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ppt

鸢 飞 戾 天 者,
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俗称老鹰,凶猛耳善飞。戾:至,到达 ★者:……的人
望峰息
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心; 平息名利之心 反:同“返”,返回
窥 谷 忘 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 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 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俯视 夸张
第二段:写异水
(正面) (侧面)
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平视 比喻对偶夸张
视觉:高山、寒树 高、奇 第三段:写奇山
( 峻峭) 听觉:泉声、鸟鸣、蝉声、猿叫(以动写静, 反衬山林之寂静)
人的感受: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主旨句)
美丽的 互相和鸣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好鸟 相鸣, 嘤 嘤 成 韵,
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不绝。 ★绝:停止
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穷尽、尽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 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 断地鸣着,猿猴持续地啼叫着。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烟雾 全、都
(2)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 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 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5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5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感知文体:
2.读准下列字:
桐庐 ( )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 经纶( ) 横柯( )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 ] 吴均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侧面描写
静(详)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比喻
动(略)
山“奇”
山势之奇
山音之奇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秀丽、高峻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幽静
山林之奇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林茂荫浓
拟人、以动写静
对偶、以声衬静
本文主旨
课堂小结
1、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2、刻画景物角度多变,手法不一。3、虚实相间,骈散结合;4、文章语言简约精炼,工整清丽。5.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写作特色(请你来解说)
1.情景交融, 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作为一篇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文, 作者在描绘美景的同时, 更是融情于景, 以景传情。文章第一段“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透露出作者的闲适和对自由的向往;“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第二段写山景的时候, 描绘山的雄伟峭拔, 显示出赞叹之情;写山间景色, 各种动植物等, 体现出对美景的陶醉神往, 进而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静自由生活的心情。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不同之处:
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
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
文。
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
《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写出 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1.蝉则千转不穷
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字 2.窥谷忘反
7、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来?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 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动静结合。动静互见,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反 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再如“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 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的手法。
3.文章是如何抓住“奇”和“异”两字来写
山和水的?
异水:水色:缥碧(正面) 水态:静(清) 夸张 侧面描写

动(急) 比喻 夸张 对偶 境
奇山:山势:互相轩邈(高峻)拟人 争高直指
化静为动

山声:水泠 鸟鸣(幽静对偶 以动衬静
活力)
蝉啭 猿叫
4.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
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
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甚,箭超,过猛浪若奔。
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 像奔腾的骏马。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5张PPT)

(1)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 浅青色
(3)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看到; 通“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心生寒意
2、理解性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发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退隐山水 的高洁志趣。
文言积累卡片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 “转”通“啭”,蝉鸣
2、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消净、散尽,形作动)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名作动)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作动)
3、一词多义:天下独绝(极),百叫无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
作者抒发感慨后,文章似乎应该戛然 而止了,后面加了一句,是否稍显突兀?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补写山林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茂密、幽静, 再次突出山的奇绝。
温馨提示:文章主要采用了描写和议论两种表达 反方式,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图?议论又体 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意愿?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争高直指, 千姿百态的奇景。
千百成峰。
山本来是静止的,这里却有了动感; 山本无生命,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山:“独绝”在哪里??

泉水激石,
之 景 物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泉水冲击在山岩上,“泠泠作响”; 美丽的鸟儿相互应和着,嘤嘤鸣叫。
古诗文中,蝉是寒蝉,往往叫声凄 切;猿常啼啸,叫声凄异,但这二者在 吴均耳中却是动听的天籁。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4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4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宣传文案参考
宣传文案参考
这里,曾被梁朝文学家吴均高度评价: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这里,被今人称为“小三峡”。这里的江川,静则碧绿清 幽、清澈见底;动则如箭若奔,湍急汹涌。这里的峰峦,山势 峭拔、雄奇壮丽;万物欣荣,天籁动听;树影斑驳、光影多变 。这里能满足你对山川之美的所有想象。如果你被名利之心所 蔽,迷失自我,高峻的富川山让你平息浮躁,内心空灵;若你 被世间琐事所缠,深陷其中,秀丽的富春江让你忘却所有,寄 情自然。富江山水,欢迎您的到来!
“富春山水,绝在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在何处?
静则碧绿清幽、清澈见底; 动则如箭若奔,湍急汹涌。
山势峭拔、雄奇壮丽;(气势) 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声音) 树影斑驳、光影多变。(光影)
任务四:明确客户定位(目标人群)
思考:富春江适合社会上的哪类人群去游 览?为什么?
欢乐和谐
情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热爱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
文章主旨
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自然流露 出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含蓄传达出对追求 功名利禄的鄙视,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 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 岂徒语哉!
①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②表达自己归隐山林的心志。 ③劝说友人、世人鄙弃名利。
小结


奇山 异水
静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清澈
动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 急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 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 (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 )谷/忘反。横柯 (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示春天山中的热闹景象。
水清
异 水深
水 水急
千丈见底 俯视
直视无碍 动静结合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平视 动态
高山寒树
高峻

轩邈成峰
泉水作响
山 幽静 好鸟成韵 蝉转不穷
猿叫无绝 以声衬静
视觉 仰视
息心忘反 听觉
蔑视功名 寄情山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游山玩水,人们往往局限于风景名胜,然而大 自然中何处不是美,美中哪一点不跳动着生命的律 动?你可以从一个院落、一座寻常小丘和一泓细小 的泉流中发现你愿意发现的东西。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记述一次旅行,描述 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活学活用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政治黑暗,社会动 乱。吴均得宠于梁武帝,任史官,欲 撰《齐书》,武帝不许,遂私撰《齐 春秋》,如实称武帝为齐明佐命,武 帝不悦,焚其书免其职。后虽复职, 但他悟出仕途的险恶,便寄情山水来 排解心中苦闷。《与朱元思书》便是 他游览富春江后,写给朋友朱元思的 一封书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6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62张PPT)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 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 心。
4、解释下列加线字,并说说它们的特 点
• 蝉则千转 通“啭” 鸟叫声 • 窥谷忘反 通“返” 回返 • 有时见日 可通“现” 显现
4、解释下列加线字,并说说它们的特 点
• 任意东西 • 猛浪若奔 • 互相轩邈 • 风烟俱净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
如箭如奔马。
①清澈②湍急
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
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①高峻②秀美
揣摩主旨,把握情感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 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 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 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 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 的情感和志趣?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动词用,意思是这
些高山仿佛都在争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
miǎo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高山”凭依(高峻的) 的地势,争着向上。
轩,高;邈,远。形 作动,向高向远伸展
(负,凭借)
líng
yīng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朱 望峰息心;
元 思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书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侧面烘托 反复渲染
有时见日。
吴 均
第三自然段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感受表现
自己的高洁情趣。
当堂检测
一、注音
piǎo
缥碧
líng
泠泠 作响

戾天
zhuàn
千转不穷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精品教学课件

整体阅读 1.朗读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上:负势竞上 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 在上面
百: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 概数,表示很多
直:直视无碍
一直
争高直指
笔直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形容词,独一无二的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断绝
无:直视无碍
动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 副词,不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 信。“与”是“给”的意思;“朱元思” 是吴均的好友;“书”,即书信,点明 了本文的体裁。文题简洁明了,概括性 强。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嘤( yīng ) 急湍 (tuān ) 轩邈 (xuān miǎo) 泠泠( líng ) piǎo碧 ( 缥 ) 横kē( 柯 ) yuān飞lì天( 鸢 )( 戾 )
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
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重点研讨 1.原文精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5张PPT)
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 声
❖ 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 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色汉字注音
piǎo
缥碧
líng
泠泠
tuān
急湍
yīng
嘤嘤
xuān miǎo
轩邈
yu
窥谷

横柯
zhuàn
lún
千转 经纶
2、展现你的朗读能力
❖ 注意语速 ❖ 注意停顿 ❖ 注意重音 ❖ 注意节奏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 的文言词汇。
❖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 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 衬托的手法。
----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
1、教师出示练习题: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 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着地势争着向上,彼此争着向高处 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 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追逐功名利禄之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32张PPT)

四、课文探究
写作特点:
1.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 象,富有生机;
2. 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 3. 抓住景物特征,突出奇山异水; 4. 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
四、课文探究
思考讨论: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净:消散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顺、随 东西:往东往西 许:上下、左右
二、课文解读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 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 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二、课文解读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总叙了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美。
听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鸟蝉猿)
负:凭借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转:通“啭”,鸟鸣声 绝:停止,断
二、课文解读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生寒意,山峦凭借 (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 都在争着爬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 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 嘤嘤,和谐而动听。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三、课文解读
积累词汇:
1、通假字 (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三、课文解读
2、一词多义
(1)直:争高直指:笔直 直视无碍:一直
(2)绝:天下独绝: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断
(3)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听觉
以动写静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对偶
思想感情
4. 找出作者触景生情的句子,
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追求名利的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热衷于官场的人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向往自然
思想感情
厌弃世俗
避世退隐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之景,
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柯

蔽,在昼犹昏; 疏条
横斜的树枝 在上面 遮蔽
交映,有时见日。
犹如 稀疏的枝条 互相掩映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文言积累
1. 通假字: 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
千转不穷( 通“啭”,蝉鸣 )
2. 词类活用:风烟俱净( 散净,形容词作动词 )
异水:碧清、幽深、湍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疏通文意
奇山:高峻、树林茂密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夹着江水的两岸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
负 势 竞 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凭借
争着 向上
笔直地向上,
向高处、
直插云天
心情:轻松悠闲,任船随波飘荡;
位置:行舟上观景。
2、文中的哪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富春江景物的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写景方法
3. 作者是如何描写富春江的水和山 ?
①正侧结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妙点揣摩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
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 甚箭、浪高若奔。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 表现 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 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 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盘点收获
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环节一—— 温故知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 青白色 (3)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 看到; 通“返”,返回 (5)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环节三——因文识人
❖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 的感慨?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
的高洁志趣。
环节四——盘点收获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一定有不 少收获吧!你能总结这节课都 有哪些收获吗?(从文言词语 的积累、文章内容、结构和主 题的角度总结)




水吴 疾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凭借
使……感到寒意。 使动用法。
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视觉

轩,高;邈,远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冲,击嘤嘤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与朱元思书》课件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与朱元思书》课件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风景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合作探究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接描写】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间接描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张对偶】
静态:秀丽清澈
动态:壮观湍急
合作探究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 说山的特点。
摈弃名利,向往自然
摈弃名利 向往自然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 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 关系。
深入 探究
作者是乘船游览富春江,立 足点是在江中船上,所以采 取了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 先写近处的“异水”,再写
远处的“奇山”。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试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描写景物时显露出怎 样的情感和志趣。
深入 探究
古今异义与一词多义

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例句:一百许里 今:应允,或者,可能

古:至 例句:鸢飞戾天 者 今:罪过,乖张
经纶
古:筹划 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比喻计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
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
译 文
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
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浅青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
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
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 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 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方位名词的特殊用法
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 东、西、南、北、里、外”等。它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有时活用作 动词,有时作状语。具体如下:
1.方位名词作状语
用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指向、朝向),即表示动作行为之所向,可 翻译为“向(朝、往)……”。
表示动作行为所及的范围或处所,即表示动作行为之所在,可翻译 为“在……”。
表示动作行为自哪个方向发出或从什么范围内发出,即表示动作行 为之所自(从),可翻译为“自(从)……”。
例子
“济水东流”中的“东”可译为“向 东”。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让 人感到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 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也体现出他的快乐、自在。
说说《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的相同之处。
《答谢谢中书》
《与朱元思书》
结构 总分结构:都是先总说特征,再分写细描,结构清晰。
骈散结合:多用对仗的四字句,偶有一两句散句,骈散 句式 相间,使整篇文章读起来精致简洁、节奏鲜明、韵律和
今义:称赞,允许,或许。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字词积累
2.解释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百: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直: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动词,向上 在上面 数词,十个十 概数,表示很多
一直 笔直
字词积累
2.解释重点词语。
(2)古今异义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表示约数;
今义: 称赞,承认优点。
②经纶世务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重点探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富春江的景色:
第一段
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第一段
描写异水

第一段
描写奇山
结构美
重点探究
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重点探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之奇。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音,用声音反衬山林之静寂,异动写静,动静相生。
课程总结
第一部分(1):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2)异水:水清、 比喻、夸张、对偶手 法,写出了江水的动
朱 第二部分(2-3): 水深、水急
态美和静态美。
元 具体描绘富春江的
思 奇山异水。
(3)奇山:山势、 视觉、听觉角度,写

山景、山色
高山、泉水、鸣蝉、 山猿,给人美的享受。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课件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课件

形成千百座山峰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争着向上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绿而密的树, 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 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 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冲击,撞击 形容水声清越
字音字形
缥碧( piǎo )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 yīng ) 千转( zhuàn )
鸢( yuān ) 横柯( kē )
戾( lì )
经纶( lún )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理解词义
【俱】 全,都。 【共色】 同样的颜色 【从】 跟、随。 【许】 表示约数 【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缥碧】浅青色。
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 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3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异”表现在
哪里?“奇”表现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疏通文意
全,都
同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独一无二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 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4-2025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4-2025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译文:
•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 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里指蝉鸣 )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异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译文: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 很清楚,毫无障碍。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 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第三段
•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
•注释高:直指,千百成峰。 •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本文景 物描写的特点与方法。(难点)
3.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 心感触。
课前自主学习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 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 家。好学,有俊才。吴均长于描写山 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 仿,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 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 去世。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 •激:冲击。 •泠(líng)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拟声词 ,形容声音清越。
•好:美丽的。 •嘤(yīng)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千转(zhuàn):不停地叫。转,同“啭”,鸟婉转 地叫。这里指蝉鸣。
译文: 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湍甚箭,猛浪状元成才若路 奔。比喻 动态:壮观湍急
夸张
3.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 语说说山的特点。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 “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 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 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将大自然的 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进行 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世俗、热爱自 然的思想情感。
结构梳理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朱 元
千丈见底——水清 异水
急湍甚箭——水急
思 书 分写
高山寒状元成才路 树——树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字词学习
◆生难字 缥碧( piǎo ) 轩邈( xuān miǎo ) 嘤嘤( yīnɡ ) 状元成才路 戾天( lì ) 状元成才路 横柯( kē )
急湍( tuān ) 泠泠( línɡ ) 鸢飞( yuān ) 经纶( lún )
课文解读
任凭船随意向东或
与朱元思书 向西漂流。东西,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负势轩邈——山势 奇山状元成才路
泉流鸟鸣——音韵
横柯疏条——林密
寄厌 情倦 山仕 水途
主旨概括
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自 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色,流露出作 者对奇山异水、秀美风光状的元成才路 热爱,含蓄地表达了对 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状元成的才路 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状元名成才路 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方状元成位才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伸 展,争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
状元成才路
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
状元成才路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俱以写 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 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 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我 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 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 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 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其中 一种手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比的手 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 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 比,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写山,通过感官描写,从视觉 角度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 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 山的生命力。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状元成才路
即“甚于箭”,意思 状元成才路
是比箭还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 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 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 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 这里形容树绿而密,高处远处伸展。轩,高。 让人心生寒意。 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江流随山形而曲折变 化,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 更表现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2.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
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正张面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
状元成才路
静态:秀丽清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看来似乎是写鸟兽的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 之寂静。这是以动衬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虚实相间,骈散相交。
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 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 据,虚写则进一步突出实写。实中有虚,虚中见 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本文中 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 篇末,都是骈句。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 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衬托 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 鄙弃,还含蓄地传达出喜爱自然山水、避世退 隐的高洁志趣。
5.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
12 与朱元思书
作者简介
1. 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重点)
2. 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 景物的手法。(难点)状元成才路
3. 感受富春江旖状旎元成才路 风光,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 雅的审美情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 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 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吴均
拓展延伸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
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
状元成才路
3.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
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以景结情, 使人回味无穷,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二是使 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对时见时不见的阳光的描写, 表现了船随流水飘荡的动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合作探究
1. 课文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什么关系?作者写景 时的立足点在何处? 本文第一段概括介绍自富阳至桐庐的景物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别描写 异水、奇山。第一段与第状元成才路 二、三段是总分关系。 作者是乘船游览状元富成才路 春江,立足点是在江中船上, 所以采取了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先写近处的 “异水”,再写远处的“奇山”。
指平息名 治理国家大事。经 同“返”,返回。 利之心。 纶,筹划、治理。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互相掩映。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叫,(山中的)猿 猴也一声接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 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 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即使)在白天,也显得阴暗;稀疏的枝条相互掩 映(之处),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同样的颜色。
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表示约数。 状元成才路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 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 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左右(的水 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 渊。”意思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 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
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 横斜的树枝。柯,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树木的枝干。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状元成才路
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断绝 ) 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
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 上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
无 直视无碍( 副词,没有 ) 猿则百叫无绝( 副词,不 )
直视无碍( 副词,直接、径直 ) 直 争高直指( 副词,笔直 )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
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 为“飞戾天鸢者”)
课文精讲
1.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出了天空的高爽明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山的高耸。
文体常识
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 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因常用四字、 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与散 文相对而言的,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 句式两两相对,好像两匹马并驾齐驱,所以被称为骈 体。在声韵上,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在修 辞上,注重形式,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笔直地向上,
山峦凭借(高峻的)
直插云天。
地势,争着向上。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形成千百座山峰。 冲击, 拟声词,形容
撞击。 水声清越。
相鸣,嘤嘤成韵。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