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四下语文第一单元微课脚本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94923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9.png)
3.通过定期的学习进度检查,确保学生能够将微课所学与后续资源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4.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制
(一)设计的评估方法:
1.小测验:通过在线或纸质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诗词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提交:要求学生提交诗词解读或创作练习,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建立的反馈机制:
1.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收获。
4.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5.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营造开放和包容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选择适合微课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诗词的基础知识和文学背景。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诗词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演示法:通过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诗句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古诗词。
5.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规划
(一)微课中将要涵盖的主要教学内容:
1.诗人简介:介绍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结合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媒体和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
3.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六、课程总结与拓展资源
(一)设计微课的总结环节:
1.回顾重点:通过概括总结,强调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2.强调难点: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解难点,进行再次讲解和强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 教案 (2)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 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1929b4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7.png)
开学第一课【教学要求】1.回顾寒假生活,品味其中的各种滋味,分享彼此的感受。
2.回顾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首先祝贺你们进入新学期,同时也祝贺你们又长大了一岁!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非常开心。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假期,看到你们精神饱满地坐在教室里,老师特别高兴!这是你们给老师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老师在开心的同时,还有点小小的担心。
你们猜猜为什么。
(自由说)刚刚有很多同学说对了,过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寒假,老师怕你们不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二、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
1.提醒学生调整好作息时间。
在寒假中,许多孩子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
开学了,如果大家不及时改变,将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因此,开学第一课老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同学们及时调整“生物钟”。
2.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新学期,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尤其是上学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更萌发出一种“忘掉过去,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渴望在新学期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同学们的肯定。
教师此时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手势,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千层浪。
3.从沟通开始,写好祝福语。
新学期,新开始,新希望。
开学第一课,意义不寻常。
上好第一节课,能给老师和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为今后的教和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学第一堂课,既关系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本学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老师在开学时应匠心独运地上好第一堂课,尤其是要抓住这一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
首先,从情感上沟通。
开学第一堂课,别急着上新课,而是与学生“侃大山”。
在“侃”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4.小组内讨论在新年开始时送给同学们的赠言。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44fde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6.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文中某些难理解的概念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生字词卡片,便于课堂巩固。
二、课堂导入:5分钟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几个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概括每篇文章的主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第一篇文章:《小燕子》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活泼、伶俐”等词语的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小燕子的外形和飞行,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第二篇文章:《荷花》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盛开、垂柳”等词语的用法。
分析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友情。
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讲解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重难点补充:一、课堂讲解:1.第一篇文章:《小燕子》讲解生字词,如“活泼、伶俐”,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小燕子的外形和飞行,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472a4ce00975f46527d3e1c9.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第一单元备课(共计1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
我们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走遍千山万水‛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桂林山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地鲜明地渲染漓江山水的特点,我们可以借这一范例让孩子们仿说句子。
跳出书本,走进生活。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语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也不要着急,等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回头来,理清顺序就容易了。
在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训练,用‚时而……时而……‛,‚即使……也……‛这些词说话,在训练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天上的、地上,远的、近的都可以联系起来,给孩子们的思维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才有意思。
语文园地一习作:读懂习作要求,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写什么‛较容易读懂,写一处景物,也可以写校园里难忘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写‛,必须提示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点的变换采取承接式语句,如‚离开了小操场,我们就来到了生物园。
‛要写具体,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评讲的时候也紧靠‚按顺序、写具体‛这两个要求,力求使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得到一点收获。
学情分析: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
本组课文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语言丰富多彩,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本单元教学中还要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及词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e719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f.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案设计第1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de5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8.png)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愉悦 的学习氛围。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案例分析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问题导向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答案,培养思 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提问导入:通过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课文内容。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课文内容。
课堂互动与讨论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增 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知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定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的方法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学科和课 程
课堂小结:回顾 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置 相关练习和阅读 任务,巩固所学 知识
预习要求:提出 下节课的预习要 求和思考问题
课外拓展:推荐 相关书籍、文章 或网站,拓展学 生视野
教学评价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 是否积极参与 讨论和回答问
题。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 业完成情况, 包括质量、数 量和完成时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8582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语文园地》课本2.教学PPT3.单词卡片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师生呈现单词“园地”,让学生猜测意思。
第二步:学习词语1.教师通过PPT和单词卡片依次教授本单元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意思。
2.让学生跟读词语,并进行词语操练。
第三步: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步:课文讲解1.教师解释课文生词和重点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课文串讲1.学生自愿进行课文串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背诵本单元所学词语并造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词语教学和课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6fc18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5.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识本单元生词:…
2.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生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3. 相关练习的完成。
难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教学课件:…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片、单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教师通过读课文或语音录音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 Practice(练习)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表达能力。
4. Production(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表达能力。
•学生撰写课文总结或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5. Homework(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课文内容。
•自觉背诵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dfdde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1.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一、教材分析^p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局部。
其中第1、2、3页为第一局部,第4、5页为第二局部。
第一局部共有四幅插图,第二局部共有五幅插图。
第一局部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第二局部教育学生要保护图书,使学生懂得保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保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保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保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理论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保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可以为自己提供写作时机,帮助进步写作程度。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考虑,帮助自己总结经历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进步自己的认知程度。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局部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场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保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保护图书的好习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c70e37c77da26925c5b08c.png)
1.古诗词三首教案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案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案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教案课时:3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1/28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2/28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0450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8.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小草》的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
- 掌握课文《小草》的内容和要点。
-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导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的特点和作用。
3. 研究课文《小草》并完成相关练。
- 逐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 分组讨论,整理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概括出课文的主旨。
4. 合作研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通过展示、表演等形式向全班讲述该段落内容。
5. 节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研究过程,总结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教学资源
- 课文《小草》的课本及相关练题
- 视频或图片资源
- 小组展示用的道具或素材
教学评价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 通过小组合作的表现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学生完成的课后练和反思记录。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 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写它们。
以上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概要。
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ad2cd3186bceb19e8bb7e.png)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简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重难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四、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具体安排:《古诗词三首》 3课时《桂林山水》 2课时《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5课时五、教学措施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a382d3c1ec5da51e2704e.png)
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宿新市徐公店》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设计理念:以读促思,以思促读,读写结合,深刻体会诗人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
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全诗)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09064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f.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案是帮助教师夯实基本功的重要工具。
每个环节要多长时间?每节课的时间怎么利用效果才能最大化?每个环节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激趣导入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②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释题,简介背景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自由吟读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含七课)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含七课)](https://img.taocdn.com/s3/m/f10d5f6da2161479171128b7.png)
字的?(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
(出示课件)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
,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
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
(课件出示“蹲”的形近字)课件出示:久蹲容易累尊老敬前辈遵守交通法樽酒不沾嘴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
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
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①师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
(提示:用换词的方法理解)②认识“纺织娘”。
(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4.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
(2)指名轮读。
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5)预设:独特迷人。
(板书:独特迷人)(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二、品读课文,悟景中情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60ee2a32d7375a5178049.png)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
)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
(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赞美春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
(《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小乡村。
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
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三月桃花水》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三月桃花水》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7a316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3.png)
2.根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反馈,优化教学方法和互动策略,提高教学互动性;
3.结合教师评价,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4.定期反思和总结教学效果,根据反馈数据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持续改进和学习成效的提升。
3.教师提供学习指南,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拓展资源,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4.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拓展资源的提供,确保学习资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提供同伴反馈,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收集和处理反馈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收集学生的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三)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数据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的措施包括:
每个环节的作用在于:引入环节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新知讲授环节提供知识输入,案例分析环节促进知识应用,总结与反思环节加强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三)为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中,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2.在讲授新知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深度和广度;
(二)微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以下具体知识点:
-掌握《三月桃花水》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描绘;
-学习课文中的:学生应能完成以下操作或任务: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美景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一单元《二维码课文讲解》稿件
陈立全
人四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讲解
——认真学习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个问题,三首诗词共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对,三首古诗词都是借着当时当地的美丽景物来抒发诗人的一种真实心情,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
【课件呈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什么叫借景抒情呢?【课件呈现,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那么,本课三首古诗词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此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诗人只能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与敬亭山相依为知音,这抒发的正是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和寻找安慰的情感。
这是典型的触景生情而借景抒情。
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洞庭湖的水色就像“银白色的盘子”,洞庭湖中的群山就像
一只小小的“青螺”。
据说,遇贬的诗人当时是在夜晚时间见到这美丽的景象的,很快便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记在了诗人心中,久久不能忘记。
所以最后一句顺口而出“能不忆江南”,一个不可抗拒的反问句更是尽情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无比热爱。
总结:好了,通过上面的三幅画面,我们知道了三首诗词都浓笔描绘了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都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景色的深深热爱,使我们一是学习了作者怎样准确写景,二是学习了怎样借景抒发自己的真情。
【课件呈现,背景江南山
人四下第2课《桂林山水》讲解
——怎样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
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件呈现】
什么叫“甲”呢?这里有四种解释:①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②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的;③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④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
显然,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的意思是……②
是真的天下第一吗?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什么叫“夸张”?【课件呈现】
对,夸张。
【课件呈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的】为了达到扩大夸张表达效果,作者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漓江的水。
【课件呈现,背景漓江水】
一个漂亮的排比句,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
读来确实使人有漓江水“甲天下”之感。
漓江的山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跟第二自然段一样,同样以排比方式为主要手法做具体证明。
分别写了桂林这一带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奇”;写了桂林山“色彩明丽,倒映水中”的“秀”;写了桂林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险”。
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读了这段话,谁人不感桂林山的“甲天下”呢?
再看最后一段,更是精彩绝妙。
山美水秀,前面已经作了有力的描述,让人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夸张语心悦诚服。
但作者还觉不够,又把山水来了个和谐结合。
这样,奇秀险的山围绕着清静绿的水,清静绿的水倒映着奇秀险的山,又加上迷蒙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有静有动,有形有色,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人四下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讲解
——怎样写好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怎样写好游记呢?【课件呈现】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录游览经过的。
的第一个写作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记录游览经过就能写好游记吗?这篇游记是怎样处理一路上
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二是写出了“窄”,“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自己根本动不了身子;三是写出了“险”,“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整个孔隙,让人觉得非常特别惊险刺激。
边,奇得更是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了。
尤其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描写,更是具体,大多依形状想象成“擎天柱”“小桥流水”“避水金针”寿星捧仙桃“等等。
最后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真是美不胜收。
哦,原来孔隙和内洞景色特点特别突出,是几个景物的重中之重,所以要详写。
而其他内容只能略写了。
详略得当,是这篇游记的第二个特点。
从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写好游记的两个基本要求。
那就是:第一,有顺序地写,使文章结构非常清晰;第二,有详略地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呈现课件】
人四下第4*课《七月的天山》讲解
——怎样理解“七月的天山,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句子是什么?
【课件呈现:七月的天山,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为了说明“七月的天山,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作者分了几个地点来写呢?这种写法叫什么?【课件呈现:移步换景】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景。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移步换景法说明“七月的天山,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这个中心句的。
一、斑斓的雪景——祛除暑气【课件呈现,背景为雪山】
七月进入天山,看到的是皑皑的雪峰,飞泻的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这里,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原始森林中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幽静的深林,真让人心如止水,静人心身啊!
这里一是写了山色柔嫩,二是写了山形柔美,着重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
天山的七月成了美丽的春天,遍地花儿,给我们端来了美丽的视觉盛宴。
看到这种景色,你不流连忘返吗?
总起来看,作者写了雪峰、雪水、溪流,还写了密密的塔松,又写了各色各样的野花,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课件呈现】
果然,“七月的天山,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