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礼仪场景设计策划书800字_附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部分公选课课程大纲一览表
(具体教学大纲内容如下)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5004
课程名称:《美学概论》
英文名:Aesthstics Outline
课程类别:全院公共选修课
学时学分:30/1.5(10×3)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开课单位:法律与政治系(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教材:《美学原理》,杨辛甘霖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美学概论》,王朝文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
《美学教程》,本书编写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应用美学》,陈友冰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
《大学美育》,仇春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美学概论》课程是为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类的
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美的本质、特征和根源,以及各种
形态的美的特征、审美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各种形式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
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
研究美的事物,总结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创造美,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
的生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1、基本要求: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美的本质、特征和根源,以及各种形态的美的特征、审
美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各种形式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审美创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观察和研究美的事物,总结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创造美,改造自然、创
造更美好的生活。
2、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美的本质、特征及根源,
这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从美的产生过程来探讨美的本质和根源。在研究美的本质
及根源的基础上再来探讨各种形态的美的特征。第二部分研究美感,美感的本质、特征及
根源,审美的心理要素及美感形态。第三部分研究艺术美及其创造。主要是对美学基本原
理的运用,在艺术美的研究中还包括对各个部门艺术的讨论。
第一章美学和古代美学思想
什么是美学;美学研究的对象;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简介;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简介;
中西方美学思想特点对比。
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根源
在于社会实践;自由创造(劳动)中美的产生;从历史的角度看美的产生。
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的特征;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
社会美重在内容。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四章形式美与艺术美
形式美——审美经验的总结;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属性;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美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
动的产物。
第五章艺术的分类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艺术分类的原则;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工艺品、建筑艺术);表演
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雕塑、绘画、摄影);综合艺术(戏剧、电
影)。
第六章意境、传神、优美、崇高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传神;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崇高;优美与崇高的对比;关于崇高的哲
学探讨;崇高的表现。
第七章悲剧与喜剧
什么是悲剧;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几种类型;什么是喜剧;喜剧的本质;喜剧艺术的特征。
第八章美感
美感的涵义;美感的社会根源;美感的形式特征;美感的共性与个性;美感的客观标准。
第九章科学美和美育
科学美的概念;科学美的客观存在;科学美在创新知识中的作用;科学美与艺术
美的融合;科学美随科技进步而发展;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方法和途
径。
第十章做一个诗意的栖居者
以审美的眼光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生;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精神家园的失
落;审美精神和诗意情怀的缺失;重构审美精神与诗意情怀,做审美生存的一代
新人。
3、学时分配表
《美学概论》课程讲授学时:28学时其他学时: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属于人文学科的理论课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实践、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作为公选课,考核主要采取考勤、课堂笔记、期中作业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考勤、课堂笔记、期中2次作业,每项(次)各占10分;期末论文一次占60分。共计100分。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研究美的事物,总结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创造美,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六、说明:本课程主要是面对全院的公选课,也可以作为艺术系和建筑系的专业基础课。
编写:李道先审阅:董玉洪 2006年8月30日
《创造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5024
课程名称:《创造学概论》
英文名:creative studies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学分:30/1.5
先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