁班门下”,“三百石印富翁”,吴昌硕的“一月安东令”自嘲怀才不遇。

6、收藏鉴赏印:分为三类:(1)收藏类:收藏、考藏。

(2)鉴赏类:珍赏、清赏、心阅。

(3)校订类:考定、审定鉴定等。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篆刻,是集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称谓,它灌输著自古以来多元而独
特的艺术讯息。

仿古篆刻,是因应传承古代廉价但不断发展的技艺。

篆刻的起因,可以追溯自宋代。

篆刻,有着精细的技艺要求,是对传
统中国文字和文化的一种意义非凡的演绎形式。

篆刻,主要是以石头制成字体,力求模仿古人不同字体及大小。

刻字时,要用刻笔或用金笔,里外同切,以达到精细的艺术效果。


人用金环连接字与字,形成清新而变化多样的意境,相比于其他技艺,篆刻还要求字体密度对称,极具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艺术家的
真功夫。

篆刻技艺的完善,不仅要求字的比例和大小,更要求其工艺和技巧,保证曲线的优美,变化细腻,这需要艺术家花费大量的时间而高
超的技艺Le及耐心。

除了传统的方法,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篆
刻制作方法,通过利用传统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进一步拓展了篆刻
技艺的手段,使其无比丰富而绚丽多姿,令人惊叹。

精湛的篆刻技艺,是中华文化中尊重细微,勤学苦练的精神的象征,它深入人心、不可抹灭,百转千回,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熠熠生辉,能处处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

篆刻入门常识篇:白文印、朱文印

篆刻入门常识篇:白文印、朱文印

篆刻⼊门常识篇:⽩⽂印、朱⽂印话说,本⽂是系列⽂章⾥的⼀篇,为了使整个系列⽂章更系统、完整,可能会发⼀些⾮常⼩⽩的内容,⼤家、⾏家可以忽略。

初学⼊门的篆刻爱好者,这些内容可以认真看⼀下,还有点⽤。

⼀、⽩⽂印⽩⽂印,通常情况下也叫阴⽂印,也就是印⽂在印章表⾯上是呈凹陷状的印章。

蘸印泥钤盖在⽩纸上,印⽂线条呈红底⽩字,因此叫“⽩⽂”。

例如这⽅“周诱”印:通常情况下,根据⽩⽂的粗细程度不同,⽩⽂印还分两类,⼀类是像上⾯这⽅印⼀样,⽩⽂线条较细,间隙较⼤,印章总体来说,看起来还是红⾊的较多的,称为“细⽩⽂”印。

⽽相应的,⽩⽂线条较粗,间隙较⼩,印章总体看起来⽩⾊较多,⽽红⾊较少的,称为“满⽩⽂”印。

如下图赵之谦的“餐经养年”印:汉印⾥⾯⽩⽂印较多,因此,在初学篆刻中,很多⼊门的印章都是⽩⽂印,⽽且⽩⽂印相对后⾯的朱⽂印,⼀则没有边框处理的要求,相对章法较简单,另外对印章⽯料要求也较低,适合⼊门,初学者可以多刻⼀些⽩⽂印,再动⼿刻朱⽂印。

⼆、朱⽂印朱⽂印,通常情况下还叫阳⽂印,与阴⽂印相对,即在印章表⾯上印⽂呈凸起状的印章。

蘸红⾊印泥钤盖在⽩纸上,印⽂线条是红⾊的,所以称为“朱⽂”。

朱⽂印分出来的种类⽐较多,⼤致有下⾯⼏种:圆朱⽂印,⽐如下⾯陈巨来的这个“双江阁”印:朱⽂线条圆润细滑,看上去极尽⾦⽯精美韵味。

粗朱⽂印,⽐如吴昌硕的刻的这⽅“甲申⼗⽉园丁再⽣”印,线条粗壮些。

这类印章,沧桑感从印⾯⾃然流露,读之让⼈⼼⽣感叹。

阔边细朱⽂印,⽐如民国蒋介⽯⾏⽂常⽤的印章,这⽅“总统之印”:宽边细朱⽂印多较正式,政府的印章,皇帝的收藏印等,篆刻史上,⽶芾曾经因为这种印章的边界太宽影响收藏品的内容反对过收藏印⽤这种类型的印章,但不管如何,看上去,蛮正式,好看。

⽆边朱⽂印,朱⽂印⼀般有边框,但也有⼀部分没有边框的作品,⽐如⽂彭的这⽅“琴罢倚松玩鹤”印:有⼈说,这⽅印可能原来有细边框,现在只是因为破损严重才没有边框,回头要去看看真印,落个实处,另外,没有边框,不是挺美吗。

篆刻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

篆刻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

篆刻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一、篆刻雕塑的起源与发展篆刻雕塑是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篆刻艺术。

篆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艺术,指的是以刀、石或印材等工具在印章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技艺。

而篆刻雕塑则是在这一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将篆刻艺术与雕塑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篆刻雕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篆刻艺术已经非常普遍,人们以篆刻的方式刻制印章并流传至今。

在唐代,篆刻雕塑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艺术形式。

其后,篆刻雕塑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当时有许多著名的篆刻家以及篆刻雕塑家,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当时的艺术珍品。

到了明清时期,篆刻雕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篆刻雕塑成为宫廷贵族的宠爱,成为了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许多著名的篆刻家也开始专门从事篆刻雕塑,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二、篆刻雕塑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 独特性:篆刻雕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而著称。

它将篆刻艺术与雕塑艺术有机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篆刻雕塑作品通常具有精致的线条和浑厚的质感,具有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美感。

2. 篆刻的影响:篆刻雕塑的特点之一就是带有浓厚的篆刻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线条的雕刻上,篆刻雕塑作品的线条通常流畅而有韵律感,具有一种简洁而又深刻的美感。

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当代,篆刻雕塑已经不限于传统的风格和题材,它已经开始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更多新颖而又有内涵的作品。

这种结合使得篆刻雕塑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三、篆刻雕塑的流派与代表作品篆刻雕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流派及其代表作品:1. 北方篆刻雕塑:北方篆刻雕塑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其特点是线条简练、结构严谨、形式神秘。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篆刻诗经图》、冯梦龙的《篆砖》等。

2. 南方篆刻雕塑:南方篆刻雕塑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其特点是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含蓄内敛。

篆刻入门教学设计方案

篆刻入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篆刻作品,具备一定的篆刻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篆刻基础知识:篆刻的历史、起源、流派、技法等。

2. 篆刻工具与材料:篆刻刀、印石、印泥、磨刀石等。

3. 篆刻技法:线条、结构、布局、章法等。

4. 篆刻实践:篆刻作品的创作、修改、完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2)简要介绍篆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篆刻基础知识(1)讲解篆刻的历史、起源、流派、技法等。

(2)介绍篆刻工具与材料,如篆刻刀、印石、印泥、磨刀石等。

3. 讲解篆刻技法(1)讲解线条、结构、布局、章法等篆刻技法。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技法的运用。

4. 篆刻实践(1)教师示范篆刻过程,包括篆刻刀的使用、线条的掌握、结构的布局等。

(2)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篆刻实践。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篆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篆刻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篆刻技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篆刻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拓展创作思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篆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篆刻作品的完成情况,包括线条、结构、布局、章法等方面。

3. 学生在篆刻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4. 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篆刻教材、课件。

2. 篆刻工具、材料。

3. 篆刻作品图片、视频。

4. 网络资源,如篆刻论坛、博客等。

篆刻训练方法

篆刻训练方法

篆刻训练方法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在印章上刻写或篆刻文字、图案,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和思想。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篆刻技艺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础练习1. 线条练习:在篆刻中,线条的流畅和连贯是至关重要的。

初学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直线、圆弧等基本线条,来提高手部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2. 文字临摹:选择一些经典的篆刻作品进行临摹,有助于理解篆刻的构图和章法。

同时,这也是熟悉各种字体的好方法。

3. 砂纸磨印:在篆刻初期,使用砂纸对印章进行打磨,可以加深对印章材质和刀法的理解。

通过不断调整力度和角度,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篆刻技巧。

二、进阶训练1. 实操练习:在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开始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从简单的姓名章开始,逐渐尝试复杂的图案和文字设计。

同时,要注意保持刀具的清洁与锋利,以确保作品的质量。

2. 观察能力培养:在篆刻过程中,观察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印面,分析线条的走向和布局。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

3. 创新与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或流派。

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发掘自己的独特风格。

同时,注重刀法的运用与创新,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个性化。

三、日常习惯与心态1. 勤于实践:要想在篆刻上取得进步,多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艺。

2. 保持耐心与细心:篆刻需要创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处理每一个细节。

急躁或马虎都可能导致作品质量下降。

3. 善于总结与分享:每次练习后,都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与同好分享作品和心得也是促进技艺交流的好方法。

4. 保持学习态度:篆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远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无论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教学视频还是向他人请教,保持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

5. 享受过程:在篆刻的过程中,要学会享受创作的乐趣,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小篆雕刻入门知识点总结

小篆雕刻入门知识点总结

小篆雕刻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小篆的概述小篆,是汉字的一种字体,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战国时期。

相传小篆是由李斯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所倡导的。

小篆是以金文、大篆为基础,经过总结、提炼、改革而形成的。

小篆时代大约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末。

小篆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基本的字体之一,也是最受人喜爱的字体之一。

小篆的特点是字形结构简洁,笔画优美流畅,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小篆也被用于刻石、刻帖、刻印、绘画等领域,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二、小篆的基本知识点1. 小篆的构造小篆的构造是由笔画、笔势、笔法三大要素构成的。

笔画是指汉字的线条形态,笔势是指汉字的整体形态,笔法是指汉字的写法技巧。

小篆的构造需从这三个要素入手。

2. 小篆的笔画小篆的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折、点六种基本笔画。

这六种笔画构成了小篆字形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练习这六种基本笔画来掌握小篆字形的构造。

3. 小篆的笔势小篆的笔势主要有纵横平立,起承转合,顿挫滚荡,阳刚阴柔四种基本笔势。

这四种笔势构成了小篆字形的结构特点,可以通过练习这四种基本笔势来掌握小篆字形的结构规律。

4. 小篆的笔法小篆的笔法主要有顿笔、折笔、提笔、承笔、收笔、颔笔、点笔、顿笔八种基本笔法。

这八种笔法构成了小篆字形的写法技巧,可以通过练习这八种基本笔法来掌握小篆字形的书写技巧。

三、小篆的刻石技艺1. 刻石准备工作刻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石、准线、布局等工作。

选择一块质地细腻、色彩均匀的石材,用尺规绳水平竖直测量划线,确定书写区域。

2. 刻石基本技法刻石基本技法主要包括画勾、勾槽、镂空、孔雕等技法。

画勾是用刻刀在石材上草拟汉字的笔画,勾槽是在勾勒的基础上深入刻划,镂空是将石材中无用部分切割除去,孔雕是在石材上塑雕凸出的部分。

3. 刻石书法要领刻石书法要领主要包括字形、结构、布局、笔画等要领。

刻石书法要求字形端庄工整,结构严谨有序,布局清晰平衡,笔画流畅有力。

四、小篆的刻印技艺1. 刻印器材刻印器材主要包括刻刀、印石、印泥等工具。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篆刻入门基础知识篆刻入门基础知识[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

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古代玺印的使用]:汉以后,纸的运用比较普遍,印章才采取蘸水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又有了印泥。

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

这种于是干后硬化的软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

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朱文印为佳,因此大古印的白文为多。

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古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

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

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冲刀法

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冲刀法

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冲刀法冲刀法是篆刻创作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

其方法是执刀从线条的一端向另一端猛力冲刻,因运力较连续,中途也少停留,行刀明快,势如破竹,形成的线条挺拔酣畅。

刀身竖立中正的,行刀遇到的阻力较大,线条两侧石屑剥落,刻出的线条边缘会形成微微的起伏,就好像笔毫杀锋入纸,随用力轻重而形成的轻微震荡,有一种凝涩之感。

二金蝶堂如赵之谦刻“二金蝶堂”,字形结体方正,线条圆浑遒劲、以中锋深人的冲刀法形成的线条边缘,有极其细微的波动变化,给人以涵虚入朴之感。

刀身偏侧的,刻出的线条就有了向线与背线之分。

向线是指刻白文线条时刀刃向上的一面,因石屑崩落显得较为燥烈,刀刃向下一侧为背线,刀痕较为光整,刻朱文时向背关系恰好相反。

马上斜阳城下花如齐白石刻“马上斜阳城下花”,用刀多偏侧直冲,形成了一侧光滑平整,一侧爆裂粗糙的线条,给人以生辣迅捷、无拘无束的痛快淋离感。

根据行刀方向,冲刀技法又可划分为单刀与双刀。

单刀是指一刀完成一根白文线条,在刻治过程中基本上将笔意与刀味予以充分表达,不再重复补刀,较适用于细线条及较小的印面。

大乘如李刚田刻“大乘”一印,用刀挺爽劲峭,刀锋略而直冲,由于不复刀、不修饰,线条因而在细劲中带有甲骨文刻痕般的峻利感。

值得注意的是,朱文因必须以两刀在线条两侧完成,故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刀。

双刀是指在同一刀痕上重复走刀,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同时,由于入刀角度的正与侧,刀刃通线的向与背等不同,形成的刀味效果也更为复杂多变。

同方向双刀形成的白文线条,也可以有单刀般一侧光洁一侧燥烈的效果,但因加粗了线条的宽度,会比单刀刻痕显得更为厚重。

如李刚田刻“有恒者”比之“大乘”印,同样一侧线条刀痕略有崩裂,但后印比前印更为粗壮雄浑,就是因为后印在运刀时,稍离第一刀刻痕边缘,同方向再加一刀,使线条在不失挺劲的前提下更为饱满浑厚。

反方向而施的双刀,可以形成两侧崩裂或两侧光洁的效果。

大盈若冲如王镛刻“大盈若冲”,虽是朱文,但用刀一来一去向线侧冲,使线条两侧边缘都产生了爆裂状崩碎,大有“风雷恍忽腾蛟螭,土弃石裂堆琉璃”的金石意味。

初学篆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初学篆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初学篆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练习石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常见的篆刻印石有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萧山红、青海石、广西冻石、伊犁石等品种,这些印石的硬度基本在1-3之间,比较适于手工篆刻。

而玛瑙、水晶、玉等硬质材料硬度较高,一般不适合用于篆刻创作(除非用专业的电动工具);初学篆刻,我们一般建议用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石作为练习材料。

寿山石因为资源越来越少,价格也日益昂贵,一般不适合作练习石;青海石石性较粉,刀感不是很特别理想,也不适合用于练习;篆刻爱好者除了需要辨别印石石种之外,还要懂得如何挑选印石,在实体店面购买印石,尽量要挑那些印面没有砂钉及格裂的,所谓的砂钉就是印石的杂质,一般较难刻动,格裂就是裂纹,明显的裂纹也会影响到篆刻。

二、篆刻刀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配全,比如说拓边款的工具,有些初学者连边款都刻不好,何谈拓边款。

如果是中小学生,可以买价格最低廉的碳钢刀。

如果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强烈建议购买硬度更高的白钢刀或者钨钢刀。

白钢刀一般硬度在6,钨钢刀(也称硬质合金刀)硬度7,这两种刀是最常见的篆刻刀。

至于白钢刀好还是钨钢刀好,不能绝对化,白钢刀硬度低些,但韧性好一些,价格也低一些,而钨钢刀最硬,韧性也会略差一些,价格也比白钢刀略高一些。

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目前没有白钢刀。

我自己手上有十几把刻刀,永字牌的占了三分之二,我最常用的就是永字牌的高级型5MM和8MM刻刀(纸盒装),特别是8MM的那把,是正方形的刀杆,全身是黑色,握在手上非常有份量。

三、印泥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

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来。

篆刻设计入门基础知识书籍

篆刻设计入门基础知识书籍

篆刻设计入门基础知识书籍篆刻设计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它集文字、绘画、雕刻于一体,通过刻划印章来表达深远的思想和意义。

对于想要学习篆刻设计的初学者来说,一本好的入门基础知识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推荐几本适合初学者的篆刻设计基础知识书籍。

1. 《篆刻设计入门》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的篆刻设计基础知识书籍。

它由经验丰富的篆刻艺术家撰写,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书中详细介绍了篆刻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此外,书中还附带了一些实用的模板和练习题,让读者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技能。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2. 《篆刻字型设计与应用》对于想要深入学习篆刻字型设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错过的指南。

书中详细介绍了篆刻字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字形的结构特点、笔画的书写规范等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篆刻字型和它们的应用场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无论是想要设计自己的篆刻字型,还是对篆刻字型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3. 《篆刻设计与实践》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想要进一步提升技艺的篆刻设计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些高级的篆刻设计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的处理、纹样的设计、构图的原则等等。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让读者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无论是想要提高篆刻设计技巧,还是对篆刻设计有一定经验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和启示。

以上是关于篆刻设计入门基础知识书籍的推荐。

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经验的爱好者,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书籍,相信能够对篆刻设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祝愿你在篆刻设计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篆刻入门 pdf

篆刻入门 pdf

篆刻入门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用篆字刻刻章、印章以及其他篆刻作品的技艺。

以下是一些篆刻入门的详细步骤和基本知识:
1.了解篆刻的历史和发展:研究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
代表性作品,了解篆刻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学习篆字基础知识:篆刻的基础是篆字,需要学习篆字的
基本结构和笔画规律,了解常用的篆字字形和发展变化。

3.研究篆刻刀具和材料:篆刻使用特定的刀具和材料,例如
篆刻刀、印料和印章底材。

了解各种刀具和材料的特点和
使用方法。

4.掌握刀法技巧:学习刀法技巧是篆刻的关键,包括线条的
刻画、笔画的捺、提、顿等。

通过练习不同的线条结构和
刀法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刻刀技巧。

5.练习篆刻字模:练习篆刻字模是提高篆刻技艺的重要方法。

找到合适的篆字字体,反复练习刻写,掌握正确的笔画和
结构。

6.掌握篆刻布局和设计:了解篆刻作品的布局和设计原则,
包括图案的构思、字形的安排和版式的平衡等。

练习设计
自己的作品,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7.学习鉴赏与欣赏:研究篆刻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欣赏技巧,
了解不同篆刻家的风格和创作手法。

参观篆刻展览,与其
他篆刻爱好者交流分享经验。

8.坚持实践和研究:篆刻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研究,通过不断
的刻创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篆刻技艺和创作水平。

以上是篆刻入门的一些详细步骤和基本知识。

篆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艺术形式,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篆刻(试用)本编写教师:张清军二0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学习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

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印章成为君臣关系、商品贸易的重要凭证,并广泛用与竹简与木简的封泥上。

除文字印外,还多见内容为绘画图案,特别是动物图案的装饰性肖形印。

这种肖形印的存在延续到六朝时期,随后逐渐消失。

篆同瑑,篆是一种书体,一般说法就是用篆书来刻制印章便是篆刻。

印章由文人自己动手刻制,传说是在明末,传说王冕发现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继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艺于是广为发展。

比较可靠的资料,酷爱印章艺术的文彭,原先自己写印稿子请工匠雕琢;偶然机会遇到市场上有人卖一种叶蜡石,是种青田石的灯光冻,发现这种石质可以雕琢,于是自己动手刻印。

后起之苏宣、朱简、汪关等带领,风气大盛,篆刻遂与书、画分庭抗礼,成为中国美术之一环。

当型态成熟之后,逐渐有了不同的风格,而风格的异同,汇集成不同的流派。

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为徽派四大家。

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印章之印面文字因具不易毀損之特質,通常保留當時之制度與文字,對於研究古代歷史而言,古印提供了重要資訊,除此之外,更可自古印上了解古人之生活與情緒!第二课篆刻分类1、古玺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古玺大多是属于战国时期,其中也有春秋时期的遗物。

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

秦以前写作“□”或“□”。

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

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

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

朱文玺有的边栏宽阔,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

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

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

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

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2、秦代《宜野乡印》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的时期。

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

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

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

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

汉印以缪篆体入印。

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

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

汉印分铸、凿两种。

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频繁,往往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预先准备好的印坯上临时急就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

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给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3、汉代《□官泉丞》(官印) 汉代《孙谦印信》(私印)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

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记写公文、帐目、书信等内容,在简牍的递寄往来过程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缄。

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和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4、汉代《夷吾》(鸟虫书印) 汉代《齐御史大夫》(封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

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

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

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

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5、元代《副总领印》(九叠文)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一些人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渐成风气,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书法和绘画作品上加盖鲜红夺目的印章,使书画作品能收烘托之妙,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人们同时欣赏的对象,称金石书画。

宋元时代印章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出现了以此为能事的文人和书画家。

此外,如宋徽宗赵佶□撰的《宣和印史》、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俅的《啸堂集古录》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元代吾丘衍写成中国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

书画家赵孟頫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

宋、元的很多私印,也很有艺术性,有的是出自文人之手。

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也富有特色,已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重视的印章资料和取法的范体。

古代玺印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

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是由于硬度高,坚涩难刻,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

据传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来刻印。

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发现有石质印章,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

花乳石易于镌刻,自王冕采用之后,就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

明代文彭也有用灯光石(即冻石)刻印的记载。

石质印材的广泛使用,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6、明代·文彭:《琴罢倚松玩鹤》明代·何震:《听鹂深处》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

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为前所未有。

清代初期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的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

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朱简,又以汉印为宗,但他不以膺古为目的,而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孕育变化,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这一流派又经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8人的继承和发扬,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篆刻流派。

这8位篆刻家也称为西泠八家。

其中的钱松能突破浙派藩篱,章法时出新意,刀法切中带削,富有立体感,成就最大。

自丁敬之后,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个开拓者,兼善真、草、隶、篆四体书。

他的篆刻,早期师法徽派,又受程邃的影响,初以小篆入印,后又参以石鼓文、汉碑篆额等笔意,为印外求印开拓了新的途径。

因邓石如是安徽人,故他的篆刻被称为皖派,又称邓派。

清代末叶的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

其中最能传邓派衣钵的是吴熙载,他的篆刻,刀法使转生动自如,充分表现出笔意,有运刀如笔的熟练技巧;他的印婀娜多姿。

后来许多学邓石如的人,都先从吴熙载的篆刻入手。

晚清的篆刻大都笼罩在浙、皖两派之内,毫无新意。

另外像翁大年、王石经、胥伦等人的篆刻,虽然功力很深,但一味追踪秦、汉,终嫌缺少创造性。

只是赵之谦、胡□、吴昌硕、黄士陵这几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以高度的创造性使清末的印坛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赵之谦,书画造诣精深,篆刻曾出入浙皖两派。

他不仅借鉴秦、汉玺印,又以碑刻文字入印,形成了他篆刻的多种风貌。

他的白文印端庄,朱文印秀丽多姿,能在刀石之间流露出笔墨情趣。

他刻的边款也别具一格,突破了前人窠臼,终于建树了赵派的地位。

吴昌硕是清末艺坛的巨擘,他对诗书画印都有精深的造诣。

其篆刻从浙皖两派诸家入手,也曾取法邓石如、吴熙载,后又致力秦汉玺印、封泥、古陶文,把石鼓文的笔意风采融入印中。

他擅长钝刀硬入,刀法冲切兼用。

在他的篆刻中,寓秀丽的意趣于苍劲古朴之中,被后人尊为吴派,对国内和日本的印坛都有极大的影响。

这一流派的传人很多,其中赵石、陈师曾为佼佼者。

黄士陵篆刻初学吴熙载,后转攻秦、汉玺印,尤喜用金文入印;章法处理颇具匠心,离奇错落,很有趣味;刀法也刚健雄奇,刻印往往不加修饰,也不主张残破。

他的篆刻平正朴实,寓拙于巧,在清末印坛中异军突起。

由于他客居广州最久,对岭南篆刻家影响最大,有人把黄士陵的篆刻名为黟山派。

7、清代·丁敬:《古杭沈心》清代·邓石如:《觉非□主》清代·黄士陵《婺原俞旦收集金石书画》现代的篆刻家在继续开创篆刻流派艺术的发展道路,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突破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规范,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