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区别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理论和组织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新公共服务剖析了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传统公共行政_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研究
5前沿62006年第4期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研究柳云飞周晓丽(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3)[提要]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他们都具有时代特征,且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代表未来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6]4)0170)05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兴起,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了无情的批判。
以珍妮特#V#登哈特和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
通过对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公共行政理论受之于所处时代,并为之服务,且对其所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创新,代表未来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
一、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差异(一)理论基础不同西方传统公共行政的第一个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
科层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一方面,适应了工业化大生产和公共行政日益复杂化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科层制又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特征否定了家长制下的/人治0传统,奠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理性契约精神。
正如本尼斯所言:/官僚制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武断和感情用事进行管理的作法0[1]。
科层制作为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相一致的特征。
一是专门化。
在职能专业化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分工,明确化分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这种分工;二是层级制的权力体系。
各种职位按等级制的原则依次排列,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定,每一个下级机关是在上一级机关的控制和监督之下的,同时,由下到上又有着申诉和表示不满的权利;三是技术化。
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行政比较分析
传统公共行政基本特点:一是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应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科层制)原则建立起来,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是政府运作的最佳方式;二是公共物品及服务应由政府机构(官僚机构)来提供,即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三是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分开,并且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这有助于责任制的落实;四是行政被当作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必须由终身受雇的职业化的官僚来担任。
五是政治与行政的分开。
文官政治上中立.传统的人事行政模式表现为公务员(文官)的永业(终身受雇).新公共管理基本特点: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化"将政府从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臃肿、预算超支、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与腐败盛行的顽症。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策组织与规制组织的职能是负责“掌舵”,而服务提供组织与服从型组织的职能是“划桨”.这样做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消肿减肥的目的,减少开支、提高效率.第二,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服务理念都可以为公共部门所用。
应该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对产出和结果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机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终身任职.第三,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于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第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授权、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三种行政管理理论比较
三种行政管理理论比较行政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政府或组织机构利用规则、程序和措施来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种活动。
在行政管理理论方面,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本文将比较三种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种早期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法约尔等人提出。
该理论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应该通过研究和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分工和专业化,通过分解工作任务,确定最佳方法,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这种理论将管理视为一种技术性的活动,注重规定化、标准化和量化,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和员工的执行力。
然而,科学管理理论忽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忽视了组织中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协作,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且不利于创新和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20世纪中叶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强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产。
该理论主张,组织应该重视员工的需求和潜能,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组织结构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沟通,注重培训和发展,提倡员工的福利和满足感,推崇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然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可能过分强调,忽视了组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易导致组织运作的混乱和员工的自私行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在对传统公共管理体制的批判和反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传统的官僚制度和公共行政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向市场化和私营化方向转变,应用商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公共机构的效率和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结果导向,注重绩效评估和责任制度,提倡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和竞争,鼓励创新和变革。
比较公共行政论述
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这三种公共行政学范式。
1、理论基础不同: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是古典自由主义,其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不同于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强调市场机制缺陷,主张干预国家经济生活以弥补市场不足。
新公共管理是理论基础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它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反对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
2、价值取向不同:传统公共行政主要强调效率,保护个体的私有财产和权利,看重生产力的提高;新公共行政学不仅强调效率,还开始注重公平。
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危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开始要求分配的公平,这样以维持资本主义的良好运转;新公共管理则关注的更多:效率、公平、效益。
除了上几点外,它特别强调效益,即社会效益或国民效益,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
考虑到的是更长远的利益。
3、政府角色不同:传统行政理论政府担当“守夜人”角色,即政府在一般情况不会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只维持一定秩序,只有在市场出现异常大幅波动等紧急状况,才会进行干预。
新公共行政政府则是一个“大政府”,即政府是一个积极的干预政府,干预市场的运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职能和影响范围都很大。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为“掌舵而非划桨”的角色,是指政府把握服务的方向,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且让渡具体实行公共服务的功能。
4、组织结构不同:传统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是以等级分明、分工严密为特征的等级级制结构。
新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也是等级制结构,但是结构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盛行,效率低下,公共行政的能力和信誉受到严峻挑战,开始谋求改变。
三种行政管理理论比较
三种行政管理理论比较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在政府和公共组织中用于管理和组织事务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在行政管理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被用来指导管理者进行组织和管理。
本文将比较三种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人类关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事务,通过研究和分析来确定最有效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流程。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效率是最重要的,它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来实现。
这种理论注重工作的分工和分配,以及管理者对员工的约束和控制。
然而,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忽视了员工的个体需求和动机,以及忽视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人类关系理论认为,员工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组织应该关注员工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这个理论强调了员工的参与和协作,认为组织的成功依赖于员工的积极投入和合作。
人类关系理论重视员工的情感需求和满足,认为员工的情感和满意度对组织的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人类关系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忽视了效率和绩效,以及对组织内部的冲突和竞争关系的忽视。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行政管理理论,它致力于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和组织。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市场化和企业化的原则,认为公共部门应该像企业一样进行管理。
这个理论还注重了效率和绩效的提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然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过度强调了市场化和企业化,忽视了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科学管理理论、人类关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组织的管理和组织。
同时,管理者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管理理论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运用,以实现组织的综合性发展和管理。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演进。
其中,新公共管理(NPM)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和实践方式。
本文将对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理念和目标的区别传统管理模式注重权威集中、行政主导,强调规章制度和层级控制。
目标主要是保持社会秩序和实现政府的目标。
而新公共管理则强调市场机制和效率导向,渴求创新和灵活性。
其目标包括提升管理效率、完善公共服务、追求公众参与和社会公正,以及强调权力下放和职权外包。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组织结构和权力层级相对简单,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
而新公共管理强调分权和合作,推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团队工作方式。
在决策过程中,新公共管理更注重各方的参与和协商,倡导共同治理和公众参与。
此外,新公共管理也倡导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鼓励引入私营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
三、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传统管理模式中,绩效评估主要以行政指标为依据,注重量化和制度化。
而新公共管理认为绩效评估应该更加灵活,强调结果导向和客观评价。
新公共管理倡导引入经济刺激机制来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并且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公众参与的程度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最明显的不同之一就是公众参与的程度。
新公共管理倡导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合作,通过组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以此来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而传统管理模式则较少涉及公众的参与。
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新公共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其强调效益和市场机制,可能导致公共服务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
其次,公众参与程度增加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的延迟和复杂化,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此外,新公共管理的实施需要制度和文化的适应,在一些传统管理体系和文化底蕴较深的地区可能面临阻力和难题。
十大行政管理理论模型
十大行政管理理论模型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政府管理的重要性,认为政府机构应该对社会和经济事务负责。
这一理论认为,政府的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利益,并维护社会秩序。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官僚组织的规范性、效率性和可预测性,强调行政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来管理公共事务。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维伦(Wilensky)、辛格特(Gulick)等。
2.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提倡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强调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
该理论主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强调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能够激励公共部门工作者,并提高管理的质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奥斯特(Osborne)、盖布拉(Gaebler)等。
3.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治决策过程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该理论主张政治决策是由个人利益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政府机构的决策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所决定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存在着制度性缺陷,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可能会追求私人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奈特(Knight)、范德布鲁克(Vanderbroucke)等。
4. 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网络理论认为政策形成和执行是由各种利益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政策网络理论认为政府并非是决策的唯一来源,各种利益集团和组织通过组成政策网络来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策网络理论强调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的互动、协商和合作,并将政策制定视为多元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政策网络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锡蒂(Siti)、罗兴(Rohxing)等。
5. 新制度主义公共行政:新制度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制度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认为公共部门的绩效和效率取决于制度的设计和运作。
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差异性分析-公共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差异性分析-公共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长久以来,学界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存有诸多争论,争相从不同的视角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对学科历史沿革进程的研读,我们能够对二者的理论源起有基础的认知.公共行政19世纪末从学中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在对公共行政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兴起.公共管理的产生从根源上说源自学界对公共行政理论的不断修正,更多的学者以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发展路径为主线,对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进行了系统论述.我们在此可以将这些观点大体归纳为三类:部分学者认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核心本质相同,称谓因理论发展阶段的变换而适时作一调整;部分学者主张公共行政包括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以公共事业的开发和管理为主,侧重于行政管理方法论的研究;另有学者则认为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范式,基于其特有的管理内容、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能够借助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构织成的学科领域.由此可见,在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关联性界定问题上形成了诸家争论的格局,笔者在肯定二者共通性的基础上,以二者的差异性入手从反向视角对两种理论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界定.一、内涵区分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为核心,以多元主体为特征,以为背景和基础的管理体制.我国首届公共管理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对公共管理进行了内涵界定,认为公共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门学科、一种新的学位教育方式.公共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管理即公共行政管理,亦即政府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延伸,它除了政府事务的管理外,还包括社会事务的管理[][],这就以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模式整合了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内涵.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将管理学、经济学、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技巧引入整合,在主客体领域涉及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以公共事务为起点的学科群体系.为进一步明晰公共管理的内涵,我们对公共管理内涵进行简单地剖析解读.首先,主体的多元性.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倡导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只限于政府和组织.其次, 和效率的客观诉求.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以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为目的,侧重于诉求的践行与服务效率的提升.再次,公共管理可细化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指的是学(价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管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我们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微观层面的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这一范畴更多地体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以刚性规范和固化原则为支撑,依托政府这一主体来维护统治,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本文作者认为,公共行政是以政府及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主体,将国家、社会及自身事务作为客体依法进行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一系列活动的学科体系.其本质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具有工具性、依附性的内在属性.同样,我们借助于对公共行政概念的剖析解读来加深对其内涵的认知,从多维视角辨析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在内涵上的差异.首先,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广义上的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其次,公共行政主体具有单一性.公共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及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再次,权利与职责的践行.行政的字面意思是行其政事,其要义在于统治的维护、职责的践行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和责任性.另外,在公共行政的外围包裹着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等刚性规范,要求其必须依法践行、合乎程序.二、主客体区分1.主体区分.主体是行为的施动者,可以是单一的亦可以是多元的.公共管理的主体则呈现多元性,涵盖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各管理主体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对管理权限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统筹协调,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充分的权限自由.公共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及少数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要依靠政府为代表的法定权力机构(一般不包括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多数时间内政府作为单一主体践行公共行政的相关职责.政府依托其内部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属性负责公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成为公共行政运作的核心载体.2.客体区分.客体对象是主体行为的内容,在本文中客体具体指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实际运行中的作用对象及运作范围.在客体维度上的区分,需要我们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特性或侧重性上探析.公共管理侧重于社会性,注重公共服务的提供、公众的参与程度、行政事务的透明化及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充分体现了客体的社会性内涵.而公共行政侧重于公共性,注重公共权利的执行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体现工具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性.公共管理客体多样,在不断扩展、变换中以更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包括:以公共利益、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资源(公共设施、产品)等.公共行政的研究外延具有动态性,其学科前沿将以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引入新的学科知识,在学科内容上包含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等方向.公共行政客体多样,有较为固定的管理程序,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巩固统治的政策执行.以民利为导向,维护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公共性的直接体现.三、内在区分1.特征区分.从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上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都具备自身的鲜明特征.公共管理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在:专业性更强,重视专业化管理;注重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化、完善化建设,积极引入人事弹性机制和业务竞争机制,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侧重顾客导向,构建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以为人民服务为要旨,对结果予以关注和实现;强调走向市场,具有显着的管理主义色彩.公共行政的特征则表现为:公共性是核心要素,旨在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 性、权威性、层次性突出,管理的体制及模式固化;刚性规范引导特色,管理的程序经过规范性界定,管理的权限和内容受法律约束和保护.责任原则鲜明,作为运行的授权人的公共行政主体受到内外部的广泛监督, 政府的行为须对社会大众负责.2.管理目标区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在管理目标方面,存在着维度性上的区别.一者,公共行政是一种内部取向,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二者,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公共管理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的管理.3.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区分.在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方面二者亦存在较大区别.一方面,公共行政重视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报告等基本技能的运用,强调执行规范和政策科学化.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管理工具,旨在将更多的企业管理思想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侧重强调管理市场化.参考文献:[1]朱晓红,郝英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涵的比较与争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黄丽娟.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辨析.行政论坛.2007(1).[3]陈庆云,曾军荣,鄞益奋.关于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的几点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03).[4]王乐夫.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J].管理世界.2002(12).。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
天府新论 2006 年第 3 期 传统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
传统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
周晓丽
[摘要 ] 虽然传统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方面 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 但分别适应了所处时代的要求 , 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 用 。其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 必将成为未来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 。
2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新公共 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 , 分别是经济学理 论和私营部门的管理 。经济学理论中 , 尤其以公共 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 成本理论为其支撑点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倡导者从 “理性经济人”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 ; 从公 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 为导向 , 提高服务效率 、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 ; 从 交易成本理论的成本 ———收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 效目标进行界定 、测量和评估的依据 。由于这些经 济学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 , 提 倡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 所以新公共管理大量地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在公共管理领域,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是三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模式。
它们在理念、方法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模式兴起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强调的是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它认为行政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应该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追求效率和经济。
在组织结构上,传统公共行政主张建立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官僚体制。
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在上级,下级只需按照规定和程序执行任务。
这种模式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行政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新公共行政理论模式则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对传统公共行政提出了挑战和批判。
新公共行政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认为公共行政不仅仅是追求效率,更应该关注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
它主张公共行政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在研究方法上,新公共行政注重价值判断和伦理思考,关注公共行政中的人性和情感因素。
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式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新公共管理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借鉴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它主张将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生产分开,引入竞争机制,让私人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在管理方式上,新公共管理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强调管理者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从理念上来看,传统公共行政注重效率和经济,新公共行政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而新公共管理则侧重于市场导向和绩效。
传统公共行政将行政视为一种技术性的活动,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社会价值。
新公共行政则关注公共行政中的人性和社会公平,强调公共行政的社会责任。
新公共管理则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行政,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组织结构方面,传统公共行政的官僚体制层级分明、分工明确,权力集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
官场腐败、公务员缺乏保 财政、效率和信任三大 全球化、后现代 公共 障和政党分肥制度 危机出现的时代 利益与公共责任凸显 的时 代 政治理论.早期社会科学 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 提 出的杜 会 和政治评 论 交 易成 本理 论 、 委 托 人
代 理人 理论
理 论基 础
民主公民权理论 、公 民社 会 理 论 、 组 织 人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比较表如下所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比较表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时代背景官场腐败公务员缺乏保障和政党分肥制度财政效率和信任三大危机出现的时代全球化后现代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凸显的时代理论基础政治理论早期社会科学提出的社会和政治评论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民主公民权理论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理论管理理念和目标自身效用最大化市场化自由化缩小政府规模的愿望公共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人性假设抽象理性行政人理性经济人的自利公民美德私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价值取向行政分离经济效益效率公平责任与公共利政府角色划桨者掌舵者服务者公民角色委托人和选民顾客公民治理之道通过现存机构实现项目市场配置强调市场化多元配置注重政府责任的回归公共利益在政治上加以界定律来表述个人利益的聚合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瑞对话方式实现公共参与奴隶似的被动参与以消费者的身份有选择的参与积极主动的自主参与公共责任等级制行政官员对经由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政治领袖负责市场驱动对广大顾客所希望的结果负责多元的关注公共职业伦理等多元的公共责任组织结构官僚组织以机构内自上而下的权威和对委托人的控制或管制为特征分权的组织结构合作性的组织结构行政自由裁量权允许行政官员掌握有限的行政裁量权有更大的余地去实现企业家似的目标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但应是受限制的和负责任的的公务员和行政官员的激励基础工资和收益公职保障企业家精神理论上压缩政府规模的愿望公共服务期望对社会有所贡献结论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利益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企业化政府
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政策
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政策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政府、组织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传统公共管理传统公共管理是指在20世纪上半叶至中期,以机构、规章、程序和层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在传统公共管理中,政府及其行政机构是主要的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其主要目标是保持政府机构的秩序和稳定。
传统公共管理主张执行者的专业化和官僚化,强调程序和规章的执行,追求效率和规范性。
在传统公共管理中,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较低,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主导地位较高。
传统公共管理有着较强的保守性和官僚主义,决策主要由政府官员单方面制定,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公共管理理念和运行方式,与传统公共管理相比,新公共管理更加注重市场化、效率和竞争原则的应用。
新公共管理强调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私有化和经济化运作,鼓励政府与民间组织和企业进行合作,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新公共管理中,公共部门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监管和规范的角色,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服务提供者,而是通过委托、外包等方式引导和规范非政府组织和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还强调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和结果导向,鼓励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强调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新公共政策新公共政策是指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形成和实施的政府政策,它强调市场化、协商和合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
在新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不再是单方面的决策者,而是与社会各界进行协商和合作,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智慧,实现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效益性。
新公共政策还强调社会公正和公平,注重社区参与和社会治理,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新公共政策还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更加注重政策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特点。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是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式,它们在公共领域中的应用有各自的优劣和特点。
本文将对这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进行比较。
首先,传统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领域最早的研究和实践模式,主要强调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公共事务管理。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重点是政府合法性、权力和责任,强调政府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和服务。
在传统公共行政中,政府是唯一的权力机构,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和实施政府决策。
这种模式注重行政效率和效能,通过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公共问题。
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新公共行政模式更加注重民众参与和服务导向。
新公共行政模式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社会变革和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挑战。
新公共行政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提倡公共行政部门与市民维权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和社区进行合作。
新公共行政模式还强调政府与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和共同决策,追求治理的民主化和包容性。
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更加市场化和效能导向的模式。
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源于私人部门管理实践,强调行政部门的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和绩效评估。
新公共管理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强调效果导向的管理、精益化和创新。
新公共管理模式还强调从层级结构向网络结构的转变,强调结果导向和契约管理。
这三种理论模式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基础不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是以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为基础的;新公共行政模式强调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合作和参与,基于社会科学和民主理论;新公共管理模式基于市场理论和私人部门管理经验。
二、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传统公共行政注重政府权力和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新公共行政强调民主、服务和公众参与;新公共管理模式更加关注效率、效能和经济性。
三、实践方式不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强调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来解决公共问题;新公共行政模式倡导民主参与和协商决策,强调政府与市民、社区之间的合作;新公共管理模式以市场机制、创新和绩效为导向,强调行政部门的经营管理和结果导向。
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政策
在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这一主题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内涵,然后探讨它们之间的通联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公共管理传统公共管理是指早期政府实施的管理方式,其核心职能是为公共利益服务,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传统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权威和行政效率,注重组织层次和层级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政府官僚体系的运作。
这种管理模式通常由官僚主义、分工和控制为主要特征,其决策过程通常是单向的,而且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
新公共管理试图通过市场化、产权化、社会化等手段重新定义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强调效率、竞争和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的运作中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提倡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强调结果导向、绩效评估和公共部门的创新能力。
新公共管理还注重公民参与和社会合作,强调建立灵活、透明、负责的公共机构。
三、新公共政策新公共政策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策略和政策工具来解决公共问题,强调政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监管和评估。
新公共政策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公共参与,注重政策的整合性和协调性。
新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多元化、协作性和实验性,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协同治理。
在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这三个概念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从机构化转向社会化,强调公民参与和治理的开放性。
在当今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的理念更能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传统公共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性为公共治理提供了基础,但在面对社会多元化和复杂性的挑战时,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的出现为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制,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使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行政比较分析
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行政比较分析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行政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注重官僚主义和层级管理,而新公共行政则强调公众参与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注重效率和创新。
本文将从行政理念、管理方式、公众参与和效率等方面对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行政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传统公共行政注重行政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管理,行政主导是其核心特征。
传统公共行政倾向于集中权力,官僚主义盛行,行政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于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手中。
行政机构及其官员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执法和执行政策来管理和分配资源,并对其进行监管和控制。
其次,传统公共行政注重层级管理和官僚机构的效率。
传统公共行政通过层级管理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层级决策和控制使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执行力。
官僚主义的行政体制和一定的规章制度尽可能规范行政行为,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事。
相比之下,新公共行政更加注重效率和创新。
新公共行政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和经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同时,新公共行政还鼓励员工创新和学习,鼓励从管理者到管理对象的多方参与,提高管理效能。
再次,传统公共行政对公众参与和公共决策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传统公共行政往往忽视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决策过程常常被行政官员掌控。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行政效率和执行力,官僚主义导致了公众参与的被动化和限制。
最后,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行政对管理效果的评估有不同的侧重点。
传统公共行政更关注政策目标的完成和行政机构的绩效评价。
新公共行政则更加关注公众满意度和公共价值的实现。
新公共行政通过公众参与和合作治理,更注重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透明度和质量,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行政代表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行政主导和效率,而新公共行政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合作治理。
在社会变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新公共行政的理念和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行政管理理论模型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模型有哪些引言行政管理理论是政治科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运作和决策等方面。
很多学者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理论模型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和行政决策理论等。
一、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传统的组织理论。
公共行政学主要关注政府组织的管理和行政活动,它强调政府组织的职能和责任,以及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
传统的组织理论主要关注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它强调组织的层级、权力关系、决策流程等方面。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行政管理理论,它强调市场化、企业化和效率化的治理模式,提倡“小政府”、“放权”、“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原则。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向市场和社会开放,通过公私合作、外包和竞争等方式提高政府的效率和质量。
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行政管理理论,它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自私利益集团的代表,政府的行为也受到私人利益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议会心态”、“守秩序”、“知识不对称”等观点,试图从理性选择的角度解释政府和市场的决策行为。
四、制度理论制度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行政管理理论,它强调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和作用,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受制度约束的,政府和市场的行为都受到法律、规则和习俗等制度的限制和影响。
制度理论提出了“路径依赖”、“机构失调”、“双木桶效应”等观点,试图从制度的角度解释政府和市场的行为。
五、行政决策理论行政决策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行政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试图揭示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过程和规律。
行政决策理论涉及到决策者的个体特征、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决策过程的规定性和决策结果的评价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一、传统公共行政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工业化的推进,为适应工业时代的政府管理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重视行政组织的改进,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以及行政原则的完整与统一,并以行政效率的实现作为最高目标。
其基本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1、强调行政管理的一般性或普遍性原则。
该学派认为,在行政管理领域,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原理。
传统公共行政学者们一方面要使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另一方面由于受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的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响,所以大都愿意致力于一般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
2、行政官僚价值中立原则。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行政官僚应恪守价值中立原则,公务员不应该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务员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政治领导者的蕨裁决,并且相信这些裁决的正确性,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由常任的、中立的官员任职,不偏不倚的为任何政党服务,并执行政治官员制定的政策。
3、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公共行政的最高标准。
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者来说,效率不仅仅是手段,而是一种目的,一种价值观,是评价政府行为的最高准则,公共行政应该围绕“促进政府管理变得合理化合高效率”而展开。
二、新公共行政的观点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众关于社会公平与人权的价值观,1968年明诺布鲁克会议主张,以参与、一致同意、共同理念、互信、甚至“人类的爱”等思想为基础,开创美国行政学的新时代,竖起了新公共行政的旗帜。
新公共行政理论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核心内容和关键性问题。
不仅认为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更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从而把社会公平加入到传统的目标和基本原理中。
新公共行政在对传统公共行政批判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新公共行政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框架。
他们认为这一跨分不可能实现,现实的政治与行政总是高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行政体系有利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因此,新公共行政主张跳出研究行政程序的狭窄圈子,致力于相关问题的公共行政研究,注重公共行政的政策研究及其政治性。
2、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民主行政的思想,认为政治民主与行政民主并重,注重行政过程的价值和伦理因素。
3、新公共行政学批判把效率作为公共行政的头号公理,强调应该把社会公平放在首位,同时也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和统一。
4、注重行政过程中的价值和伦理因素。
1968年明诺布鲁克会议提出,公共行政学应将道德价值观念引入行政过程分析,行政活动要更多的关心社会公平、代表性、回应性、责任性和参与等方面的价值问题。
5、重新探索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演进的途径。
新公共行政提出,公共行政组织理论不应当之研究政府系统的“组织内部”,而应当进一步研究对社会的管理及其基本运作过程。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掀起的一场政府改革大潮。
这场改革大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逐渐产生了一些关于公共管理的新理论,继而在20世纪的90年代发展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国际思潮。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的理论模式是一次深刻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体的广泛性。
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便是其公共参与性,实施主体不仅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组织个公共部门,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
重在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以救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
2、公共管理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运用于公共部门,强调以市场机制来促进和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
3、公共管理注重管理外部环境,实现由内部取向转化为外部取向的变革,又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向重视取得的成果和目标。
4、公共管理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责任,要求实现经济、效率与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与民主,要求实现4E+D的价值目标。
5、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政府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