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2土壤有机质09-10(1)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肥料则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
了解土壤肥料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土壤肥料学的关键知识点:一、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经过风化作用会逐渐转化为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等。
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3、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不同类型的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不同,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4、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其组成和含量与大气有所不同。
良好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生长。
5、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合比例,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肥力特征,如砂土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透水性差。
6、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团粒结构是理想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二、土壤肥力1、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持续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人工肥力则是通过人类的农业活动如施肥、灌溉等形成的。
2、土壤肥力的因素土壤肥力受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
物理因素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化学因素如土壤酸碱度、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生物因素如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3、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常用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土壤肥料学重点整理绪论1.土壤具备植物着生条件和供应水分、养分的能力2.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1)土壤是一个可家剖的样块或实体(2)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3)土壤是一个能量转换器或者是一个具有机能的自然体第一章1.露出地表的岩石经风华后,变成了在地表广泛堆积的疏松的风化产物,而这些堆积物的表层即是形成土壤的重要物质基础--------成土母质2.元素大部分不都一样话务形式存在与地壳中3.成土的主要矿物类型:①长石类②铁镁类矿物③云母类④氧化硅类矿物⑤碳酸盐类矿物⑥硫化物⑦磷灰石⑧铁矿⑨黏土矿物成土岩石类型:1.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前者称侵入岩,后者称喷出岩。
主要有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等等。
2.沉积岩:又称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骸堆积沉积而成。
沉积岩分为:机械性沉积岩指砂粒、粉粒、粘粒等物质机械堆积而成的岩石。
化学性沉积岩指原先为水溶性物质,后因外界条件改变结晶析出而形成的岩石,如石膏岩、部分石灰岩。
生物性沉积岩指水中生物的介壳及微生物遗体堆积成岩,如大部分石灰岩、白云岩、珊瑚岩、硅藻岩等。
沉积岩的特征是有层理,常可见化石。
3.变质岩:指各类岩石受高温作用或受岩浆侵入发生接触变质,使原来岩石中的矿物重新排列,重新结晶而成的岩石。
特征是构造上具有定向排列,常见的有大理岩、片麻岩、片岩、板岩、石英岩等。
1、风化的概念与类型风化作用是指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先决条件,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一)物理风化:指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破碎崩解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它为进一步风化提供了条件。
土壤肥料学土壤有机质
秸秆覆盖还田
01
将作物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可减缓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
同时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秸秆翻压还田
02
将作物秸秆翻压入土,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堆沤还田
03
将作物秸秆堆沤发酵后还田,可加速秸秆腐烂、提高养分有效
性。
绿肥种植
豆科绿肥
如紫云英、苕子等,具有固氮能力,可增加土壤 氮素含量。
转化途径
矿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矿化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 分等。
腐殖化作用
部分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腐殖化作用形成腐殖质,这是一种复杂的、相对稳定的有机 质。
淋溶作用
雨水或灌溉水将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质淋洗到下层土壤或水体中。
影响因素
土壤温度
被动收入是指个人投资一 次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次或被动收入投资一次 次或少数几次后,被动收 入是指个人投人投人投人 投资一次或被动收入投资 收入投收入投
土壤有机质组成复杂,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 解产物等。优质土壤应含有较高的活性有机质和稳定的腐 殖质。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微生物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微生物活性高,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实例分析
01
某地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某地农田土壤进行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
03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 系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胶结物质,能够增加土壤团 聚体的稳定性和水稳性,从而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土壤学讲义)第2章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第三节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第四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一、定义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二、来源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落叶、死亡茎杆、根系、动物的排泄物、代谢产物等)人工施入土中的有机肥料三、含量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而含有机质20%以下的土壤—矿质土壤但耕作土壤中表层有机质的含量通常在5%以下,一般在1%——3%之间。
四、组成1、元素组成C——52%-58%O——34%-39%H——3.3%-4.8%N——3.7%-4.1%其次为P、S等,C/N比大约在10左右2、化合物组成类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分解和转化过程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一)矿质化过程1、定义:指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2、各种化合物矿质化过程1)碳水化合物好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快,中间产物有机酸不易积累,最终产物是CO2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嫌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很慢,并有大量中间产物——有机酸积累,最终产物中除有CO2外,还有大量还原性物质CH4、H2等出现,同时释放的热能也低些。
2) 脂肪、树脂、蜡质、单宁等在好气条件下—除生成CO2和水,并放出能量外,还常产生有机酸在嫌气条件下—则可产生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可转化为酮类化合物,也可通过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土壤沥青。
3) 木质素类不同植物的木质素,都含芳香核,是一类成分和结构都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是最不易分解的有机成分。
在好气条件下—主要通过真菌和放线菌的作用,先进行氧化和脱水,再缓慢分解,其芳香核变为醌型化合物在嫌气条件下—分解极漫,在沼泽泥炭地木质素大量累积。
土壤肥料学第2章土壤有机质
5、腐殖质的溶解性 褐腐酸不溶于水;黄腐酸易溶 于水,酸性强。腐殖酸与高价金属离子可以形成络合 物(受羧基、酚羟基影响),络合物的稳定性受介质 的酸碱性、本身金属离子性质、腐殖酸性质影响。
整理ppt
29
6、腐殖质的凝聚 腐殖质是带负电荷的有机胶体, 新形成的腐殖质胶粒在水中呈分散的溶胶状态,但增加 电解质浓度或高价离子,则电性中和而相互凝聚,形成 凝胶。腐殖质在凝聚过程中可使土粒胶结在一起,形成 结构体。
3、腐殖质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有机胶体。它的化
学构造式虽然还没有确定,但它们有若干共同点是可
以肯定的,即分子巨大,以芳香族核为主体,附以各
种功能团。其中主要的功能团为酚羟基(—OH)、羧
基(—COOH)、甲氧基(—OCH3),并有含氮的
环状化合物等。
整理ppt
28
4、腐殖质的电性 腐殖酸带有电荷,并且是两性 胶体,在通常情况下,它所带的电荷是负的。
整理ppt
27
三、腐殖质的性质
1、腐殖质不是一种纯的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
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
合物。
2、腐殖质的元素成分,主要是C、H、O、N、S、
Ca、Mg、Fe、Si等。腐殖质含碳量约为56—60%
(58%)。含氮量约为3—6%(5.6%),其碳氮比例
大致为10:1—12:1,灰分占0.6%。
微生物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需要有机质的C/N比为 25:1。如果被分解的有机物质C/N比小于25:1,微 生物的活动不受影响,有机质分解快,且有氮素存 留在土壤中;如果被分解的有机物质C/N比大于 25:1,微生物缺乏氮素营养,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 制,有机机质分解缓慢,且有可能导致微生物和植 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氮素养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表
一、土壤一般概述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钼(Mo)、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
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碳(C)、氢(H)、氧(O)三种元素外,其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等。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应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对照或参考这个标准,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一般情况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褐土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到了1%左右。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二、常见土壤分类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
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
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
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
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复混肥料:含有N、P、K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枸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能被土壤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逐渐溶解为作物吸收,肥效慢。
土壤吸附:指土壤吸收保持气态、液态和固态养分物质的能力,即分子和离子或原子在固相表面富集的过程。
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负吸附。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包括孔隙)中干燥土粒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单位是g/cm3。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又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可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土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性状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中没有被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
土壤保肥性:指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其大小受土壤对植物养分的多种作用:分子吸附、化学固定、离子交换的影响。
土壤供肥性:土壤在植物整个生育期内为其持续不断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与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关系密切。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
土壤腐殖质: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在土壤中重新合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疏松多孔的一类高分子混合物的聚合物。
腐殖化系数: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
C/N:有机物中C总量与N总量的比。
不仅影响有机残体分解速度,还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通常以25:1较为合适。
根圈(根际):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根圈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根/土比值(R/S):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思考题解析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什么是矿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简称矿质土,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其特性主要由矿物质所决定的土壤.通常含有不到20%的有机质,具有3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有机质土壤是指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2、不同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对于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地面植物残落物、根系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其次来源于生活在土内的动物和微生物。
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入土壤的各种有机肥料,植物遗留的根茬、还田的秸秆以及翻压的绿肥等有机物质。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以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物,即腐殖质。
4、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水解过程是,蛋白质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的氨基酸类含氮化合物。
氨化过程是经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的过程,条件是在好气、厌氧条件下均可进行,只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作用不同。
硝化过程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反硝化过程是硝态氮在土壤通气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还原成气态氮(N2,N2O)的过程.5、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为动植物残体分解阶段和新高分子有机物合成阶段。
6、土壤腐殖质酸的组分和性质如何?腐殖酸的主要组成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土壤肥料学试卷
土壤肥料学试卷土壤肥料学试卷 (1)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2、土壤容量3、闭蓄态磷4、复合肥料5、相对产量二、填空(40分,每题2分)1、土壤物理性黏粒与物理性砂粒的分界点是毫米。
2、作物缺氮时,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3、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各种孔隙的数量也。
4、土壤养分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接触交换、和。
5、科学施肥的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原理、、和因子综合作用原理。
6、根据其分解程度,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分为新鲜的有机物质、和 3大类。
7、土壤氮损失(或无效化)的途径有硝酸盐的淋失、、粘粒对铵的固定和。
8、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9、对作物的有效性H2PO-14 HPO-24 PO-34。
10、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量高岭石。
11、根据其溶解特性,一般将磷肥分为、和难溶性磷肥3种。
12、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土壤结构体。
13、作物对水的需要有和 2个关键时期。
14、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是、黏土矿物和。
15、根外营养又称为。
16、棉花对和微量营养元素反应比较敏感,所以应该注意施用这些营养元素。
17、有机物质中含有的养分大部分是,而化肥中的养分是。
18、作物体内钼的含量比较高时对作物本身没有危害,但对有危害。
19、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地力分级法、、地力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氮磷钾比例法和计算机推荐施肥法。
20、土壤中铁有和两种价态。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蛭石是()A、次生矿物B、原生矿物C、水化氧化物D、有机物与次生矿物的结合物2、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A、黏粒含量B、砂粒含量C、有机质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3、土壤水吸力相同时()A、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要低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要高C、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决定于其他因素4、如果前茬是油菜,后茬是小麦,小麦施肥时应该()。
A、增加氮肥用量B、增加磷肥用量C、减少氮肥用量D、减少磷肥用量5、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其pH值()A、升高B、降低C、不发生变化D、不发生明显的变化6、一般说来,当将旱地改作水田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A、磷酸盐的溶解B、有机质分解加快C、铁铝磷酸盐转化为钙镁磷酸盐D、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7、大白菜“干烧心”是由于缺乏()A、钾B、镁C、钙D、锌8、玉米“白化苗”是由于缺乏()A、铁B、锌C、氮D、铜9、如果有机肥料碳与氮含量的比例约为50:1,施入土壤后,土壤有效氮的含量()A、迅速增加B、迅速降低C、不发生大的变化D、首先增加,然后降低10、肥料三要素是指()A、氮磷钾B、钙镁硫C、氮磷硫D、氮钾钙四、问答题(20分,每题5分)1、硼在作物体内主要起哪些作用?2、15—10—2—B2是什么意思?3、土壤盐基饱和度与土壤肥力存在什么关系?4、土壤分布有什么规律性?土壤肥料学试卷(2)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腐植质化系数2、土壤母质3、速效养分4、土壤肥力5、主动吸收二、填空(40分,每题2分)1、土壤颗粒分为石砾、、粉粒和 4个不同级别。
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一、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有机物质组成的。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1、供给作物养分;2、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3、促进团粒结构形成;4、增强土壤保肥性与缓冲性;5、其他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1、坚持给土壤补充新的有机质,包括:大力发展畜牧业,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广开肥源;2、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胶粒能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单位用cmol(+)/kg 表示。
土壤阳离子直接反映出土壤的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强弱。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受土壤胶体的种类、数量及土壤溶液的PH值影响。
盐基饱和度:就是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量/阳离子交换量*100%。
三、土壤酸性土壤酸性的产生:1、生命活动产生的碳酸和有机酸;2、无机酸的作用;3、土壤胶体吸附性铝离子和活性离子的作用;4、土壤胶体吸附性氢离子的作用。
土壤酸度的类型:1、活性酸度;2、潜性酸度。
四、土壤孔隙及孔性的概念土壤孔隙:土粒之间相互连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孔洞。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多少、大小和比例。
五、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和孔度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体土粒的质量。
单位g/cm3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质量,单位是g/cm3或t/m3.土壤孔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所有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土壤孔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六、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
通常用水势()表示。
土壤水分重力势:又称引力势,它是指由于重力场位置不同于参比状态水平面而引起的势能变化。
《土壤学》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 3、腐殖酸是一种亲水胶体,最大吸水量可以超 过其本身重量的五倍。
➢ 4、腐殖物质整体呈黑色,富里酸颜色较淡,黄色至棕红色, 而胡敏酸的颜色较深,棕黑色至黑色。
➢ 5、腐殖酸的元素组成多:有C、H、O、D、S、Ca、Mg、 Fe、Si等灰分元素。
(四)、改善生物性质
(1)提高微生物活性和数量。 (2)增加土壤养分转化。 (3)促进植物和生物生长发育。
(五)、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1)减少重金属污染:吸附、包被、络合、 螯合、溶解排出等。
(2)加速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3)对全球碳平衡产生影响 :
土壤碳
大气碳
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措施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1.元素组成是C、O、H、N、P、S、K、Na、Ca、Mg等 有机质的含碳量平均为58%,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大致是
有机含碳量的1.724倍。
2.化合物组成
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含氮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木质素、脂肪、 树脂、蜡质、单宁。
三、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31/1 20/1 16/1 13/1 11/1 7/1
• 讨论:秸秆还田或堆肥时为何经常要加 入适量的速效氮肥?
(6)温度 :土壤微生物活动的最适宜的温度大 约范围为25-35摄氏度
(7)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土壤相对含水量 为60-100%时,水、气都较合适。
(8)土壤酸碱度: 中性土壤转化快
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
(二)改善物理性质
(1)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通过功能团 以胶膜形式包被在矿质土粒的外表 。
(2)改善土壤通气、透水及持水性。 (3)改善耕性,延长适耕期,提高耕作
2091国开(电大)2021年7月《土壤肥料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 0 2 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土壤肥料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o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B. 土壤酸碱反应C.肥料颗粒的大小D.耕作栽培措施2.以下属于氮素在作物体内的营养功能的是()o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B.提高作物抗逆性C.调节叶片气孑L的开闭D.调节酚代谢和木质化作用3.所有作物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是()。
A.微生物比较多Bo养分富集C.氧化还原电位低 Do养分亏缺4.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很大的影响,但主要影响()oA.养分的被动吸收B.养分的主动吸收C.对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的影响几乎相同D.先影响被动吸收,后影响主动吸收5.下列关于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B.酸性条件有利于作物对钱离子的吸收C.碱性条件不利于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D.氨气和亚硝酸浓度高时对作物有害6. 土壤胶体是()oA.一种矿物B.很小的土壤颗粒C. 土壤中的一种物质Do原生矿物7.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关系最密切的指标是()。
A.非活性孔隙度B.毛管孔隙度C.通气孑L隙度D. 土壤盐基饱和度8.旱作农业的关键是()。
A.加强灌溉B.减少灌溉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9o 以下比较好的利用秸秆的方式为()oA,用作燃料 B.田间焚烧10 .岩石一旦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oA.岩石形成有机质B.形成颗粒很小的黏土矿物C.形成明显的发生层次D.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11 .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存在于作物体内的形式是()oA. NHo +B. N03 -累积C.蛋白质D.核酸12 .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C.植物残体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13 .当其它环境条件合适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的制约。
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Bo 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D.总养分含量14 .在土壤中易发生化学吸附的酸根离子有()oA.磷酸根B.硅酸根C.硫酸根D.以上都是15 .生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特点有()。
土壤肥料学题库 (含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01 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02 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03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04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05 富铝化作用: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矿物被彻底的分解,盐基和硅酸不断被淋溶,而含水Al2O3和含水Fe2O3的胶体矿物在母质中相对富集。
06 硅铝铁率(Saf值):土体或粘粒部分中SiO2的分子数与R2O3(Al2O3+Fe2O3)的分子数的比率。
07 土壤剖面: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08 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
09 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
10 土体构造: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11 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2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土壤体的干重。
13 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同时释放热量,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14 腐殖化作用:动、植、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15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的有机物料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下的量占施入量的比例。
16 C/N比:土壤中或有机物中有机碳(C)量与总氮(N)量之比。
17 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损的有机质量与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18 氨化作用:土壤中的有机氮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产生氨的作用19 硝化作用:指氨或铵盐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硝态氮的作用20 土壤吸附性能: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性能。
21 土壤胶体:颗粒直径为1~100nm的分散质分散到土壤中形成的多相系统。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1)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内容包含: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筒答题、论述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土壤胶体是( )。
A.一种矿物B.很小的土壤颗粒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D.原生矿物2.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是由( )。
A. 岩浆岩风化而来B.沉积岩风化而来C.变质岩风化而来D.原生矿物风化而来3.中低产田指的是( )。
A.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B.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C.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D.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4.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明显差异在于( )。
A.颗粒大小B.养分含量C.质地D.有明显的发生层次5.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是因为锌影响( )。
A. 生长素的合成B.一些酶的合成C.核酸的合成D.蛋白质的合成6.砂土的砂粒含量一般在( )。
A. 50%以上B.50%以下C.70%以上D.70%以下7.土壤水吸力相同时( )。
A.砂土比粘土的含水量高B.砂土比粘土的含水量低C.砂土和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决定于其他因素8.在红壤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是( )。
A.粘土矿物增多B.养分流失C.有机质累积D.铝相对增多9.以下比较好的利用秸秆的方式为( )。
A.用作燃料B.田间焚烧C.喂牛后过腹还田D.以上都是10.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是硼影响( )。
A. 糖向花器的运输B.花器的受精C.细胞壁的形成D.糖的合成11.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则以( )形式存于体内。
【2024版】土壤肥料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土壤肥料学绪论1.什么是土壤?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2.什么是土壤肥力?肥力的四大因素是什么?3.土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试述现代土壤学的三大基本理论?5.如何理解“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第一章土壤母质与矿物质解释名词:风化作用与成土母质;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四面体与八面体;土壤粒级与土壤质地;2:1型与1:1矿物问答题:1.岩石按成因可分哪三大类,其风化产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哪些?2.风化作用可分哪三大类?分析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土壤粒级可分哪四类,并分析每一粒级的特征?5.土壤质地可分哪三大类,分析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6.如何对土壤质地进行改良?7.什么样的土壤被农民称为蒙金土,为何被农民喜欢?8.试述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9 比较棕壤与褐土的特点及其利用与改良?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解释名词:1. 土壤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3. 矿化作用4. 腐殖化作用7. 腐殖化系数8. C/N 9. 激发效应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2. 调节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3.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各种作用?4.土壤有机质矿化影响因素,秸秆还田为何施适量氮肥?5.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第三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解释名词: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3.土壤孔性4.当量孔隙5.团粒结构6.土壤结构性7.土壤耕性问答题:1.如何利用土壤容重进行相关计算?2.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3.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改善土壤耕性?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5.已知一公顷(10000m2)耕层土壤20cm深度的湿土重为3×109g,测定水分时,称取湿土15g,得干土重12g,求其容重?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解释名词:1.土水势2.吸湿水3.吸湿量5.毛管水6.土壤有效水7.田间持水量8.土壤水吸力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0. 夜潮作用11.冻后聚墒12.土壤蒸发13.萎蔫系数14.土壤水入渗15.土壤水再分布16. 土壤呼吸17. 气体扩散18. Eh 19. 土壤通气性20. 土壤热容量21. 土壤导热率22. 土壤热扩散率23. 土壤热状况问答题:1. 试述土壤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2. 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3.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与表示方法各有哪些?4. 什么是土水势?包括哪几个分势?5.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意义?6. 如何判断土壤墒情?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重要作用?8. 土面蒸发可分哪三个阶段?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积累利用率:一次施用磷肥后,连续种植各季作物吸收来自肥料中磷的总量占施入肥料中磷总量的比例。
8.复混(合)肥料与有机肥料
复混肥料:在肥料养分标明量中至少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
复合肥料:物料通过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具有确定的分子式,可通过分子式计算出各养分的含量。
土壤压实:耕种土壤在土粒本身的重量、雨滴冲击、人畜践踏、机具挤压等的作用下,土壤由松变紧。孔隙度减小的现象。
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的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吸附和解吸各种阳离子的作用。
阳离子交换能力: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的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
(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10.土壤水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如何
有效性:
(1)吸湿水: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列、密度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
(2)膜状水: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是膜状水能从膜厚的地方向薄的部位移动。部分膜状水可以利用。
(3)毛管水:这种水可以在土壤中移动,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作物可以吸收利用。分为毛管支持水(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和毛管悬着水(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气候: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件
③生物:通过生物小循环作用于土壤的形成,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它使母质飞跃成土壤。
土壤肥料学 2土壤有机质09-10(1)
③硝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 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这一作用可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菌氧化成亚硝 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
其反应如下:
2NH2+3O2 → 2HNO2+2H2O+热量 2HNO2+O2 → 2HNO3+热量
④反硝化作用
同细菌在氧或微氧条件下以NO3-或NO2-作为呼
(3)元素组成 C、 H 、N 、O、 P、 S,
其次Fe、 Ca、 Mg 、Si 。
胡敏酸 富里酸 C% 50--62 45--48 H% 2.8--6.6 5--6 O+S% 31--40 43--48 N% 2.0--6.0 1.5
总体来说,一般腐殖质平均含碳为58%,氮5.6%, 其C/N比为10:1-12:1。
nC6H12O6+6O2 → 6CO2+6H20+热量
②厌氧条件 如果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则在嫌气性微生物作 用下缓慢分解,并形成一些还原性气体、有机酸, 产生的热量少,称发酵作用。其反应为: C6H12O6 → CH3CH2CH2COOH+2H2+2CO2+热量 4H2+CO2 → CH4+2H2O
占有机质总量的15-27%,包括糖类、纤维 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甲壳质等。
木质素
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 族的聚合物。
含氮化合物
主要是蛋白质。
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
2.2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4.2.1 矿质化过程
4.2.2 腐殖化过程
4.1.3 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的关系
4.2.4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含碳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水解 为单糖: (C6H10O5)n+nH2O → nC6H12O6 ①好氧条件:生成的单糖由于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种类不同,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土壤肥料学】
影响矿质化的因素
1、有机残体的组成状况 (1)有机残体的物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多汁幼嫩新鲜的绿肥易分解。 (2)有机残体的化学成分。
一般情况下,阔叶比针叶快;叶片比残根快, 豆科比禾本科快。 (3 )有机残体的碳氮比
本植物残体含量较高,两者均不溶于水,也不易化 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果胶质在化学组成和构造上和半纤维素相
似,常与半纤维素伴存。
•甲壳质属多糖类,和纤维素相似,但含有
氮,在真菌的细胞膜、甲壳类和昆虫类的 介壳中大量存在,甲壳质的元素组成或为 (C8H13O5N4)n
➢含氮化合物 动、植物残体中主要的含氮化合物是
如:甲酸3.2×10-3 M、乙酸4.6×10-3 M、 正丁酸7×10-4 M,就会对植物根
系产生较严重的危害。
解决办法:排水晒田、施草木灰(中和酸、补充K素)
有机肥施用前进行堆沤。
❖ 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含氮有机物是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贮藏状 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腐殖质等。
1 水解作用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
(C6H10O5)n+nH2O→nC6H12O6
单糖
好气条件
水和二氧化碳
也称氧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nC6H12O6+6O2 热量
6CO2+6H20+
单糖
通气不良的条件下
还原性气体、有机酸
也称发酵作用。其反应为:
C6H12O6 +热量
CH3CH2CH2COOH+2H2+2CO2
4H2+CO2 CH4+2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
微生物活动响应于温度变化:
≤0℃ :无分解。
0-35℃:分解随温度而加强,每升温10℃ ,分解速 率提高2-3倍。 25-35 ℃:最适分解温度。
2)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
土壤水分对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影响是复杂的:
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需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但过多的水分导致进入土壤的氧气减少,从而改 变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和产物。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也受土壤干湿交 替作用的影响
2.2.2 腐殖化过程
定义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 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 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分两个阶段
①产生构成腐殖质基本组成的原始材料(简单有机物)
氧化
②合成阶段:多元酚
醌
+氨基酸或肽 酶
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转化途径
土壤中含磷有机物主要有核蛋白、卵磷脂、核酸、核素 等,它们在有机磷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核蛋白质(磷细菌水解)→磷酸(K++Na++Ca2+) →磷酸盐 产生的磷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磷素养分,但在酸性或石 灰性土壤中易与Fe、Al、Ca、Mg等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 降低其有效性。在缺氧条件下磷酸又被还原为磷化氢,其
3)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植物残体 动物、微生物残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
2)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不同类型土壤中含量差异很大,可小于1%或者大于 20%。根据耕作层中有机质含量,可将土壤分为:
有机质土壤
>20%
矿质土壤
<20%
3)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碳水化合物
3)植物残体的特性
新鲜多汁的有机物质比干枯秸秆易于分解
有机物质的细碎程度
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
对微生物来说,同化1份氮到体内,必 须相应需要约24份的碳。
4)土壤特性 土壤质地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其粘粒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腐殖质与粘粒胶体结合形成的粘粒一腐殖质复合体,可防 止有机质遭受分解,免受微生物的破坏。
反应如下:
H3PO4 → H3PO3 → H3PO2 → PH3
(4)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土壤中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如含硫蛋白质、
胱氨酸等,经微生物的腐解作用产生硫化 氢,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一步氧化成硫酸, 和土壤中的盐基离子生成硫酸盐。
植物残体中的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能分 解含硫有机物的土壤微生物很多,一般能分解含 氮有机物的氨化细菌,都能分解有机硫化物,产 生硫化氢,其反应如下: 蛋白质 → 硫氨基酸 → H2S 还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 过程,称硫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3)元素组成 C、 H 、N 、O、 P、 S,
其次Fe、 Ca、 Mg 、Si 。
胡敏酸 富里酸 C% 50--62 45--48 H% 2.8--6.6 5--6 O+S% 31--40 43--48 N% 2.0--6.0 1.5
总体来说,一般腐殖质平均含碳为58%,氮5.6%, 其C/N比为10:1-12:1。
①水解作用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作用下, 分解成氨基酸的作用称水解作用。 蛋白质 → 氨基酸 ②氨化作用
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
称氨化作用。 CH2NH2COOH+O2 → HCOOH+CO2+NH3(氧化) CH2NH2COOH+H2 → CH3COOH+NH3(还原) CH2NH2COOH+H2O →CH2(OH)COOH+NH3 (水解)
4.2 11.6
40.1~49.8
1.6~4.3 8.0~12.6
45.9
2.8 9.8
(4)分子结构特性
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分子量 分子外形 H: n×10000 F : n×100-n×1000
球形或棒状,非晶质,比表面积大 腐殖质分子中心是一个稠环或类似稠环的芳 香核,可借共价键、离子键或氢键,与下述 分子中的数种结合:(1)多糖、(2)多肽、(3)酚 类醌 、(4)金属离子、(5)有机酚类
不含氮的有机物的转化 含氮有机物的转化 含磷有机物的转化 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1)不含氮的有机物的转化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如糖类、纤维类、半纤维类、脂肪和木质素等。
好气条件下
生成简单的有机酸、醇、酮类,最后完 全分解成CO2和水,同时释放热量。
通气不良条件下
形成有机酸类中间产物,最后产 生甲烷、氢气等还原性物质。
2.2.4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组成。
一方面,外来有机物质不断地输入土壤,并经微生物 的分解和转化形成新的腐殖质; 另一方面,土壤原有有机质不断地被分解和矿化,离 开土壤。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与有机碳从土壤中损失之 间的平衡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 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2H2S+O2 2SO4 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物质作用, 形成硫酸盐,硫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CO2
(2/3以上)
有 机 残 体
降解 土壤微生物量 (3%-8%) 残留土 壤部分 多糖类、有机酸类等非 腐殖质物质 (3%-8%) 腐殖质 (10%-30%)
③硝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 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这一作用可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菌氧化成亚硝 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
其反应如下:
2NH2+3O2 → 2HNO2+2H2O+热量 2HNO2+O2 → 2HNO3+热量
④反硝化作用
同细菌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以NO3-或NO2-作为呼
分子结构
(5)电性 腐殖质是两性胶体,但以负电荷为主 。 负电荷来源于 COOH 、 =C=O 、-OCH3 、OH
其中羧基是最重要的功能基团;腐殖质的总酸度通常
是指羧基和酚羟基的总和。 总酸度以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次序增加。
(6)吸水性 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 力,最大吸水度最大吸水度达500%,在湿度 饱和的空气中,其湿度为200%。强大的吸水 性使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供水能力。
机械的转化
动物将植物或残体碎解,或将植物残体进 行机械的搬进及与土粒混合,均可促进有 机物被微生物分解。
化学的转化
经过动物吞食的有机物(植物残体)未被动 物吸收部分,经过肠道,以排泄物或粪便的 形式排到体外,已经经过动物体内分解或半 分解。
3) 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最重要的最积极的过程, 有多种酶参与了催化。
占有机质总量的15-27%,包括糖类、纤维 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甲壳质等。
木质素
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 族的聚合物。
含氮化合物
主要是蛋白质。
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
2.2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4.2.1 矿质化过程
4.2.2 腐殖化过程
4.1.3 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的关系
4.2.4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动物的转化过程
和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1) 化学的转化过程
水的淋溶作用
降水可将土壤有机质中可溶性的 物质洗出。这些物质包括简单的 糖、有机酸及其盐类、氨基酸、 蛋白质及无机盐等。
酶的作用
酶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起着巨 大作用,几乎大部分的生物转化过 程都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 动物的转化过程
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大多数以植物及植物残体为食。在森林土 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各类动物,如温带针阔混交林下每公顷蚯蚓可 达258万条等,可见活动物对有机质的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含氮有机物的转化
土壤中含氮有机物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蛋白质类型,如各种类 型的蛋白质;二是非蛋白质型,如几丁质、尿素和叶绿素等。土 壤中含氮的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无机态氮 (NH4+—N和NO3-—N)。
水解过程 氨化过程 硝化过程 反硝化过程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氨基酸分解产生NH3 NH3氧化生成硝酸。 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氨的过程。
土壤pH也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而影响有机质的降解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于活动的pH范围, pH过低(<5.5)或过高(>8.5)对一般的微生物都不大适宜
2.3 土壤腐殖质
1)土壤腐殖质的分组
2)土壤腐殖质的存在状态 3)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腐殖质的变异性
土壤腐殖质是褐色或暗褐色的,芳香族 结构的,具有多官能团的含氮的、复杂的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土壤中,通常以腐殖酸盐的形态存在, 并与矿物粘粒结合形成复合物。
2.2.3 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即互相对立, 又互相联系,即互相独立,又互相渗透的两个过程。
矿质化过程是有机质释放养分的过程,又是为腐殖质合 成提供原料的过程,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殖化过程;
同时腐殖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可以再经矿质化过程而释放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
nC6H12O6+6O2 → 6CO2+6H20+热量
②厌氧条件 如果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则在嫌气性微生物作 用下缓慢分解,并形成一些还原性气体、有机酸, 产生的热量少,称发酵作用。其反应为: C6H12O6 → CH3CH2CH2COOH+2H2+2CO2+热量 4H2+CO2 → CH4+2H2O
含碳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水解 为单糖: (C6H10O5)n+nH2O → nC6H12O6 ①好氧条件:生成的单糖由于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种类不同,