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问题研究与展望
太湖污染与蓝藻爆发防止措施探析
太湖污染与蓝藻爆发防范治理措施探析学号:1040601129 姓名:王翰林太湖自古以来就以人间佳境著称,这里有喃喃吴侬软语,这里有无数才子佳人的曲断离肠,自然不缺一些神仙轶事。
但今天的太湖却令人厌恶痛觉。
太湖的污染及其蓝藻爆发都让国人深深震撼。
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太湖污染进行防范措施,那么我们将永远失去太湖这一硅玉。
先简单谈谈太湖地理环境。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湖州市是唯一一个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
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
历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属苏州所辖,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
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
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
黄浦江为最大洩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
其馀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
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
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
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
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
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1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其中只有约1/3的湖泊是淡水湖泊,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2024年蓝藻治理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蓝藻治理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蓝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淡水湖泊和河流中的藻类,它们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蓝藻治理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领域,具有重要的前景。
本文将探讨蓝藻治理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相关市场机会以及存在的挑战。
发展趋势1.政府政策支持:随着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许多政府机构相继出台了针对蓝藻治理的政策支持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资金支持、减税优惠和技术支持等,将为蓝藻治理市场提供重要的发展机会。
2.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对水资源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
蓝藻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蓝藻治理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蓝藻治理市场将迎来更广泛的需求增长。
3.技术创新:近年来,蓝藻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涌现出一批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技术和装备。
例如,光合菌技术、草鱼养殖等综合治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果。
这些技术创新将推动蓝藻治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机会1.水域管理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城市周边的湖泊、江河等水域管理需求日益增加。
这为蓝藻治理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政府和企业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水域管理,以保护水资源和提升环境品质。
2.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是蓝藻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导致水质恶化,从而促进蓝藻的生长。
因此,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是蓝藻治理的重要环节。
这为蓝藻治理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生态修复项目:在一些严重受蓝藻污染的水域,生态修复项目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
这些项目旨在通过改善水质、调节水位和生态环境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污染问题。
生态修复项目的增加将为蓝藻治理市场带来新的商机。
挑战与问题1.技术难题:当前蓝藻治理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蓝藻浓度,以及如何降低治理成本并提高治理效果等。
这些技术难题需要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来解决。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通过对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生活污染排放、农业污染流失、水产养殖污染等影响水库水环境三大方面因素,得出蓝藻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库区及集雨区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通过营养方面控制,斩断蓝藻大面积爆发的能量来源,从而有效治理蓝藻。
标签:水库水环境;问题;控制与措施2014年8月至11月期间水库的表层出现大面积绿色漂浮物,特别是在大溪供水公司位于太湖水库的取水口附近处有腥味,部分区域有死鱼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对水库水质、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出质疑,水环境综合治理被提上议程。
根据调查发现太湖水库表层大面积绿色漂浮物是水中蓝藻大面积爆发造成的,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观表征。
这次蓝藻水华会引起什么危害后果,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其他水生植物造成影响。
大面积高密度的浮游藻类会阻挡光线透射,底栖的水生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
二是破坏水域生态景观。
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密集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水体颜色变绿,加之死亡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漂浮在其中,使水体变得色泽混杂,恶臭难闻。
三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浮游藻类释放的藻毒素和死亡的浮游生物会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下游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质量,造成用水不便与困难。
长期饮用含有该毒素的水可引发肝癌,危害人体健康。
要治理蓝藻水华首先要分析了解蓝藻水华的产生原因,针对其相关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治理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
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大约距今35一33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
所有的蓝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其主要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即细胞直接分裂(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
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85%)淡水产,少数海产。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近年来,以太湖蓝藻水华频发,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以期净化以太湖水质,恢复其生态平衡。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措施。
完善污染源控制是治理蓝藻水华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
加强水生态修复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手段。
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湖泊的自净能力,加强湖泊的生物修复,增加湖泊的水生植被,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
同时,要进行湖泊的定期清淤,恢复湖泊的水质和水体通透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引入一些具有调节生态平衡能力的生物种类,如水葫芦、鲫鱼等,来减少蓝藻的生长。
第三,加强监测和预警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手段。
及时监测水体中的蓝藻浓度和毒素含量,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蓝藻水华的扩散和危害。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加强对蓝藻水华的预警能力,可以提高治理效果,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四,加强宣传和教育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环节。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蓝藻水华的认识和关注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科普教育、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蓝藻水华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引导公众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
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途径。
蓝藻水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各国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水环境的改善。
治理以太湖蓝藻水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通过完善污染源控制、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有望实现以太湖水质的净化和生态平衡的恢复。
论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以太湖蓝藻治理为例)
论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以太湖蓝藻治理为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环境问题逐渐变得日
益严峻,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提高。
环境保护的可持
续性是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
以
太湖蓝藻治理为例,探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
太湖是中国三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流域较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泊水体面积达到了二千平方公里左右,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
年来,太湖蓝藻的频繁爆发已经对太湖生态安全、社会支持和经济
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对太湖蓝藻治理方案的可持续性进行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太湖蓝藻治理需要长期的持续性控制。
首先,控制太湖蓝藻的
发展需要考虑到各种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例如水质、流动速度和
气象等。
其次,治理方案需要不断地适应调整和更新,以适应环境
变化和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此外还需要创新政策和管理制度,增
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保证治理方案能
够得到长期有效执行。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还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的
相互关系。
治理过程中需要同时保障不影响太湖周边地区的社会经
济发展。
要合理地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使太湖的环境保护与经
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达到最优模式。
总之,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综
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太湖蓝藻治理中,需
要制定可持续性的治理方案,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保障太湖周边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保护好珍贵的生态环境。
太湖生态与环境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太湖生态与环境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姚钰清摘㊀要:太湖是一种大型浅水胡泊,对它的水动力和生态环境的研究,需要摸索一套特殊的方法㊂文章对太湖的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对蓝藻水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㊂关键词:太湖生态与环境问题;建就进展;展望一㊁太湖的水动力和生态环境欧美科学家提出的湖沼学在我国被称为淡水生物学,它的研究范围是各种淡水湖泊,对于大型浅水胡泊研究的比较少,所以欧美的湖沼学存在很大的缺陷㊂由于太湖的生态环境不断的出现问题,所以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大型胡泊有复杂的水动力㊂太湖面积大平均水深2m左右是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水动力对于太湖的生态演变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对胡泊物理环境的研究分析了水动力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联系㊂通过研究发现湖流不是主要的水动力过程,波浪才是沉积物悬浮的动力,因此在太湖中波浪对生态环境可以产生很大影响㊂科学家在太湖龟山架设了测流仪,对湖流的垂直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对于太湖这样的浅水湖也会出现湖流分层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表层湖流和底层湖流存在切变,这个发现推翻了以往人们认为浅水湖不存在分层的认识㊂因此以前所做的一些分析都要进行重新考虑㊂随着湖流分层的变化水中的悬浮物也发生了浓度变化,出现了分层的现象,通过分层采样分析发现了风速和悬浮物的深度都会引起悬浮物浓度的变化㊂通过采样分析发现在接近湖底的范围内,悬浮物的浓度最高这是浅水湖和深水湖的区别㊂以前对于太湖表层湖流的特点不了解,因为得不到同时代表整个湖的流向和流速,现在采用多普勒测流仪可以得到短时间局部水域的湖流特点,通过调查梅梁湾表层湖流,发现有个顺时针的环流无论冬夏都出现在梅梁湾㊂也引起了蓝藻水华的严重堆积㊂通过模型试验也可以得到湖流分布的特征,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模型以后,可以得到冬夏两季太湖流场的特点㊂太湖夏季流行东南风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太湖的湖面出现两大环流,太湖的西南部有一个小型的顺时针环流,还有一个洞庭湖西山的逆时针环流占很大面积㊂通过实验分析当风速很大的情况下水华难以堆积㊂浅水湖的水动力可以改变水面的氧化环境,通过连续的观察发现只要风浪平静一段时间,就会在水中形成厌氧环境,如果出现风浪厌氧环境就要发生转化,这个特点会加强太湖的硝化过程,使水体加强脱氮效果㊂二㊁太湖沉积物与湖泊内源污染对太湖沉积物的研究引发了内源污染争议,外国内源污染都发生在深水湖中,这种湖泊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水动力扰动,因此问题并不复杂但是这样的环境和太湖的特点大相径庭,因此结论也不适合对太湖研究㊂通过观察发现太湖的沉积物面积接近总面积的一半,太湖的沉积物中有机磷比活性磷要多很多,北部水域是污染最严重的因为这个水域的入口来自无锡和常州市,大量的城市污水造成了太湖的大面积水污染㊂通过化验分析发现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中,各项物理化学指标都很高,说明对于太湖这种浅水湖地表层含有大量沉积物,沉积物水中的营养盐比上覆水的浓度高,营养盐没有全部随着沉积物的漂浮释放出来,根据调查发现太湖梅梁湾地区,随着风速的变化水中的悬浮物,氮㊁磷的浓度都要增加,但是溶解性的氮磷浓度却不会增加,而且还会随着风俗的增加而减小㊂为了证实这个现象在实验室中进行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因为沉积物中含有铁锰等元素,这些元素在悬浮中进行氧化,所以对磷进行了吸附溶解因此活性磷减少了很多㊂通过这些研究发现了浅水湖内源释放的模式,在风浪小的时候沉积物的悬浮量也不大,沉积物的释放通过分子扩散进行,如果遇到大风大浪沉积物发生大扰动,上覆水中进入大量营养盐水中的氮磷浓度增加,溶解性氮磷也开始大量释放,如果遇到动力扰动很大的情况溶解性氮磷也不会增加,风平浪静之后营养盐随着悬浮物沉到水底,由于太湖是个浅水湖水中的磷含量不能代表水体的营养情况,由于太湖面积大水浅风浪可以去除一些营养盐,由于水浅使湖水更容易营养化,在夏天的时候水土温度很高,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在风浪小的情况下由于出现厌氧环境,内源污染加剧所以这种富营养的胡泊很难治理㊂三㊁太湖生态系统结构和蓝藻水华蓝藻水华疯长是由于胡泊营养化所造成的,以前对于蓝藻水华疯长的原因不清楚,总的来说有环境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最主要是由于营养盐过剩,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生成分为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主导生态因子也不同,蓝藻水华的疯长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是由于合适的水文气象条件所形成的㊂通过研究发现蓝藻水华不是发生在沉积物中,是在水柱中产生的,这是由于太湖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太湖冬天不会出现湖面完全结冰,所以水中蓝藻孢子不会受到破坏,开春以后就会由于条件适宜发生疯长㊂四㊁展望太湖的水动力和生态环境是对太湖进行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沉淀物和蓝藻水华以及内源污染,都是治理太湖污染的重点课题,这些困扰太湖的环境问题是由于太湖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太湖的大和浅都对治理太湖的环境污染形成了一种威胁,水动力和生态系统的联系需要一个重要的纽带,通过对沉淀物的长期研究得到了水动力和水环境的联系,但是距离对生态的治理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建立了双方的联系才能找到控制蓝藻水华疯长的方法㊂所以要采取措施改变环境条件,通过控源截流来治理太湖的生态环境㊂参考文献:[1]秦伯强.太湖水环境面临的问题㊁研究动态和初步成果[J].湖泊科学,2018,10(4).[2]秦伯强,王小冬,汤祥明等.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17,22(9).[3]贺军.科学治理:太湖将重放异彩[J].中国水利,2016(17).作者简介:姚钰清,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㊂49。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040601140 周英豪太湖烟波浩淼,辽阔雄浑,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分属江苏(53%)、浙江(33.4%)、上海(13.5%)两省一市,除去湖中岛屿,实际水面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6亿立方米,换水周期约为300天。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蓝藻爆发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一)、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处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
同时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飘向无锡水域并积聚不散。
其次,无锡市位于太湖流域中段,从上游流入无锡太湖湖域的京杭运河、金坛、溧阳来水水质均为Ⅴ类,已基本没有环境容量,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从2004年起,水利部在原太湖的自然排水通道望虞河实施调水,造成无锡市东部地区水位抬高,形成水体“滞流”,使京杭运河成为唯一的排水通道,导致太湖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无锡太湖水域排水出路的矛盾。
这样,在上游污水流入,下游东南风刮向无锡水域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水域的局部整治,虽起了一些作用,但仍难免杯水车薪的结局。
2.近年来太湖水质整体持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磷和总氮浓度,虽然与最高的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9—1996年,全太湖总氮处在V—劣V类水平,1996—2001年,总氮浓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劣V类水平,2001年至今,总氮浓度有上升的趋势。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
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
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
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气温。
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2、光照。
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3、风。
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4、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5、水域形状。
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6、其它。
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
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1、水体富营养化。
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
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
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泥中蓝藻活细胞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冬眠苏醒时间有关。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蓝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蓝藻类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当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过多,加上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蓝藻爆发。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蓝藻爆发事件,主要起因如下:1.农业活动: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城市污水:城市居民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为蓝藻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升高,这是蓝藻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加剧了蓝藻的生长。
4.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和有机废物积累在水体中,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物质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蓝藻爆发。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爆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放,防止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对太湖及周边水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测。
及时发现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4.利用生物控制蓝藻: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浅水植物、浮游动物和一些鱼类,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控制其繁殖。
5.沉水植物的修复:在太湖等水体中适量引入具有吸收养分能力的沉水植物,如草鱼、水葫芦等,增加水体中的植物化竞争力,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6.整治湖泊河道:加大湖泊和河道的整治力度,清理过量的蓝藻和水生植物,保持水动力环境平衡,降低蓝藻爆发的风险。
太湖蓝藻污染的原因与对策_环境科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环科第二部分作业第 1 页 共 12 页 刘良、胡丹、欧阳惠灵太湖蓝藻污染的原因与对策00613077 刘 良00613089 胡 丹00613079 欧阳慧灵摘要: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太湖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
本文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太湖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研究表明,太湖富营养化之所以如此严重而且治理起来异常艰难,主要是由于太湖发育于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营养本底高;由于水浅和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频繁的风浪扰动造成内源营养盐负荷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域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进程。
蓝藻水华爆发一方面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如固碳、伪空泡、光吸收及营养盐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与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有关。
太湖的蓝藻水华治理需遵循控源截污、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关键词:太湖;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机制;措施1、引言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桶装水,引发了无锡水危机。
原因即为太湖蓝藻强烈爆发,形成自然灾害,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这次事件虽然已时隔一年多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反思和教训是巨大的。
早在1996年,国务院就在无锡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议,提出1998年流域内所有工业污染都要达标排放,2000年使太湖水变清。
但是,时至今日,太湖的污染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趋严重。
蓝藻水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而且太湖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在我国有许多湖泊与太湖一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本文将主要以2007年那次蓝藻水华事件为蓝本,试图分析为什么太湖会暴发蓝藻水华,为什么太湖治理的难度会这样的大,并依据分析提出可能的治理措施及改善方法。
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
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淡水湖泊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蓝藻暴发的威胁。
蓝藻暴发不仅对太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通常生长在养分富集、氮磷含量过高的湖泊水体中。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废水排放以及农业化肥的使用过度,导致太湖的水体富含高浓度的氮磷等养分,成为了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高温和光照强度也是蓝藻暴发的重要诱因。
针对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工作,首先应该从源头控制开始。
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高效利用肥料的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留住农田养分,阻断养分进入湖泊。
此外,要强化农村污水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避免其直接进入湖泊。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不对太湖产生污染。
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太湖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
借鉴其他湖泊治理的成功经验,应该采取生物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手段,增加水体中好氧生物的数量,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
此外,应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了源头控制和生态修复,加强太湖的综合治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协作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太湖治理工作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惩罚,形成对蓝藻暴发的高度震慑力。
此外,公众的参与和宣传也是太湖蓝藻暴发治理的重要环节。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到太湖的保护中来,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强对太湖蓝藻暴发治理的宣传,增强公众对水质污染的认识,提高民众对太湖保护的重视程度。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一、背景介绍以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以太湖蓝藻问题日益突出。
二、蓝藻的危害蓝藻是一种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蓝藻水华不仅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还会产生致病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
三、治理措施1.减少污染源以太湖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等都是蓝藻滋生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推广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等,是减少污染源的关键。
2.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恢复以太湖水质的重要手段。
引入湿地植物、浮岛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质、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同时,适当调整湖泊水位,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
3.科学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是蓝藻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施肥是减少农业污染的关键。
科学制定农业施肥方案,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渗漏,是预防蓝藻滋生的有效手段。
4.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以太湖水质监测和蓝藻水华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及时掌握湖泊水质状况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情况,做出及时响应和治理措施,避免蓝藻水华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意识,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治理以太湖蓝藻的合力。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四、成效与展望通过多年的努力,以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水质状况得到改善,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范围有所减少。
然而,治理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保持长期持续的治理效果。
总结:以太湖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蓝藻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减少污染源、生态修复、科学施肥、加强监测与预警以及宣传与教育等综合措施,以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仍需要持续努力,进一步加强治理工作,保护好以太湖的生态环境。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记得⼩时候就时常唱起这⾸歌,可⾃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锡⼈就谈⽔⾊变。
作为⼀名⽆锡⼈,在⽬睹了这⼀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龙头,就能闻到⼀股股恶臭;⼀盆⽔中有着⼀层绿⾊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你就能知道⽔的珍贵了!太湖⽔污染,只是⼈与⾃然⽭盾的⼀个缩影。
⼈类对⾃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惊⼼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私⾃采挖,污⽔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场⽔危机,只是⼤⾃然对⼈类的⼀次⼩⼩惩罚,但如若不进⾏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孙赖以⽣存的饭碗,⼈类社会,将⾃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称蓝绿藻,是⼀门最原始、最古⽼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物。
蓝藻可以分为⼏⼗个种类,其中有⼀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的微囊藻毒素在⾃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仅次⼦⼆(⼝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中的溶解氧,当蓝藻⼤量繁殖时,⽔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物的死亡,使⽔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毒素,同样污染⽔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是否会对⼈体有影响,⽬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定的影响。
⽽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例要⽐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
⾃从1998年12⽉,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污染治理“零点⾏动”,拉开了太湖⽔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达百亿元,太湖⽔质却并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改善,甚⾄还⼀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活污⽔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我国江苏省的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
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太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其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风景秀美,引人入胜,是江苏省著名旅游景区。
然而近来几乎年年夏季爆发的蓝藻时间却为太湖蒙上了一层阴影。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即为我们常说的水体富营养化,俗称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或明确的藻华(Algal bloom),学术名词为“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
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
而一般“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即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自然形成的水华现象会很快消失,并不会带来环境影响。
但是我国中国的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等地频频爆发的水华现象却离不开人为的因素,人类向往水体中排放氮素(主要是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磷素(主要是正磷酸盐和各种形态的磷酸盐),使得淡水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会导致“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而发生在江苏太湖的蓝藻大范围爆发事件,一些专家人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称是持续高热造成的,而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民间却普遍认为是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以及政府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恶性事件。
我却认为这件事的确存在自然和人为两部分原因,而人为才是主因:一、人为因素1、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正近年来太湖周围兴建高污染化工企业,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等,未经适当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太湖周围一些地区更是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太湖蓝藻危机:反思与对策
需要 下猛 药 又 需要 打 持 久战 ;太 湖治 理 需要 通 过 加强 行 政 监 管 与 科技 攻 关 的方 法 .采 取 截 污 控源 补 水 修 复 等 多种 手段 。 首 先是 截 污 。这 是 太湖 治 理 的 关键 。工 业水 污 染 城 镇 生 活 水
维普资讯
的 生 活 ,而 且 还 给 当 地 的 旅 游 业 饮 食 业 等 服 务 行 业 带 来 了 巨 大 损
集 经 济 发 达 ,再 J - 理 位 置 独 特 .城 市 紧 靠 太 湖 .其 水 质 恶 化 ] 地 n[
失 .也 多 多少 少给 无 锡 的招 商 引 资带 来 了 负面 影 响 。
情 况 要远域 内的梅 梁 湖 宛 如一 个 围 港和 死 巷 .水体 常年 处于 静 止 状态 .因此 .其 水质 的状 况 更加
蓝 藻 事件 的深 刻 教 训
虽然 太湖 蓝藻 事件 已 经 平息 . 但给 予 我们 的 教训 是十 分 深 刻的 。 俗话 说 .冰 冻 三尺 非 一 日之 寒 。其 实 .蓝 藻在 太 湖每 年 都 有 .只不 过是 今年 暴 发 的 更 加厉 害 了。 反思 这 次 蓝藻 暴 发 引 起 的 生态 灾害 . 有 其偶 然 因 素 .也有 其 必 然 因素 ;有 天 灾 .也 有 人祸 。
如 何 做 到 对 症 下 药 .使 太 湖 治 理 做 到 既 治 本 又 治 标 7
月 份 月 平 均 水 温 为 近 2 年 中 最 高 . 4月 2 5 且 5日 以 后 太 湖 水 温 一 直 超 过 2 。 极 利 于 藻 类 生 长 :同 时 .今 年 1 0C ~4月 太 湖 始 终 处 于 相 对 较
太 湖治 理 是一 项 系 统 的工 程 . 要综 合 治理 , 需 既需 要 齐抓 共 管 .
太湖蓝藻打捞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太湖蓝藻打捞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思考蓝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以上,但近期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是由于严重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引起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污染日渐严重,1990年太湖以蓝藻为主的藻类(以下简称蓝藻)第一次爆发后便年年爆发,而2007年在贡湖(太湖北部的湖湾)取水口附近产生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和“湖泛”(严重污染的底泥在厌氧状态下发生强烈生化反应的俗称)的联合作用使湖水发臭,形成供水危机。
中央、省、市均高度重视,采用了调水、打捞蓝藻、人工降雨、提高水处理深度和确保纯净水供应等科学合理的措施,顺利渡过了供水危机。
清除蓝藻的技术、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生化等多种,从对蓝藻的影响或去向来分,总体为三类:一是直接清除水体中蓝藻,并移出水体,即打捞蓝藻法,这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和学术界没有争议的一种方法;二是在水体中直接杀死蓝藻,使蓝藻残体中的N、P营养盐得到分解、降解,或部分气化后逸出水面,如电催化技术除藻、改性黏土技术除藻、化学法除藻、微生物除藻、生物酶法除藻、超声波杀藻等;三是抑制蓝藻生长,如植物抑藻和鱼类控藻等。
无锡根据本地水域的具体情况、功能要求和可能条件,选择上述技术、方法的一种或多种,发挥其最大长处,尽量避免其副作用。
1打捞蓝藻经过太湖供水危机,无锡市政府就把打捞清除蓝藻由应对供水危机的应急措施变为治理太湖的长期措施。
主要选择的是物理打捞蓝藻法。
无锡已购置、配置了80多台套的蓝藻打捞清除设备,组建了专业蓝藻打捞队伍,基本实行定点打捞。
2007年、2008年分别打捞富藻水(蓝藻与水的混合体,含水率在99%~99.9%左右)19.6万m3、51万m3。
打捞方法已由2007年的人工打捞升级为2008年的机械打捞为主。
目前的蓝藻打捞设备主要是移动吸藻船、吸藻泵水上固定平台或陆上固定点,局部区域采用人工打捞,并且利用局部有利地形富集蓝藻,提高打捞蓝藻效率。
大规模打捞蓝藻可大幅度减少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据研究测试,太湖蓝藻(干物质)含N、P率分别为6.7%、0.68%,打捞并移出水面的富藻水含干物质率为1%~0.1%,平均以0.55%计,则2007年、2008年分别打捞蓝藻干物质为1078t、2805t,分别折合去除N、P各为72.2t、7.3t,187.9t、19.1t。
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
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
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
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
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气温。
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2、光照。
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3、风。
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4、降雨。
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5、水域形状。
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6、其它。
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
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1、水体富营养化。
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
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
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
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泥中蓝藻活细胞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冬眠苏醒时间有关。
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
三、研究成果
1、预防实践
根据研究,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主要从改善水质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入手。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提高污水治理水平;加强流域内工 农业生产的污染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渔业,减少对水体 的污染。
2、预测成果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时的水质、气象等数据,对太湖蓝 藻水华的发生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及时采取预警措施,减轻蓝藻水华 对太湖生态系统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采集
我们在太湖梅梁湾的水体中,按照不同的深度和位置,采集了大量的水样, 并进行了藻类种类的计数和鉴定。同时,我们也对水温、pH、溶解氧、总悬浮物 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
1、2逐步回归统计
我们将藻类数量作为因变量,将环境因子作为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 对藻类数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通过逐步回归,我们发现水温、pH、 溶解氧和总悬浮物是影响藻类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三、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统计,发现水温、 pH、溶解氧和总悬浮物是影响藻类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初步预测蓝藻水华 的发生,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从而保护 太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感谢观看
3、预警案例
预警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需要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无锡市政府根据研究机 构的预测结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例如,在蓝藻水华高发期,实行水源地取水 口轮流取水制度,减轻单一取水口压力;加强湖面打捞,减轻蓝藻水华对太湖生 态系统的破坏等。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影响蓝藻水华的因素众多,建立更为精准的预测模型 仍需不断探索;预警应急措施的响应速度和效果需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蓝藻问题研究与展望
摘要:随着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沿岸城市居民深受其害,并给沿岸居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心理阴影,太湖蓝藻的问题也因此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
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也为此投入颇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究竟2007年太湖沿岸发生了什么,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几何,现阶段正在施行的策略有哪些,我们还应该怎样做?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并将结合生态学观点提出较为可行的方案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太湖蓝藻问题展望
一、前言
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个浅水湖泊,面积2338km2,平均水深1.9m。
[1]自古以来就有着“太湖美,最美是那太湖水”的歌谣流传,太湖湖畔的江南人民依靠着太湖,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同样的,太湖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来自工业、农业以及生活垃圾的诸多污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相关保护太湖水资源的会议上,提出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太湖水资源保护“十六字方针”。
[2]
二、太湖蓝藻
蓝藻,又名蓝细菌,是蓝藻门浮游植物的统称,该物种在35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之上,有着悠久的生物繁衍史。
蓝藻门种类繁多,已知世界有2000种,我国已有记录约900种。
[2]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淡水、海水、湿地、沙漠、岩石、树干等均有分布。
蓝藻不少的种类具有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的能力,有的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还有的蓝藻可以食用,如发状念珠藻(发菜)、螺旋藻等。
当然,作为造成2007年太湖水危机的罪魁,蓝藻大量繁殖可能会形成水华,而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
[3]
蓝藻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当生活环境满足3个重要条件时,蓝藻可能会疯长,引发蓝藻水华,即:①水中总磷、总氮等营养盐浓度适中;②气温变化密适宜蓝藻生长,一般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适温度为28.8~30.5℃[3];③藻类分布与风力、风向密切相关。
[4]
三、蓝藻爆发原因
2007年4月以来,无锡高温少雨,致使太湖平均水位低于往年同期,加之多年来太湖受到来自周边城市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染物的污染,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0.02mg/L和0.3mg/L。
[4]当时太湖盛行东南风,使得疯长的蓝藻向无锡梅梁湾附近堆积。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提前大面积爆发,造成太湖
无锡梅梁湾水域湖水腥臭,大面积的蓝藻直接流入自来水厂,无锡市民自来水恶臭难闻,造成了严重的水危机,太湖蓝藻事件从生态事件上升到社会事件。
[5]究其原因,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数量短时间内激增,引发了备受世人关注的太湖蓝藻爆发事件。
引发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四、展望
2007年的太湖蓝藻大爆发,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无锡市政府“下了大决心,花了真功夫”[13]。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之下,太湖蓝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传统打捞、科学处理、回收利用等手段相结合,太湖蓝藻的综合利用加快了太湖生态体系的恢复。
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新技术不断引进,比如脱水蓝藻作为肥料[17]再利用,十八弯唯琼农庄的蓝藻发电试点项目[18],太湖杨湾藻水分离、清水还湖技术。
都使得太湖蓝藻在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19]、荧光标记技术[20]在太湖水质监测和预警中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更多更高新的技术被应用到太湖水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中来,太湖蓝藻的治理将转变思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然而,现今以及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太湖蓝藻防治工作的主要方法,而更加有效和科学的生物防治、生态复原将会逐渐成为太湖蓝藻综合防治的首选方案。
科学大力发展“净水渔业”[21],以鱼、虾、贝、藻立体式生物体系协同作用,起到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全生物防治的作用,以修复太湖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太湖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可以达到比现在采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更加符合生态规律的良好效果。
五、总结
太湖蓝藻作为一直困扰着太湖流域人民的一大难题,终究会被攻破,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生态经济才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净水渔业作为一个新兴项目,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发展“净水渔业”是一个既有利于控制太湖蓝藻、优化太湖环境,又有利于发展有机水产养殖业的先进发展方向。
充分响应了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发展生态文明社会的号召,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太湖蓝藻防治重点向生物防治、预防监测为主,打捞治理为辅将成为必然,水生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必将成为抢手资源。
参考文献:
1.孙伟华,刘锐,陈吕军等.太湖蓝藻水华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水工业市场,2009(6):43-47.
2.贤平戈,家长陈,吴伟.太湖蓝藻的爆发和生物治理.中国水产,2008(3):7-11.
3.赵文水生生物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肖庆聪.引起太湖蓝藻爆发的其他重要因素的调查[J].江苏环境科技,2008,21(1):133-138.
5.商兆堂,任健,秦铭荣等.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0,29(1):55-61.
6.王运宝.2007全国百强县评比取消发布背后[J].决策,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