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信息安全-cp剖析
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总结概括
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知识点总结概括信息安全原理及应⽤1.攻击的种类:(1)被动攻击是在未经⽤户同意和认可的情况下将信息或数据⽂件泄露给系统攻击者,但不对数据信息做任何修改。
常⽤⼿段:a.搭线监听b.⽆线截获 c.其他截获流量分析是被动攻击的⼀种。
(2)主动攻击,会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虚假流的产⽣。
可分为以下4个⼦类:假冒,重放,篡改消息,拒绝服务(DoS)(3)物理临近攻击,以主动攻击为⽬的⽽物理接近⽹络,系统或设备(4)内部⼈员攻击(恶意或⾮恶意)(5)软硬件配装攻击,⼜称分发攻击,指在软硬件的⽣产⼯⼚或在产品分发过程中恶意修改硬件或软件,(引⼊后门程序或恶意代码)2.⽹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授权⽤户、实体和过程,不被⾮法利⽤。
(数据加密)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法修改、破坏和丢失,并且能够辨别出数据是否已改变。
(加密,数字签名,散列函数)3.可⽤性: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的特性,即当需要时授权者总能够存取所需的信息,攻击者不能占⽤所有的资源并妨碍授权者的使⽤。
(鉴别技术)4.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为⽅式,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保证能⼒。
(控制列表,握⼿协议,⾝份鉴别)5.不可否认性:信息的⾏为⼈要对⾃⼰的信息⾏为负责,不能抵赖⾃⼰曾有过的⾏为也不能否认曾经接到对⽅的信息。
(数字签名和公证机制来保证)3.加密功能实现⽅式a.链到链加密:通过加密链路的任何数据都要被加密。
通常在物理层或数据链路层实施加密机制。
⼀般采⽤物理加密设备。
优点:1.通常由主机维护加密设施,易于实现,对⽤户透明;2.能提供流量保密性 3.密钥管理简单,仅链路的两端需要⼀组共同的密钥,⽽且可以独⽴于⽹络其它部分更换密钥;4.可提供主机鉴别 5.加/解密是在线的,即⽆论什么时候数据从链路的⼀端发往另⼀端都会被加解密,没有数据时可以加解密随机数据。
信息安全体系考试试卷(A)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1、Cp是理想过程能力指数,Cpk是实际过程能力指数,以下()是正确的。
A、Cp>CpkB、Cp<CpkC、Cp≤CpkD、Cp≥Cpk2、信息安全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
A、充分性B、适宜性C、可用性D、有效性3、应为远程工作活动制定:开发和实施策略、()和规程。
A、制定目标B、,明确职责C、编制作业指导书D、操作计划4、一个信息安全事件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一系列()信息安全事态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行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可能性。
A、已经发生B、可能发生C、意外D、A+B+C5、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
A、国家经营B、地方经营C、许可制度D、备案制度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考虑组织架构与业务目标的变化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再评审B、应考虑以往未充分识别的威胁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再评估C、制造部增加的生产场所对信息安全风险无影响D、安全计划应适时更新7、组织在建立和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应考虑()A、风险评估的结果B、管理方案C、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D、A+C8、管理体系是指()。
A、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B、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C、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D、以上都对9、风险评价是指()A、系统地使用信息来识别风险来源和评估风险B、将估算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加以比较以确定风险严重性的过程C、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相关风险的协调活动D、以上都对10、以下属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事件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是()A、对计算机病毒事件进行相应调查和处理B、将感染病毒的计算机从网络隔离C、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D、以上都不对11、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履行法定职责之一A、电信管理机构B、公安机关C、国家安全机关D、国家保密局1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绝密B、机密C、秘密D、以上都对1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应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监督检查。
《信息安全》PPT课件 (2)
活,从而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和繁衍。
10
10.2 计算机病毒
• (5)潜伏性:计算机病毒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当满 足病毒触发条件时便会发作。
• (6)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设定了一些触发条 件,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某 些程序,某些文件使用了一定的次数等。
• 计算机病毒就是一个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10.2.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特征 • 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 (1)引导扇区病毒:能够替换计算机启动时要使用的
引导扇区程序;运行受感染的引导程序,实际上使用 的是改变之后的、受感染的引导程序,这样计算机便 把病毒加载到了内存及CPU之中。计算机病毒一旦进 入内存,便会传染到该计算机中的任何磁盘上。
第10章 信息安全
1
本章目录
• 10.1 信息安全概述 • 10.2 计算机病毒 • 10.3 黑客 • 10.4 信息安全技术简介
2
10.1信息安全概述
10.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 信息安全: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
件、软件及数据,防止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使系 统或信息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 • 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信息系统保密性、完整 性、可用性、可控性等特征不被威胁和破坏。 •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完整性是 指数据不得非法篡改;可用性是指被授权的实体(用 户)需要存取信息时可以存取信息;可控性是指对 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16
10.4 信息安全技术简介
• 防火墙的介绍
• 防火墙是一个位于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的计算 机或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是按照一定的安 全策略建立起来的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组成体,其目 的是为内部网络或主机提供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一章测试1.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因不包括()A:系统结构复杂B:人为威胁与破坏C:系统应用复杂D:系统过程复杂答案:B2.下列哪个是与信息安全三元组CIA对立的A:篡改B:破坏C:其它都是D:泄露答案:C3.在下列哪个时代,信息安全的思想是通过密码技术解决通信保密,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时主要关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保护A:通信安全时代B:网络空间安全时代C:信息系统安全时代D:计算机安全时代答案:A4.计算机安全阶段的主要威胁是搭线窃听和密码学分析。
A:对B:错答案:B5.针对信息安全保障阶段,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A:人员意识培训教育B:加密技术C:技术安全保障体系D:安全管理体系答案:ACD6.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A:数据安全B:信息基础设备安全C:物理安全D:网络系统安全答案:ABCD7.网络攻击包括()A:网络扫描B:入侵C:监听D:后门答案:ABCD8.信息安全特征包括()A:信息安全是动态的安全B:信息安全是系统的安全C:信息安全是无边界的安全D:信息安全是非传统的安全答案:ABCD9.信息安全的范畴包括()A:国家安全问题B:社会问题C:组织管理问题D:信息技术问题答案:ABCD10.信息安全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变成事关国家安全的全球性问题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水印嵌入算法不涉及哪些信息()A:用户私钥B:水印信息C:用户密钥D:原始信息答案:A2.数字水印的特征包括()A:安全性B:透明性C:可检测性D:鲁棒性答案:ABD3.不可检测性是指水印作品和普通作品在统计噪音分布上不存在区别,攻击者无法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水印的位置A:错B:对答案:B4.数字水印技术按特性分为()A:稳健水印B:公开水印C:图像水印D:易碎水印答案:AD5.被隐藏的信息称为秘密信息,包括()A:密码B:其它都是C:文字D:图形图像答案:B6.信息隐藏技术包括()A:其它都是B:数字伪装技术C:数字水印技术D:隐写技术答案:A7.信息加密和信息隐藏式信息安全的两种主要手段。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第一章:安全威胁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修改的风险。
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恶意软件:是指设计用来损害或破坏计算机系统或数据的软件。
•网络攻击: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攻击,例如黑客攻击、DDoS攻击等。
•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数据披露或泄露。
•物理安全威胁: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物理设施或设备的破坏或损害。
图1:安全威胁示意图•恶意软件•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物理安全威胁第二章:常用术语解释•防火墙:是指一种网络安全系统,用于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
•加密:是指将数据转换为无法读取的格式,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访问控制:是指控制谁可以访问信息系统或数据的过程。
•安全审计:是指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操作的过程。
第三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指采取的措施来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安全威胁。
常用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配置:是指配置防火墙来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
•加密技术:是指使用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访问控制列表:是指创建访问控制列表来控制谁可以访问信息系统或数据。
•安全更新和补丁:是指定期更新和补丁信息系统和软件来修复安全漏洞。
图2:安全措施示意图•防火墙配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列表•安全更新和补丁第四章:案例分析请根据以下案例评估一家公司的信息安全风险。
•公司名称:X公司•信息系统:X公司使用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来管理客户数据。
•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安全风险等级:高•安全建议:配置防火墙、实施加密技术、创建访问控制列表、定期更新和补丁信息系统和软件。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安全威胁、常用术语解释、安全措施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档,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提升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能力。
同时,文档中提供了详尽的例子和案例,以便于读者理解。
摘要本文档是关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详尽指南,适合项目经理和工程师阅读理解。
信息安全技术浅析
信息安全技术浅析第一章:信息安全技术概述近年来,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面对各种颠覆性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信息安全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防范和打击网络攻击的有力措施。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攻击和防御手段以及信息安全的未来趋势三方面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浅析。
第二章:信息安全技术基本原理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 保密性: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看到,其他人无法获取信息内容。
2. 完整性:指信息内容没有被篡改或者损坏。
3. 可用性:指信息能够在正常的时间内通过正常的途径使用。
信息安全技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个基本原理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第三章:常见的攻击和防御手段为了突破信息安全技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黑客们采用了各种方式进行攻击。
常见的攻击手段包括:1. 病毒攻击:通过病毒程序感染计算机从而控制计算机或者窃取信息。
2. 木马攻击:通过木马程序远程控制计算机或者窃取信息。
3. 钓鱼攻击:通过仿冒网站诱导用户输入账户和密码,从而窃取用户账户信息。
4. 黑客攻击: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暴力破解或者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为了防止黑客的攻击,需要采用相应的防御手段,常见的防御手段包括:1. 杀毒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上的病毒。
2. 防火墙:可以阻止黑客入侵计算机。
3. 强密码设置:设置密码的复杂度,增加密码的安全性。
4. 升级补丁:及时修复系统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5. 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黑客窃取。
第四章:信息安全的未来趋势信息安全技术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演变的,未来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将会面临三大趋势:1. 云安全: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安全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云安全将成为未来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智能安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安全技术将不断智能化,可以自动识别和防御各种攻击。
信息安全与对抗的系统分析
信息安全与对抗的系统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对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因素、多个方面,是系统理论中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在信息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信息安全与对抗问题要随系统、环境进化而进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其不仅涉及理论与技术,同时也涉及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方面,还要对系统的安全与对抗问题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评估或评价,以便更好的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不仅要从系统层次把握其基本规律、原理,也要注重其具体的方法、技术和社会问题。
我们基于多视角、多剖面、多层次的系统性特点,将信息安全与对抗问题研究,划分为四个方面。
即信息安全与对抗的系统理研究;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基础性研究;信息安全与对抗的软体系研究;典型信息系统的安全对抗问题研究。
随着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与对抗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问题的有效的解决需遵循系统理论的相关规律、原理、定理。
信息安全与对抗问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律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而矛盾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是连续与间断的对立统一,是功能与结构的对立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是必然性的偶然性的对立统计。
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对抗问题不是孤立于信息系统内部,主要的更是系统外部问题,这也是其耗散特性。
该项研究主要是根据系统、自组织、耗散结构等理论探讨信息系统的安全对抗问题,从而为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基础性研究、软体系研究提供顶层的指导。
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基于系统理论的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基础层次规律、原理;信息安全与对抗中“特殊性”、“相对性”、“时空维有限尺度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等是如何体现的起作用的。
基于系统理论的信息安全与对抗的系统层次规律、原理。
信息安全与对抗中“主动与被动原理”、“技术核心链中脆弱性转移原理”、“对称和非对称变换原理”、“间接对抗原理”等如何体现和起作用的。
基于系统理论的信息安全与对抗过程的要点分析。
信息对抗过程的时间性、过程性、制“对抗信息”性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__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一、选择题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商务安全与管理第⼆版课后习题答案关键术语第⼀章电⼦商务安全导论1)电⼦商务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信息的安全、信⽤的安全、安全的管理问题以及安全的法律法规保障问题。
2)完整性:防⽌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重复及⾮法⽤户对信息的恶意篡改。
3)电⼦商务系统安全: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度来阐述电⼦商务系统的安全,认为电⼦商务系统的安全是由系统实体安全、系统运⾏安全和系统信息安全这三个部分组成。
4)认证性: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交易双⽅⾝份的合法性。
5)电⼦商务安全保障:电⼦商务安全需要⼀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应当采⽤综合防范的思路,从技术、管理、法律等⽅⾯去认识、去思考,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国外的经验,提出⾏之有效的综合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6)可控性: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能由合法⼈员访问,保证数据的合法使⽤。
7)保密性:保护机密信息不被⾮法取存以及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法窃取8)不可否认性:有效防⽌通信或交易双⽅对已进⾏的业务的否认。
第⼆章:1.链路——链路加密链路加密(⼜称在线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加密。
接收⽅是传送路径上的各台节点机,信息在每台节点机内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进⾏,直⾄到达⽬的地。
2.对称加密称加密⼜叫秘密密钥加密,其特点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使⽤的是同⼀把密钥,即把明⽂加密成密⽂和把密⽂解密成明⽂⽤的是同⼀把密钥。
3、节点加密节点加密是指每对节点共⽤⼀个密钥,对相邻两节点间(包括节点本⾝)传送的数据进⾏加密保护。
尽管节点加密能给⽹络数据提供较⾼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式上与链路加密是类似的:两者均在通信链路上为信息提供安全性;都在中间节点先对信息进⾏解密,然后进⾏加密。
4、公开密钥加密不对称加密⼜叫做公开密钥加密,需要采⽤两个在数学上相关的密钥对——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来对信息进⾏加解密。
5、端——端加密端—端加密允许数据在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形式存在。
采⽤端到端加密(⼜称脱线加密或包加密),消息在被传输时到达终点之前不进⾏解密,因为消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均受到保护,所以即使有节点被损坏也不会使消息泄露。
信息安全分析PPT课件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点
•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风险与成本、资源优化配置、安全 风险评估 • 基于密码技术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密码管理体制、身份认证、 授权管理、责任认定 • 建设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 密、有害信息的防范能力 • 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指挥、响应、协调、通报、支援、 抗毁、灾备 • 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强 化可控、引导与市场、测评认证、采购、服务 • 信息安全法制与标准建设:信息安全法、打击网络犯罪、标准体 系、规范网络行为 • 信息安全人材培养与增强安全意识:学科、培训、意识、技能、 自律、守法 • 信息安全组织建设: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责任制、依法管理
信息安全分析
课程的目的
提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意识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 • • • • • • • • 网上黑客与计算机欺诈 网络病毒的蔓延和破坏 有害信息内容污染与舆情误导 机要信息流失与“谍件”潜入 内部人员误用、滥用、恶用 IT产品的失控(分发式威胁) 物理临近式威胁 网上恐怖活动与信息战 网络的脆弱性和系统漏洞
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的某些新动向
• • • • • • • 僵尸网络威胁兴起 谍件泛滥值得严重关注 网络钓鱼的获利动机明显 网页篡改(嵌入恶意代码),诱人上当 DDoS开始用于敲诈 木马潜伏孕育着杀机 获利和窃信倾向正在成为主流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与深层隐患
(案例考察)
• •
领导重视、管理较严、常规的系统和外防机制基本到位 深层隐患值得深思
信息系统安全整体对策
(一)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CPK
CPK信息安全领域的定义:CPK是“Combined Public Key”的缩写,即中文名为组合公钥,是一种加密算法,以很小的资源,生成大规模密钥。
工程领域的定义:CPK是“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
CPK的中文定义为:制程能力指数,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也即某个工程或制程水准的量化反应,也是工程评估的一类指标。
品质统计意义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
制程能力强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可靠性高的产品。
制程能力指标是一种表示制程水平高低的方法,其实质作用是反映制程合格率的高低。
制程能力的研究在於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的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可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
而规格依上下限又分成单边规格及双边规格。
只有规格上限和规格中心或只有规格下限和规格中心的规格称为单边规格。
有规格上下限与中心值,而上下限与中心值对称的规格称为双边规格。
当我们的产品通过了GageR&R的测试之后,我们即可开始Cpk值的测试。
CPK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
Cpk——过程能力指数CPK = Min(CPKu,CPKl)USL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规格上限。
LSL (Low specification limit): 规格下限。
ˉx = (x1+x2+...+xn) / n : 平均值。
T = USL - LSL : 规格公差。
U = (USL + LSL) / 2:规格中心。
CPKu = | USL-ˉx | / 3σCPKl = | ˉx -LSL | / 3σ意义制程水平的量化反映;(用一个数值来表达制程的水平)制程能力指数:是一种表示制程水平高低的方便方法,其实质作用是反映制程合格率的高低。
计算公式CPK=CP*(|1-CA|)Ca (Capability of Accuracy):制程准确度;Cp (Capability of Precision):制程精密度;注意: 计算Cpk时,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组数据,而且数据要具有一定代表性。
信息安全技术剖析
4
D-Link
3
其他
95
所占比例
10% 7% 5% 4% 4% 3% 3% 3% 2% 59%
11
主要攻击与威胁
——十大攻击手段
1.DoS:使目标系统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网络Flooding:syn flooding、 ping flooding 、DDos 系统Crash: Ping of death、泪滴、 land 、WinNuke 应用Crash/Overload:利用应用程序缺陷,如长邮件
Hacker (骇客)
M
M
M
Master (主攻手)
z z z z z z z z Zombie (僵尸/肉鸡)
Target (目标机)
19
“后门”
后门是在程序开发时插入的一小段程序, 目的可能是测试这个模块,或是为了连 接将来的更改和升级程序,也可能是为 了将来发生故障后,为程序员提供方便。 -----(政府部门不用windows)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
2016年02月22日-2016年02月28日 收录了160个漏洞
9
报送单位或个人 奇虎(补天平台)
启明星辰 天融信
安天实验室 绿盟科技 恒安嘉新 H3C 乌云 漏洞盒子
CNCERT江西分中心
CNCERT安徽分中心 个人
报送总计 录入总计
漏洞报送数量 63 283 148 73 84 67 4 538 30 12
4
网络安全的内容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传输安全 应用安全 用户安全
5
网络安全威胁的来源
1.外部渗入 未被授权使用计算机的人;
2.内部渗入者 被授权使用计算机,但不能访问某些数据、程
最新十章信息安全精品课件
言行,指导他们的思想的一整套道德规范。计算
目 录 机网络道德可涉及到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 上一页 服务态度、业务钻研、安全意识、待遇得失及其
下一页 结束
公共道德等方面。
08.04.2024
——大学IT——
11
2. 网络的发展对道德的影响
1)淡化了人们的道德意识 2)冲击了现实的道德规范 3)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
08.04.2024
——大学IT——
18
黑客行为特征表现形式
1)恶作剧型
2)隐蔽攻击型
3)定时炸弹型
4)制造矛盾型
目录
上一页
5)职业杀手型
下一页
6)窃密高手型
结束
7)业余爱好型
08.04.2024
——大学IT——
19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10.1.4 常见信息安全技术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病毒与反病毒技术以及其 他安全保密技术。 1.密码技术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08.04.2024
——大学IT——
12
3. 网络信息安全对网络道德提出新的要求
1)要求人们的道德意识更加强烈,道德行为 更加自主自觉
2)要求网络道德既要立足于本国,又要面向
世界
目录
上一页
3)要求网络道德既要着力于当前,又要面向
下一页
未来
结束
08.04.2024
——大学IT——
目录
目前,能够用于构建VPN的公共网络包括
上一页
Internet和服务提供商(ISP)所提供的DDN专 线(Digital Data Network Leased Line)、帧中
《信息安全通论》第1章 信息安全再认识
《新华字典》说:安全,指没危险、不出事故。其 中,“安”字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即所谓无 危则安;“全”字是指完满、完整、齐备或指没有 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等,可谓无损则全。 因此,“安全”通常是指人员免受伤害,财产没有 损失,设备未被破坏等状态。
虽然本章有点像文科内容,但是,但它其实非常重 要,而且,还很难、很新鲜;估计许多信息安全专 家,过去都没有认真思考过,甚至没见过本章的部 分内容。这也许正是信息安全界摆脱纯工程思维所 缺少的关键,因为,若想研究信息安全,首先必须 舍得花精力,努力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安全。
然而至今,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谓信息安全专家, 严格说来都好像名不符实!准确地说,我们不是 “安全”专家,而是“不安全”专家。因为,我们 几乎没研究过“安全”,而是在全力以赴研究“不 安全”,甚至被“不安全”牵着鼻子走:今天,黑 客在东边制造了“不安全”,于是,呼啦一下,大 家就奔东边;明天西边“不安全”,哗~,西边又 枪炮齐鸣。可就是没人理睬“安全”,甚至根本不 关心“安全”到底是什么!
而过去信息安全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可能就是:大 部分人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到底什么是“安全”,相关
教材也基本忽略了这方面的知识,而一入门就鼓励 大家冲到计算机旁去敲键盘。如此一来,当然就容 易迷路呀!
所以,现在请暂时忘掉所有技术细节,从哲学的高 度,重新审视一下“安全”:
1)“安全”与“不安全”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安全的定义: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或状态,其目标
是使人和物不受伤害;安全也是一种理念,即,人 和物不受伤害的理想状态;安全还是一种特定的技 术状态,即满足一定指标要求的物态,这也是过去 信息安全界关注的重点。
安全与人密切相关,因此,安全性与人性也不可分 离。而人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安全 也有其相应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中国联通CP及SP合作管理办法
中国联通CP/SP合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概述为加强中国联通增值产品的合作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合作效率、优化配置合作资源、确保业务和服务质量,促进增值产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根据有关国家电信业务、信息服务及信息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及中国联通相关管理规定制定。
是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指导性文件。
本办法明确了全网及本地增值产品的合作管理政策,包括商务合作模式、计费结算模式、准入机制、考核退出机制、违约处理、信用评价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创新业务合作管理以及两级管理等。
本办法确定的合作方式是中国联通增值产品的主要合作方式。
包括中国联通与内容提供商(CP)、服务提供商(SP)的合作模式。
中国联通增值产品的合作管理分两级。
全网合作管理由总部产品创新部及其指导设立的专业运营公司负责,本地合作管理由省级分公司视具体情况设立的相应机构负责。
本办法适用于全网和本地合作管理。
第二章增值产品中国联通增值产品是指基于中国联通的网络(移动网、固网、数据网)平台,通过与合作方开展内容组织、业务系统引进、营销推广等合作,面向中国联通客户(个人、家庭、企业)推出的各类电信增值业务的总称。
中国联通增值产品的具体内容将随着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不断进行扩充。
一、按产品成熟度划分按产品成熟度可分为成熟类产品(如联通在信、IVR业务、语音短信业务、个性回铃音业务)和重点成长类产品(如手机报、手机音乐、手机视频、IPTV、宽带互联网业务)。
成熟类产品主要指固话网络、PHS网络、宽带接入网络、移动2G网络阶段已形成一定的收入规模和影响的基础增值业务;重点成长类产品主要指基于宽带提速、固网智能化、移动2.5G网络不断完善后,增长较快的固定/移动数据类业务及基于3G网络的创新业务。
二、按产品覆盖范围划分按产品覆盖范围可分为全网增值产品和本地增值产品。
全网增值产品是指总部接入,服务范围为中国联通全网客户的产品。
信息安全概念总结PPT课件
Page 5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式是入侵检测系统所通常采用的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式的优势 :适应交换和加密 破坏性和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两大主要特征 宏病毒仅向办公自动化程序编制的文档进行传染 禁毒能力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Page 6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SNMP v1不能阻止未授权方伪装管理器执行Get和Set操作 链路级安全不属于安全体系划 级别 审计管理指:对用户和程序使用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 加密技术不能实现 :基于IP头信息的包过滤 所谓加密是指将一个信息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接受方则将 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
Unix和Windows NT、操作系统是符合C2级别的安全标准 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IP欺骗 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 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是基于 :应用网关技术
Page 4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防火墙的设计原则 :保持设计的简单性 SSL指的是 :安全套接层协议 CA指的是 :证书授权 在安全审计的风险评估阶段,通常是按:侦查阶段、渗透阶段、控制阶段进行的 入侵检查不能过滤非法的数据包 入侵检测系统的第一步是 :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系统不会利用数据包头信息 入侵检测系统在进行信号分析时,一般常用的技术手段 :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完整性分 析
Page 7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称密钥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必须是相同的 非对称密钥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 混合加密方式:采用公开密钥体制对对称密钥体制的密钥进行加密后的通信 数字签名能够解决篡改、伪造等安全性问题
Page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2 防火墙的功能
访问控制功能 内容控制功能 日志管理功能 集中管理功能 自身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8.5.3 防火墙的分类
嵌入式防火墙 基于软件的防火墙 基于硬件的防火墙 特殊防火墙
世界上第一例被证实的计算机病毒是在1983 年,出现了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研究报告。
同时有人提出了蠕虫病毒程序的设计思想; 1984年,美国人Thompson开发出了针对 UNIX操作系统的病毒程序。 1988年11月2日晚,美国康尔大学研究生罗 特·莫里斯将计算机病毒蠕虫投放到网络中。 该病毒程序迅速扩展,造成了大批计算机瘫痪, 甚至欧洲联网的计算机都受到影响,直接经济 损失近亿美元。
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可执行性 传染性 隐蔽性 潜伏性 非授权可执行性 破坏性 可触发性 变种性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按寄生方式分类:
➢ 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
(2)按破坏性分类:
➢ 良性病毒 ;恶性病毒
(3)按病毒的链接方式分类: ➢ 源码型;嵌入型;外壳型;操作系统型
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8.2.4 病毒防治
几种流行的杀毒软件: 瑞星杀毒软件 卡巴斯基杀毒软件 360杀毒软件
第8章 信息安全
8.1 信息安全概况 8.2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8.3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 8.4 数据加密
8.5 防火墙技术
8.5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的安全 阻隔,用于保证本地网络资源的安全,通常是包 含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的一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的 组合。
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移动存储设备 计算机网络 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
5、网络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传播形式复杂多样 传播速度极快、扩散面广 危害性极大 变种多 难以控制 难以彻底清除、容易引起多次疫情 具有病毒、蠕虫和后门(黑客)程序的功能
6、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提高对计算机病毒危害的认识 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正确使用杀毒软件,定期检查,及时升级 了解病毒的发作时间 开启查杀软件的实时监测功能 加强对网络流量等异常情况的监测 有规律的备份系统关键数据
现代信息安全的五个属性
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资源和 服务。 可靠性: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 规定功能的概率。 完整性: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 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特性。 保密性:信息不被泄漏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 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不可抵赖性:面向通信双方信息真实同一的安全 要求。
防火墙的作用是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 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 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并对进、出内部 网络的服务和访问进行审计和控制。
外部网络
防火墙
受保护的网 络
防火墙
安全区域
服务器
工作站 台式PC 打印机
服务器
安全区域
服务器
工作站 台式PC 打印机
服务器
防火墙 Internet网络
8.1 信息安全概况
8.2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8.3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 8.4 数据加密 8.5 防火墙技术
8.2.1 计算机病毒概述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 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 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 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计算机病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80年代末,有关计算机病毒问题的研究 和防范已成为计算机安全方面的重大课题。 1982年“黑色星期五”病毒侵入我国; 1985年在国内发现更为危险的“病毒生产机”, 生存能力和破坏能力极强。这类病毒有1537、 CLME等。 进入90年代,计算机病毒在国内的泛滥更为严重。 CIH病毒是首例攻击计算机硬件的病毒,它可攻 击计算机的主板,并可造成网络的瘫痪。
8.1.2 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1、人为因素 2、物理安全因素 3、软件漏洞和后门
• 操作系统 • 软件组件 • 网络协议 • 数据库管理系统
8.1.3 计算机安全级别
1、中国计算机安全级别 从低 - 高:第一级 — 第五级 2、美国计算机安全级别 从低 – 高:D,C,B,A
第8章 信息安全
第8章 信息安全
第8章 信息安全
8.1 信息安全概况
8.2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8.3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 8.4 数据加密 8.5 防火墙技术
8.1.1 信息安全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 的、 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 中断。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 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