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3篇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高中音乐教案:京剧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技巧。
3. 学习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和音乐元素。
4. 能够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的京剧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和音乐元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京剧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第二步: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1. 分享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介绍京剧的特点,如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脸谱和戏曲服装的特点。
第三步:学习京剧中的乐器和音乐元素1. 介绍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如梆子、板、鼓、琴等。
2. 分析京剧中常用的音乐元素,如音调、节奏、音色等。
第四步:欣赏京剧音乐片段1. 听取不同的京剧音乐片段,并请学生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2. 对比不同的京剧音乐片段,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第五步: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欣赏京剧。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京剧专家或演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出。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剧院或京剧表演。
教学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度。
2. 学生对京剧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3. 独立完成与京剧相关的作品或研究报告。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精选3篇(二)课题:民歌欣赏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了解民歌的起源、特点和历史背景。
3. 掌握一首民歌的歌曲结构和基本演唱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选取多种民歌的音频素材。
3. 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如民歌的背景知识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民歌欣赏,并简单解释什么是民歌,并让学生猜测一下民歌的特点。
欣赏:1. 教师播放一首精选的民歌音频,让学生静听,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2. 欣赏完毕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这首民歌的感受和观点,并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特点,如简单易懂的歌词、纯朴的旋律等。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博采众长,形成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京剧的唱腔有的悠扬委婉,有的铿锵有力,念白也有音乐性。
表演上富有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乐队主奏乐器为京胡,其他还有京二胡、月琴及锣、钹、鼓等,是我国影响最广的一种戏曲.本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同时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生动的模仿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它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京剧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
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不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的认识,更无法做到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对京剧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收集、整理、表达有关京剧的信息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1)通过说说国粹、了解京剧知识、欣赏京剧、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京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传统艺术之京剧教案7篇
传统艺术之京剧教案7篇传统艺术京剧教案(篇1)一、课文内容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分别以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为例子,把京剧表演在道具运用及动作造型方面的一些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课文内容新鲜,语言简洁,叙述方式生动有趣,画面感强,适合学生自学。
课题右侧配有一幅插图,图中女武生一身京剧行头,手持马鞭,目视前方,英姿飒爽。
这幅骑马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人物威风凛凛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艺术的一些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对京剧艺术不太了解。
学生理解*里相关的专业术语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应多补充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理解*内容。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难点: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
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
充分放开学生手脚。
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组织教学。
以下设计都是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调控运用,以达成教学目标。
国粹京剧教案5篇
国粹京剧教案5篇写教案是教师们的成长必学之路,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写好教案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国粹京剧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粹京剧教案篇1一、目标: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材料: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1、欣赏京剧表演--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国粹京剧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我国的“国粹”。
二、通过聆听《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英雄杨子荣捣匪巢的豪情壮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能模唱“引子”音乐主旋律,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教学重点: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京调-人音版
4.了解京剧角色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5.通过分析京剧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京腔韵律的掌握:学生需学会《苏三起解》中的经典唱段,掌握京腔的韵律、节奏和唱腔,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例如,京剧中的拖腔、顿挫等唱法,以及如何运用气息控制声音。
具体举例:
-在学习唱段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每个音的准确性,以及拖腔时的气息控制,可通过反复听唱、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来突破音准和节奏的难点。
-对于京剧动作的协调性,教师可设计简单的组合动作,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和小组合作来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和协调性。
-在理解京剧艺术文化方面,教师可通过讲述京剧发展历史、角色特点的故事,结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京剧文化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他们不仅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喜。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京剧历史和文化的讲解,可能还需要更加生动、具体,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其次,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更多地加入互动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动作模仿、唱段学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京剧
国之瑰宝--京剧——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年级:高一年级【课题】国之瑰宝--京剧【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音乐鉴赏》之《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艺术素养。
二、知识与技能: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能够富有韵味的演唱《卖水》片段;了解京剧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
三、过程与方法:结合京剧的表演实践,通过听唱、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表演形式,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
对于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京剧,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多元性,课前对学生做了关于京剧知多少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京剧艺术是敬而远之,大部分学生知之甚少,主观上也不想主动学习。
所以,在进行京剧这门综合艺术的教学时,既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了京剧《卖水》和《拾玉镯》的经典唱段,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形声并茂地再现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唱”、“念”、“做”、“打”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既掌握了明晰的京剧常识,又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京剧、感受京剧,体会京剧离我们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京剧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京剧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
【教学难点】有韵味的表演京剧《卖水》、《拾玉镯》片段,唱、做、念结合表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片段。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走进京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2、欣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角色分配,了解其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在艺术活动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
2、模仿戏曲的唱腔和动作。
3、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学生聆听《京调》进教室二、聆听四首戏曲片段。
聆听四个戏曲片段,豫剧、京剧、越剧、黄梅戏,并进行辨别。
试试看,你还能说出多少剧种?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京剧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
三、走进京剧1、京剧的起源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
“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2、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常用“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京剧的四大行当:生: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唱工花脸做工花脸丑:小花脸4、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脸谱?请你将自己知道的脸谱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同时加进有关脸谱的课件内容。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特有的,是塑造、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在京剧中有其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我们继续看看还有哪些京剧名词。
第七节《京剧传统戏》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国之瑰宝——京剧》第七节京剧传统戏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粒一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戏曲》是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戏曲、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在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的戏曲中,它更加的系统完善和成熟,也更适应戏剧冲突表现的需要,是很好的处理了音乐与语言关系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不但为大众熟知,而且被世界公认。
因此,我将本单元分为三节课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概述与欣赏,第二课时内容:感受与体验,第三课时内容:实践与排演。
二、说学情这阶段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鉴赏昆曲选段《姹紫嫣红开遍》、京剧短打戏《三岔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特征,从而增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审美认知。
(二)艺术表现:通过排演京剧《我站在城楼观山景》,《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帮助学生感受京剧生、旦两个行当的表演风格,积累戏曲表演的惊艳,从而提高学生对戏曲表演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在集体活动中低端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京剧》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国京剧》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中国京剧》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国京剧》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中国京剧》教学设计-中学音乐教案。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音乐教案《《中国京剧》教学设计-中学音乐教案》。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大班京剧教案8篇
大班京剧教案 8 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 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 特点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优秀美术教案《京剧脸谱》,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1、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 。
2、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3、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 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1、多媒体课件。
2、塑封好的半张脸谱若干 (和幼儿人数相等) 。
3、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水彩笔、蜡笔等作画工具。
( 一) 京剧欣赏教师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 。
提问:1、刚才听到的是什么? (京剧) 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中国) 老师小 结:京剧,以前是专门在皇帝生日的时候演出的,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 史,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表演京剧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 戏,而且还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如翻、滚、跌、打、滚、爬等等高难度的 动作。
大家都非常的喜欢看,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京 剧,所以中国人都为此自豪。
(二) 脸谱课件欣赏通过课件欣赏多彩的京剧脸谱。
引导语: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
脸谱有各种颜色、各种 图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通过课件欣赏脸谱) 边欣赏边提问:趣 豪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 (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 小结脸谱的特点: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
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为幼儿后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三) 第三环节:游戏《找朋友》教师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贴在旁边的白纸上。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京剧》教案:启迪幼儿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京剧》教案:启迪幼儿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一、教案概述1.教学目标通过京剧教学,帮助幼儿们:-掌握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演唱、唱腔、表演、化妆等;-发展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想象力;-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幼儿们需要学会基本的表演技能,如手势、身体语言等,理解和掌握京剧唱腔,区分不同的唱腔类型,体验唱腔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教学难点:参与表演需要较高的配合度,而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有限,需要教师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整体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演唱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京剧基础知识1.京剧概述及历史渊源2.京剧基本构成及流派3.京剧的唱腔类型4.京剧的表演要点和化妆技巧第二章:京剧表演体验1.幼儿体验京剧表演,学习基本的身体和面部表情2.幼儿掌握不同唱腔类型的技巧和表达方法,体验唱腔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3.幼儿通过两人以上合作表演,培养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第三章:京剧欣赏和鉴赏1.聆听及欣赏京剧艺术,理解其历史与人文内涵,培养鉴赏能力和对高雅艺术的兴趣;2.对剧目的内容、唱腔、表演、音乐等进行剖析,以了解和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实施1.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比如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同学间的相互磨合、配合以及对表现的反馈;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幼儿展示不同的京剧唱腔类型、表演技巧以及化妆基础知识,提高幼儿的吸收和理解能力;3.整体式教学可以帮助幼儿通过学习和表演京剧,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发展。
四、教学后评估1.结合实际,开展期末评估,检测幼儿对京剧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2.鼓励幼儿自主创意表演小品,体现出对京剧知识的应用及对美学所创造的表现,同时疏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产生的难点及遇到的问题。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教学反思 / 音乐教学反思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内容:1.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2.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在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南梆子及四平调的唱腔特征。
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重点: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见课本第54页师朗诵)2.京剧的服饰、道具展示。
3.京剧戏歌《唱脸谱》导入。
4.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1.京剧的诞生及发展:①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②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至今有200多年)③京剧诞生早期的“老生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④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⑤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⑥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⑦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鼓锣铙钹2.梅兰芳的生平介绍:(见课本第56页)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京剧世家,9岁开始学戏、工花旦、青衣,11岁出台演戏,1913年即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国。
他在艺术上从不满足,富有革新精神,年轻时排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服装、化妆、伴奏等均有革新,形成著名的“梅派”艺术。
抗日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其崇高民族气节为大众所钦佩。
1949年以后,从未放弃对经常上演剧目的加工整理,1959年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创造出光辉动人的英雄妇女形象。
《京剧欣赏入门》课程教学设计.docx
京剧欣赏入门教学内容1 •咅乐知识:京剧基础知识介绍。
2.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见附录《京剧基础知识介绍》(二)教材的作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中一簇多姿、多彩,绚烂夺目的花朵。
作为国剧的京剧是集众多地方戏曲之精髓发展起来的,又经儿代艺术大师的不断创新、改革,不仅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具有超群的魅力,甚至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盛誉并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门的口益开放,京剧更是成为屮国古老文化的象征,而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
若要了解戏曲音乐,必先了解京剧,木节课将从京剧的起源与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念白、京剧的伴奏乐器以及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等儿个重要方而介绍京剧。
让学生从不知到了解,以便为将来逐步熟悉,甚至喜爱京剧打开一扇便捷Z门。
(三)学生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由于中央领导的重视,电视等重要媒体越来越把传承中华古老文化作为重要的导向,故学生对京剧已不像前儿年那样陌生。
但就全国来讲喜爱京剧、了解京剧的学生并不占多数。
本教案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入门性的了解,拉近学生与这一优秀戏曲艺术的距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热情,并树立将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的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这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具体介绍京剧的各主要特点,使学生对京剧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亲身的体验,加深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京剧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学会辨别行当与唱腔。
六、数学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
七、教学用具录音、录像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投影设备,部分京剧伴奏乐器,自制挂图和道具等。
八、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戏曲音乐辨别欣赏导入课题中国的戏曲音乐丰富多彩、曲目剧种繁多,老师播放几个剧种的著名唱段,请同学们抢答是哪一个剧种,剧名叫什么?教师分别播放录像片段:京剧《钏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花木兰》“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1欣赏京剧唱段《大吊车真厉害》花城版
10.1欣赏京剧唱段《大吊车真厉害》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京剧的了解为零,所以首先在第一课时先让学生了解京剧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3重点难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京剧行当的辨认。
4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京剧常识及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师: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
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
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
“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课题:《中国国粹——京剧》课型:欣赏课教学模块:《音乐鉴赏》教学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一、了解京剧的起源,知道京剧由哪些剧种融合而成;二、了解京剧的伴奏乐器有哪些,并且在京剧音乐中的作用;三、了解京剧的行当,并且能够区分各行当。
四、了解京剧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一、了解京剧的发展过程,由哪些剧种融合而成;二、了解京剧的伴奏乐器有哪些乐器组成;三、了解京剧的行当有哪些,都有什么特征。
教学难点:一、了解京剧文武场乐器在京剧中的作用二、区分京剧各行当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京剧的起源、乐器等基础知识有初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喜欢上这门传统艺术。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学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但是京剧还是初次涉及。
京剧内容中包括很多专业知识,一些专业名词都需要做简单的讲解,所以我将京剧这个单元放在第二学期,课时安排也相对多一些。
京剧是门传统艺术,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深入地了解,所以很多学生对其有陌生感,甚至不感兴趣。
第一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在介绍京剧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喜欢京剧,激发学生对这门艺术的求知欲,以便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说唱脸谱》一、导入:《说唱脸谱》歌词(ppt)教师:课前我们欣赏了一首经典戏歌《说唱脸谱》,请问这首歌曲内容是关于中国哪种民族艺术形式的?学生:京剧(一)介绍词曲作者姚明:中国一级作曲家,主要成就是大胆地将京剧曲调融入歌曲,是中国戏歌的开山领路人。
代表作品有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唱脸谱》《大黄河》《男子汉去飞行》等。
教师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阎肃:中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京剧《红岩》、《红色娘子军》等。
2016年2月12日,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教师演唱《敢问路在何方》(二)介绍歌词中关于京剧的内容脸谱、行当、艺术手段和基本功、伴奏乐器(相关歌词)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激情引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Opera Music-Teaching of Beijing Opera Art Appreci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
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伴奏乐器的种类……)。
6、6、教师总结,帮助形成协作兴趣小组。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